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逆温每日一题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逆温专题——基础知识 常见题型[课件]

高中地理逆温专题——基础知识 常见题型[课件]
米高的烟囱烟尘扩散的是( C )
20米 40米 60米 80米 100米
A 16.3℃ 16.6℃ 16.8℃ 17.0℃ 17.1℃ B 21.0℃ 21.0℃ 20.9℃ 20.9℃ 21.0℃ C 20.9℃ 20.8℃ 20.6℃ 20.2℃ 20.0℃ D 15.2℃ 14.8℃ 14.7℃ 14.9℃ 15.2℃
弊:不管是何种原因形成的逆温,对 天气和大气污染的扩散都有相当大的 影响,都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很大影响。 它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妨碍 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 有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度变差,使 大气污染更为严重。
典型试题
8、右图是某地气 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 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
CO2;温室效应,气候变暖;SO2与NO2;产生酸雨O2等 在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随高度的上升①、③两处气温 都是下降的;②处气温是上升的即可得出结论。(2)工厂排 放的大气污染物、汽车排放的尾气是产生烟雾的物质来源; 逆温的存在象盖子一样阻止了向上的湍流扩散,对污染物的 扩散会造成很不利的影响,加重了低层大气的污染;低洼的 地形不利于气流的扩散,高空的风对污染物的稀释作用不明 显。(3)商业区和居民区是汽车尾气的主要发生地,近郊工 业区是工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地,逆温的存在使污染物不易 被扩散,且近郊工业区又处商业区、居民区的下风地带,所 以烟雾浓度为最大。
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A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若该地气温由甲逐渐演变到丁,
则造成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可能

( C)
①台风过境 ②晴朗无云的夜晚
③冷空气南下 ④热带海洋气团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热力环流每日一题(2021年整理)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热力环流每日一题(2021年整理)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热力环流每日一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热力环流每日一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热力环流每日一题的全部内容。

热力环流高考频度:★★★☆☆难易程度:★★★☆☆热岛强度是指城区温度与周围郊区温度的差值,部分学者于2007—2017年春节期间对北京市城市热岛强度做了统计研究.下面为北京市多年春节周和前后四周(+表示春节周之后,-表示春节周之前)的城市热岛强度变化图和2017年春节当天北京城区等温线分布图。

据图完成1—2题。

1.据图推断,下列时段中该城市降水频率可能最高的一周是A.春节前第三周B.春节前第二周C.春节后第一周D.春节后第二周2.若只考虑气温的因素,则图乙中的近地面M点的风向为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参考答案】1.D 2.D2.读图分析可知,该城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城市中心温度较高,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郊区温度较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因此M地的空气由郊区吹向市中心,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西南风。

故选D。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及应用1.形成原因掌握热力环流要抓住“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1)一个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2)两个气流运动方向①垂直运动-—受热上升,冷却下沉.②水平运动——从高压指向低压。

(3)三个关系①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关系②温压关系:热低压、冷高压(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新人教版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新人教版

所示。

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六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2015 •高考浙江卷)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

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

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

完成1〜2题。

lfi 1H 2022 242 4 6 X 1灯的)-■逆曲泾上界-呪逆巡层上界(每温升&i 弋)1.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 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 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 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2•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强逆温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 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 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 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X解析:图中显示了我国南方山区谷地10月下旬的逆温数据。

第 1题,根据图中数据来■A Zr ■看,50米以下的近地面地区大多数是强逆温区,是山坡空气冷却下沉所致,近地面较大, 海拔越高则越小,A 选项正确;根据图来看,逆温强度午夜时分并没有达到最大, B 选项错误;10时左右,该地早已日出,而逆温层仍然存在, C 选项错误;根据图示数据,强逆温前rrt・卜/半夜斜率大,增速快,D选项错误。

第2题,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C选项正确。

答案:1.A 2.C3. (2018 •枣庄调研)某城市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化学工业基地,该城市的布局如下图所示。

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解析:选C 。

白天山坡温度上升快,所以山坡气流上升,污染物被带到住宅区,所以居民发现白天的大气污染较严重。

大气污染严重,空气中的凝结核增多,所以晴天较以前减少。

(2016 •高考江苏卷)2016年1月24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知识点同步练习卷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新人教版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知识点同步练习卷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新人教版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选择题(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太原一模)被称为高速公路“流动杀手”的团雾,大多是由于局部区域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形成的浓雾,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尺度小、浓度大的特征。

江苏省近年来由团雾引起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比例高达18%左右。

下图是沪宁高速公路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一天当中,团雾的多发时段往往是( )A.0~6时B.6~12时C.12~18时D.18~24时2.团雾多出现在高速公路上的主要原因是( )A.汽车尾气排放量大B.沿线工业污染严重C.路面昼夜温差较大D.临近河湖与林草地3.沪宁高速公路团雾发生频率最大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1题,依题意,团雾是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导致大气中水汽凝结成雾,其发生条件是降温和温度较低,一般在夜晚时间段易出现,而后半夜气温较低更易出现,故A 正确。

第2题,高速公路独特之处在于汽车尾气排放量大和路面昼夜温差大,而汽车尾气与雾形成关系不大,故C正确。

第3题,雾的形成条件之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图中③地位于太湖附近而水汽充足,故团雾发生频率最大。

【答案】1.A 2.C 3.C(2017·淮南一模)热岛强度是市中心与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能准确反映“热岛效应”的变化状况。

“冷岛效应”原指干旱地区夏季时,绿洲、湖泊气温比附近沙漠低的一种局部温凉的小气候现象。

目前城市也在广泛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读图,完成4~6题。

4.北京城市热岛效应最显著的季节为(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5.图中①处出现了北京市区夏季午后的“冷岛”现象,可能是因为此处布局了( ) A.住宅区B.公园C.商业区D.农田6.“冷岛效应”会使①处与周边地区相比( )A.年降水量增多B.热量交换增强C.空气对流减弱D.水汽蒸发加快【答案】4.D 5.B 6.C(2017·四川高中名校联考)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值,下图是北美北部气温年较差(单位:℃)分布图。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每日一题逆温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每日一题逆温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 该地可能为【答案】1. B 2 . A 3 . B【解析】「据图示,①②两处气温随海拔升高气温升高,③处随海抜升高降温小于0-比说0米,所叹这 三处有逆温现象,故本题选X 该日午夜时分地面温度为3匚,据此可排除天津,广州、海口位墨偏南,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小,團中只 育杭州位于30° N 左右,离秦岭一淮河一纟菇爻近,故此地应为杭州。

故本题选3. 冬季,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海陆温差大,当海上暖湿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出现较 强的平流逆温,该地大致为 30° N 的杭州附近,位于沿海地区,故本题选王央例在战逆温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 低0. 6C,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 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 0. 6C/ 100米,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F 图是 12月22 日我国某地午夜时所测得的地面到空中某高度的气温垂直变化图。

据此完成 1 — 3 题。

7皿 600 \4灿 UJU2LKP1 •图中①一④段中发生逆温现象的是 A .①②④B.①②③C. ②③④D.①③④A .杭州B.天津C. 广州D.海口3.该地冬季常出现逆温,原因主要是A .大气保温作用弱 B. 沿海海陆温差大 C.受准静止锋影响D. 夜长地面散热快B 。

首解题必备逆温1含义:对流层某一高度范围内有时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异常现象。

2 •类型和成因类型成因特点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辐射强,冷却快,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大陆上常年均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而发生的冷接触作用愈近地表,降温愈快锋面逆温冷暖气团温度差异显著,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出现于锋面附近地形逆温冷空气沿斜坡向低谷和盆地流动出现于山谷或盆地4.影响(1)出现多雾和晴朗天气。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关,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同步练习卷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新人教版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同步练习卷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新人教版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选择题(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 •太原一模)被称为高速公路“流动杀手”的团雾,大多是由于局部区域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形成的浓雾,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尺度小、浓度大的特征。

江苏省近年来由团雾引起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比例高达18%左右。

下图是沪宁高速公路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 . 一天当中,团雾的多发时段往往是()A. 0〜6时B. 6〜12时C. 12〜18时D. 18〜24时2.团雾多出现在高速公路上的主要原因是( )A.汽车尾气排放量大B.沿线工业污染严重C.路面昼夜温差较大D.临近河湖与林草地3.沪宁高速公路团雾发生频率最大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1题,依题意,团雾是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导致大气中水汽凝结成雾,其发生条件是降温和温度较低,一般在夜晚时间段易出现,而后半夜气温较低更易出现,故A 正确。

第2题,高速公路独特之处在于汽车尾气排放量大和路面昼夜温差大,而汽车尾气与雾形成关系不大,故C正确。

第3题,雾的形成条件之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图中③地位于太湖附近而水汽充足,故团雾发生频率最大。

【答案】1.A 2.C 3.C(2017 •淮南一模)热岛强度是市中心与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能准确反映“热岛效应”的变化状况。

“冷岛效应”原指干旱地区夏季时,绿洲、湖泊气温比附近沙漠低的一种局部温凉的小气候现象。

目前城市也在广泛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读图,完成4〜6题。

时间20:0fl15:00 10:00Q5:(K0 2月4月6JJ 8月10月12J」匕京市热岛强度分布图(单摊:乜)北京市更苹某日午后气温分布图4•北京城市热岛效应最显著的季节为()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5.图中①处出现了北京市区夏季午后的“冷岛”现象,可能是因为此处布局了A.住宅区B.公园C.商业区D.农田6.“冷岛效应”会使①处与周边地区相比()A.年降水量增多B.热量交换增强C.空气对流减弱D.水汽蒸发加快【答案】4.D 5.B 6.C(2017 •四川高中名校联考)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值,下图是北美北部气温年较差(单位:C)分布图。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五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五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五 2.1冷热不均引起大、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下表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日昼夜温差最小的城市是上海,图中能反映其原因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据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北京该日最高气温出现在12时B.上海该日的降水可能是受台风影响所致C.哈尔滨该日的大雾天气可能是冬季气温降低所致D.该日北京的最高气温比西宁高是因为距海近【解析】1选D, 2选艮第1题,昼夜温差小说明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第2题,一天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而不是12时,A错;该日哈尔滨最低气温为11C,不可能为冬季,C错;距海越近,受海洋影响越大,最高气温应该较低,D错误;从气温可以判断此时上海为夏季,可能受台风影响,产生降水。

卜图示意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15名成员利用热气球探测到的校园附近某区域100 m高空气压(单位:hPa)。

据此回答3、4题。

I OU 1 001 ]008. .1 005 1 000 .1 010 1 002 .1 。

31 007 1 004 1 006♦A1。

12 站093.在100 m高空,风力较为强劲的探测点的气压值为()1 013 1 oilA.1 014B.1 010C.1 007D.1 0034.图中A处的风向最可能为()A.东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南风【解析】3选A, 4选B。

第3题,图中气压为1 014 hPa的探测点与其他点之间单位距离的气压差较大,说明该地所受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故风力较强劲。

第4题,根据图中各地的气压可知,A处所受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应指向偏北方向,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该处吹西南风。

5.(xx •安徽文综)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

下图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的变化。

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Q/(W*m5Q/(W*nr2)-401~~ .................................................................... -4060°S 40° 20° 0°20° 40° 60° NA.Q4、Q1、Q& Q2B.Q3、Q4 Q2、Q1C.Q3、Q1、Q2、Q4D.Q2、Q& Q1、Q4【解析】选G在太阳辐射、蒸发、降水、传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海面热量从赤道向两极地区递减,因此Q1为辐射收支差额;蒸发量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因此蒸发耗热量在副热带海区最大,为Q2;热量总收支差额与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传导差额有关,总体分布为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为Q3;海-气传导在不同纬度的差异性较小,为Q4读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6、7题。

高三地理逆温现象训练习题(附答案)

高三地理逆温现象训练习题(附答案)

高三地理逆温现象训练习题(附答案)高三地理逆温现象训练习题(附答案)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是干旱、大风、沙尘、较旺盛的上升气流(有利于沙尘扬起)。

若大气对流层中出现逆温现象,可抑制沙尘暴。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若右图中B处(1000M)为﹣10℃,当A地气温降到多少度时,开始起到抑制风沙的作用。

A.4℃B.0℃C.-4℃D.-6℃2、根据右图中气温变化曲线判断该地最有可能出现沙尘暴的时段A.①B.②C.③D.④3、一年中,综合考虑风力和地面气温及空气对流因素,我国北方沙尘暴天气以何季节为多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读“南京北城郊秋季某日垂直温度梯度(°C/100米)时空变化图”,回答4-6题。

4.该日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段是()A.8时~16时30分B.17时~23时C.16时30分~7时D.23时~5时5.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A.500米B.100米C.350米D.150米6.当某地大气发生逆温现象时()A.空气对流更加显著B.抑制污染物向上扩散C.有利于大气成云致雨D.减少大气中臭氧的含量对流层中气温出现“下冷上热”的情况,称为“逆温”。

读“某地春分日气温垂直分布图”,完成7~11题。

7.图中对流层底部逆温现象容易出现在A.多云的夜晚B.晴朗的夜晚至日出前后C.晴朗的白天D.多云的白天至日落前后8.此地终年干燥少雨,其气候类型可能是A.温带沙漠气候B.高山高寒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9.下列哪一现象的产生与逆温有关A.清晨,炊烟袅袅,笼罩着山村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阴雨霏霏,连月不开”10.该地为利马(12.5°S,77°W),其近地面逆温层最厚时约在北京时间(逆温层最厚时为气温最低时)A.6时前后B.11时前后C.14时前后D.19时前后11.假设此逆温层常常存在,此地附近有座山,山顶终年有雪,则此山海拔至少在A.3000m以上B.4000m以上C.6000m以上D.5000m以上12.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1)图中气温分布异常部分是①②③中的,判断的理由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
逆温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2018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五次适应性月考)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l00米,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下图是12月22日我国某地午夜时所测得的地面到空中某高度的气温垂直变化图。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①—④段中发生逆温现象的是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该地可能为
A.杭州B.天津C.广州D.海口3.该地冬季常出现逆温,原因主要是
A.大气保温作用弱B.沿海海陆温差大C.受准静止锋影响D.夜长地面散热快
【参考答案】1.B 2.A 3.B
3.冬季,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海陆温差大,当海上暖湿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出现较强的平流逆温,该地大致为30°N的杭州附近,位于沿海地区。

故选B。

逆温现象及其影响
1.逆温现象的表现分析
一般情况下,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但有时会出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上升的现象,即出现了逆温现象(如下图所示B、C之间),根据其成因分为辐射逆温、锋面逆温、平流逆温和地形逆温等。

2.辐射逆温的产生、消失过程分析
(1)图a为正常气温垂直分布情况。

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

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离地面越远降温越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图b)。

(2)随着地面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到最强(图c)。

(3)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层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图d、e)。

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3.逆温的类型和成因
4.逆温现象的影响分析
(2018届南昌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西宁市四面环山,分布在湟水河及其支流形成的河谷中。

下图为西宁市污染物季节平均浓度与逆温频率变化图,据此完成1—3题。

1.据图可知逆温现象
A.自19:00至次日7:00加强B.自冬季至次年春季逐渐减轻C.对二氧化氮浓度的影响较小D.使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加
2.冬季逆温频率较高的原因是
①冬季昼短夜长②冬季空气干燥③冬季风势力强④冬季山坡温度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逆温对沙尘天气有抑制作用,主要是由于
A.减弱了空气下沉运动B.增加了大气降水频率
C.降低了地面升温速率D.减弱了空气上升运动
(2018届河南省八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每年早春季节,江苏某茶园的茶叶极易受逆温而引起冻害。

下图为该茶园为防止冻害装的风扇。

据此完成4—5题。

4.该茶园早春冻害发生最严重的时间段最有可能为
A.4:00—6:00 B.8:00—10:00 C.12:00—14:00 D.18:00—20:00
5.在茶园中装上风扇能够起到防冻作用的原因是
A.增强吸收太阳光B.加大空气对流C.增强大气逆辐射D.产生温室效应
【答案】1.C 2.B 3.D
2.逆温的产生主要与大气的稳定状况、天气状况有关。

冬季昼短夜长,白天太阳照射时间短,大地受热少,大气湍流和垂直对流较弱,晚上时间长,地面辐射时间长,温度较低,易导致逆温产生,①正确;冬季空气干燥,热容量变小,降温变化更大,因此晚上保温作用更差,导致地面降温幅度快,从而加剧逆温的产生,②正确;冬季风势力强有利于空气的流动,不易形成逆温,③错误;冬季,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冷却很快,于是冷空气顺坡下沉到谷底,把谷地中原来的暖空气抬挤上升,从而易形成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④正确。

故选B。

3.逆温现象会阻碍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的发展。

沙尘暴发生的条件为大风、沙尘和强对流运动,因此,逆温现象可以通过抑制对流运动,从而减弱沙尘暴产生的动力,进而抑制沙尘暴的产生。

故选D。

【答案】4.A 5.B
5.由于有逆温层存在,上部气温高,位置较低处气温低,所以风扇可以把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而且风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动,削弱逆温层以上上层冷空气下沉,从而使茶树减轻或免受霜冻影响,B正确。

增强吸收太阳光、增强大气逆辐射、产生温室效应与风扇无关,A、C、D错误。

故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