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声》教案
《音乐之声》教案

音乐之声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音乐之声的背景和故事情节•理解并分析音乐之声中的音乐和歌曲•学习音乐之声中的音乐表达技巧和演唱技巧•培养学生对音乐和表演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表演能力2. 教学内容2.1 音乐之声简介•介绍音乐之声的创作背景和故事情节•分析音乐之声中的主要角色和他们的性格特点•分析音乐之声中的主要音乐和歌曲2.2 音乐和歌曲分析•分析音乐之声中的主题曲《音乐之声》的歌词和曲调•分析音乐之声中其他重要歌曲的歌词和曲调2.3 音乐表达技巧和演唱技巧•学习音乐之声中常用的音乐表达技巧,如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化、音乐速度和节奏的控制等•学习音乐之声中的演唱技巧,如正确的发声和气息控制、音程和音准的练习等2.4 团队合作和表演能力培养•学习音乐之声中的合唱演唱技巧和团队配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和表演的排练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演能力3. 教学过程3.1 导入•向学生简要介绍音乐之声的创作背景和故事情节•播放音乐之声的主题曲《音乐之声》,激发学生的兴趣3.2 学习音乐和歌曲•分析音乐之声中的主题曲《音乐之声》的歌词和曲调,让学生理解其主题和情感表达•鼓励学生自己去挑选和分析其他音乐之声中的歌曲,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3.3 学习音乐表达技巧和演唱技巧•通过练习音乐之声中的歌曲,教授音乐表达技巧,如音乐的起伏变化、速度和节奏的控制等•通过音乐和唱歌的训练,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和气息控制,提高音程和音准的准确性3.4 团队合作和表演能力培养•分配学生角色,并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和表演的排练和训练•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和配合,共同完成艺术表演4. 教学评价4.1 测验•设置测验题目,通过选择题、填空题或简答题的形式,考察学生对音乐之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4.2 演出评价•组织音乐之声的学生演出,评价他们的表演水平和对音乐和歌曲的理解能力4.3 学生作品评价•让学生制作和提交音乐之声相关的作品,如歌曲演唱录音、故事情节的分析报告等,评价他们的表现和创造能力5. 教学资源•音乐之声的音乐和歌曲录音•音乐之声的电影片段或舞台剧视频•音乐之声相关的书籍和资料6. 教学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音乐剧和音乐电影,提高他们对音乐和表演的兴趣和欣赏能力•组织学生参与其他表演活动,如学校文艺晚会、合唱比赛等,提高他们的表演和团队合作能力以上就是《音乐之声》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2024年初中九年级语文《音乐之声》原文及教案

2024年初中九年级语文《音乐之声》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音乐之声》的故事背景和主题思想。
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2.难点:理解《音乐之声》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音乐之声》原文、教案、PPT等。
2.学生准备:预习《音乐之声》原文,准备笔记本、笔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音乐之声》的作者、故事背景及主题。
2.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在故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二、原文阅读1.学生齐读《音乐之声》原文第一部分,理解故事梗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原文的理解。
三、课堂讨论1.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马利亚:善良、乐观、热爱音乐。
上校:严肃、负责、关心家庭。
2.讨论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马利亚与上校之间的感情变化。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预习《音乐之声》原文第二部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在故事中的作用是什么?二、原文阅读1.学生齐读《音乐之声》原文第二部分,理解故事的发展。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原文的理解。
三、课堂讨论1.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探讨马利亚如何影响上校一家的生活。
2.讨论音乐在故事中的作用,如何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预习《音乐之声》原文第三部分。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性格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之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二、原文阅读1.学生齐读《音乐之声》原文第三部分,理解故事的结局。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原文的理解。
三、课堂讨论1.分析故事结局,探讨马利亚与上校一家的感情升华。
2.讨论音乐在故事中的作用,如何体现主题思想。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音乐之声》的读后感。
九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声》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本中的音乐元素与文学表达的紧密结合,感受音乐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中的重要作用。
2.深入分析文本中的人物性格、主题思想,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文本中的优美词句,进行创意写作,提升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对音乐、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跨学科素养。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以一段电影《音乐之声》的经典歌曲《Do-Re-Mi》作为开端,让学生在欢快的旋律中感受到音乐的快乐和美好。随着歌曲的结束,我会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与生活的关系,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音乐之声》。
6.课后拓展,提升素养:
a.布置创意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提高写作能力。
b.推荐相关音乐、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拓宽视野,提升审美素养。
7.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培养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关爱他人,尊重生命。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九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声》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音乐之声》的文学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特点,了解音乐在文学中的表达方式。
《音乐之声》教案6篇

《音乐之声》教案6篇音乐之声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把握人物形象特征。
2、欣赏音乐剧作品,学习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和技巧。
3、体会奥地利人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欣赏音乐剧作品【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音乐之声》中的插曲《雪绒花》,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主人玛丽亚热爱歌唱,并以音乐的形式表达出她对祖国的热爱,今天,我们共同走进玛丽亚的音乐世界,体会她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及伟大的爱国情怀。
简介影片(视频资料)根据音乐剧改编而成的电影《音乐之声》取材于1938年法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玛丽亚,在德国并吞奥地利之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
影片以善良美丽的玛丽娅,奥地利美丽迷人的秀丽风光,及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打动了全世界观众的心,本片获得了1965年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欣赏音乐剧作品)二、了解剧情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简洁语言概括。
2、课文有两个场景,划分两个场景,概括两个场景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后分小组交流,达成共识,组内成员汇报。
明确:1、少女玛丽亚当了见习修女后仍不改他热爱歌唱、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在修道院做日常功课,例行宗教时,跑到野外游玩,后来想起此时应做日常功课,匆忙赶回修道院,而此时,修道院正乱作一团,众嬷嬷正在寻找玛丽娅,并谈论他是否适合当修女,当玛丽亚突然赶回时他们也结束了对玛丽亚的议论。
2、第一个场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纵情歌唱。
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
三、走进剧情,认识玛丽亚第一场景:播放电影第一个场景的情境,随影片一起歌唱唱词。
描述自己初步认识的玛丽亚。
学生自由发言汇报。
情境表演:感知剧情,模拟玛丽亚在第一个场景中的活动,上台表演,其他同学配合歌唱唱词,走进剧情。
第二个场景:我们认识一个活泼自由、热爱生活、音乐、心地善良美好、有丰富情感的少女,那么,院长及众嬷嬷眼中的玛丽亚是什么样的姑娘呢?学生分角色朗读。
幼儿园大班语文《音乐之声》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文《音乐之声》教案标题:幼儿园大班语文《音乐之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对音乐有基本的认知,了解音乐的种类和形式。
2. 通过欣赏音乐,培养孩子们的听力和专注力。
3. 通过歌词的理解,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各种类型的音乐曲目,如儿歌、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
2. 音乐播放设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先问孩子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都听过哪些音乐呢?”引导孩子们说出自己对音乐的初步认识,然后引出今天的主题——《音乐之声》。
2. 新课讲解(20分钟):(1)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孩子们感受各种音乐的魅力。
教师可以向孩子们介绍每种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2)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歌曲,解析歌词,帮助孩子们理解歌曲的意义。
比如,“小星星”、“让我们荡起双桨”等脍炙人口的儿歌,既能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又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
3. 实践活动(15分钟):(1)组织孩子们进行“猜歌名”的游戏,播放一段音乐,看谁能最快猜出歌名。
这个游戏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听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反应速度。
(2)鼓励孩子们尝试跟着音乐唱出歌词,或者模仿乐器的声音,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4. 总结(10分钟):引导孩子们分享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感受,强化他们对音乐的认识。
同时,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再次强调音乐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评估:观察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听力、反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家庭作业:鼓励孩子们回家后和父母一起欣赏音乐,或者试着创作自己的歌曲,以此来进一步提升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以上就是幼儿园大班语文《音乐之声》的教案,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音乐之声》教案

《音乐之声》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音乐之声》这部电影,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力量和音乐对人们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理解电影中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观察力。
4. 通过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影《音乐之声》的背景介绍。
2. 电影中的主要角色和他们的关系。
3. 电影中出现的音乐作品及其意义。
4. 电影中音乐对情节和人物发展的影响。
5. 电影中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方法1. 观看电影《音乐之声》的片段,引导学生关注电影中的音乐和角色。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电影中音乐的看法和感受。
3.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关于电影《音乐之声》的短文。
4. 小组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四、教学评估1. 通过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电影《音乐之声》的理解和感悟。
2. 通过学生在小组分享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电影《音乐之声》的DVD或在线视频。
2. 电影剧本或相关书籍。
3. 音乐播放设备。
4. 纸张和笔。
六、教学进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电影《音乐之声》的背景和剧情,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第一课时:观看电影《音乐之声》的片段,引导学生关注电影中的音乐和角色。
3. 第二课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电影中音乐的看法和感受。
4. 第三课时: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关于电影《音乐之声》的短文。
5. 第四课时:小组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效果。
要关注学生的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观点。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
音乐之声音乐教案

音乐之声音乐教案篇一:《音乐之声》教案《音乐之声》欣赏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音乐剧和音乐电影的概念。
2.了解相关音乐知识3.让学生巩固五线谱和简谱的识谱能力2.学唱《do re mi》《雪绒花》A.让学生视唱旋律(边打节奏视唱旋律),从而对歌曲的旋律有初步的记忆B.让学生朗读歌词,熟悉英文歌词二、教学难点1.让学生投入感情去唱三、教学方法节奏方面:手和嘴一起用,边唱便用手打拍子,要求学生节奏要平均,不能时而快时而慢,期初打拍子采取放慢速度的方式,把比较难的节拍单独拿出来讲然后让学生练习。
歌曲演唱方面:给学生放相关的资料视频,让学生模仿四、教学过程1.向学生介绍音乐剧的概念,并区分音乐剧和音乐电影的区别音乐剧: (英语:Musical theater,简称Musicals)早期译称为歌舞剧,是一种舞台艺术形式,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舞蹈。
通过歌曲、台词、音乐、肢体动作等的紧密结合,把故事情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表现出来。
虽然音乐剧和歌剧、舞剧、话剧等舞台表演形式有相似之处,但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歌曲、对白、肢体动作、表演等等因素给予同样的重视。
音乐剧和音乐电影的区别相同之处:以音乐为线索和表达方式,用音乐来抒发情感和主题。
不同之处:音乐剧是在舞台上进行表演的,大多场景较单一。
音乐电影则偏向于电影的形式。
2.向学生介绍《音乐之声》作者及创作背景简介《音乐之声》是由美国音乐剧的泰斗理查德·罗杰斯和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根据玛丽亚·冯·特拉普(Maria Von Trapp)的自传《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改写而成的,这部音乐剧开演九个月,词作者Oscar Hammerstein II 就去世了,所以这一部音乐剧,也成为这两位音乐剧界的最佳排档的最后一次合作。
3.向学生介绍《音乐之声》剧情介绍及剧照欣赏4.《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在1938年的奥地利萨尔兹堡,年轻活泼的修女玛丽亚·任纳尔(Maria Rainer)到退役海军上校冯·特拉普家,照顾他的七个孩子。
音乐之声教案范文

音乐之声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学习的重要性和作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2.能够学唱《音乐之声》等音乐曲目,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合唱、合奏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4.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唱《音乐之声》等音乐曲目,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通过合唱、合奏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1)播放《音乐之声》的片段,带领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和力量;(2)介绍音乐对人们的影响,让学生了解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3)让学生分享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并阐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评价。
2.学唱《音乐之声》:(1)播放《音乐之声》的原声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2)教授歌曲的歌词,引导学生跟唱歌词;(3)分段教唱,师生携手合唱,反复练习直到掌握;(4)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让歌曲更加动听。
3.合唱和合奏:(1)将学生分成几个合唱组,分别学唱不同的声部;(2)音乐老师指导每个声部的演唱技巧和表达方法;(3)合唱组之间互相辅助和合作,进行合唱演唱;(4)将歌曲和其他乐器的合奏结合起来,进行丰富多样的演出。
4.音乐鉴赏和评价:(1)播放其他受欢迎的音乐曲目,让学生欣赏和评价;(2)引导学生发现音乐中的特点和美感,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3)让学生自己创作歌曲的歌词,通过解读歌词展示对音乐的理解。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音乐之声》的原声录音和其他音乐曲目,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教学内容;2.指导学生进行集体合唱和合奏,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音乐表演能力;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实际操作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演唱和表演的准确度、合作能力等方面评价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2.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根据课堂表现和自己的主动参与程度进行自我评价,并互相评价和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
(2) 课文第二个场景是众修女七嘴八舌评说玛丽亚,请概括众人的意见,说说众人眼中 的玛丽亚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自由发言。
课文科代表作总结: 在众嬷嬷眼中, 玛丽亚天性活泼, 热爱歌唱, 不守常规, 无拘无束; 纯真欢快,自由自在;她自己快乐,也总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她十分可爱又让人头痛。玛丽
亚自由活泼的性格, 与修道院的环境和要求极不协调, 因此她们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 她们
《音乐之声》 是全世界票房最高的电影之一, 在各国民意测验中经常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影
片。影片节奏明快、细腻感人,既富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
《音乐之声》中
善良美丽、不受繁文缛节约束的修女玛丽亚,奥地利迷人的阿尔卑斯山山坡、清澈的溪流、
明媚的阳光, 以及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 还有反抗纳粹统治、 追求自由的精神打动了全世界
这一段文字是显示玛丽亚个性的生动文笔。
(4) 剧本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有哪些独到之处 ?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 ?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生 1: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手段,如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等。
生 2:立体刻画,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文中有正面描写,如第一个场景以及第二个场 景结尾玛丽亚回到修道院的情形。 也有侧面描写, 如第二个场景中院长与众嬷嬷对话和对唱。
作,表情描写, 来刻画人物和表现事件, 使之能转化为影视中实际的视觉形象或读者头脑中
想象的视觉形象,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影视剧本的画面感。 课文中对玛丽亚在野外放声歌唱时
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玛丽亚和众嬷嬷的动作、神态描写,都具有生动的画面感。
(5) 教师总结: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育描写和动作,神态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
浅的, 内容也可简可繁, 完全视乎学生的兴趣和课堂上学习探讨的走势而定, 也是出奇的好。
这样做的效果
以及众嬷
2:你周围有像玛丽亚这种性格的人吗 ?注意观察,用一段话描写这个人。
课后反思
看到戏剧单元出现了 《音乐之声》这样惹人喜爱的新面孔,实在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
它裹
挟着山间的清风而来, 它蹦跳着欢唱着而来, 它朝我们扮着鬼脸让人忍俊不禁, 它把甜美的
泉水注入我们的心田。 我们对它是如此熟悉如此喜爱, 所以我想对于这一课的教学是可深可
观众的心。
三、整体感知,了解剧情 1.多媒体播放《音乐之声》音像资料片断,学生体会影视剧本的特点。 2.学生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明确:
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 写少女玛丽亚当了见习修女后仍不改她热爱歌唱、
无拘
无束的快乐天性,在修道院做日常功课、 例行庄重的宗教礼仪时。 跑到野外放声歌唱、 忘情
名是《笑与泪》 ;阿根廷的译名是《富有反抗精神的新人》 ,侧重刻画女主角的性格;德国的
译名是《我的歌,我的梦》……当你欣赏完这部影片之后,请你品评一下,你最喜欢哪一个
译名?你还有更好的译名建议吗?
2.为什么《音乐之声》能获得五项奥斯卡大奖?你认为它堪当此殊荣吗?出示电影海报,要
求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片段或就自己最感兴趣的角度发表看法,
,既而引领
学生去课本中认识这位快乐活泼的姑娘。
二、资料助读 简介影片 根据音乐剧改编而成的电影 《音乐之声》 摄制于 1965 年,它取材于 1938 年发生在奥地利的 一个真实的故事,获得了 1965 年第 38 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音响奖、 最 佳改编音乐奖和最佳剪辑奖五项大奖。
明确:课文主要写了两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 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 快乐游玩: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艘艘对玛丽亚的议论。
四、欣赏品味,引读提高
1.师生共同赏析作品的画面美
(1) 仔细晶读第一个场景描写,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画面,感受其诗情画意。
学生讨论交流。
示例:巍峨峥蝾的阿尔卑斯山上,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树林中不时传来云雀的歌声, 婉转悠扬。 高高的山巅上尚未化尽的点点残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如温润的白玉般,
中的经典曲目: 《哆来咪》 ( Do Re Mi )、《音乐之声》 ( The Sound of Music )、《雪绒花》
( Edelweiss )。
七,课堂总结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音乐故事片,这一节课我们集中欣赏了其画面美、
形象美,音乐美。眼前似似乎是萨尔茨堡那壮田优美的景色、 似乎传来玛丽亚欢快的歌唱, 那优美动人的旋律从心里流过, 们诚挚地道一声:癌谢玛丽亚,感谢勒曼。
二者相辅相成, 从不同角度塑造了玛丽亚这个人物形象。 特别是侧面描写, 将正面描写难以 表现或无法表现的丰富内容,简练而艺术地加以表现,颇见艺术功力。
教师提问:剧中为什么没有对玛丽亚的心理描写
?
学生明确:心理描写难以转化为视觉形象,观众看不到。
教师引申:画面感,是影视剧本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影视作为视觉艺术, 是由画面构成的。 与之相应, 影视剧本除了人物语言描写之外, 主要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动
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
活泼自由、 纯真
快乐的性格,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
3.体味音乐美
师生再次欣赏《音乐之声》音像资料玛丽亚歌唱片断。
教师提问:课文是如何体现音乐故事片的特色的
?
学生明确: 剧本中, 玛丽亚的内心独自式的纵情歌唱,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 白式的歌唱,富有喜剧风格。二者都体现了《音乐之声》这一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摄人
心魄。山风呼啸,松涛阵阵,和着乐声,回响在旷野上。
山脚下,群峰相拥,绿水环绕,萨尔茨堡坐落其中。极目远眺,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 比。一座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在绿树浓阴中静静矗立, 山坡上绿草葳蕤, 树林茂密, 小溪潺潺,
真乃人间仙境也。
(2) 学生评点并体会其作用。
示例:这一段环境描写,由远及近,层次清晰,动静结合,色彩和谐。作为主人公出现 和活动的背景,与人物相映衬,有力地烘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游玩, 后来猛然想起此时应做日常功课, 于是匆忙赶回修道院。而在同时, 修道院里正乱作
一团, 嬷嬷们在到处寻找玛丽亚, 院长就玛丽亚当修女的资格问题征询意见, 众嬷嬷议论纷
纷,她们都十分喜爱玛丽亚,但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当玛丽亚回到了修道院时。
众嬷嬷结
束了对玛丽亚的议论。
提问,本文写了哪些画面 ?
众嬷嬷对
教师适当补充: 音乐故事片是似音乐为重要表演形式的故事片, 它在欧美以及其他一些 国家和地区,早已是一种相当成熟的电影艺术类型。 《音乐之声》被誉为“新风格”音乐故
事片的杰作。 在这部影片中, 音乐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表演形式和剧情发展的重要表现手
段。这部影片的巨大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其音乐的艺术感染力。 六、拓展延伸
音乐之声 (节选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峥嵘、嬷嬷”等词的读音,理解“鳞次栉比、顶礼膜拜”等词的词义, 并学会运用。
2.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了解《音乐之声》的剧情。
能力目标
1.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
2.结合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培养学生阅读影视剧本的兴趣。
如人物形象、 故事
内容、音乐运用、场景设置等。
3.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阿尔卑斯山山麓,那里的湖光山色令人迷醉;而素有“音乐之乡”之 称的萨尔茨堡是音乐大师莫扎特的故乡, 浓郁的音乐氛围使这一片优美的自然景观变得更具
灵气。影片中的许多歌曲更是集真善美于一身的献给人类灵魂的高尚礼物,
半世纪传唱不衰。
让我们来学唱这些经典歌曲, 在优美的旋律中获得精神境界和美感的提升。 附:《音乐之声》
1.组织学生欣赏电影《音乐之声》 ,品评译名。 世界各国的人们在译名上曾发挥想像力, 做了多次再创作。 香港的译名是 《仙乐飘飘处处闻》 ,
强调影片中优美动听的歌曲; 台湾的译名是 《真善美》,道出该片的真谛; 埃及的译名是 《柔
情蜜意》;葡萄牙的译名是《心灵深处的音乐》 ;泰国的译名是《天乐的魅力》 ;西班牙的译
玛丽亚活泼轻快的身影, 耳边 得到了至美的艺术享受。 让我
八、布置作业 1:修遭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 “天上的云彩” ,你认为这样的比榆恰当吗 ? 为什么 ?你也试着用一两个比喻去形容一下玛丽亚。
提示: 结合语境, 这两个比喻句生动而恰当地表现了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 嬷对玛丽亚的由衷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乐故事片的底色。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设计 1 戏剧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影视剧等。今天我们
一起欣赏大型的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 。 (多媒体出示课文标题 )
设计 2 播放《哆来咪》这首歌,让学生倾听后随意地说说这首歌带给自己怎样的一种情
绪或感觉。以“先声夺人”的方式建立学生与影片女主角玛丽亚的初次“链接”
2.感受形象美
(1) 师生共同品读描写玛丽亚野外歌唱的情形的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学生品味玛丽亚的唱词和动作描写的语句。
明确: 玛丽亚的歌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不仅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 了她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揭示了她自由活泼的天性。
而且展露
玛丽亚远眺群山,轻盈地跳跃、 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拍 额头、拔腿跑、捡外衣、惊呼等动作描写,从外在形象上层现了她纯真快乐、无拘无束的性
对玛丽亚非常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3) 课文临近结尾处写玛丽亚回到修道院的情形。请仔细阅读课文,尝试表演,体会其 性格特征。
选五个同学表演,一人演玛丽亚,其余四人演修女。
选两位同学以导演的身份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