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核反应练习题
高三物理原子核物理练习题及答案

高三物理原子核物理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是不稳定的原子核?A. 氘核B. 氦核C. 镭核D. 铀核答案:C2.下列物质中,具有中子最多的是:A. 氢B. 氮C. 铁D. 铀答案:D3.以下哪个是半衰期较短的放射性同位素?A. 铀-238B. 铀-235C. 钍-232D. 钚-239答案:D4.下列几种放射线中,穿透能力最强的是:A. α射线B. β射线C. γ射线D. X射线答案:C5.核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的基础是:A.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B. 力守恒定律C. 电荷守恒定律D. 反射定律答案:A二、填空题1.法拉第定律指出,电流的大小与通过导线的_____成正比,与导线的长度及截面积的____成反比。
答案:电压、电阻2.铀-238衰变成钍-234时,放射出____和____。
答案:α粒子、氚核3.芬特方法通过测量放射性同位素的_____测定样品的年龄。
答案:衰变产物4.质子数为92的核素是_____。
答案:铀5.链式反应是指每个裂变核生成的中子都能引起_____个新的裂变核裂变。
答案:大于1个三、计算题1.一个铀-235核裂变时,平均产生3个中子,使周围8个铀-235核继续裂变。
假设每次裂变放出的能量为210MeV,求铀-235核裂变的倍增时间。
答案:根据倍增时间的定义,我们有Td = (N-1) × τ其中,Td为倍增时间,N为平均每次裂变释放的中子数,τ为平均裂变时间。
由题意可知,N = 3裂变时间τ = 1秒/8 = 0.125秒将N和τ代入上述公式,解得Td = (3-1) × 0.125 = 0.25秒2.一个样品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含量初试为1000g,经过5个半衰期后剩余多少克?答案:根据半衰期的定义,经过一个半衰期放射性同位素的质量会剩下原来的一半。
因此,经过5个半衰期,剩余的质量为原质量的(1/2)^5倍。
即,剩余质量 = 1000g × (1/2)^5 = 1000g × 1/32 = 31.25g四、解答题1.请简述核聚变和核裂变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领域。
原子核的结构和裂变反应练习题

原子核的结构和裂变反应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原子核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A. 质子和中子
B. 电子和中子
C. 电子和质子
D. α粒子和中子
2. 质子的电荷是:
A. 正电荷
B. 负电荷
C. 中性
D. 两极性
3. 质子的相对质量是:
A. 1
B. 0
C. 1836
D. 1/1836
4. 质子和中子的总数称为:
A. 原子核数
B. 原子数
C. 质数
D. 中子数
5. α粒子是由下面哪个组成的:
A. 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
B. 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
C. 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
D. 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
二、填空题
1.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的电荷是________,中子的电荷是________。
2. 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3. 原子核的直径约为________。
4. α粒子是________的一种。
三、简答题
1. 简述原子核的结构以及质子、中子和电子的作用。
2. 解释原子核的直径为什么很小。
3. 原子核的结构对于一个元素的化学性质有什么影响?
四、分析题
1. 利用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计算一个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比例。
以氢原子为例。
五、应用题
1. 根据裂变反应的原理,解释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
六、综合题
1.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描述一个核反应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注意:以上练习题仅供练习使用,不代表考试试题。
请按要求回答,并检查答案准确性。
九年级物理原子和核能部分练习题

九年级物理原子和核能部分练习题
1. 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数量分别是多少?质子和中子分
别带有什么电荷?
2.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哪里?
3. 什么是原子核的电荷数?
4. 原子的质量数是指什么?
5. 下列元素中,哪一个元素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A)氢(B)铍(C)碳(D)铕
6. 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是由什么粒子组成的?
7. 原子核的直径大约是多少?
8. 什么是放射性衰变?
9. 核反应中会释放出什么?
10. 核裂变和核聚变有什么区别?
答案
1. 质子的数量等于原子核的原子序数,中子的数量等于质子数
减去原子序数。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2.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中。
3. 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减去电子数。
4.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
5. (A) 氢
6. 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
7. 原子核的直径的量级约为10^-14米。
8. 放射性衰变是指原子核发射放射性粒子以降低自身能量和不稳定性的过程。
9. 核反应会释放能量。
10. 核裂变是指原子核分裂的过程,核聚变是指原子核融合的过程。
高中物理,原子和原子核,典型题,精品含答案

《原子和原子核》典型题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B.a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C.原子核发生p衰变生成的新核原子序数增加D.氢原子从能级3跃迁到能级2辐射出的光子的波长小于从能级2跃迁到能级1辐射出的光子的波长2.(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p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B.目前已建成的核电站的能量来自于重核裂变C.一个氢原子从n = 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能辐射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D.卢瑟福依据极少数a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3.(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是4Be+2He f国+0nB.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C.卢瑟福在a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D.要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照射光的频率必须超过某一数值4.(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针对大量原子核的统计规律B.a、P、Y射线比较,a射线的电离作用最弱C.光的波长越短,光子的能量越大,光的粒子性越明显D.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5.(多选)以下是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产生光电效应,则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B.每个核子只跟邻近的核子发生核力作用C.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由汤姆孙在a粒子散射实验基础上提出的D.太阳内部发生的核反应是热核反应6.(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方程式赞U-204Th+2He是重核裂变反应方程B.铯原子核(甯Cs)的结合能小于铅原子核您Pb)的结合能C.P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时所产生的D.核力是短程力,与核子间的距离有关,有时表现为引力,有时表现为斥力7.(多选)关于原子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8.一重原子核衰变成a粒子和另一原子核,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重核的结合能C.铯原子核(甯Cs)的结合能小于铅原子核您Pb)的结合能D.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不稳定8.自然界里一些放射性重元素往往会发生一系列连续的衰变,形成放射系.如图所示为锕系图的一部分,纵坐标N表示中子数,则图中U衰变成Po, 经历了次a衰变,次P衰变.9. (1)(多选)卢瑟福通过实验首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其核反应方程为:2He+174N f gO+l 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卢瑟福通过该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实验中是用a粒子轰击氮核的C.卢瑟福通过该实验发现了质子D.原子核在人工转变的过程中,电荷数一定守恒(2)为确定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A E=A mc2的正确性,设计了如下实验:用动能为E 1 = 0.60 MeV的质子轰击静止的锂核7U,生成两个a粒子,测得两个a粒子的动能之和为E2=19.9 MeV,已知质子、a粒子、锂粒子的质量分别取m =1.007 3 u、m a=4.001 5 u、m Li=7.016 0 u,求:①写出该反应方程;②通过计算说明A E=A mc2正确.(1 u= 1.660 6义10f kg)10.(1)(多选)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使放射性物质所在处的压强升高,其半衰期将减小B.当放射性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具有较高能量时,将发生P衰变C.在a、|3、Y这三种射线中,Y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a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D.铀核(燹U)衰变为铅核(/Pb)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a衰变和6次P衰变(2)用速度大小为v的中子轰击静止的锂核(6Li),发生核反应后生成氚核和a 粒子.生成的氚核速度方向与中子的速度方向相反,氚核与a粒子的速度之比为7:8,中子的质量为m,质子的质量可近似看成m,光速为c.①写出核反应方程;②求氚核和a粒子的速度大小;③若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核能全部转化为a粒子和氚核的动能,求出质量亏损.1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P射线的穿透能力比Y射线强B.电子的衍射图样表明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C.雷Bi的半衰期是1小时,质量为m的超Bi经过3小时后还有6m没有衰变D.对黑体辐射的研究表明,温度越高,辐射强度极大值所对应的电磁波的频率不变(2)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氢原子从n = 3能级向n =1能级跃迁所放出的光子,恰能使某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则该金属的逸出功为eV;用一群处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所发出的光照射该金属,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eV.n.㈤足V«--- ------ 04----------------- 0.853----------------- -L5I2------------------- 3A1----------------- 13,6(3)—静止的铀核(燹U)发生a衰变转变成钍核(Th),已知放出的a粒子的质量为m,速度为v0,假设铀核发生衰变时,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a粒子和钍核的动能.①试写出铀核衰变的核反应方程;②求出铀核发生衰变时的质量亏损.(已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如不考虑相对论效应)《原子和原子核》典型题参考答案1.解析:选AC.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选项A正确;a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选项B错误;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知,B衰变放出一个电子,新核的电荷数增加1,即原子序数增加,故C正确;氢原子从能级3跃迁到能级2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小于从能级2跃迁到能级1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故从能级3跃迁到能级2辐射出的光子的波长大于从能级2跃迁到能级1辐射出的光子的波长,选项D错误.2.解析:选BD.P衰变现象不能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A选项是错误的;目前已建成的核电站的能量来自于重核裂变,故B选项正确;一群氢原子从n= 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能辐射03 = 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而一个氢原子从n = 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只能是三种可能频率中的一种或两种,故C 选项错误;卢瑟福依据极少数a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D选项正确.3.解析:选ACD.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是4Be + 4He - i62C + 0n,选项A正确;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有复杂的结构,选项B错误;卢瑟福在a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选项C正确;要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照射光的频率必须超过某一数值,即超过这种金属的极限频率,选项D 正确.4.解析:选A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针对大量原子核的统计规律,A正确;a、区Y三种射线电离本领依次减弱,贯穿本领依次增强,B错误;根据公式c 二人可得光的波长越短,频率越大,根据公式E=hv可得频率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大,光的粒子性越明显,C正确;原子的正电荷都集中在原子核里,绝大部分质量在原子核里,不是全部质量,D错误.5.解析:选BD.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 hv - %可知,最大初动能与光的照射强度无关,与光的频率有关,选项A错误;核子之间的核力是短程力,每个核子只跟邻近的核子发生核力作用,选项B正确;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由卢瑟福在a粒子散射实验基础上提出的,选项C错误;太阳内部发生的核反应是聚变反应,属于热核反应,选项D正确.6.解析:选BCD.方程式赞U-204Th+ g He的反应物只有一个,生成物有g He , 属于a衰变,选项A错误;由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的曲线可知,铯原子核的比结合能与铅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差不多,而铯原子核的核子数少得多,所以铯原子核的结合能小于铅原子核的结合能,选项B正确;B衰变所释放的电子不是来源于原子核外面的电子,而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时所产生的(0n-]H+ 01 e),选项C正确;相邻的质子与质子、中子与质子、中子与中子既不会融合在一起(斥力),又相距一定距离组成原子核(引力),选项D正确.7.解析:选ABC.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所释放的能量,也等于将原子核完全分解成核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A正确;重核衰变时释放能量,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可以理解,要把衰变产物分解成单个核子需要更多的能量,所以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重核的结合能,B正确;原子核的结合能是该原子核的比结合能与核子数的乘积,铯原子核(甯Cs)的比结合能与铅原子核(208Pb)的比结合能差不多,但铯原子核。
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五章《原子核》经典练习题

一、选择题1.贝可勒尔在120 年前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如今原子核的放射性在众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
下列属于核聚变的是( )A .23411120H H He n +→+B .427301213130He Al P n +→+C .14140671C N e -→+D .2351131103192053390U n I Y 2n +→++ 2.一 静 止 的 铀 核 放 出 一 个 α粒 子 衰 变 成 钍 核 , 衰 变 方 程 为238234492902U Th He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3892U 中含有42HeB .衰变后钍核的动量大小等于α粒子的动量大小C .衰变后 α粒子与钍核的质量之和等于衰变前铀核的质量D .200 个铀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后就只剩下 100 个铀核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382349290U Th X →+中X 为电子,核反应类型为β衰变B .234112H+H He+Y →中Y 为中子,核反应类型为人工核转变C .2351136909205438U+n Xe+Sr+K →,其中K 为10个中子,核反应类型为重核裂变D .14417728N+He O+Z →,其中Z 为氢核,核反应类型为轻核聚变4.现有核电站是利用核能发电,对于缓解能源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们现在利用核能发电主要是利用了( )A .重核的裂变B .轻核的聚变C .两种方式共存D .核能发电对环境污染严重5.2020年3月15日中国散列中子源利(CSNS )利用中子成像技术帮助中国科技大学进行了考古方面的研究。
散射中子源是研究中子特性、探测物质微观结构和运动的科研装置。
CNSN 是我国重点建设的大科学装置,将成为发展中国家拥有的第一台散裂中子源。
下列关于中子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α粒子轰击147N ,生成178O ,并产生了中子 B .23892U 经过4次α衰变,2次β衰变,新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少了6个 C .放射性β射线其实质是高速中子流,可用于医学的放射治疗D .核电站可通过控制中子数目来控制核反应剧烈程度6.静止的一氡核22286Rn 放出一个α粒子后变为一个新核,α粒子动能为αE 。
初三物理原子物理与核能练习题及答案20题

初三物理原子物理与核能练习题及答案20题题目一:1. 一个α粒子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2,目前质量数为4。
请问它的符号表示是什么?答案: α题目二:2. 核反应中,物质A放射出一个α粒子变成物质B,这个过程的核反应方程式应该如何表示?答案: A → B + α题目三:3. 核反应中,若物质B放射出一个质子,变成物质A,这个过程的核反应方程式应该如何表示?答案: B → A + 质子题目四:4. 一个核反应过程如下:物质C放射出一个中子,变成物质D,同时还放出一个γ射线。
这个过程的核反应方程式应该如何表示?答案: C → D + 中子+ γ题目五:5. 下面的哪种粒子在射入物质D中发生湮灭?a) α粒子b) 质子c) 中子d) 电子答案: d) 电子题目六:6. 以下哪个能量转化方式在核能反应中不存在?a) 大气压b) 辐射能c) 动能d) 光能答案: a) 大气压题目七:7. β粒子是带有电量的带质量粒子。
请问它的符号表示是什么?答案: β题目八:8. 以下哪个是稳定的核素?a) 24Fb) 39Pc) 42nd) 92U答案: c) 42n题目九:9. 以下哪个不是核能反应中常见的放射性射线?a) α射线b) β射线c) γ射线d) δ射线答案: d) δ射线题目十:10. 下列孩子糖果其中哪种与其他三种不同?a) 错误答案b) 错误答案c) 错误答案d) 正确答案答案: d) 正确答案题目十一:11. 以下哪个是核反应中的聚变?a) 射线的释放b) 重元素核裂变成轻元素核c) 轻元素核聚合成更重的元素核d) 原子核共享e) 两种原子核结合成一个原子核答案: c) 轻元素核聚合成更重的元素核题目十二:12. 下列哪个是混合物?a) 盐水b) 纯净水c) 纯银d) 纯铁答案: a) 盐水题目十三:13. 核反应中,α粒子和γ射线一起放射的情况下,如何表示?答案: A → B + α + γ题目十四:14. 在核反应中,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位素称为什么?答案: 同位素的同位素题目十五:15. 哪个是不稳定的核素?a) 40Arb) 50nc) 60Fed) 70O答案: b) 50n题目十六:16. 以下哪种不是核能反应中的释放能量形式?a) 热能b) 光能c) 动能d) 震动能答案: d) 震动能题目十七:17. 以下哪个是常见的自然辐射源?a) 火柴b) 月亮c) 碳酸饮料d) 钢丝刷答案: b) 月亮题目十八:18. 哪种射线具有最大的穿透能力?a) α射线b) β射线c) γ射线答案: c) γ射线题目十九:19. 以下哪种不是高能粒子?a) 中子b) 电子c) 质子d) 正电子答案: b) 电子题目二十:20. 下列哪个是复合物?a) 水分子b) 纯石墨c) 钠离子d) 纳米钻石答案: a) 水分子以上是初三物理原子物理与核能练习题及答案的20道题。
高中化学练习题核反应与核辐射

高中化学练习题核反应与核辐射高中化学练习题:核反应与核辐射核反应和核辐射是高中化学中一个重要的话题,也是现代核能技术和放射性物质应用的基础。
本文将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帮助读者了解核反应和核辐射的概念、特点以及相关应用。
1. 第一题某元素核外电子数为2,核内质子数为6,核外中子数为6。
该元素的原子核的电荷数和质量数分别是多少?解析:该题要求确定该元素的原子核的电荷数和质量数。
根据题目信息可知,核内质子数为6,所以电荷数为6,核外中子数为6。
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所以质量数为6 + 6 = 12。
答案:该元素的原子核的电荷数为6,质量数为12。
2. 第二题以下哪个核反应是裂变反应?A. 氢-3 核与氦-6 核反应B. 铀-235 核裂变成锶-90 核和巴林-144 核C. 铀-238 核与镤-242 核反应D. 铀-238 核与镤-240 核反应解析:裂变反应是指重核分裂为两个或多个较轻的碎片核的反应。
铀-235 核裂变成锶-90 核和巴林-144 核属于裂变反应。
所以选项 B 是正确的。
答案:B3. 第三题下列关于核辐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α粒子是一种带正电的核辐射,可以穿透一层薄纸但无法穿透金属B. β粒子是带负电的高速电子,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C. γ射线是高能电磁波辐射,具有最强的穿透能力D. α粒子的质量数为4,电荷数为2解析:根据核辐射的性质,α粒子是带正电的核辐射,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可以穿透一层薄纸但无法穿透金属。
β粒子是带负电的高速电子,穿透能力较强。
γ射线是高能电磁波辐射,具有最强的穿透能力。
所以选项 A 中关于α粒子不能穿透金属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A4. 第四题以下哪种辐射在核反应中没有电荷?A. α辐射B. β辐射C. γ射线D. 中子辐射解析:α辐射是带正电的核辐射,β辐射是带负电的高速电子,所以它们都带电。
γ射线是高能电磁波辐射,没有电荷。
中子辐射是中性的,也没有电荷。
原子核、核衰变练习

1、原子核的组成:已知镭的原子序数是88,原子核质量数是226.试问:(1)镭核中有几个质子?几个中子?(2)镭核所带电荷量是多少?(3)若镭原子呈现中性,它核外有几个电子?(4)Ra22888是镭的一种同位素,让Ra22688和Ra22888以相同速度垂直射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它们运动的轨迹半径之比是多少?2、三种射线的比较:1、将α、β、γ三种射线分别射入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图19-1-6表示射线偏转情况中正确的是( )3、图中P为放在匀强电场中的天然放射源,其放出的射线在电场的作用下分成a、b、c三束,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a为α射线、b为β射线B.a为β射线、b为γ射线C.b为γ射线、c为α射线D.b为α射线、c为γ射线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原来静止的放射性原子核,....【解析】因为R=,又在衰变前后动量守恒,粒子与新核动量大小相等,因此半径与电量成反比,r1:r2=2:1,则电量之比为1:2,只有B项符合题意,此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和动量守恒定律。
2、一个原来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放出某种粒子后,在匀强磁场中形成如图所示的径迹,原子核放出的粒子可能是A.氦核 B.电子 C.光子 D.正电子重核的裂变1、关于重核的裂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核裂变释放的能量等于它俘获中子时得到的能量B.中子从铀块中通过时,一定发生链式反应C.重核裂变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明显的质量亏损,所以核子数要减小D.由于重核的核子平均质量大于中等质量核的核子平均质量,所以重核裂变为中等质量的核时,要发生质量亏损,放出核能1、写出下列核反应的类型:14 7N+42He→178O+11H ________________,238 92U →23490Th+42He _________________,2 1H+31H →42He+1n ________________,204 80Hg+1n→20278Pt+211H+1n ________________,234 90Th → 23490Pa+01-e ________________,210 84Po →20682Pb+42He 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核
教学目标
1.通过人类认识原子核组成的过程复习,使学生明确认识依赖于实践;科学的认识源于科学家们的科学实验与研究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探索精神.
学生应知道一些重要的物理事实:天然放射性的发现,质子、中子、放射性同位素的发现等,恰恰是明确原子核组成的实验基础.
2.掌握衰变及原子核人工转变的规律——质量数守恒、核电荷数守恒.学生应能根据实际写出正确的核反应方程.应用衰变规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并明确半衰期的意义.
3.明确核力、结合能、平均结合能、质量亏损、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的意义,并掌握其应用——获得核能的途径(裂变、聚变).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放射性元素衰变时,通常会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即α、β衰变核反应同时放出γ射线(释放能量).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某些放射性元素只放出α或只放出β射线.但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只放出γ射线,γ射线只能伴随α或β射线放出.发现放射性同位素的同时,发现正电子的核反应可称为放射性同位素的+β衰变,其核反应方程为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只决定于原子核的性质,与元素所处物理、化
对应质量关系
2.写四类核反应方程,即衰变、人工转变、裂变、聚变核反应时,要遵循三个守恒,即质量数、荷电核数、能量守恒.但要以核反应的事实为基础,不能仅根据质量数、荷电核数两个守恒而书写出事实上不存在的核反应.另外,核反应通常是不可逆的,方程中只能用“→”连接并指示反应方向,而不能用“=”连接.
β衰变与+β衰变中,新原子核的荷电核数的变化,可理解为在原来的核中有:
3.△E=△mc2这一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是释放原子核能的重要理论依据.具体应用之计算核能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m单位是“kg”,△E单位是“J”;若△m单位是“U”,则△E的单位是“MeV”.
此结论可在计算中直接应用.
4.裂变与聚变均是释放原子核能(结合能)的核反应,应理解为反应后均发生质量亏损,所以都释放出核能以γ光形式辐射;重核裂变、轻核聚变都是变成中等质量核,即都是由核子平均结合能小的核变成核子平均结合能大的核;又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完成的核反应,即必须先吸收能量(有中子轰击或超高温存在),再释放能量;是由于生成新核的核子平均结合能大,所以反应吸收的能量小于核子平均结合能与核子数乘积(释放的能量).
5.在无光子辐射的情况下,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转化为生成新核与粒子的动能.此种情况可应用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计算核能.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问:人类是怎样认识到微观原子核的组成的
再通过以下具体问题引导同学回答:
学生活动
同学们看书、讨论.
可请看过“居里夫人传”的同学,简要谈谈居里夫人的业绩和为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
问:何时何人发现放射性现象
答:1896年法国人贝克勒尔首先发现了铀的放射性现象.随后居里夫妇发现了有更强放射性的元素钋和镭.
问:三种放射线的本质是什么与物质作用效果有何区别
γ射线是γ光子.依α、β、γ顺序电离本领减弱,穿透本领增强.
问:放射性现象的发现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说明原子核是可分的.因为知道了三种射线的本质后,通过思考分析即能断定:α粒子的质量、电性与电量与原子核外电子大不相同;β射线中的电子能量远大于核外电子的能量;γ射线能量也大于核外层电子受激辐射的X射线能量.所以三种射线是由原子核发出的.
问:原子核的衰变有什么规律写衰变核反应方程的法则是什么如何理解β衰变与+β衰变后新原子核的核电核数的变化
答:原子核衰变过程服从质量数、核电荷数以及能量守恒.一般α衰变与β衰变的同时要释放能量,以γ射线形式放出.
写衰变核反应方程的法则为:
β衰变后新核荷电荷数加1是由于原核中有1个中子
+β衰变后新核荷电荷数减1是由于原核中有1个质
问:什么是半衰期其长短由什么决定如何计算衰变后剩余原子核数
答: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叫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半衰期只由元素的性质决定,与元素所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
据荷电荷数与质量数守恒应有:
92=82+2n-m
238=206+4n
以上二式联立解得n=8,m=6.故此题所述核反应方程为:
问:何时、何人发现了质子、中子、放射性同位素相应的人工转变核反应方程是什么
答:1919年英国人卢瑟福发现了质子.方程为:
1932年英国人查德威克发现中子.方程为
1934年约里奥、居里和伊里芙、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同位素.方程为
问:同位素的原子核组成上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放射性同位素有什么方面的应用
以致物理性质不同.均满足:质量数(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
放射性同位素一是应用它的射线(γ射线的穿透性);二是应用它作为示踪原子.
问:核能是怎样释放的——获得核能的途径是什么
启发:1896年发现放射性现象后,经过45年,到1942美国芝加哥大学足球场建成人类的第一个原子反应堆.其间有几十位物理学家获诺贝尔奖,才使人类进入“核时代”.反应堆作为可控裂变核反应的核能源,其废料有长期副作用.未来“最干净的能源”——可控“热核反应”,即“聚变”核反应缓慢释放核能问题的解决,科学家们已经做了半个世纪的努力,现仍在力争实现中.
同学们看书、讨论.
问:什么是核力、结合能、平均结合能、质量亏损与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
答:核子(质子与中子)之间在小于×10-15m的距离时,所存在很强的引力叫核子力,即核力.
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所释放的能(或原子核分解成核子吸收的能),叫原子核的结合能,即核能.
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减少的质量叫质量亏损.质量亏损△m=原来核子的总质量-原子核的质量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为:E=mc2或△E=△mc2
人类获得核能的途径是什么
答:
两种核反应中均发生质量亏损,因而释放出结合能△E.若亏损△m=lu,则△E=.</PGN>
质量为.
(2)计算上述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
(3)若两氘核以相等的动能作对心碰撞即可发生上述核反应,且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则反应生成的
解:
(2)△m=×2-(+)=
释放的核能:
△E=△mc2=×=
v1和v2,则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应有:
m1v1-m2v2=0
E k1+E k2=2E k0+△E
解方程组,可得:
教师酌情回答
同学们提问题.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质子数为
[]
A.92B.88
C.138D.226
2.在下列4个核反应式中,x表示了中子的是哪些[]
3.设某放射性同位素A的半衰期为T,另一种放射性同位素B的半衰期为T/2.在初始时刻,A的原子核数目为N0,B的原子核数目为4N0,则
[]
A.经过时间2T,A、B的原子核数目都等于N0/2
B.经过时间2T,A、B的原子核数目都等于N0/4
C.经过时间3T,A、B的原子核数目都等于N0/8
D.经过时间4T,A、B的原子核数目都等于N0/16
4.质子、中子组成氦核,质量分别是m p、m n和mα,则
[]
A.mα>2(m p+m n)B.mα=2(m p+m n)
C.mα<2(m p+m n)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5.根据爱因斯坦质能关系方程,可以说明
[]
A.任何核反应,只要伴随能量的产生,则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和一定不相等B.太阳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因而它的总质量一定不断减少
C.虽然太阳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但它的总质量是不变的
D.若地球从太阳获得的能量大于地球向外辐射的能量,则地球的质量将不断增大6.某原子核A经过P次α衰变,Q次β衰变后变成原子核B,则[ ] A.核A的质量数比核B的质量数多4P个
B.核A的质子数比核B的质子数多(2P-Q)个
C.核A的中子数比核B的中子数多(2P+Q)个
D.核为A的中性原子中的电子数比核为B的中性原子中的电子数少(Q-2P)个
二、非选择题
个α粒子,α粒子的速度方向同原子核原来运动方向相反,大小为2v,那么,所生成的新核的速率为______,方向为______.
8.一个中子以速度v0与一个静止的原子核作正碰,若碰撞过程无动能损失,原子核的质量为A,则原子得到的能量E与中子的初始能量E0的比值E∶E0=______.
9.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结合成氦核,同时释放一定的核能.若中子质量m n=,质子质量m H=,氦核质量mα=,试计算生成1kg氦时,要释放多少核能
10.某核电站发电能力为5×105kw,用235U作为核燃料,已知每个235U核裂变平均释放200MeV的能量,设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电能,则该电站每天消耗多少235U
它放射出一个α粒子后变成Po(钋)核.若放出的α粒子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求
(1)α粒子与Po核在匀强磁场中的径迹圆半径之比
(2)α粒子与Po核两次相遇时间间隔与α粒子运动周期的关系.
参考答案
1.B2.B C D3.B4.C 5.A B D6.A B C D
9.×1014J10.527g11.(1)42∶1
(2)α粒子要转109圈,Po核转84圈才能相遇,故两次相遇时间间隔△t=109T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