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黑塞《童年轶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童年阅读练习题答案大全.doc

童年阅读练习题答案大全.doc

童年阅读练习题答案大全一、填空题1、《童年》讲述的是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2、在表兄萨沙的怂恿下,阿廖沙,萨沙又向外祖父告了密,结果阿廖沙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随后大病了一场。

3、阿廖沙遇到第一个优秀人物是____________ ,这个绰号是因为每次叫他吃饭或喝茶时,他总是回答一句而得来的。

4、外祖父的染坊起火,___________ 把硫酸盐从火里取岀来。

5、外祖父家年轻力壮的学徒___________ 身份很特殊,而秃顶大胡子的 __________ 则常常受到捉弄。

6、节日狂欢中,通常由__ __弹琴,_______________ 表演的舞蹈则让大家如痴如醉。

7、“我”到外祖母家,我最喜欢的事情是,其中印象最好的是_______________ 这个故事。

8、“我”到外祖母家,两个舅舅闹着要分家更厉害T,其原因是,甚至因此两个舅舅还。

9、第一个教阿廖沙识字的人是________ o10、外祖母从猫嘴里救下一只__________ 并教他说话,可是外祖父却不喜欢他,因为他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o11、在________ 的教导下,阿廖沙打败了街上最厉害的小孩克留什尼可夫。

12、在阿廖沙即将被赶出学校时,来了一位被阿廖沙称作救星的人,他是13、阿廖沙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没能参加母亲的婚礼。

14、为了鼓励阿廖沙把字母表都认全,外祖父用___ 做为奖励。

15、阿廖沙读了_____ 年小学。

16、在外祖父眼里,他认为法律就是__________ _017、阿廖沙上街总是和邻居的孩子打架,他对打架不太在乎,但特别厌恶—18、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 _________ 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顺昌一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考试语文试卷考试范围:《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整本书(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课内基础题(本题共5小题,共10分)1.按照词类活用分类,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而耻学于师②侣鱼虾而友麋鹿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④顺流而东也⑤粪土当年万户侯⑥积善成德⑦则群聚而笑之⑧乌鹊南飞⑨泣孤舟之嫠妇A.①⑤/②③④/⑥/⑦⑧/⑨ B.①②⑤/③④/⑥⑧/⑦⑨C.①②⑤/③④/⑥/⑦⑧/⑨ D.①⑤/②③④/⑥⑧/⑦⑨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惟觉时之枕席(睡)如今有谁堪摘(能够)匪女之为美(同“非”,不是)B.金就砺则利(靠近)如听仙乐耳暂明(忽然)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惆怅)C.采之欲遗谁(遗留)羁鸟念旧林(约束)山川相缪(同“缭”,盘绕)D.俟我于城隅(等待)潦倒新停浊酒杯(刚刚)我欲因之梦吴越(依据)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组是(2分)①小学而大遗②白露横江③望美人兮天一方④蚓无爪牙之利⑤暮去朝来颜色故⑥列缺霹雳,丘峦崩摧⑦因为长句⑧赢得仓皇北顾⑨吾从而师之A.①②⑤⑥⑧ B.③④⑤⑧⑨ C.②④⑤⑥⑦ D.①③④⑦⑨4.按照文言句式特点分类,下列句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②渺渺兮予怀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④相与枕藉乎舟中⑤转徙于江湖间⑥凌万顷之茫然⑦何以解忧⑧客有吹洞箫者⑨惑之不解A.①③/②/④⑤/⑥⑧/⑦⑨ B.①④/②⑧/③⑥/⑤⑦⑨C.①③/②/④⑤⑥/⑦⑨/⑧ D.①④/②⑤/③⑥/⑦⑨/⑧5.下列选项中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五陵指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家豪族多居于此。

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古代对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谓,如农历每月第一天为“晦”,农历十五日为“望”,农历最后一天为“朔”。

《童年》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童年》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童年》课外阅读测试卷(及答案)1.《童年》的作者是________,2他是_______(国家)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

3 1892年发表了哪部著作?4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三部曲描写了十九世纪________年代俄罗斯的生活图景。

6.《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______,善良乐观的________,自私残暴的_________,贪婪恶毒的_________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著的“好事情”。

7.《童年》讲述的是________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8《童年》中的外祖母对阿辽沙的成长有哪些良好的影响?9.《童年》里的阿辽沙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10高尔基把外祖母看作是"童年的朋友",你赞成这个标题吗?说说你的理由11《童年》里的外祖父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12《童年》里的外祖母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13浪漫主义作品有?(举三个例子)14 高尔基的代表作是?15在19世纪和20 世纪之交完成了哪两部中篇小说,通过较广阔的现实画面,着重揭示青年主人公的人生探索的主题?16高尔基的全名是?17在童年中,高尔基的乳名是?18“我”童年的好朋友是_________,外公叫他_________19.文中的小茨冈是怎么死的?20 阿廖沙在外祖父的家中最亲密的人是?21. 在<<童年>>中,阿廖沙的表哥米哈伊尔的萨沙的性格是?22 高尔基几岁开始自食其力的?23两个舅舅互相斗争的主要原因是?24是原因使阿廖沙的外祖父变得吝啬,专横,残暴?25 高尔基,前苏联伟大的_家,无产阶级文学的创始人之一.原名____1892年发表处女作?26在《童年》这部作品中,阿辽沙•彼什科夫的父亲是谁?外祖母是谁?外祖父是谁?27 《童年》属于什么小说?它讲述了阿辽沙个人成长和生活经历.也是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小说.28.《童年》主要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身处生活底层___,___, ___的精神历程,同时真实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揭露了__, ___,深刻揭示了劳动人民的苦难境遇29.文学批评家丘科特斯基对《童年》的评价是?30《童年》中高尔基描绘了他周围许多的优秀的普通人物,其中谁的形象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31列宁称高尔基是什么最杰出的代表?32《童年》的主人公是?33高尔基在《童年》中描绘出一幅俄国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

13.1《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联读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13.1《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联读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写作背景
《上图书馆》 王佐良在武昌就读中学,后考入清华大学。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随后南迁,进 入西南联大,1939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47 年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作者在文 中主要记叙了这段生活的读书经历。王佐良 先生受到西蒙娜·德·波伏瓦的启示,写下 此文。遵循时间顺序,按照成长过程来写与 这几个图书馆的缘分,梳理自己在不同阶段、 不同地方的读书选择、感受与思考。
作者主张阅读目的是为了获得“心的教育”,他真正倡导的是 获得“爱的阅读”。 作者同时也极力主张读书人一定要有那种 对爱的强烈期望,要有高远志向,也要有对圣贤学问的敬重。
深入分析文本
《读书:目 的和前提》
(3)作者所谓“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 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有何意义?
我们学习不能只掌握了一些僵死的书本内容,而始 终不能到达自身对现实生活的基本认识与全面了解, 也就无法真正贴近到实际的生活,这样,学习反被其 误,对整个人生都是很不利的。
深入分析文本
《上图书馆》
示例二: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七七事变”一起,清华图书馆 的灯全灭了。
此时作者心情不言而喻。运用象征手法,描写含蓄生动,暗示日 寇侵华惨无人道,罪恶罄竹难书,表达了无限憎恶痛恨之情。“暗 淡”“全灭”两词,以视觉角度的动态描述,把灾难和痛恨写得有形 有色。清华图书馆在19岁的作者心上投下了温情和XXX的光,使他进 入了一个知识和情感上的新世界。然而,“七七事变” 使其内心感 到无限伤感。
示例一:宽长的书桌上两端各立一个铜制的,它们在一个十九岁青 年的心上投下了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的……进入了一 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
清华图书馆高台灯温情和XXX的光,是作者心境的写照:作者在 书山文海中受到丰富的知识滋养,获得灵魂对话、情感共鸣。这表达 了作者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爱好之情,又引起下文,前后呼应,结构严 谨。

《童年往事》阅读答案

《童年往事》阅读答案

《童年往事》阅读答案【篇一:中考名著阅读:《童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姥爷家里充满了仇恨,大人之间的一切都是以仇恨为纽带的,孩子们也争先恐后地加入了这个行列。

后来从姥姥那儿我才知道,母亲来的时候,她的两个弟弟正强烈要求姥爷分家。

母亲带着我突然回到这个大家庭来,这使他们分家的愿望更加迫不及待了。

他们怕母亲向姥爷讨回她本应该得到的嫁妆。

那份嫁妆因为母亲违抗父命而结婚被扣下了。

两个舅舅一致认为那份嫁妆应该归他们所有。

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些别的琐事,诸如由谁在城里开染坊,又由谁到奥卡河对岸纳维诺村去开染坊,等等等等,他们吵吵翻了天。

我们刚到几天,在厨房里用餐时就爆发了一场争吵。

刷地一下,两个舅舅都立了起来,俯身向前,指着桌子对面的姥爷狂吼,狗咬般地龇出了牙。

姥爷用饭勺敲着桌子,脸涨得通红,公鸡打鸣一样地叫:“都给我滚出去要饭去!”姥姥痛苦地说:“行啦,全分给他们吧,分光拿净,省得他们再吵!”“你给我闭嘴,都是你惯的!”姥爷个头小,声音却出奇地高,震耳欲聋的。

我的母亲站起来,走到窗前。

背冲着大家,一声不吭。

这时候,米哈伊尔舅舅突然抡圆了胳膊给了他弟弟一个耳光!弟弟揪住他,两个人在地上滚成了一团,喘息着、叫骂着、呻吟着。

1.上面文段节选自著名作家高尔基的长篇小说《童年》。

请你写出作者其他两部自传体小说《在人间》《我的大学》。

2.节选部分描绘了阿廖沙童年生活的环境,为什么阿廖沙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能成长成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答:既有善良而坚强的母亲和外祖母的引导,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等人的影响,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3.分析画线部分语言的表达效果。

(两个要点)答:这两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舅舅和外祖父吵架时的丑态,流露出“我”极端厌恶的情感。

童年往事阅读答案

童年往事阅读答案

童年往事阅读答案【篇一:苏教版语文小升初模拟卷】txt>考试时间:90分钟一、看拼音,写词语。

(10分)1、用部首检字法查“碑”字,先查部首“石”,再查9画。

()2、来我校考察的客人要走了,王校长对客人说:“照顾不周,请各位多多赐教。

”句中“赐教”一词使用不恰当。

()3、“令出如山”、“突如其来”、“绿草如茵”、“心如刀绞”这些成语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作为一个现代人,只要学会与别人合作,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一句中的关联词“只要-------就--- --”运用不恰当。

()5、“绝知此事要躬行”句中“躬”的意思和“躬身下拜”中的“躬”字意思相同。

()6、“捡石子干什么?母亲在一旁厉声地责备:‘撑破了裤兜!’”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六、语文活动,我爱读书。

(13分)1、续写下面的句子,使它构成排比句。

读书使我们视野开阔,,。

2、明代小说家创作了神话小说《西游记》一书中的师徒四人是指、、、;书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如:(1)(2)。

3、《伊索寓言集》中,《牧童和狼》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4、每年的4月23日是“”,由此我会联想到的格言或名句有(1)(2)七、南京,六朝古都,历史在这座古城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浸染出浓浓的意蕴。

玄武湖舒展,鸡鸣寺空灵,秦淮河的桨声灯影,夫子庙的热闹繁华,无不让人流连忘返。

有不少地名还可组成比较工整又有趣的对联。

如:“乌龙潭”对“白马湖”;“朝天宫”对“阅江楼”。

你能把“石头城”、“凤凰台”、“莫愁湖”三个地名,恰当的填在下面的横线上,组成比较工整的对子吗?(3分)麒麟门对燕子矶对无想寺对八、阅读训练。

(30分)(一)我们多大时忘却了童年往事(14分)多数成年人很难回忆起生命中最初几年的光景。

童年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褪色,直到被永久遗忘?如今,科学家已确定了时间点。

一项有关童年记忆的研究发现,早期回忆往往从7岁开始丢失。

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

统编版2023-2024学年语文必修上册《读书目的和前提》课后练习(含解析)

统编版2023-2024学年语文必修上册《读书目的和前提》课后练习(含解析)

统编版2023-2024学年语文必修上册《读书目的和前提》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对有关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课文《读书:目的和前提》中指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

B.黑塞曾获得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有《荒原狼》等。

C.荀子,名况,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唯心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D.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唯心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理解错误。

荀子为唯物主义思想者,不可能成为“唯心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故选C。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跋涉.(shè)沉浸.(qìn)望洋兴叹B.麻痹.(bì)戕.害(qiāng)孜孜不惓C.卷帙.(zhì)一摞.(luò)一劳永逸D.时髦.(máo)逊.色(sùn)各得其所【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常用规范汉字字音和字形的能力。

A.“沉浸”的“浸”应读“jìn”。

B.“孜孜不惓”的“惓”应为“倦”。

D.“逊色”的“逊”应读“xùn”。

故选C。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

B.从此我便孜孜不倦....地搜寻大厅中那一个个高高的书架,经常在扶梯顶上一坐就是几个钟头。

C.我厌烦地将那本蓝色小书放回原处,从此许多许多年都没再读巴尔扎克,直至很久很久之后重新发现他;这次才是认认真真的发现,一劳永逸....的发现。

D.秋天,我去公园看荷花,没想到荷塘里处处是残枝败叶,正大喜过望....时,却意外发现在残枝败叶下,一朵粉红的荷花静静地开着。

【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的能力。

A.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

兴叹:发出感叹。

江苏南京市、盐城市202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江苏南京市、盐城市202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江苏南京市、盐城市202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展开全文·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饿了么”的全职骑手2017年月均收入在8000元以上,能力出众的“单王”月收入甚至可达3万元,这已远超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者的月均薪资。

据报道,2018年富士康工人月平均工资为6000元,更何况普通制造业工厂根本拿不出富士康这么高的工资。

结果就是:人往高处走,制造业则招不起人。

外卖骑手平均年龄在26-30岁之间,35岁以下占近70%.富士康27万名员工中,30岁以下的员工占到59.65%,看上去还算和外卖行业旗鼓相当,但相比2012年,青年人的比例已经缩减了三分之一。

不能吸引年轻人是对制造业的致命打击,一个失去年轻人的行业将会如同一潭死水。

不妨参考一下美国的情况。

1970年后,美国传统制造业所在的“铁锈八州”人口增量严重放缓,反倒是加利福尼亚、德克萨斯和佛罗里达三州人口激增。

“加德佛”三州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此次人口大迁移,其实是就业人口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结果,被称为“服务业革命”。

因此,外卖行业从制造业抢人,从本质上说,属于中国式服务业革命中的一个具体场景。

(摘编自吴晓波《为什么几百万中国年轻人愿意送外卖不想去工厂》)材料二:制造业工厂智能化、自动化设备的日益完善,从根本上削减了工厂对普通工人的用工需求。

根据对国内2000家企业的调研,新技术应用对制造业普通劳动力岗位的替代率为19.6%.在技术迭代的形势下,外卖员成了国内制造业工人转行的主要选择之一,由工人转行的外卖员成了行业主流。

受疫情影响,今年劳动力市场需求下降明显,但高技能人才依然短缺,各技术等级或专业技术职称的空缺岗位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大于2.0.尽管如此,收入相对较高的技工,依旧很难成为年轻人的优先职业选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赫尔曼·黑塞《童年轶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童年轶事
[德]赫尔曼·黑塞
几天以来,远处的树林已经闪烁着明朗的翠绿光彩,晴朗的天空中飘浮着轻柔的四月云,
那片广阔的、尚未播种的棕色田地晶莹闪烁……在这温润和煦的气候里,万物都在期待萌发,
充满梦幻和希望--幼芽向着太阳,云彩向着田野,嫩草向着和风。

从童年时代起,我就总是让自己的回顾同新开垦田地的气息和树林里嫩绿的新芽联结在一起,让自己回到春天的故乡,回到那些我已淡忘、并且不理解的时刻去。

我曾是一个十分顽皮而任性的孩童,从小就让父亲为我大伤脑筋,还让母亲为我操心叹气!那天半夜时分,我惊醒过来,父亲在和母亲说着什么。

“你听说布洛西的情况了么?”
“我已经去探望过他,”父亲回答说,“那孩子真是受尽了折磨。


“情况很严重吧?”
“坏极了。

你看着吧,春天来临时,他就要离开人世。

死神已经爬到了他的脸上。

”“要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去看望看望他?也许会对他有些好处。

”母亲问。

“随你的便吧,”父亲回答说,“这么点儿大的小孩懂得什么呢?”
双亲都已入睡,周围一片寂静,而我的心突然变得激动起来。

父母的言语,我虽然似懂
非懂,却像一枚果子落进水池而荡起的涟漪,那些圆圈急速而可怕地越转越大,我这不安的
好奇心也为之颤动不已……
我面前浮现出一个漂亮的孩子,他比我大一岁,个儿却比我矮小,他名叫布洛西,一年
前成了我们的邻居和伙伴。

那个阳光灿烂的秋天上午,木匠家的鹰从停车棚里逃走了,悠闲
自在地停在对面的苹果树枝上,共有十来个人站在大街上仰头望着它,一面议论纷纷地商量
着对策。

我自己也不明白,究竟喜欢它被重新捉住呢,还是喜欢它远走高飞。

不久,那只鹰
松开树枝,猛烈地鼓动双翼,做慢地在空中划了一个大圆形,便无声无息地飞向闪烁的蓝天。

突然间,布洛西朝空中发出一声欢呼:“飞吧,飞吧,现在你又得到自由啦!”
当时,他那只可怜的乌鸦还活着,到处欢蹦乱跳的。

有一次我向它伸出食指,开玩笑地
说:“喂,约可波,咬吧!”于是它便啄了我的指头。

我火了,想揍它一顿以示惩罚。

“是
你自己亲口对它说“咬吧”的!”布洛西紧紧抱住我嚷嚷着,说明那鸟儿丝毫也没有错处,
并要我保证不对它施加报复。

见我态度僵硬,他便答应送我两只大苹果。

不久,他家园子里
的苹果树第一批果子成熟了,他真的送了我两只最大最红的苹果。

有一次布洛西奔跑得太热了,便脱去上装,躺卧在苔藓地上休息。

当他侧转身子时,衬
衫翻落到脖颈后面,我看见他雪白的肩上有一道长长的红色疤痕,吓了一跳。

过去,我一向
喜欢打听别人的倒霉事来取乐。

但不知怎么搞的,这次我却不想打听,并且还装出一副什么
也没看见的样子。

然而那个巨大的伤疤让我非常难过,当初那伤口一定很痛,一定流了好多
血……后来一到家我就取出我那把用最好的接骨木树干做的手枪,把它送给布洛西。

我们在小河对岸的枞树林里找小鹿,我想把岩石上那些还没有巴掌大的苔藓揭下一块来。

但布洛西急忙阻止我说:“别,别动它们!这是天使走过森林时留下的足迹。

”于是我们痴
痴期待着,也许会有一位天使恰巧来到跟前。

我们呆呆伫立着,整个森林死一般寂静,褐色
的土地上洒落着明晃晃的斑斑驳驳的阳光。

不久到了冬天,布洛西开始卧病不起。

我去看过他一两次,以后就不曾再去。

这样又过
了一段时期,布洛西离我越来越远,最后被我完全忘却了一一直到今天晚上听见父母说:“春
天来时,他就要去了。

”我才想起了他。

第二天吃早饭时,母亲问我:“布洛西生病了,你不想去看看他吗?”我连忙回答说:
“好的。

”于是当天上午就去了他家。

一会儿工夫,布洛西的母亲就拉着我的手站在二层楼
一扇白色的门前了。

这一双正在把我导向幽暗神秘而又充满恐怖的奇异环境中去的手,在我
看来,不是一双天使的手,就是一双魔鬼的手。

我踌躇不安地站在门边,这时布洛西向我们
转过脸来。

我细细瞧着他的脸,这脸膛儿狭长尖瘦,不过我没能看出那上面的死神。

只见他脸上有
一层柔和的光彩,眼睛里有一些陌生的、既善良又顺从的神色,他的目光让我产生了类似那
次在寂静的枞树林中伫立倾听时的心情,那时我怀着强烈的欲望屏息静气期待天使走过自己
身旁。

他似乎疲倦了,略略向旁边侧转身子。

我忽然透过纽扣洞看见一丝红色的痕迹,这就
是肩上那块大伤疤,我忍不住大声啼哭起来……
我最后一次去看他时,布洛西双目紧闭躺在床上,发出轻轻的呻吟。

他的脸由于痛苦而
歪扭着。

他的眼睛大大的,已经变了样。

他看着我时,那目光显得陌生而又冷淡。

当天下午,
他母亲给他讲起故事来,他听着听着就昏昏沉沉地睡着了,他那微弱的心跳动得越来越慢,
终于完全停止了。

那天我一直想着布洛西,我不知道他那肩上有着大伤疤的瘦瘠身躯是否还躺在隔壁的房
子里,我丝毫也没有听说埋葬的事,也没有看到埋葬他。

很长一段时期内,我脑子里尽想着这件事,直至已故者的身形在我的记忆里逐渐遥远,
逐渐消失。

后来,春天突然早早降临了,黄色、绿色的鸟儿飞过山头,花园里散发出草木的
香味,栗树正在慢慢发芽,探出柔软卷曲的嫩叶。

一道道水沟,金黄色的花朵在肥壮的茎杆
上展现着灿烂的笑容。

(选自《温馨的摇篮--世界散文精品大观》,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那只鹰,“我”不明白“究竟喜欢它被重新捉住呢,还是喜欢它远走高飞”,体现“我”的思想是被大人左右的,还没有自己的明确立场。

B.孩子们伫立在枞树林里等待天使降临时,“死一般寂静”的森林、“明晃晃的斑斑驳驳”的阳光,烘托了孩子们内心的焦急与期盼之情。

C.文中写“我”最后一次去看望布洛西时,他的脸“由于痛苦而歪扭着”,他的目光“陌生而又冷淡”,从侧面表现了“我”对死亡的恐惧。

D.文章多次提到布洛西肩上的大伤疤,既暗示了布洛西曾经的生活磨难,也隐喻了布洛西之死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果子落进水池荡起的涟漪”这一比喻,表明父母谈话对“我”心理产生的影响,巧地引出下文“我”与布洛西交往的回忆。

B.文中“我”的父母与“我”对布洛西病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父母对此是无奈、顺从以致冷漠的,“我”则是好奇、恐惧而又关心的。

C.布洛西的房间“幽暗神秘”,他母亲的手“不是一双天使的手,就是一双魔鬼的手”,这些描写形象刻画了“我”探视时的复杂心理。

D.文章的语言纯净而又精准,如写鹰的“悠闲自在”、乌鸦的“欢蹦乱跳”、栗树“探出柔软卷曲的嫩叶”等,表现了高超的写作功力。

8.文章结尾关于春天景色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9.少年布洛西有哪些可贵的品质?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答案:
6.A 7.B
8.①呼应开头,使文章首尾圆合,富有田园诗般的抒情气息;②以充满生机活力的春景接续布洛西消逝的生命,表达了在生命代谢的体验中获得成长的主旨。

(本题共4分。

每点2分)
9.第一问:纯真善良,诚实守信,富于幻想。

(2分。

每点1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第二问:①使原本顽皮任性的“我”变得沉静克制;②使原先幸灾乐祸的“我”学会怜悯同情。

(4分。

每点2分)(共6分)
出处赫尔曼·黑塞资料
1 赫尔曼·黑塞《童年轶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