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湖北教育出版社(2016)七年级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新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新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新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2. 学会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3. 掌握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

4.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概述: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计算机基本操作: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文件管理等。

3. 常用软件:浏览器、办公软件、娱乐软件等。

4. 信息素养:信息检索、信息筛选、信息评估等。

5. 创新能力:计算机编程、网页设计、数字艺术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演示法:展示计算机操作和软件使用方法。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掌握计算机操作和软件使用。

4. 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信息技术应用和创新方法。

四、教学环境1. 计算机教室:每台计算机配备常用的软件和网络连接。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演示内容和教学案例。

3. 教学资源库:提供相关的教学素材和案例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动手实践能力:检查学生完成练习和任务的情况。

3. 小组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项目中的表现。

4. 创新能力:评估学生在创新项目和作品中的创意和实现。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信息技术概述和计算机基本操作。

2. 第3-4周:常用软件的使用和信息素养培养。

3. 第5-6周: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项目实践。

4. 第7-8周:综合应用和实践,举办信息技术展示活动。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新版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材。

2.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讲解。

3. 教学视频:收集相关的操作演示和案例视频。

4. 练习题库:提供丰富的练习题和模拟考试题。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供个性化指导。

2. 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关注学生的网络安全和道德规范。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新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新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新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2. 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提高信息素养。

3.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开关机、使用输入设备等。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等。

2.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开关机、使用鼠标、键盘、输入设备等。

3. 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

4. 文件的基本操作:创建、保存、打开、关闭等。

5. 计算机的安全与维护:计算机病毒、网络安全、硬件维护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软件分类、文件操作、计算机安全与维护。

2. 教学难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软件分类、文件操作的具体步骤、计算机安全与维护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软件分类等。

2. 示范法:演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文件操作等。

3. 练习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分组讨论计算机安全与维护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软件分类等。

3. 演示:演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文件操作等。

4. 练习: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5. 讨论:分组讨论计算机安全与维护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评价:组织一次计算机操作实践考试,评估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的熟练程度。

七、教学计划1. 第1-2周: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2. 第3-4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开关机、使用输入设备等。

七年级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全册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1.1 计算机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从电子管计算机到集成电路计算机,再到现在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2 计算机的组成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包括CPU、内存、硬盘等。

介绍计算机的软件组成,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1.3 计算机的启动与关闭讲解计算机的启动过程,让学生学会正确启动计算机。

讲解计算机的关闭过程,让学生学会正确关闭计算机。

第二章:Windows操作系统2.1 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让学生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的桌面、任务栏、开始菜单等界面元素。

让学生学会使用桌面图标、任务栏图标、开始菜单等。

2.2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让学生学会使用鼠标、键盘进行操作。

让学生学会打开、关闭、最大化、最小化窗口。

2.3 Windows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让学生学会使用资源管理器进行文件搜索、复制、移动、删除等操作。

让学生学会创建、重命名文件夹。

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3.1 Word的基本操作让学生学会使用Word进行文档的创建、打开、保存、关闭等基本操作。

让学生学会使用Word的输入、编辑、字体设置等功能。

3.2 Word的排版与打印让学生学会使用Word进行段落设置、页面设置、页眉页脚设置等排版操作。

让学生学会打印Word文档的方法。

3.3 Word的表格与图片处理让学生学会在Word中插入、编辑表格。

让学生学会在Word中插入、编辑图片。

第四章:电子表格软件Excel4.1 Excel的基本操作让学生学会使用Excel进行工作簿的创建、打开、保存、关闭等基本操作。

让学生学会在Excel中输入、编辑数据,以及使用公式和函数进行计算。

4.2 Excel的单元格格式设置让学生学会设置单元格的字体、颜色、边框等格式。

让学生学会使用条件格式功能。

4.3 Excel的图表与数据处理让学生学会在Excel中创建、编辑图表。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通用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通用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使用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第五章“计算机网络的初步认识”内容,具体包括:1.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功能:2.网络的分类与拓扑结构;3.网络通信协议;4.网络接入方式.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网络的功能和分类。

2.使学生了解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通信协议,认识网络接入方式。

3.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网络通信协议的理解,网络接入方式的区分。

教学事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的功能和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计算机、投影仪、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

2.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机网络知识问答卡片。

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网络设备,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设备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网络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功能、分类、拓扑结构、通信协议和网络接入方式。

3.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网络通信协议和网络接入方式的应用。

4.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计算机网络知识问答卡片,让学生进行抢答,巩固所学知识。

5.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生活中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功能、分类。

2.网络拓扑结构、通信协议和网络接入方式。

3.例题解析。

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教材第五章课后习题1、2、3.2.答案:课后习题答案将在下节课讲解.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探索新型网络技术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教学难点:网络通信协议的理解,网络接入方式的区分。

2.例题讲解: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网络通信协议和网络接入方式的应用。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操作系统的功能
解释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任务管理、存 储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演示如何进行文件管理、任务切换等基本操 作,并让学生实践操作。
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
总结词
办公软件是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 具,学会使用办公软件可以提高工作 效率。
文字处理软件
介绍Word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如创建文档、编辑文本、插入图片等 。
网络信息安全与防护
总结词
介绍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常用的 防护措施。
VS
详细描述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保护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的安全成为亟 待解决的问题。常用的防护措施包括设置 强密码、使用防火墙、安装杀毒软件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防范钓鱼网站、恶意软件 等网络威胁。
04
CATALOGUE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有助于理解其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
详细描述
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从早期的手工处理和机械 计算,到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应用,再到现代的互联网和移 动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的进步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
信息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总结词
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
电子表格软件
介绍Excel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如创建工作表、输入数据、进行计算 等。
演示文稿软件
介绍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和使用 方法,如创建演示文稿、添加幻灯片 、设置动画效果等。
03
CATALOGUE
网络基础知识
互联网的起源与发展
总结词
介绍互联网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影响。

鄂教版信息技术七上第3课《人机对话电脑初识》word说课稿

鄂教版信息技术七上第3课《人机对话电脑初识》word说课稿

《人机对话初识电脑》说课稿汉川市刘家隔中学陈俊一、教材分析:《人机对话初识电脑》是鄂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的内容,《信息技术》主要讲解如何在学习、生活和交流中应用网络,做一个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本节课主要纸牌、扫雷游戏讲解了鼠标的使用及键盘的使用;初步认识Windows操作系统的桌面及图标教材目标是对Windows系统和鼠标及键盘操作使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认识Windows操作系统的桌面及图标;学会使用鼠标和键盘过程与方法----学生操作,游戏竞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性,发散思维。

重点:鼠标、键盘的使用操作重点突破:通过玩游戏,使学生学会鼠标的使用。

难点突破:采用任务驱动,演练等方法相结合,通过自己动手学会鼠标键盘的使用。

二、教法分析基于本节课理论性较强,如只是单纯的讲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玩游戏的方式导入课程学习,引出本节课教学任务,寓教于乐。

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这样设计主要是信息技术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因此给出情景,引出任务,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有助于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学习兴趣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自选方法完胜学习任务,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学中也会辅助以讲练法,演示操作方法给学生,在要求学生自己练习。

这样可以引出学生之前没有学过的“滤镜“学习。

教学中穿插竞赛活动,对优胜者给予小礼品的奖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样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三、学情分析认知发展----思维能力方面,初中生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占相对优势,但思维过程中需要直观形象或经验支持,属于经验型逻辑思维。

初中生的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明显发展,但有时看问题片面,辩证思维有待发展在观察能力方面,初中生观察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系统性有所增强,不仅能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而且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能够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但仍然容易受到新异刺激的干扰。

信息技术湖北教育出版社(2016)七年级教案

信息技术湖北教育出版社(2016)七年级教案

信息技术湖北教育出版社(2016)七年级教案2019.09.01---2020.06.30第一单元培养信息意识第1课信息世界初体验——信息的价值与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信息。

2、知道信息的价值与作用。

3、领会信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4、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

过程与方法:通过感知、发现、搜索等途径,来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的价值与作用以及信息对人类带来的影响,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信息的了解和感知,体会信息的作用和力量,从而树立正确的信息辨别观和传播观。

教学重点1、了解什么是信息。

2、知道信息的价值与作用。

3、领会信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教学难点1、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

对教材的处理及二次开发在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内容:1、什么是信息?教学过程一、了解信息同学们,什么是信息呢?你能举例说明吗?你能感知到吗?你能下个定义吗?活动:(1)上网搜索信息的概念。

(2)交流你对信息的理解,可以举例!如:“***,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呢!”这是不是信息!(3)请感知一下,你今天看到(或听到)了哪些信息?接收了哪些信息?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获知的?二、信息的价值信息无处不在,什么时候它才能发挥出其价值?(感知、理解、应用)三、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怎样辨别信息的真伪?(1)通过逻辑推理、深入调查、实地考察来辨别信息的真伪。

(2)分析信息是来自权威部门?(3)与同类信息进行比较,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

(4)判断信息是否具有代表性、普遍性。

举例:“腾讯老总生日,转发消息送Q币”,这个信息可靠吗?为什么?(在网上搜索一下,腾讯老板是谁?他的生日是哪一天?也可对比看上次这个信息时间与这次信息时间间隔是多久?)四、信息的影响正面案例:(1)班主任通知:今天是开学第一天,请同学回去收看CCTV—1的《开学第一课》。

辨别信息真伪;分析该信息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影响?负面案例:(2)“帮忙扩散,今天上午一个三岁多小女孩在临沂市怡馨家园小区附近被人拐走,小女孩能准确说出她爸爸的手机号码,从监控上看是被一个四十多岁男人抱走了,大人都急疯了,有知情者请告之,万分感谢!看到信息的兄弟姐妹留意一下!联系人刘XX:1356297XXXX。

鄂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七年级上学期全册教案(1至16课)

鄂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七年级上学期全册教案(1至16课)

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学习内容第15课品味视听盛宴——音视频编码第几课时课型新教材分析前面两节中学习了文字和图像的编码,本节学习如何用二进制的数字序列表示声音、视频信息。

学习目标初步认识音频,视频信息编码的过程,了解音频、视频信息编码的相关原理。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认识音频,视频信息编码的过程了解音频、视频信息编码的相关原理教学准备教师:计算机学生:计算机导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声音的数字化通过物理课学习,我们会知道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一种连续的波,叫声波。

声音的强弱体现在声波压力的大小;音调的高低体现在声音的频率。

播放音乐时,音响设备将电压波传到扬声器,扬声器振动产生声音,从而将模拟音频电信号还原为声音。

声音虽说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用一种相似的东西去表达,下图就是用波形图来模拟记录音频。

什么是数学化?数字化,从字面上来说就是以数字来表示信息。

如用数字去记录一张桌子的长宽尺寸,各木料间的角度,就是一种数字化。

数字化声音,就是用一组数字序列来记录音频。

与图像数字化的过程一样,音频、视频信息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同样要经过采样、量化、编码的过程。

观察以下三幅图,你发现了什么?可以发现模拟音频在时间和幅度上,都是连续变化的:而数字音频,在时间和幅度上,都是离散、不连续的。

二、视频的数字化观察电影胶片,可以发现每一个动作都被分解成许多画面。

如下图,小鸟飞行一次的动作由8幅图构成,将这8幅图连续播放,就形成了小鸟的飞翔动作。

实验证明,因为视觉暂留现象,如果动画或电影的画面刷新率为每秒24幅左右,即每秒放映24幅画面,那人眼看到的就是连续的画面。

视频由多幅图像构成,包含对象的运动信息,又称为运动图像。

数字视频,就是对自然场景,通过时间和空间的数字采样来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湖北教育出版社(2016)七年级教案2019.09.01---2020.06.30 第一单元培养信息意识第1 课信息世界初体验——信息的价值与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信息。

2、知道信息的价值与作用。

3、领会信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4、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

过程与方法:通过感知、发现、搜索等途径,来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的价值与作用以及信息对人类带来的影响,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信息的了解和感知,体会信息的作用和力量,从而树立正确的信息辨别观和传播观。

教学重点1、了解什么是信息。

2、知道信息的价值与作用。

3、领会信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教学难点1、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

对教材的处理及二次开发在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内容:1、什么是信息?教学过程一、了解信息同学们,什么是信息呢?你能举例说明吗?你能感知到吗?你能下个定义吗?活动:(1)上网搜索信息的概念。

(2)交流你对信息的理解,可以举例!如:“ *** ,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呢!”这是不是信息!(3)请感知一下,你今天看到(或听到)了哪些信息?接收了哪些信息?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获知的?二、信息的价值信息无处不在,什么时候它才能发挥出其价值?(感知、理解、应用)三、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怎样辨别信息的真伪?(1)通过逻辑推理、深入调查、实地考察来辨别信息的真伪。

(2)分析信息是来自权威部门?(3)与同类信息进行比较,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

(4)判断信息是否具有代表性、普遍性。

举例:“腾讯老总生日,转发消息送Q 币”,这个信息可靠吗?为什么?(在网上搜索一下,腾讯老板是谁?他的生日是哪一天?也可对比看上次这个信息时间与这次信息时间间隔是多久?)四、信息的影响正面案例:(1)班主任通知:今天是开学第一天,请同学回去收看CCTV—1 的《开学第一课》。

辨别信息真伪;分析该信息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影响?负面案例:(2)“帮忙扩散,今天上午一个三岁多小女孩在临沂市怡馨家园小区附近被人拐走,小女孩能准确说出她爸爸的手机号码,从监控上看是被一个四十多岁男人抱走了,大人都急疯了,有知情者请告之,万分感谢!看到信息的兄弟姐妹留意一下!联系人刘XX:1356297XXXX。

如果看一眼懒得转的冷漠的人也请伸出手指按 3 秒。

看到就转转吧,我们都有孩子,看完的转下。

” 你怎么看待这个信息?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影响?我们是否继续传播?五、作业P4第1题;P5第2题;“探一探六、总结新时代,信息多,传播途径多,好的信息也多,不良诱惑也多,我们该如何辨别?如何选择?如何利用?主要由学生总结。

(对学生而言凡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就可以接收,反之则踢除!)第2课信息需求要明确——信息需求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5、了解什么是需求分析?6、知道信息需求的几个要素。

7、学会根据需要提取有用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信息的解读,来了解什么是需求分析?如何进行需求分析?如何根据需要提取有用的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外在信息的感知,提高分析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分析信息、提取关键信息的敏感度。

教学重点1、了解什么是需求分析?2、知道信息需求的几个要素。

3、学会根据需要提取有用的信息。

教学难点2、学会根据需要提取有用的信息。

对教材的处理及二次开发把“练一练”凝练成:如何根据需要提取有用的信息?教学过程四、了解什么是需求分析?请同学们读以下通知:仔细分析:(1)你从中得到了哪些信息?(2)参加班干部竞选,我们需要哪些准备工作?(3)怎样描述竞选演讲的准备工作?请把你的回答写在书上!我们对通知的解读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需求分析的过程,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是一个从整体到局部,从结构到细节的过程。

包括:1)研究需要准备什么信息资料?2)如何进行加工?3)得到什么结果?4)最后如何呈现你的思想?(作品)五、信息需求的要素有哪些?针对一个具体问题进行需求分析:(1)明确“做什么”;(2)清楚“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3)解决问题的时间期限;(4)可选择的信息渠道;请同学们翻书P7,请在书上填写你的回答:并回答下面问题,填写在书上:在此基础上,完成书上P8 的两个表格。

六、如何根据需要提取有用的信息?请同学们看P8 的“练一练”,仔细阅读文本,观察前四张表,做以下事情:(1)找出四张表的共同点和每张表的不同点:共同点:内容一样。

不同点:排序不一样。

表A 特点:按序号排序;表B 特点:无序;表C 特点:按名次排序;表D 特点:按班级排序。

(2)分析表2.4 中各对像的需求及我们要提取哪个最合适的有用的信息(即选择哪个表)说说为什么?七、总结通知本节课的活动开展,同学要有这样的意识:当我们遇到一件事物,我们可以理解为接收到一组信息,那么,我们接下来按以下步骤来分析这组信息:1、用信息需求的几个要素来提取需求分析;2、通过某种表达方式达成需求目标。

养成习惯,你会发现思维有了奇妙的变化!第3课信息加工伴我行——信息加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8、9、10、过程与方法:了解什么是信息加工?了解信息加工的价值。

学会应用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的思维方式。

通过对身边的事物(案例)的分析来了解信息加工的方法和理解信息加工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案例分析,体会信息加工的价值,培养信息加工的思维方式,养成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的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什么是信息加工?2、了解信息加工的价值。

教学难点1、学会应用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的思维方式。

对教材的处理及二次开发由于P11 页“动动脑”的内容,需要通过软件加工处理,所以将“练一练”的内容,改为对“动动脑”的实践操作,让学生用Excel 协助完成信息加工,体会借用信息技术来加工信息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教学过程八、什么是信息加工?1、请同学观察以下两组信息:对比阅读两组信息,试着记忆它们。

说说哪一组信息记得快?为什么?说明:第二组信息是对第一组信息进行了加工的结果,其方法是提取关键词,编成顺口溜。

2、思考P11“动动脑”,交流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提取关键词——>归类——>统计,得出结论。

关键词:学生情况、班级管理、文化布置;归类:在Excel表格中,以以上三个关键词为三个类,分别录入各班分数;统计:分别以不同类排序,即可统计各项的最高分的最低分。

录入结果如下:班级学生情况班级管理文化布置(1)75 90 67(2)76 86 77(3)80 96 89(4)65 85 70(5)86 94 75(6)77 89 95统计结果:学生情况最高分:(5)班;最低分:(4)班班级学生情况班级管理文化布置(5)86 94 75(3)80 96 89(6)77 89 95(2)76 86 77(1)75 90 67(4)65 85 70班级管理最高分:最低分:文化布局最高分:最低分:此两项请同学们完成,并填写P11表3.1.思考:遇到凌乱的数据,我们应该怎么做?小结:这个思考和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加工。

信息加工:我们将获取的原始信息按照应用的需要,进行分类、排序、计算、分析、筛选、修改、格式转换等处理,使搜集到的信息成为我们需要的信息。

九、信息加工的价值阅读P11 案例1,交流感受,说说英国《卫报》采集了哪些信息?做了怎样的加工?加工后的信息为什么让英国撤军?阅读P12 案例2,交流感受,说说李维斯是怎样开启“牛仔裤王国”的?他的灵感来自哪里?(注意提取信息)这个案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结论:原始信息只有通过有效加工后才能发挥其价值。

十、如何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请阅读P12“议一议”,说一说她采用了信息加工的哪些方式?对每一张读书卡而言,采用了哪些信息加工的方式?(1)提取关键信息,如:书名,作者凡要人物⋯⋯(2)归类感悟:积累可以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那么,如何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1)提取关键信息?何为关键信息?取决于信息本身最重要的属性,也取决于你想从中获取什么信息。

(2)根据自身需要,列出相关信息,挖掘其价值。

练习加工P11“动动脑”的信息,将结论填写在表3.1。

涉及的知识:Excel 数据录入,根据关键字排序等。

十二、总结总结本课内容,总结学生表现。

第4 课信息责任我知道——信息加工责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1、了解如何在信息加工中传播正能量?12、学会负责任讲诚信地加工信息。

13、了解信息安全,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身边的事物(案例)的分析来了解信息加工的方法和理解信息加工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案例分析,体会信息加工的价值,培养信息加工的思维方式,养成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的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如何在信息加工中传播正能量?2、学会负责任讲诚信地加工信息。

教学难点学会负责任讲诚信地加工信息。

对教材的处理及二次开发教学过程十三、在网上分享自己的信息时应该注意什么?很多人喜欢在社交网站上展示自己的照片或其它信息。

请同学们思考,这种行为会给自己带来什么隐患?哪些内容可以分享哪些内容不能分享?讨论以下内容哪些可以分享,哪些不能分享?(1)自己的相片;(2)自己的家庭住址;(3)自己或家人或他人的么人电话;(4)自己的学校;(5)旅游时拍的美丽风景照片;(6)路上看到的好人好事照片;(7)路上看到的打架斗殴事件照片;(8)⋯⋯(还有哪些信息你觉得可分享哪些信息不可分享)十四、信息加工的正能量请同学们看P15图4.1《世办上最帅的逆行》,交流:漫画中讲述了怎样的故事?为什么当时让网友泪奔?你有什么感想?对于这样的信息,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引导学生传播正能量)传播正能量的方式还有哪些?在公共平台上传播真实的积极向上的反应真善美的文字、图片、视频等。

请交流一下你身边可以传播正能量的信息。

十五、信息加工的诚信同学们是否用过美颜相机、Photoshop 软件、美图秀秀软件⋯⋯他们可以对现有的照片或者图片加工,可以把毫不相干的两个以上的图片加工在一张照片上,如P15 图4.2。

请同学们在网上搜索“华南虎照片”事件。

你打算用什么搜索引擎?应该用什么关键词来搜索?浏览你搜索到的内容。

交流:(1)描述你看到的内容,并发表你个人的看法。

(2)这条信息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十六、总结1、总结教学内容2、总结学生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