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

林毅夫蔡李周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中国社科院人口所) (中国社科院农发所)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所存在的各种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

一体。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只有从这种一般性和特殊性两个方面出发,才能成功地选择正确

的方向。本文拟从对企业制度的总体概括和认识开始,把我国企业改革置于这种现代企业制

度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之中进行考察。

一、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的选择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十四

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后,围绕转

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主题展开的国有企业改革的讨论更加深入了,

首先是针对中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及过去几年股份制试验的经验教训所作的阐述。关

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大多数观点认为其与现代公司制度是含义相同的。也就是说,建立现

代企业制度就是要把现有的企业形式改造成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吴敬琏等,1993 ,

第173 页) 。

其次,针对前一时期企业实行承包制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企业与国家利益目标不一致,对国

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了讨论。问题常常被归结为国有企业产权界定不明确。一般的

解释是,尽管国家代表全体人民行使国有资产产权,但国家却是不明确的概念,最终又要依赖

于各级政府,后者或者说地方和部门都直接管企业,同时又处于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之外,结果

是既因信息缺乏问题管不好,又无法避免行政干预,还会使企业资产流失。所以,讨论中涉及

的所谓产权不清晰问题,实际上是对政企不分和委托—代理关系中经营权背离所有权等问题

的一种概括,其中核心是通过何种制度安排使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和经营者达到激励相容,或所

有者通过何种机制对经营者实施有效的监督。

第三,人们普遍观察到,对于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来说,无论是企业承包制还

是股份制的试验,都使国家在拥有企业经营信息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而内部信息的拥有者即

企业经营者却与国家利益取向不尽一致,因而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激励发生矛盾。由于这种现

象在转轨过程中俄罗斯和东欧的国有企业中得到最突出的表现,青木昌彦将这种现象表述为

“内部人控制”(参见青木昌彦、钱颖一,1995) 。这种表述及其相关的分析方法引起了我国经济学家的共鸣,不少人从这个角度探讨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并设计公司治理结构的目标模式,以

3

1997 年第3 期

及从目前的企业模式向不同治理模式的企业制度过渡的具体途径,等等。①

把最近关于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的讨论加以归纳,评价各种改革主张的关键在于回答如下

问题: (1)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什么; (2) 国有企业面临的真正问题是什么; (3) 产权或所有制改革是否能够解决企业的问题; (4) 在企业外部竞争环境与内部治理结构两者之间,哪一种对

于国有企业是最急需的。

二、两权分离与现代企业制度

机器大工业的出现和发展,超越了个人的资金和风险承担能力,导致所有与经营相分离的

公司形式的诞生,因而产生了委托- 代理的问题。斯密最早观察到股份公司中存在的委托-

代理矛盾,并描述了股东因对公司业务所知甚少而导致的监督困难,以及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

在利益取向上面的差异。伯利和米恩斯则进一步揭示了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情况下,企

业的直接经营者在激励与责任方面,与企业的所有者之间的矛盾(Stigler et al. ,1983) 。概括

起来,所有权与控制权在现代公司中被分离之后,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不是同一个主体,从两

者之间的关系角度出发,就形成了所有与经营分离条件下的三个属性。

第一,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通常是不一致的。对于企业的投

资人或所有者来说,企业的利润最终以投资收益的形式为其占有,投资行为的效用最大化可以

简单化为利润最大化。而经理人员只是资产的经营者,其效用函数中,经营者的收入不等于企

业盈利,企业利润最大化不意味着经营者效用的最大化,因此经理人员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力

不足。如果对经营者的监督不完整,他可能会通过扩大企业规模来扩大其权力基础,提高自己

在同行中的地位;或通过增加不必要的非生产性开支达到个人享受的目的;或者通过增加或多

报成本的方式侵蚀企业利润。正是由于所有者与企业经理人员这种不同的利益取向,因而理

论上存在着经营者利用手中拥有的权力侵犯所有者利益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由于委托- 代理

关系的形成,天然地会产生所有者和经营者激励不相容的问题。

第二,在现实中,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即经营者或企业经理人

员拥有关于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和费用的真实信息,而作为委托人的所有者,由于不参与

实际经营,除非付出很高的成本,无法获得相应的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激励不相容有可

能成为经营者侵犯所有者权益的现实表现。

第三,所有者与经营者对于企业经营结果所负的责任也是不对等的。对于现代大型企业

来说,一个经营管理人员或一个代理集团,对于企业经营不善导致的恶劣后果,所能够承担的

责任毕竟有限,最多不过是个人信誉、财产或自由的丧失,这与所有者或委托人的资产相比就

十分不对称了。这种不对等随着规模的扩大而加大,使得经营者有可能为了个人的利益而采

取风险过度的行为,如巴林银行的里森事件就是十分典型的例子。此外,同样的原因也有可能

4

①关于如何重新确立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吴敬琏等人建议的是一种层级持股的国有持股公司模式(吴敬琏等,

1993) 。周小川等主张把债务重组与公司化改革结合起来,通过股本—债务转换,即把目前国有企业对银行的负债转变成银

行对企业的控股,从而建立中国式的主银行体制(周小川等,1994) 。张维迎建议把国有资产转换为国家对企业的债权,让国

家成为国有企业的“债权人”,享有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分享权,而不直接承担对企业的监督控制职能,从而解决信息不对称的

问题,有效节约监督成本(张维迎,1994) 。

使经营者采取掠夺性的资产转移行为,使所有者的利益受到损害。

假如现代公司制度无法克服上述三个两权分离的基本属性,则意味着这个制度是没有生

命力的,因而所谓的现代企业制度也就不会是如今人们观察到的样子。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从伯利和米恩斯的著作于30 年代初出版以后,至少在统计意义上,人们没有发现清楚的证据,

证明管理者占主导的公司,在诸如使用资产生产利润等企业行为方面与所有者占主导的公司

有明显的不同(参见Stigler et al. ,1983) 。相反,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成

为普遍的现象。尽管委托- 代理问题在现代公司制度的演进中始终存在,但在比较成熟的市

场经济中,各种在现实中得以生存的两权分离的公司形式,通常都创造出相应的比较有效的解

决委托- 代理问题的制度安排。

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公司制度发展的过程中,股份制作为一种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以

充分竞争的市场作为运行基础的,市场评判是监督和约束经营者行为的主要依据,市场机制则

为这种监督和约束的实现创造了前提条件。在竞争的条件下,优胜劣汰是企业的生存规律。

从微观经济学的道理来看,这里的优劣就表现为企业是否能够获得利润。赢利的企业将生存

并得到发展,亏损的企业将衰落并失败。

在一种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会形成一种平均利润或平均成本。而根

据企业的实际利润水平或成本水平,与这种平均利润或平均成本进行比较,即可以使企业经营

状况的信息得到充分反映。换句话说,在存在由充分竞争产生的平均利润率的情况下,每个企

业的利润水平包容了关于企业经营好坏的充分信息。因此,在存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利润率

可以作为考核和监督企业经营的一种充分信息指标。①这个充分信息虽然不能完全克服信息

不对称的问题,但它是一种简单的、成本低廉的手段,可以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的好坏。

在存在市场竞争从而有了这种充分信息的前提下,进一步形成经理人员市场。这个市场的作

用是,依据经理人员的经营绩效对其进行奖惩,因而使经营者与所有者的激励变成相容的。

然而,市场竞争下产生的充分信息并不是完全信息,信息不对称只是在程度上被降低了,

却没有被消除。同时,根据充分信息对经理人员的奖惩还只是事后的,在经理人员与所有者承

担的企业经营责任不对等的情况下,前者仍然可能采取机会主义的行为,如进行风险过高的投

资和对所有者资产进行掠夺性转移。因此,相应于每一种特定的条件,还需要建立一套事前监

督经营行为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或治理结构,以最大限度地克服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责任

不对等所可能带来的问题。

所谓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对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绩效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

套制度安排。按照米勒的定义,公司治理结构是为了解决如下的委托- 代理问题而产生的:

“如何确知企业管理人员只取得为适当的、盈利的项目所需的资金,而不是比实际所需多? 在

5

①这里的充分信息概念,是我们从统计学中关于充分统计量( sufficient statistic) 的概念借鉴而来,表明当企业所有者

不能够也不必要获得关于企业经营全部信息的情形下,只需掌握这种最充分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信息即可以获得关于企业

实际经营绩效的必要信息,从而可以考核和监督经营者行为。固然,我们借用这个概念与它在统计学中的原始涵义有所差

别,但引用一段关于“充分统计量”的定义,仍然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充分信息”概念。统计学教科书指出,充分统计量之所以

是“充分的”,在于其导致数据量的显著减少,而不会损失样本中所包含的“信息”;或者说,所有的样本“信息”都包含在这种

(通常数量很少的)“充分的”统计量中了(参见Nguyen et al. ,1989 ,Vol. 11. p. 42) 。

经营管理中,经理人员应该遵循什么标准或准则? 谁将裁决经理人员是否真正有成效地使用

公司的资源? 如果证明不是如此,谁负责以更好的经理人员替换他们?”(Miller ,1995)

关于公司治理,我们有必要强调两点。首先,公司治理结构中最基本的成份是通过竞争的

市场所实现的间接控制或外部治理,而人们通常所关注或所定义的公司治理结构,实际指的是

公司的直接控制或内部治理结构。后者虽然是必要的和重要的,但与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机

制相比,只是派生的制度安排,其目的是借助于各种可供利用的制度安排和组织形态,以最大

限度地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可能性,保护所有者利益。

其次,在当代西方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外部治理结构存在的前提下,不仅具有多种所

有制形式混合的特点,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更是五花八门、形式多样。从现代西方发达国家的

公司治理模式,以及具体的对于控制权的监督机制比较来看,任何一种现有的公司内部治理

模式都不能无条件地应用于所有的公司经营环境中,也没有一种包治百病的监督机制可以单

独起作用。

一般来说,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方式,依一个经济中技术条件、规模经济和法律框架的差

别而异,也有路径相依的由来关系。既然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处于不同的经济发

展阶段,因而在市场机制发育程度上、资金水平上存在差别,则各自具有适宜的公司内部治理

结构。因此,公司内部治理模式和具体的监督机制是多样的、特殊的,而且处于不断的制度创

新之中。但竞争的市场环境却是可以确定的,永远是两权分离下形成有效的企业制度的前提

条件。

三、国有企业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治理

国有企业及其特殊的治理结构是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产物。改革以前,在产品价格和

生产要素价格都已经被扭曲,竞争的市场不存在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作为企业经营状况的参照

的平均利润率,则每个企业的利润水平就不能充分反映企业经营好坏的信息,也就不能作为评

价企业经营状况的充分信息指标。要获取企业的开支水平是否合理,利润水平是否真实,以及

是否能够保障所有者的利益等等信息,其费用十分高昂。这使得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激励

不相容成为一个难以克服的问题,而责任的不对等则会进一步加强这种倾向。在产业和企业

间的要素报酬率存在很大差异的传统经济体制下,如果国营企业拥有经营自主权,它们就有可

能将可支配的资源配置在要素边际报酬率高的地方, ①这样的边际调整显然会干扰重工业优

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打乱整个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均衡。

既然国有企业建立的前提就是竞争市场不再存在,国有企业建立的目的又是控制企业的

生产剩余,所以,从保证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内在要求出发,国营企业理所应当是不能拥有经

营自主权的。换句话说,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国有资产被侵蚀和剩余被流失的机会,唯一可行

的治理办法就是最大限度地剥夺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国营企业所需的投资和其它生产要

素由政府无偿拨付,所生产的产品及其规格、数量和产品的调拨或销售由政府计划决定,在财

6

①80 年代初国有企业改革的结果即可反证这种可能性。当企业获得了部分生产经营权之后,就将其可支配的资源配

置在要素边际报酬率高的地方。

务上实行统收统支,利润全部上缴,亏损全部核销,是在扭曲的宏观政策环境和高度集中的资

源配置制度下,监督成本最低的制度安排。事实上,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就是按照这样的逻辑

形成的。

由于国有企业面临着一系列传统发展战略遗留下来的政策性负担,缺乏与其他类型企业

公平竞争的条件(林毅夫等,1995) ,因此利润率就不能成为考核企业经营绩效的充分信息指

标,因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无法克服,激励不相容的难题也无法解决,经营者侵犯所有者利益

就不可避免。其结果表现为企业亏损的增加和国有资产的流失。同时,企业可以将亏损归咎

于政策性负担,要求政府继续给予补贴和保护,企业预算继续软化。只要国家继续对企业下达

政策性任务,公平竞争的市场就难以形成,就找不到一种简单且成本低廉的充分信息实施对经

理人员的监督和考核。在这种条件下,越是从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角度出发进行改革,经营者与

所有者之间的激励不相容就越突出,责任不对等的现象就会诱致出更加严重的机会主义行为,

国家的利益损失就会越大。进行所有制的改革,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和责任不对等的问题

仍然得不到克服,企业效率依旧得不到保障。

四、国有企业改革:竞争条件还是产权制度?

现在我们可以来回答,导致人们通常观察到的国有企业面临问题的真正原因。首先,让我

们来看国有企业监督效率是否天生要低。主张产权改革的观点认为国有企业因公有化程度

高,委托- 代理层次就多,初始委托人与最终代理人之间的距离越遥远,监督效率也就越低(参

见张维迎,1995 年附录) 。反过来的逻辑推理就可能是,通过私有化消除这种多层次的代理结

构(大众- 政府- 国有企业经理人员) ,建立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直接联系(持股人- 私人企

业经理人员) ,可以获得更高的企业效率(参见Yarrow ,1989 ,p52 - 69) 。

就现代大型企业来说,企业无论是采取什么样的所有制形式,都不可能回避委托- 代理问

题。即使在私有制的公司形式下,所有者仍然是要分层次地把资产经营权委托出去,即通常采

取“持股人- 董事会- 企业经理人员”的委托- 代理形式。董事会的成员一般所占股份很少,

有些甚至根本不持股。在现实中,通常是经理人员聘请董事会成员,而不是董事会雇用经

理。①因此,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在委托- 代理层次上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如果委托-

代理层次是影响大型企业效率的主要因素,就不会出现像控股集团这样多层次委托- 代理的

企业制度了。

对于私有制条件下的委托- 代理结构来说,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和责任不对等的问题

都是存在的,如果没有竞争性的市场以形成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的充分信息,经营者侵犯所有

者的问题同样得不到解决。无论层次多寡,代理人都可能违背委托人的意愿,采取机会主义行

为。而当一个竞争性的市场解决了充分信息问题之后,每个层次的信息是透明的,责任也是明

确的,委托- 代理关系就不会因为层次不同而有什么差异。也就没有理由说,国有制情况下的

多层委托- 代理关系就不能形成相应的最大限度地克服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和责任不对

7

①而且,董事股东与非董事股东之间也存在激励不相容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董事股东也可能利用手中的权

力,侵犯非董事股东的利益。

等问题的治理结构。同时,政府作为一个必要的制度安排,本身也具有各种保障服务效率和激

励机制的制度约束。政府职能本身的激励手段对它在管理国有企业(如任命经理人员、监督企

业经营绩效等) 方面的行为也是起作用的。

其次,我们来看国有企业是否天然具有预算软约束的性质,因而其行为与私有企业有所差

异。科尔内描述了国有企业的软预算约束现象,却缺乏对于这种现象形成原因的分析(Nagao2

ka and Atiyas ,1990) ,以致使人们从观念上认为,国有企业必然伴随着软预算约束,而改变国

有制就可以消除软预算约束现象。事实上,国有企业的软预算约束是特定的发展战略的产物。

由于国家赋予国有企业以种种政策性任务,企业不能完全按市场竞争的方式生存和发展,因而

形成与国家之间的软预算约束。但是,国有企业并非注定要永远承担这种政府指定的政策性

任务,因而软预算约束也就不是其必然的性质。事实上,许多私人企业在履行政府赋予的政策

性任务的情况下,也形成了对国家的财政依附关系,即软预算约束。

第三,看国有企业是否缺乏对经营不善的企业进行有效惩罚的机制。主张产权改革的观

点观察到,在私有制的场合,消费者对成本高、服务差的企业可以通过“退出”(exit ) 进行选择

和惩罚。他们表示不满意的方式就是拒绝购买,企业销售下降会导致持股人的退出,以及企业

股票价格的下降,使企业面临被接管或破产的威胁。然而“, 退出”不是消费者表达其不满意的

唯一途径,另一种经常被采用的途径是直接表达不满或向有关管理部门“抱怨”(voice) (参见

Hirschman ,1970 ,p. 4) 。只要消费者的意愿可以反映到国有企业的管理部门或监督者那里,就

会直接采取措施,即使不经过资本市场。而且即使是私有企业,一旦具有垄断的性质,消费者

的退出也受到限制。当大型企业经营不善面临破产时,政府因担心造成失业等社会问题,也会

采取措施避免这种后果。最后,国有企业并非注定要具有垄断地位,企业惩罚机制的核心在于

一个公平竞争市场的存在。所以,改革所有制并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第四,我们来看产权改革能否解决国有企业政企不分的问题。在进行了一系列放权让利

式的改革之后,国有企业拥有了比过去大得多的经营自主权,也在大得多的程度上要承担企业

经营的财务后果。与此同时,一方面国家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放弃传统发展战略目标,价格扭曲

仍然存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持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以及改革的非激进性质,国家仍然把相

当一部分社会性职能留给国有企业负担,使得在企业一级生产性经营与社会性服务不能分离。

而与传统的政企不分所不同的是,由于放权让利形成的新的责任体制和财务约束方式,企业目

前要由自身来承担这种政企不分的财务结果。既然遗留的种种社会性负担抹煞或干扰了企业

真实经营绩效的评价,企业有动机,也有借口与上级政府主管部门讨价还价,争取直接的或间

接的补贴和其他软预算约束。

可见,目前国有企业面临的政企不分现象,归根结底产生于对企业的放权让利式改革所提

供的企业自主权和利益动机,与国有企业目前仍然承担一系列不对等竞争条件之间的矛盾。

能不能把国有企业的社会性负担从企业生产性经营中剥离出来,完全取决于一系列外部环境

的改变。而如果不能通过宏观政策环境的改革消除价格扭曲、产业结构扭曲和劳动力市场不

发育的问题,贸然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只能造成通货膨胀、失业和增长衰退等问题。

至于政企不分现象中国家对企业过度干预问题,先要弄清政府对企业经营过程施加过多

的干预有其内在的原因。在市场发育水平较低、竞争不充分,因而没有一个充分信息指标可以

8

简单地对经营绩效进行考核和监督的情况下,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要控制企业的剩

余,防止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唯一的办法是关心企业的经营过程,乃至一些经营的细节。

对于国家来说,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事实上,国家越是关心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它

对企业经营进行干预的程度就越强。

因此,只要竞争性的市场尚未发育到这样的程度,以至所有者可以通过将企业利润水平与

平均利润率加以比较,即以掌握关于企业经营的充分信息代替掌握企业经营细节,直接的干预

就无法避免。在这种情况下,产权改革也好,融资结构的改变也好,都无济于事。即使实现了

私有制,私人所有者如果不能通过竞争性的市场获得关于企业经营的充分信息,面临的选择只

有两个:一种选择是当他在企业中投入的股本较小时,他直接干预企业经营的成本过于昂贵,

以至得不偿失,因而放弃干预。这就是委托- 代理理论中常常提到的免费搭车现象。另一种

选择是当他在企业中的股本较大时,对自身利益的关心仍然驱动着所有者干预企业经营的细

节。问题的本质如此,无论融资结构如何,即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无论所有者是以

股权的方式拥有企业,还是以债权的方式拥有企业,只要企业经营结果是其利益所在,他必然

要对企业进行干预。相反,一旦存在着竞争性的市场,所有者可以获得关于企业经营的充分信

息,他就没有必要关心企业经营的细微末节,因而过多的干预反而是成本昂贵的行动。在这种

情形下,无论是国家作为所有者,还是私人作为所有者,都不会对企业经营作过多的干预。同

样的道理,这时采取什么样的融资结构也就不重要了。①

最后,我们来考察产权改革能否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在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

越来越严重,许多人认为是国有企业产权关系不清晰造成的。实际上,在存在着委托- 代理问

题,也就是说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却缺乏充分信息的条件下,改革以前国家通过

任命或聘用,委托经理人员经营国有企业,并通过规定上缴利税的水平或干脆对企业实行统收

统支的方式获得资产收入。企业经理人员虽然缺乏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的动力和调动职工积极

性的手段,但也无法通过侵蚀利润和国有资产侵犯国家的利益。进行了放权让利式改革之后,

出现了不按照国家的意愿来经营国有资产、支配剩余的可能性。所以,问题并非在于产权不明

晰,而在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监督企业经营的成本太高。为了避免实现国家战略

意图的国有企业倒闭及出现失业问题,政府只好对亏损的国有企业不断给予补贴,而预算无法

硬化,则给国有企业以经营权侵犯所有权创造了更大的可能。

可见,国有企业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不在于产权制度,而在于缺乏充分竞争的外部环境。

因此,改革应从解除企业目前面临的各种政策性负担入手,以此硬化其预算约束,进入到竞争

性的市场,使企业的利润率能够真正成为反映其经营绩效的充分信息指标。国家作为国有企

业的所有者,通过掌握这种充分信息就足以对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在此前提下,企业发展的现

实过程中,将会显示出哪一种内部治理结构更加符合我国企业实际,从而通过不断的制度创

新,使中国式的企业治理结构得以形成和发展。

9

①费马证明,在存在着完善的资本市场的条件下,公司的价值以及采取何种融资方式,是无关的。参见Fama and

Miller ,1972 。

参考文献:

吴敬琏等,1993 :《大中型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天津人民出版社。

青木昌彦、钱颖一,1995 :《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人控制和银行的作用》,中国经济出版社。

周小川、王林、肖梦、银温泉,1994 :《企业改革:模式选择与配套设计》,中国经济出版社。

张维迎,1994 :《从现代企业理论看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 经济学消息报》1994 年11 月17 日。

林毅夫、蔡窻、李周,1995《: 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创造竞争的环境》《, 改革》第3 期。

张维迎,1995 :《企业的企业家- 契约理论》,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Stigler , G. J . and C. Friedland ,The Literature of Economics :the Case of Berle and Means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

V ol. XXVI ,J une 1983.

Nguyen ,H. T. and G. S. Rogers ,Fundamentals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New York : Springer2Verlag ,1989 ,V ol.

11.

Miller ,M. , Alternative Strategies for Corporate Governance , a Keynote Address for the Conference on Reformability of the

State Sector in China ,Shanghai ,China ,J uly 19 ,1995.

Yarrow ,G. , Does Ownership Matter ? Valjanovski ,C. (ed. ) , Privatisation and Competition :A Market Prospectus , Hobart

Paperback Series , No. 28 ,London : IEA , 1989.

Nagaoka ,S. and I. Atiyas ,Tightening the Soft Budget Constraint in Reforming Socialist Economies , World Bank Industry and

Enerrgy Department Working Paper , Industry Series Paper No. 35 ,May 1990.

Hirschman, A. , Exit , V oice and Loyalty Responses to Decline in Firms , Organisations , and States , Cambridge , Mas2

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0.

Fama , E. F. and M. Miller ,The Theory of Finance ,Hinsdale , III. : Dryden Press ,1972 。

(责任编辑:宏亮) (校对:晓鸥)

庆祝《薛暮桥回忆录》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

1996 年国庆节前,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薛暮桥回忆录》,这是我国经济学界的一件大

事。为了庆祝该书的出版《, 经济研究》与《管理世界》《、改革》三家杂志社于1997 年1 月25 日

在京联合召开了“庆祝《薛暮桥回忆录》出版座谈会”。应邀参加会议的有(以姓氏笔划为序) :

马洪、马凯、刘国光、李天庥、李克穆、李剑阁、苏星、陆百甫、杨启光、吴凯泰、吴俊扬、吴敬琏、赵人伟、罗琼、周小川、周太和、张卓元、高尚全、桂世镛、徐雪寒、谢伏赡、鲁志强等。会议由吴敬

琏主持。

大家满怀崇敬之情回顾了薛老70 多年的治学和革命生涯,对他的道德文章给予了极高的

评价。大家认为,薛老是我国经济学界的一代宗师,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拓者和奠

基人,还是我国经济部门的高级领导人之一。他的回忆录既是整整一代经济学家心路历程的

记录,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动的教科书。《回忆录》的出版,对于总结我党经济工作、特别

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香伶)

10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参考Word)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现代企业制度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是当前最为发达的一种企业体制。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已建立起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要包括如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产权归属的明晰化、产权结构的多元化、责任权利的有限性和治理结构的法人性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求对其进行公司化改造,明晰企业的产权划分和归属主体,在此基础上引导出多元化的投资来源。同时,根据投资的多少,确立对称的责任和权利,打破国家对企业债务负无限责任的传统体制。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前提下,企业依照自己的法人财产开展各项经济活动,独立地对外承担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在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规范下,企业不再是国家行政机关的附属物,国家也不再是企业的惟一投资主体。在企业的所有资产中,所有权属分散的股东,企业通过自己独立的法人地位运营全部资产。企业与国家之间、企业与分散的股东之间,各自的责任与权利是明确的。国有企业经过公司化改造后,在其内部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部门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确保企业产权关系的有效实施。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是我国的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和前提。 2现代企业组织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有一套完整的组织制度,其基本特征是: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公司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形成各自独立、责权分明、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加以确立和实现。 现代企业组织制度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原则,即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公司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立的原则。在此原则基础上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并存的组织机构框架。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四大部分。按其职能,分别形成权力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管理机构。股东大会作为权力机构,它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部门以及其他出资者选派代表组成。股东实际上就是公司的所有者,股东大会所形成的决议是最终决议,具有法律效力。董事会作为公司的常设机构,是股东大会的执行机构,也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制定公司的大政方针、战略决策、投资方向、收益分配。监事会作为公

在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doc

在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动员会 上的讲话 在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1) (xx年xx月xx日)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是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全县上下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刚才,孙书记传达了县委县政府《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下面,就如何推进全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一、什么是农村集体资产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农村集体资产包括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资源性资产,用于经营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农业基础设施、集体投资兴办的企业及其所持有的其他经济组织的资产份额、无形资产等经营性资产,用于公共服务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的非经营性资产。这三类资产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主要财产,是农业农村发展和集体产权改革的重要物质基础。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在坚持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以保护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为目标,以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合法权益为核心,推进以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成员界定、股权设置、股权界定、股权管理、收益分配为主要内容,把农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资产(主要是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人,符合身份的社员当股东,村民变股民,对村集体资产共同管理、监督、分配收益的一项制度创新。 二、为什么要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健在于增加农民收入。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对于农民增加收入意义重大。从权利看,绝大多数私有制国家的农民只有一个土地权利,而中国农民则有两个权利,一个是家庭拥有承包地带来的土地权利,一个是集体

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分析

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分析 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分析 摘要: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来,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还不够完善,在改革中还有一些深层次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国有企业的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系统的阐述了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变迁,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1-0018-0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这其中国有企业的改革对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始终不够完善。如何使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达到最优化是我们当前急需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一、产权及产权制度定义 所谓产权就是指企业财产的占有和支配权,产权所包含的并非一切社会财产的所有权和支配权,而是指对以企业为基本组织形式的生产要素组合的支配权利。企业产权制度,是产权制度在企业中的体现。它是界定和保护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个人、组织的财产权利的法律制度规则。它对由产权而引发的管理权限、收益划分、连带责任和代理职责等进行详细的划分。 西方现代产权理论是由科斯创立的,他把交易成本引入到产权分析,论证了产权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前提,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的关键。西方产权理论认为,完整的产权包括归属权、占有权、使用权、受益权、转让权等多种权利。所以,产权制度体系内容应当包括产权界定制度、产权分割制度、产权使用制度、产权受益制度和产权处置制度等。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总结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汇报 根据XX市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公司在县XX局的指导下,认真开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规范了公司管理制度,提升综合治理水平,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为推动公司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和市场占有率,扎实做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根据XX市《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017年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公司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常务副总经理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四川XXX酒业有限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方案》,明确了任务,细化了职责,做到了有计划、有目标、有检查、有考核。在工作推进中,及时召开了公司总经理行政会议,安排部署了公司全面落实和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活动的重要决策,为公司深入完善和执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自活动开展以来,公司新制度上墙21份,板报宣传3期,组织专题会议4场,为深入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营造了积极、浓厚的氛围。 (二)加强学习,全员参与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通知》精神,公司组织全体员工开展了专题学习。一是召开了动员大会。组织全体员工学习了市、县两级文件

和实施方案,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公司员工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让每一位员工明确活动的目的、内容、意义和要求,增强了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还组织开展了分组讨论,全体员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发言,确保了将此次活动落实到了实处,覆盖到全员。 二是开展了学习培训。采取了集中学习、专题学习和QQ群、微信群共享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公司全体人员重点学习了公司重新修订、修改和撰写的相关规章制度,达到了“人人熟知管理制度,人人明确岗位职责”的效果。同时,还采用了理论测试和现场解答相结合的方式对学习效果进行检验,确保员工牢记制度、遵守制度。在授课安排上既有公司领导授课,也有专业技能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员工授课;在培训方式上,既有全员轮训的方式,也有分部门分批学的方式;在培训内容上,既有制度条款的详细解读,也有图文并茂的视频教学。 (三)联系实际,突出重点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活动中,在认真领会上级文件精神的前提下,全面结合公司实际,抓住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重点,防止活动变形走样。公司根据自身实际,修订和制定的制度简洁、适用、有效。所有制度都是结合各部门各岗位日常工作的实际,确保公司管理制度管控明确,可操作性强。在活动中,我们把公司所有制度进行了梳理,去除了相同性和模糊性文件,保证了制度的严肃性。同时,结合公司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将制度进行了串联,

创新国有企业管理制度

创新国有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09级经济管理班李中选 一、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及其内容 (一)、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管理创新有利于国有企业提高竞争力。国有企业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国家建设的长治久安,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对发展国民经济意义重大,只有管理创新才能带动企业其他方面的健康发展。企业的任何经营环境都有赖于管理创造的带动而优化,只有国有企业创新管理方式,其他方面就才能取得进展。这样,企业的竞争力必然会有所提高。 2、管理创新还有利于提升国有企业形象。在我国,国有企业一向以戴着“国有”的帽子而自高自傲,给市场的感觉十分不友好,当一种全新的企业文化形成后,整个国有企业都会把自身真正置于整个市场中,这是有赖于管理创新的。当国有企业自高自傲的态度消失后,更会注重自身建设与发展,自然会提升企业形象,而且国有企业的形象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的形象。 3、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国有企业对成就的追求、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向往、对社会责任的道义渴望,更强化了他们创新的冲动。 (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内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必须要摆脱传统计划经济的色彩,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制度——企业管理的基石。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建立健全一套符合自身发展,且科学完善行之有效的制度化管理体系,是难以取得成功的。企业制度的创新,它是指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用人制度的创新,企业文化创新,分配和激励制度创新,股份合作制企业进行创新,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创新,企业营销管理制度创新,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过程管理为基础,由领导治厂到科学决策、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依法治企”阶段等。 本文主要从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分配和激励制度方面阐述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二、、国有企业文化创新的背景和目标 (一)、推动国有企业文化促进和转型的三大背景因素

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资料汇编

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8号 《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已于2007年9月28日经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7年9月28日 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 (1992年7月25日浙江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2007年9月28日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维护村经济合作社及其社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的村经济合作社,是指在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下,集体所有、合作经营、民主管理、服务社员的社区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村经济合作社设立、分立、合并、运行、终止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村经济合作社依法代表全体社员行使集体财产所有权,享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尚未设立村经济合作社的,村集体财产所有权由村民委员会行使。 村集体所有的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私分、破坏村集体所有财产。

第五条村经济合作社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章程,尊重和维护社员、村内其他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村经济合作社应当接受乡镇人民政府(包括辖有村的街道办事处,下同)的监督,协助和配合村民委员会工作,为村级组织履职提供必要的经费,合理安排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所需的资金。 村民委员会应当尊重和支持村经济合作社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保障村经济合作社及其社员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村经济合作社承担资源开发与利用、资产经营与管理、生产发展与服务、财务管理与分配的职能。 村经济合作社依法履行下列具体职责: (一)保护管理村集体所有或者使用的土地和森林、山岭、荒地、滩涂等资源; (二)经营管理村集体所有的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和公益性资产,组织各业集体资产的发包、租赁,拓展物业经营; (三)提供社员生产经营和生活所需的服务; (四)建立健全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财务会计、民主理财、收益分配和产权制度。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村经济合作社发展,在资金、用地、交通、供水、供电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予以扶持,并为其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依法、自愿、民主、公正的原则,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村经济合作社进行股份制改革。 第九条省、市、县(区)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村经济合作社的业务指导、服务和监督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负责做好村经济合作社设立、选举、运行、终止的具体指导和服务工作。 财政、金融、工商、质监、国土、建设、水利、交通、林业、科技、电力、供水等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相关扶持和服务工作。 第二章设立和终止 第十条村经济合作社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本条例规定的社员; (二)有符合本条例规定的章程;

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来源:《求是》作者:苗圩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适应市场化、国际化的新形势,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这是中央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新要求,是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国有经济发展质量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对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 意义。 一、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循序渐进,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动国有企业逐步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任务。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国家所有、分级代表,权利、义务与责任相统一,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

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为国有企业改革奠定了良好的体制基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国企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党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国有企业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管理体系、企业面貌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成效显著,全国以上的国有企业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多数企业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等机构,公司治理结构逐步规范。一大批国有企业实现了股权多元化,形成了混合所有制的股份有限公司。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建立,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明显提升。一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成长壮大,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年至年,国有企业营业收入从万亿元增长到万亿元,年均增长。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从中小企业、一般加工行业逐步退出,电力、电信、邮政等垄断行业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政企分开、政资分开迈出实质性步伐,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初步建立。总体来看,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不断

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1 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modern enterprise system):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 1-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义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制,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方向。有限公司在现代企业中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组织形式。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制,对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搞好搞活大中型企业具有重大意义:第一、有利于实现政企职责分开。第二、有利于规范企业经营者的行为。第三、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第四、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第五、有利于同国际惯例接轨。 1-3 怎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即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各种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搞好。 (二)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作为当前的工作重点,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转机条例》和即将颁布的《监管条例》,把企业各项权利和责任不折不扣落到实处。目前重要的是企业要转变观念,克服对政府的依赖思想,树立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建立起约束激励机制。同时要加强企业管理,特别是基础管理,包括质量、劳动、技术、销售、信息、财务、成本等管理。 (三)推行现代企业制度,要根据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但并不是把所有国有大中型企业都改组为公司。要防止把不需要或不具备条件的企业硬性改为公司,或简单更换名称,搞翻牌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分类推进的主要思路可考虑:1一部分企业仍要保持国有国营的形式。如涉及国家安全、国防、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 林毅夫蔡李周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中国社科院人口所) (中国社科院农发所)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所存在的各种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 一体。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只有从这种一般性和特殊性两个方面出发,才能成功地选择正确 的方向。本文拟从对企业制度的总体概括和认识开始,把我国企业改革置于这种现代企业制 度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之中进行考察。 一、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的选择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十四 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后,围绕转 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主题展开的国有企业改革的讨论更加深入了, 首先是针对中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及过去几年股份制试验的经验教训所作的阐述。关 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大多数观点认为其与现代公司制度是含义相同的。也就是说,建立现 代企业制度就是要把现有的企业形式改造成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吴敬琏等,1993 , 第173 页) 。 其次,针对前一时期企业实行承包制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企业与国家利益目标不一致,对国 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了讨论。问题常常被归结为国有企业产权界定不明确。一般的 解释是,尽管国家代表全体人民行使国有资产产权,但国家却是不明确的概念,最终又要依赖 于各级政府,后者或者说地方和部门都直接管企业,同时又处于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之外,结果 是既因信息缺乏问题管不好,又无法避免行政干预,还会使企业资产流失。所以,讨论中涉及 的所谓产权不清晰问题,实际上是对政企不分和委托—代理关系中经营权背离所有权等问题 的一种概括,其中核心是通过何种制度安排使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和经营者达到激励相容,或所 有者通过何种机制对经营者实施有效的监督。 第三,人们普遍观察到,对于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来说,无论是企业承包制还 是股份制的试验,都使国家在拥有企业经营信息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而内部信息的拥有者即 企业经营者却与国家利益取向不尽一致,因而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激励发生矛盾。由于这种现 象在转轨过程中俄罗斯和东欧的国有企业中得到最突出的表现,青木昌彦将这种现象表述为 “内部人控制”(参见青木昌彦、钱颖一,1995) 。这种表述及其相关的分析方法引起了我国经济学家的共鸣,不少人从这个角度探讨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并设计公司治理结构的目标模式,以 3 1997 年第3 期 及从目前的企业模式向不同治理模式的企业制度过渡的具体途径,等等。① 把最近关于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的讨论加以归纳,评价各种改革主张的关键在于回答如下 问题: (1)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什么; (2) 国有企业面临的真正问题是什么; (3) 产权或所有制改革是否能够解决企业的问题; (4) 在企业外部竞争环境与内部治理结构两者之间,哪一种对 于国有企业是最急需的。 二、两权分离与现代企业制度 机器大工业的出现和发展,超越了个人的资金和风险承担能力,导致所有与经营相分离的 公司形式的诞生,因而产生了委托- 代理的问题。斯密最早观察到股份公司中存在的委托- 代理矛盾,并描述了股东因对公司业务所知甚少而导致的监督困难,以及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 在利益取向上面的差异。伯利和米恩斯则进一步揭示了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情况下,企 业的直接经营者在激励与责任方面,与企业的所有者之间的矛盾(Stigler et al. ,1983) 。概括 起来,所有权与控制权在现代公司中被分离之后,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不是同一个主体,从两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现代企业制度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是当前最为发达的一种企业体制。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已建立起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要包括如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产权归属的明晰化、产权结构的多元化、责任权利的有限性和治理结构的法人性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求对其进行公司化改造,明晰企业的产权划分和归属主体,在此基础上引导出多元化的投资来源。同时,根据投资的多少,确立对称的责任和权利,打破国家对企业债务负无限责任的传统体制。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前提下,企业依照自己的法人财产开展各项经济活动,独立地对外承担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在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规范下,企业不再是国家行政机关的附属物,国家也不再是企业的惟一投资主体。在企业的所有资产中,所有权属分散的股东,企业通过自己独立的法人地位运营全部资产。企业与国家之间、企业与分散的股东之间,各自的责任与权利是明确的。国有企业经过公司化改造后,在其内部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部门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确保企业产权关系的有效实施。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是我国的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和前提。现代企业组织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有一套完整的组织制度,其基本特征是: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公司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形成各自独立、责权分明、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加以确立和实现。现代企业组织制度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原则,即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公司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立的原则。在此原则基础上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并存的组织机构框架。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四大部分。按其职能,分别形成权力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管理机构。股东大会作为权力机构,它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部门以及其他出资者选派代表组成。股东实际上就是公司的所有者,股东大会所形成的决议是最终决议,具有法律效力。董事会作为公司的常设机构,是股东大会的执行机构,也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制定公司的大政方针、战略决策、投资方向、收益分配。监事会作为公司的又一常设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对董事会和经理人员行使职权的活动进行监督,审核公司的财务和资产状况,提请召开临时股东会等。经理人员是企业的管理阶层,包括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和部门经理等,负责公司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依照公司的章程和董事会的决议行使职权。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实行聘任制,不实行上级任命制。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相互制衡的现代企业组织制度,既赋予经营者充分的自主权,又切实保障所有者的权益,同时又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它是我国的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依托。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有一套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与经理层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正确的经营思想和能适应企业内外环境变化、推动企业发展的经营战略;建立适应现代化生产要求的领导制度;拥有熟练地掌握现代管理知识与技能的管理人才和具有良好素质的职工队伍;在生产经营各个主要环节普遍地、有效地使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建设以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企业规范等内容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培育良好的企业精神和企业集体意识。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在企业内部设置科学合理的治理机制,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保障。 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框架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1 现代企业制度概述 市场经济国家存在三种基本的企业制度: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现代企业是"由一组支薪的中、高层经理人员所管理的多单位企业" 。现代企业将许多单位置于其控制之下,进行不同类型的经济活动,处理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一种主要和有效的组织形式,一般是指由两人以上经营某项共同事业所组成的一个集合体。公司是法人中的一种,具有进行生产经营或其他服务性活动的权力和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经济组织。因此,公司必须依法成立,拥有自己的财产,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工作方案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 东”改革工作方案 根据《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的通知》(皖农工组〔2016〕7号)文件,解释如下: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线,通过开展“三变”改革试点,盘活农村“三资”(资源、资产、资金),激活农民“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住房财产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创新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机制,形成先行先试改革典型模式,为全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改革发展培育示范样板。为切实维护集体及农民权益,积极稳妥推进宁国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以下简称“三变”)改革试点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37号)、《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政府办公厅的通知》(皖办发〔2015〕48号)和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皖农工组〔2016〕7号),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合法权益为核心,以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重点,通过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试点工作,盘活农村“三资”(资源、资产、资金),激活农民“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住房财产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积极探索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在坚持家庭承包责任制和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推动生产要素向农业积聚,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为现代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目标任务。通过推进改革,逐步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保护和发展农民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科学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明晰集体所有产权关系,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管好用好集体资产,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落实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和对集体经济活动的民主管理权利,形成有效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的治理体系。 2017年,每个乡镇、街道选择1个群众基础好、村“两委”

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若干规定

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若干规定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根据市委十届四次全会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部署,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特作如下规定: 一、国有资产处置与重组 第一条改制企业的资产评估原则上应实行"收益法"和"市价法",使评估结果接近资产的市场价值。资产评估须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并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国资管理(财政)部门负责企业产权界定。 第二条国有企业整体出售、股权转让、资产变现、租赁经营,凡能够实行竞争招标的,均应在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评估作价并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的基础上,通过产权市场公开竞拍形成价格和确定权属。经批准以协议价出让的,可在评估价基础上上下浮动确定实际价格,向下浮动一般不能超过10%。 第三条以承担全部债务、整体接收(安置)职工为前提购并国有企业,资大于债的,按净资产作价;资债相当的,按零资产作价;资不抵债的,实行零价以下负债剥离后的零资产作价,剥离出的负债可以部分土地使用权作价抵补,或由企业所属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机构从国有资产收益中抵补。被购并企业在债务没有清偿前,受让方无权自行处置资产。 第四条企业改制时,待处理的流动资产损失、产成品损失、递延资产的潜亏挂帐和逾期3年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经同级财政、国资管理部门核准,

可按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金和资本金的顺序冲减。其3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可按改制前一日应收账款余额5%计提坏账准备金;企业存货可比照上市公司提取存货跌价准备金。 第五条购买国有企业产权,可采取一次性付款、分期付款、先租后买或租买结合等形式进行。对一次性付款,且持股比例达到总股本60%的,按成交价格下浮10%;持股60%以上的,每增加1%,按成交价格下浮0.5%;持股额达到100%的,按成交价格下浮30%。实行分期付款的,首期付款不应低于成交价款的30%,余款须5年内付清并按银行同档利率计付利息。 第六条鼓励企业员工集体持股和经营者持大股。经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机构批准,或企业主管部门会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定,可将已作必要扣除后的净资产按评估价折成股份,根据责任大小全部或部分向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科技骨干和其他员工出售。国有中小企业净资产提倡全部由企业职工买断。出售时可按1:2比例(购1赊2)用现金购股。未支付现金的股份,持股者拥有收益权和表决权,无所有权、继承权和转让权。赊股还款期限最高不超过5年,期间收益主要用于还款。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不作为净资产量化。改制企业历年的应付工资和其他对内欠款,征得本人同意后可折股分配给本企业有关职工(含离退休职工)。 第七条允许改制后企业技术人员的职务发明成果转化后参与收益分配,在企业增资扩股时,职务发明成果和个人拥有的知识产权均可视其价值作价入股。技术成果作价的金额须经股东会协商同意,由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并报同级财政、国资管理部门审核确认。

国有企业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从企业制度演变的过程看,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一种企业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企业制度。基本特征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十六个字。 1、产权清晰。 (1)有具体的部门和机构代表国家对某些国有资产行使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等权利。 (2)国有资产的边界要“清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摸清家底”。首先要搞清实物形态国有资产的边界,如机器设备、厂房等;其次要搞清国有资产的价值和权利边界,包括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的价值量,国有资产的权利形态(股权或债权,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权的分布等),总资产减去债务后净资产数量等。 2、权责明确 “权责明确”是指合理区分和确定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因此他们的权利和责任也是不同的。 权利。所有者按其出资额,享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企业破产时则对企业债务承担相应的有限责任。企业在其存续期间,对由各个投资者投资形成的企业法人财产拥有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的权利,并以企业全部法人财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经营者受所有者的委托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拥有经营企业资产及其他生产要素并获取相应收益的权利。劳动者按照与企业的

合约拥有就业和获取相应收益的权利。 责任。与上述权利相对应的是责任。严格意义上说,责任也包含了通常所说的承担风险的内容。要做到“权责明确”,除了明确界定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及其他企业利益相关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外,还必须使权利和责任相对应或相平衡。此外,在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应当建立起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机制,这是因为他们之间是不同的利益主体,既有共同利益的一面,也有不同乃至冲突的一面。相互制衡就要求明确彼此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要求相互监督。 3、政企分开 “政企分开”的基本含义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宏观和行业管理职能与企业经营职能分开。 (1)政企分开要求政府将原来与政府职能合一的企业经营职能分开后还给企业,改革以来进行的“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等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2)政企分开还要求企业将原来承担的社会职能分离后交还给政府和社会,如住房、医疗、养老、社区服务等。应注意的是,政府作为国有资本所有者对其拥有股份的企业行使所有者职能是理所当然的,不能因为强调“政企分开”而改变这一点。当然,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政府如何才能正确地行使而不是滥用其拥有的所有权。 4、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是一个含义宽泛的概念。从较宽的意义上说,它包括了企业组织合理化的含义;从较窄的意义上说,“管理科学”要求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如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供应管理、销售管理、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1)知识讲解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所存在的各种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体。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只有从这种一般性和特殊性两个方面出发,才能成功地选择正确的方向。本文拟从对企业制度的总体概括和认识开始,把我国企业改革置于这种现代企业制度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之中进行考察。 一、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的选择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后,围绕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主题展开的国有企业改革的讨论更加深入了,首先是针对中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及过去几年股份制试验的经验教训所作的阐述。关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大多数观点认为其与现代公司制度是含义相同的。也就是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把现有的企业形式改造成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吴敬琏等,1993,第173页)。 其次,针对前一时期企业实行承包制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企业与国家利益目标不一致,对国有企业的委托一代理关系进行了讨论。问题常常被归结为国有企业产权界定不明确。一般的解释是,尽管国家代表全体人民行使国有资产产权,但国家却是不明确的概念,最终又要依赖于各级政府,后者或者说地方和部门都直接管企业,同时又处于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之外,结果是既因信息缺乏问题管不好,又无法避免行政干预,还会使企业资产流失。所以,讨论中涉及的所谓产权不清晰问题,实际上是对政企不分和委托—代理关系中经营权背离所有权等问题的一种概括,其中核心是通过何种制度安排使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和经营者达到激励相容,或所有者通过何种机制对经营者实施有效的监督。 第三,人们普遍观察到,对于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来说,无论是企业承包制还是股份制的试验,都使国家在拥有企业经营信息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而内部信息的拥有者即企业经营者却与国家利益取向不尽一致,因而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激励发生矛盾。由于这种现象在转轨过程中俄罗斯和东欧的国有企业中得到最突出的表现,青木昌彦将这种现象表述为“内部人控制”(参见青木昌彦、钱颖一,1995)。这种表述及其相关的分析方法引起了我国经济学家的共鸣,不少人从这个角度探讨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并设计公司治理结构的目标模式,以及从目前的企业模式向不同治理模式的企业制度过渡的具体途径,等等。① 把最近关于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的讨论加以归纳,评价各种改革主张的关键在于回答如下问题:(1)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什么;(2)国有企业面临的真正问题是什么;(3)产权或所有制改革是否能够解决企业的问题;(4)在企业外部竞争环境与内部治理结构两者之间,哪一种对于国有企业是最急需的。 二、两权分离与现代企业制度 机器大工业的出现和发展,超越了个人的资金和风险承担能力,导致所有与经营相分离的公司形式的诞生,因而产生了委托-代理的问题。斯密最早观察到股份公司中存在的委托-

温州市村级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资料汇编

温州市村级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资料汇编 温州市农业局经管处 二○一一年九月

目录 1、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 (1) 2、关于加快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市委一号文件 附4: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实施意见 (试行) (12) 3、市委一号文件附5:关于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 的实施意见(试行) (29) 4、关于加强村经济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通知 (温政办[2011]81号) (35) 5、关于印发《温州市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操作程序 (试行)》的通知 (39) 6、农村集体资产股份量化应引起重视的几个共性问题 (45) 7、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流程图 (49) 8、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日程安排表 (50) 9、开展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公开信 (52) 10、关于开展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公告 (55) 11、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登记表 (56) 12、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情况公示 (76) 13、人口调查登记表 (77) 14、人口调查公示 (78) 15、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草案)的公告 (79) 16、关于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公告 (80) 17、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股权享受对象申报(校对)的 公告 (81) — 74 —

18、股份经济合作社股东清册公示 (84) 19、关于要求开展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请示 (85) 20、关于同意**村开展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批复 (86) 21、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87) 22、关于同意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批复 (94) 23、关于要求核准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请示 (95) 24、股份经济合作社筹建工作报告 (96) 25、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长在首届股东代表大会上的表态讲话 (98) 26、股份经济合作社选举办法(草案) (100) 27、第一届股东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董事会、监事会选票格式 (102) 28、第一届股东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暨成立大会议程 (104) 29、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草案) (105) 30、第一届股东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暨成立大会主持词 (118) — 74 —

企业制度改革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国企业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和伟大成就。国有企业改革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放权让利、承包租赁制等模式的实施,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之后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标志,并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再到 2003 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国有企业初步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国有资产的配置逐步优化,国有经济战略调整成绩显着,形成了一批在国际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企业集团,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生产力水平和生产社会化程度不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化程度参差不齐。社会生产力的这种低水平、多层次和不平衡的特点将长期存在。这种多层次的生产力,不同的生产社会化程度就决定了我国的生产关系具有多种层次和多种形式。生产关系方面,主要是产权关系、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而三者之间是有联系的。回顾企业改革三十年历程,我们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经济体制上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坚持与生产力状况和所有制结构相适应,发挥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我国经济优化结构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一、扩大企业自主权 我国的全民所有制企业,长期以来实行中央高度集权,由国家直接经营的管理体制。1978年开始的改革把重点放在调整国家与企业关系上,着眼于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思路与过去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比较,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通过这一阶段的改革,企业有了一定的生产自主权,开始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企业在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镇×××村(组)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建立和完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经济体制,稳定和完善农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明晰集体资产产权,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政策依据 根据《物权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以及《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广东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广东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精神,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二、工作机构 成立×××村(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小组,由×××任组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集体产权改革工作实施小组主要负责拟订改革实施方案、宣传发动、清产核资、成员确认、资产量化、股权设置、拟定章程以及改革过程中的纠纷调处化解等工作。 三、基本情况 1.人口 根据调查统计,截至20 年月日,本村(组)或社区人口调查结果为: 全村(组)或社区共有户口在册人员人,其中无异议可确认成员资格的村民为人,非成员资格的人员人。户口不在册但可享受成员资格的人员人,其中:现役军人人、在

校学生人、户口应迁而未迁入的人员人。 (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人员类型) 2.资产 本村(组)集体截至年月日资产情况: (1)资源性资产:集体土地(未承包到户)亩,其中耕地亩,建设用地亩。 (2)用于公共服务的非经营性资产: (3)经营性资产总额万元,其中固定资产万元,货币资金万元,应收款项万元,负债总额万 元。(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内容) 四、目标任务 以清产核资、成员确认、资产量化、建章立制、健全组织、权证发放为主要内容,把农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资产(主要是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份额)量化到集体成员,确权到户。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农村公益设施等非经营性资产得到有效管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 五、实施步骤和进度安排 1.清产核资:按照上级部署要求,对本村(组)集体资产进一步清查核实,摸清家底。清产核资登记时间节点为2017年12月31日。清产核资结果按规定进行三榜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天,并经村民(成员)大会或者代表大会确认。(可根据实际情况再行细化)时间:年月日——年月日。 2.成员确认: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确认办法,并根据该办法核定成员名单。成员确认办法和成员名单一并进行三榜公示,公示结果提交村民(代表)大会确认。 成员资格界定时点为年月日时截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