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原则

合集下载

全国第六次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的报告文档

全国第六次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的报告文档

全国第六次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的报告文档一、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广泛存在于全球各地,尤其在我国。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的重要原因。

为深入了解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加强感染防控,我国于2023年举办了全国第六次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会议。

本报告旨在总结会议成果,为全国范围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治提供指导。

二、共识内容1. 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1.1 诊断方法共识认为,基于非侵入性方法(如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的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对于疑似感染患者,推荐采用非侵入性方法进行初筛,必要时结合侵入性方法(如胃镜检查)进行确诊。

1.2 诊断标准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标准为:非侵入性方法检测结果阳性或侵入性方法检查发现胃黏膜中有幽门螺杆菌。

2. 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2.1 治疗原则共识强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规范化原则,根据患者病情、药物过敏史等因素制定治疗方案。

2.2 治疗方案推荐采用含有铋剂的四联方案(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铋剂)作为首选治疗方案,治疗周期为10-14天。

对于耐药严重的地区,可考虑采用含有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的四联方案。

2.3 治疗监测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症状、体征及病原学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

治疗结束后,建议进行复查,确保幽门螺杆菌根除。

3. 幽门螺杆菌感染预防3.1 预防措施共识建议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密切接吻等行为,降低感染风险。

3.2 疫苗接种虽然目前尚无针对成人接种幽门螺杆菌疫苗的推荐,但共识强调,未来有望通过疫苗接种降低人群感染率。

三、结论全国第六次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会议就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内容达成了广泛共识。

幽门螺旋杆菌用药方案

幽门螺旋杆菌用药方案
一、引言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感染与多种胃肠道疾病相关,包括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本用药方案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套科学、合理、符合临床实践指南的治疗策略,以提高H. pylori感染的根除率,减轻患者症状,预防疾病复发。
二、治疗原则
-阿莫西林(Amoxicillin)1000mg,每日2次;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Omeprazole)20mg,每日1次。
治疗周期为10-14天。
2.替代治疗
对于抗生素治疗无效或过敏的患者,可考虑以下替代治疗方案:
-铋剂(如胶体果胶铋,Colloidal Bismuth Subcitrate)480mg,每日2次;
-治疗结束后:通过13C-尿素呼气试验或快速尿素酶试验评估H. pylori的根除情况。
五、注意事项
-医患沟通:向患者详细解释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理解并遵循医嘱。
-药物管理: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避免漏服或重复服用。
-不良反应处理:一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停药。
-生活习惯:建议患者在治疗期间避免吸烟、饮酒,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六、后续管理
-复查:治疗结束后,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复发或胃部其他并发症。
-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本方案旨在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用药指导。实际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指南,调整治疗方案。
-钙通道阻滞剂:如阿莫西林,1g,每日两次;
-大环内酯类:如克拉霉素,500mg,每日两次;
-甲硝唑:400mg,每日两次。
-治疗周期:10至14天。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规范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规范治疗

2016/3/3
13
Hp感染

非消化系统疾病
Hp 感 染 与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2016/3/3
●在冠脉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可检测到
Hp DNA片段
●Hp持续感染→炎症因子的激活与释放
●Hp菌体热休克蛋白60/50抗原-抗体反应
●细菌内毒素作用→血管内皮受损 I ●C反应蛋白升高 T P

伴同疗法需同时服用3种 抗菌药物,不仅有可能增 加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还使治疗失败后抗菌药物 选择余地减小。 除非有铋剂使用禁忌,否 则不推荐伴同疗法。 序贯疗法、左氧氟沙星三 联疗法在我国无优势。
33

2016/3/3
幽门螺杆菌感染:序贯疗法VS标准三联疗法
2014年4月发表在《Am J Gastroenterol》 上的一项研究比较了序贯治疗(SQT)与 标准三联疗法(STT)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 。结果显示,SQT可能适合于单一克拉霉 素耐药盛行的地区,但是当克拉霉素耐药与 甲硝唑耐药同时存在时,SQT不能取得令 人满意效果。 序贯疗法在我国无优势。
3.告知根除方案中潜在的不良反应 和服药依从性的重要性。 4.抑酸剂在根除方案中起重要作用 PPI抑酸作用受药物作用强度、 宿主参与PPI代谢的CYP2C19基因 多态性等影响。 选用作用稳定、疗效高、受 CYP2C19影响较小的PPI,如 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可提 高根除率。
2016/3/3
5
幽门螺杆菌(Hp)的特点


G-杆菌、单极多鞭毛、菌体螺 旋弯曲,抗生素作用时可呈球形 体样变化 微需氧菌(5%~8%) Ⅰ型:含Cag A和Vac A两种基 因,与胃病关系密切 Ⅱ型:不含CagA基因 人-人间传播是唯一传播途径 (口-口、胃-口、粪-口)

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最好方法

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最好方法

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最好方法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细菌,它引起了幽门炎和胃溃疡等胃肠道疾病。

对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最好的方法是采用合理的联合药物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方案:第一线治疗方案:1. 抗生素:通常采用三联疗法,包括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或阿莫西林(amoxicillin),以及甲硝唑(metronidazole)。

2. 抗酸药物:常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omeprazole)或兰索拉唑(lansoprazole),用于减少胃酸分泌,提高抗生素的疗效。

3. 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的周期一般是7到14天。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幽门螺旋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加,常规的三联疗法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下降。

因此,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变得越来越重要。

对于初次治疗失败的患者,可以考虑以下治疗策略:第二线治疗方案:1. 可以选择使用碳酸氢钠(bismuth subsalicylate)代替阿莫西林,使得联合治疗疗程增至14天。

2. 可以选择四联疗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甲硝唑、克拉霉素和碳酸氢钠。

对于再次治疗失败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更复杂的治疗方案。

这些方案包括:第三线治疗方案:1. 可以尝试使用新型抗生素,如呋喹诺酮类药物(fluoroquinolones),如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或喹诺酮类药物(quinolones)。

这些药物通常在治疗耐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中显示出较好的效果。

2. 可以选择目前正在研究的其他新的治疗方案,如使用糖苷类药物(aminoglycosides)或一种被称为Rifabutin的抗生素。

在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时,还需要遵循以下注意事项:1. 注意用药时间和剂量,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治疗。

如果中途停药或剂量不足,容易导致治疗失败和抗药性的产生。

2. 在治疗期间避免吸烟、喝咖啡、饮酒和吃辛辣食物。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础治疗指南版2023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础治疗指南版2023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础治疗指南版2023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础治疗指南(2023年版)一、概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主要存在于患者胃黏膜内,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及胃癌等疾病密切相关。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础治疗建议。

二、诊断1. 临床表现:患者出现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或胃癌等症状时,应考虑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

2. 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非侵入性检测和侵入性检测。

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测、尿素呼气试验等;侵入性检测方法包括胃镜取胃黏膜活组织进行幽门螺杆菌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等。

三、治疗目标1. 根除幽门螺杆菌:缓解患者症状,改善胃部疾病预后,降低胃癌发生风险。

2. 消除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减轻患者炎症程度,延缓疾病进展。

3. 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选择合适治疗方案,降低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四、治疗原则1. 根除治疗:推荐采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或胶体铋剂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包括铋剂四联疗法(铋剂+PPI+两种抗生素)和铋剂三联疗法(铋剂+PPI+两种抗生素)。

2. 补救治疗:对于根除治疗失败的患者,可采用不同抗生素组合方案进行补救治疗。

3. 维持治疗:对于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可考虑采用维持治疗,以减少疾病复发。

五、治疗方案1. 铋剂四联疗法:铋剂(200mg/d)+PPI(如奥美拉唑20mg/d)+阿莫西林(1000mg/d)+克拉霉素(500mg/d)或替硝唑(500mg/d)。

2. 铋剂三联疗法:铋剂(200mg/d)+PPI(如奥美拉唑20mg/d)+阿莫西林(1000mg/d)+甲硝唑(400mg/d)。

3. 补救治疗方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用不同抗生素组合方案,如PPI+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500mg/d)+甲硝唑(400mg/d)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与根除方案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与根除方案

临床表现
患者可出现上腹痛、腹胀、恶 心、呕吐、反酸等消化道症状

实验室检查
非侵入性或侵入性检测方法中 任意一种阳性即可诊断。
胃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情况, 结合活检结果可提高诊断准确
性。
排除其他病因
在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前,需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相似症状的 病因,如胃溃疡、胃炎等。
03 根除治疗策略与 药物选择
02 检测方法与诊断 依据
非侵入性检测方法
血清学检测
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异性抗体来判断是 否感染幽门螺杆菌。此方法简便易行 ,但准确性相对较低。
尿素呼气试验
患者口服含有标记碳的尿素后,通过 检测呼出气体中的标记碳来判断是否 感染幽门螺杆菌。此方法准确性较高 ,但需专业设备支持。
粪便抗原检测
通过检测粪便中幽门螺杆菌特异性抗 原来判断是否感染。此方法准确性较 高,但受粪便采集、保存等因素影响 。
02
PPI+呋喃唑酮+阿莫西林
含四环素的三联疗法
03
PPI+四环素+甲硝唑
特殊人群治疗策略
儿童
老年人
首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PPI,疗程10-14 天。注意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 的药物。
考虑药物副作用和相互作用,选择副作用 小、相互作用少的药物组合。如PPI+阿莫 西林+呋喃唑酮。
孕妇
肝肾功能不全者THANKS感谢观看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口-口途径和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胃-口途径传 播。家庭内传播是其感染的主要途径,与感染者长期密切接 触、使用感染者用过的不洁饮食器具、直接口对口喂食或接 触等均可引起感染。
临床表现与危害

报告:第六次全国关于幽门螺杆菌处理的共识

报告:第六次全国关于幽门螺杆菌处理的共识

报告:第六次全国关于幽门螺杆菌处理的共识1. 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细菌,与胃炎、胃溃疡和胃癌等疾病密切相关。

为了加强对幽门螺杆菌的处理和治疗,第六次全国关于幽门螺杆菌处理的共识会议于XX年XX月在XX市召开。

2. 目的本次共识旨在总结和更新幽门螺杆菌处理的最新认识,提出一致的处理策略,以指导临床医生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中的治疗选择。

3. 共识内容3.1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 采用尿素酶呼气试验(UBT)或粪便抗原检测(HpSAg)作为首选方法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初步筛查。

- 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通过胃镜检查并进行组织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或幽门螺杆菌快速尿素酶检测等方法。

3.2 幽门螺杆菌处理的治疗原则- 采用联合用药方案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和两种或三种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 个体化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年龄、病情、病史、过敏史和药物耐药情况等因素来制定。

3.3 幽门螺杆菌处理的治疗方案- 针对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一线方案,推荐使用PPI联合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进行14天的治疗。

- 对于不能耐受或存在药物过敏的患者,可根据耐药情况选择其他抗生素,如替硝唑、呋喃妥因或利福平等。

3.4 幽门螺杆菌处理的疗效评价- 治疗结束后,应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的疗效评价,可采用UBT或粪便抗原检测等方法进行检查。

- 根除成功的定义为根除治疗结束后至少4周内无幽门螺杆菌的存在。

4. 结论第六次全国关于幽门螺杆菌处理的共识会议提出了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推荐了一线治疗方案,并强调了根除治疗后的疗效评价。

这些共识将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促进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规范处理和治疗。

全国第六次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的共识性报告

全国第六次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的共识性报告

全国第六次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的共
识性报告
背景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胃部感染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统一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处理标准,全国第六次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的共识性报告制定出台。

目的
本报告的目的是为医务人员提供一致的指导原则,以便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中作出正确决策。

共识内容
1. 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应综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等多种手段进行。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呼气试验、血清学检测和组织活检等。

2. 治疗策略: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是抗生素。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和呋喃妥因等。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并且应遵循标准治疗时间和剂量。

3. 药物耐药性: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呈逐渐上升趋势,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考虑耐药性情况。

建议进行药敏试验,以
指导抗生素的选择。

4. 治疗监测: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疗效评估和复查。

可通过非
侵入性检测方法,如呼气试验或血清学检测,评估治疗效果。

5.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的处理: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相关。

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同时,应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进行相关疾病的处理。

结论
全国第六次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的共识性报告提供了一致
的指导原则,有助于医务人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中作出正确
决策,并提供了针对耐药性和相关疾病的处理建议。

这将有助于提
高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愈率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肠外疾病

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一些研 究提示:与对照组相比,ITP病人具有高的幽 门螺杆菌感染率。一篇公布的Hp感染和ITP 的资料证实:在一部分病人中,根除治疗可 以诱导明显的血小板应答。
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

1.侵入性检测方法:依赖于胃镜活检。快速尿 素酶试验(RUT)、胃黏膜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细菌培养、基因 检测方法(如PCR、寡核苷酸探针杂交等)等。

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益处

根除幽门螺杆菌具有诸多益处:可促进溃疡 愈合、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治疗低级别胃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长期缓解功能性 消化不良、预防胃癌等。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方案

在我国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耐药情况: 甲硝唑的耐药率60-70%;克拉霉素的耐药 率20-38%;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30-38%; 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环素的耐药率为15%。

呼气试验的适应症
消化不良初诊、复诊患者。 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为MALT淋巴瘤等。 预防胃癌和有为爱家族使者。 有胃部症状而拒绝胃镜检查者。 长期使用NSAID类药物。

主要优点
安全准确方便 无痛苦无创伤 无交叉感染 环保无污染 不耐受、不接受胃镜患者

呼气检测
幽门螺杆菌感染 处理原则

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巴里· 马歇尔 和罗宾· 沃伦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Hp),并证明 该细菌感染胃部会导致胃炎、胃溃 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这一研究成果 最终于20多年后获得了2005年诺贝 尔医学奖。

幽门螺杆菌在全球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超过 50%, 世界上几乎没有一种慢性传染病会使 全球超过半数的人口受到感染,且发展中国 家高于发达国家。我国于2012年,在江西 井冈山召开了“第四届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 处理共识会”,发表了《第四届全国幽门螺 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该报告以2007 年庐山共识报告为基础,参考国际上最新的 亚太地区、世界胃肠病组织、马斯特里赫特 (MaatrichtⅣ)共识报告,并结合我国幽 门螺杆菌感染国情修订而成。
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

2.非侵入性检测方法:不依赖内镜检查。13C 或14C尿素呼气试验(UBT)、粪便幽门螺杆菌 抗原检测(HpSA)、血清Hp抗体检测。客 户依从性好。

13碳尿素呼气试验介绍:哺乳动物细胞中不 存在尿素酶,而幽门螺杆菌富含高活性尿素 酶。虽然尿素酶并不只是Hp所特有,但胃内 存在尿素酶是Hp存在的证据,因为胃中尚未 发现有其它种类的细菌含有尿素酶。13C标 记的尿素在尿素酶作用下,分解成13CO2, 13CO2从胃肠道吸收经血液循环到达肺随呼 气排出。收集呼出的气体,测定其中的 14CO2和13CO2,并与本底比较,就可间接 判断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正常人没有HP, 13C-尿素不分解,13C-尿素经泌尿系统排出, 呼出的气体中就没有13CO2。

其中,3种治疗失败后易产生耐药的抗生 素(甲硝唑、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分在 不同方案中,仅不易耐药的阿莫西林、呋喃 唑酮有重复。方案3、4疗效稳定、廉价、潜 在的不良反应率可能稍高;方案1不良反应率 低,费用取决于选择的克拉霉素;方案2费用 和不良反应率取决于选择的左氧氟沙星。
Hale Waihona Puke 对青霉素过敏者推荐的抗菌药物组成方案为 ① 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 ② 克拉霉素+呋喃唑酮; ③ 四环素+甲硝唑或呋喃唑酮; ④ 克拉霉素+甲硝唑。 方案中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用法同含有阿莫西 林的方案。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方案

推荐铋剂+ 质子泵抑制剂(PPI)+ 2种抗菌 药物组成的四联疗法。铋剂常用枸橼酸铋钾, PPI(质子泵抑制剂)包括埃索美拉唑、雷贝 拉唑、奥米拉唑、兰索拉唑等。抗菌药物包 括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呋喃 唑酮、四环素、甲硝唑等。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方案
抗菌药物组成方案有4种: ① 阿莫西林+克拉霉素; ② 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 ③ 阿莫西林+呋喃唑酮; ④ 四环素+甲硝唑或呋喃唑酮。

患者需要在清晨空腹或者禁食三小时后,用 温水完整口服一粒胶囊,静坐15分钟后向专 用的呼气卡中吹气,将呼气卡插入专用的检 测仪器内即可读出诊断结果。全程约25分钟。
结果判断

诊断结果分为:阴性 、不确定、阳性+、阳 性++、阳性+++、阳性++++。
结果判断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排除NSAID后,幽门 螺杆菌感染的可能性﹥95%,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幽门螺杆菌阴性,要高度怀疑假阴性。

呼气试验注意事项

1、常规检测:停抗生素2周,停胃药(抑酸 药)2周;根治检测:停抗生素4周,停胃药 (抑酸药)2周。检测当天必须空腹;

2、整个检查过程中保持安静坐位状态; 3、检查等候30分钟期间不喝水或饮料,不吃 任何食物。

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标准
符合下述3项之1可诊断为Hp现症感染: ①胃黏膜组织RUT、组织切片染色或培养结果3项中 任1项阳性; ②13C或14C UBT阳性; ③ HpSA检测(经临床验证的单克隆抗体法)阳性。 血清Hp抗体检测(经临床验证、准确性高的试剂) 阳性提示曾经感染,从未治疗者可视为现症感染。

鉴于铋剂四联疗法延长疗程可在一定程度上 提高疗效,故推荐的疗程为10或14 天。
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的诊断标准
根除治疗后的判断应在根除治疗结束至少4周 后进行,首选方法为UBT。符合下述3项之1, 可判断为Hp根除: ①13C或14C UBT阴性; ②HpSA检测阴性; ③基于胃窦、胃体两个部位取材的RUT均阴性。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肠外疾病

1.缺铁性贫血(IDA) 幽门螺杆菌所致IDA 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继发于糜烂性胃炎的 不明原因的血液丢失;继发于慢性胃体胃炎 所致高胃酸缺乏引起的铁吸收降低;由于细 菌对铁摄入和利用增加铁的消耗。根除Hp可 逆转无症状胃炎病人的IDA并提高口服铁吸收。
结果以超基准值DOB( DeltaOverBaseline) 表示,阳性判断值≥4.0±0.4。 但一般认为DOB值>4.4幽门螺杆菌诊断阳性, DOB值<3.6幽门螺杆菌诊断阴性。DOB值 3.6-4.4之间为可疑,需要复查或使用其他检 测方法确认。

呼气试验的优点
1.无需胃镜,无需抽血,无交叉感染、无痛 苦、无损伤和操作方便。 2.准确、特异、灵敏和安全。13C无放射性, 对环境无影响。尿素是人体内正常的代谢产 物,此项试验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适用于 孕妇、乳母和婴幼儿,并可在短期内多次重 复检查。 3.对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诊 断,药物治疗的疗效观察具有很好的临床应 用价值。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致癌性

目前已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腺癌、胃粘 膜相关性淋巴瘤有着密切的联系。世界卫生 组织已把幽门螺杆菌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 并明确为胃癌的危险因子。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

所有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均会发展成胃体-胃 窦为主的胃炎或全胃炎;15%-20%的HP感 染者会发展成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 者发生胃癌和MALT淋巴瘤的风险较未感染人 群增高了2-6倍。
幽门螺杆菌具有传染性、普遍性和隐蔽性

幽门螺杆菌能在人体内生长、繁殖,又能通 过粪便及唾液排出体外,人是幽门螺杆菌的 传染源,主要通过口-口传播、粪-口传播、内 窥镜传播或密切接触传播。我国是一个幽门 螺杆菌感染高发国家,无症状人群普查,幽 门螺杆菌感染率40-60%;胃炎、胃十二指肠 溃疡和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