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鹰爪漆杯的文化内涵

合集下载

【传统文化】彝族传统文化 彝族漆器的历史发展和漆器特色

【传统文化】彝族传统文化 彝族漆器的历史发展和漆器特色

【传统文化】彝族传统文化彝族漆器的历史发展和漆器特色【传统文化】彝族传统文化彝族漆器的历史发展和漆器特色彝族漆器历史悠久。

它是在彝族古代餐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间工艺品。

它造型新颖朴素,花色多样,工艺精湛,构图奇特,高贵典雅,色彩柔和,具有很高的审美和实用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

彝族漆器的历史发展彝族漆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历史民间手工艺品是在彝族古代餐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保持原始朴素风格的同时,在漆画工艺中大胆借鉴和采用现代科技成果,使其越来越成熟。

其产品包括传统餐具、酒具、新开发的茶具、旅游纪念品、现代室内装饰用具等产品。

“民族性、手工艺性、高品位”是其主要特征。

漆器的图案纹饰与色彩漆器的图案和图案主要是太阳、月亮和星星、山川和河流、天文和地理、动物和植物、神话和传说以及个人图案。

注重装饰的对称性和变形的抽象性。

点、线、面的使用简洁、恰当;漆器的颜色强烈明亮,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色彩的运用蕴含着民族的审美意识和精神气质。

通常使用黑色、红色和黄色。

黑色是天地的本色,寓意庄严和庄严;红色代表热情、勇气和勇气;黄色象征着光明和未来。

彝族漆器的主要特色选材考究漆器采用酸技术、樟木作坯胎、野生土漆和各种矿物颜料作髹饰,纯天然,无毒(不含铅)、无异味、耐酸碱、耐高温、不脱漆、经久耐用。

根据我国医学典籍记载,酸枝木、樟木及天然土漆均有防毒祛病、延年益寿的保健功效,日本科学家早已证实其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及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

复杂过程漆器系手工制作,耗时费力,须经近四十道工序方能完成,加之土漆漆膜需要在特定的温度,湿度环境是才能慢慢干燥,工期长、劳动量大。

在封建社会,只有皇室禁城和达官贵人方能享用,价值极高。

自然环境保护彝族漆器全部采用天然原料制成,无公害、不污染环境。

土漆经特殊配料晒制,干燥之后对任何人均不会产生过敏反映或其它毒副作用,符合人们讲究生活品位,追求自然、环保的现代生活理念。

彝族漆器艺术赏析

彝族漆器艺术赏析

彝族漆器是彝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在漆器的制作上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精湛。

彝族漆器民族风格特别突出,种类繁多且美观实用。

彝族的生活•用品如碗、盘、勺,杯、壶等木质漆器,内外多涂彩漆,配色讲究,有很强的彝族特点。

在造型上有鹰爪杯、雁爪杯、牛角杯和野猪蹄杯等多种饮酒的器皿。

彝族漆器是我国少数民族漆艺文化中不可替代的艺术精品,反映出了彝族人民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历史文化等特点,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审美价值。

彝族漆器造型色彩装饰艺术漆艺在中国历史悠久,彝族的漆艺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在中国四川凉山,漆艺得到了彝族的广泛使用,且有自己民族的鲜明特色。

从现有的彝族漆器上我们可以了解到漆艺技术被彝族发扬并传承着。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彝族的祖先创造和使用了木皮质的器皿,在历史的沉淀中学习和吸收了糅漆工艺,引入了自己的文化,在配色、造型、图案上带上了自己特有的民族特征,从而发展和演变成了现今我们看到的彝族漆器艺术。

彝族的漆器是彝族传统生活用品,在宋代时就有过关于云南彝族探漆技艺的记载。

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常常过着游牧、迁徙的生活,历史上的彝族常常随身将很多生活用具放在身边。

由于瓷器易碎,因此木质漆器就成了彝族人热爱的生活用品。

彝族是一个崇尚自然、追求安宁幸福的民族,舞族在生活中的所见是他们歌颂和赞美的时象,因而他们常常将自己喜爱和崇拜的自然现象或是植物花卉以抽象的方式展现在生活用品和服饰中,这就形成了彝族人特有的装饰和造型上的艺术特点。

正如"艺术来源于生活"一样,彝族人喜欢将图腾、常用图案、装饰纹样等他们特有的图案用于漆器中,造型优美,装饰性极强,集审美和实用于一体。

一、彝族漆器的装饰特点1 .选材彝族㈱漆的选材是有所讲究的,彝族人长期生活在高寒山区,在丰富的植物资源下,彝族人的祖先在众多材质中挑选出以杜鹃树、黄树、白杨树等为主的木质材料为胎底,而皮质胎底则以耗牛角、黄牛角、水牛角、绵羊角和羚羊角等为主,此外还有少量的其他材质胎质。

彝族漆器所承载的符号内涵与情感表达

彝族漆器所承载的符号内涵与情感表达

彝族漆器所承载的符号内涵与情感表达向若菱彝族漆器作为中国漆器文化的重要瑰宝,发展到如今已成为兼具彝族传统民族文化和彝族民族审美意识的突出工艺品,在彝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地使用。

现如今,彝族漆器已然成为彝文化或者说少数民族文化的缩影,折射出彝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与精神世界。

一、彝族漆器的符号内涵符号学,顾名思义是研究符号的学说。

什么是符号?赵毅衡曾做出这样的解释:“人的精神,人的社会,整个人类世界,浸泡在一种很少有人感觉到其存在却没有一刻能摆脱的东西里,这种东西叫符号。

”[1]用以上观点来研究彝族漆器,我们认为——彝族漆器作为彝族文化的聚合产物,可以传递和表征出特有的意义,同时彝族漆器作为彝族人民的生活中“没有一刻能摆脱的东西”,故彝族漆器也可被视作一种符号。

(一)彝族漆器本身具有符号性彝族是我国第六大少数民族,其特殊的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族漆器可以成为研究少数民族文化与彝族文化的媒介,在不打破传统工艺与现代化生产边界的情况下,彝族漆器具有一种潜在的符号性。

这种符号性并不局限于我国的民族文化研究或彝族文化研究这样的内部文化交流中,同样存在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中(同日韩漆器)。

中国漆器历史悠久,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我国浙江省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胎朱漆碗”可见一斑。

中国的传统造物意境讲究“道以成器,而器以载道”,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的彝族漆器,同属于中国传统造物中“器”的范畴,它在彝族人民的生活生产中被频繁出现,在设计、制作、使用中传达特殊意义。

彝族漆器已经成为彝族的文化、思想、情感,积聚浓缩后的具象呈现和最直接的象征符号。

(二)彝族漆器上的符号1.色彩符号——黑、红、黄彝族漆器主要由黑、红、黄三种颜色构成,其中黑色通常为底色且为主色,辅以红、黄两色构成纹样。

漆器上的色彩是彝族漆器所承载的符号,其语义与使用与彝族传统的思想价值与审美观念有直接关系,以至于形成了一种体系——彝族远古色彩观。

彝族漆器:作为文化的技艺

彝族漆器:作为文化的技艺

10月25日出版 2017年第5期它从“天地演变史”“雪子十二支”“呼日唤月”“合候赛变”“支格阿龙”等,讲述了彝族人创建世界的历史,从天地由来、物种起源,一直到彝族礼俗的演化、民族迁徙、族群谱系,她口头演述了彝族的历史与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其中大量诗句涉及了彝族对“物”的理解,具体而言,“物”“大体可分为器物和自然物”。

《勒俄特依》中,器物提到了“近200处,包括犁、铜叉、银弓、金箭、风箱、木匙、铠盔、绸缎、披毡、花皮书等,涉及法器、服饰、农具、餐具和兵器等方面”[3],其中“木匙”、餐具、法器等都可能涉及漆器,这与彝族漆器当下使用范围以及主要类型基本吻合。

《勒俄特依》中“兹的住地”“阿其比尔这地方,耕地用的黑水牛,吃饭用的短柄木匙子”[4]105,“木匙”,彝文“依尺”(诺苏圣乍方言为“it chyp” ),就是漆器,有的版本将其直接翻译为“木漆勺”。

《阿莫尼惹》(即《妈妈的女儿》)中也提到“拿出七十七套花色木盔和木匙,七十倒是不一定,七套却是没有少。

”[5]2-3其中木盔,就是“黑彝用库祖”中的“库祖”中盛汤的木钵,属于彝族档次较高的漆器。

“木匙”则与《勒俄特依》中一样。

可见彝族漆器使用从远古的史诗吟唱时代已经开始。

二、彝族漆器的制作工艺与存在场域从史诗演述到叙事长诗,都可以看到漆器在彝族日常生活中使用之广泛以及缘起之早,同时也正如白馥兰所说:“每个人类社会都为自己建造一个实物、居所、服饰和其他物品的世界,这是一个物质性经验的领域——通常用词语、数字、图画、手工制品加以丰富和多样地证明。

从这些材料中,能连缀起一个记录着社会架构之纹理与变化模式的历史文本。

”[3]3漆器的制作与使用呈现了彝族社会变迁及族群形成过程中知识的传递、积累,同时它也从器物层面反应了彝族社会的权力建构。

彝族器物中,尽管金银铜等贵金属提到的频率要高,从史诗到民歌,可以说处处显示了彝族人金银铜器物制造的技艺与水平。

“锻银用银锤,锻金用金锤,建造金银屋”[4]49,“姑娘的金项链现出铜了,因为眼泪没有干过”[6]55彝族好金银,至今依然如此,只是金银除了贵金属的性质外,它有深层喻义,其延伸到人的层面,就是力量、力气、强大,并用来形容女性的容貌,如“金灿灿”比喻女性娇艳动人。

凉山彝族漆器色彩与纹饰的文化溯源

凉山彝族漆器色彩与纹饰的文化溯源

凉山彝族漆器色彩与纹饰的文化溯源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学界以凉山彝族漆器为研究对象的不乏其人。

研究视角主要围绕漆器的艺术特色、保护传承、经济价值等层面。

在早期的研究中,学者们较为详细地描述了漆器生产中的原料、生产步骤以及漆具的造型、纹饰和颜色等;相比之下,较为晚近的研究成果更为侧重分析漆器艺术特色的审美价值,并凸显造型、颜色、纹样与彝人日常生活的关系、文化内涵及象征意义。

其中,彝学专家朱文旭(2016)、马锦卫(2017)③ ③参见朱文旭:《彝族漆器三色说略》,《红河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马锦卫:《凉山彝族漆器髹饰技艺传承情况调查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1年第4期。

基于对彝文典籍、民间文学和谱系等的深入研究,列举了凉山彝族漆器产生的多种传说,对本文有较大启发。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彝族漆器制作技艺,其传承与发展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于是,被誉为“彝族漆器之乡”① ①传说喜德县依洛乡的阿普如哈是彝族漆器的发源地,居住在这里的吉伍家族是主要的漆器传承世家。

参见吉伍依作:《古老的彝族漆器》,《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2021年第5期。

的喜德县,就成为很多研究者的理想田野地。

美国人类学家郝瑞(2001)曾根据在喜德县和美姑县开展的有关漆器的田野调查写过一篇随笔,他对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带来彝族文化复兴,进而使漆器从生活用品大规模发展为商品的论断,对后来的研究者有所启迪。

部分研究者基于对漆器加工厂、从业人员、非遗传承人等的实地考察和个案研究,探讨了当地漆器发展的变迁、现状和问题等。

② ②参见秦慧琴,焦聪聪,余莎莎,曾渝理:《从喜德县的漆器现状看彝族漆器的发展》,《学理论》,2021年第25期;徐蓉:《阿普如哈吉伍家支的漆器生產》,云南大学学位论文,2021年。

而凉山彝族漆器的传承和发展始终处于历史记忆、文化隔离和文化自觉等的不同语境中,表现出传承内涵的差异。

虽然从数量上看,有关凉山彝族漆器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是观其内容,既有研究对于漆器色彩和纹饰的阐释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

千年凉山:彝器古韵

千年凉山:彝器古韵

千年凉山:彝器古韵凉山地区有悠久的历史,早在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即在这里设置郡县。

其境内民族众多,世居民族有十多个,尤以彝族人口居多。

彝族自称“诺苏”,是我国西南地区历史最悠久、拥有独特文化的少数民族。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彝族人民不断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彝族文化,这些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中漆器和银器最具有代表性。

彝族先民曾经历了漫长的游牧生活,凡属易碎、不宜搬迁、携带不便的陶器之类器皿都不适用于他们,因此,漆器在彝族先民的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

彝族民间歌谣《万事万物的开端》中相传彝族髹漆技术是由狄一伙甫创造的,距今五十七代左右,约有一千六百年的历史。

但彝族漆器具体始于什么年代,今人已无法得知。

彝族漆器的材质主要有木、竹、皮、角等,以木质、皮质居多。

胎骨为就地取材,辽阔的森林是木胎、竹胎的来源,猎获的动物皮角是皮胎、角胎的来源。

传统的彝族漆器制作包括四十多道工艺流程,木质漆器的原胚要先埋在土里至少100天“去性”,这样才不易变形。

髹漆时使用的是用棕叶滤过的生漆,生漆分别加入朱砂、石黄、锅烟调成红、黄、黑三色,一般黑漆为底色,加绘红色和黄色的花纹图案,形成具有彝族特色的“红、黄、黑”三色文化。

任何艺术都源自于生活,彝族漆器亦是如此,其纹饰即是自然生活的写实,通过艺术加工在漆器上的再现,以动物纹样居多,植物纹样次之。

在凉山,漆器的使用相当广泛,最主要的有食具、酒器、兵器、马具、宗教用具五种,特别是酒器,以别具一格的特色和经久耐用的特性持续使用至今。

饮酒是彝族的一种习俗,因此酒器的制作也颇为考究,是彝族用具中最为精致的用品。

酒器的种类繁多,造型独特,纹饰艳丽,用法别致,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酒器,有些还有尊卑之分。

酒器主要有酒壶和酒杯。

图1为圆球形木酒壶,时代为明代,高32厘米、腹围75厘米,为凉山彝族地区特有的漆器酒具。

木胎质地,外髹红、黑、黄三色漆,绘花纹以装饰。

其用法巧妙独特,虽是酒壶,但又倒不出酒来,只能用吮吸的方法饮酒。

在彝族漆器中解读彝族的装饰文化

在彝族漆器中解读彝族的装饰文化

在彝族漆器中解读彝族的装饰文化作者:许玉兰来源:《北方美术(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彝族的祖先属于游牧一族,在游牧生活中为了让日常用具携带方便,1700 多年前他们便开始制作、使用漆器,漆器逐渐成为彝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

彝族漆器是工匠们长期创作的结晶,它不但有汉代漆器的工艺精髓,而且融入了彝族最原始而淳朴的情感,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其装饰性更是有独具魅力的文化情感。

要探究彝族独特的装饰文化,沿着他们的文化和审美意向,传承该民族的特色文化。

一、漆器装饰概述远观彝族漆器明亮耀眼,漆器的造型多是对日、月等自然形态的模仿,区别于其他民族用具的造型特征是“高脚”。

漆器色彩搭配与众多少数民族用色一样都鲜亮耀眼,但彝族用色没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繁杂,有的只是红与黄的交错,配以黑色压轴。

漆器上的纹样,通常是以彝族人民所崇拜和敬仰的日、月、星辰、火、虎等象征神灵的图案以及自然界中飞鸟走兽、花草植物的符号化图案穿插出现,红与黄在图案中秩序性穿插交替,却不会直接接触,总会以透底的形式留出黑边,这样的黑边给火辣的大红和中黄增添了几分力量和稳重。

彝族特有的漆器,用这三色进行变化组合,红与黄的大面积穿插装饰,使器具艳丽而喜气,黑色的漆底黝黑发亮,给漆器以厚重感,同时也让红与黄艳而不俗,整个色彩在安静沉稳中透着热烈和奔放。

彝族漆器以简约抽象的符号图案进行装饰,以红、黄、黑的色彩作为搭配,至今依然散发着古朴、动人的艺术魅力。

二、漆器装饰图案探究漆器带给我们原始而朴素的美,从漆器中我们能领略到彝族工匠们精湛的技艺,透过这些描绘,我们不但能感受到彝族朴实的情感流露,也看到了现代抽象符号的简约美。

2.1 漆器的装饰纹样彝族先民在长期劳作的观察中,对自然界的日、月、星辰、火有了主观认识,并心生崇敬之意,对自然有了期盼和向往。

漆器中,运用得最多的就是日、月、星辰的图案,并在自然形态的基础上融入了他们的期盼和向往。

彝族漆器行业背景介绍资料

彝族漆器行业背景介绍资料

彝族漆器行业背景介绍资料漆器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的众多民族中,彝族以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工艺而闻名。

彝族漆器作为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艺术界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第一部分:彝族文化的背景彝族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

彝族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特别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

彝族人民崇尚自然与和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彝族漆器的创作与发展。

第二部分:彝族漆器的历史渊源彝族漆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当时,彝族人民就已经利用天然的漆树胶制作了简单的漆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彝族漆器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彝族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

不仅在家居生活和饮食器皿方面有广泛应用,还在宗教仪式、婚礼和葬礼等场合扮演着重要角色。

第三部分:彝族漆器的工艺制作彝族漆器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需要经过数十道复杂的工序。

首先,选用上等的母漆,将其反复过滤、烹制,制成漆浆。

然后,以纸或木作为基材,结合彝族特色的图案和纹饰,将漆浆涂抹在基材上,经过多次打磨、烘干、再抹漆等程序,直至漆层饱满、光泽。

第四部分:彝族漆器的特色与鉴赏价值彝族漆器的特色在于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纹饰图案。

多数彝族漆器以鸟、兽、人物等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线条和明亮的色彩展现出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些漆器作品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是艺术的杰作,被视为彝族文化的象征。

除了艺术价值之外,彝族漆器还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真正的彝族漆器变得越来越稀少,因此市场价值不断攀升。

在中国的古董和艺术品市场上,彝族漆器以其独特的美感,深受收藏家和文化爱好者的青睐。

第五部分:彝族漆器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彝族漆器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材料和工艺的成本不断攀升,制作漆器的技术手艺逐渐流失。

另一方面,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传统漆器的市场需求不如从前那么旺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彝族鹰爪漆杯的文化内涵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申秀琴,四川大学艺术学院2010级研究生,学号:s101063,专业:古代美术品鉴赏,汉族,祖籍:山东省莱芜市
第二作者蔺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2010级研究生,学号:
s101079 ,专业:中国美术史论,汉族,祖籍:山东省莱芜市(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积淀下丰富多彩的文化,比如彝族的火葬习俗、木刻文化、家支制度、服饰文化、漆器工艺等。

鹰爪漆杯不仅是彝族贵族的象征,其富含着更为深层次的文化寓意。

笔者分别通过从鹰爪漆杯的材质、造型、色彩图案几方面介绍,了解鹰爪漆杯背后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寓意。

关键词:漆杯,鹰,图腾,色彩
中图分类号:ts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8-0000-01
一、鹰爪漆杯的造型——彝族鹰图腾崇拜
在彝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中漆器能称得上最尊贵的器具,也只有在贵族中才会使用高档的漆器。

俗语说“十个陶杯换一个铜杯,十个铜杯换一个漆杯。

”正体现出漆器的珍贵。

鹰爪杯的造型十分特别,在中原的常用工艺品中,很少见到有用鹰爪的。

瓷器中有熊形尊,鹰首壶等,青铜器有象尊,牛尊、羊尊等。

鹰爪在彝族工艺品中尤其是作为比较高档的漆器造型体现出鹰在彝族民族心目中的
地位是很重要的。

古彝文经典《勒俄特依·雪子十二支》说:“草、柏树、蛙、蛇、鹰、熊、人等动植物源出于雪,都是雪的子孙。


[1]学术界认为草、鹰等都是彝族氏族部落的名称。

由此可见彝族中曾有过以鹰为氏族或部落名称的图腾崇拜。

作为彝族人的图腾“鹰”,成了神的代表,彝族人做法事的时候,常会用鹰爪来作为驱逐妖魔鬼怪的法器。

以鹰爪为足的高足杯,因鹰爪难得而显得格外名贵,彝族人会拿出珍藏的鹰爪杯盛酒款待远方的宾朋,或者在重大的节日而拿出来使用。

由于其珍奇稀有,因此也被看作财富的象征物。

关于鹰为氏族或部落名称的图腾崇拜,各地都流传着不同版本的神话传说。

但有一点是共同点就是都在追溯彝族先民与鹰的血缘关系或是鹰是救护祖先的灵物。

红河彝文古籍《苏颇》中说到彝族鹰崇拜时说鹰是彝族祖灵的化身。

楚雄古彝文典籍《六祖魂光辉》中也有类似的记载:“祭母的地方,选在鹰落处。

”[2]有的地方彝族坟墓上要刻一个老鹰图案。

这些都是保留下来的追溯彝族先民与鹰的血缘关系的原始习俗。

在彝族习俗中还有很多表明自己是鹰人的习俗。

与鹰有关的地名如昭觉,“昭觉”意为老鹰回转的地方。

从彝族的外表、装饰上也体现出与鹰的联系。

贵州毕节地区彝族妇女穿的鞋子中有一种叫“鹰头鞋”。

岑家梧的“图腾艺术史”研究彝族男子头上为何要“发束于额若角状”时说“所云角状,或即模仿鸟类的头部民未可知。

他如《山海经》所记之鸟身人面,兽身人面以得兽名等等,释以图腾之意,也无大错”。

二、鹰爪杯的色彩图案分析
色彩表达是一种心理暗示,同时也蕴含着一种文化寓意。

从鹰爪杯的图案装饰和色彩来看,多以黑、红、黄这三种颜色为主色调。

在凉山彝族的日常生活中,黑色占据着绝对主导的地位,无论服饰还是生活用具、手工艺制品,多以这三种颜色为主色调。

凉山彝族群众日常使用的漆器制品通常都以黑色为底色,在黑底之上再描绘出红色或黄色的图案。

《易经》曰:“夫玄黄者,天地之杂天玄而地黄。

”在周代,人们信仰天命,认为天的颜色是黑色,黄色代表大地。

《礼记·檀弓上》记载:“夏后氏尚黑,大事敛用昏,戎事乘骊(纯黑色马)。

牲用玄(玄为黑色,在古代对黑色的称谓有幽、玄、皂、涅、黝等)。

”在唐代之前,黑色均被视为正色。

彝族还常把其世代所居住的山水名冠于黑色之意,都是基于一种尚黑的文化心态。

红色是中华民族喜好的颜色,认为红色喜庆吉祥。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五行中的火所对应的颜色就是红色。

性格色彩中代表积极、主动、开放、热情。

凉山彝族同胞也视红色为生命之色,在凉山彝族装饰艺术中,红色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红色象征着彝族人民对太阳对火的崇拜。

历史上有很多关于火的神化传说,《淮南子·把论篇》载有:“炎帝作火.死而为灶。

”高诱注云“炎帝、神农,以火德王天下,死托祀于灶神。

”《太平彻览》卷一百八十六:“黄帝作灶,死为灶神。

”可见在以炎黄为祖先的华夏文化中,早就有火崇拜的习俗。

彝族著名的创世史诗《勒俄特》、《查姆》以及
神话《天地万物的起源》和传说《火把节》等均记载了在与自然界斗争的漫长岁月中,彝族人民产生了对太阳的敬畏和祟拜,正是因为对太阳的崇拜所以才会对红色的敬重,对火的重视。

所以在彝族鹰爪漆杯装饰上通过红色表达对火的祭拜。

彝族人生前敬火,死后火葬,足见火在其心灵中所占的特殊地位。

‘红色既是火的象征色彩,也是血液的颜色,凉山彝族认为红色中包含有人的灵魂在内,当凉山彝族男子在打仗时,出征前头上要包红头帕,或是在英雄结上缠上一段红布,以表达了勇敢、成功的意义’。

[3] 黄色历来被中原王朝推崇,汉族将黄色视为富贵色。

黄色也是凉山彝族极为偏爱的一种颜色,凉山彝族喜爱的黄色为接近于柠檬黄色相的亮黄色,与汉族崇拜黄色的缘由不同的是,彝族人将黄色看作是太阳和光明的象征。

体现出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生活方式的彝族民众对丰收寄予的希望。

黄色也被彝族人赋予了具有使灵魂安息的宗教神庙的色彩。

根据性格色彩心理学分析,黄色是象征积极乐观的,所以彝族喜爱黄色足以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的积极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黄色也被喻为爱情的感性色彩。

最为奇特的风俗是凉山彝族女孩喜欢使用黄色的油纸伞,男人们也喜欢看照在姑娘脸上的亮黄色的反光。

鹰爪漆杯上面的图案多为花卉等植物纹样和几何纹样,如菱形纹、三角纹、方格纹、八角纹、螺旋纹、点纹等,花卉等植物纹样是耕种植物的反映,抽象纹样的出现则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提炼出来的。

结语:通过分析鹰爪漆杯的特殊造型和特别钟爱的色彩崇拜,让我们更加了解了彝族这个古老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族特色。

作为艺术形式应用于生产、生活,创造出美观实用、极具欣赏价值的艺术品,成为反映本民族文明衍进的物质文化,也成为各民族共享的精神财富。

注释:
[1] [2]唐楚臣.《彝族图腾崇拜及其对社会的影响》,2001年在云南石林县第三次国际彝学研讨会上提交的论文打印稿.
[3] 曲比阿果.彝族的三色文化.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j].总20卷.增刊.1999年8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