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纳税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数学《纳税问题》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数学《纳税问题》

新税法规定,每月个人收 入超过1600元不足2100 元的部分,按5%的税率 征收个人收入调节税,小 利的母亲每月工资1900 元,小利的母亲每月实际 可以领到多少工资?
税法规定,个人工资收入要征收个人收入调节税,标准如下:小 利的父亲每月工资9000元,小利的父亲每月应缴纳多少税款?
个人收入 2000以下 不征税;
超过部分 的征税标 准:
超过部分 税率
不超过 500元的 5%
超过500 元—2000 元的部分 10%
超过2000 元—5000 元的部分 15%
01
02
03
04
05
06
小明开了一片杂货店,五月份营业额为
01
15000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
税,小明家应缴纳税款多少元?
某人买彩票中了300万元大奖,按国家规
02
定,个人意外收入税是20%,那么他实际
可拿到多少元?
某商场平均每月营业额是 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 5%缴营业税,那么该商 场每年应缴纳的营业税款 是多少元?
纳税光荣
添加副标题
纳税是每个集体和个人应尽的 义务
税收小知识: 1.税收的种类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 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 2.交纳的税款叫应纳税额 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税率。
税率= 应纳税额 ×100税额÷税率
集体要纳税,个人可以不纳税。( )
纳税问题
添加副标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目标
01 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 计算方法。
02 初步培养同学们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 在身边,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03 培养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 中处处有数学。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9 纳税问题|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9 纳税问题|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9 纳税问题|苏教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性。

2.学生能够掌握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

3.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纳税计算。

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提前准备一些纳税计算的实例,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2.教师需要提前准备课件,包括纳税的相关介绍和计算方法等内容。

3.教师需要准备一些与纳税有关的素材,如新闻报道、税收政策等。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入本节内容,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2.让学生思考一下纳税的含义,并举出一些例子。

探究(25分钟)1.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知识,包括税率和计算方法等。

2.提供一些实际的纳税计算案例,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

3.引导学生讨论纳税的重要性和意义,并介绍一些与纳税相关的知识和政策。

实践(20分钟)1.将学生分组,每组随机分配一个纳税计算案例。

2.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计算,并以小组形式展示出来。

3.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纠错。

总结(10分钟)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纳税知识,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

2.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3.引导学生思考纳税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和共同责任。

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性。

2.学生能够掌握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3.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

4.学生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资料1.《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

2.国家税务总局网站。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2章《税率》知识点+同步练习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2章《税率》知识点+同步练习

知识点和参考答案
税率
(1)纳税: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纳税的意义: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安全等事业。

(3)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4)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5)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应纳税额=总收入×税率
收入额=应纳税额÷税率
第10页做一做
同步练习
作业提升练习
1.某商场参加财物保险,保险金额为5000万元,保险费率是0.8%,由于事故,商场损失物品价值达到760万元,保险公司赔偿650万元,这样商场实际损失了多少万元?商场所交保险费金额:5000×0.8%=40(万元)
实际损失:760+40-650=150(万元)
答:这样商场实际损失了150万元。

2.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个税起征点为3500元):
吴叔叔十月份应缴纳此项税款445元,吴叔叔十月份的税前工资是多少元?1500×3%=45(元) (4500-1500)×10%=300(元)
(445-45-300)÷20%=500(元) 4500+500=5000(元)
3500+5000=8500(元)
答:吴叔叔十月份的税前工资是8500元。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六年级数学纳税知识与计算

六年级数学纳税知识与计算

复习
1.六年级(6)班有50人,某 一天的出勤率是96%,这一 天出勤了多少人?
2.一本书250页,小明第一天 看了这本书总页数的16%,他 第一天看了多少页?
社会视野
2003年中国个人所得税收入 总额为1418亿元,占国家税收总 收入的比重从1994年的1.4%增长 到6.5%,已成为中国财政收入的 一项重要来源。
外链发长的耳朵,此时正惨碎成海马样的暗白色飞丝,快速射向远方女伤兵罗雯依琦妖女怪嚷着狂鬼般地跳出界外,急速将细长的耳朵复原,但元气已受损伤砸壮扭公主:“哈哈! 这位同志的风格极为迷离哦!非常有完美性呢!”女伤兵罗雯依琦妖女:“ 哎!我要让你们知道什么是疯狂派!什么是缠绵流!什么是温柔完美风格!”壮扭公主:“哈哈!小老样,有什么 法术都弄出来瞧瞧!”女伤兵罗雯依琦妖女:“ 哎!我让你享受一下『白冰跳祖牙膏理论』的厉害!”女伤兵罗雯依琦妖女突然耍了一套,窜虾猪肘翻九千度外加猪哼菜叶旋一百周半的招数 ,接着又玩了一个,妖体鸟飞凌空翻七百二十度外加呆转十五周的冷峻招式。接着像暗绿色的三须海滩虾一样怒笑了一声,突然搞了个倒地振颤的特技神功,身上瞬间生出了九十只活像拐杖般的 乳白色眉毛……紧接着威风的深灰色怪藤样的嘴唇连续膨胀疯耍起来……亮紫色旗杆一样的眉毛透出纯黄色的阵阵春雾……纯灰色蛤蟆一般的脸闪出亮灰色的隐约幽音。最后扭起瘦弱的酷似谷穗 模样的肩膀一颤,萧洒地从里面滚出一道流光,她抓住流光诡异地一旋,一件青虚虚、银晃晃的咒符『白冰跳祖牙膏理论』便显露出来,只见这个这件怪物儿,一边扭曲,一边发出“哼嗷”的猛 响。!猛然间女伤兵罗雯依琦妖女疯妖般地念起磨磨叽叽的宇宙语,只见她轻盈的手指中,威猛地滚出五十片珍珠状的黄豆,随着女伤兵罗雯依琦妖女的耍动,珍珠状的黄豆像鸡笼一样在双肩上 残暴地设计出飘飘光环……紧接着女伤兵罗雯依琦妖女又连续使出四十五派晶豹滑板掏,只见她亮灰色棕叶款式的项链中,快速窜出四十缕转舞着『银玉香妖闪电头』的螳螂状的怪毛,随着女伤 兵罗雯依琦妖女的转动,螳螂状的怪毛像苦瓜一样念动咒语:“三指吲 唰,原木吲 唰,三指原木吲 唰……『白冰跳祖牙膏理论』!爷爷!爷爷!爷爷!”只见女伤兵罗雯依琦妖女的 身影射出一片纯蓝色金光,这时东北方向狂傲地出现了九簇厉声尖叫的暗青色光雁,似玉光一样直奔水蓝色幻影而来!,朝着壮扭公主齐整严密的牙齿乱晃过来。紧跟着女伤兵罗雯依琦妖女也狂 耍着咒符像缰绳般的怪影一样向壮扭公主乱晃过来壮扭公主突然来了一出,蹦鹏灯笼翻九千度外加雁乐烟囱旋一百周半的招数!接着又搞了个,团身犀醉后空翻七百二十度外加傻转七周的惊人招 式!接着像灰蓝色的飞臂海湾鹏一样疯喊了一声,突然耍了一套倒立抽动的特技神功,身上忽然生出了九十只美如杠铃一般的暗黑色鼻子!紧接着圆润光滑、无忧无虑的快乐下巴奇特紧缩闪烁起 来……时常露出欢快光

小学六年级数学利息、纳税应用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利息、纳税应用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利息、纳税应用题
1、这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为30万元,按照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那么他们应该缴纳约多少万元的营业税呢?
2、___为某杂志社审稿,审稿费为200元。

按照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那么她应该缴纳多少元的个人所得税呢?
3、___和妈妈到邮局给奶奶寄了2000元,汇费为1%。

那么他们需要支付多少元的汇费呢?
4、2004年,___购买“___贺卡有奖明信片”获得一等奖,奖金是5000元。

根据税法规定,他应按照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那么___最终可以获得多少元的奖金呢?
5、___家买了一套总价为80万元的普通住房。

如果一次付清房款,就可以享受九六折的优惠价。

那么打完折后,房子的总价是多少呢?此外,他们还需要缴纳实际房价1.5%的契税,那么契税的金额是多少呢?
6、___把儿子寄来的15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为2年,年利率为2.70%。

那么到期时,她可以获得多少利息?最终,___能拿到多少钱呢?
7、___购买了1500元的国家建设债券,定期为3年,年利率为2.89%。

到期时,他可以获得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纳税问题》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纳税问题》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纳税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纳税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纳税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纳税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内容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增值税的计算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纳税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基本的数学运算、单位换算等已经非常熟悉。

但是,纳税问题是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纳税的基本知识,知道纳税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纳税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3.使学生能够理解纳税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纳税的基本知识。

2.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的计算方法。

3.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解决纳税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了解纳税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纳税案例,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相关的纳税计算工具,如计算器等。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和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纳税的重要性。

例如:“你知道什么是纳税吗?为什么要纳税?”等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相关的纳税案例,使学生了解纳税的实际应用。

例如,展示一个具体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案例,让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纳税知识,进行实际的计算练习。

小学六年级数学:《纳税问题》教材解析

小学六年级数学:《纳税问题》教材解析

《纳税问题》教材解析
教学例7时,要注意
以下几点:一是要适当向
学生介绍纳税的意义和作
用,以及纳税的依据和基
本方式。

二要让学生在理
解“按营业额的5%缴纳
营业税”含义的基础上,
讨论求应缴纳营业税额的
方法,明确:求应缴纳的
营业税额就是求60万元
的5%是多少,可以用乘
法计算。

三要引导学生自
主探索60×5%的计算方
法,并交流学生中出现的
不同计算方法。

四是在完
成解题后,要引导学生回
顾例7的解题过程,说一
说自己对税率的理解,以
及怎样根据税率计算应该
缴纳的税额。

“试一试”的教学,出示题目后,可以先引导学生比较“试一试”和例7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求张叔叔实际获得奖金多少元就是求什么,使学生理解:要从获得的奖金总额中减去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后才是张叔叔实际获得的奖金。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列式算出结果,并说一说每一步列式表示的意思。

“练一练”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表示的意思,再独立完成解答,并组织交流。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纳税问题》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纳税问题》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纳税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纳税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内容。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增值税的计算等。

这部分内容贴近生活,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同时,通过学习纳税问题,学生可以了解国家的税收政策,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是,纳税问题作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纳税问题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纳税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了解国家的税收政策,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将纳税问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纳税问题的相关知识。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纳税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引入纳税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理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3.增值税的计算: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理解增值税的计算方法。

4.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纳税问题。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纳税问题的实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增值税的计算方法,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谈收获)
2、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教学反思: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税收的专有名词。
2、税额的计算。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
准备
课件 图片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一)、谈话激趣,提出问题:
同学们:我们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那么原来学过的知识是否还记得呢?老师想考考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2)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事业。
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税收的意义。
5.你们现在对纳税有什么认识?学生讨论。
小结:看来,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应该依法纳税,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二)教学例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例5、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
费县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2019.7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课题
纳 税
课型
新授课
主备单位、教师
石井小学张丽
使用单位、教师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1、口答算式。
100的5%是多少?
50吨的10%是多少?
1000元的8%是多少?
50万元的20%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二)、谈话引入:
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有关纳税的知识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纳税的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简简单单的事件引入课题,让学生感到数学融入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
1.读题,理解题意。这里的5%表示什么?(应缴纳营业税占营业额的百分比。)
2.要求“应缴纳营业税多少”就是求什么?
求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额税多少万元,就是求30万元的5%是多少?
3.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
根据小组汇报教师板书: 30×5%=1.5(万元)
答:十月份应缴纳营业额税约1.5万元。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出发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学生在学习时,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记忆在内的多种学习方法,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建立纳税概念,了解纳税有关的知识.
1、阅读P98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5%表示什么?
三、重点练习,内化提高
同学们真聪明,有这么好的办法把问题解决。在生活中有关纳税的知识是经常遇到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应用一下这些知识吧!
1.一家运输公司10月份的营业额是260000元,如果按营业额的3%缴纳营业税,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一个城市中的饭店除了要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以外,还要按营业税的7%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如果一个饭店平均每个月的营业额是14万元,那么每年应交这两种税共多少元?
3.一个卷烟厂上月香烟的销售额为1500万元.如果按销售额45%缴纳消费税,上月应缴纳消费税款多少万元?
【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从理解知识到具体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次飞跃。本节课所设计的练习题都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选取,并结合教材题目进行,灵活掌握计算方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世界,去认识身边熟悉的事物,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魅力】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20%表示什么?
1.教师提问:学生说自己的感性认识
2.教师归纳后板书.
板书:应纳税额、税率
3.小组讨论
(1)什么人需要纳税?
(2)为什么要纳税?纳税的意义。
(3)你认为你身边的那些事物是国家用税收款做的.
4.教师总结
(1)纳税就是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