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语文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专项练习(附答案)
如何概括段落大意(含知识点、练习及答案)

小学阅读之必考题——概括段落大意*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技巧*教学难点:提升学生概括段落大意的语言组织能力一、明确概括段落大意中“段落”的含义思考:其中的“段落”指的是?A、仅指一个自然段B、可以是一个自然段,也可以是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一部分。
C、指文章中最重要的自然段【正确答案】B二、明确概括段落大意的3大原则1.准确。
例:炸鸡腿酥脆可口。
(炸鸡腿不能说成是烤鸡腿)2.简练。
例:“我和妹妹为了炸鸡腿打架”这件事3.通顺完整。
例:炸鸡腿的制作过程总而言之,一是,即要恰如其分地概括出全段的重点内容,不能用部分代替整体或用次要的代替主要;二是简练,言简意明,不能啰嗦,抓住段的实质,不能偏离段的主要内容;三是通顺完整,把意思说完整的同时不能含糊其词。
三、学习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技巧1、学会摘句法:(1)总分结构的段落,概括段意抓住中心句。
(2)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其中“承上”部分往往是上一段的段意,“启下”部分往往是下一段的段意。
(3)要摘录几句才能概括段意时,要对句子作适当压缩。
例子1: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遍地都是鸟蛋。
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乌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思考:请用摘句法概括此段落的大意【答案】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摘中心句作为段意)例子2:人的记忆力是靠什么来增强的呢?快来看看他是怎样做的吧。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为自己设计了一套锻炼记忆的“体操”,他每天起床后要求自己强记一些外语单词,坚持不懈地每天做,他的记忆力变得非常好。
他不仅精通文学、历史、自然科学,还熟练地掌握了五种外语。
要增强记忆力,除了靠锻炼外,还要靠科学的记忆方法。
有个单位新装了上千部电话,要求话务员在两个月内会背这些号码,如果靠死记硬背,很难完成任务,可话务员用谐音背记、推算背记、跳跃背记等方法,仅半个月就完成了任务。
思考:请用摘句法概括此段落的大意【答案】要增强记忆力,除了靠锻炼外,还要靠科学的记忆方法。
小学阶段语文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专项练习(附答案)

小学阶段语文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专项练习(附答案一、了解写作顺序——准确地划分段落层次阅读方法:1 按事情的发展来划分;2 按时间的推移来划分;3 按空间位置的变化来划分;4 按组织材料的逻辑关系来划分。
常见考查方式:①考查文章段落层次的划分②考查文章的写作顺序例文一:早上奶奶在洗衣服时,我看到盆里有自己的脏手帕,我想起老师说过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于是, 我决定自己洗手帕。
按照奶奶的指导, 我先在盆里放好水, 把手帕放进去搓几下。
拧干后,我左手拿手帕,右手拿肥皂,用肥皂把手帕均匀地涂一遍, 然后用力搓, 直到搓出白色的泡沫为止。
我的小手帕终于重新变洁净了,我看着干干净净的手帕,心里美滋滋的。
题型一:①请用“‖”为段落划分层次。
②根据下面列出的层意给段落划分正确的层次。
,大都是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发展顺序来写的。
因此我们就可以按照这三个阶段将它们分成三个层次。
起因:家里有自己的脏手帕。
经过:按照奶奶的指导洗手帕。
结果:小手帕洗干净了。
这段文字记叙了“我”洗小手帕的事。
起因是“我”想起了老师的话,于是决定自己洗手帕;经过是在奶奶的指导下, “我”是怎样洗手帕的;结果是小手帕洗干净了, “我”心里美滋滋的。
例文二:我们家的奏鸣曲每天,我们家的紧张生活都是一首奏鸣曲。
清晨, 7点整,第一乐章开始。
爸爸妈妈做好早餐,妹妹和我赶快聚在桌前吃早饭,吃完后就匆匆向各自的学校奔去。
中午是个小过门,妈妈赶快回家做“快餐” ,饭后,爸爸妈妈会聊聊天,兴致来时常忘记时间,见到一点半了就“哎呀”一声各自散去。
下午放学,第二个乐章响起。
我和妹妹认真做作业,爸爸妈妈准备丰盛的晚餐,读书声、锅碗瓢盆声此起彼伏,妈妈称这是“大合唱” 。
晚饭后,进入第三个乐章。
我和妹妹看书,写日记,爸爸妈妈在灯下认真地检查着我们的作业,有问题就会及时和我们讨论,辅导我和妹妹。
题型二:①本文是按照 _______________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六年阅读练习题 给自然段分层和概括自然段段意

六年阅读练习题给自然段分层和概括自然段段意六年阅读练习题-给自然段分层和概括自然段段意
阅读能力提升练习题
(六年级第二课《给自然段分层和归纳自然段段意》)
一、按原文填空(14分)
1、在自然段中,句语句之间存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比如:(思宗式)、(同列式)、(因果式)、(转折点式)、(总分式)等。
2、归纳自然段段意的基本方法:(摘句法)、(串联法)、(归纳法)。
二、巧连
线(18分)
猴子照镜有名无实猴子捞月亮不自量力
挂羊头卖狗肉多管闲事鸡蛋碰石头自投罗网
狗拿耗子得意忘形鸡给黄鼠狼除夕空忙一场三、转意句子的陈述形式。
(16分后)
1、不劳动,连棵花都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成陈述句)不劳动,连棵花
都养不活,这是真理。
2、衣服被我晾晒至外面了。
(换成把字句)我把衣服晾到外面了。
四、说说下面句子构段形式。
(24分)1、因为我爱花,所以我才养花。
(因果式)
2、风浪去了,太湖波涛汹涌,雄伟壮观。
风平浪静时,太湖又像是一只温驯的绵羊
一动不动。
(同列式)
3、来到我家乡,太湖会让你流连忘返。
远看,湖面上白帆点点,不时可以听见渔人
捕鱼的吆喝声。
近观,湖面上波光粼粼,在阳光的照射下,像一丝丝五彩的线,不停地扭
动着。
(总分式)
五、按建议提问问题。
(28分后)1、《荔枝》一文就是按照事物的相同方面唐璜的,具体内容写下了哪两方面?
外层和里面的果肉。
2、《养花》(片段)所描写的主要意思是什么?答:不劳动,
连棵花都养不活,是一个真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层次段落》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层次段落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读短文,完成练习。
(51分)茉莉的茎细长而挺拔,碧绿的叶子是椭圆形的,叶脉清晰可见。
远远望去,茉莉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楚楚动人。
茉莉一般在夏季开花。
它刚长花苞时,人们只能看见龙爪一样半开半合的萼片,而小小的花蕾常常藏而不露。
萼片长到一定程度,花蕾便露了出来。
这时的花蕾长得很快,不出几天就会慢慢开放。
完全开放的花朵很像荷花,只是很小,花冠比一毛钱硬币还要小。
茉莉的花朵雪白雪白的,花瓣是椭圆形的。
茉莉花的寿命很短,开花一到三天后,花瓣就会慢慢凋谢。
茉莉把自己的芳香和生命无私地献给了人们,人们常常称赞它的心灵像它的花朵一样美丽纯洁。
1. 根据短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8分)()的茎()的叶脉()的花瓣()的花朵2. 用“∥”为第2自然段分层,并写出层意。
(15分)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短文第2自然段按___________顺序写了茉莉开花经历的三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分)4. 写出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6分)第1自然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自然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自然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自然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 通用版(含解析)

小学阶段语文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专项练习一、了解写作顺序——准确地划分段落层次阅读方法:1 按事情的发展来划分;2 按时间的推移来划分;3 按空间位置的变化来划分;4 按组织材料的逻辑关系来划分。
常见考查方式:①考查文章段落层次的划分②考查文章的写作顺序例文一:早上奶奶在洗衣服时,我看到盆里有自己的脏手帕,我想起老师说过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于是,我决定自己洗手帕。
按照奶奶的指导,我先在盆里放好水,把手帕放进去搓几下。
拧干后,我左手拿手帕,右手拿肥皂,用肥皂把手帕均匀地涂一遍,然后用力搓,直到搓出白色的泡沫为止。
我的小手帕终于重新变洁净了,我看着干干净净的手帕,心里美滋滋的。
题型一:①请用“‖”为段落划分层次。
②根据下面列出的层意给段落划分正确的层次。
,大都是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发展顺序来写的。
因此我们就可以按照这三个阶段将它们分成三个层次。
起因:家里有自己的脏手帕。
经过:按照奶奶的指导洗手帕。
结果:小手帕洗干净了。
这段文字记叙了“我”洗小手帕的事。
起因是“我”想起了老师的话,于是决定自己洗手帕;经过是在奶奶的指导下,“我”是怎样洗手帕的;结果是小手帕洗干净了,“我”心里美滋滋的。
例文二:我们家的奏鸣曲每天,我们家的紧张生活都是一首奏鸣曲。
清晨,7点整,第一乐章开始。
爸爸妈妈做好早餐,妹妹和我赶快聚在桌前吃早饭,吃完后就匆匆向各自的学校奔去。
中午是个小过门,妈妈赶快回家做“快餐”,饭后,爸爸妈妈会聊聊天,兴致来时常忘记时间,见到一点半了就“哎呀”一声各自散去。
下午放学,第二个乐章响起。
我和妹妹认真做作业,爸爸妈妈准备丰盛的晚餐,读书声、锅碗瓢盆声此起彼伏,妈妈称这是“大合唱”。
晚饭后,进入第三个乐章。
我和妹妹看书,写日记,爸爸妈妈在灯下认真地检查着我们的作业,有问题就会及时和我们讨论,辅导我和妹妹。
题型二:①本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②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应对方法:我们可以抓住文章中明显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来分段。
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

三.根据文章中心取主舍次法
归纳段意,一定要抓住每段的主要意思,选准角度,语言要明确、完整、简洁。为了做到这点,可指导学生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
几个自然段合起来成为一段时,要舍弃次要内容,抓住主要内容来归纳段落大意。舍弃次要内容后,保留的主要内容应明确、完整、简要。怎样才能做到“明确、完整、简要”呢?
马克思是共产主义理念的奠基人。他受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生活很穷苦。但他毫不在意,仍然坚强地进行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恩格斯把马克思的生活困难看做自己的困难,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不断地寄给马克思。1863年初,马克思一家到了一一贫如洗的地步。马克思打算让大女儿和二女儿停学,找个地方做工去,自己和燕妮、小女儿搬到贫民窟去住。恩格斯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忙打电报劝说马克思别这么做,又迅速筹集又一笔钱,汇给了马克思,使马克思一家暂时渡过了难关。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亲爱的恩格斯,你寄来的100英镑我收到了。我简直没法表达我们全家人对你的感激之情。”
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胡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进文学里。譬如说罢,古人看见月缺花残,黯然泪下,是可恕的,他那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当然不明白这是自然现象。但如果现在的人还要下泪,那他就是胡涂虫。不过我向来没有留心儿童读物,所以现在说不出哪些书合适,开明书店出版的通俗科学书里,也许有几种,让调查一下再说罢。
②这段短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应对方法:
4按组织材料的逻辑关系来划分
有些文章中的段落(段落中的语句)之间常常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如例文四),这时我们可以按照段落(语句)之间的总——分、分——总、总——分——总的关系或先概括、后具体的关系划分段落层次。
部编语文五年级【阅读理解】训练、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 +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

部编语文五年级【阅读理解】训练、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 +阅读理解题和答案第四讲、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小学从三四年级起就开始接触分段了,这里所说的分段就是把意思相近或相关的自然段归为一个意义段。
我们在给文章分段前,一定要认真读文章,把文章读懂,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思考作者是如何组织材料的,从而确定分段的依据。
给文章分段,可以便于我们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思想感情。
常见的分段方法有以下几种。
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这种顺序一般用在写人记事的文章里,作者为了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一般会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我们在读文章时弄清文章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把相关的部分归为一段,这就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事情发生的起因是洛杉矶发生了地震,学校成了废墟,阿曼达被埋在废墟里;经过是父亲坚持不懈地在废墟里挖掘;结果是父亲救出了阿曼达和他的同学。
我们把起因、经过、结果各部分弄清了,就可以把段落划分出来。
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分段。
参观游记类的文章一般是随着参观游览地点的变换去写,地点变了,景物或事情就在变,我们把不同地点看到的景物或发生的事情归为一段,就是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分段。
如《景阳冈》一文,先写武松在店里喝酒,然后写他上冈,接着写他在冈上打虎,最后写他下冈,写了不同地方发生的事情,这是典型的地点转换顺序,我们就可以把不同地方发生的事情归为一段。
按时间顺序分段。
在小学阶段的有些课文中,有些自然段中有明显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我们找到这些词语或句子,并把这些时间段的景物或事情归在一起,就是按时间顺序分段。
如《开国大典》一课就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先写开国大典前的情况,然后写开国大典进行时的情况,最后写大典后的情况,我们就可以按开国大典前、开国大典进行时、开国大典后进行分段。
按总分总结构分段。
小学很多的课文都在文章的开头总体介绍课文的内容,然后再从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这种写法就是总分总结构,这种结构的课文,在分段时,开头总起部分为一段,中间分述部分合起来是一段,最后结尾部分为一段。
部编语文六年级【阅读理解】训练、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 +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

部编语文六年级【阅读理解】训练、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 +阅读理解题和答案第四讲、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小学从三四年级起就开始接触分段了,这里所说的分段就是把意思相近或相关的自然段归为一个意义段。
我们在给文章分段前,一定要认真读文章,把文章读懂,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思考作者是如何组织材料的,从而确定分段的依据。
给文章分段,可以便于我们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思想感情。
常见的分段方法有以下几种。
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这种顺序一般用在写人记事的文章里,作者为了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一般会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我们在读文章时弄清文章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把相关的部分归为一段,这就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事情发生的起因是洛杉矶发生了地震,学校成了废墟,阿曼达被埋在废墟里;经过是父亲坚持不懈地在废墟里挖掘;结果是父亲救出了阿曼达和他的同学。
我们把起因、经过、结果各部分弄清了,就可以把段落划分出来。
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分段。
参观游记类的文章一般是随着参观游览地点的变换去写,地点变了,景物或事情就在变,我们把不同地点看到的景物或发生的事情归为一段,就是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分段。
如《景阳冈》一文,先写武松在店里喝酒,然后写他上冈,接着写他在冈上打虎,最后写他下冈,写了不同地方发生的事情,这是典型的地点转换顺序,我们就可以把不同地方发生的事情归为一段。
按时间顺序分段。
在小学阶段的有些课文中,有些自然段中有明显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我们找到这些词语或句子,并把这些时间段的景物或事情归在一起,就是按时间顺序分段。
如《开国大典》一课就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先写开国大典前的情况,然后写开国大典进行时的情况,最后写大典后的情况,我们就可以按开国大典前、开国大典进行时、开国大典后进行分段。
按总分总结构分段。
小学很多的课文都在文章的开头总体介绍课文的内容,然后再从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这种写法就是总分总结构,这种结构的课文,在分段时,开头总起部分为一段,中间分述部分合起来是一段,最后结尾部分为一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请根据文意划分层次。 ②这段短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应对方法:
3 按空间位置的变化来划分 游记、参观或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一般会按照空间位置的变化或地点的变化 来组织材料(如例文三),这时我们就可以根据地点、空间的变换来划分段落或 层次了。 解析: 初春的街景→初春的花园→初春的河流
这段文字分别从“街上”、“花园”、“河流”三个不同的地方写出了初春时春 回大地,一片生机盎然的美好景色。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中地点的变换而相应地将 它划分为三层。
其次是可以看看世界旅行记,借此就知道各处的人情风俗和物产。我不知道 你们看不看电影;我是看的,但不看什么“获美”“得宝”之类,是看关于非洲 和南北极之类的片子,因为我想自己将来未必到非洲或南北极去,只好在影片上 得到一点见识了。
答案:(1)不要只看一个人的信;(2)不要只看文学书;(3)可以看世界旅 行记和有益的电影。这三层都是围绕怎样读书写的,所以段意可归纳为:鲁迅谈 怎样读书。
题型二: ①本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②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应对方法:
2 按时间的推移来划分 还有些记事的文章(例文二)是以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这类文章 我们可以抓住文章中明显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来分段。 解析: 清晨,7 点整,第一乐章开始。
中午是个小过门。 下午放学,第二个乐章响起。 晚饭后,进入第三个乐章。
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 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 己做起文章来也胡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进文学里。譬如说 罢,古人看见月缺花残,黯然泪下,是可恕的,他那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当然 不明白这是自然现象。但如果现在的人还要下泪,那他就是胡涂虫。不过我向来 没有留心儿童读物,所以现在说不出哪些书合适,开明书店出版的通俗科学书里, 也许有几种,让调查一下再说罢。
答案:“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 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合作。”这一过渡句,第一分句是上段段 意,第二分句可做下段段意。
二. 串连法(串连层意、节意、关键词) 该种方法适用于逻辑段中无重点段,各叙述层次地位相当时概括段意使用,
往往可抓住一段中的几个要点,把它们串连起来。 如《太阳》 ,概括 1-3 节的段意为
小学阶段语文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专项练习(附答案)
一、了解写作顺序——准确地划分段落层次
阅读方法: 1 按事情的发展来划分; 2 按时间的推移来划分; 3 按空间位置的变化来划分; 4 按组织材料的逻辑关系来划分。
常见考查方式: ①考查文章段落层次的划分 ②考查文章的写作顺序
例文一: 早上奶奶在洗衣服时,我看到盆里有自己的脏手帕,我想起老师说过自己的
(2)知道概括段意要简要。
强调了完整,很多学生概括出的段意就变得冗长,罗嗦,做不到简明、扼 要。怎样把握住“简要”呢?概括段意时,要用简要的语言把主要内容交代清 楚,交代完整,没有必要在段意中作详细的描绘。
四. 综合法 有的段落既没有中心句,各自然段的意思也没有主次之分,但都是围绕一
个共同的内容来写的。遇到这种情况,便可指导学生采用综合概括法来概括段 意。
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 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六千摄 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答案:第一段中三节分别写了太阳远、大、热三个特点,所以段意可串连为:太 阳离我们很远,它很大、很热
首先,这段话总说了因为老师不在,教室里闹翻了天;接下来,文章分述 了教室里热闹的具体表现;最后叙述了结果:经过班主任的批评,大家认识到了 错误
归纳段落大意,是在同学们学习给课文分段之后着重训练的一项阅读基本 功。它是理解课文的手段,也是抓住重点的方法,还是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要内 容的思维训练。
【概括段意方法 1】
一. 摘句法 1. 找现成的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作段意;先概括后具体或先具体后概括
的段落,用概括的一句作段意。 如《威尼斯的小艇》的第二段,请归纳段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பைடு நூலகம்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
他们同住在伦敦时,每天下午,恩格斯总要到马克思家里去。他们讨论各种政治事件 和科学问题,一连谈上好几个小时,各抒已见,滔滔不绝,有时候还进行激烈的争论。天 气晴朗的日子,他们就一起到郊外散步。后来他们住在两个地方,就经常通信,彼此交换 对政治事件和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
他们时时刻刻设法帮助对方,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 文报纸写通讯稿时,还没有精通英文,恩格斯就帮他翻译。恩格斯从事著述的时候,马克 思也往往放下自己的工作,帮助他编写其中的某些部分。
应对方法: 1 按事情的发展来划分 在叙事为主的文章或段落(如例文一),大都是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
果的发展顺序来写的。因此我们就可以按照这三个阶段将它们分成三个层次。 起因:家里有自己的脏手帕。 经过:按照奶奶的指导洗手帕。 结果:小手帕洗干净了。 这段文字记叙了“我”洗小手帕的事。起因是“我”想起了老师的话,于是
有些文章中的段落(段落中的语句)之间常常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如例文四), 这时我们可以按照段落(语句)之间的总——分、分——总、总——分——总的 关系或先概括、后具体的关系划分段落层次。 解析:
有的在下象棋; 教室闹翻了天 有的在看漫画书; 班主任来了,教室顿时鸦雀无声。 班主任狠狠地批评了我们。
还有的在哼歌;
如《给颜黎明的信》,1-3 自然段的段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昨天收到十日来信,知道那些书已经收到,我也放了心。你说专爱看我的书, 那也许是我常论时事的缘故。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 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 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例文四: 老师不在,原本安安静静的自习课闹翻了天。有的拿出平时随身携带的五子
棋,两个一伙,三个一群地下了起来;那些漫画迷们也不失时机地掏出漫画书, 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还有的早已翻开了歌本,忘情地哼了起来。突然,班主任来 了,教室里顿时就鸦雀无声了。班主任严厉地教训了我们,我们都感到很惭愧。 题目:
①请根据文意划分层次。 ②这段短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应对方法: 4 按组织材料的逻辑关系来划分
决定自己洗手帕;经过是在奶奶的指导下,“我”是怎样洗手帕的;结果是小手 帕洗干净了,“我”心里美滋滋的。
例文二:
我们家的奏鸣曲
每天,我们家的紧张生活都是一首奏鸣曲。 清晨,7 点整,第一乐章开始。爸爸妈妈做好早餐,妹妹和我赶快聚在桌前 吃早饭,吃完后就匆匆向各自的学校奔去。 中午是个小过门,妈妈赶快回家做“快餐”,饭后,爸爸妈妈会聊聊天,兴 致来时常忘记时间,见到一点半了就“哎呀”一声各自散去。 下午放学,第二个乐章响起。我和妹妹认真做作业,爸爸妈妈准备丰盛的晚 餐,读书声、锅碗瓢盆声此起彼伏,妈妈称这是“大合唱”。 晚饭后,进入第三个乐章。我和妹妹看书,写日记,爸爸妈妈在灯下认真地 检查着我们的作业,有问题就会及时和我们讨论,辅导我和妹妹。
如这篇文章中的“清晨”、“中午”、“下午”、“晚饭后”就是非常明显的表 示时间的词语,只要我们把这些词抓住了,文章的层次的划分就很明显了。
例文三: 初春景色
街上的行人都脱去了厚厚的冬装,房顶上的一簇簇枯草间伸展着绿色。街 心花园里有一股泥土的清香,草地上缀满了晶莹的露珠。桃花的花蕾也开始向这 个大千世界张望。解冻的河流也变得宽阔起来,不时有燕子剪刀似的身姿从河面 上掠过。 题目:
当然,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不只是以上两种,遇到实际情况,还要灵活运用 才行。
概括段落大意,提高概括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训练:
1、知道概括段意的要求。
(1)知道概括段落大意要完整。
要反复强调的就是概括的段意要完整,不要把内容遗漏。有些段落文章文 字较长,但层次很清楚,不过,学生不容易把握住主要内容。在这个情况下,可 以先引导学生分层,概括出层意,理解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 层意概括出段意。
事情要自己做,于是,我决定自己洗手帕。按照奶奶的指导,我先在盆里放好水, 把手帕放进去搓几下。拧干后,我左手拿手帕,右手拿肥皂,用肥皂把手帕均匀 地涂一遍,然后用力搓,直到搓出白色的泡沫为止。我的小手帕终于重新变洁净 了,我看着干干净净的手帕,心里美滋滋的。
题型一: ①请用“‖”为段落划分层次。 ②根据下面列出的层意给段落划分正确的层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
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 了。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 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 哪能射得到呢?
如《伟大的友谊》中,1-2 自然段的段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 自然段的段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克思是共产主义理念的奠基人。他受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生活很穷苦。 但他毫不在意,仍然坚强地进行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恩格斯把马克思的生活困难看做自 己的困难,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不断地寄给马克思。1863 年初,马克思一家到了一 一贫如洗的地步。马克思打算让大女儿和二女儿停学,找个地方做工去,自己和燕妮、小 女儿搬到贫民窟去住。恩格斯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忙打电报劝说马克思别这么做,又迅速 筹集又一笔钱,汇给了马克思,使马克思一家暂时渡过了难关。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 写道:“亲爱的恩格斯,你寄来的 100 英镑我收到了。我简直没法表达我们全家人对你的感 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