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 动物科学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浙江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动物医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胜任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研究、兽医公共卫生管理及动物生产领域从事兽医、防疫检疫、教学研究、管理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和知识、能力、素质俱佳、具有该领域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导者。

培养要求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动物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临床诊断、治疗、动物防疫检疫、兽医公共卫生、动物生产管理和动物保健工作的基本技能,受到相应的动物体正常、异常结构及功能实验的技术指导和动物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技术的业务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掌握生命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2、掌握动物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致病因素、疾病发生、发展、转移的基本规律,动物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动物科学的基本知识;3、具有致病因素分析、检验,兽药处方与兽药开发,常规诊疗器械使用的基本技能和动物疾病主要治疗方法、动物检疫的实用技能;4、具有科学研究和实验操作的基本能力;5、具有从事动物生产的高新技术推广和管理现代动物生产企业的基本能力;6、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创新能力、以及组织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文献检索、网络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优良综合素质;7、了解生命科学、动物科技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8、熟悉国家动物生产、动物医学发展规划、动物防疫检疫、环境保护、动物进出口检疫等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专业核心课程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诊断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产科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病学、兽医公共卫生学、中兽医学教学特色课程双语教学课程:动物病理学、兽医公共卫生、动物分子生物学讨论型课程:动物生理学计划学制 4年毕业最低学分160+4+5授予学位农学学士辅修专业说明辅修专业: 14门课程,35学分 ,标注“*”号的课程。

动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动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动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动物科学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以下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1.具有较系统、
全面、综合的动物科学知识和较强的动物养殖管理技能;2.具有较强的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3.具有较强的实验能力、创新能力和
分析研究能力;4.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5.具有较强的
自学能力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置
1.学科基础类课程:动物学教育与实验,动物学导论,动物解剖学,
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繁殖学,动物品系学,动物行为学,动物
生态学,动物病理学,动物组织保护,动物分子生物学,动物病原学,动
物的流行病学,动物疫苗,动物免疫学,动物药物诊断与治疗等。

2.专业基础类课程:动物食品安全学,生物技术在动物研究中的应用,动物科学与技术管理,动物科学实验原理与技术,动物饲养技术和养殖技术,动物特种养殖技术,节约用种和饲料资源技术,繁殖管理学,病虫害
防治,医学微生物学,动物医学微生物学,农业病虫害化学防治,兽医诊
断技术培训,动物病理学,动物保健营养学,动物科学的营养学。

动物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统招)

动物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统招)

动物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统招)专业代码:0903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动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生产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够从事畜牧经营与管理、畜牧场建设与规划、动物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工作,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物生产与管理、动物遗传与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社会责任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动物科学相关的饲养管理、饲料分析与检测、牧场设计与规划、牧场环境监测与控制、畜禽品质改良、牧场粪污处理、社会责任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生产学、新型畜产品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1.动物生产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要求学生能了解动物生产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践生产环节的操作技术,最新研究动态和今后的发展趋势,能对动物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具体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运用。

2. 动物繁殖及育种能力了解品种的形成、生长发育的规律、家畜的生产力的鉴定,选种选配的理论和方法,改良家畜个体与群体遗传结构的方法与措施。

了解动物生殖生理规律,现代繁殖技术的理论以及提高繁殖力的基本途径。

具备改进畜群品质、提高繁殖力、增加畜牧业生产经济效益而工作的能力。

3.饲料生产及经营管理能力要求学生掌握饲料的科学利用原理和方法,畜牧业生产经营与管理,具备动物的科学饲养的基本理论和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能力。

4.动物疾病防控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了解常见动物疾病诊疗与疫病防控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在动物生产和兽医管理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

三、专业方向1、动物生产管理方向:学习和掌握饲料工艺与设备、饲草生产学、畜牧业经营管理、饲料添加剂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饲料与饲草开发应用、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饲料的科学利用原理和方法、提高家畜繁殖力、改进畜群品质以及从事畜禽育种与科研的基本能力。

动物科学(动物科学、动物营养)专业培养方案

动物科学(动物科学、动物营养)专业培养方案

动物科学(动物科学、动物营养)专业培养方案一、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动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动物科学相关的领域和部门从事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物生产与管理、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与动物科学相关的调查、分析、评估、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动物育种、繁殖、饲料生产、动物生产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扎实的外语基础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2.具备扎实的数学、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和分析操作能力;3.掌握动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方面的基本知识;4.掌握动物资源调查、种畜评估、繁殖技术、繁育体系、饲养和饲料配合、牧场设计、动物生产、兽医卫生防疫、畜产品开发利用等方法与技术;5.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畜牧业生产和动物科学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6.熟悉动物资源保护、动物生产、畜产品流通、环境保护等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7.掌握文件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8.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三、主干学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四、主要课程(学位课程):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营养学、动物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动物繁殖学、动物(猪、牛、禽)生产学、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畜牧企业经营管理、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专业劳动、饲料质量检测、家畜环境卫生学、动物繁殖学、动物生产学实践、社会实践(暑期)、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动物营养方向)、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等。

六、主要专业实验:动物遗传学、家畜育种学、牛生产学、家禽生产学、猪生产学、畜产品加工学实验。

浙江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动物科学学院农业推广硕士(养殖领域)(代码:470105 )一、培养目标: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养殖领域是与养殖技术推广任职资格密切相关的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领域。

主要为养殖技术研究、应用、开发、推广和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具体培养要求为:1.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养殖领域)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2.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养殖领域)获得者应掌握养殖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养殖业技术推广工作。

3.基本掌握1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学制:全日制,2.5年三、主要研究方向:1. 动物健康养殖与管理2. 饲料生产与营销3. 畜产品加工四、课程学习要求重视课程学习,通过任课教师的讲授、师生讨论、文献阅读、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自学、思辨、写作、报告等方面的素养,具备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跨学科选修课程。

课程学习不少于24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10学分,专业学位课至少8学分。

五、培养环节要求1、专业实践要求:必须从事不少于1学年的农业推广实践,并结合实践进行论文研究工作。

实践研究期间,进行综合表现考核1次,考核通过者取得相应学分(6学分)。

2、读书报告要求:读书报告2次,其中学科公开1次。

通过后取得相应学分(2学分)。

3、开题报告要求:第一学年完成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可不填)1、全日制农业推广养殖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修最低总学分为32学分,包括课程学习和培养环节。

2、学位论文选题应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和生态环境建设,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调研报告等。

动物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动物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动物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090301)一、培养目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基本理论扎实, 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 系统掌握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和动物生产管理等有关知识和技能, 获得畜牧师旳基本训练, 适应现代畜牧业旳发展需要, 能在畜牧兽医及其有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经营管理、生产推广等工作, 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定1.素质规定(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贯彻科学发展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拥护中国共产党旳领导, 树立对旳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遵纪遵法、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旳品质, 具有良好旳职业道德和团体精神, 具有开阔旳国际视野, 具有良好旳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具有较强旳岗位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

(2)具有一定旳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 掌握强身健体旳科学措施, 养成良好旳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 接受必要旳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到达国家规定旳大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规定。

2.知识规定(1)人文和社会科学: 具有基本旳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管理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旳知识。

纯熟掌握一门外语, 并可运用它对有关技术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

(2)自然科学方面: 掌握高等数学、化学和动物学旳基本理论, 掌握本专业所需数学、化学和动物学旳基本原理和分析措施, 具有农业可持续发展旳意识和基本知识, 理解畜牧业生产和动物科学旳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3)专业基础知识: 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必需旳技术基础理论知识, 以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等为基础, 掌握畜禽良种繁育、营养需要、喂养管理和环境卫生等基本原理措施与技术。

(4)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本学科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旳知识和技能, 掌握猪、禽、牛、羊、兔等畜禽旳详细喂养技术、饲料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措施等方面旳专业知识, 并通过专业实践课程旳学习, 获得很好旳生产实践训练。

动物生物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动物生物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动物科学学院
动物科学专业(动物生物技术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动物科学,Animal Science, 专业代码:090501;方向:动物生物技术,Animal Biotechnology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了动物科学与动物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毕业后可在与动物科学、营养和动物生物技术相关的企业、教育、科研等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开发、教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

三:培养要求
三、专业准入课程。

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遗传学
四、专业准出课程。

家畜环境卫生学、动物营养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育种学、饲料学、饲料生物技术、分子细胞生物学、发酵工程
五、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农学学学士学位。

六、毕业要求。

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课内总学时2384 ,学生毕业应取得总学分为__163.5__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45 学分,专业教育49学分,拓展教育23学分,实践教育46.5学分。

辅修27学分,第二学位62.5学分。

七、教学计划安排与教学计划进程表。

动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动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动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动物科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生物学、遗传学、解剖学、生理学、行为学、营养学、繁殖学、疾病学等方面的学科。

通过培养方案对动物科学专业进行培养,可以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为动物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做出贡献。

一、培养目标动物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较扎实的动物科学基础知识和动物科学实验技能,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动物生产和管理能力,能够从事动物生产、科研、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掌握动物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动物生物学、遗传学、解剖学、生理学、行为学等方面的知识;2.具备动物科学实验技能,能够独立进行动物科学实验和观察;3.了解动物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4.具备动物生产和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动物生产和管理工作;5.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1.动物生物学:介绍动物的起源、进化、分类和形态结构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不同动物类群的了解和观察能力;2.动物遗传学:介绍动物的遗传规律、基因表达和遗传变异等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动物遗传问题的能力;3.动物解剖学:介绍动物体内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进行动物解剖和组织学观察的能力;4.动物生理学:介绍动物的生命活动和生理机制,培养学生了解动物生理过程和适应能力的能力;5.动物行为学:介绍动物的行为模式和行为调节机制等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行为的能力;6.动物营养学:介绍动物的营养需求和饲养管理等知识,培养学生进行动物饲养和营养评价的能力;7.动物繁殖学:介绍动物的生殖生理和繁殖技术等知识,培养学生进行动物繁殖管理和技术创新的能力;8.动物疾病学:介绍动物的常见疾病和防控措施等知识,培养学生进行动物疾病诊断和防治的能力。

四、实践教学动物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和毕业实践等环节。

实验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实习环节旨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毕业实践旨在让学生对动物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特种经济动物科学方向) 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动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动物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胚胎移植、动物营养调控、特种经济动物产品的生产、加工和贸易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生产和贸易等工作的知识、能力、素质俱佳,具有该领域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导者。

培养要求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现代动物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接受动物遗传繁育、营养调控、饲养管理、特种经济动物产品加工、疾病预防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特种经济动物生产与经营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将获得以下几方面知识、能力和素质: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动物遗传繁育、动物营养、饲料加工、特种经济动物产品加工、经济管理和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3、具备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和动物生物技术应用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掌握解决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4、了解特种经济动物产品与饲料贸易、动物防疫、环境保护等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能力;
6、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
动物分子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营养学、饲料学、猪禽生产学、特种经济动物学、家蚕生物学、综合蚕丝学、蜜蜂学、水生生物资源学、生物资源工程学
教学特色课程
全英文教学课程:动物遗传学
双语教学课程:动物营养学、家蚕生物学、动物分子生物学
研究型课程:猪禽生产学、综合蚕丝学
讨论型课程:动物生理学
计划学制 4年
毕业最低学分 160+4+5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辅修专业说明
辅修专业:12门课程,30学分,标注“*”号的课程。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通识课程 48+5学分
(1)思政类11.5+2 学分
021E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1秋冬
021E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1春夏
021E003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 2秋冬
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3秋冬
02110081 形势与政策+2
(2)军体类 5.5+3 学分
第1、2学年的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每门课程1学分;高年级的体育课程为选修。

学生每年的体育达标原则上低年级随课程进行,成绩不另记录;高年级独立进行测试,达标者,按+0.5学分记,合计+1 学分。

031E0010 军事理论 1.5 2夏
03110021 军训+2 第1学年短学期
(3)外语类9学分
实行以大学英语Ⅳ考试为标准的管理模式,学生必须通过学校大学英语Ⅳ考试,并取得外语类课程9学分,同时,选修课程号含“F”的课程,以提高外语水平与应用能力。

(4) 计算机类5学分
1)在以下课程中选修一门3学分
211G0010 C++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1春夏
211G0020 C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1春夏
211G0030 Java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1春夏
211G0040 VB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1春夏
2)在以下课程中选修一门2学分
211G0060 大学计算机基础 2 1秋冬
211G0090 计算机技术创新与社会文明 2 1秋冬
(5) 导论类2学分
学生可在各专业开设的学科导论课程,以及新生研讨课程中任意选择修读,并取得学分。

(6) 其他通识课程15学分
历史与文化(3学分)、文学与艺术(3学分)、经济与社会(3学分)、沟通与领导(1.5学分)、科学与研究(1.5学分)、技术与设计(3学分)等6个课程组中选择修读。

2、大类课程 42 学分
(1)自然科学类 38 学分
1)必修课程34.0学分
061B0170 微积分Ⅰ 4.5 1秋冬
061B0180 微积分Ⅱ 2 1春
061B0200 线性代数 2.5 2秋冬
061B0030 概率论 1.5 2春
061B0370 大学化学实验(G) 2 1秋冬
061B0450 无机及分析化学 4 1秋冬
061B0230 大学物理及实验 5 1春夏
061B0380 大学化学实验(O) 1.5 1春夏
061B0570 有机化学(乙) 5 1春夏
071B0051 生物化学(甲) 4 2秋冬
071B0061 生物化学实验(甲) 2 2秋冬
2)选修课程 4.0学分
学生可在课程号里带“B”的课程中选修,本专业建议在下列课程中选修:
061B0190 微积分Ⅲ 1.5 1夏
061B0100 数理统计 1.5 2夏
061B0010 常微分方程 1.0 2秋
(2)工程技术类选修4学分
学生可在课程号里带“C”的课程中选修
3、专业课程 56学分
(1) 专业基础课必修 16.5学分
171B0020 动物学(乙)及实验 2 2秋
17120091 动物解剖学 2 2冬
17120182 动物组织胚胎学 1.5 2春
17120121 动物生理学* 3 2夏
17120610 动物分子生物学* 3 2春夏
17120131 动物生物统计学 2 2夏
071B0042 微生物学及实验(乙) 3 3秋冬
(2) 专业课程必修 25.5学分
17120162 动物营养学* 2.5 3秋
17120720 饲料学* 2 3秋
17120140 动物遗传学* 3 3秋
17120461 猪禽生产学* 2 3春
17120750 特种经济动物学* 1.5 3冬
17120191 家蚕生物学* 2.0 3冬
17195131 综合蚕丝学* 3.5 3春夏
17120210 蜜蜂学* 2.5 3春
17120670 生物资源工程学* 2 3春
17120551 水生生物资源学* 3.0 3夏
17120640 动物性食品安全 1.5 4秋
(3)实践教学 6学分
17188120 教学实习(动科) 2 第二短学期
17188100 动物生物统计学实习 1 第二短学期
17189040 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实习 1 第三短学期
17188150 科研实习(动科) 2 第三短学期
(4) 毕业论文 8学分
17189010毕业论文8 4春夏
4、个性课程 14学分
学生可自主选择修读全校所有专业课程、大类课程、通识课程以及各专业推荐的个性课程。

建议学生跨专业修读课程,或根据个人发展需要有计划地选择修读课程。

本专业推荐部分课程供学生选择修读:
17120291兽医学 3 3春
17193100 动物检疫 1.5 4冬
17120620 动物免疫学 2 3冬
17120481 动物资源学 2.5 3秋
17120561 微生物资源学 2 3冬
17120680 兽医公共卫生学 2.5 4冬
5.第二课堂: +4学分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一览
(特动方向)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短学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