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项心肌酶检查的意义
心肌酶谱

心肌酶谱的组成及临床意义一、组成: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
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测定及医学意义1.正常参考值72~182 U/L2.临床意义HBD与LD、AST、CK及CK-MB共同组成心肌酶谱,对诊断心肌梗死有重要意义。
健康成人血清LD/HBD比值为1.3~1.6,但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BD活性升高,LD/HBD比值下降,为0.8~1.2。
而肝脏实质细胞病变时,该比值可升高到1.6~2.5。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比值与各实验室的测定方法或测定条件不关,必须确立本实验室的比值。
另外,活动性风湿性心肌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溶血性贫血等,因LD1活性增高,所以HBD活性也可增高。
三、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及意义乳酸脱氢酶是体内能量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酶。
此酶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以肝、肾、心肌、骨骼肌、胰腺和肺中为最多。
这些组织中的LDH的活力比血清中高得多。
所以当少量组织坏死时,该酶即释放血而使其他血液中的活力升高。
测定此酶常用于对心梗、肝病和某些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
正常参考值1.速率法(LDH-L法):100~240 U/L 比色法:190~310 U/L2.临床意义:①心肌梗塞:心肌梗塞后9~20h开始上升,36~60h达到高峰,持续6~10天恢复正常(比AST、CK持续时间长),因此可作为急性心肌梗塞后期的辅助诊断指标。
②肝脏疾病: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等。
肿瘤转移所致的胸腹水中LDH往往也升高。
③血液病:如白血病、贫血、恶性淋巴瘤等,LDH升高。
④骨骼肌损伤、进行性肌萎缩、肺梗塞等。
⑤恶性肿瘤转移所致胸、腹水中乳酸脱氢酶活力往往升高。
⑥正常新生儿LDH水平很高,可达775~2000U/L,满月后为180~430 U/L,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12岁后趋于恒定。
血生化心肌酶谱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血生化及心肌酶谱各项指标临床意义————————————————胡馨血生化是生化室能做的全套项目。
一般包含血糖、血脂、肝功、肾功(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协力、肌酐、尿酸、尿微量蛋白)、离子、淀粉酶、心肌酶等等;而血惯例是诊疗血液疾病或身体有无炎症贫血或凝血问题的检查。
检查内容:正常状况: (5.1-17.1)umol/L总胆红素增高:急、慢性肝炎,堵塞性黄疸,赤色素沉稳症,肝癌,胆结石,胆管炎,肝硬化,溶血性疾病。
间接胆红正常状况: (1.7-13.7)umol/L素增高:溶血性疾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少症。
直接胆红正常状况: (0-3.4)ummol/L素增高: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伤害,肝癌,肝内结石,胆道堵塞。
正常状况: (1.79-7.14)mmol/L尿素氮增高:高蛋白饮食,少尿,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痛风,多发性骨髓瘤,利尿剂,消化道出血。
降低:妊娠,低蛋白饮食。
肝功能不全。
正常状况:男性: (44.2-133) ummol/L; 女性: (70.7-106.1)肌酐(血ummol/L清)增高: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弱竭,肢端肥大症,巨人症。
降低:肌营养不良症,尿崩症。
正常状况:男性: (12.96-38.1) ummol/L; 女性: (26.7-70.9)ummol/L肌酸增高:肌营养不良症,多发性肌炎,甲状腺机能亢进,发热,妊娠,饥饿,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降低:甲状腺机能减退,使用苯丙酸诺龙等药物。
正常状况:男性: (150-420) umol/L; 女性: (90-357) umol/L尿酸增高:痛风,肾功能不全,子痫及妊娠期恶心呕吐,重症肝炎,多发性骨髓瘤,慢性血液病。
检查标准:血清电解质及微量元素正常状况: (134-143)mmol/L增高:呕吐、腹泻,多尿惹起的水分不足,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钠( Na )肢端肥大症。
降低:肾功能阻碍,尿毒症,应用速尿等利尿剂,阿狄森病, 21-羟化酶缺少症,心功能不全,失代偿性肝硬化。
心肌酶谱五项是什么及正常值

心肌酶谱五项是什么及正常值心肌酶谱对心肌酶检查,检查心肌酶主要是确定心肌缺血坏死或细胞膜通透性。
在体检时,我们发现体检单上常有心肌酶谱五项内容,那么,心肌酶谱五项主要包含哪些?正常值是多少?以及具有哪些意义?今天就为大家带来心肌酶谱五项以及正常值的相关介绍,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一起来看看。
一、心肌酶谱五项是什么1、乳酸脱氢酶LDH:LDH是体内能量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酶,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以肝、肾、心肌、骨骼肌、胰腺和肺中为最多。
这些组织中的LDH的活力比血清中高得多,所以当少量组织坏死时,该酶即释放血而使其他血液中的活力升高,常用于对心梗、肝病和某些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
2、谷草转氨酶AST: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器官中,主要在心、肝、骨骼肌、肾、胰、脾、肺、RBC中。
其中以心肌细胞含量最丰富,AST在心肌中含量最多,所以在急性心梗6~12h升高,48h达高峰,3~5d 恢复正常。
3、磷酸肌酸激酶CK:主要分布于胞桨和线粒体。
急性心梗,血清CK活力明显升高,发病4~6hCK升高,12~24h达高峰,升高幅度大,2~4天恢复正常;心肌梗死后CK最大值很少超过7000U/L,如果>7000U/L提示伴有骨骼肌疾病;CK对心肌缺血和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的诊断比其它酶灵敏。
4、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K-MB是诊断AMI最佳的血清酶指标。
心肌CK-MB可达40%以上,特异性高达100%。
心梗发生时,血清CK-MB可增高10~25倍,超过CK(10~12)倍。
5、谷丙转氨酶ALT:主要存在于各种细胞中,以肝细胞为最,整个肝脏内转氨酶含量约为血中含量的100倍,正常时,只有少量释放入血中,血清中其酶的活性即可明显升高。
在各种病毒性肝炎的急性期,药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时,ALT大量释放入血中,因此它是诊断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的重要指标。
二、心肌酶谱五项的正常值1、乳酸脱氢酶LDH:100~240 IU/L;2、谷草转氨酶AST:0~40 IU/L;3、磷酸肌酸激酶CK:24~194 IU/L;4、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0~25 IU/L;5、谷丙转氨酶ALT:0~40 IU/L。
心肌酶检查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心肌酶检查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心肌酶检查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和病情的变化。
心肌酶是由心肌细胞释放的一类特定酶,其中包括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肌红蛋白等。
当心肌细胞受到损伤或死亡时,这些酶会从心肌细胞中释放出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因此,通过检测血液中心肌酶的浓度变化,可以间接地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和心脏病变的进展情况。
心肌酶检查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作为心肌梗死的重要诊断指标。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从而造成部分心肌细胞坏死的一种疾病。
通过检测心肌酶的活性和浓度的变化,可以明确诊断心肌梗死,确切判定病变的部位和范围。
此外,心肌酶检查还可以用于评估心肌炎症、心肌病和心肌损伤等其他心脏病情。
心肌炎症是由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的心肌组织炎症,心肌酶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炎症的程度和严重程度,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此外,心肌酶检查还可以用于监测心脏手术后的恢复情况,评估心肌梗塞后的心肌修复情况。
然而,心肌酶检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心肌酶的半衰期较短,检测血液中心肌酶浓度的变化有一定的时间窗口,因此,在心肌损伤的早期阶段可能无法准确地检测到心肌酶的升高。
此外,由于心肌酶不仅在心肌细胞中存在,还在其他组织中存在,如骨骼肌等,因此,一些非心脏相关的疾病和损伤也可能导致心肌酶的升高。
总之,心肌酶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测手段,在心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肌酶检查的方法和标准也在不断完善,未来有望实现更加准确和快速的心肌酶检测,为心脏病患者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引言部分介绍了心肌酶检查的概述、文章结构以及目的,为读者提供了对本文的整体了解。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心肌酶检查的定义和原理以及心肌酶检查的临床应用。
最新各项心肌酶检查的意义

各项心肌酶检查的意义各项心肌酶检查的意义血清酶测定为诊断心梗的重要手段。
心肌酶是用于诊断心肌梗死的血清酶的统称,主要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
1.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测定:主要用于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心梗后6~12小时开始升高,24~48小时达高峰,3~7天恢复正常。
升高尚可见于: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坏死、肝硬化、肝癌、阻塞性黄疽、心包炎、骨骼肌坏死、脑坏死、急性胰腺炎、皮肌炎、胸膜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以及使用安定、鲁米那、氯丙嗪、利福平后。
分析AST时需注意:①AST 存在于心、脑、肝、肾等组织内,心肌最多;②AST升高时,应同时检测ALT,若AST大于ALT,提示心肌病变,若ALT大于AST,提示肝脏病变;③还应做相应的有关检查,以便全面进行分析。
2.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测定:主要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尤其对无黄疽、无自觉症状的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可以帮助早期诊断。
增高尚见于:心肌梗、肝外阻塞性黄疽、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急性风湿热、伤寒、败血症、肌病及脑血管病变。
分析LAT时需注意:①不能单凭一次增高而进行诊断,应动态观察其变化;②ALT广泛存在于肝、肾、心、骨骼肌及脑组织细胞内,以肝细胞含量最高;③注意对ALT/AST比值分析,同时结合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3.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测定:正常人血清中含量甚微,肌肉收缩时生成增加。
主要用于骨骼肌疾病和心肌梗死的诊断。
心梗时CK 显著增高,在发病后4~6小时开始升高,24~36 小时达高峰,8~7天恢复正常,其增高幅度与心肌梗死程度成正比。
分析CK时需注意:①在急性心梗时CK较 AST、ALT、LDH等更为灵敏,有更高的特异性:②CK是一种器官特异性酶,广泛分布在骨骼肌、脑组织、心肌、平滑肌、肾组织内。
心肌酶检查项目

查心肌酶通常是查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项目。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肌红蛋白:查心肌酶首先需要查肌红蛋白,肌红蛋白主要是检查患者心肌细胞损伤相关的疾病,比如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都可以造成患者体内肌红蛋白的升高。
2、肌钙蛋白:查心肌酶还需要检查患者体内的肌钙蛋白项目,此类蛋白是反映患者心肌损伤的标志物,是非常有特异性的临床检查,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3、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是一种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类的成分,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可能提示患者已经患有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脑血管疾病等不适,也是心肌酶检查的一种项目之一。
另外,建议患者在查心肌酶时应注意保持空腹,同时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等食物,以免影响患者的检查结果等。
心肌酶4项检查,哪4项?检查的时候要注意哪些?

心肌酶4项检查,哪4项?检查的时候要注意哪些?现如今,许多人都由于心脏部位出现异常而倍受困扰。
心脏类相关疾病非常繁多,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如若有异常情况出现应该及时进行检查。
在此过程中,通常会借助心肌酶检查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那么现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心肌酶4项检查是什么?检查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一、心肌酶4项检查包含哪4项?心肌酶4项检查主要包含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这四项。
(一)乳酸脱氢酶其作为一种糖酵解酶,其在机体的各种组织中都存在,其中肾脏、骨骼肌和心肌中的乳酸脱氢酶含量最为丰富,其次是在红细胞、肿瘤组织、肺脏、胰腺、脾脏和肝脏中的含量较高。
针对乳酸脱氢酶偏高的情况,其大多数多见于肾脏病、恶性肿瘤、骨骼肌损伤、肝脏疾病、休克、肺梗死、营养不良、心脏疾病以及贫血等。
而针对乳酸脱氢酶偏低的情况,一般多见于心情不好、睡眠不好、过于劳累、内分泌失调等。
总而言之,通常情况下乳酸脱氢酶偏低时并不是特别严重,通过有效调理后就能够即可恢复。
所以建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期进行复查。
(二)肌酸激酶同工酶其主要在于肠、前列腺、肺、脑、心肌、骨骼肌等组织中。
针对肌酸激酶同工酶病理性增高的原因,主要多见于前列腺、胆囊、肠、肺、骨骼肌疾病、急性颅脑损伤、手术后、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部位的肿瘤。
而如果肌酸激酶同工酶偏低则通常没有什么临床意义。
(三)肌酸激酶其主要在心肌、骨骼肌中,其水平高低主要受生理状态、年龄、性别的因素影响较大。
与此同时,针对肌酸激酶的活性而言,肌肉容量大的男性相对而言要大大高于女性。
针对肌酸激酶偏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心肌炎、心肌梗死、各种肌肉疾病以及长时间的剧烈运动会出来明显肌酸激酶增高的情况,对于口服他汀类降脂药物所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症的情况下肌酸激酶也会呈现明显增高的趋势。
此时,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和既往病史进行动态观察,如果依旧持续升高,需要及时到专科医院进行就诊。
心肌酶谱的组成及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的组成及临床意义一、组成: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
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测定及医学意义(来源:med66)【正常参考值】72~182 U/L【临床意义】HBD与LD、AST、CK及CK-MB一起组故意肌酶谱,对诊断心肌梗死有重要意义。
健康成人血清LD/HBD比值为1.3~1.6,但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BD活性升高,LD/HBD比值下降,为0.8~1.2。
而肝脏实质细胞病变时,该比值可升高到1.6~2.5。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比值与各实验室的测定方式或测定条件不关,必需确立本实验室的比值。
另外,活动性风湿性心肌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溶血性贫血等,因LD1活性增高,因此HBD活性也可增高。
三、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及意义乳酸脱氢酶是体内能量代谢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酶。
此酶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以肝、肾、心肌、骨骼肌、胰腺和肺中为最多。
这些组织中的LDH的活力比血清中高得多。
因此当少量组织坏死时,该酶即释放血而使其他血液中的活力升高。
测定此酶经常使用于对心梗、肝病和某些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
1.正常参考值速度法(LDH-L法):100~240 U/L比色法:190~310 U/L2.临床意义:①心肌梗塞:心肌梗塞后9~20h开始上升,36~60h达到顶峰,持续6~10天恢复正常(比AST、CK持续时刻长),因此可作为急性心肌梗塞后期的辅助诊断指标。
②肝脏疾病: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等。
肿瘤转移所致的胸腹水中LDH 往往也升高。
③血液病:如白血病、贫血、恶性淋巴瘤等,LDH升高。
④骨骼肌损伤、进行性肌萎缩、肺梗塞等。
⑤恶性肿瘤转移所致胸、腹水中乳酸脱氢酶活力往往升高。
⑥正常新生儿LDH水平很高,可达775~2000U/L,满月后为180~430 U/L,以后随年龄增加慢慢降低,12岁后趋于恒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项心肌酶检查的意义
血清酶测定为诊断心梗的重要手段。
心肌酶是用于诊断心肌梗死的血清酶的统称,主要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
1.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测定:主要用于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心梗后6~12小时开始升高,24~48小时达高峰,3~7天恢复正常。
升高尚可见于: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坏死、肝硬化、肝癌、阻塞性黄疽、心包炎、骨骼肌坏死、脑坏死、急性胰腺炎、皮肌炎、胸膜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以及使用安定、鲁米那、氯丙嗪、利福平后。
分析AST时需注意:①AST存在于心、脑、肝、肾等组织内,心肌最多;②AST升高时,应同时检测ALT,若AST大于ALT,提示心肌病变,若ALT大于AST,
提示肝脏病变;③还应做相应的有关检查,以便全面进行分析。
2.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测定:主要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尤其对无黄疽、无自觉症状的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可以帮助早期诊断。
增高尚见于:心肌梗、肝外阻塞性黄疽、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急性风湿热、伤寒、败血症、肌病及脑血管病变。
分析LAT时需注意:①不能单凭一次增高而进行诊断,应动态观察其变化;②ALT广泛存在于肝、肾、心、骨骼肌及脑组织细胞内,以肝细胞含量最高;③注意对ALT/AST比值分析,同时结合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3.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测定:正常人血清中含量甚微,肌肉收缩时生成增加。
主要用于骨骼肌疾病和心肌梗死的诊断。
心梗时CK 显著增高,在发病后4~6小时开始升高,24~36 小时达高峰,8~7天恢复正常,其增高幅度与心肌梗死程度成正比。
分析CK时需注意:①在急性心梗时CK较AST、ALT、LDH等更为灵敏,有更高的特异性:②CK是一种器官特异性酶,广泛分布在骨骼
肌、脑组织、心肌、平滑肌、肾组织内。
4.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测定:CK-MM 增高见于:肌病及其他CK增高的疾病,被称为MM型疾病,CK-MB增高见于: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主动脉瓣手术后、一氧化碳中毒、多发性肌炎恢复期,主要为心脏受损,被称为MB 型疾病。
分析CK 的同工酶时应注意:①注意生理性变化,男性高于女性,年青人高于老年人、运动后高于休息时;②MM来自肌肉、MB几乎全部来自心肌;③MB升高对心肌损害是一个特异性指标,能迅速反映心肌受损状况,如心肌梗死后3~4天仍保持高水平,表示心肌梗死继续发
展,如下降后又升高,表示原梗死仍在发展,并可能出现新梗死。
5.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一般在心梗后12~24小时开始增高,48~96小时达高峰,持续10~14天左右。
此外,各种原因的溶血性贫血、肝炎、肝硬化、肝癌、心力衰竭、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恶性肿瘤、严重缺氧、肺梗塞、肌营养不良、粒细胞性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黏液性水肿、胰腺炎,以及使用吗啡、可卡因、杜冷丁、安妥明、甲基睾丸酮、羧苄青霉素、磺胺甲氧嗪等亦可引起增高。
分析LDH时需注意:①采血时间应在发病1天之后,因为LDH在心梗后增高的时间较GOT为迟;②红细胞内LDH含量较血清LDH含量高100倍,故应避免发生标本溶血,一旦溶血,则不能用;③LDH 并无特异性,一般用于已确诊病人的病程监护;④对急性心梗病人应将AST、LDH结合起来分析;⑤LDH大于1000,预后不良。
6.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活性测定:LDH1增高见于心肌梗死、恶性贫血、克山病等,LDH2增高见于自血病、克山病、肌萎缩等,LDH3增高见于淋巴细胞性自血病、淋巴肉瘤和肺癌等,LDH4增高见于转移性肝癌、结肠癌等,LDH5增高见于骨骼肌损伤、外伤、骨折、大手术、急性肝炎、原发性肝癌、脂肪肝以及心肌梗死伴有循环障碍时。
分析LDH1~5时需注意:①LDH1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指标,在增高的情况下,LDH1大于LDH2,是诊断心肌梗死的一个敏感的指标;②克山病时LDH1、LDH2 同时增高,可作为其心肌受损的灵敏指标;③可作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和接触二甲苯者引起肝损害的鉴别诊断依据,接触二甲苯者LDH4、LDH5同时增高;④肝病的LDH5增高出现在ALT和LDH总活性增高前;⑤心肌梗死时LDH1增高常出现在AST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