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酶和肌钙蛋白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心肌酶和肌钙蛋白临床意义

心肌酶和肌钙蛋白临床意义

心肌酶和肌钙蛋白临床意义心肌酶是一类在心肌细胞损伤后释放到血液中的酶,主要包括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b)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其中,CK又分为CK-MB亚型和CK-MM亚型。

肌钙蛋白则是一种与心肌收缩和松弛相关的调节蛋白,在心肌细胞损伤后会迅速释放到血液中。

心肌酶和肌钙蛋白的测定可以通过血清或血浆标本进行,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酶学测定和免疫测定。

1.诊断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心肌酶和肌钙蛋白测定最重要的临床应用之一、心肌梗死时,由于冠状动脉堵塞导致心肌缺血和坏死,心肌细胞损伤释放的心肌酶和肌钙蛋白会显著增加。

CK和CK-MB的升高与心肌梗死的诊断密切相关,而肌钙蛋白的升高更加敏感和特异。

通过测定心肌酶和肌钙蛋白的变化,可以准确诊断心肌梗死,并确定其程度和范围。

2.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和预后:心肌酶和肌钙蛋白的测定可以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并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判断。

心肌酶和肌钙蛋白的峰值和持续时间与心肌损伤的程度相关,峰值越高,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在临床上,常根据心肌酶和肌钙蛋白的动态变化来判断心肌损伤的轻重以及患者的治疗反应和预后。

3.监测心肌梗死后的治疗效果:心肌酶和肌钙蛋白的测定可以监测心肌梗死后的治疗效果。

如果治疗有效,心肌酶和肌钙蛋白的浓度会逐渐降低,且降低速度较快,反之则可能提示治疗不佳或存在并发症。

4.诊断和鉴别诊断其他心肌疾病:心肌酶和肌钙蛋白的测定在其他心肌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例如,对急性心肌炎、心肌缺血性疾病(如不稳定心绞痛)和心肌病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虽然心肌酶和肌钙蛋白的浓度变化不如在心肌梗死中明显,但部分病例仍可见轻度升高。

总结起来,心肌酶和肌钙蛋白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测定心肌酶和肌钙蛋白的浓度变化,可以诊断心肌梗死、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和预后,并监测治疗效果。

此外,心肌酶和肌钙蛋白的测定还可用于其他心肌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血清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清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论著·临床辅助检查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其是指冠心病患者发生病变的冠状动脉出现了血供剧烈减少与完全中断的情况,导致心肌组织发生严重的缺血以及坏死情况,具有极高的猝死率[1]。

早期准确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对合理治疗手段的制定以及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改善预后的主要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0例作为对照组。

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5~73岁,平均(59.3±6.1)岁;前间壁梗死13例,前壁梗死8例,下壁梗死12例,合并下壁梗死7例。

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0~70岁,平均(51.6±5.8)岁。

排除其他脏器严重功能衰竭患者以及近期出现心脏出血的患者。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1d 内,检测心肌酶以及肌钙蛋白Ⅰ水平。

具体方法如下:患者空腹情况下,采集静脉血5mL,离心分离后获得上层血清。

采用速率法检测心肌酶,使用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原装试剂开展检测工作。

同时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肌钙蛋白含量,检测仪器要使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与检测试剂及定标液进行检测。

但在检测过程中,要注意根据试剂盒与检测仪器携带的操作说明开展相关的测定,规范测定流程。

对于对照组人员,要在清晨空腹的情况下接受同样的检测。

观察指标及疗效的判定标准:比较两组心肌酶指数以及肌钙蛋白水平。

同时比较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单独及联合检测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阳性率。

其中CK 值正常范围38~174U/L,而CK-MB 正常范围0~24U/L,LDH 正常范围109~245U/L。

此外,α-HBDB 正常范围172~182U/L,AST 正常范围0~40U/L,cTn Ⅰ正常范围0~0.06μg/L。

血清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清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清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作者:郑美兰张弘子徐福子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28期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人员40例作为对照组。

检测两组心肌酶谱以及肌钙蛋白Ⅰ。

结果:观察组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心肌酶谱以及肌钙蛋白在单独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时的阳性率分别为86.0%、91.0%,而采用联合诊断方法的阳性率高达100%。

结论:血清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Ⅰ检测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心肌酶谱;肌钙蛋白;临床诊断价值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其是指冠心病患者发生病变的冠状动脉出现了血供剧烈减少与完全中断的情况,导致心肌组织发生严重的缺血以及坏死情况,具有极高的猝死率[1]。

早期准确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对合理治疗手段的制定以及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改善预后的主要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0例作为对照组。

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5~73岁,平均(59.3±6.1)岁;前间壁梗死13例,前壁梗死8例,下壁梗死12例,合并下壁梗死7例。

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0~70岁,平均(51.6±5.8)岁。

排除其他脏器严重功能衰竭患者以及近期出现心脏出血的患者。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1d内,检测心肌酶以及肌钙蛋白Ⅰ水平。

具体方法如下:患者空腹情况下,采集静脉血5mL,离心分离后获得上层血清。

采用速率法检测心肌酶,使用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原装试剂开展检测工作。

同时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肌钙蛋白含量,检测仪器要使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与检测试剂及定标液进行检测。

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及意义

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及意义

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及意义
心肌酶谱是一种分析实验,主要用于诊断心肌损伤,这种实验能够测量血清中的肌酶特异性活性水平。

心肌酶谱包括多种指标,如肌酸激酶、肌钙蛋白、乳酸脱氢酶和肌红蛋白等,其中各项指标及意义如下:
(1)肌酸激酶(CK):它是一种蛋白酶,主要存在于肌肉细胞中。

肌酸激酶测定可以用来判断心肌细胞损伤或肌肉萎缩,如心肌梗死、心肌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肌肉痉挛等病症。

通常情况下,肌酸激酶的浓度比正常人低,如果肌酸激酶的水平异常升高,则可能表明有心肌细胞损伤或肌肉萎缩的情况。

(2)肌钙蛋白(CK-MB):这是一种特异性的肌肉酶,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

肌钙蛋白测定可用于诊断心肌梗死,因为正常情况下肌钙蛋白的浓度很低,但如果出现心肌梗死,肌钙蛋白的水平将大幅度上升,可用于诊断心肌梗死。

(3)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是一种存在于所有细胞内的酶,它的浓度大多数情况下都比正常人低,但是当出现心肌损伤时,乳酸脱氢酶的水平会大幅度上升,可以用于诊断心肌损伤。

(4)肌红蛋白(MYO):肌红蛋白是一种位于心肌细胞内的蛋白质,它的浓度大多数情况下都比正常人低,但是当出现心肌损伤时,肌红蛋白的水平会大幅度上升,可以用于诊断心肌损伤。

总之,心肌酶谱检测是诊断心肌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中肌酸激酶、肌钙蛋白、乳酸脱氢酶和肌红蛋白等指标及其测定的意义,是判断心肌损伤的重要依据。

看准各项指标的变化,就可以判断病人是否存在心肌损伤,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Ⅰ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

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Ⅰ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

心肌梗死组 ,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 、 影像学、 化验检 查等确诊。所有病例均排除既往有肝病和肝功能异 常病史 。 13 方法 所 有患 者 均在 门诊采 集 血标 本 并立 即 . 做心肌酶谱和肌钙蛋 白I 测定。心肌酶谱包括谷草 转氨酶( S )乳酸脱氢酶 ( D 、 AT 、 L H)肌酸激酶 ( K 、 C ) 肌酸激酶 同工酶 ( K M ) C — B 。心 肌酶 谱在 日本 O m h ps u0 全 自动生化仪上用酶法测定 , 肌酶谱 uA 40 心 的正常参 考值分 别为 A T 4 u L,D 4 S 0— 0 / L H 0—2 0 / 5 u LC 3 6uLC —B 2uL , K 0— 0 / , K M 0— 5 / 。肌 钙蛋 白 I 血 ( 清型) 用“ 采 金标 法 ” 测定 , 剂盒 为美 国美迪 生 物 试 技术 有 限公 司生 产 , 正常 参考值 为 阴性 。 14 统计 分析 计量 资 料数 据 采用 均数 4标 准差 . - ( J 表 示 , 用 t 验 进行 显 著 性 分 析 , 心 肌 x4s - ) 采 检 对 酶谱 和 肌钙蛋 白 I 的阳性 结果 与 A I 际诊 断结果 M实 进行 一致性 检验 ( a p 检验 ) K pa 。
危 小军, 廖 伟 , 谢东 阳, 钟一 鸣, 谢东明
(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 内科 , 江西 赣州 3 10 ) 4 0 0 摘 要: 目的: 探讨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 I 联合 检测在急性心肌梗 死早期诊 断的临床应用价 值。方法 : 18例 对 6 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 同时联合检测心肌酶谱 ( S 、 D C C - ) A T L H、K、 K MB 和肌钙蛋 白 I 比较其检查结 果对于诊断急 , 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性 和敏感性 。结果 :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 ,1例心肌 酶谱升高 , 感性为 8 .% ,3例肌 4 4 敏 54 4 钙蛋 白 I 阳性 , 敏感性为 8 . %。2 例 s 96 1 T段抬 高型急性心肌 梗死 (T M ) S E I 患者 中有 2 0例心 肌酶谱升高 ,1 2 例 肌钙蛋 白阳性 ;7例非 s 2 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 死( S E I 患者 中有 2 心肌酶谱升 高, 5例肌 钙蛋 白 I阳 NT M) 3例 2 性。10例非急性心肌 梗死患者 中,O例心肌酶谱升高 , 2 1 特异 性为 9 .% , 17 5例肌钙蛋白 I 阳性 , 特异 性为9 . %。 58 结论 : 联合心肌酶谱与肌钙蛋 白 I 检测 急性心肌梗死两者 相辅 相成 , 有较高 的特异 性和敏感性 , 具 对急 性心肌梗 死早期诊断具有重要 的临床应用价值 。 关键词 : 心肌酶谱 ; 肌钙蛋 白 I早期诊断 ; ; 急性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 :5 2 2 2 R 4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0 1 57 ( 0 8 0 0 0 — 2 A 10 — 7 9 2 0 )4— 5 4 0

心肌肌钙蛋白Ⅰ的检测与临床意义

心肌肌钙蛋白Ⅰ的检测与临床意义

心肌肌钙蛋白Ⅰ的检测与临床意义海军青岛疗养院军以上干部疗养科何勤郭呈香20世纪80年代前,世界卫生组织(W H O)一直将心肌酶谱活性作为急性心肌梗死(A M I)的诊断标准之一。

20世纪80年代末,科研人员发现,肌钙蛋白(t r o p o n i n,T 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磷酸肌酸激酶(C 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 K-M B)、乳酸脱氢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标志。

心肌肌钙蛋白I(c T n I)可检出微小心肌损害,成为心肌细胞损伤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强的标志物之一,是公认的快速诊断A M I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 c u t e c o r o n a r y s y n d r o m e s,A C S),以及协助A C S危险分层和反映其预后的主要生化标志。

C T n I的物生学特性T n是由T n I、T n T和T n C三个亚单位组成,其中T n I是抑制性亚单位,可抑制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组合,阻止肌肉收缩,T n T是与原肌球蛋白结合的亚单位;T n C 是与钙离子结合的受体。

1.C T n I的心肌特异性和抗原性T n I有三种亚型:分子量分别为24k D的c T n I,20k D的快骨骼肌和慢骨骼肌肌钙蛋白I(s T n I)。

C T c I与s T n I的氨基酸序列有40%的异源性,c T n I氨基端有31个氨基酸是s T n I所不具有的;两者在人体中的含量相差也较大,c T n I为5.7±0.6m g/g,s T n I为8.4±2.7µg/g,比值为680±75;c T n I与s T n I的交叉反应最早认为是2%,后来由于检测技术的发展,交叉反应已降至0.007%。

在出生9个月后,新生儿心肌中仅存c T n I,且无任何亚型。

在个体发生的全过程中,无论骨骼肌受到任何病理刺激,均不表达c T n I,,所以c T n I具有高度的心肌特异性。

肌钙蛋白与心肌酶谱联合检测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肌钙蛋白与心肌酶谱联合检测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肌钙蛋白与心肌酶谱联合检测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对冠心病诊断过程当中应用肌钙蛋白与心肌酶谱联合检测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从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当中,随机无目的性地挑选64名患者组成实验组参与到这一次的实验研究当中,并且在同一时期选择在我院体检并且结果健康的60名人员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以及对照组人员肌钙蛋白、心肌酶谱各项指标水平、不同情况病情以上各项指标水平以及各项指标诊断冠心病疾病的敏感程度、特意程度进行对比。

结果:实验组肌钙蛋白、心肌酶谱各项指标水平都要比对照组更好,结果相差较大,在统计学科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一级患者肌钙蛋白、心肌酶谱各项指标水平都要低于二级、三级、四级患者,结果同样具有较大的差异,在统计学科上研究价值相对较高。

结论:冠心病诊断过程当中应用肌钙蛋白与心肌酶谱联合检测具有明显的效果,并且可以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同时肌钙蛋白与心肌酶谱结合的检测方式对于冠心病诊断敏感程度较高,可以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肌钙蛋白;心肌酶谱;联合检测;冠心病;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也被称为冠心病,这一类型疾病与患者体内脂类代谢功能出现异常有一定的关系。

当前,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权威标准,但是这种方式操作复杂,并且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所以需要寻找更好地方式进行检测筛查,基于此,本文对冠心病诊断过程当中应用肌钙蛋白与心肌酶谱联合检测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现将实验研究汇报如下:1 研究资料与研究方式1.1研究资料。

从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早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当中随机无目的性的挑选64名患者组成实验组参与到这一次实验研究当中,并且在同一时期选择在我院体检并且结果健康的60名人员作为对照组,参与这一次实验研究的标准为:第一,实验组患者经过医院检查确诊患有冠心病;第二,自愿参与这一次实验研究并对实验内容了解掌握的人员;第三,意识清晰,可以与医护工作人员正常交流的人员。

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是指在心肌细胞受损时进入血液中的蛋白质。

它们的浓度变化可以反映心肌细胞的损伤程度和恢复情况,因此在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CK)、CK同工酶MB(CK-MB)、肌红蛋白(myoglobin)等,其中CK-MB在心肌细胞受损时释放到血液中的高峰期一般是发病后6-12小时,持续时间约为48-72小时,因此常用于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肌红蛋白的释放时间更短,可在发病后1-2小时内升高,但其特异性较低,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肌钙蛋白是一种更早、更敏感的心肌损伤指标,包括肌钙蛋白I(cTnI)和肌钙蛋白T(cTnT)。

它们的升高意味着心肌细胞已经受到严重的损伤。

cTnI和cTnT在心肌梗死的早期即可升高,持续时间较长,可维持数天至数周。

因此,它们已经成为目前最常用的心肌损伤指标,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估、治疗和随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可以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帮助,但在临床应用中也需要结合其他临床指标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以达到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志物之一。当病人发作后,细胞质中的释放入血,小时即 升高。小时达峰值,小时恢复至正常水平。 的阴性预测 价值为% ,在胸痛发作小时内,如阴性可排除。而且消 除很快,因而还是判断再梗死的良好指标。
• 升高还可见于缺血性心肌病、心绞痛、心 肌损伤、心源性休克、出血性休克、肌营 养不良症、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进行性 肌萎缩、甲状腺功能减退、药物所致肌病 等。在肾功能不全、烧伤、乙醇中毒、糖 尿病酸中毒时血与尿肌红蛋白水平也升高。
• 有种不同的同工酶 , 增高主要见于急性心肌梗塞。在诊 断急性心肌梗塞时,水平的升高常于发作后小时天达高峰, 周恢复正常.如果连续测定,对于就诊较迟已经恢复正常 的病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故临床上常作为的补充检测。
•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早期,血清中和活性均增高,但增高更 早,更显著,导致比值升高。因而 ≥作为诊断心肌梗塞的 特异性指标。
• 由此可见,特异性差。
是一种位于骨骼肌和心肌纤维中的蛋白 家族。肌钙蛋白有三种不同类型:肌钙蛋 白()、肌钙蛋白()和肌钙蛋白()。 和只存在于心肌内。正常情况下,血中肌 钙蛋白和含量非常少。当心肌细胞损伤时, 心肌肌钙蛋白和被释放到血循环中。如果 出现大面积损伤,血中会出现高浓度的心 肌肌钙蛋白和。除了心肌,其他部位的肌 肉损伤基本不表达肌钙蛋白和,这就决定 了其指示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所以和检测
• . 手术或挤压创伤
• 手术或挤压创伤导致肌肉损伤,有时手术后 ~ 个月 仍然会不同程度 增高,这种病人如果因其它原因再次入院,如没有仔细询问患者近期 手术史,往往会因不清楚 或 增高的原因而进行很多不必要的检查。
• . 年龄因素
• 岁以下儿童的 无论是绝对活性或相对活性,一般要比成人高出 ~ 倍。由于不同年龄人群的 正常值范围不同,所以对怀疑有心肌炎的 儿童,建议以肌钙蛋白作为主要血清学参考指标。另外,妊娠 个月 左右的患者, 和 也明显高于正常人。
肌酸激酶()
• 也称肌酸磷酸肌酶(),以骨骼肌、心肌含量最多,其次 是脑组织和平滑肌,肝脏、胰腺和红细胞中含量很少。是 由和两个亚基组成的二聚体有种异构同工酶,即、、。骨 骼肌中主要含;心肌中为,~为:脑组织、胃肠、肺及泌 尿生殖系统主要含。各个同工酶存在的分布表:
组织
() () ()
骨骼肌

心脏
心肌酶与心肌蛋白临 床意义
一、心肌酶谱检测
•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 肌酸激酶() • 肌酸激酶同工酶(—) • 乳酸脱氢酶() • α羟丁酸脱氢酶(α)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又 称谷草转氨酶() 广泛分布于 人体的心、肝、脑、肾、胰腺 和红细胞等组织中,对心肌损 伤的敏感性低于,且特异性较 差。目前已知有两种同工酶: 存在于细胞浆中,存在于线粒
羟丁酸脱氢酶()
• 临床上还常选用作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指标。由 于乳酸脱氢酶亚单位和羟丁酸脱氢酶有较高亲和 力,含亚单位的同工酶可催化羟丁酸脱氢。所以 羟丁酸脱氢酶可以代表除外的其他同工酶(主要 和)活性。
二、心肌蛋白检测
肌红蛋白() 肌钙蛋白()
• 是一种氧结合蛋白,广泛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 约占肌肉中所有蛋白的% 。 分子量小,且位于细胞质内, 故出现较早。到目前为止, 是发生后出现最早的可测标
巨(即与免疫球蛋白形成的复合物,通常是与形成的复合物)相关疾病:常出现在 岁以上的女性,有较高的死亡率,多与肌炎、心血管疾病有关,如干燥综合症,进 行性肌萎缩,急性药物中毒,风心伴心衰等; 巨 (一种低聚的线粒体,又被称为)相关疾病: 常见于患恶性肿瘤或肝病的成人 以及心肌病儿童,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如肺癌伴肝转移,原发性肝癌等,这样的 病例是型或型血的癌症患者,原因是部分癌症病人免疫系统混乱,其中的一些免疫 球蛋白充当的辅酶的作用。
. 药物原因 他汀是最常见的引起 升高的药物,主要与他汀肌溶解有关,故 升高水平更为明显。除此之 某些麻醉药、镇静催眠类药物、乙醇、秋水仙碱等药物均可引起 和 增高。 . 运动影响 一般生化检查要求检查者前两天尽可能避免剧烈的运动和锻炼,尤其平常比较少参加锻炼的 查者,即便检查前不很剧烈的活动也可能会引起 明显升高同时伴有 不同程度的增高。 . 发热 发热尤其是高热可以引起肌肉损伤,所以对于感染发热的病人如果 轻度升高并不用特别处理
在过去,心梗()的诊断,依据的标准: 满足如下个条件中的个,即被诊断为心梗()
临床病史 上的提示 酶的升高
肌钙蛋白的出现,取代了心肌酶 。
传统肌钙蛋白测试的 值,是根据定义设置的,值相对较高。 例如,第四代 诊断心梗的 为 ( )
心肌梗死的全球通用定义第三版() 工作组
心肌梗死标准: 在于心肌缺血的临床情况下,符合任何一条标准即可判断为心肌梗死: 检测到心脏的生物标记(最好是肌钙蛋白)上升或下降,并有至少一个值在以
• . 其它系统疾病
• 肿瘤、脑部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多发性肌炎、横纹肌溶解症、低 钾血症等病变也会引起 和 增高,其中肿瘤、脑部疾病可引起 增高, 但由于 不直接检测,这部分数值被计算入 而导致其假性增高。
乳酸脱氢酶()测定
乳酸脱氢酶()主要存在于心肌、骨骼肌、 肾脏,其次存在于肝、脾、胰、肺、肿 瘤组织,红细胞。当上述组织损伤时, 它可进入血液,使血中水平升高。由于 几乎存在于人体各组织中,所以对诊断 有较高的灵敏度,但特异性差
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小肠


肌酸激酶同工酶(—)
主要分布在心肌内,在骨骼 肌、脑等组织中也有少量。检 测同工酶可以区分增高的究竟 来源于哪种病变组织。正常人 血清中几乎全是,约占~以上, 约在以下。若血清中明显增高
与 比值在诊断中的意义: () 免疫抑制法的正常值 ~, 比浊法正常值 ~; ()如 比值在 ~, 增高考虑心肌受损可能性大; ()如 比值<, 增高考虑骨骼肌损伤引起; ()如 比值>, 增高很可能是是 异常增高导致 推算出错,此时应考虑肿瘤或脑 部疾病引起,也可能是实验室干扰引起,如血脂过高引起比浊法不准确或巨 血症 亚基不能完全被封闭引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