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三章:小说(一)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全部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全部笔记)

第一讲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新文化运动的标志与内容: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鸣为《新青年》),主编陈独秀,提倡民主与科学。

在《新青年》阵地上集结的激进的知识分子主要从良两方面推进思想启蒙运动:其一是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

其二是广泛引进和吸收西方文化。

新文化运动直接促成了文学革命,文学革命又成为新文化运动最有实绩的一部分。

(四)、文学革命的标志和主要内容●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2月陈独秀发表了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这是文学革命的标志。

●内容: 1、胡适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陈独秀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立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2、钱玄同与刘半农的“双簧信” 3、1918年4曰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来概括文学革命的宗旨。

4、同年12月,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文学之本。

5、1918年冬天,陈独秀、李大钊又创办了《每周评论》,北京大学的傅斯年、罗家仑等创办了《新潮》月刊。

6、批判“黑幕派”和“鸳鸯蝴蝶派”以及旧戏曲。

7、与旧文学势力的较量:①批判林纾致蔡元培的公开信。

②1922年与“学衡派”论争。

③1925年与“甲寅派”论争。

(五)、文学革命的重大实效1、白话文的全面推广。

2、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呈现出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

3。

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4、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

1(六)、总结在文学观念上,将“文以载道”、游戏消遣等种种传统的文学思想作为封建制度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物加以否定,表现人生、反映时代的积极的文学思想,成为一般新文学作家的共同倾向。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重点习题及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重点习题及名词解释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1 简述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2 简述第一个十年文学创作上的时代品格。

3 论述文学革命的实绩。

第二章鲁迅(一)1为什么说《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2简述《野草》的艺术特质。

第三章小说(一)1 简述“问题小说”的特点。

2 简述“自叙传”小说的特点。

第四章通俗小说(一)1 谴责小说的特点?2 什么是鸳蝴─礼拜六派文学?第五章郭沫若1《女神》的艺术特征?2以《屈原》为例,说明郭沫若历史剧作的特色。

第六章新诗(一)1 早期白话诗的意义?2 湖畔诗人的风格?3 前期新月派诗歌特点?4 早期无产阶级诗歌代表人物和代表作?第七章散文(一)1 早期各刊物“随感录”的主要作家?2 “言志派”散文特征?3 朱自清散文特色?4 现代评论派散文特色?第八章戏剧(一)1 什么是“文明新戏”?2 何谓“爱美剧”?3 “小剧场运动”的含意?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1 简述无产阶级文学思潮的产生过程。

2 自由主义作家的文艺观?第十章茅盾1 论述茅盾的小说成就。

2 茅盾在理论批评方面有何贡献?3 吴荪甫形象的复杂性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第十一章老舍1 为什么说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价值在于他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的格外关注。

2 《骆驼祥子》在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方面是如何表现的?3 简要说明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

第十二章巴金1 简述巴金前期小说的创作特色。

2 高觉新形象的复杂性在哪里?3 简述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特点?第十三章沈从文1 沈从文小说乡村叙述的独特视角?2 请说明沈从文为何被称为“文体作家”。

第十四章小说(二)1 左翼小说的特点?2 京派小说的特点?3 海派小说的特点?第十五章通俗小说(二)1 张恨水小说的特色?2 武侠小说的想象与拓展?第十六章新诗(二)1 后期新月派的创作特点?2 戴望舒、卞之琳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特点?第十七章鲁迅(二)1 鲁迅杂文的意义?2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3 简述《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小说一」「五四小说。

」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是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于《新青年》第四卷第五期的《狂人日志》、紧接着第二年,他的《孔乙己》、《药》等名著也相继问世。

「五四小说」从此拉开序幕。

「林译小说」古文家林纾用文言意译的西欧小说。

「周译小说」以周树人(鲁迅)、周作人兄弟合译的《域外小说集》为代表,直译日俄与其他弱小民族的小说,影响到了“五四“小说的内容、形式以至风格。

「问题小说。

」问题小说家的主要功绩是建立了现代市镇和乡土文学的基本叙述模式。

主要作者有冰心、王统照、庐隐、许地山等。

形成:1、作为思想启蒙运动的“五四”本身,闪出思想解放的理性之光,它造就了“思考的一代”。

2、问题小说的出现受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作品的刺激。

「罗家伦」《是爱情还是苦痛》写的是接受了家庭包办婚姻的青年同时接受了人道主义的思想,如果追求一己的幸福则必牺牲一个旧式的弱女子,若不离异又必陷入自己一生于不幸。

小说人物最后就这样处于两难境地。

「王统照」的问题小说更突出“爱”与“美”的观点,探讨人生的“烦闷与烦忧”。

《沉思》提出作裸体模特儿的女子为何爱人反对、官吏干涉,甚至男性画师也不理解她的动机,使其陷入沉思之中。

担任模特儿的纯洁美丽的女性是作者理想的“爱”与“美”的象征,她向往于用自己的身体通过画面来将“爱”与“美”传诉给人们,但是她的理想破灭了。

《微笑》让一个女犯人“慈祥的微笑”发出奇效,竟然使小偷都得到感化和超度,从此变成了“有些知识的工人”。

王统照擅长运用象征手法,与故事的写实性参杂并存。

《春夜喜雨》常常蒙上一层虚幻的色彩,从空想中设境或安排人物,缺乏现实力度。

《湖畔儿语》加强了社会现实感,从一个有家不得归的儿童视角,侧写贫苦母亲被迫卖淫的困境,以及这种特异的人生环境给孩子心灵带来的严重残害。

《沉船》、《生与死的一行列》等短篇以沉实的笔触写底层人民穷苦的生,或惨痛寂寞的死,“爱”与“美”的“问题小说”的玄想,已被真实的图景所代替,艺术上也更加圆熟。

小说概述第一个十年

小说概述第一个十年
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受鲁迅影响,以农 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 所谓“乡土文学”。 • 代表作家有彭家煌、鲁彦、许杰、许钦文、王 任叔、台静农等。 • 代表作品:彭家煌:《怂恿》,王任叔:《疲 惫者》,许钦文:《疯妇》,台静农:《地之 子》。
h
10
乡土文学的特质
• 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 现的。
自我的平凡性,对于软弱的凡人的历史价值,对于人的日常
平凡生活的重新肯定与发现。
• 雅文学与俗文学两大文学潮流在对立中的接近趋向。
h
12
自叙传抒情小说
• 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 • 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 • 在日本留学期间,接受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及近
代日本“私小说”的影响。 • 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活动”。 • 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减弱对外部事件的描
h
5
二、第一个十年小说概述
• 总体概述 • 以翻译小说为培基,五四运动小说时取得文学的正宗地
位。 在第一个十年,“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是其中重要
的一支,主要是鲁迅影响下的文学研究会和未名社、语 丝社的一些成员。他们师承文学革命的传统,从各种角 度触及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 根据时期与人员不同:分为问题小说、人生写实派、乡 土文学派 与之相对峙的,是前期创造社和相近的其他社团的一些 小说家。他们不注重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再现,而是力主 忠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标举自我情绪的审美表现,开 拓了现代小说新园地:浪漫抒情的小说创作。
柄”谈》;2:“资治体,助名教,供谈笑,广 见闻” • 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古代小说类型与西方小说分类
• 古代小说:杂录、丛谈、辨订、箴规、志怪、传奇 等。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习题集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习题集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习题集1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1917——1927)一、填空题1,文学革命兴起之前的文学改良运动包括:_________ .2,文学革命兴起的直接动因是:_________ .3,新文化运动的本质是:_________ .4,从文学进化论的角度论述文学革命的理论文章是:_________ .5,《文学改良刍议》的作者是:_________ .6,提出“三大主义”为文学革命的目标的理论文章是:_________ .7,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外因是_________ .8,《人的文学》的作者是_________ .9,对现代散文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文学社团是_________ .10,特别重视对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介绍的社团是_________ .11,以爱情诗创作闻名的社团是_________ .12,湖畔诗社的代表诗人有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1,文研会2,创造社3,新月社4,语丝社三,简答题:1,简答文学革命发生的大致过程2,概述“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情况3,简答《文学改良刍议》的思想内容4,简答《文学革命论》的思想内容5,简答文学革命时期的创作特色四、论述题1、为什么说文学革命是我国前所未有的文学革新运动?文学革命的的意义是什么?2、如何评价文学革命时期周作人的文学观念与理论?第二章鲁迅(一)一、填空题:1,鲁迅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__________.2,鲁迅的小说集有__________.3,鲁迅的散文诗集是__________.4,鲁迅的散文集是__________.5,鲁迅的杂文集有(举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鲁迅提出“首在立人”观点的文章是____________________.7,鲁迅的学术著作有__________. __________.8,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__________.9,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发表白话小说的刊物是__________.10,鲁迅小说的主要题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11,鲁迅唯一的一篇中篇小说是__________.12,鲁迅唯一以青年的婚恋为题材的小说是__________.13,《药》《孔乙己》《故乡》出自__________(小说集)14,《祥林嫂》《伤逝》出自__________. (小说集)15,阿Q精神的核心是__________.16,鲁迅著作中最“个人化”的集子是__________.17,鲁迅作品中具有“闲话风”特点的集子是__________.18,鲁迅作品中具有“独语体”特点的集子是__________.二,名词解释1,《狂人日记》2,“祥林嫂”3,《故事新编》4,《伤逝》5,《药》三、简答题1,简答阿Q的形象特征2,简答《阿Q正传》的意义3,简答《野草》的写作特点4,简答《朝花夕拾》的艺术特点5,简答《故事新编》中“古今杂糅”的艺术手法及其审美效果四、论述题:1 、怎么理解鲁迅的《呐喊》和《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和标志?2、论述《呐喊》和《彷徨》表现生活的视角与小说的结构模式3、对《阿Q正传》有哪些不同的解析?试举三种说法,指出其解析的角度和根据,并加以评析。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戏剧
一广场戏剧 1 国统区的无产阶级戏 剧 2解放区的红色戏剧 3九一八后的国防戏剧 4田汉洪深的戏剧创作 5熊佛西的农民戏剧实 验二剧场戏剧曹禺夏衍 李健吾袁牧之宋之的陈 白尘
第三编 第三个十年
一.论争 1 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 2 关于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关系问题的论争 3 关于现实主义和“主观”问题的论争 二.文艺理论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三.文学创作(一) 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三.文学创作(二) 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孤岛文学、沦陷区文 学。
巴金
巴金的中、长篇小说带有强烈的主观性、抒情性, 与茅盾、老舍的客观性、写实性的中、长篇一起, 构成了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中、长篇小说的艺术高 峰。 第二个十年: 小说:内容:“青年世界” 艺术:主观性、抒情性,情感汪洋恣肆,语 言行云流水。 第三个十年: 小说:内容:1旧家庭的没落 2抗战时期现实生活 艺术:单纯、朴素、流畅中表现鲜明的感情,以 情动人是其一贯的风格。
老舍
小说:内容:市民世界 艺术:“京味”与幽默是其独 特的风格
曹禺
戏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家》五部经典 内容:追索现实背后深处的人生、人性、 人的生命存在的奥秘。 艺术:“大融合”的戏剧境界。
沈从文
小说:内容:湘西世界 艺术:发展了一种特殊的小说 体式:文化小说、诗小说或抒情小 说,被称为“文体作家”。 2追求纯、真的美文效果。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
第二编 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 第三编 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
现当代文学重要作家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 (1917年——1927年)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知识点梳理(三)——小说(一)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知识点梳理(三)——小说(一)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知识点梳理(三)——小说(一)一“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1)“五四”时期小说转型的多种原因,其中除了社会变革的推动,还包括:新式教育所培养的一代青年学生成了新的读者和作者群体,白话文运动的成功,西洋小说的影响,等等。

二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2)理解“问题小说”形成的两方面原因:一是“五四”思想启蒙造就了思考的一代,他们渴望用小说来提出和讨论社会问题与人生问题;二是受易卜生等欧洲与俄国现实主义作家和文学思潮的影响,提倡为人生的创作。

“问题小说”并非流派,而是一种创作的风潮,贴近青年所关注的人生现实问题,但视野与题材仍比较狭窄,难免概念化。

对“问题小说”形态与得失的理解,可以举冰心为主要的分析对象。

其《超人》是比较典型的“问题小说”。

该小说文笔和情节结构都与传统小说相去甚远,重在写人物的心理,并抒发作者的感受,但有些概念化,明显带有“五四”的特征。

还可以分析王统照的《沉思》、《微笑》等小说,其提出和表现“问题”时所追求的虚幻、玄想的特点,也带有“五四”时代的情味。

(3)“问题小说”风潮过去之后,很多作家都转向写实。

叶圣陶也是从“问题小说”起步,后来却转向专写“小市民智识分子的灰色生活”,并着重用冷静批判之笔揭露小市民的精神病态。

其早期代表作《潘先生在难中》,在不长的篇幅中塑造出一个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不动声色地讽刺的手法。

(4)关于2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乡土小说作家群。

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对“乡土文学”的界定,这一群体涌现的文学史背景:回忆、乡愁、风土、写实,是乡土小说的突出特色。

三“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型叙述小说(5)强调小说抒情与主观性的主要有创造社作家。

抒情小说也是现代小说的一种新样式,其中“自叙传”抒情小说侧重于作家的自我暴露,以及个人私生活和心理的描写,这是接纳日本“私小说”和其他一些外国小说的影响而形成的一体小说,郁达夫是其代表作家。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1 简述第一个十年文学创作上的时代品格。

P19-23答:一是理性精神的显现。

自文学革命开始,新文学的先驱者们就主张文学服膺于思想启蒙,注重将文学作为改造社会人生的工具,强调以现代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去指导新文学的创造。

举例:鲁迅的《呐喊》和《彷徨》。

二是感伤情调的流行。

在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笼罩于整个文坛的空气主要是感伤。

举例:冰心的《超人》、许地山的《命命鸟》。

三是个性化的追求。

因为“五四”时期是提倡个性解放,鼓励个性发展的年代,所以写个人的生活,个人的情绪,是普遍的现象。

举例:郭沫若《女神》。

四是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

现实主义成为“五四”时期乃至是第一个十年最有实力的创作方法。

举例:鲁迅《野草》。

2 论述文学革命的实绩。

P9-10答:1、白话文的全面推广。

“五四”后,各地爱国学生团体纷纷仿效《新青年》、《每周评论》,创办白话周刊。

如《东方杂志》、《小说月报》。

2、是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文学团体的蜂起,呈现出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

3、是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4、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实绩。

如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控诉了封建制度及其伦理道德“吃人”的本质,采用了现代意味的手法与样式。

第二章鲁迅(一)1为什么说《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答:(一)“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

从题材上看,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并且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从眼光上看,主要是关注“病态社会”里知识者与农民的精神“病苦”。

他的眼光在于“绝望的反抗”:对于社会,更是对人自身的反抗。

从小说模式上看,体现在《药》和《故乡》中“看/被看”与“离去—归来—再离去”两大小说情节、结构模式。

(二)“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体现在它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注重有头有尾、环环相扣的完整故事和依次展开情节的结构方式。

在艺术表现上,作家不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去描述主人的心理状态,而是通过主人公的自由联想、梦幻,直接剖露他的心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小说(一)
一、五四小说取得文学正宗地位:
(一)从文学边缘地位向中心移动:
原因:梁启超“小说界革命”;
出版传播手段进步;
现代稿费制度的逐步完善;
(二)五四革命给小说现代化的契机:阅读群体扩大(青年一代的阅读习惯);
西洋小说的引入。

(三)不足:“五四”究竟还是属于中国现代小说的初期,除了鲁迅这样的个别天才作家之外,大部分小说家还是比较稚嫩的。

二、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
(一)问题小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小说群体。

⑴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五四新旧思想文化碰撞交锋,塑造了“思考的一代”,在一段时间内,全社会都在思考“人生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

②受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作品的直接刺激。

(易卜生、日本问题小说)
⑵代表作家:(问题小说的作者不一定是纯粹写实派,大部分在前期比较偏向浪漫主义)⒈冰心
代表作:《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颖铭、颍石)《超人》(何彬,与《烦闷》《悟》
构成“爱的三部曲”)《分》《繁星》《春水》(小诗)
特色:问题小说
爱的哲学:爱、童心、自然美
语言特色:“冰心体”:典雅秀丽,杂糅古今中外的语言,充满率真,单纯,柔婉。

2.王统照(中国现代中长篇小说最初实践者)
代表作:《沉思》《沉船》
特色:问题小说
探讨人生的“烦闷和混扰”夸大“爱”与“美”的作用和力量
语言特色:擅长运用象征手法,和故事写实性掺杂并存,小说气氛笔力强劲。

(3)特点:
问题小说流行时间不长,却是典型的五四时期产物。

作家们以五四新文化作为参照,重新思考社会人生问题,并通过小说的形式加以艺术的表现。

对社会弊端的敏锐感悟,使五四文学具备了强烈的启蒙色彩和理性批判精神。

主要不足是由于急于要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生的思考,社会功利的倾斜使其不免带有观念化与抽象化的陋病,人物形象被社会问题冲淡,削弱了作品的审美价值。

(二)人生派写实小说
从“问题小说”起步,大部分小说家先后倾向于现实主义,其中“五四”人生派小说作家,主要由文学研究会的乡土小说作家群组成,其中叶圣陶。

王鲁彦《柚子》集,彭家煌《怂恿》集成就最大。

1.叶圣陶:从问题小说起步迅速转为写实派
代表作:《潘先生在难中》,
特色:诚实,细腻,摆脱了问的幼稚。

典型的灰色人物,暴露色彩中内蕴的讽刺喜剧手法“不动声色”的讽刺。

成就:较少写矫揉造作的小说作品,提炼出一种客观冷静的叙述语言,所有对“五四”小说群体褪掉稚气,对人生派写实小说完型,贡献极大。

2.乡土小说: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

主要作家作品:鲁迅是现代乡土小说开风气的大师,他的《孔乙己》等作品,为后来乡土小说家建立了规范
王鲁彦《菊英的出嫁》“冥婚”。

彭家煌《怂恿》《活鬼》。

台静农《地之子》。

许钦文《疯妇》
乡土小说意义:题材和视野的扩展——读者对于在作品中看到广阔人生的渴望;从关心个人的愁闷情绪到关注社会民众,从关注理想转向对现实的探索。

艺术表现手法的转换——纠正旧小说的简括式叙述方式,加强场景人物细节描写。

三、“自叙传”抒情小说: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
1.概述:
(1)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从理论到实践都强调小说主观性和抒情性,注重塑造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2)多受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和日本“私小说”的影响
(3)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侧重于心境的暴露,作为向一切旧道德旧礼教发起挑战的艺术手段。

2.代表作家
(1)郁达夫
受欧洲浪漫主义深刻影响,也接受世纪末艺术思潮的果实,同时具有放浪形骸的中国名士风度和现代民主思想。

其小说特点:性的苦闷,生的苦闷,客观上反映伦理道德。

独特的题材:城外留学生中青年人青春期的性心理,又折射出这种病态心理是来源于病态社会。

独特的人物:多情,得不到感情的孤独的游子,
“自悲症”患者,麻痹自我,
缩小自我的孤独者。

独特的表现形态:“心理情绪”模式,主观抒情,感性为主。

小说抒情形式上由“作者、主人公和叙述者三者合一”,转向抒情主人公的客观塑造和诗的意境营造上。

代表作:《沉沦》。

《沉沦》作品叙述了“他”试图摆(挣)脱“病痛”的努力和沉沦的过程。


爱情——知音(自我认同),价值和情感认同。

真挚、青年(内心的需求时代的召唤)
心灵矛盾挣扎——净化(洁净脏自然)(个性解放——罪孽——内在的脆弱)
过程:①通过艺术摆脱心灵上的伤痛,读书,——艺术的困惑
②寻求自然的帮助——自然的迷失
③希望得到爱情(责任)来重新找回自我,转移和摆脱精神的痛,——爱情的失落
④去妓院——人的沉沦
⑤死(否定——个性解放的脆弱性,夭折)——洗涤
(2)“自叙传”小说特点:
1.抒情性(主观抒情)
2.自传性(以创作者为艺术中心)
3.自我暴露(侧重表现创作者心境)
4.创作者,叙述者和作品主人公的统一性(三位一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