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
黄鹤楼知识点

黄鹤楼知识点黄鹤楼是中国武汉市的一座著名古建筑,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黄鹤楼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建筑技术,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介绍黄鹤楼的历史沿革、建筑特色、文化意义等知识点,为读者全面了解黄鹤楼提供参考。
一、历史沿革黄鹤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相传当时楚国的君主曾在楼上放黄鹤,以示军队的英勇和智慧。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鹤楼经历了多次修缮和重建。
最早的黄鹤楼是木结构,后来改为砖木结构。
在明代,黄鹤楼的现代化改造开始,楼体规模也逐渐扩大。
清代时期,黄鹤楼再次修复并进一步完善了建筑结构。
如今的黄鹤楼已成为一座坚固的砖石结构建筑,历史的积淀使得它成为中国古代楼阁建筑的代表之一。
二、建筑特色黄鹤楼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之一,具有独特的建筑特色。
它位于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上,整座楼共有五层,高度达到了51米。
楼体结构严谨而稳定,采用层层回缩的形式,形成了典型的悬空式建筑风格。
黄鹤楼的各层之间通过楼梯和走廊相连,从底层一直到五层的顶部,都有观景平台供游客远眺江山美景。
黄鹤楼的屋顶采用抬檐式设计,独特的斗拱结构既增加了建筑的美观性,又大大加强了楼体的稳定性。
三、文化意义黄鹤楼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楼,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
首先,黄鹤楼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题材来源之一,这个诗歌不仅在中国流传广泛,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黄鹤楼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鹤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象征,与黄鹤楼的结合进一步强化了楼的文化内涵。
此外,黄鹤楼所在的位置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战略要地,楼内陈列的展品记录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对于加深人们对于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起到了积极作用。
总结黄鹤楼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之一,不仅具有卓越的建筑技术和美观的建筑风格,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的历史沿革、建筑特色和文化意义是人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黄鹤楼(完美版)课件

黄鹤楼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文化象征
黄鹤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化象征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
诗词歌赋
黄鹤楼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
黄鹤楼的建筑风格与特点
建筑风格
黄鹤楼采用中国古代传统的建筑风格 ,以木材为主要结构,屋顶采用歇山 式,檐下施以斗拱。
特点
黄鹤楼外观五层,内部四层,各层均 设有回廊和亭子,供游人欣赏江景和 山景。黄鹤楼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 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黄鹤楼(完美版)课件
目录
• 黄鹤楼的历史背景 • 黄鹤楼的诗词文化 • 黄鹤楼的风景名胜 • 黄鹤楼的保护与传承 • 游客体验与互动环节
01
黄鹤楼的历史背景
黄鹤楼的起源与传说
起源
黄鹤楼始建于公元223年,是三 国时期吴国为观察敌情而设立的 军事瞭望台。
传说
黄鹤楼得名于一个传说,一位道 士在此驾鹤成仙,因此得名黄鹤 楼。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象征之一,黄鹤楼承载着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使命。通过游览黄鹤楼,游客可以 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黄鹤楼的旅游业也为当地经济 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04
黄鹤楼的保护与传承
黄鹤楼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01
02
03
04
现状
黄鹤楼历经千年,受到自然和 人为因素的破坏,现状堪忧。
数字化技术
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黄鹤楼进行三维扫 描、虚拟重建等,让更多人了解和欣 赏黄鹤楼的魅力。
文化旅游
将黄鹤楼打造成文化旅游胜地,吸引 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促进当地 经济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
利用黄鹤楼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创 意产业,开发具有特色的文化产品和 服务。
黄鹤楼的介绍和历史

黄鹤楼的介绍和历史黄鹤楼,那可是咱中国大名鼎鼎的建筑啊!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屹立在武汉。
你说这黄鹤楼,那历史可悠久了去了。
它始建于三国时期,嘿,那时候得多热闹啊!这么多年过去了,它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就像一个坚强的战士,一直坚守在那里。
想象一下,多少文人墨客曾经登上这黄鹤楼,望着那壮丽的景色,诗兴大发呀!崔颢不就写了那首著名的《黄鹤楼》嘛,“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这写得多棒啊!站在楼上,看着那滔滔江水,那感觉,啧,没法形容!黄鹤楼的建筑风格那也是别具一格啊!那飞檐翘角,多气派!就好像要展翅高飞一样。
它的颜色也特别好看,古色古香的,让人一看就觉得有韵味。
咱再说说这黄鹤楼周边的景色。
那可是美不胜收啊!有绿树成荫的公园,有波光粼粼的湖泊。
春天的时候,花开得五颜六色的,和黄鹤楼相映成趣;夏天呢,在湖边吹吹风,那叫一个凉快;秋天,树叶变黄了,落在地上,就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冬天,要是赶上下雪,那黄鹤楼就像是童话里的城堡一样。
现在的黄鹤楼,可不仅仅是一个古建筑,它更是武汉的一张名片呢!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大家都想来看看这传说中的黄鹤楼到底有多神奇。
去黄鹤楼游玩,那可得好好感受感受它的魅力。
别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一圈就完了,那多可惜呀!要慢慢地走,细细地品味。
看看那些精美的雕刻,听听导游讲讲它的历史故事。
而且啊,一定要在楼上多待一会儿,看看远方的风景,感受一下古人的那种情怀。
黄鹤楼啊黄鹤楼,你见证了多少历史的变迁,承载了多少人的情感。
你就是咱中国文化的瑰宝,永远散发着迷人的光彩!不管啥时候去看你,你都那么让人着迷,让人忍不住为你赞叹!这就是黄鹤楼,独一无二的黄鹤楼!。
黄鹤楼诗十首全诗

黄鹤楼诗十首全诗一、原文:1. 《登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 《望黄鹤楼》李白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蹇予羡攀援,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4.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5. 《黄鹤楼》贾岛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看景知高下,流水闻声觉浅深。
偏是战争留纪念,更无人与共传杯。
谁知此日凭轩处,肠断先皇旧剑归。
6. 《黄鹤楼闻笛》赵嘏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7.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如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8. 《菩萨蛮·黄鹤楼》毛泽东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9. 《送客之鄂州》韩翃江口千家带楚云,江花乱点雪纷纷。
春风落日谁相送?唯有武昌官柳新。
此诗虽未提黄鹤楼之名,但武昌与黄鹤楼相关,也常被与黄鹤楼相关作品归于一类。
10. 《verge of the sea at Yellow Crane Tower》(《黄鹤楼之海边》此为翻译题目,原文没有精确对应中文名)(外国诗人模仿黄鹤楼诗风所作,仅为示例创作,不在古代经典黄鹤楼诗作内)Gray sea and blue sky blend,Yellow Crane Tower in sight.Waves leaped, as years flied.Sailors' tales, clouded the twilight.Fading sun, on the far shore.My heart, is a lonely bore.二、衍生注释:- 《登黄鹤楼》中的“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曾骑鹤过此。
黄鹤楼介绍简介

黄鹤楼介绍简介1. 什么是黄鹤楼?黄鹤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是中国文化名城武汉的象征之一。
它以壮丽的建筑和优美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游客。
2. 历史背景2.1 建造背景黄鹤楼最早建于22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是国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楼阁之一。
当时的楼阁虽然不再存在,但是黄鹤楼的名称却一直流传下来。
2.2 多次重修在历史的长河中,黄鹤楼经历了多次的毁坏和重修。
最著名的一次是明朝末年的战火中,楼阁被烧毁,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得以重建。
3. 建筑特点黄鹤楼具有典型的中国古代楼阁建筑风格,以其精致的工艺和华丽的外观著名。
下面是黄鹤楼的几个建筑特点:3.1 结构设计黄鹤楼总共有5层,高达51.4米,采用了传统的木质结构,通过巧妙的榫卯连接,使整个楼体结构牢固而稳定。
3.2 门额和匾额黄鹤楼的正门上方悬挂着一个巨大的门额,上书“黄鹤楼”。
门额下方还有两块匾额,分别写着“感天动地”和“玉汉横空”。
3.3 视野开阔从黄鹤楼的顶层楼台上,可以俯瞰整个武汉市区以及长江美景。
尤其是黄鹤楼背靠着著名的长江大桥,使得登楼后能够一览长江的壮美景色。
4. 历史文化意义4.1 文学作品黄鹤楼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被众多文人墨客所赞美和吟咏。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唐代杜甫的《黄鹤楼》一诗,通过描述楼上飞舞的黄鹤,表达了对故友离别的思念之情。
4.2 传统文化活动黄鹤楼还是武汉市重要的旅游景点,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在春节和中秋节期间,还会举办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如舞狮表演、花灯展览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观和观赏。
5. 参观须知5.1 开放时间黄鹤楼每天上午8点开放,下午5点闭馆。
但是在一些特殊的节假日,如春节期间,黄鹤楼会延长开放时间。
5.2 门票价格黄鹤楼的门票价格根据季节的不同有所调整,一般在80元-100元之间。
对于学生和老年人,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
5.3 游览建议为了更好地游览黄鹤楼,建议游客选择早上或傍晚时分前往,避免人流拥堵。
崔颢《黄鹤楼》(带拼音、注释、译文)

崔颢《黄鹤楼》(带拼音、注释、译文)《黄hu áng 鹤h è 楼l óu》作zuò 者zhě:崔cuī 颢hào昔xī 人rén 已yǐ 乘chéng 黄huáng 鹤hè 去qù,此cǐ 地dì 空kòng 余yú黄huáng 鹤hè 楼lóu 。
黄huáng 鹤hè 一yí 去qù 不bú 复fù 返fǎn ,白bái 云yún 千qiān 载zǎi 空kōng 悠yōu 悠yōu 。
晴qíng 川chuān 历lì 历lì 汉hàn 阳yáng 树shù,芳fāng 草cǎo 萋qī 萋q ī 鹦yīng 鹉wǔ 洲zhōu 。
日rì 暮mù 乡xiāng 关guān 何hé 处chù 是shì?烟yān 波bō 江jiāng 上shàng 使shǐ 人rén 愁chóu 。
作者介绍:崔颢(704年—754年),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原籍博陵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出身“博陵崔氏”,唐朝著名诗人,儒客名家。
早期诗作多写闺情,后赴边塞,诗风变为慷慨豪放。
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注释: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乘:驾。
去:离开。
空:只。
返:通返,返回。
空悠悠:深,大的意思悠悠:飘荡的样子。
川:平原。
历历:清楚可数。
黄鹤楼最著名的五首诗

黄鹤楼最著名的五首诗如下:1.《黄鹤楼》——崔颢11.原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解析:这首诗被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赞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前四句围绕黄鹤楼的传说展开,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氛围,“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更是成为千古名句;后四句从写景转到抒情,通过描写眼前的汉阳树、鹦鹉洲,引出日暮时分的思乡之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11.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解析:这是一首送别诗,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去扬州。
“烟花三月下扬州” 一句,以绚丽的春景衬托出友人此行的美好,画面感极强;后两句写友人乘船远去,诗人伫立江边,望着孤帆远影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到长江水滚滚流向天际,将送别时的不舍之情表达得真挚而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
3.《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1.原文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2.解析:这首诗写于李白被贬谪为“迁客” 期间。
诗人以贾谊自比,“西望长安不见家” 表达了他被贬后的惆怅和对京城的思念。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一句,将听觉转化为视觉,仿佛在五月的江城听到了梅花飘落的声音,意境清幽,耐人寻味,也从侧面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凄凉。
4.《菩萨蛮・黄鹤楼》——毛泽东11.原文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2.解析:此词作于1927 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当时中国革命处于低潮,形势危急。
毛泽东登上黄鹤楼,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广阔的胸怀,描绘了黄鹤楼前的壮丽景色和当时的社会局势。
词中既有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又有对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精神,展现了一代伟人的豪情壮志和伟大情怀。
三首黄鹤楼的诗

1、《黄鹤楼》
崔颢〔唐代〕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望黄鹤楼》
李白〔唐代〕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唐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鹤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歌大意,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愁;了解黄鹤楼,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讲述故事,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烟花三月》,学生欣赏。
师:同学们,听着这优美的旋律,你想起了哪位诗人的哪首诗?
(课件展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生一起诵读。
2、讲述故事。
话说李白离开京城,准备游遍祖国的名山大川。
有一天,他来到我们荆楚大地武昌,登上黄鹤楼。
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水,从天边奔来,又向天边流去,江上白帆点点,空中沙鸥成群,远山林木葱茏,岸边繁花似锦……此情此景,李白不由诗兴大发,于是拿起笔准备题诗一首。
正准备写的时候,旁边的一首诗吸引住了他,李白捻着胡子吟诵了一遍。
顿时,满腔诗情被兜头一盆冷水给浇灭了。
他扔下笔,大喊一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便郁郁地转身而去……
3、板书课题,读课题。
(1)板书课题和作者,指导写好“鹤”字
(2)齐读课题
4、了解黄鹤楼的文化底蕴。
谁来说说你对黄鹤楼的了解?学生畅谈,课件出示黄鹤楼的资料及图片。
二、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1、老师提出读诗要求,学生自由朗读。
师:请大家翻开《朝读经典》课本第25课,自由朗读《黄鹤楼》这首诗,注意,仔仔细细读上4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要把诗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要把诗念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
(学生自由放声朗读,教师在一边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
2、一读、读准字音。
(1) 请一生读《黄鹤楼》,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两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
(2)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通诗句。
3、二读,读出节奏。
(1)请学生再来读一读《黄鹤楼》。
其他同学听,特别听诗句的中间,他是怎么停顿的。
(2)生谈该停顿的地方。
(3)指导学生朗读“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4、三读,读出味道。
(1)教师通过指导读“烟波江上使人愁”,从而让学生找到读古诗词的感觉。
(2)学生自己再试着读一读《黄鹤楼》,争取读出自己的味道和感觉。
(3)请生读一读《黄鹤楼》,注意读出自己的味道和感觉。
三、读悟结合,感受忧愁
1、品读“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师:在这样一个晴好的日子里,诗人崔颢来到了黄鹤楼。
望着巍峨瑰丽的黄鹤楼,他有什么感受呢?(课件出示前四句诗句)(1)生1说。
(2)师讲述黄鹤楼来历的传说。
(课件出示关于黄鹤楼来历的传说。
)
(3)一个美丽而忧伤的传说,谁再来读读这几句?生2读。
(4)老师读。
师:是啊,昔日的黄鹤和仙人都已飞升而去,这里只余下了——生接“黄鹤楼、悠悠白云、动人的传说……”老师读前四句——(5)学生齐读。
师:古人说“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一切都终将一去不复返,带着这种感慨,这种空茫,一起读——
2、品读“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读诗想画面。
师:诗人感慨之余,登上了这“天下绝景”的黄鹤楼,极目远望,他又看到了什么呢?
(相机出示“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起读想象自己就是崔颢,你看到了什么?
(2)想画面品诗。
师:把你看到的读出来。
师:我也看到了“晴川历历”,我也看到了“芳草萋萋”。
孩子们,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儿啊,边读诗边想象画面也是一种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3、品读“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1)师:如此美景,诗人站在楼上,不觉痴了,醉了……悄悄地,夕阳已斜,暮色渐合,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相机出示:“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师:“乡关”指什么?
(2)感受“日暮”带来的愁绪。
“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是沉重的,读——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是悠长的,读——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愁是绵密的,读——
使人愁啊使人愁,一起读——
(3)诗人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到了家乡吗?(没有)家乡汴梁,遥遥无踪,难怪诗人才会朝着烟波浩渺的长江追问......
(4)再读全诗
师:但是晴川之后更是晴川,家乡汴梁却在茫茫崇山之后,不见丝毫的影踪,真是“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武昌望汴梁,游子望断肠”啊!一起读——(课件展示整首诗)
四、配乐诵读,拓展升华。
烟波浩渺的长江,空荡荡的黄鹤楼,勾起了崔颢无限的乡思乡愁。
是啊,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是人类永恒不变的情感。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读《泊船瓜洲》
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读《秋思》
(出示黄鹤楼的图片)黄鹤已去,白云悠悠;千年咏叹,尽在此楼。
这就是经典,这就是文化。
从此,你一定会铭记我们荆楚大地的这座千古名楼——黄鹤楼;来到黄鹤楼,你一定会想起一个人——崔颢;想起这个人,你一定会诵起一首诗——齐背《黄鹤楼》
板书:
黄鹤楼
昔人已去
乡愁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