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体育教学关于身体锻炼与体能发展的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有效措施

浅谈初中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有效措施学生在学校里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还要通过体育学习提高自身的体育素质和心理素质。
通过体育课,学生不仅能学习到理论知识,还能强身健体,教师将现代体能训练应用于体育教学中,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可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浅谈初中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有效措施,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标签:初中体育课堂;体能训练;措施引言体育课堂中的体能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身体的免疫力。
为此,初中体育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理念,从而加强学生的体能训练。
一、体能训练对于初中体育教学的意义在现实训练过程中,体能训练带给学生的不仅是个人身体素质的提高,还可以带动的是体育学习成绩有所进步。
这样,学生不论进行什么种类的体育竞技活动,均可以对其进行高效的处理与技巧把控。
所以,从现实角度来分析,体能训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进步,也可以帮助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的有效养成。
透过发展性的眼光对其进行分析,体能训练在强化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免疫力,促进了学生的抗挫能力,带动了学生的终身体育思维观念的形成。
二、初中体育体能训练教学问题(一)、体能训练缺乏和其它学科相比较,体育课程比较简单,这就造成了学校以及教师的不重视,体育课程也逐渐成为学生自由活动的课程,既没有器材、体能等教学,也没有理论知识教学。
长此以往,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得不到提高,也会逐渐失去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须要提高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度,加強体能训练,提升学生的体能。
(二)、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不足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初中体育教学的相关要求标准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体育教师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初中体育教学对体能发展及锻炼身体的教学策略

发展 学生身体 素质 以及增强 身体 体质 的
重要 学科 ,不仅 可 以教授 给学 生相应 的
修 或 者丢 弃 等 ,这 些都 需 要 老 师关 心 ,
只 有 硬 件 跟 上 去 了 ,才 能 更 利 于 软 件 发
教 学 目标 ,这 样不仅 可 以充 分调动 学生
学 习 的 主 动 性 ,还 有 利 于 提 升 学 生 的 综 合 体 育 素 质 。 比如 在 跑 步 练 习 中 , 可 以 规 定男生跑 1 0 0 0米 ,而 女 生 只 要 跑 8 0 0 米。 ( 3)问题 式 引 导 。 老 师 在 教 授 过 程
作 用 ,也是体 育教学 中非 常重要 的客观 条件 。体 育 教 学环 境 不 仅 包括 硬 件环 境 ,
如 教 学 场 地 、 教 学 器 材 等 , 还 包 括 软 件 环 境 , 比如 老 师 的 素 质 与 技 能 、 教 学 方
( 1) 情 景式教 学。所谓 情景 式教学 其实就 是借助 多媒体 、图像或者 音 乐来 进行教 学 ,这样 的情景 式教学是 根据学 生 的学 习 习惯 以及 心理 特征 定制 的,拥
得 到很 大的提高 ,但 是人们 的身体体 能 却 没有 因此获得 提高 ,反 而处于亚 健康
的 人 越 来 越 多 。 其 中 最 主 要 的 原 因 其 实 是 因 为他 们 缺 少体 育 锻 炼 ,甚 至 很 多 人 从 来 就 不 进 行 体 育 锻 炼 , 从 而 导 致 身 体 素 质 明 显 下 降 ,体 能 完 全 跟 不 上 ,抵 抗 力 也 越 来 越 低 。体 育 锻 炼 作 为 一 门可 以
较好的教学效果。
( 2)因材施 教。 由于 每个学 生 的体 能 以及 自身身体 素质都 是不 一样 的,因
试论初中体育教学关于身体锻炼与体能发展的教学策略

摘 要 :新课 改对 体育教 学提 出了新 的要求 ,在新 时期 ,少年是 祖 国的 果上得到最大的统一。 未来,少年强则 圆强。作 为初 中体 育教 师,引导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和保健知识 , 1 . 2 教学 中应着重体现 “ 身体锻炼 ”和 “ 保健养护 ”两个方面 拓展 身体素质 ,强健体能是我们 义不容辞 的责任 .本 文从三个方面讨论初 中体 ’ 身体锻炼 ,顾 名思义就是 指通过体 育锻 炼来实现学 生身体结构和 机能的 育教 学关于身体锻 炼与体 能发展 的教 学策略。 改善,这也就是传统体育教学 中的重 点内容,也就是体育课中的身体活动和技 关键词 : 体 育教 学 身体锻炼 体能发展 教学策略 能学习:而 “ 保健养护 ”则是指通过 卫生保健的方法来保养学生的身体,这主 要通过体育课的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 的培养来实现,这也是对新课改下的体育 体 育新课改中提出了 “ 身体健康 ”的新概念 ,体育课程名称也从 “ 体 育” 教师所提出的新的要求。 改为 了 “ 体育与健康 ”。这是在过 去的体 育课程 要求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进行 :、中现策略 :教多少和教会多少
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推动学生体能发展的策略探究

22当代体育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推动学生体能发展的策略探究王 健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推重学生体能发展是初中体育教学重要的教学目标。
初中生在这个阶段的体能发展水平,以及在体育学习中所培养的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以及习惯对于未来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当中,教师应当结构初中阶段的体能发展项目,并以此为目标,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
同时注意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习惯,发展体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教学实践出发,浅析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推动学生体能发展的策略。
当前,体育科目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高峰期,充分的体育运动对于学生的心智,身体的发育都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体能发展也是尤为积极有效的,能够为学生日后的全面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新课改中,也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体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应当以此为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体能发展,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全面发展。
1 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指导学生的体能锻炼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课本中的理论学习都不是很重视,比较狭隘的认为体育教学只是在户外进行体育锻炼。
而事实上,体育教材中的健康知识,保健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知识对于指导学生在日常中进行体育运动,身体的保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学生在学习这些基本的身体保健知识的前提下,对于后续开展体育运动,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体育运动习惯或者在学习之余进行身体的锻炼都是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的。
可以说,这些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是学生正确展开体能锻炼的基础。
例如,《体育健康理论与知识》一般是在开学之初需要上的理论课程,但是实际上大部分教师与学生对这部分理论课程都不是很重视。
对于初中生发展体能,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体育运动的兴趣与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一定的体能训练的习惯,才能够将体能发展起来。
中学体育教案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教学策略

中学体育教案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教学策略中学体育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针对如何制定教案,实施有效的体育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1. 整体设计: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合理安排每个学期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贯穿不同年级和课程,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各种体育运动项目。
教案中还应合理安排体育运动的难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度调整教学目标和内容。
2. 分层教学:学生的身体素质各有差异,因此在制定教案时,教师应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
通过分层教学,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进行锻炼,既不会让学生感到太难,又不会让学生感到太简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以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3. 任务驱动教学: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注重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项体育项目,通过合作和竞争,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并提高身体素质。
4.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教师在制定教案时,应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考试只能对学生的理论水平进行评价,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
因此,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口头评价、观察评价和实际操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5. 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例如,利用学校体育馆、操场和器材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锻炼条件。
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观看体育比赛视频和了解体育知识等方式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总结起来,中学体育教案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应注重整体设计、分层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等策略。
这些策略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同时也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初中体育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策略探讨

初中体育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策略探讨初中体育的目标之一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通过体育活动,学生能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下面将探讨一些策略,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
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各种体育比赛和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可以举办一些以班级为单位的比赛和运动会,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科学的训练方法也是关键。
体育课程应该结合学生的身体特点,采取针对性的训练,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效的发展。
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生理发育情况,设计合理的训练计划,将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相结合,同时注意避免过度训练和受伤。
引入智能设备和科技手段也是可以考虑的。
使用智能手环或手机应用程序对学生的身体活动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运动量和进步情况。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包括饮食、睡眠和养成良好的习惯等方面的指导。
学生要有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习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均衡的饮食,以提高身体素质。
学校和家庭的合作也不可忽视。
学校可以与家长进行定期的沟通和交流,介绍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并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
家长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也是非常关键的。
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有趣的课程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可以邀请一些专业的运动员或体育教练到学校进行讲座或示范,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和向往。
针对初中学生提升身体素质的策略,可以从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科学的训练方法、智能设备和科技手段、自律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学校和家庭的合作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多个方面入手,使体育教育更加全面和有效。
初中体育课堂学生体能训练策略分析

初中体育课堂学生体能训练策略分析初中体育课堂是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下面从训练时间、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三个方面,对初中体育课堂学生体能训练的策略进行分析。
一、训练时间体能训练的时间应该合理安排在课前或课后,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课前训练可以通过热身运动来预备学生的身体,提高肌肉的灵活性和关节的活动范围,减少运动中可能出现的受伤风险。
课后训练则可以通过练习各种力量、耐力、速度和灵敏度等训练项目,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二、训练内容1. 力量训练:包括体力、肌肉力量和核心力量的训练。
通过举重、俯卧撑、深蹲等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肌肉力量和体力水平。
2. 耐力训练:包括有氧和无氧的训练。
有氧训练可以通过跑步、跳绳和游泳等运动,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
无氧训练则可以通过间歇训练和爆发力训练,提高学生的爆发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3. 速度训练:通过短跑、往返跑和变速跑等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速度和敏捷性。
4. 灵敏度训练:通过身体协调性和反应速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动作灵活性和空间感知能力。
三、训练方法1. 分组训练: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和参与度。
2. 渐进式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渐增加训练的难度和强度,防止过度训练和运动伤害的发生。
3. 多样化训练:通过丰富多样的训练项目和方法,避免训练的单一性和枯燥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4. 个性化训练: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不足,进一步提高个人体能水平。
初中体育课堂学生体能训练策略分析

初中体育课堂学生体能训练策略分析体育课程是学习体育知识和提高体能的重要课程之一。
在初中阶段的体育课程中,体能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和提升运动能力。
对于初中体育课堂学生体能训练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强调身体素质在初中体育课堂中,强调身体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生理机能的基本指标,包括心肺功能、肌肉力量、身体柔韧性等方面。
因此,在体育课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比如在课前进行热身运动,增加锻炼的强度和频率,这样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同时,在训练体能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制定计划和方案,逐渐提升其身体素质。
二、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在初中体育课堂中,学生的体能水平有高有低,因此,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非常有必要。
根据学生的体能水平,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进行训练。
高水平的学生可以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如跑步、游泳等;中等水平的学生可以进行适度强度的训练,如快走、游泳等;低水平的学生可以进行适度轻松的训练,如伸展运动、游泳等。
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宜的体能训练,以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
三、多种训练方式的应用在初中体育课堂中,采用多种训练方式的应用可以增加学生对训练的兴趣,让他们更乐意参与体能训练。
比如,可以采用逐渐递增的锻炼强度,增加学生体能的挑战性;可以采用多种体育运动的交替练习,如跑步、游泳、健身操等,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的目的。
四、设置目标和奖励机制在初中体育课堂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和兴趣,可以为其设置目标和奖励机制。
比如,设定一个训练目标,如短时间内增加一定的耐力或力量等,并通过不同的评价指标进行评估和奖励。
例如,设定“跑1000米用时减少10秒”为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成绩进行奖励,如公开表扬、赠送小礼品等,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训练热情,又可以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总而言之,初中体育课堂学生体能训练策略需要注意身体素质的强调、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多种训练方式的应用以及设置目标和奖励机制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关于身体锻炼与体能发展的教学策略【摘要】新课改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时期,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
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体育技能h和保健知识,拓展身体素质,强健体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初中体育教学关于身体锻炼与体能发展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体育教学;身体锻炼;体能发展;教学策略
在2000年开始的体育新课改中提出了“身体健康”的新概念,体育课程名称也从“体育”改为了“体育与健康”。
这是在过去的体育课程要求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进行身体锻炼的目标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更高的身体发展要求。
长久以来,人们常常解不开的一个困惑是:“练了体育身体并不见得好,不练体育的身体也不见得差。
”其实质应该是在质疑体育学科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其实体育也是一门科学,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而健康与体能的含义也非常宽泛,其中也受到遗传、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发展体能和进行身体锻炼也要有针对性地工作,既不能泛泛而谈,也不能无视锻炼的意义。
因此需要特定的教学策略。
那么,什么是体育教学策略呢?《体育教学策略的概念、结果及其模型》中指出:体育教学策略是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根据所预想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设计体育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根
据实际发生的教学情境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思想和方略。
这个概念表名,第一,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师教案,而是设计教学方法的思想和方略;第二,教学策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调控性。
解决了这个问题,接下来就随笔者一起,探讨初中体育教学关于身体锻炼与体能发展的教学策略。
1.宏观策略:为什么教和教什么
1.1要将“体育与健康”理解为“体育为健康”
不能将“体育与健康”课变成讲授健康知识的理论课,也不能把健康教育的知识传授当做了促进学生健康的途径,而忽略体育课中的技能传授和身体活动性。
更不能将其理解为“本次体育新课程改革是健康与技术之争”。
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把“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在心中理解为是“体育为健康”,也就是说体育要为学生现在和将来的身心健康服务,体育课教学是个手段和载体,而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体育实践能力的形成是目的。
也就是说,体育的身体活动性应该在“身心健康”的大目标下统一起来。
而实现这个统一的第一标志就是要在体育课教学中积极地锻炼身体,使体育课程能够成为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做出实实在在的效果,让“体育好”和“身体好”在体育教学效果上得到最大的统一。
1.2教学中应着重体现“身体锻炼”和“保健养护”两个方面
身体锻炼,顾名思义就是指通过体育锻炼来实现学生身体结构和
机能的改善,这也就是传统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就是体育课中的身体活动和技能学习;而“保健养护”则是指通过卫生保健的方法来保养学生的身体,这主要通过体育课的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的培养来实现,这也是对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师所提出的新的要求。
2.中观策略:教多少和教会多少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得不仔细的研读和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同时还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初中阶段的“身体健康”目标下,主要实现:1、掌握保健知识与方法;2、发展体能和运动素质。
笔者看来,“掌握保健知识与方法”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有关保健方面的知识尤其是保健原理,从理性上建立对身体健康自我保护和养护的认识基础,有着既着眼现在又兼顾未来的重要意义。
它能够提高学生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选择个人喜爱的方法参加体育活动,挖掘运动潜能,提高运动欣赏能力,形成积极的生活方式等等。
实是“授人以渔”的工作。
应当成为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而“发展体能和运动素质”应当成为初中体育教学中另一个重点
教学内容。
笔者查阅资料发现:各国,各名族,各类书籍对“体能”均有着不同的定义和评价标准,但是无论何种解释,无论怎样定义,体能和运动素质都被认为是构成人体的身体能力和身体健康的要素,而体育教学中又具备发展体能的功能。
而且,“发展体能和运动素质”一直是传统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例如:跑、跳、投掷等等,均是为了继续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爆发力、弹跳力等等。
所以,在新课改下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更是不能将其舍弃,而应与科学合理的运动方式相结合,使体育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3.微观策略:用什么教和怎么教
这一方面的内容,其实是体育教师教师技能和素养的综合体现。
根据学校条件和设施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安排。
在此笔者主要谈谈多年教学中积累的经验。
3.1教学中应该树立“健康”和“体育”是浑然一体的理念
在未来体育与健康的课程中“体育传承”和“健康促进”不能称为两张皮,应该是浑然一体的。
这就要求体育课要时时刻刻地想着为学生的健康服务,体育课教学要从单纯的“运动技能传授”变成“通过运动技术为主题的学习为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服务”的课程。
例如:在学习体操时,如果我们只是为了教会学生一些体操动作,那么我们的教学评价也只是学会了多少动作,动作做得怎么样;但是如果我们瞄准为学生的身心健康而学习体操,那么这时的体操教
学就会产生变化,它将从“竞技场上的体操”变成“体育锻炼中的体操”“老年人甚至是残疾人都能做的体操”;教学目的从“教会学生不会的动作”变成“既教会学生不会的动作,又教会学生不知道的锻炼方法”。
于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随之产生变化,教师就必须告诉学生哪些体操动作可以进行哪些肌肉的锻炼,哪些素质的锻炼应该采用怎样的运动负荷,进行怎样的间歇和休息,甚至连应该补充怎样的营养也要教。
这样,体育教学就与传统教学发生了重大变化。
又例如,我们在过去球类教学中,更多的是为了教会学生打球,而新的健康体育教学中,我们就必须让学生体验到各种球类项目的乐趣,让学生喜欢这些运动并能理性地去认识这些项目,这样他们才能把这些运动变成他们未来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才能为学生的终生健康服务。
3.2“发展体能和运动素质”的教学需要有“现在”和“未来”两个时间概念和两方面的工作
这个问题实际就是以发展的眼光开展“发展体能和运动素质”的教学。
“现在”策略说白了就是科学合理的安排每节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程序。
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和“教学”相结合。
课的节奏流畅,形成技术教学、领会思考、技术练习、素质锻炼、战术比赛、休息调整几个主要课堂环节交替有序,相得益彰。
最好的教学应该是:教学中有练习,休息中有思考,练习中有锻炼,比赛中有练习;
课的运动也要负荷符合学生的身体状况。
“未来”策略则立足长远,为不断发展体能和运动素质服务。
笔者在此总结出一下两个方面:1、通过体育的教学告诉学生他们将来的体能和运动素质将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是如何导致的,是他们在未来的时空里可以对自己的身体的变化和将要发生的变
化进行理解和加以预测。
2、要告诉学生应对未来重新学习和重新获得新信息的源泉,如告诉学生有哪些体育设施、健身设施、保健设施甚至医疗设施和康复设施是可以利用的等等。
【参考文献】
[1]张建文. 体育教学策略的概念、结构及其类型. 体育教育,2004(2)
[2]毛振明. 体育教学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龚振伟. 体育教学论.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4]毛振明、于素梅、杜晓红. 初中体育教学策略.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