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ugada综合征

合集下载

临床Brugada综合征病因、症状、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并发症、辅助检查、诊疗及鉴别诊断

临床Brugada综合征病因、症状、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并发症、辅助检查、诊疗及鉴别诊断

临床Brugada综合征病因、症状、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并发症、辅助检查、诊疗及鉴别诊断BrUgada综合征(BrS)是由于编码心脏钠离子通道、钙离子通道或钾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致使内向钠电流或钙电流的降低,外向钾电流的增加,引起心电图右胸导联(VI~V3)ST段呈下斜型或马鞍型抬高,T波倒置,伴或不伴右束支传导阻滞;在临床上患者常因室性心律失常或心室颤动引起反复发作性晕厥,甚至心脏性猝死。

病因BrS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呈不完全外显,经基因组筛选定位,发现几十种基因突变,并且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基因突变被发现。

目前已确定19种基因突变与BrS有关,分别为SCN5A基因、甘油-3-磷酸脱氢酶1蛋白(GPDI1)基因、1-型钙离子通道Q1C亚单位(CACNA1C)基因、1-型钙通道B2b亚单位(CACNB2b)基因、钠通道B1亚单位(SCN1B)基因、电压门控性钾通道E亚家族成员(KCNE)3基因、钠通道83亚单位(SCN3B)基因、内向整流钾通道J亚家族成员8(KCNJ8)基因、心脏钙通道α2δ1亚单位(CACNA2D1)基因、钾电压阀门通道,Sha1相关亚家族成员(KCND)3基因、髓磷脂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1(MOG1)基因、肌纤维膜结合蛋白(S1MAP)基因、三磷酸腺甘结合盒亚家族C9(ABCC9)基因、电压门控Na通道∏型(SCN2B)基因、血小板亲和蛋白(PKP)2基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基因、钠通道蛋白10α(SCN1OA)基因、HEY2基因、脑信号蛋白3A(SEMA3A)基因等。

以上基因分别为编码钠离子通道、钙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这些致病基因突变通过影响相应的离子通道功能,致使内向钠电流或钙电流降低,外向钾电流增加,最终导致BrS的发生,根据BrS基因突变的不同可将其分为19个亚型。

发病机制(-)致病病因SCN5A基因突变是第1个被发现引起BrS的致病病因,其突变占BrS基因突变的15%~30%;第2、3、4个被发现的BrS致病病因分别为GPD11基因、CACNA1c基因、CACNB2b基因的突变;近年研究还发现SCN1OA基因突变也是BrS的重要致病病因,约占BrS基因突变的16.7%o除此之外,SCN1B基因、KCNE3基因、SCN3B基因、KCNJ8基因、CACNA2D1基因和KCND3基因等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1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

1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

1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心脏病,其特征是特定的心电图表现和心脏骤停的风险增加。

作为护理人员,我曾经有机会照顾一位Brugada综合征患者,下面是我从这次经验中得到的一些护理体会。

了解疾病的特点和危险因素至关重要。

在照顾Brugada综合征患者之前,我对这种疾病进行了详细的学习和研究。

我了解到Brugada综合征通常会在年轻成年人中发病,男性更常见。

了解患者的家族病史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Brugada综合征是遗传性的,家族中有类似疾病的存在会增加患者的风险。

对于Brugada综合征患者来说,保持心律的稳定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需要经常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和心率,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

根据需要,我们还要随时准备好进行除颤和心肺复苏等紧急处理措施。

鉴于Brugada综合征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较高,我们还要确保患者周围的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可能导致心血管刺激的因素。

关注Brugada综合征患者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

因为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患者常常感到困惑、恐惧和焦虑。

作为护理人员,我们需要耐心倾听患者的担忧和忧虑,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安慰。

教育患者和家人了解疾病的性质和治疗方法,以及如何应对可能的并发症,也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护理人员,我们还要关注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生活方式。

Brugada综合征患者需要遵循一些特定的生活方式建议,例如避免暴饮暴食、避免剧烈运动、不要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等。

我们需要教育患者如何规律地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并定期检查和调整药物治疗。

我们还要密切关注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药物治疗。

一些药物,如普罗帕酮和利多卡因,可以降低心律失常的风险。

作为护理人员,我们需要了解这些药物的适应症、剂量和不良反应,并监测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如果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或药物不良事件,我们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调整剂量或更换其他适合的药物。

Brugada 综合征心电图特征及研究进展

Brugada 综合征心电图特征及研究进展

Brugada 综合征心电图特征及研究进展Brugada 综合征(BRS)的心电图具有多样性、多变性、隐匿性和易受多种药物影响等特点。

特征性改变表现为V1,V2导联ST段下斜形或马鞍形抬高。

自从1992年Brugada兄弟首次报道以来,对Brugada 综合征的认识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历程。

2002年召开了第一次专家共识会,明确了Brugada综合征的临床诊断;2005年召开了第二次专家共识会,进一步阐述了Brugada综合征的检查方法、危险分层及治疗方法。

近年来该疾病的主要研究进展是对遗传学认识的深入,其诊断和治疗仍然面临着挑战。

1 心电图特征1.1 多样性Brugada 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有三型如图1:I型(穹隆型):下斜型ST段抬高≥2mm,T波负向;II型:马鞍型ST段抬高,起始部分抬高≥2mm,下凹部分抬高≥1mm ,T波正向或双向);III型:马鞍型或下斜型ST段抬高 1mm。

但是,只有I型Brugada表现,无论是自发还是钠通道阻断剂诱发,排除其他引起ECG异常的情况,并且结合病史和家族史方可诊断BRS,否则,只能诊断Brugada 样ECG改变,尽管某些患者起初可能无症状。

图1 BRS心电图三种类型改变(Antzelevitch C,等.Brugada 综合征: 第二次专家共识报告. Heart Rhythm. 2005 Apr;2(4):429-40)1.2 多变性Brugada 综合征的心电图ST段形态呈动态改变,同一个患者有时表现为I型,有时表现为II型,甚至表现为正常。

其机制可能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影响的结果。

如病例1,男,35岁,阵发性心悸,先兆晕厥2年。

超声心动图正常,心电图见图2。

2005年9月心电图表现为典型I型改变(A),而2005年10月就表现为马鞍型改变(B)。

A B图2 BRS心电图自发性改变1.3 隐匿性有些BRS患者ECG可能正常,但可以应用钠通道阻滞剂揭示ECG改变,如阿义马林、氟卡尼、普鲁卡因酰胺、普罗帕酮等如图3。

Brugada综合征相关知识

Brugada综合征相关知识

Brugada综合征相关知识
概述
Brugada综合征系1992年由Brugada等学者报道的一组新病症。

主要表现为多源性室性早搏,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可导致晕厥,甚至心室颤动,死亡,预后险恶。

诊断要点
诊断要点概述
1.患者常有心悸、心慌,重者可有心源性晕厥发作。

2.心电图特征
①完全性或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
②V1~3导联的ST段起始部呈尖峰状抬高,并迅速降到等电位线的下方,与倒置T波融合;
③Q-T间期正常;
④可见多源性室早或短阵室速。

晕厥发作时心电匿示为持续性多形性室速,不出现尖端扭转理象。

3.排除其他心脏疾患。

鉴别诊断
1.急性前间壁心梗该病常见的ST段凹面向下抬高,与T波融合成单向曲线,且多有胸痛及心肌酶谱升高,鉴别并不困难。

2.急性心包炎有发热、倦怠、心前区疼痛,有时伴气促、肝大、奇脉、二维超声可作出明确诊断。

3.特发性室颤可呈尖端扭转室速和Q-T间期延长,不伴有恒
定的RBBB及Vl~3导联ST段抬高。

鉴别不难。

4.J波异常它所致室性心律失常必有J波改变,不伴有恒定的RBBB,可呈尖端扭转性室速,心脏电生理检查易发现心室肌延迟除极现象。

可资鉴别。

治疗概述
1.首选安装心脏除颤起搏器(AICD)。

2.药物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苯妥英钠等。

预后
比较严重。

心内科医师应作为心脏急症处理。

Brugada综合征

Brugada综合征

和ST段抬高诊断价值同右胸导联 药物激发试验
ESC推荐四种药物:阿义马林、氟卡 尼、普鲁卡因酰胺、匹西卡地
国内应用普罗帕酮
扩大心电图范围
治疗
1、紧急处理 2、避免诱因 3、长期治疗 4、其他治疗
治疗
1、紧急处理 直流电复律 静滴异丙肾上腺素1-3μg/min
治疗
2、避免诱因
进食大量米、面或高糖食品 酒精或可卡因中毒 发热或长时间处于高温场合 胰岛素与葡萄糖同时静滴 低钾血症、高钾血症、高钙血症 多种药物:钠通道阻滞剂、三环类抗 抑 郁药、钙通道阻滞剂、四环类抗抑郁药、β受 体阻滞剂、吩噻嗪类、硝酸酯类药物、5-HT 再吸收抑制剂
Brugada波中的J波可伪似r'波,成 为类右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表现,鉴 别时,当V1-V3导联有r'波,ST段和 T波改变,而在V5-V6导联无相应的 宽而顿的s波时,可能为Brugada 波,相反为右束支阻滞。
特发性J波与BrS
共同临床特征:患者均无明显器质性心脏 病,都有心室颤动史及猝死的危险。
发病机制
临床特征
①多发生于青年男性,男:女≈8:1,发病年龄 多数在30~40岁之间,多发生在夜间睡眠状态, 发作前无先兆症状,发作间期可无任何症状; 常有晕厥或猝死家族史;
②心脏结构正常; ③特征性右胸导联(V1-V3)ST段呈下
斜性或马鞍型抬高; ④致命性快速心律失常或心室颤动发作
引起反复晕厥及猝死。
诊断
1.临床表现
心悸、头晕、晕厥先兆 晕厥、猝死(有时间集中特征)
诊断
2.标志性心电图表现
诊断
3.钙通道阻滞剂激发试验
BrS诊断公式:1+1/5
鉴别诊断
1、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2、急性心包炎 3、急性心肌炎 4、右束支阻滞 5、特发性J波 6、早期复极综合征 7、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的药物激发试验

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的药物激发试验

药物激发试验的过程
药物激发试验通常在专业的医疗设施中进行,由经验丰富的医生监督。
患者首先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 Brugada 综合征的特征 性心电图表现。
如果常规心电图检查正常,医生会使用药物来诱发 Brugada 综合征的特 征性心电图表现。这些药物通常包括钠通道阻滞剂,如 Ajmaline、 Ranolazine 等。
阴性结果分析
ST段无明显变化
在胸导联V₁至V₃上,心电 图的ST段没有明显的抬高 或下降。
T波形态正常
心电图的T波形态正常,没 有出现倒置或低平的情况。
无心律失常发生
在药物激发过程中,患者 未出现任何心律失常症状。
05 药物激发试验的临床应用 与意义
诊断 Brugada 综合征
药物激发试验是诊断 Brugada 综合征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使用特定的药物, 如钠通道阻滞剂,诱发 Brugada 综合征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从而确诊该疾病 。
药物激发试验的过程
在使用药物后,医生会继续监测心电图变化,并记录任何异常表现。
如果心电图出现 Brugada 综合征的特征性表现,则试验为阳性,表明患者可能患有 Brugada 综合征。如果没有出现特征性表现,则为阴性结果。
在完成药物激发试验后,医生会根据结果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综合评估,以确定患者是否患 有 Brugada 综合征。
T波倒置
在右胸导联上出现深倒置的T波。
心电图的分类与分级
分级
根据ST段抬高的幅度和 T波倒置的深度,心电图 表现可分为轻度、中度
和重度。
轻度
ST段抬高小于2mm,T 波倒置小于1mm。
中度
ST段抬高2-3mm,T波 倒置1-2mm。

Brugada综合征

Brugada综合征
从静息基因携带者到猝死者这两个极端 之间,包含了药物激发试验阳性的无症状患 者、无症状的自发EkG异常患者、晕厥事件 反复患者和猝死生还者。
因此和LQT一样,Brugada综合征也具 有明显的遗传不均一性和表现型不均一性。
Brugada综合征药物激发试验的注意事项
(1) 试验前须向患者及其亲属说明本试验的意义及可 能出现的危险, 并签字同意;
(2) 持续12 导联心电监护及血压监护, 电极的放置要 正确; 用药后心电图有改变者, 心电监护应持续至心 电图恢复基础状态;
(3) 建立静脉通道, 备齐各种抢救药品;
(4) 抢救设备如除颤仪、临时起搏器、气管插管、呼 吸机等处于待用状态。
Brugada综合征的流行病学
——亚洲的发现
虽然CDC 到1977年才注意到该综 合征,但在亚洲已发现多年。
菲律宾 叫做“Bargungut” 日本 叫做“Pokkuki”, 泰国 叫做“Laitai” 所有这些名词的意思为“夜间睡眠 中的死亡” 。
Brugada综合征的流行病学
——中国和泰国
该综合征在泰国最普遍。在泰国东北部,年 死亡率在40/10万,为该地区年轻人第二位 死亡原因,仅次于第一位的交通事故。
基于目前的有限认识,药物激发试验阴性者 不太可能患有Brugada 综合征;对药物激发的 ST 段抬高< 2mm 者尚不能作结论。
(3)III型ST 段抬高(马鞍型)
①基础情况下超过1 个以上右侧胸前导联III 型ST 段抬高(低平型),在应用钠通道阻滞剂 进行药物激发试验时, 转变为I型ST 段抬高, 其意义等同于以上“情况1”的I 型ST 段抬高 并应接受相应的疾病筛检。
Brugada综合征危险分层
B组(中危组) :基础状态下ST段抬高≥2 mm,但无晕厥发作史。

brugada诊断标准

brugada诊断标准

brugada诊断标准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心脏疾病,其特征在于室性心律失常。

本病的发生风险主要取决于基因型,且可能与许多其他疾病的症状混淆。

为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本文将详细介绍brugada诊断标准。

一、临床特征Brugada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典型心电图表现(室性心律失常),但也有可能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如胸痛、心悸、头晕等。

值得注意的是,本病存在一定的遗传倾向,因此患者亲属中出现该病症状的可能性较大。

二、诊断标准1.心电图室性节律(间隔24小时出现两次以上特征性ST段抬高);2.无其他明显病因可解释胸痛、心悸等症状;3.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疾病(如电解质紊乱、心肌病等)。

在满足以上条件的情况下,还需考虑其他诊断方法,如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脏电生理检查等。

若确诊为brugada综合征,还需进行其他相关检查,如心脏超声、心肌酶谱等,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三、治疗策略治疗brugada综合征的主要目标是预防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导致的心脏骤停。

具体治疗方法包括:1.药物控制:通过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然而,由于药物副作用和患者个体差异,药物治疗并非完全有效。

2.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对于有高危风险的患者,植入ICD可以有效预防心脏骤停。

3.手术干预:针对基因型明确的患者,手术干预(如导管消融)可能是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

在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的前提下,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定期复查和监测也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

四、结论总的来说,对于brugada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及相关检查结果。

通过遵循明确的诊断标准,采取合理的治疗策略,有望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同时,加强公众对brugada综合征的认识和预防措施,有助于减少误诊和漏诊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激发试验
国内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单其俊等报 道对7例疑似BS者:
2例行普罗帕酮激发试验确诊。 4例行二甲吗啉激发试验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一
右或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肥大 急性心肌缺血或梗死 急性心肌炎 右心室缺血或梗死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急性肺栓塞 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异常
治疗对策
–药物治疗
减少右心室复极1期末跨越室壁电压梯 度、抑制复极1期末离子流的外向转移,以期 减小动作电位切迹、恢复动作电位穹隆形, 减少2相折返、恢复电生理均衡性、从而减 少多形性室速、室颤的发生。
治疗对策
–药物治疗
β-Adrenergic agonists (isoproterenol)
Haissaguerre报道了3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射频消融治疗的经验,其中 2例患者VPC起源于RVOT,1例起源于右室前壁Purkinje纤维(VPC呈 LBBB形,电轴左上偏),术后随访7个月,无VF、晕厥及SCD。认为 射频消融触发VT/VF的室性早搏起源点对于控制Brugada综合征的恶性 室性心律失常有潜在的意义。
有家族史的Brugada综合征与散发病例相比预后并不差。
ICD植入
当前,对于这种疾病ICD是唯一
证实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ICD价格
昂贵,可以根据患者的危险程度选
择植入的指征。
治疗对策
–ICD植入
治疗对策
–ICD植入
射频消融治疗
Darmon 报 道 了 1 例 植 入 ICD 后 频 繁 发 作 VT/VF的Brugada综合征患者,通过VPC时 的激动顺序标测成功消除了起源于RVOT的 早搏,随访6个月无VT/VF发作。
BS和RBBB的关系
RBBB在BS中的作用一直存在某些争 论。大多数BS患者在左胸导联上并不存 在典型加宽的S波。 目前认为RBBB和心脏性猝死之间, 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
Brugada综合征右胸前导联J波及两种 形态(拱型A、鞍型B)ST段抬高
早期复极综合 征的J波和ST 段抬高
BS和ERS的关系
ARVC与Brugada综合征鉴别
急性心肌缺血时的ECG
BS和心肌缺血的关
BS的ECG表现和急性前间壁心肌缺血的ECG 表现相似。
急性心肌缺血时,钾通道开放,同时细胞 内外酸中毒,直接改变了细胞对钠和钾离子 的通透性,最终导致心肌间跨壁电压梯度的 增加,心外膜动作电位平台期的非均匀丧失, 引 起 ST段 抬 高 , 并 由 2相 折 返 机 制 可 触 发 VT/VF。
对射频消融治疗的思考
射频消融针对的是触发VT/VF的早搏,而不是
VT/VF,其有效性尚需更多病例的研究结果。 Brugada综合征射频消融的结果对Brugada综合 征VT/VF的发生机制提出了挑战,其发生机制到 底是二相折返还是触发机制? 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离子通道异常的遗传病, 其病变非局灶性,而射频消融针对的是根据电生 理指标确定的局部靶点,为什么会有效?其机制 尚不清楚。
2002年Brugada对334例具有BS临床表现的长期随 访发现: 以心脏骤停(幸存者)为首发表现的Brugada综 合征患者危险性最高,在54±54个月个月的随 访中有69%的患者有VT/VF复发 晕厥和Brugada综合征I型心电图表现者,在 26±36个月的随访中复发率为19% 无症状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仅有8%。
ERS的ST段抬高也由于复极1期末心外膜下细胞和 心内膜下细胞之间存在的电压梯度所致。 同BS相似,异丙肾上腺素可以减低或消除ERS的 ST段抬高,而普萘洛尔则增加ST段抬高的幅度。 目前认为:ERS之所以表现为良性的临床过程, 是因为ERS复极1期末跨壁电压梯度不如BS的梯度大, 不足以引起复极1期末部分心外膜动作电位平台的丧 失,进而不足以形成2相折返。
Amiodarone: does not protect
奎尼丁
奎尼丁和泰的沙米(tedisamil)是 IA类药物,但
具有Ito阻滞作用 对Brugada综合征患者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评价这种治疗方法有效性的临床研究证据尚不充分 建议使用较大的剂量(奎尼丁1200mg/d-1500mg/d) 泰的沙米与奎尼丁相比,无较强的内向电流阻滞作 用,也许比奎尼丁更有优势,但这只是基于实验室 的证据 研发心脏选择性和Ito特异性阻断剂以期治疗 Brugada 综合征存在理论上的可行性
鉴别诊断 二


杂环类抗抑郁药过量 杜兴氏肌营养不良 遗传性运动失调 维生素B1缺乏 高钙血症 高钾血症 可卡因中毒 ARVC 压迫右室流出道的纵隔肿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II型长QT综合征 其他可以导致ST段抬高的情况
治疗对策
ICD 其他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危险分层

未发现有突变。发现1个新的同义突变(T990C)。 陈哲明; 孟素荣等对4例患者及其家庭成员DNA直接测序显示SCN5A 编码区第317位密码子的第三位碱基G→C的错义突变。 人的DNA样本行心脏钠离子通道α亚单位基因测序。发现第 2 2个外显子存 在 1个杂合基因移码突变位点。
陈君柱;郑良荣等对 1个Brugada综合征家系 11名成员和 2 0名正常


目前ICD尽管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并 非根本性的治疗方法,且存在价格昂贵的问题, 探讨其根本性治疗方法(基因治疗、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等)十分必要;在现阶段,对Brugada综 合征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从而确定ICD的植入指征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无根本性治疗方法之前, 探索一些可以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发作的药物或介 入治疗方法,对于植入ICD的患者可以减少ICD放 电次数,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对于不能耐受ICD 昂贵医疗花费的患者可以作为一种保守治疗方法。
Brugada综合征
--电生理学诊断及治疗原则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
概况
Brugada综合征是因编码心脏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引
起离子通道功能异常而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2天-84岁 占全部猝死患者的4~12%,占心脏正常猝死患者的 20~60% 男:女=8:1 发病率0~61/万(I型ECG:12/万,II ECG和III型 ECG 58/万)
单其俊;袁斌斌等在7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SCN5A基因突变检测中
未发现新的突变位点,可能存在除此基因外的其他基因突变。
心电图表现
Brugada综合征ECG表现分型
1型 J波幅度 T波 ST-T形态 ≥2mm 负向 穹隆型 2型 ≥2mm 正向或双向 鞍背形 抬高≥ 1mm 3型 ≥2mm 正向 鞍背形 抬高<1mm

BS和心肌缺血的关系
因此,尽管病因不同,BS和急性心肌缺 血之间ECG的相似性提示在这两个疾病之间心 律失常的基础可能相似。 有人认为BS可能代表了一种稳定的急性心 肌缺血细胞损伤模型。
低温J波
高钙血症时的J波
中枢神经受损时的J波
突变基因
基因多态性 SCN5A INa↓ 仅18-30%患者可检出 包括数十个突变位点,三种突变类型
拼接-供体突变 框移突变 错义突变
最近,确定3p22-25染色体上另一位点突变,
但具体基因尚不明确 候选基因: Ito、Ik、ICa-L等
突变基因
国内研究
任法鑫; 杨钧国等在3例患者在国内、外已知的SCN5A突变位点上,均
β -Blockers: do not protect Phosphodiesterase inhibitors (cilostazol) Class IC antiarrhythmics (flecainide,propafenone): contraindicated Class IA antiarrhythmics Procainamide: contraindicated ? Disopyramide Quinidine ? Tedisamil Ito blockers: cardioselective and ion channel–specific
ST段(终末部分) 逐渐降低
诊断
第一,>1个右胸导联(V1-3)出现自发的I 型Brugada综合征 ECG表现,并有下列之一 者可以确诊为Brugada综合征 :
已证实VF 多形性VT
家族成员有I型ECG表现 PES可诱发VT/VF
SCD家族史(<45岁)晕厥或夜间频死呼吸
诊断
危险分层
2002年 Priori等人通过遗传学检测手段,确定 了200例患者中28例先证者和56例家系成员共84 例患者存在SCN5A基因突变;86例患者接受了PES。 心脏性猝死的家族史不是预后预测因素;
SCN5A基因缺陷与患者的心脏事件危险性无关 PES对危险性分层并无帮助 晕厥加上基础状态下自发ST段抬高是确定个体患 者心脏事件的最强的预测因素。
A: 高位2、3肋间V1、V2导联显示出Brugada心电图改变 B: 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激发试验
药物激发试验
在药物激发试验 没有诱发出“穹 隆形”ECG图型 的情况下,对仅 有“马鞍 型”ECG表现的 个体患者,不应 作出BS的诊断。
图注:35岁男性,从 左至右分别为两个对 照,及静注50mg缓 脉灵(ajmaline)后1、 2、3、4、5分钟
第二,II和III型异常心电图者,经药物激发试验试
验阳性,如有上述临床表现可诊断Brugada综合 征。 第三,如无上述临床症状仅有特征性心电图改变 不能诊断为Brugada综合征,只能称为特发性 Brugada征样心电图改变。 第四,如果没有完全满足心电图标准(如I型改变J 点只抬高1mm),但有上述临床表现中的一项或 多项,诊断应慎重。
危险分层
最近Brugada报告了547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 自发表现为Brugada综合征I型心电图者风险比钠通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