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的常见病

合集下载

针灸治疗常见病症的循证实践指南

针灸治疗常见病症的循证实践指南

针灸治疗常见病症的循证实践指南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近年来,随着西方医学的不断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针灸疗法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基于循证医学的观点,探讨针灸在常见病症治疗中的实践指南。

循证医学是一种根据大量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结果,结合临床医生的经验和患者的价值观,制定出的最佳医疗决策方法。

一、颈椎病的针灸治疗颈椎病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头痛等症状。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关键是针灸的选穴和操作技巧。

根据循证实践指南,针灸治疗颈椎病时,常用的穴位包括风池、天柱、大椎等穴位。

通过调节这些穴位的气血流动,可以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此外,辅以适当的按摩和伸展运动可以增强治疗效果。

二、失眠的针灸治疗失眠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给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针灸治疗失眠主要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以达到安神、镇静的效果。

根据循证实践指南,针灸治疗失眠时,常用的穴位包括神门、内关、足三里等。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促进体内的褪黑激素分泌,调节睡眠节律,改善睡眠质量。

三、消化不良的针灸治疗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常表现为胃痛、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针灸治疗消化不良的关键是调整胃肠道的运动和分泌功能。

根据循证实践指南,针灸治疗消化不良时,常用的穴位包括中脘、足三里、梁门等。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改善消化功能。

四、月经失调的针灸治疗月经失调是女性常见的生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经量过多或过少等。

针灸治疗月经失调的关键是调整女性体内的内分泌水平和血液循环。

根据循证实践指南,针灸治疗月经失调时,常用的穴位包括关元、气海、三阴交等。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整女性内分泌水平,改善月经周期和经血量。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常见病症的循证实践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治疗方案。

通过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操作技巧,针灸可以有效缓解颈椎病、失眠、消化不良和月经失调等常见病症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灸治症汇总

针灸治症汇总

针灸治症汇总“ 概要:治头症(全头痛、头顶痛、偏头痛、⽿后痛、印堂痛、眉棱⾻痛、后脑痛、脑瘤、脑病诊断),治眼症(⾚红肿痛、⽣翳、⽩内障、近视眼),治⿐症(息⾁、⿐炎、⿐⾎、⿐癌、⿐⼦久病),治⽿症(⽿虚症、⽿鸣、⽿实症、⽿痛、麝⾹矾⽯散),新⽣⼉倒提打屁股。

”本篇针灸治症汇总,从⼈体头部⾄脚部,依次介绍各个部位病症的针灸治疗⽅法。

01—治头症头痛:针法可以治疗世界上任何头痛,不管多严重。

全头痛:整个头痛,下针百会,近取⽳。

若不能解决,下针涌泉,⼈马上头上清凉下来。

(百会下针:百会前5分,向后平刺⾄百会)头顶痛:百会处头痛,如撞击、磕碰到头顶(百会位置),也是⽤百会、涌泉法。

偏头痛:胆经循⾏区域痛,胆经治疗。

先下针偏头痛对侧⼿的合⾕,然后下针偏头痛侧太阳透率⾕。

若偏头痛兼恶⼼,可加针中脘、内关、⾜三⾥、公孙(下中脘恶⼼⽌,就不⽤继续下后⾯的⽳道)。

太阳透率⾕⽿后痛:三焦经经过⽿后,三焦经取⽳。

初痛,下针⼦⽳天井,久痛下母⽳中渚⽳(夏⾄⾄冬⾄),冬⾄以后⼦⽳中渚、母⽳天井。

印堂痛:额头痛,下针中脘。

(额头痛与胃有关)⽴竿见影。

眉棱⾻痛:下对侧奇⽳眉棱点(也叫肾关⽳),阴陵泉下⼀⼨。

双侧痛下双侧。

(阴陵泉下1⼨)后脑痛:脑后⾯,或者颈项的地⽅痛。

近取⽳同侧天柱下针。

膀胱经上取⽳,初痛实症下⼦⽳束⾻,久痛虚症下母⽳委中。

(天柱,两⼤筋外侧脑⾻下缘)脑瘤:不⼀定会头痛,会全⾝抖动、颤动,眼睛上吊。

处⽅:全蝎、蜈蚣等量烤⼲打粉,胶囊服⽤,熄风⽌痉。

下针:百会、涌泉,百会消导,头部六阳交汇涌泉在管,下针就是⽴标杆,涌泉往下引导,组合起来消导。

脑病诊断:脑萎缩(⽼年痴呆)、脑⾥长东西,绝⾻⽳(⼜名悬钟)会有压痛点(很痛),属于胆经,外踝裸上3⼨。

脑萎缩为虚症,脑瘤为实症,区别在于,脑瘤14椎命门同时会有压痛(旁开1.5⼨为肾俞,肾主脑)。

第⼗三椎旁开3.5⼨,为痞根⽳,脑瘤也可以找到压痛点,痞根就是肿瘤吸收营养的地⽅,下针痞根如斩断肿瘤的根。

针灸治疗常见疼痛病症

针灸治疗常见疼痛病症

针灸治疗常见疼痛病症疼痛是一种常见的身体不适,它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在现代医学中,有许多方法可用于缓解和治疗疼痛,而其中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方法就是针灸。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细针,以调节身体的能量和循环来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针灸治疗常见疼痛病症的相关知识和应用。

一、头痛与偏头痛头痛是一种常见而烦人的问题,它可以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而针灸被发现对于治疗头痛和偏头痛有很好的效果。

根据中医的理论,头痛通常是由于气血不畅所致,而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促进气血的流通,从而缓解头痛的症状。

二、背痛背痛是一个常见的健康问题,尤其在现代人常常长时间坐着或弯腰工作的情况下。

针灸在缓解背痛方面被证明是有效的。

通过刺激背部和脊椎周围的穴位,针灸可以减轻背痛的程度和频率,并促进康复。

三、颈椎病颈椎病是一种与现代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常见疾病,它通常会导致颈部疼痛、僵硬和运动受限。

针灸可以在减轻颈椎病症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在颈部和肩膀的特定穴位施行针灸,可以缓解颈椎病的疼痛和不适,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关节炎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特点是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障碍。

针灸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来缓解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通过在受影响的关节周围施针,针灸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血液循环,并促进关节的康复。

五、月经痛月经痛是许多女性在经期过程中常常面临的问题。

针灸已被证明对于缓解月经痛有着显著的疗效。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施灸或施针,针灸可以调节女性的内分泌平衡,减轻痛经和经前症状,并改善整体的身体状况。

综上所述,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治疗常见疼痛病症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它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和调节身体的能量和循环,来缓解和治疗疼痛问题。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应该在经过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效果的最大化。

最后,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探索针灸疗法,并为他们的健康带来积极的影响。

针灸治疗常见病症

针灸治疗常见病症

针灸治疗常见病症针灸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身体的穴位来调节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中医学中,针灸被广泛应用于常见病症的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病症并探讨针灸治疗的原理和应用。

一、头痛头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不适症状之一。

针灸治疗头痛病症的原理是通过刺激头部和颈部的穴位,调理气血运行,舒缓疼痛。

常用的穴位包括太阳穴、风池穴和身体的背部,如大椎穴等。

针灸治疗头痛常常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具有疗效显著的优点。

二、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一类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针灸治疗消化不良的原理是通过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肠胃蠕动。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穴、中脘穴和内关穴等。

针灸治疗消化不良不仅能够缓解症状,还能够改善消化系统的整体功能。

三、失眠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针灸治疗失眠的原理是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稳定和平衡,改善睡眠质量。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涌泉穴、神门穴和内关穴等。

针灸治疗失眠可以有效地改善睡眠质量,帮助人们恢复健康的睡眠。

四、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女性常见的生理问题,会给女性带来很多不适。

针灸治疗月经不调的原理是通过调节子宫和卵巢功能,达到恢复月经周期和缓解症状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包括关元穴、足三里穴和气海穴等。

针灸治疗月经不调可以减轻症状,帮助女性维护健康的生理周期。

五、慢性疲劳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身体疲劳症状,会导致人们长期感到疲惫不堪。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原理是通过调节全身气血运行和神经系统的平衡,减轻疲劳感。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穴、气海穴和阳陵泉穴等。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可以明显改善人们的体力状况,提升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治疗常见病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它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帮助人们缓解疼痛和不适。

在实践中,针灸疗法通常与中药、按摩等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针灸治疗常见病

针灸治疗常见病

其他治疗
1.穴位贴敷法 选肺俞、定喘、风门、膻中、丰隆,用白附子,洋金 花,川椒,樟脑制成粉剂。将药粉少许置穴位上,用胶布贴敷,每3~ 4日更换1次,最佳在三伏天应用。亦可用白芥子、甘遂、细辛、丁香、 苍术、川芎等量研成细粉,加入基质,调成糊状,制成直径1厘米圆饼, 贴在穴位上,用胶布固定,每3天更换1次,合用于内伤咳嗽。
治疗
【治则】风寒证—祛风散寒、宣肺解表,针灸并用, 泻法
风热证—疏散风热、清利肺气
暑湿证—清暑化湿、疏表和里,只针不灸,泻法
【主穴】风池、大椎、列缺、合谷、外关
【方义】风池、大椎、外关—疏风祛邪解表
合谷—祛风清暑、解表清热
列缺—宣肺止咳
配穴
风寒感冒者,加风门、肺俞 风热感冒者,加曲池、尺泽、鱼际 鼻塞者,加迎香 体虚感冒者,加足三里 咽喉疼痛者,加少商、商阳 全身酸楚者,加身柱 暑湿者,加中脘、足三里
病因病机
不论是风火外袭还是胃火炽盛,火邪循经上炎均可引起 牙痛。又因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亦可 引起虚火牙痛。
实——风火外袭——风火牙痛
火(热)
胃火炽盛——胃火牙痛
虚——虚火上炎——虚火牙痛
临床体现
牙痛每因冷、热、酸、甜等刺激而发作或加重。可伴有牙龈红肿、 牙龈出血、齿龈萎缩、牙齿松动、咀嚼困难或有龋齿存在。 1.风火外袭:发作急骤,牙痛剧烈,牙龈红肿,喜凉恶热。兼发烧、 口渴、腮颊肿胀。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2.胃火炽盛:牙痛剧烈,牙龈红肿甚至出血,遇热更甚。伴口臭、尿 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数。 3.虚火上炎:牙齿隐隐作痛,时作时止,午后或夜晚加重,日久不愈 可见齿龈萎缩,甚则牙根松动。伴腰膝酸软、头晕眼花,舌质红嫩、少 苔或无苔,脉细数。

针灸治疗什么病症的循证实践指南

针灸治疗什么病症的循证实践指南

针灸治疗什么病症的循证实践指南循证医学是一种基于科学证据的医学实践方法,旨在为临床决策提供最可靠、最准确的治疗方案。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其疗效在近年来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认可。

本文将根据循证实践的指南,讨论针灸治疗的一些常见病症。

1. 针灸治疗慢性疼痛病症的循证实践指南根据现有的研究证据,针灸可以用于慢性疼痛的治疗。

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关节炎、骨质疏松症、肌肉劳损等疾病的患者可以通过针灸来缓解疼痛和改善生活质量。

循证指南建议在这些慢性疼痛病症的治疗中可以考虑针灸作为一种选择。

2. 针灸治疗焦虑和抑郁症的循证实践指南针灸在焦虑和抑郁症的治疗中也具备显著的疗效。

一些研究结果表明,针灸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同时也提供了一种无药物副作用的治疗选择。

循证指南推荐在焦虑和抑郁症的治疗中可以考虑采用针灸疗法。

3. 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循证实践指南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针灸也具备一定的疗效。

针灸可以用于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的治疗。

一项研究发现,针灸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少呼吸道炎症反应,并提高生活质量。

循证指南建议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可以考虑采用针灸疗法。

4. 针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循证实践指南针灸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具备一定的疗效。

例如,胃炎、胃溃疡、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患者可以通过针灸来改善消化功能和减轻症状。

一项研究发现,针灸可以提高胃肠蠕动和胃酸分泌,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

循证指南建议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可以考虑采用针灸疗法。

5. 针灸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循证实践指南针灸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被证明有一定的疗效。

例如,经期不调、月经痛、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的患者可以通过针灸来改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一些研究结果表明,针灸可以调节女性荷尔蒙水平,减轻患者的症状和不适感。

循证指南建议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可以考虑采用针灸疗法。

综上所述,循证实践指南支持针灸作为一种治疗选择来改善慢性疼痛、焦虑和抑郁症、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等相关病症。

常见病症针灸治疗

常见病症针灸治疗

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一、中风本病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为主证。

其发生多由肝阳偏亢,气血上逆所致。

中风包括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脑血管意外疾病。

1.闭证:神志昏沉,牙关紧闭,两手紧握,面赤气粗、喉中痰鸣、二便闭塞、脉弦滑而数。

治法:取督脉和十二井穴为主,平肝熄风,开窍启闭,用毫针泻法或点刺出血。

处方:人中面、十二井、太冲足背、丰隆小腿、劳宫手掌。

十二经脉各有一个井穴,总称十二井穴。

即:少商(肺)拇指,商阳(大肠)食指,厉兑(胃)足食趾,隐白(脾)拇趾,少冲(心)小指,少泽(小肠)小指,至阴(膀胱)小趾,涌泉(肾)足底,中冲(心包)中指,关冲(三焦)无名指,足窍阴(胆)无名趾,大敦(肝)拇趾。

加减:牙关紧闭加颊车面、合谷手;语言不利加哑门项、廉泉颈、通里前臂、关冲无名指。

2.主治:目合口张、手撒遗溺、鼻鼾息微、四肢逆冷、脉象细弱等。

治法:取任脉经穴为主,用大艾炷灸之。

处方:关元腹。

神阏腹(隔盐灸)附注:(1)凡年高形盛气虚,或肝阳亢越,自觉头晕、指麻者,宜注意饮食起居,并针灸风市、足三里等穴作为预防措施。

(2)指导病员进行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并配合推拿、理疗。

(3)脑血管意外急性期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二、感冒1.风寒感冒主证:头痛、四肢酸楚,鼻塞流涕,咽痒咳嗽,咯稀痰、恶寒发热(或不热)、无汗、脉浮紧、舌苔薄白。

治法:取手太阴、阳明和足太阳经穴为主,毫针浅刺用泻法;体虚者平补平泻,并可用灸。

处方:列缺手腕、风门胸背、风池枕、合谷手。

2.风热感冒主证:发热汗出、微恶寒、咳嗽痰稠、咽痛、口渴、鼻燥、脉浮数、苔薄微黄。

治法:取手太阴、阳明、少阳经穴为主。

毫针浅刺用泻法。

处方:大椎胸背、曲池肘、合谷手、鱼际手、外关手腕。

三、中暑1.轻证主证:身热少汗、头晕、头痛、胸闷、恶心、烦渴、倦怠思睡、舌苔白腻,脉濡数。

治法:取督脉和手阳明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

处方:大椎胸背、曲池肘、合谷手、内关手腕。

中医针灸常见病症治疗

中医针灸常见病症治疗

中医针灸常见病症治疗针灸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它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平衡阴阳、调整脏腑功能等,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中医针灸的常见病症治疗。

一、头痛:针灸治疗头痛可以取穴太阳穴、合谷穴等。

太阳穴位于太阳穴凹陷处,用食指按压并稍微揉动,每次5分钟,可缓解头痛。

合谷穴位于拇指与食指骨融合的骨缝处,用拇指和食指并拢按压,每次5分钟,可减轻头痛症状。

二、颈椎病:针灸治疗颈椎病可以选取风池、天柱穴等穴位。

风池穴位于颈椎两侧肌肉中,用双手的指肚按摩揉动,每次5分钟,有助于舒缓颈椎病症状。

天柱穴在颈椎的最高点处,用拇指按压并稍作旋转按摩,每次5分钟,可缓解颈椎疼痛。

三、肩周炎:针灸治疗肩周炎可以选择肩井、秉风穴等。

肩井穴位于肩胛骨下缘凹陷处,用拇指按压并稍微揉动,每次5分钟,可减轻肩周炎的症状。

秉风穴位于肩胛骨的外侧,用拇指按压并稍作旋转按摩,每次5分钟,有助于缓解肩周炎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四、胃痛:针灸治疗胃痛可以取足三里、太冲穴等。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侧,用拇指按压并稍微揉动,每次5分钟,可以缓解胃痛症状。

太冲穴位于脚背的凹陷处,用拇指按压并稍作旋转按摩,每次5分钟,有助于调理胃气。

五、月经不调:针灸治疗月经不调可以选取关元、曲池穴等穴位。

关元穴位于脐中央凹陷处,用拇指按压并稍微揉动,每次5分钟,有助于调节月经周期。

曲池穴位于胸部正中线的第4肋间,用拇指按压并稍作旋转按摩,每次5分钟,可以缓解月经不调引起的腹痛。

中医针灸治疗常见病症的原理是在特定的穴位上施加刺激,通过调理人体气血运行,恢复脏腑功能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仅适用于某些疾病,并不是所有疾病都适合进行针灸治疗,因此在接受针灸治疗前需咨询专业医生和针灸师的意见。

总之,中医针灸是一种独特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地缓解和治疗许多常见病症。

通过选择适当的穴位和施加刺激,针灸能够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一种整体调理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
只能在同一条经脉上取穴吗?
辨经取穴,根据经穴的近治作用特点通常 还要选取局部的其他经脉的穴位和阿是穴 。
实用文档
百会 风池 天柱 后溪
太阳后头痛
实用文档
攒竹 合谷
阳明前头痛
实用文档
风池 太阳 外关
少阳侧头痛
实用文档
百会 太冲
巅顶头痛
实用文档
偏头痛
实用文档
刺灸法
现代医学: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指由于茎 乳突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导 致的以一侧面肌完全或不完全瘫痪为主要 特征,并排除其他如中耳炎、带状疱疹、 听神经瘤、外伤等原因造成的继发性面瘫 。
中医:“面瘫”。
认为本病多为风邪侵袭头面部经
脉,引起经脉气血失和,失于荣养所致。
实用文档
面瘫的表现
患侧面部板滞,眼睑闭合不利,额纹消失 ,口角歪向对侧,鼻唇沟变浅,漱口漏水 ,不能鼓起吹哨,有些伴舌前2/3味觉消失 ,耳后痛,听力过敏,有的外耳道出现疱 疹。
,苔薄白,脉浮数。
实用文档
针灸取穴
主穴:风池、迎香、合谷、列缺。
配穴:发热重——曲池、大椎。
咽喉疼痛——少商。
咳嗽重——肺俞。
背痛——背俞穴。
实用文档
毫针 刺血 走罐
刺灸方法
实用文档
作用机理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抗炎、退热。
实用文档
胃痛
现代医学:急慢性胃炎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胃肠功能紊乱等。
调节胃酸
促进胃肠蠕动
松弛痉挛
实用文档
呃逆
现代医学:膈肌痉挛。 中医:气逆上冲,出于咽喉,呃呃做声,
有声无物,声短而频,不能自止。常由于 饮食不当,过食生冷油腻,情志不舒或脾 胃虚弱等因素导致胃失和降,上逆动膈而 成。
实用文档
针刺取穴内关:ຫໍສະໝຸດ 刺激使患者产生极酸胀的感觉, 并尽力屏住呼吸。
攒竹:针尖朝眶上孔刺入,用力捻转,使 患者有强烈的针感。也可用手指点按。
内伤头痛:
肝阳上亢——风池、太冲、阳陵泉等

痰浊上犯——风池、丰隆、中脘等。
淤血阻络——阿是穴、膈腧、三阴交
等。
气血不足——风池、足三里、膈腧、
实用文档
辨经取穴
痛在后枕部——太阳经——天柱、后溪 痛在前额及眉棱骨——阳明经——合谷 痛在头侧部——少阳经——风池、外关 痛在巅顶部——厥阴经——太冲。
实用文档
头痛的中医辨证分型
外感头痛:风寒
风热
风湿
内伤头痛:肝阳上亢
痰浊上犯
淤血阻络
气血不足
实用文档
头痛的特点和性质
头痛兼恶风——外感引起。 胀痛——肝阳上亢,肝火上攻。 重痛——痰浊上犯,阻滞经络。 刺痛——淤血阻络。 隐痛、空痛——气血亏虚。
实用文档
辨证分型取穴
外感头痛:风池、大椎、列缺、曲池、合谷 。
针灸治疗的常见病
济南军区总医院 康复医学科 李瑶
实用文档
针灸取穴的基本原则
1.局部取穴 2.远端取穴 3.随症取穴 4.选取经验穴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针灸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内外妇儿都可以使用针灸。正所谓: “疾在腠 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 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 现在的针灸,应用最多的是一些软伤类疾 病,同时如面瘫,偏瘫的恢复,风湿,类风湿 等很多慢性病都可以治。
针灸取穴
实用文档
风湿性关节炎
实用文档
颈椎病
实用文档
腰椎间盘突出
实用文档
小腿扭伤
实用文档
肩周炎
实用文档
痛经
指妇女在月经前后或经期呈周期性出现的 小腹、腰骶部疼痛。现代医学也称“痛经 ”。
中医:虚证:因气血不足、血海空虚、胞
宫失养所致。
郁结
实证:多由于寒邪凝滞、肝气
,不通则痛
致使经脉气血不畅
毫针刺法——各种头痛 电针——各种头痛且头痛较剧烈者 点刺放血——淤血头痛 梅花针叩刺——各种头痛 灸法——虚性头痛
实用文档
现代研究针刺阵痛的基本原理
与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内啡肽、多巴胺的 释放有关。
实用文档
失眠
现代医学: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状态、高 血压病、动脉硬化症、更年期、贫血。
配穴:中脘、膈腧、足三里等。
实用文档
头痛
现代医学:紧张性头痛
血管紧张性头痛
高血压头痛
偏头痛
头痛)
生理机能性头痛(经前期
脑震荡后遗性头痛
颅内压增高
实用文档
中医:头风或偏头风
外感头痛:是由于风寒湿热邪侵 袭头部,使气血不畅,经络痹阻而成。
内伤头痛:多由于肝脾肾三脏功 能失常导致头部气血逆乱或瘀滞而成。
笼统的说,可以治疗除部分外科和皮肤科外的 所有疾病和症状。特别是对神经和运动系统病 症疗效非凡,对绝大多数内科和妇科症状有相 对较好的疗效。
实用文档
感冒
现代医学: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
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头身
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舌淡红,苔薄
白,脉浮紧。
风热感冒:发热恶风,头身疼痛,
咽干,鼻干,流黄涕,咳嗽,痰黄,舌红
实用文档
中医:肝气犯胃
寒邪犯胃
饮食积滞
脾胃虚寒
气机不畅、停滞不通为胃痛主要的发病机制

实用文档
针灸取穴
主穴:中脘、内关、足三里。
实用文档
针灸取穴
配穴:肝胃不和——阳陵泉、太冲等。
交、
脾胃虚寒——脾俞、胃俞、三阴
天枢等。
实用文档
毫针 电针 艾灸 耳针
针灸方法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作用机理
针灸对消化系统的运动和吸收功能有不通 程度的调整作用:
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气血逆乱而发

实用文档
针灸取穴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痹症
现代医学: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 性骨关节病等。
中医:痹症
由于外邪侵袭机体,造成经络闭
阻、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的以肢体关节、
筋骨肌肉处的疼痛、酸楚、麻木、重着、
屈伸不利,甚至肿大变形为主的一类病症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针灸取穴
攒竹、太阳 四白、下关 迎香、地仓 颊车、翳风 合谷(双侧)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中风
现代医学:急性脑血管病。
中医:中风
是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口
眼歪斜、舌强语塞、肢体不遂为主要表现
的一类病症。
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恣食肥
甘、痰湿内盛加之忧思恼怒劳累虚损导致
中医: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机体阴阳不平衡
而发病。
脏腑
其病位在心,但与肝脾肾胆等
有密切关系。
实用文档
针灸取穴
主穴:安眠、内关、神门、三阴交。
配穴:肝火上炎——肝俞、心俞、太冲等 。
俞、
心肾不交——太溪、肾俞、心

百会等
三里。
心脾两虚——脾俞、心俞、足
实用文档
针刺方法
毫针、电针、耳针。
实用文档
面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