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的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盆腔炎怎么治疗才能彻底治好

盆腔炎怎么治疗才能彻底治好

盆腔炎怎么治疗才能彻底治好盆腔炎主要是由于盆腔存在炎性渗出物,产生炎症。

盆腔炎症多伴有小肚子疼痛腰骶部疼痛,腰酸下坠,下腹痛、或伴有白带增多、月经紊乱、经血量多痛经,性感不快等症状。

盆腔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这几种,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

盆腔炎的治疗方法1、心理治疗:一般治疗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增强治疗的信心,增加营养,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提高机体抵抗力。

2、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除了要消除盆腔淤血,消炎抗菌也是不可少的,这样消除炎症,有利于淤血、水肿的消退,帮助更快治疗盆腔炎。

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药进行辅助治疗,例如[清炎善坊-帖]。

3、物理疗法:温热的良性刺激可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

改善组织的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以利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4、加强运动:加强针对下腹部的运动锻练,如天天做仰卧起坐、下蹲起立等10-15分钟。

做做下蹲起立等相应流运动,避免盆腔充血的情况发生。

5、手术治疗:有肿块如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可行手术治疗;存在小的感染灶,反复引起炎症发作者亦宜手术治疗。

盆腔炎的注意事项1、注意不要久坐:患者每天坐的时间尽量不要超过2-3个小时,因为久坐可以说是万病之源,尤其对于女性慢性盆腔积液等妇科疾病来说,那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2、多吃清淡的食物:患者的饮食应清淡食物为主。

平时多食有营养的食物如:鸡蛋、豆腐、赤豆以及菠菜等。

忌食生、冷和刺激性的食物。

3、注意休息好:患者在中午饭后尽量休息30-60分钟,并且晚上一定要在10点以前休息,还要保证每天8小时高质量的充足睡眠,因为良好的睡眠既是治疗盆腔积液的良药。

4、注意要心情好:平时要要保持心情平和,心态平衡,不急躁,不生闷气,俗话说的好,一时心情坏,百日养不好。

就是说心情的好坏对疾病的转归起重要作用。

盆腔炎最佳治疗方法盆腔炎如何治疗

盆腔炎最佳治疗方法盆腔炎如何治疗

盆腔炎最佳治疗方法盆腔炎如何治疗盆腔炎是指女性的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组织出现缔结导致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且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

盆腔炎临床表现为下腹疼痛、打寒战、出现高热、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

急性盆腔炎患者会出现体温升高,心率加快,腹部压痛、反跳痛,阴道分泌大量脓性物质,子宫双侧附件压痛、反跳痛,或增厚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任由病情发展、可造成弥漫性腹膜炎症、败血病和感染性休克,甚至会危及生命;而慢性盆腔炎不持续治疗易反复发作,导致患者不孕不育或发生输卵管妊娠,影响患者身体的健康、还会并发盆腔积液、月经不调、输卵管积水等并发症。

一般女性发生下生殖道感染或患有下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沙眼衣原体性子宫颈炎、细菌性阴道病等)易引发盆腔炎症、或是医护人员在进行宫腔内手术(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等)由于器械清理、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发生感染、经期卫生不良、月经期间发生性交使用清洁度不够的卫生巾、护垫造成病原体入侵等情况也极易诱发盆腔炎症,除此之外、女性生殖器官邻近器官的炎症(如阑尾炎)蔓延也能够导致盆腔炎症。

盆腔炎症的治疗以抗生素药物治疗为最主要,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与中医治疗。

抗生素药物治疗里抗生素种类一般是根据药敏试验进行选择、方便检测清楚引发炎症的病原体,从而对症下药改善患者症状与生命体征,降低患者后遗症发生率。

但在实验结果出来前的初始治疗往往是根据医护人员的治疗经验选择抗生素。

一般情况下盆腔炎症在经过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后,绝大多数盆腔炎病症可彻底治愈。

由于诱发盆腔炎症的病原体多数为需氧菌、淋病奈瑟菌、厌氧菌、厌氧菌,所以在初始治疗的抗生素选择上多数以上述病原体抗生素为主来选择广谱抗生素、以及联合用药。

后期治疗相对于单一的抗生素治疗,还可以选择部分专业的临床药物进行治疗,用温和治根的中药联合高技术萃取的植物精华,进行护巢、活巢、养巢三步一体的治疗,来维持阴道内有益菌群环境的平衡。

对于药物治疗无法痊愈或根治、盆腔内有肿块(如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的患者来说可进行手术治疗;炎症反复发作的患者也可进行手术治疗。

盆腔炎最佳治疗方法

盆腔炎最佳治疗方法

盆腔炎最佳治疗方法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盆腔器官炎症。

盆腔炎的发病原因复杂,既有外源性感染,也有内源性感染,如性传播感染、产后感染、宫内节育器留置等。

盆腔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下腹部疼痛、不规则阴道出血、月经紊乱、性交疼痛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影响生育功能。

治疗盆腔炎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最佳的治疗方法应该是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首先是药物治疗,对于急性盆腔炎,应及时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如头孢类、氟喹诺酮类等,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对于慢性盆腔炎,应根据病原菌培养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同时,还可以辅助应用一些消炎镇痛药物和免疫调节药物,加速炎症的吸收和康复。

其次是物理治疗,包括中药熏蒸、盆腔理疗等,这些方法可以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排出,对于慢性盆腔炎的康复非常有益。

另外,还可以结合一些中药治疗,如逍遥散、四物汤等,可以调理气血,改善盆腔环境,提高机体免疫力,对盆腔炎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最后是手术治疗,对于一些顽固性盆腔炎或者有盆腔积脓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盆腔腔镜下的引流术、盆腔脓肿的清创引流术等,这些手术可以有效清除盆腔内的炎症灶和积脓,对于治疗盆腔炎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治疗方法,预防盆腔炎也非常重要。

首先要保持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性生活不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妇科疾病。

其次要避免宫内节育器的不当使用,避免盆腔手术的不当操作,避免盆腔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盆腔炎的治疗方法是多方面的,综合治疗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预防,避免盆腔炎的发生。

希望广大女性朋友能够重视盆腔炎的治疗和预防,保持身体健康。

盆腔炎治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及改进方案(2012)

盆腔炎治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及改进方案(2012)

盆腔炎治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及改进方案(2012)1. 背景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可能导致不孕和慢性疼痛等严重后果。

为了提高盆腔炎的治疗效果,我们进行了治疗方案的分析、总结、评估及改进方案。

2. 治疗方案分析在分析治疗方案过程中,我们根据已有的研究和临床经验,整理了以下几种常用的治疗方案:2.1 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治疗是目前盆腔炎的常规治疗方案之一。

通过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克林霉素等,可以有效抑制炎症感染并缓解症状。

2.2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盆腔炎症状,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采取腹腔镜手术或传统开放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2.3 综合治疗对于复杂的盆腔炎病例,综合治疗方案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综合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以及辅助治疗等,旨在达到更好的疗效和预防复发。

3. 治疗方案总结根据对不同治疗方案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总结:- 抗生素治疗是盆腔炎的常规首选方案,适用于轻度和中度病情;- 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病情,并可能需要在抗生素治疗后进行;- 综合治疗是应对复杂病例的综合选择。

4. 治疗方案评估为了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我们收集了大量的临床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分析。

根据评估结果,治疗方案的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5. 改进方案为了进一步提高盆腔炎的治疗效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方案:- 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盆腔炎预防和治疗的认识;- 推广并应用微创手术技术,减少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 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和抗药性的产生。

结论通过对盆腔炎治疗方案的分析、总结、评估及改进方案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目前的治疗方案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进一步改进方案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复发。

以上为盆腔炎治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及改进方案的文档。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盆腔炎治疗方案的研究. 医学杂志, 2012, 10(3): 123-135.[2] 王五, 赵六. 盆腔炎治疗方案改进的研究. 中国妇产科杂志, 2013, 20(2): 56-67.。

妇科诊疗方案

妇科诊疗方案

妇科诊疗方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盆腔炎中医诊疗方案(2012)盆腔炎,中医古籍无此病名,根据其临床特点,散见于“带下病”、“妇人腹痛”、“症瘕”、“不孕”等病证中。

1983年《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妇科学》已将“盆腔炎”作为中医病名编入,为中、西医通用病名,《中医妇科学》第七版教材中医诊断已采用此病名。

盆腔炎现西医又称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2006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定义〕,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

PID可局限于某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其中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

若盆腔炎急性期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盆腔炎后遗症(包括盆腔炎反复发作、慢性盆腔疼痛、不孕症及异位妊娠)的发生。

盆腔炎急性期因病势急,病情较重,必须中西医结合治疗以迅速控制病情。

而中医药对盆腔炎反复发作、慢性盆腔疼痛(相当于以往所称的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在防止病情复发、缓解患者疼痛,缩小或消散炎性包块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因此该诊疗方案主要是针对盆腔炎反复发作、盆腔炎所致的慢性盆腔疼痛的中医综合治疗。

一、诊断中医病名诊断及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中药新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证候规范》(广东科技出版社1990年出版)、以及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出版)相关内容拟定。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妇产科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出版)、《妇产科学》教材(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出版)、“盆腔炎性疾病诊治指南”(美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2006年)相关内容拟定。

二、中医治疗方案(一)湿热瘀结证症状: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腰骶胀痛,带下量多,带下色黄质稠,神疲乏力,经期腹痛加重,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小便黄,大便干燥,大便溏而不爽,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涩。

女性盆腔炎的症状与治疗方法

女性盆腔炎的症状与治疗方法

女性盆腔炎的症状与治疗方法女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指的是女性盆腔内多种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它通常会导致炎症病灶的形成,并引起一系列不适症状。

本文将探讨女性盆腔炎的症状以及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症状:1. 异常阴道分泌物:女性盆腔炎常伴有阴道分泌物的改变,如颜色、质地和气味的异常。

分泌物可能呈现黄色、绿色或灰白色,质地稀薄或粘稠,并伴有恶臭。

2. 下腹疼痛:盆腔炎常导致下腹疼痛或不适感。

疼痛可能是持续性的、隐痛或阵发性的,并可能伴随着腰痛或腹胀感。

3. 阴道瘙痒和灼热感:女性盆腔炎还可能伴有阴道瘙痒和灼热感,这些不适感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4. 尿频和尿急:盆腔炎可能对膀胱产生刺激,导致尿频和尿急症状。

5. 性交疼痛:女性盆腔炎会引起性交疼痛,这可能导致患者在性生活中的不适,甚至会影响性欲。

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是女性盆腔炎治疗的主要方法。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和致病菌的敏感性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通常采用口服或局部使用抗生素来杀灭致病菌,并控制炎症的扩散。

此外,抗生素的使用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按量服用。

2. 个人卫生保健: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对于预防和控制女性盆腔炎非常重要。

定期洗澡并保持外阴清洁,避免使用过度刺激的洗液和漂白剂。

同时,避免使用过多的护理产品和化学物质。

3. 生活习惯调整:女性盆腔炎的治疗还需要注意生活习惯的调整。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合理饮食、定期运动和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盆腔炎的发生。

4. 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长期服用和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从而加重盆腔炎的治疗难度。

因此,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并遵循所开具的疗程。

5. 配合治疗:在进行女性盆腔炎治疗的同时,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

定期复诊,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女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中医妇科学-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妇科学-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附件1中医诊疗方案:慢性盆腔炎1.定义CPID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慢性炎症病变所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2.诊断2.1诊断依据:2.1.1病史多有急性盆腔炎病史2.1.2 症状主症:小腹疼痛,腰骶胀痛,带下异常,带下量多、色黄、气臭;次症:神疲乏力,低热起伏,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加重,胸胁乳房胀痛,形寒肢冷,小便黄,大便干燥,或大便溏泄,舌象异常,如舌质红或暗红,边尖瘀点或瘀斑,脉沉弦或弦涩。

2.1.3 体征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或双侧输卵管成索状增粗或/和子宫一侧或双侧片状增厚、压痛;一侧或双侧宫骶韧带增粗、触痛;一侧或双侧附件包块、压痛。

上述体征至少同时具备下列三项:下腹压痛伴或不伴反跳痛;宫颈举痛、宫体压痛;附件区(索状增粗或片状增厚或包块)压痛。

2.1.4 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增高;血沉增快;宫颈管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B超检查:可探及直肠子宫凹陷积液、盆腔炎性包块或脓肿;经阴道后穹窿穿刺:可抽出炎性渗出液或脓液;血清CA125可增高;C反应蛋白可增高;血清或腹水同种淀粉酶可降低;腹腔镜检查:可见子宫、输卵管表面充血水肿、脓性渗出,或粘连包裹病灶,或脓肿形成。

根据上述主要症状、必备体征,辅助检查(至少具备1~2项),结合病史即可诊断。

2.2鉴别诊断:2.2.1.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呈继发性、进行性加重,若能触及典型触痛结节,有助于诊断。

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

鉴别困难时应行腹腔镜检查。

2.2.2卵巢囊肿输卵管卵巢囊肿需与卵巢囊肿鉴别。

输卵管卵巢囊肿除有盆腔炎病史外,肿块呈腊肠形,囊壁较薄,周围有粘连;而卵巢囊肿一般以圆形或椭圆形较多,周围无粘连,活动自如。

2.2.3.卵巢癌附件炎性包块与周围粘连,不活动,有时易与卵巢癌相混淆,慢性炎性包块多为囊性;而卵巢癌包块多为实性,较硬,表面不规则,子宫直肠窝可扪及质硬的结节,常有腹水,患者一般情况较差,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

盆腔炎性疾病诊疗规范

盆腔炎性疾病诊疗规范

盆腔炎性疾病诊疗规范
急性子宫内膜炎是指病原体侵入子宫内膜,扩散到整个内膜层,引起急性炎症。

【诊断标准】
(一)病史:流产或产后或经宫腔手术后史。

(二)临床表现
1.发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5℃。

有时起病急,寒战、发热、高达40℃,全身乏力、出汗。

2.下腹部疼痛,下坠、腰酸。

3.阴道排液增多,水样混浊或脓性,有臭味。

4.严重者出现败血症症状,有时并发感染性休克。

5.妇科检查下腹部压痛,子宫颈口见大量脓性或血性臭味分泌物流出。

(三)辅助检查
1.血液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

2.宫腔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作宫腔培养应消毒外阴,用窥器暴露宫颈口,以无菌棉球擦净宫颈外口及阴道内的排液,用无菌吸管伸人宫腔,吸取分泌物置入无菌试管内送培养。

【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患者应取半卧位以利宫腔分泌物引流,并使炎症局限在盆腔内。

2.饮食以易消化、高热量半流质为宜,支持疗法,不能进食者应予静脉输液。

3.高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

(二)抗炎治疗
1.根据宫腔分泌物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治疗,重症者不必等培养结果,先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静脉点滴。

2.宫腔内如有胎膜、胎盘残留或宫内节育器放置者应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去除残留组织或取出宫内节育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盆腔炎的诊疗方案
盆腔炎诊疗方案
中医病名:盆腔炎
西医病名:盆腔炎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血常规、血沉,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

(1)病史:急性盆腔炎近期有经行、产后、妇科手术、房事不洁等发病因素。

慢性盆腔炎有急性盆腔炎、阴道炎、节育、妇科手术感染史。

(2)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3)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
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
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②血常规t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

③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

(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1)湿热瘀结证
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次症:①经期腹痛加重;②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⑨口腻或纳呆;④小便黄;⑤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2)气滞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②情志抑郁或烦躁;③带下量多,色黄或白质稠。

次症:①月经先后不定,量多或少;②经色紫暗有块或排出不畅;③经前乳房胀痛;④情志不畅则腹痛加重;⑤脘腹胀满。

舌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脉弦。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3)寒湿瘀滞证
主症:①下腹冷痛或刺痛;②腰骶冷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①形寒肢冷;②经期腹痛加重,得温则减;③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④经仨紫黯或夹血块;⑤大便溏泄。

舌脉:舌质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或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4)肾虚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绵绵作痛或刺痛;②腰骶酸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

次症:①遇劳累下腹或腰骶酸痛加重;②头晕耳鸣;③经量多
或少;④经血黯淡自夹块;⑤夜尿频多。

舌脉:舌质黯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腻,脉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5)气虚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疼痛或坠痛,缠绵日久;②痛连腰骶,经行加重;.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①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②经血淡黯或夹块;⑧精神萎靡;④体倦乏力;食少纳呆。

舌脉:舌淡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细或沉涩无力。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湿热瘀结证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推荐方药:
①银蒲四逆散《伤寒论》四妙散《成方便读》失笑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减。

银花藤、蒲公英、柴胡、枳壳、赤芍、苍术、黄柏、薏苡仁、川牛膝、生蒲黄、炒五灵脂、延胡索、炒川楝子。

②银甲丸《王渭川妇科经验选》。

金银花、连翘、桔梗、生黄
芪、红藤、生鳖甲、蒲公英、紫花地丁、生蒲黄、琥珀粉(冲服)、砂仁、蛇床子。

中成药:妇科千金胶囊、金刚藤胶囊、花红片、妇康口服液等。

2.气滞血瘀证
治法: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推荐方药:
①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玄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

②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3.寒湿瘀滞证
治法: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推荐方药:
①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合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

小茴香、干姜、延胡索、当归、川芎、肉桂、赤芍、生蒲黄、五灵脂、制没药、桂枝、茯苓、丹皮、桃仁。

②暖宫定痛汤《刘奉五妇科经验》。

橘核、荔枝核、小茴香、葫芦巴、延胡索、五灵脂、蒲黄、制香附、乌药。

中成药:桂枝茯苓胶囊等。

4.肾虚血瘀证
治法:补肾活血,化瘀止痛。

推荐方药:
①杜断桑寄失笑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减。

杜仲、川续断、桑寄生、生蒲黄、五灵脂、川牛膝、大血藤、没药、延胡索、丹参、三棱、川芎。

②宽带汤《辨证录》加减。

白术、巴戟天、补骨脂、肉苁蓉、党参、杜仲、莲肉、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川续断。

中成药:妇宝颗粒(冲剂)等。

5.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健脾,化瘀止痛。

推荐方药:
①理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

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知母、三棱、莪术、鸡内金、川芎、当归、丹参、广木香。

②举元煎《景岳全书》合失笑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减。

党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生蒲黄、五灵脂、川芎、当归、丹参、莪术、香附。

中成药:丹黄祛瘀片(胶囊)等。

(二)外治法
1.直肠给药
(I)中医灌肠或直肠滴注推荐方药:大血藤、败酱草、丹参、赤芍、延胡索、三棱、莪术。

随证加减。

上药水煎取液,适宜温度,保留灌肠。

(2)直肠纳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