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式名句默写题师说锦瑟
锦瑟 习题(含答案)

1.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C项中“风情”应该解释为“情意”。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比如本题就可以采取课内知识迁移法解决。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题中C项由“更与何人说”可以推测答案。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8.
(1)齐彭殇为妄作
(2)纵一苇之所如
(3)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4)久在樊笼里
(5)塞上风云接地阴
(6)群山万壑赴荆门
(7)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9)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殇”“苇”“壑”“颁”“摧”“钩”“霜”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一般有“填充补足型”和“理解默写型”两种。本题属于“理解默写型”,这种题型较之填充补足型,增加了对“名篇名句”内涵的考查,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要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吸收。要答好这类题,就必须根据题干的提示或要求来填写句子。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情景式默写

选择性必修中册情景式默写《锦瑟》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因其对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2.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自己地无限怅惘的句子是“?。
”3.《锦瑟》中的“,”两句,作者指出了美好事物不能长在,寄寓了悲伤竭悼之情。
4.李商隐在《锦瑟》中运用典故写梦蝶和杜鹃,以此来表达内心世界的悲戚与怨愤的诗句是:“,。
”5.《锦瑟》一诗中,“,”,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及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
6.《锦瑟》中感叹“才华背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幻”的千古名句:,。
7.《锦瑟》中诗人化用庄周、望帝两个典故来营造朦胧迷离、悲戚哀怨意境的句子是:,。
8.“,”运用典故,描绘了美好的情境、虚渺的梦境,把人生的恍惚以及苦苦追寻的执着表现出来。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1.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
2.陆游在《书愤》中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观场面的诗句是“,”。
3.《书愤》中的“,”两句,作者感叹世事艰难,追述了年轻时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
4.《书愤》中表达作者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的诗句是:“,。
”《李凭箜篌引》1.《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乐声激越动听的诗句是:,。
2.《李凭箜篌引》中“,”两句,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写音响效果。
长安城门前的冷气寒光,皇城仙府,全被箜篌声所消融。
3.《李凭箜篌引》中“,”两句正面写乐声,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
真是构思奇特,形神兼备。
4.《李凭箜篌引》中写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
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平且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
5.李贺《李凭箜篌引》描写音乐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句子:,。
6.《李凭箜篌引》中“,”两句,写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在洒落在身上的玉兔,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
《师说》情景默写训练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5.《师说》情景默写答案一轮默写1、尊师重道是我们提倡的社会风尚,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韩愈在《师说》中这样定位老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韩愈在《师说》中,用“,”这个反问句说明没有人是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的。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3、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如果人有了疑惑却不去向老师请教,最终的后果将会是:“,”。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4、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说明了自己择师的标准是不分年龄大小的,除了“年纪比自己大的、懂得道理本来就比自己早的”这一类人,还包括“,”。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5、《师说》中韩愈认为选择老师关键看他是否懂得道理,因此,运用反问句提出择师的态度应该是:“,?”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6、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7、《师说》中“,”两句指出了今之众人才智远低于古之圣人的状况和不肯从师学习的心理。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8、韩愈的《师说》中,作者用古今两种不同的从师态度进行对比,进而指出从师与不从师产生了这样反差极大的结果:“,”。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9、《师说》中韩愈认为当时有些士大夫为自己的孩子挑选的老师只是“”,而不是他所说的“”。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0、《师说》中,韩愈指出“,”不是他所说的能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
11、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那些老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其子“,对自身“。
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13、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孩子,。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14、韩愈的《师说》中,与“爱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形成鲜明对比的两句是:“,”。
《师说》情景默写(详全+答案)

《师说》情景默写(详全+答案)高中必背课文14篇之《师说》1.韩愈的《师说》中,与“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解决疑惑”观点相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目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他对年轻好学者的扶掖之心。
3.在韩愈的心目中,老师的职能应该是如《师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愈《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荀子《劝学》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同,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的观点。
5.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有贤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韩愈的《师说》中,对于社会上存在的“不懂句读会问老师,有疑惑却不愿意请教老师”的不良现象,作者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韩愈的《师说》中,作者阐述了择师的标准,除了对地位和年龄不作要求外,更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韩愈的《师说》中,作者用一个对偶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有些“士大夫之族”不愿意相互学习的借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韩愈的《师说》中,先后通过一个被动句和一个状语后置句写出李氏子蟠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情景默写(高考模式模拟题含答案)

(1)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2)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3)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1)在《出师表》里,诸葛亮自述他躬耕 南阳时的心理状态是“ , ”。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 为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是 “ , ”。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 “ , ”来委婉地劝诫唐王朝统 治者要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1)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泰国贪婪掠夺 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 " , " (2)李煜的《虞美人》中,有两句写出了物 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 " , "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 " , " 两句 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了战争悲壮、残酷 的气氛。
Hale Waihona Puke (1)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3)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 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游山西村》中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 感觉与移步之后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九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 涯共此时”;许浑《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 月,千里与君同”,苏轼化解前人的诗意,熔铸 成对天下离人的共同美好祝愿: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古诗文之情景默写(常考易错总结)-《锦瑟》-重点背诵句 理解性默写 答案

■《锦瑟》5年6考
【作者】唐•李商隐
【重点背诵句】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理解性默写】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无限怅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锦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作者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
【答案】
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师说》情境默写参考答案

《师说》情境默写默写参考答案1、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
文末所说的“__好古文”,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2018年高考全国1卷)2、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而“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也要以之为师。
3、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教授儿童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4.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5.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6.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8、韩愈在《师说》中的“_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表现出当时的士大夫以地位为标准、耻于从师的心理。
9、韩愈在《师说》中写人们为子择师而他们自己却不从师,认为人们这样做是“_小学而大遗”,并不明智。
10、《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
11、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
有,辄哗笑之。
”这与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12、“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一致。
13、《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4、韩愈在《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目的的两句是:“余嘉其能行古道__,_作《师说》以贻之”,可见他对年轻好学者的扶掖之心。
《锦瑟》情景式默写

寄寓了悲伤嗟悼之情。
4.运用典故写梦蝶和杜鹃,以此来表达内心世界的悲戚与怨
愤的诗句是:“
,
。”
5.“
?
。”两句表现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
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
6.感叹“才华背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幻”的
千古名句:
,
。
7.化用庄周、望帝两个典故来营造朦胧迷离、悲戚哀怨意境
的句子是:
,
。
8.“
怨意境的句子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8.“
,
”运用典故,描绘了美好的情
境、虚渺的梦境,把人生的恍惚以及苦苦追寻的执着
表现出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1.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 。
2.回环曲折地表达自己地无限怅惘的句子是 ? 。
3.“
,
”两句指出美好事物不能长在,
《锦瑟》情境式默写检查
1.以锦瑟起兴,因其对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
,
。”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锦瑟》中回环曲折地表达自己地无限怅惘的句子
是“
?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锦瑟》中“
,
”两句指出美好
事物不能长在,寄寓了悲伤嗟悼之情。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4.运用典故写梦蝶和杜鹃,以此来表达内心世界的悲
戚与怨愤的诗句是:“
,
。”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5.《锦瑟》中“
?
。”两句表现可望不
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6.感叹“才华背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景式名句默写题——《师说》《锦瑟》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
有,辄哗笑之。
”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4、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
5、《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6、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正如《师说》中所说“,,或师焉,或不焉,”,否则,就会像韩愈在《师说》中批判的对象一样:本末倒置,聪明人做出糊涂事来,“,。
”
7、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
”
8、古代文人擅长借典故寄托情思,李商隐《锦瑟》中借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抒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至的两句是“,”。
9、往事不堪回首,纵回首已是惘然,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
李商隐在《锦瑟》表达这种感受两句是“,”。
1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李商隐在《锦瑟》“,”。
两句中用凄迷的笔触委婉地写出了追怀人生的理想与幻灭、相聚与分离的哀怨之情。
参考答案: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7、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8、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日升烟
9、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0、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