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医--投稿须知
新中医杂志投稿论文格式要求.txt

2.副标题一般不提倡使用,在必要时才使用,一般用于同一研究课题的系列论文中。
3.作者的署名只限于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的研究的工作者,并参加拟定文稿、能对内容完全负责和解释者。人名次序应按贡献大小排列。若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应在作者姓名上加注阿拉伯数字予以区分,如:“刘青松1,王一力2”。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对其他有贡献的人员,可在文未致谢中注明。稿件投出后要变更或增删作者,应由全部署名作者所在的单位分别出具证明确认,否则本刊不予受理。
《新中医》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中医药核心期刊,并为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医药学文摘列为重点长期收录刊物。荣获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连续多次在国家期刊评比中获得优秀期刊奖。
新中医杂志栏目设置:
名医笔谈、学术论坛、老中医经验、名专家精粹、中西医结合、临床论著、中医急症、针灸推拿
14.正文是指引言之后、结论之前的部分,是论文的核心。书写时应特别注意层次标题、插图、表格、量、单位、数字和外文字符的正确使用。
(1)正文的层次标题应简短明了,以15字为限,不用标点符号,其层次的划分及编号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
(2)表格与插图表格应结构简洁,具有自明性,内容勿与正文、插图重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可适当加注辅助线,但不能用斜线和竖线。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插图应精选,具有自明性,勿与文中的文字和表格重复。插图应用电脑绘制或用碳素墨水绘制在绘图纸上。插图必须线条均匀、清晰、主线和辅线粗细比例约为2∶1。图中文字、数字、各种符号必须与正文一致。图勿过大或过小,每图不超过10cm×10cm。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如为照片时,应层次清晰、反差合适、剪裁恰当。
新中医杂志荣誉:
投稿中医杂志的格式要求

投稿中医杂志的格式要求
投稿中医杂志的格式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稿件内容: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资料应真实可靠,数据准确,论点明确,文字精炼,层次清楚。
2. 篇幅与参考文献:理论论述、临床及实验研究报告、综述等稿件一般不超过6000字,临床报道及其他类稿件一般不超过3000字。
除专题笔谈及临
床解惑栏目外,其余稿件均要求根据稿件内容标注参考文献,每篇稿件参考文献数量应不少于5条。
3. 文题:文题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尽量不用缩略语。
4. 基金项目:论文涉及基金项目者应注明项目名称及编号。
基金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书写,并须附基金项目证明复印件。
5. 参考文献:应为在文中确切引用的专著、期刊文章、论文集文章、学位论文、报告、报纸文章、国家(国际)标准、专利、电子文献等,接正中引用的先后顺序编号,且应在正中相应的地方标示。
以上格式要求仅供参考,具体格式要求请以中医杂志的投稿须知为准。
投稿须知

二、投稿要求和注意事项来稿请附作者单位推荐信,注明单位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
来稿要求通过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主页(& )投稿系统或电子邮件(Lcdoctor@)发送,视频作品通过邮局投送。
来稿首页请标明以下内容:题名,每位作者的姓名、最高学历、技术职称及工作单位,负责与编辑部联系的通讯作者的姓名及其详细通讯地址、电话、传真和电子信箱。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若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或属攻关项目(请附基金证书复印件),并脚注于文题页下方,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8301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0102022);科技部国家基础规划“973”项目(2001CB409808和01CB7110013)。
编辑部收到稿件后立即编号,并给回执,日后联系时请注明编号。
在接到本刊回执3个月未接到稿件处理书,系该稿仍在审阅中。
作者若欲另投他刊,请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切勿一稿两投,一旦发现一稿两投,将立即退稿;而一旦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在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上通报,并在2年内拒绝该文第一作者为作者的任何来稿。
请自留底稿,不采用的稿件一般不寄还。
来稿文责自负。
根据《著作权法》,结合本刊具体情况,编辑部可作修辞等文字修改、删节,凡涉及原意的重大修改,需征求作者意见。
修改稿逾期2个月不寄回者,按自动退稿处理。
修改稿首页务请注明稿件编号。
来稿一经接受刊登,由作者亲笔签署论文使用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中华医学会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网络版)和纸版等其他方式接受刊登的论文,未经中华医学会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
稿件确认刊载后需按通知数额付版面费。
版面费可由作者单位从课题基金、科研费或其他费用中支付。
来稿请寄本刊编辑部,不要寄给个人。
三、撰稿要求来稿应具科学性、实用性,观点明确,资料真实,数据可靠,结构严谨,文字通顺,用字规范,文稿附图量不限。
《中医xx杂志》投稿须知模板

《中医xx杂志》投稿须知《中医xx杂志》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杂志之一,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科杂志,本刊主要报道国内外中医xx研究动态及港、澳、台中医xx学术研究交流信息、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专家学术思想研究、中西医结合xx研究成果等。
本刊辟有名家真传、专题笔谈、专家经验、理论研究、学术探讨、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与报道、针灸推拿、名院名科风采、典籍研究、儿童养生保健、地方特色研究、医案医话、历代xx名医、中药研究等栏目,既突出中医xx特色,又兼顾中西医结合xx内容,信息量大,实用性强。
凡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各级科研课题论文,一经审查合格即优先发表,且稿酬从优。
1 投稿的要求1.1论文格式: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分析,并应注明所用统计学方法。
“学术探讨”“理论研究”“实验研究”等栏目文章一般3000~5000字。
来稿字迹清楚、书写规范,特殊文种、上下角标符号、字母大小写、需排斜体等应予注明。
文稿中所用数字以阿拉伯数字为主。
病历介绍,要写清患者姓氏、性别、年龄、初诊日期、主诉、病史、现病症状、检查及化验、诊断、辨证、病机、治法、处方、药名和剂量、用法、治疗结果等。
1.2 文题及证明:文题应做到简明、醒目,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字为宜。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凡取得国家或省部级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予以说明,如“本课题受××基金资助(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
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评审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内容。
1.3作者简介: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顺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
并需对第一作者做一简单介绍,格式如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不写),职称,学位,从事的主要工作。
例:陈盛举(1967—),男,主治医生,医学学士,主要从事白内障、青光眼临床工作。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投稿经验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投稿经验我曾经在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投稿过一篇文章,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中医杂志,它发表了许多高质量的中医研究论文和临床实践经验。
在这里,我将分享一下我的投稿经验,希望对其他想要在这个杂志上发表文章的人有所帮助。
首先,我花了很多时间阅读了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的投稿指南。
这些指南非常详细,包括文章的格式、字数限制、参考文献格式等等。
我建议所有想要投稿的人都要仔细阅读这些指南,并按照要求准备好自己的文章。
其次,我认真选择了我的研究主题。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非常注重研究的质量和实用性,因此我选择了一个有足够数据支持的研究主题,并且我的研究结果对中医临床实践有实际意义。
我认为这是成功投稿的关键之一。
接下来,我花了很多时间撰写我的文章。
我认真考虑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并且反复修改,以确保文章的逻辑性和清晰度。
我还请我的同事和导师帮我审阅我的文章,以确保它的质量和准确性。
最后,我按照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的要求提交了我的文章。
我收到了一个自动回复,告诉我他们已经收到了我的文章,并且会在几周内给我答复。
几周后,我收到了一封邮件,告诉我我的文章已经被接受,并且会在下一期的杂志上发表。
总的来说,我认为在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上发表文章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这是值得的。
这个杂志非常重要,它可以让你的研究成果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传播。
如果你想在这个杂志上发表文章,我建议你仔细阅读投稿指南,选择一个有实际意义的研究主题,并且认真撰写你的文章。
中药材杂志投稿经验

中药材杂志投稿经验摘要:一、引言二、中药材杂志简介三、投稿前的准备工作1.了解杂志的收稿范围和偏好2.阅读征稿启事和近期发表的文章3.选择合适的栏目和主题四、投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遵循投稿流程2.稿件格式要求3.合理选择审稿人五、投稿后的等待与修改1.耐心等待审稿结果2.根据审稿意见进行修改六、总结与建议正文:一、引言中药材杂志是我国中医药领域的重要期刊,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展示研究成果和交流学术观点的平台。
然而,对于初次投稿的作者来说,如何提高投稿成功率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个人投稿经验,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
二、中药材杂志简介中药材杂志是我国中医药行业的权威期刊,创刊于1978 年,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杂志主要报道中药研究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以及中医药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
三、投稿前的准备工作1.了解杂志的收稿范围和偏好:在投稿前,首先要对中药材杂志的收稿范围和偏好有一定了解,确保自己的稿件符合杂志的要求,提高投稿成功率。
2.阅读征稿启事和近期发表的文章:通过阅读征稿启事和近期发表的文章,可以了解杂志的栏目设置、文章结构、写作风格等方面的信息,为自己的投稿做好准备。
3.选择合适的栏目和主题:在投稿前,要根据研究内容和杂志的栏目设置,选择最合适的栏目和主题进行投稿,以提高稿件的针对性。
四、投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遵循投稿流程:在投稿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杂志的投稿流程进行操作,确保稿件能够顺利送达审稿人手中。
2.稿件格式要求:在投稿前,要仔细阅读杂志的格式要求,确保自己的稿件格式符合要求,以提高审稿人的阅读体验。
3.合理选择审稿人:在投稿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审稿人的专业背景,合理选择审稿人,提高稿件的审稿速度和质量。
五、投稿后的等待与修改1.耐心等待审稿结果:在投稿后,要耐心等待审稿结果,不要频繁催促审稿人,以免影响审稿进度。
中药材投稿撰写要求

中药材投稿撰写要求1、文题每篇来稿均要有中英文题名。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准确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择关键词和分类号。
2、作者及工作单位论文署名不应过多,主要应限于参加论文写作、实验数据采集并能对文稿内容负责、解答有关问题者,一般不得超过6人,人名间用逗号分开,用楷体五号字。
多位作者,每位作者依次按单位顺序右上角用1,2,3…标注,姓名为双字的中间空一个汉字,通讯作者右上角用“*”标出。
3、摘要与关键词文稿(除短文外)需附加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中文摘要一般200~300字,关键词一般3~6个,中、英文需对应。
综述性论文需写出指示性摘要,中文200字左右。
英文关键词务必与中文对应,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小写。
关键词后附上文章的中图分类号与文献标志码。
4、地脚线在首页左下角应注明:①收稿日期(六号黑体加粗):由本编辑部填写收稿的具体日期;②基金项目(六号黑体加粗):应注明国家有关部门的正式基金名称的全称及编号。
③作者简介(六号黑体加粗):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学位,职称,研究方向,详尽的联系方式(Tel、Fax、E-mail)。
④*通讯作者(六号宋体):姓名,详尽的联系方式(Tel、Fax、E-mail)。
5、前言简要概述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思路、实验基础及国内外现状,并应明确提出论文研究的目的。
勿作文献综述,不可轻易使用“国内未见报道”、“国内外首创”等词句。
建议写为“笔者未见国内(外)文献报道”。
6、正文正文要求层次分明,在层次标码后,应拟定标题。
尽量减少层次,不得多于3层,采用1、1.1、1.1.1方式。
文中人称“我们”一律改为“笔者”,“本人、本文”改为“本研究,本实验”。
8、方法凡文献已有记述的方法,一般可引用文献,对新的或有实质性改进的方法要写明改进处。
如是自己创新的方法,则宜详述,以便他人重复。
9、单位和符号常用度量衡单位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的国际符号表示,距数字空1个自然空间,不加缩写点,如长度单位1 m、3 dm、3 cm、4 mm等;时间单位1 s、2 min、3 h、4 d等;土地面积的单位km2(千米2)、hm2(公顷)、m2(米2),“亩”从1992年1月起就停止使用。
中草药投稿须知

中草药投稿须知
1. 投稿须是原创的中草药研究或经验分享内容,未曾在其他媒体或平台发布过。
2. 投稿内容应以科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供合理的实验证据或参考文献。
3. 文章标题应简明扼要、准确明确,能够体现主题和重点。
4. 文章结构应清晰,包括引言、研究方法、实验结果、讨论、结论等部分,确保逻辑连贯性。
5. 文章应提供中草药的基本信息,如中文学名、拉丁学名、别名等,以便读者正确理解和识别。
6. 文章应详细描述中草药的药用部位、制备方法、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中草药与其他药物或治疗方法的关系。
7. 文章内容应尽量客观公正,避免夸大宣传和过度渲染,特别是对中草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8. 如有需要,应提供中草药相关的图片、病例、实验数据等支持信息,以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和可读性。
9. 文章应使用规范的科技写作语言,避免使用俚语、口语和过于复杂的专业术语,确保读者能够理解。
10. 投稿人应提供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便于编辑部与作者取得联系和沟通。
11. 文章稿件应以Word或PDF格式提交,字数一般不超过5000字。
12. 编辑部会对稿件进行严格审核和评审,如发现抄袭、伪造数据或其他违规行为,将取消投稿者的资格。
13. 发表的文章将视为授权给编辑部,可在相关媒体或平台上发布和宣传,作者将获得相应的稿酬和署名权。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一般准则,具体的投稿要求可能会因刊物或平台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请在提交投稿前仔细阅读和遵守相关的投稿须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医》杂志投稿须知投稿须知1 本刊文稿要求采用20×20方格原稿纸工整书写,字迹要清楚,字体要规范,不写异体字,标点符号要占一格,外文字母尽可能打印在稿纸上。
有条件者可用电脑方格稿纸打印,软件如WPS97、WPS2000等。
2 文题应简明扼要,一般不超过20个字,尽量不用标点符号及副标题,避免使用非常用的缩写词。
3 作者姓名署于文题下方,署名不宜过多。
作者单位名称、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写在第一页右下角,具体格式为:单位,详细地址(邮政编码)。
如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市机场路16号(510405)4 本刊学术探讨、临床报道、针灸经络、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等专栏及字数在2500以上的文稿,要求撰写提要。
提要要求在300字以内,文字宜简炼。
5 中医名词术语以《中医名词术语选释》及《中医大词典》为准。
中西药名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及《中药大词典》(江苏新医学院者编)为准。
临床上常用的缩写名词文中可不加说明(如ALT、ATP、HbsAg等),不常用的或新的缩写名词,文内首次出现时应加中文说明。
6 本刊计量单位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医学法定计量单位参照《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中华医学会编)。
7 文章内数字的用法以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公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为准,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8 内能用文字说明的内容,尽量不用图表;反之,若用图表能大量节省篇幅时,则主张用图表。
图表应列序号和标题,表格用三线表格,表内数据必须内文一致。
插图要在硫酸纸或复印机纸上用碳素墨水工整而仔细地描绘,图中数字、文字请补贴植字或打字,不用手写体。
9 文章标题层次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用下圆点“.”相隔,末位数字后面不加标点,如“1”、“1.1”、“1.1.1”等,具体体例可参照近期出版的《新中医》杂志。
10 参考文献用方括号“[ ]”在右上角标注,次序用数字编号。
一般文稿不宜超过10篇,综述不宜超过25篇。
未公开发行的书刊、内部资料及需保密的资料均不宜引用。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如下:期刊:序号作者.文题.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如:1 史志云.刘仕昌教授治疗暑湿发热的经验.新中医,1993, 25(7):1-3书籍:序号作者.书名.版次(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社,年份.起止页如:2 张伯臾,董建华,周仲英,等.中医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257-259说明:作者在3个以内(含3个)均要列出,作者之间用“,”隔开,3个以上作者,前3个作者列出,后加“等,”。
如上例。
11 来稿要附单位介绍信,作者单位负责文稿的作者名单、资料核实及保密审查。
投稿者应声明未一稿两投。
12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有关条款规定,自填写收稿回执之日起,4个月内未通知作者决定刊用的,作者可将稿件自行处理。
对不用稿件本刊概不退稿,作者投稿前自留底稿。
13 编辑部对来稿有修改权,不同意修改者,请预先声明。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刊号:ISSN:0256-7415 CN:44-1231/R国内期刊代号:46-38国外期刊代号:M186刊式:月刊,16开本,每期64页出版日期:每月5日来稿务必论点明确、学术思想新颖,富于创见,观点鲜明,论据可靠,语言通顺,文字简炼,可读性强,具有实用性、科学性、真实性。
应使用规范的汉字,每篇论文不得超过 6000 汉字的版面。
文章要素应包括:题目 ( 副标题 )、作者、作者单位、中文摘要、关键词、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基金项目、第一作者简介、引言、正文(包括图、表)、结论、参考文献,并可在稿件首页的地脚处加注必要的说明。
1.题目应简练、明确,并能反映论文的主题,题名所涉及的医学术语请用规范名,尽量不用标点符号,避免使用非常用的缩写词,便于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
题名一般不超过 20 字。
2.副标题一般不提倡使用,在必要时才使用,一般用于同一研究课题的系列论文中。
3.作者的署名只限于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的研究的工作者,并参加拟定文稿、能对内容完全负责和解释者。
人名次序应按贡献大小排列。
若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应在作者姓名上加注阿拉伯数字予以区分,如:“刘青松 1 ,王一力2”。
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 5 人。
对其他有贡献的人员,可在文未致谢中注明。
稿件投出后要变更或增删作者,应由全部署名作者所在的单位分别出具证明确认,否则本刊不予受理。
4.作者单位应置于作者署名之下 , 包括单位全称、城市名、邮政编码,如“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广东广州 510405”。
若署名的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应根据作者姓名上加注的数字分别一一列出。
5 .摘要一般以 100~300 字为宜,以第三人称书写。
应明确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试验的方法、研究成果和最终结论(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
其重点是成果和结论。
摘要中不能写入公式和图表。
6 .关键词应能确切反映研究的对象,一般为 3 ~ 8 个,使用主题词时,主题词应从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汉语主题词表》中查出。
7.中图分类号采用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标注。
8.文献标识码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书写,由本编辑部填写。
9.文章编号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书写,由本编辑部给出。
10.收稿日期以本部收到来稿日期为准,由本编辑部填写。
11.基金项目应注明基金的名称、编号,并请附寄基金立项复印件,以作统计资料用。
12.第一作者简介包括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学位、职称、研究方向。
13.引言应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和背景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宜与摘要雷同,也不要作公式推导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绍。
14.正文是指引言之后、结论之前的部分,是论文的核心。
书写时应特别注意层次标题、插图、表格、量、单位、数字和外文字符的正确使用。
(1)正文的层次标题应简短明了,以 15 字为限,不用标点符号,其层次的划分及编号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如:第一级 ( 章 ) 第二级 ( 条 ) 第三级 ( 款 ) 第四级 ( 项 )1 1.1 1.1.1 1.1.1.12 2.1 2.1.1 2.1.1.1(2)表格与插图表格应结构简洁,具有自明性,内容勿与正文、插图重复。
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可适当加注辅助线,但不能用斜线和竖线。
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插图应精选,具有自明性,勿与文中的文字和表格重复。
插图应用电脑绘制或用碳素墨水绘制在绘图纸上。
插图必须线条均匀、清晰、主线和辅线粗细比例约为 2 ∶ 1 。
图中文字、数字、各种符号必须与正文一致。
图勿过大或过小,每图不超过 10cm × 10cm 。
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
如为照片时,应层次清晰、反差合适、剪裁恰当。
(3)量和单位书写时应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数字的使用应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 7 个部门于 1986 年公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书写。
(4)医学名词术语中医名词术语以《中医名词术语选释》及《中医大词典》为准。
中西药名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中药大词典》、《常用中药处方用名规范表》(中国中医药学会编辑学会审定试行)为准。
临床上常用的英文缩写名词在文内首次出现时应加中文注明。
(5)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黑体等。
生物学中的属 ( 含属 ) 以下的拉丁文字名下应用铅笔加上底线。
数学式、化学式等带有上、下角字符时,每一字符的大小写和所处位置应非常明了。
15.讨论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地指出论文的主要结果、论点和总体概括。
也可以在结论和讨论中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和待解决的问题。
16.参考文献注意不同文章载体的录入格式:期刊:[1]丁建国,吴邦国,陈楚斌,等. 消痤饮袋泡剂治疗寻常痤疮61例疗效观察[J]. 新中医,2004,36(3):43-44.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1]徐淑云. 药理实验方法学[M].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962. (专著)[2]王会贤,章灵华,杜守英,等. 氧化苦参碱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论文集[C]. 北京:科技出版社,1994.(论文集)[3]张生. 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 . 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99. (学位论文)[4]张平. 中药现代化建设[R].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新药中心,2001. (报告)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1]刘君. 甘草的毒理学研究[A] . 邓编. 中药新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8 . 997.报纸文章:[1]谢希德. 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 . 人民日报,1998-12-25(10).国际、国家标准:[1]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专利:[1]姜锡洲. 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 . 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 电子文献:[1]万锦. 中国大学学学报论文文摘(1993-1999). 英文版[DB/CD] .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17. 联系地址在稿件首页或未页的脚注注明第一作者及联系人的单位、邮政编码、地址、电话、 E-mail等.18.著作权保护与技术保密本刊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著作权、专利权的保护和保密等法规。
投稿前第一作者应在所在单位加盖公章,以免侵权和泄密。
本刊谢绝不合要求的来稿。
另外,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等,作者若不同意自己的论文被这些数据库收录,请来稿时声明。
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拟录用的稿件进行文字修改、删减、退改等加工处理,不同意本刊修删者亦请事先声明。
19.反对一稿多投投稿者请自留底稿,投稿后 3 个月内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者可来电来函向我刊查询。
来稿一经发表,按篇、按质量酌付稿酬,并赠送样刊。
在致作者的稿费中包括各类文摘、数据库、光盘版应付作者的作品使用费。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