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物技术复习题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题(1)-(1)

一、选择题1、人类的环境可分为(A)A.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B.地理环境和地质环境C.宇宙环境和地球环境D.聚落环境和自然环境2、土地的沙漠化是(D)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A.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C.所有国家D.非洲国家3、根据生态系统的环境性质和形态特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以下那种不属于此三种(D )A.陆地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4、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课题是( A)A.生态系统B.生物圈C.食物链D.生态平衡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通过(B)进行的。
A.消费者B.食物链和食物网C.生产者D.分解者6、“我国西部沙漠地区想恢复到历史上的草肥水美的环境状态不太可能”体现了环境的(A)性A.不可逆性B.隐显性C.持续反应性D.灾害放大性7、旱灾,地震等( B )A.是自然灾害,不属于环境问题B.是环境问题C.不能片面断定是否为环境问题D.有可能不是环境问题8、BOD 表示( A )A.生化需氧量B.化学需氧量C.总需氧量D.总有机碳9、在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中,最为关键的元素是( D)A.氧B.碳C.氮D.磷23、因环境恶化,我国境内几乎所有的河流都有不同程度的平均来水量减少的问题,以下那条河流的连年断流已经给我国国民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B )A.长江B.黄河C.黑龙江D.珠江24、哪种不是环境学的范围(D )A.地磁干扰B.土壤干旱C.阳光直射D.口渴25、以下那种情况对于沙尘暴的产生有一定的作用:(A )A.我国西北地区草原严重退化和沙漠化B.地面的污染导致了沙尘暴D.酸雨直接形成了沙尘暴C.亚洲大陆每年春天的季风产生沙尘暴26、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人口压力问题,哪个国家问题较为突出(A )A.印度B.南非C.蒙古D.俄罗斯27、目前我国的能源状况主要以( D )为主A.核能B.石油C.天然气D.煤炭28、华北地区大面积的地面沉降是因为:(C)A.挖煤B.地震C.地下水超采D.黄河断流29、早在1957年就有学者( B )对中国政府提出应该实行计划生育,以控制人口剧烈增长。
环境生物技术考试试题

环境生物技术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题)1.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环境生物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A. 污水处理B. 生物燃料生产C. 土壤修复D. 基因编辑2. 环境生物技术主要通过下列哪个方式减少环境污染?A. 物理方法B. 化学方法C. 生物方法D. 机械方法3. 以下哪个不是环境生物技术中常用的微生物?A. 大肠杆菌B. 枯草杆菌C. 酵母菌D. 油菜素链霉菌4. 通过环境生物技术处理后,下列哪个物质的含量不容易降低?A. 重金属B. 有机物C. 悬浮物D. 细菌5. 以下哪个是环境生物技术中的重点研究方向?A. 动物保护B. 植物繁殖C. 微生物遗传D. 水生生物多样性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0题)1. 环境生物技术是利用 __________ 处理和修复环境问题。
2. 生物污染主要指的是由 __________ 导致的环境问题。
3. 土壤修复是环境生物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常用的修复方法包括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4. 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相比,环境生物技术具有更 __________ 的特点。
5. 常见的生物燃料包括生物柴油和 __________。
6. 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受到 __________ 因素的影响。
7. 环境生物技术在生态学、 __________ 和农业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8. DNA重组技术被广泛用于 __________ 的研究和应用。
9. 微生物遗传包括 __________ 、噬菌体和质粒传递等方式。
10. 通过控制 __________ 的活性,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可以得到有效降解。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题)1. 请简要介绍环境生物技术的定义和主要应用领域。
2. 环境生物技术中常用的微生物有哪些?请分别说明其应用领域。
3. 请简要介绍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处理方法,包括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效果评估方法。
4. DNA重组技术在环境生物技术中的应用有哪些?请分别说明其原理和重要性。
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复习题

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复习题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复习题环境问题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而环境生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回顾一些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1. 什么是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环境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生物学原理和方法,通过生物体或其代谢产物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分解、转化或去除的技术。
它可以修复土壤、水体和大气中的污染物,恢复生态系统的健康。
2. 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的分类2.1 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能力来降解或去除污染物。
例如,利用细菌降解石油污染物、利用真菌降解有机污染物等。
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高效、经济的特点,但对环境因素较为敏感,操作难度较大。
2.2 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的吸收、转化和稳定化能力来修复环境中的污染物。
例如,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或者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植物修复技术具有生态友好、可持续的特点,但修复效果较慢。
2.3 生物地球化学修复技术生物地球化学修复技术是利用生物体与地球化学过程相互作用来修复环境污染。
例如,利用微生物和植物的共生关系促进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转化,或者利用植物的根系分泌物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生物地球化学修复技术具有综合效果好、适应性强的特点,但操作复杂度较高。
3. 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案例3.1 石油污染修复石油污染是一种常见的环境问题,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
微生物修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石油污染的修复中。
例如,通过添加特定细菌来降解石油中的有害物质,或者利用油生菌来吸附和稳定石油污染物。
3.2 重金属污染修复重金属污染是一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植物修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重金属污染的修复中。
例如,通过选择耐重金属的植物种类,利用其根系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并将其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形式。
3.3 大气污染修复大气污染是一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川农环境微生物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川农环境微生物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环境微生物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发酵作用—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
2、农药安全系数—3、硝化作用-氨基酸脱下的氨,在有氧的条件下,经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作用转化为硝酸4、转导—通过吻合噬菌体的媒介作用,将供体细胞内特定的基因(DNA片段)携带至受体细胞中,从而使受体细胞获得供体细胞的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5、培养基—根据各种微生物对营养的需要,包括水、碳源、能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等按一定的比例配置而成的,用以培养微生物的基质6、好氧活性污泥—是由多种多样的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兼有少量的厌氧微生物)与污(废)水中有机和无机固体物质混凝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絮状体或称绒粒。
7、质粒-原核生物细胞中,一种独立于染色体外,能进行自主复制的环状DNA分子。
8、P/H指数—P代表光能自养型微生物,H代表异氧性微生物,两者的比值即P/H指数,该指数反映水体污染和自净程度。
9、活性污泥与菌胶团-是一种绒絮状小泥粒,由好氧菌为主体的微型生物群以及胶体、悬浮物等组成的微生物集团。
颗粒大小约为0.02-0.2mm,表面积为20-100cm2/ml,相对密度约为1.002-1.006。
外观呈黄褐色,有时亦呈深灰、灰褐、灰白等色。
静置时,能凝聚成较大的绒粒而沉降。
它具有很强的吸附及分解有机物的能力。
菌胶团—好氧活性污泥(绒粒)的结构和功能的中心是能起絮凝作用的细菌形成的细菌团块。
10、反硝化作用-兼性厌氧的硝酸盐还原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11、转化—受体细胞直接吸收来自供体细胞的DNA片段,并把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里,从而获得供体细胞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12、化能自养微生物—生长需要无机物,在氧化无机物的过程中获取能源,同时,无机物有作为电子供体,使CO2还原为自身有机碳化物。
二、选择题1、根据其在水中的存在及数量情况,B、大肠杆菌可作为粪便污染的指示菌。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题

1.原核微生物:包括细菌、古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 体、螺旋体。 2.真核微生物:包括藻类、真菌(酵母菌、霉菌、伞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 动物。 3.微生物的特点:1)微生物个体极小 2)种类繁多、分布广 4)繁殖快 5)易变 异。
第一章 病毒 1.病毒定义: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体内的超微小生物。 它们只具有简单的独特结构,可通过细菌过滤器。 2.病毒特点:1)形体极其微小,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2)没有合成蛋 白质的机构——核糖体;3)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必备的酶系统,不具备独 立代谢能力;4)必须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5)依靠宿主细胞细胞合 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 3.病毒的化学组成:有核酸和蛋白质,个体大的病毒除含蛋白质和核酸外,还含 类脂质和多糖。 4.病毒的结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却有其自身独特的结构。整个病毒分两部分: 蛋白质衣壳和核酸内芯,两者构成核衣壳。完整的具有感染力的病毒叫病毒粒子。 病毒粒子有两种:一种是不具被膜(亦称囊膜)的裸露病毒粒子;另一种是在核 衣壳外面有被膜所构成的病毒粒子。 5.毒性噬菌体:指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6.温和噬菌体:指侵入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和宿主细胞 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这种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 体称作温和噬菌体。 7.溶原细胞:指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 8.原噬菌体:指在溶原细胞内的温和噬菌体核酸,又称为前噬菌体。 9.溶原性细菌:指在核染色体上整合有原噬菌体的细菌。可进行正常生长繁殖, 而不被裂解。 10.病毒的测定:1)病毒颗粒计数法;2)间接计数法;3)病毒感染效价测定法。
等电点高,细菌的游离氨基电力受抑制,游离羧基电离,细菌则带负电荷;否则 ,游离氨基电离,游离羧基电离受抑制,细菌则带正电。已知细菌的等电点的pH 为2~~5,pH为6、pH为7和pH为7.5的溶液属于偏碱性、中性和偏酸性,都高于细 菌的等电点。所以细菌表面总是带负电荷。而在pH=1.5的溶液中细菌则带正电。
生物技术试题库+答案

生物技术试题库+答案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细菌细胞中的P素贮藏颗粒是()A、淀粉粒B、异染粒C、聚-β-羟基丁酸D、羧酶体正确答案:B2、对热具有较强抵抗能力的是: ( )A、金黄色葡萄球菌B、枯草芽孢杆菌C、白色念珠菌D、大肠杆菌正确答案:B3、用来分离固氮菌的培养基中缺乏氮源,这种培养基是一种( )。
A、基础培养基B、加富培养基C、选择培养基D、鉴别培养基223在亲和层析中,使用镍柱作为亲和吸附剂提取靶蛋白,则目标蛋白质需要具( C )A.泛素标签 B.生物素标签 C.多聚His标签D.GST标签正确答案:C4、菌种分离时,采用野外菇木、耳木分离法获得纯菌种,这种方法属于( )A、基内菌丝分离法B、组织分离法C、多孢子分离法D、单孢子分离法正确答案:A5、下列哪一情况不引起ADH分泌增加A、大量饮水B、血容量减少C、血压下降D、血渗透压升高正确答案:A6、多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后的DNA末端为A、平头末端B、3'突出末端C、5'突出末端D、黏性末端正确答案:D7、高氏培养基用来培养()A、霉菌B、细菌C、真菌D、放线菌正确答案:D8、下列有关TATA盒(Hognessbox)的叙述,哪个是正确的( )A、它位于第一个结构基因处B、它和RNA聚合酶结合C、它编码阻遏蛋白D、它和反密码子结合正确答案:B9、发酵是以()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A、有机物B、无机物C、二氧化碳D、氧气正确答案:A10、可用于医药目的的蛋白质和多肽药物都是由相应的( )合成的。
A、RNAB、基因C、氨基酸D、激素正确答案:B11、湿度是指湿物料中湿分质量占( )的百分数。
A、湿物料总质量B、绝干物料的质量C、总含水量D、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A12、必须在pH梯度介质上电泳分离的是A、醋酸纤维膜电泳法B、等电聚焦电泳法C、聚丙烯酰胺电泳法D、琼脂糖电泳法正确答案:B13、DNA的三级结构是指A、双螺旋结构B、α螺旋C、超螺旋D、无规卷曲正确答案:C14、体内转运一碳单位的载体是A、叶酸B、维生素B 12C、四氢叶酸D、S-腺苷蛋氨酸正确答案:C15、血浆清蛋白的特殊是A、它既能结合金属离子,也能结合有机阴离子B、在生理pH条件下,带净电荷为正C、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在毛细血管静脉侧,水分从血管流入组织D、用50%硫酸铵把它从血清沉淀下来正确答案:A16、别嘌醇抑制哪一酶的活性A、尿酸氧化酶B、尿嘧啶核糖转移酶C、腺苷激酶D、黄嘌呤氧化酶正确答案:D17、实罐消毒灭菌过程中,最忌讳培养基中的( )。
生物技术复习题(附参考答案)

生物技术复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在DNA生物合成中,具有催化RNA指导的DNA聚合反应、RNA水解反应及DNA指导的DNA聚合反应三种功能的酶是A、DNA聚合酶B、RNA聚合酶C、逆转录酶D、DNA水解酶正确答案:C2、有关辅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一种高分子化合物B、一种辅酶只能与一种酶蛋白结合C、不参与质子、电子及化学基团转移D、可决定酶的特异性E、与酶蛋白结合比较疏松正确答案:E3、用含Oligo-dT配基的纤维素柱层析提纯真核组织mRNA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这是因为mRNA含有A、m7Gppp的结构B、CCA-OH的结构C、poly(A)的结构D、poly(T)结构正确答案:C4、反竞争性抑制作用的描述是A、抑制剂既与酶结合又与酶-底物复合物相结合B、抑制剂使酶促反应的K m值升高,V max降低C、抑制剂使酶促反应的K m值降低,V max增高D、抑制剂只与酶-底物复合物相结合正确答案:D5、细菌芽孢释放的时期()A、延滞期B、稳定期C、衰亡期D、指数期正确答案:C6、位于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和糖原分解各条代谢途径交汇点上的化合物是A、1-磷酸葡萄糖B、1,6-二磷酸果糖C、6-磷酸果糖D、6-磷酸葡萄糖正确答案:D7、胞质中的NADH可以进行下列哪项A、直接进入线粒体氧化B、将H交给FAD,生成FADH 2后进入线粒体氧化C、还原磷酸二羟丙酮后所生成的还原产物可进入线粒体D、由肉碱协助进入线粒体进一步氧化正确答案:C8、采用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而对物体本身基本无害的措施叫()A、化疗B、消毒C、防腐D、灭菌正确答案:B9、氯仿在植物DNA提取过程中的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
A、氯仿使蛋白质变性B、氯仿降低产生气泡C、氯仿除去多糖D、氯仿提取DNA正确答案:A10、细菌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汽、酒精、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处理,这些方法依次用于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A、接种针、手、高压锅B、高压锅、手、接种针C、接种针、手、培养基D、培养基、手、接种针正确答案:D11、DNA拓扑异构酶的作用是A、将DNA双螺旋解链B、使DNA解链旋转时不致打结C、稳定解开的双螺旋D、将复制中不连续的两段链连接起来正确答案:B12、配制1000mL的固体培养基需加琼脂为()A、2~7gB、50gC、10gD、15~20g正确答案:D13、仅适用于澄清液体和气体的灭菌方法是()A、化学药品灭菌法B、湿热灭菌法C、干热灭菌法D、过滤除菌法正确答案:D14、尿素的合成过程称为A、嘌呤核苷酸循环B、柠檬酸循环C、鸟氨酸循环D、核蛋白体循环正确答案:C15、干热法常用于()灭菌。
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复习题

2016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原位生物修复指在污染的原地点采用一定的工程措施进行生物修复。
采用工程措施但不挖掘或抽取地下水等方法。
2、环境生物技术直接或间接利用完整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某些组成部分或某些机能.建立降低或消除污染物产生的生产工艺,或者能够高效净化环境污染以及同时生产有用物质的人工技术系统,称之为环境生物技术。
3、膜污染膜污染是指在膜过滤过程中,水中的微粒、胶体粒子或溶质大分子由于与膜存在物理化学相互作用或机械作用而引起的在膜表面或膜孔内吸附、沉积造成膜孔径变小或堵塞,使膜产生透过流量与分离特性的不可逆变化现象。
4、稳定塘处理技术稳定塘旧称氧化塘或生物塘,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构筑物的总称。
其净化过程与自然水体的自净过程相似。
通常是将土地进行适当的人工修整,建成池塘,并设置围堤和防渗层,依靠塘内生长的微生物来处理污水。
主要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稳定塘污水处理系统具有基建投资和运转费用低、维护和维修简单、便于操作、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病原体、无需污泥处理等优点。
5、植物促进也称之为植物提取,植物根系将土壤中重金属或有机污染物从污染的土壤中转移到植物的地上部分。
一般指那些能累积超过叶子干重1.0%的Mn,或者0.1%的Co、Cu、Pb、Ni、Zn,或者0.01%的Cd的植物。
目前世界上有500多种这样的植物。
6、湿地处理系统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是由人工优化模拟湿地系统而建造的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综合降解净化功能,且可认为监督控制的废水处理系统,是一种集物理,化学,生化反应于一体的废水处理技术;一般由人工基制和生长在其上的水生植物组成,是一个独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综合生态系统。
7、土地处理技术利用土壤-植物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和对污染物的综合净化功能对被污染的河水进行异位处理的技术。
8、矿化作用指有机污染物在一种或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彻底分解为H2O、CO2和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如含氮化合物、含磷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和含氯化合物等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生物技术》复习题一、定义及名词解释1、环境生物技术定义2、生物净化作用3、生态学定义4、环境5、环境因子6、生态因子7、种群8、生物群落9、生态系统10、食物链11、生物富集13、英文缩写翻译DO、BOD、BOD5、COD、LC50、24h-EC50、48h-EC50、MLLS、P/T6、生态因子: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指对生物有影响的各种环境因子。
10、食物链: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在生态系统中层层传导,通俗地讲,是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就像一条链子一样,一环扣一环,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12、氧化塘:稳定塘旧称氧化塘或生物塘,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构筑物的总称。
其净化过程与自然水体的自净过程过程相似。
通常是将土地进行适当的人工修整,建成池塘,并设置围堤和防渗层,依靠塘内生长的微生物来处理污水。
主要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LC50 :(Lethal Concentration 50,致死中浓度/半致死浓度/半数致死浓度)表示杀死50% 防治对象的药剂浓度,单位为PPm 。
LD50:半数致死量(lethal dose 50%, LD50):是指能够引起试验动物一半死亡的药物剂量,通常用药物致死剂量的对数值表示。
EC-50:其含义是:引起50%个体有效的剂量扩大多少倍,才会导致50%的个体死亡(或中毒)。
此值越大,用药相对越安全。
DO: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 )空气中的分子态氧溶解在水中称为溶解氧。
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简写):生化需氧量或生化耗氧量(五日化学需氧量),表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示。
说明水中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
化学需氧量又称化学耗氧量(chemicaloxygendemand),简称COD。
是利用化学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将水中可氧化物质(如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氧化分解,然后根据残留的氧化剂的量计算出氧的消耗量。
活性污泥(activesludge)是微生物群体及它们所依附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总称.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各种生物和金属氢氧化物等无机物所形成的污泥状的絮凝物。
有良好的吸附、絮凝、生物氧化和生物合成性能。
二、简易回答1、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2、微生物用于环境治理具有哪种些优势?3、藻类植物有哪些门类,写出主要分类特征。
4、浮游动物包括哪些类群?浮游动物的种类极多,从低等的微小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栉水母、轮虫、甲壳动物、腹足动物等,到高等的尾索动物,几乎每一类都有永久性的代表,其中以种类繁多、数量极大、分布又广的桡足类最为突出。
此外,也包括阶段性浮游动物,如底栖动物的浮游幼虫和游泳动物(如鱼类)的幼仔、稚鱼等。
浮游动物在水层中的分布也较广。
无论是在淡水,还是在海水的浅层和深层,都有典型的代表。
5、浮游生物包括哪些类群?有何经济意义?6、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包括哪些类群?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有的种类只生活在海洋中,如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海星、毛蚶[Arca(Ana-dara)subcrenata]、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牡蛎、沙蚕(Nereis)、对虾(Penaeus orientalis)等。
有的种类只生活在淡水水域里,如环棱螺(Bellam a)蜻蜓(Anisoptera)稚虫石蝇(Isoperla)稚虫、水蚯蚓、河蚌等。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行动能力差,寿命比较长,形体较大,易于辨认,分布广泛。
它们的种类和群落结构同周围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特别密切,可作为。
例如存在翅目(Plecoptera)、毛翅目(Tri-choptera)、蜉蝣目(Ephemerida)昆虫稚虫,通常表示水体比较清洁;存在四节蜉(Baetis)稚虫等表示水体受到中度有机物污染;存在(Tubificidae)、食蚜蝇(S rhidae)幼虫等表示水体受到严重的有机物污染。
柱头虫(Balano lossussp.)、沙蚕(Nereis)等是比较耐污染的种类。
7、水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及消长情况水里的溶解氧由于空气里氧气的溶入及绿色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会不断得到补充。
水中溶解氧含量受到两种作用的影响:一种是使DO下降的耗氧作用,包括好氧有机物降解的耗氧,生物呼吸耗氧;另一种是使DO增加的复氧作用,主要有空气中氧的溶解,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这两种作用的相互消长,使水中溶解氧含量呈现出时空变化。
8、废水样品采集应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9、怎样配制和使用鲁哥氏液? 鲁哥氏碘液过去经常被用作消毒剂和杀菌剂,用于饮用水的应急消毒,实验室常规试验和医学检测中检测淀粉。
用于检测叶片、食物等样品中的淀粉,可将淀粉染成黑色或蓝黑色。
用于细胞染色,使细胞核着色从而更易观察,用于保存浮游植物样本用于Schiller’s Test,在阴道镜中检查阴道和子宫颈是否癌变。
正常的阴道组织由于其高糖原质含量而被染成棕褐色,癌变的细胞则不会被染上颜色,与周围组织相比显现浅色。
用于观察细胞膜的扩散和渗透作用用作氧化性杀菌剂,由于其可能造成伤疤并在皮肤上留有颜色因此有时候不受欢迎,可用70%酒精脱色用于海洋水产养殖,可为暗礁栖息生物和藻类提供丰富的碘源Grave’s Dis ease患者在甲状腺切除手术前用鲁哥氏溶液处理可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失血10、怎样制作永久性湿封片标本?作永久玻片,一般要经过杀死和固定、净化(除去内含物)、洗涤、脱水、透明及封片等步骤,在必要时,脱水过程前后还可以进行染色,具体步骤如下。
1.杀死和固定关键是在杀死或固定过程中,不要使标本变形,要求杀死快, 一般小型昆虫用体积分数为70%~75%酒精杀死。
2. 净化将标本从保存液中取出,用0型昆虫针在虫体的不重要部位刺个小孔,然后投入质量浓度为5~10 g/L的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在25~35℃的温度下,30 h后标本内脏即被腐蚀而变得透明,3. 漂洗经碱液处理过的标本,须用清水漂洗多次,否则会影响以后的处理或损坏标本,对小型标本漂洗两三次就行了,较大型的标本,最好用流水漂洗。
4. 染色在必要时应将洗涤后的标本进行染色,通常有两种染色剂。
酸性复红, 另一种为伊红5. 脱水。
酒精是最常用的脱水剂,制片前就要准备好体积分数为40%、60%、75%、85%、95%、100%的洒精,这样,经低含量到高含量的酒精,逐步升级,依次脱水,直到纯洒精,水全部脱尽。
6. 透明标本透明后,细微特征及某些结构清楚可见,常用的透明剂有二甲苯、丁香油、洋杉油(香柏油)等。
7. 封片把处理好的标本用胶埋封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从二甲苯或无水酒精中取出标本放到干净的载玻片中心,并趁二甲苯或酒精未干时立即整理姿势,然后向标本上滴胶,滴到铺满整个盖玻片为度,加上盖玻片,贴上标签,等待片子完全干燥后,才能立起来放入玻片标本盒。
11、简述生化需氧量(BOD)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意义12、半致死浓度:在动物急性毒性试验中,使受试动物半数死亡的毒物浓度,用LC50表示。
使受试动物半数死亡的毒物剂量,称为半数致死量,用LD50表示。
是衡量存在于水中的毒物对水生动物和存在于空气中的毒物对哺乳动物乃至人类的毒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在比较各种污染物的毒性、不同种或不同发育阶段的动物对污染物的敏感性以及环境因素对毒性影响方面的研究中,都以LC50为依据。
13、活性污泥的基本特点14、在采用生物膜法处理有机废水的工艺中,何为固定床?何为流动床?15、怎样解释“流水不腐”现象?16、环境污染生物修复基本概念17、在环境污染生物修复技术中,何谓泵处理工艺?18、在环境污染生物修复技术中,何谓生物通气工艺?三、叙述题1、简述测定生化需氧量(BOD5)的全过程。
2、简述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有机废水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要求画出工艺流程图。
3、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和要求有哪些?4、简述采用生物膜法处理有机废水的基本原理。
5、简述有机废气生物处理基本条件。
四、分析论述题1、在作环境污染的监测和治理中,哪些方面利用到微生物?简述这些方面的基本原理或基本工艺流程。
2、自行命题,谈谈学习环境生物技术课程后,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不少于500字)。
在环境治理中,利用微生物作用的生化法因其投资少、处理效率高、运行本钱低、二次污染少等优点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微生物在环境治理应用作一简介。
l 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微生物用于烟气脱硫,不需高温、高压、催化剂,设备要求简单。
利用自养生物脱硫,营养要求低,无二次污染,处理用度为湿法脱硫的50%。
目前公认的硫酸盐还原的最初几点是Postgate 1969年证实的:(1)硫酸酰苷酰转移酶(2)腺苷酰硫酸还原酶(3)亚硫酸盐还原酶此后,很多学者利用细菌研究了大量的脱硫技术。
如利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已使脱硫率达95%以上,日本利用该菌已使H2S脱除率达99.99%,中国利用该菌对炼油厂催化干气和产业废气脱硫,H2S往除率分别为71.5%和46.91%,Saleem等用脱氮硫杆菌的耐受株T.denitrificans F,在厌氧条件下脱硫率达80%。
生物过滤法在50年代中期最先应用于处理空气中低浓度的臭味物质。
到80年代,德、美、荷兰等国相继用此法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挥发性气体和有毒气体。
其过程为: 废气(预处理)生物过滤器→CO2,H20,无机盐类废气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很短,处理率可达90%以上。
生物过滤法还可往除空气中的异昧、挥发性物质(VOCs)和有害物质,包括控制(往除)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中的臭味、化工过程中的生产废气、受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挥发性物质、室内空气中低浓度物质等。
微生物还可用来固定CO2,实现CO2的资源化,同时产生很多附加值高的产品。
生物技术用于有机废气具有用度低、效率高等优点,在德国、荷兰、日本及北美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毕立锋等还进行了微生物净化NOx的研究。
2 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2.1废水中的脱氮除磷废水中氮、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源,利用生物脱氮除磷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污水脱氮技术主要有活性污泥法脱氮工艺,包括A/O(缺氧/好氧)工艺,可使NH4+一N往除率达80%以上,A2/O工艺,改进的氧化沟工艺和SBR 工艺都可使总氮(TN)往除率达90%以上。
生物膜脱氮有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流化床、浮动床、浸没式、三级生物滤池脱氮系统等,其中三级生物滤池的反硝化速度最高达1.0kgN/(m3.d),出水TSS<1.00m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