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城市群竞争力评价及发展优劣势分析
滇中城市群经济发展差异的实证研究

聂 玉梅 张 怀 志
摘 要 :区域差异反 映了各 区域之间的经济利益分 配格局 的变化及对经济利益竞争与平衡的要求 ,对一 个地 区健康协调发展 有重要 意 义。本文通过测算滇 中城 市群 的标准差 、变差 系数 、差异指数 、均衡度和经济区位 商等指标 ,研 究其 滇 中地 区内部 的差异程 度,并对滇 中 城市群 1 1 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时序分析 。研 究表明 :滇 中地 区绝对 差异不 断扩 大,相对差异 在缩 小,G D P均衡 度总体在上 升,人 口 均衡 度在 下降,两者差异指数在缩 小;滇 中城 市群城 市化水平滞后 于经济发展水平 ,而且城 市化速度放缓 。 关键词 :滇 中城市群 ;内部差异 ;均衡度 ;差异指数 ;动 态演化
= … ,
、
快。
四 、结 论
( 一) 、 绝 对 差异
分别用极差 ( R)和标准差 ( S )衡量 四州市 内部绝对 差异 ,标 准 差 是 较 全 面 反 映 区域 绝 对 差 异 的 指标 。 R= ~ 一 一 ( 1 )
s= 【 ( . 一 z / n 】 l / 2
‘
滇中城 市群 的经济 实力不 断增强 ,发 展势头 良好。从人 均 G D P来 看 ,滇中地 区相对发达 的地区是昆明与玉溪 ,经济落后地 区是曲靖与楚
雄。
( 2)
上式中 x …为人均 G D P的最 大值 ,x 为人 均 G D P的最小值 ,x 为第 i 个市的人均 G D P ,为人均 G D P的均值 ,n= 4,表 3是根据公式计 的各年的绝对差 异。 从分析可以看 出四州市的绝对差异从总体来看呈上升趋势 ,尤其是 从2 0 0 5年 以后持 续上 升 ,极 差从 2 0 0 0年 的 1 0 7 5 2扩 大 到 2 0 1 1年 的 2 0 9 3 2 ,而标准差也从 4 9 4 5 .8 4扩大到 9 6 1 6 .8 6 。 ( 二 ) 相 对 差 异 衡量相对差异 的的指标 主要有极 值 比 ( I )和 变差 系数 ( C 、玉溪、楚雄等城 市内部关联 性较强 ,一体化发展趋势 E t 益 明显的云南中部城市集群 。从 行政区划角 度, 滇 中城市群包含昆明、曲靖 、玉溪 、楚雄 四个地 级市 ,涵盖 3 个县 级 市 、7个 市 辖 区 、3 2个 县 。 经 济 区位 商 通过对 比各个地区的经济 区位商 ,得到滇 中地 区经济差 异的空间特 征。经济 区位商 ( Q , ) ,是指某地 区 G D P占整个 区域 的比重 与该 地 区人 V I 数占整个区域的 比重之比值 。Qi 越 大,说 明该区的经济发展 的相对水 平越高 ;反之 ,说明该地 区的经济发展的相对水平越低。 从结果可以看出 ,昆明和玉溪 Q. 大于平 均值 ,为 经济发达 区 ,曲 靖 和楚雄 Q , < l ,为经济落 后区。昆明和玉溪 的经济 区位商总体呈 下降 趋势 ,楚雄和曲靖的区位熵总体呈上 升趋势 ,但从 2 0 0 5年 以后变 动不 大, 各地 区的经济地位 变化不大 。 二 、绝 对 差 异 和 相对 差 异 为测量滇中城市群 内部经济差 异 ,以人均 G D P为测度 经济差 异的 总体指标 ,对滇中城市群 内部 四个州市进行差异研究 ,计算其绝对 差异 和相对差异。现将 2 0 0 1— 2 0 1 1年各地区人 均 G DP列表如下 , 便于分析 ,见表 1 。
共生视角下滇中城市圈城市综合竞争力分析

共生视角下滇中城市圈城市综合竞争力分析内容摘要:本文扩展延伸“共生理论”内涵,把城市生态资源承载力和城市经济竞争力纳入“共生理论”。
从这一崭新视角来建立滇中城市圈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SPSS分析软件对滇中城市圈的经济竞争力和环境承载力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以探析滇中城市圈在推进城市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对滇中城市圈的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共生环境承载力经济竞争力滇中城市圈研究背景城市综合竞争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具有动态性、系统性特点。
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高低取决于制约城市发展的各个因子相关性的承载能力。
我国对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模型有“弓弦”模型(倪鹏飞,2004)和“集散”功能体系(尹继佐,2001)。
目前国内对于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大致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借用波特的“钻石模型”或IMD的国家竞争力模型,将其用到对城市竞争力的分析上;二是从企业、产业竞争力的角度间接地分析城市竞争力,即把城市竞争力分解为影响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微观经济环境因素进行分析。
但对于把城市经济竞争力与生态资源环境承载力相结合来进行分析的研究还不多见。
资源环境基础的优劣对一个地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
无论发展程度如何,自然资源占有程度和开发水平依然是决定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吴映梅等,2006)。
本文主要从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城市经济竞争力二者共生的角度入手,分析与评价滇中城市圈的综合竞争力,从而为滇中城市圈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滇中城市经济圈由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州组成,总面积9.6万KM2。
是云南省最重要、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也是我国面向南亚和东南亚增长最快、竞争力和影响力较强的地区之一,还是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核心区域(郑维川等,2009)。
因此对滇中城市经济圈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合理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滇中城市圈综合竞争力共生模式“共生”一词源于生物学,是指动植物互相利用对方和自己的特性同生相依为命的现象。
滇中城市群综合承载力评价与对策研究

( 玉溪师范学 院 资源环境学院 ,云南 玉溪 6 5 3 1 0 0)
摘 要 :本 文以滇中城 市群的昆明、曲靖、玉溪、楚雄 4个城市为研究对象 ,运用无量纲化 、均方差决策
等方法对城市综合承栽力进行评价分析 ,结果显示: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排名是楚雄> 昆明> 玉溪> 曲靖,而且各城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5 . 2 8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基金项 目 ( 2 0 1 2 C 1 3 4) ;玉溪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项 目 ( 2 0 1 2 B 2 3 ) 作者简介 :袁辉风 ( 1 9 9 1 一 ) ,女 ,重庆人,本科生,从事区域规划研究 ;柳德江 ( 1 9 7 3 一 ) ,男 ,云南易门人 ,副教授 ,
二 、城市综合承载力评 价指标体 系与模型构建
I . 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 以及滇中城市群的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 构建包 括5 个一级指标和 1 4 个二级指标的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 其中城市综合承载力一级指标包括土地 ( L ) 、交通 ( T ) 、水 ㈣ 、人 口 ( P )和环境 ( E )这 5个承载 力指标 表 1 ) 。 2 . 数 据标 准化 处理方 法 。一般 情况 下 ,评价指 标分 为效 益型指 标和成本 型指标 两类 。效益 型指标 值越 大越好 ,其 属性值 与 承载力呈 正相关 ;而成本 型指标 值是值越 小越好 ,其属 性值与 承载力 是 负相关 。在二 级指标体系中,单位产值用地需求和万元产值耗水量为成本型指标 , 其余指标均为效益型。 标准 化处理 方法 如下 : 效益 型指标 :Z =( 一 y j n t n ), ( y j , - y j ) ( i = 1 ,2 ,… ,n ;j = 1 ,2 ,… ,m )
滇中城市群发展的SWOT矩阵分析

滇中城市群发展的SWOT矩阵分析
李正;吴映梅
【期刊名称】《资源开发与市场》
【年(卷),期】2011(027)004
【摘要】新时期的经济竞争,转向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综合实力的竞争.在运用SWOT分析法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引用QSPM矩阵,对影响滇中城市群一体化进程的内外条件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滇中城市群尚处于城市群发育的初期阶段.在其影响因素中,优势与劣势都很明显,机遇胜过威胁.从总体作用效能来看,滇中城市群发育的内部动力需要得到进一步强化,外部动力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正在或将会成为滇中城市群成长的助推剂.
【总页数】4页(P316-319)
【作者】李正;吴映梅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92;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9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0
【相关文献】
1.SWOT矩阵分析辽宁海洋产业发展路径 [J], 官玮玮
2.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SWOT矩阵分析 [J], 李秋香;黄毅敏;付鹤齐
3.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桂西资源富集区农业发展战略探析
——基于SWOT-PEST矩阵分析 [J], 陶伟;苏秀刚;莫小香;曾志康
4.山东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基于SWOT-PEST矩阵分析 [J], 张燕青
5.滇中城市群发展的SWOT分析 [J], 柳德江;陈红;杨月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滇中城市群发展阶段评判及其对策建议

01 ( ) 4= .0 . 6 w2 o 4 城 市 间协调 机制 状 沥
( 3w 3 o2 ) 4= .4 实 际 利 用 外 盟
成。 一级 指标 以 ( 1 .) 示 . ,. 表 25 二级指 标 以 ‰ =( U=l2 ) f , ,…5
表 示 ,由于各 指标 所处地 位不 一样 ,因此需 要对 各指 标进 行权 重
外 向 联 系 状 况 1w5=o2 ( ) 1 ( 2 w5= . ) 2 o2 年 接 待 旅 游 人 数 所 占本 超
人 口比重( 3 3 04 ) = .5
几 年 ,滇 中城 市群 将是 带动 云南 省经 济增长 的 引擎 ,滇 中城 市群
目标 层
K
准 则层 J =1 .) ( , . i 25
指 标层 k
/ f . , ,…5 :( ”=1 2 )
:l) 4 o2 k4 = .6 人 :QPk1w2 .0 E D(2) 1 3  ̄ =o 入均 国有经 济固定资产 投 资额( 2) 2 O 1 k 2 W2= .8
对 建 - 乏D麓s 策 议F M E B OR E 基t _ N
展阶 段 的具体 指 标评 判标 准 并给 出具体 指标 值 如表 2 示 : 所 表2 :滇 中城市群 发展阶段的具体指标评 判标准与指标 实测值
雏 形 育
信 息 化 程 度 小 ( 联 网用 户 互
/ 产1 百
MO E N D R
TURE
一
C L P I 口 1对策建议 E TR R E 。 N S L UE
滇 中城市群发展阶段评判及其对策建议
滇中城市群县域经济竞争力分析

滇中城市群县域经济竞争力分析作者:阎三虎刘云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33期摘要:滇中城市群作为云南省优先开发区,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对滇中城市群内42个县市区的县域经济体竞争力研究,利用SPSS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分析,结果表明,滇中城市群县域经济体发展存在差异,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滇中城市群;县域经济体;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3-0235-03收稿日期:2013-09-25作者简介:阎三虎(1985-),男,江西九江人,硕士,从事区域经济研究;刘云(1987-),男,四川广安人,本科,从事地理教育研究。
引言“郡县治,天下安;郡县富,天下足。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区域经济单元。
县域经济的充分发展对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县域经济的概念是中共十六大正式提出的,且作为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点,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县域经济是以县(市)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单元,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2]。
县域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县域经济的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区域经济统筹发展和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3]。
目前,对滇中城市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竞争力、产业、资源环境和城市群经济影响等方面,如:李泽熙等对共生视角下滇中城市圈城市竞争力分析研究[4];侯小星对滇中城市群产业集聚与整合的研究[5];胡宗群等对滇中城市群产业演进研究[6];张艳红基于城市等级规模结构理论的滇中城市群发展研究[7];牛乐德、熊理然运用引力模型对滇中城市群4个城市经济空间相互作用强度分析,在城市交通建设、城市定位及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方面提出建议[8];而对滇中城市群县域经济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较少。
滇中城市群县域经济竞争力分析

经济研究导 刊
EC 0N0MI C RE S E ARCH GUI DE
No- 3 3. 2 01 3
S e ia f l No . 2 1 5
滇 中 城 市 群 县 域 经 济 竞 争 力 分 析
阎三虎 , 刘 云
(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 与地理科学学 院, 昆明 6 5 0 5 0 0 )
重要 的实践 意义 。
目前 , 对滇 中城 市群的研究 主要集 中在城市竞争 力 、 产 业、 资源环境和城市群经济影 响等方 面, 如: 李泽熙 等对共 生 视 角下滇 中城 市圈城市竞 争力分析研 究 ; 侯小 星对滇 中城
表1
一
、
研 究方 法与数 据 来源
1 . 县域经济竞 争力理解 为县域经济单位进行 资源优化配 置获取竞争优 势的能力 , 体现的是县域经济单位在资源利用 、 产 品开发 、 技术创新 、 市场开拓及 服务 中具有的竞争优势 。 一缀指标 人均财政支 出( 元) 人均社会消费零售总额( 元) 政 府 管 理 能 力 财 政 收入 占 G D P比重 ( %) 财政 支 出 占 G D P比重 (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 农 业 总严 值 ( 刀兀 ) 第二产业生产总值( 万元 ) 第 三产 业 生 产 总 值 ( 万元 ) 产 业 指 标 第 一产 业 占 G D P比重 ( %) 第二产业 占 G D P比重 ( %) 第 三 产业 占 G D P比重 ( %) 职工工资( 万元 ) 规 模 以 上工 业 总 产 值 ( 万元 ) 一级指标 变量 P 1 4 P 1 5 P 1 6 P 1 7 P 1 8 P 1 9 P 2 0 P 2 1 P 2 2 P 2 3 P 2 4 P 2 5 P 2 6
滇中城市群经济发展及功能的初步研究

滇中城市群经济发展及功能的初步研究作者:李慧媛侯钰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0年第02期【摘要】本文从滇中城市群的发展条件入手,分析了滇中城市群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发展水平,从而得出滇中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基本功能定位为集散、生产、管理、服务和创新五大功能。
滇中城市群可以作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带动云南省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滇中城市群;发展阶段;发展水平;滇中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中西部的开发,提出了建立与发展滇中城市群的要求,因此,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不失时机地把建设与发展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城市群列为云南省。
九五。
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
所谓滇中城市群,就是以昆明市区为中心,以曲靖市麒麟区、玉溪市红塔区和楚雄市市区为次级城市,以昆明为圆心20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城镇为卫星城的城市网络体系或城市集合体。
滇中地区及其城市由于享有区位、资源、交通、历史等优势。
在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核心和领先的地位。
一、滇中城市群的发展条件1、自然条件滇中城市群处于云南省的中部,多为山原地貌,地质构造比较复杂;云南省水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分布不均匀,云南省的3个少雨区就有2个在滇中城市群,水资源相对匮乏;气候类型比较多样;自然资源比较多样。
这些基本的自然条件为滇中城市群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基础作用。
2、经济条件滇中城市群是云南省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是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
2007年滇中城市群GDP占云南省的58.29%,第一产业产值占云南省第一产业产值的38.97%,第二产业产值占云南省第二产业产值的63.99%,第三产业产值占云南省第三产业产值的60,44%。
其中,昆明市、曲靖市和玉溪市的人均GDP都高于云南省的人均GDP。
楚雄州略低于云南省。
二、滇中城市群的区域发展阶段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处于什么发展阶段,是了解这个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的重要方面,可以使我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是区域区情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制定未来发展战略、政策及规划和合理选择区域发展模式的主要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滇中城市群竞争力评价及发展优劣势分析
一各城镇概况
楚雄州现辖九县一市:元谋县、武定县、大姚县、姚安县、禄丰县、双柏县、牟定县、南华县、永仁县、楚雄市。
楚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呈倾斜葫芦行。
境内主要有红河、金沙江两大水系。
其主要支流有紫甸河、西静河、河前河、青龙河、苍岭河、龙川江等河流。
楚雄州属北亚热带冬干夏湿季风气候,土壤以紫色土、水稻土、红壤、黄棕壤为主。
2001年——2006年楚雄州各县市人口统计表
名称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楚雄州 2536511 2550304 2561765 2566622 2584795
楚雄市 484283 490638 494090 494765 499472
禄丰县 414404 415195 416668 417083 420846
武定县 262151 263572 264894 265943 267510
元谋县 204557 206528 207955 209075 210708
永仁县 103093 103960 104455 103638 104755
大姚县 281233 281221 280272 279123 280748
姚安县 202299 203061 205322 206353 206776
南华县 231062 232114 233270 234109 234690
牟定县 199036 199614 200339 201718 203725
双柏县 154393 154471 154500 154815 155565
(数据来自楚雄州2003——2007年鉴)
(一)州域城镇体系现状分析
现在州域城镇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中心城市——次级城市——三级城市
名称总人口非农业人口城市化水平
楚雄州 2584795 368542 14.3%
楚雄市 499472 146441 29.3%
禄丰 420846 71899 17.1%
武定 267510 20256 7.6%
元谋 210708 23158 11.0%
永仁 104755 13381 12.8%
大姚 280748 24604 8.8%
姚安 206776 16569 8.0%
南华 234690 20220 8.6%
牟定 203725 15921 7.8%
双柏 155565 16084 10.3%
(2006年楚雄州城市化水平)
楚雄州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现状分析
一级城市楚雄市为楚雄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是也是楚雄州唯一的中等城市。
楚雄市城市化水平为29.3%,为全州第一。
楚雄市交通条件优越,楚雄市位于昆明大理丽江的黄金旅游线上,安楚高速公路、楚大高速公路以及昆(明)大(理)铁路穿境而过,是
通往滇西七地州市、南亚、东南亚的必经要道和北上四川省的重要通道,素有"省垣门户、迤西咽喉"之称。
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其城市的发展奠定的夯实的基础,促进了城市的的发展。
次级城市禄丰、元谋这两个城市有具有起特殊的优势。
首先,二者都有比较优越的地理交通条件。
其次,两个城市都有起独特的旅游的资源和特色产业。
三级城市武定、永仁、大姚、姚安、南华、牟定、双柏等七个城市由于永仁、双柏总人口较少,虽然非农业人口少,但计算起来其城市化水平比同类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大。
各县都有各自一定的交通优势和特色产业,城市化水平和经济情况都在不断的上升。
(二)楚雄州各县市的产业结构及城市职能分工
名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楚雄市 7.9 49 43.1
禄丰 23.5 36.1 40.4
武定 37.1 28.2 34.7
元谋 43.3 18.7 38.0
永仁 37 26.7 36.3
大姚 34.1 37.4 28.5
姚安 37.8 27.3 34.9
南华 44.4 24.0 31.6
牟定 39.8 27.6 32.6
双柏 47.8 17.9 34.3
(数据来自《楚雄州年鉴2007》)
上表各产业总和为100,表内数据表示各产业所占比重
名称城市职能
楚雄市农业、政治、建筑业、旅游业、批发零售业
禄丰工业、餐饮、交通、旅游
武定农业、工业、采矿、旅游、交通、交通
元谋农业、建筑业、仓储、旅游、运输
永仁农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仓储、运输
大姚农业、工业、批发零售业
姚安农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
南华农业、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业
牟定农业、工业、批发零售业
双柏农业、林业批发零售业
(根据各县市05、06年生产总值分项构成表统计资料)
从上面两表可以看出,楚雄州各产业总体比重比较平均,无法突出去优势,促进楚雄经济发展带动城市化进程。
产业结构大体上只有楚雄市为“二三一”型,禄丰为“三二一”型,大姚为“二一三”型,其他几县均为“一三二”型。
普遍存在第一产业比重过高,二、三产业比重略低的产业结构问题。
农业比重大而工业规模小,服务业发展不快,产业结构有待调整以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
(三)城市化现状
楚雄州2006各县市城市化水平现状表
名称土地面积 (KM2)
总人口非农业城市化水平
楚雄州 29258 2584795 368542 14.3%
楚雄市 4433 499472 146441 29.3%
禄丰 3536 420846 71899 17.1%
武定 3322 267510 20256 7.6%
元谋 2022 210708 23158 11.0%
永仁 2189 104755 13381 12.8%
大姚 4146 280748 24604 8.8%
姚安 1803 206776 16569 8.0%
南华 2343 234690 20220 8.6%
牟定 1464 203725 15921 7.8%
双柏 4045 155565 16084 10.3%
楚雄州城市化水平较低仅14.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亦低于同类地区城市。
从上表可以看出,楚雄州的非农业人口主要集中在楚雄市,而其他县除禄丰外则分布比较均匀。
但由于各县市的总人口分布不同,出现了城市化水平间的差异。
由于各县市城市化水平间有差异,也就有了优势互补的空间,可以促进经济交流和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
二、发展的劣势分析
1县域之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1.楚雄市GDP:85.2亿元,增长11%/50万人=17040元
2.禄丰县GDP:46.4亿元,增长12.5%/42.1万人=11021元
3.大姚县GDP:18.1亿元,增长12%/28万人=6464元
4.姚安县GDP:11.9亿元,10.7%/20.1万人=5920元
5.永仁县GDP:5.9亿元,增长10%/10.5万人=5619元
6.元谋县GDP:10.9亿元,增长10.5%/21.1万人=5166元
7.牟定县GDP:10亿元,增长11.4%/20万人=5000元
8.武定县GDP:12.7亿元,增长10.8%/26.8万人=4739元
9.南华县GDP:10.7亿元,增长11.9%/23.5万人=4553元
10.双柏县GDP:6.7亿元,增长10%/15.6万人=4295元
2.县域地方经济困难
总的来看县域经济结构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资源型加工业规模小,能力弱,现代的高科技产业起点低,数量少,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仍然比较低,整体产业结构仍处于低层次产业结构演进的工业化初级阶段。
从楚雄州县城三次产业结构可以看出楚雄州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农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为农业社会,工业基础相当薄弱,工业水平低,是产业结构中最为薄弱的环节,第三产业发展落后。
3.资金、人才和技术短缺
由于县域经济实力薄弱,地方财政拮据,资金较为紧缺,很难拿出太多的资金进行建设。
加之国有商业银行实行集约式管理,收缩县级,农村级业务,县域经济发展资金来源严重困难。
三、发展的优势分析
1楚雄州东部和北部若干城镇同昆明,攀枝花的联系相对紧密,为楚雄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地域条件,楚雄州东部与武定县城与昆明所辖的禄劝县城相距仅7公里,是全省距离最近的两座县城。
2禄丰处在州府楚雄与省会昆明之间,县城与两地距离相等。
而禄丰主导产业冶金,建材和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及市场主要面向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地区。
3楚雄与周边南华,牟定,双柏,广通四城镇的公路距离,目前在25到28公里之间,待相关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建设成后,与四地距离均在32公路以内,与四城镇的交通时间将缩短到半小时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