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结构与制图 衣领
服装结构与制图-衣领

2.3. 中式领
老式旳中式领旳后领较高(5~5.5cm), 前领角成圆弧形,常利用于中式服装和旗 袍装中。
(二)变化旳立领领子构造制图
1. 因领口变化而变化旳立领构造 (1)直开领和横开领旳变化
(2). 直开领和横开领变化后,领口弧线 形状旳变化
(3). 直开领和横开领变化后,装领点位 置旳变化
2 连身立领旳构造
)不同领口造型旳连身立领
3 飘带式立领
三、驳领旳构造设计及其变化措施
影响驳领构造设计旳主要原因有:
①翻领宽旳变化,一般可在4~17cm ②底领宽旳变化,这主要受颈部高度所限制,变
化幅度较小; ③驳口点高下位置旳变化,驳口点高旳在胸围线
上,低旳在腰节线之下; ④叠门量宽度旳变化,如单排扣、双排扣、无叠
门…… 面料组织构造特征、面料厚薄和面料所用纺织材
料旳差别; 肩斜度变化旳差别,当垫肩厚度旳变化增长使翻
领在较宽时会受到影响。
变化旳关门领领口
变化旳关门领领子构造制图 翻领宽 a=4.5cm 底领宽 b=2.8cm 领子为尖角领,前领宽 7cm
二、立领构造制图措施
(一)基本型立领领子构造制图
2.1. 学生装立领(一般旳立领构造)
三个要素要注意:
1).领子起翘量大小确实定 根据理论测算,立领旳起翘量可拟定为6度
2). 前领宽线相对于垂直线夹角旳拟定。按 照人体需求其角度是27度左右,如果角度 太大或太小,在穿着时前领旳左右中心线 将不能很好地吻合,影响穿着效果。
3). 前、后领宽度旳拟定:根据人旳头部活 动规律来说,后领宽度应大于前领宽度。
2.2 硬脚衬衫领(常见旳衬衫领,属 于立领类)
三个要素要掌握:
一、关门领构造制图措施
纯干货 各种领型的结构比例和制图

第七章衣领结构第一节:衣领结构种类一、基本结构分类1. 无领2.立领3.翻折领二、变化结构分类在基本结构的衣领基础上,将其与抽褶、波浪、垂褶等组合起来,可构成各种变化结构衣领。
第二节:衣领构成要素一、衣领各部位名称和构成要素二、基础领窝结构原理(一)基础领窝的人体属性人体上自后颈椎点(BNP)经过侧颈点(SNP)到前颈点(FNP),形成的颈围线称基础领窝。
将基础领窝加大、变形后可构成具体款式的领窝。
(二)基础领窝的结构模型衣身的基础领窝线对应于人体的颈根围。
基础领窝结构模型的设计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基础领窝线的总弧长等于预定的领围大N;2)基础领窝的总领窝宽与总领窝深之比为1.3~1.4。
第三节:衣领结构设计一、无领结构设计一)基本无领结构设计无领开襟式领口(1)理论分析无领开襟式领口在裁剪前衣片时为使衣片符合人体要收省,如果没有收省就要要留出撇胸量1~2cm,然后再画领宽、领深。
门襟止口的上端有撇胸时,不能自带贴边,否则无法去掉撇胸量。
无领开襟式领口如下图:(2)基型变化和四开身无省基型相比主要做二点改变:其一,为使前胸部符合人体,前片做1cm的撇胸处理;其二,前领弧线由较凹状态变为较直状态。
二)变化无领结构设计例:抽褶型无领结构设计二、立领结构设计一)基本立领结构设计< 90°╱αb = 90°╱只有领座 > 90°——单立领1. 结构种类╲上口线为直、弧╲领座+翻领╱领座与单立领同╲翻立领╲翻领上口为直弧╱2. 立领结构模型要点:立领上口长 = N = 基础领高立领实际领高≥基础领高(与αb有关)3. 单立领制图方法* 实际领高应根据αb及领窝开深形状制定* 领下口的基础线l切线的确定与领座与领窝的相互关系确定,切点↓↑领座垂直程度↑↓* 领座的前部造型中的中线角应略大于立体造型中线角4. 翻立领制图领座的制图方法与单立领同翻立领的制图方法翻立领在长度、宽度上应加上里外层松量外口的形状可根据设计图任意设计5.应用举例Sk-1 基本立领结构设计1)单立领结构设计2)翻立领结构设计二)变化立领结构设计立领在平面结构设计时,其形状的变化直接影响其立体造型。
服装结构制图与样板:基础篇

第五节连衣裙 结构制图
第六节裙子工 作案例分析
第二节男西裤结构 制图与样板
第一节裤子概述
第三节男牛仔裤结 构制图与样板
第四节女式基本型直 筒裤结构制图与样板
第五节女式牛仔裤结 构制图与样板
第六节变化型女裤结 构制图与样板
第七节裤子工作案例 分析
作者介绍
这是《服装结构制图与样板:基础篇》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第三节有领结构设 计
第二节衣袖结构制 图原理
第一节衣袖概述
第三节衣袖的平面 结构制图
第一节衬衫概述
第二节女衬衫结构制 图与样板
第三节变化型女衬衫 结构制图
第四节男衬衫结构制 图与样板Leabharlann 第五节变化型 男衬衫结构制
图
第六节衬衫工 作案例分析
第一节裙子概述
第二节裙子结构制图 与样板
第三节变化型裙子结 构制图
读书笔记
这是《服装结构制图与样板:基础篇》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服装结构制图与样板:基础篇》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目录分析
第一节服装的 1
基本概念及其 分类
2
第二节人体结 构与测量
3
第三节服装制 图工具
4
第四节服装制 图常用术语
5
第五节服装制 图常用符号
第二节女子原型结 构制图
第一节女子原型概 述
第三节各种体型的 原型补正与样板展
开
第四节省道转 移
第五节新文化 女子原型的制 图
第二节无领结构设 计
第一节衣领概述
服装结构制图与样板:基础篇
读书笔记模板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第四章 结构设计原理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第四章结构设计原理一、教学目标教学目的:了解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能对服装效果图的外形轮廓的准确审视。
掌握结构线是服装结构的具体表现,其特征以及相互间的吻合是结构设计的重要表现手法,熟悉结构线的各种画法。
教学要求:1.能准确审视服装效果图,掌握服装各部位的吻合、各部件的组合关系。
2.明确结构线是服装结构的具体表现,掌握结构线在结构制图中的正确使用。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服装效果图的审视与结构分解一、服装效果图的外形轮廓审视:服装设计效果图也有人称为服装画,是设计者对服装造型款式的具体形象的表达,是设计者的创造构思语言,是作为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
效果图的伸视包括对效果图的类别、(工艺型、具实型、夸张型、艺术型)款式的功能属性、(实用型、表演型、广告服装)平视与透视结构、(外部造型、部件之间相连、穿脱形式、各部位舒适量)结构的可分解性、(重点)材料性质与组成、(面、里、辅料的种类、纹样、色彩、毛向、布纹、可烫性、可缝性))工艺处理形式(装饰线、开口、开衩、辑明线及各种材料的组合)等内容。
(一)结构的可分解性:效果图所显示的服装能够通过立体构成和平面构成的方式,图解成基本衣片的特征称结构的可分解性。
设计合理的服装都具有良好的可分解性,如果服装某部位不能图解成衣片,则称该部位不可分解。
审视服装效果图时,应注意分析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服装外形轮廓:即服装结构必须适合人体穿着需要,不能阻碍人体活动规律。
其服装是紧身型还是宽松型的。
常需特别注意的部位有领口、下摆、袖口、腰围等部位,要分析其大小能否通过人体头部、肩部、臀部等部位,如不能则需观察该部位附近是否有开口、折裥、装松紧带等工艺形式,这些工艺形式所提供的宽松量加上原来部位的大小能否使穿脱方便和美观。
2.分析衣缝线条的结构性:款式造型图分解成平面的结构图后衣片相关的部位结构图之间是否存在着重叠部分,即使两者分离的结构形式(如省道、分割线)使两者在重叠部分消失的同时仍能保持衣片形状的完整性。
衣领结构设计

(2)领座为2.5cm时,直上尺寸X和领外口线如图。
从以上两款的分析中可知,在条件相同的情况 下,领座低,后中线直上尺寸长,领外口线长,外 形曲度大;领座高,后中线直上尺寸小,领外口线 短,外形曲度小。从穿着外形上看,领座高,领子 挺直一些;领座低,领子平坦一些。
(二)有底领的翻领及其变化 如图。该类领型的结构和人体脖颈结构相吻合,特点 是底领的领底线上翘,领面下弯,领面的领外口线 大于底领的领底线而翻贴在底领上。
无领套头衫:领口在配制前衣片时较开襟的更为难 些,因为前中心线无法去掉撇胸量,解决的方法可 将后领宽开宽于前领宽,使前后领宽有个差数,这 样,当肩缝缝合后,后领宽可将前领宽拉开,起到 撇胸的作用,使前中心领口处贴体。前后领宽的差 数随款式式样和面料性能而定。
三、基本立领及其变化
立领的基本型是指不带任何变化的直条。
(2)解决方法:以侧颈点SNP点为中心,在左右两 边分别以1/2后领弧长尺寸为剪开点,剪开后原来紧 崩的领面外口会自然张开,其外口线变长将领外口 张开的尺寸重新画在纸样上,可发现领在的领外口 线由原来的直线变成了下弯的弧线,从而产生了后 中线直上尺寸X,剪开的量越多,领外口线越长。
2、领座的高低对领外口线和直上尺寸X的影响 以后领面宽度为6cm,前领面宽度为6.5cm,前领脚 形状相同的两款领子为例来加以说明。 (1)领座为1.5cm时,直上尺寸X和领外口曲线图。
以侧颈点snp点为中心在左右两边分别以12后领弧长尺寸为剪开点剪开后原来紧崩的领面外口会自然张开其外口线变长将领外口张开的尺寸重新画在纸样上可发现领在的领外口线由原来的直线变成了下弯的弧线从而产生了后中线直上尺寸x剪开的量越多领外口线越长
服装结构设计
段杏元
衣领结构设计 一、领子分类 开襟衫领 无领 (领口领) 套头衫领 有领腰无领面的领 (立领) 有领 (绱领) 有领腰有领面的领 (翻领) 无领腰有领面的领 (披领) 自带立领 自带领(连身领) 自带翻领
服装女装结构设计PPT85页

1.肩部: 指人体肩端点至颈侧点之间的部位。 总肩宽、前过肩、后过肩。
2.胸部:指前衣身最丰满的部位。 领窝、门襟和里襟、门襟止口、叠门、扣眼、眼档、驳头、驳口、串口、摆缝。
3.背缝:指为贴合人体或造型需要在后衣身上设置的缝合部位。 4.臀部:指对应于人体臀部最丰满的部位。
上裆、横裆、中裆、下裆。 5.省道:指为适合人体或造型需要,将一部分衣料缝去,以作出衣片曲面状态或消除衣片
3.裤片基础线 :前后裤片基础线共有16条,如图1-7所示。
第一章 绪论
图1-7
14
第二节 服装结构制图基本概念与术语
(二)结构线
1.衣身、衣领结构线 图1-5中有结构线20条。
2.衣袖结构线 图1-6中有结构线8条。
3.裤片结构线 图1-7中有结构线14条。
第一章 绪论
15
第三节 结构制图规则、符号与工具
浮起余量。由省道和省尖两部分组成,按功能和形态进行分类: 肩省、领省、袖窿省、侧缝省、肋下省、肚省、腰省。
第一章 绪论
9
第二节 服装结构制图基本概念与术语
6.裥:为适合体型及造型的需要将部分衣料折叠熨烫而成,由裥面和裥底组 成。
7.褶:为符合体型和造型需要,将部分衣料缝缩而形成的褶皱。 8.分割缝:为符合体型和造型需要,将衣身、袖身、裙身、裤身等部位进行
是不涂颜色的单线墨稿画(图1-3)。 (3)示意图:为表达某部件的结构组成、加工缝合形态、缝迹类型以及成型的外部和内
部形态而制定的一种解释图,在设计、加工部门之间起沟通和衔接作用。有展示图和 分解图两种(图1-4)。
图1-2 效果图
第一章 绪论
图1-3 设8 计图
图1-4 示意图
电子课件-《服装结构制图(第三版)》-A18-3644 第四章 女上衣结构制图

衣袖与上肢的关系
上衣裁片分配方法
胸围尺寸分配配比
四开身上衣胸围配比
三开身上衣胸围配比
胸宽、背各部位线条及部件名称
上衣各部位线条及部件名称
上衣各部位线条及部件名称
上衣各部位线条及部件名称
第二节 原型结构制图
上衣的原型结构制图是以胸围为基础数据,通过各部位与胸围之间的比 例关系,利用比例公式计算出上衣各部位的尺寸,最后运用所得数据进行服 装结构制图。原型结构制图的方法有多种,如日本文化式原型、日本登丽美 式原型、美式原型、英式原型等。
女上衣腰部收省处理原因
给足放松量。
上衣胸围与躯干围度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根据上衣的适体程度,需要对服装成品以人体净胸围为 基础加放出一定的松量来满足人体日常活动。
常用胸围放松量参考表
衣袖与上肢的关系
上肢与躯干的肩部相连,分为上臂、 下臂和手三部分,上臂与下臂由肘关节 相连接。当上肢自然下垂,从侧面观察, 下臂略前倾,呈一定角度,整个上肢自 上而下逐渐由粗变细。上肢的特征反映 在衣袖上表现为:前袖弯线内凹,后袖 弯线外凸;上臂与肩部的连接,构成了 袖子袖山弧线形态。
胸省转前中心省
(2)多省道转移方法 1)多次转省设计。结构制图要点:
多次转省
①确定两条省中心线至 BP 点的位置及形态,并剪开,同时将侧缝省与腰 省合并,将侧缝省与腰省的省量转至领口省内。
②修正省尖位置,距 BP 点 6 cm。 ③做成样板时,注意省根部位的倒向,在领口剪开处理时,可以做辅助线 将领口省省尖连线至 BP 点。
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
衣片原型各部位名称
衣片原型各部位名称
袖片原型各部位名称
衣片原型制图规格尺寸表
单位:cm
第三章 上装结构制图-1衣身结构

一、衣身与人体体型特征的关系
7.衣身结构线、轮廓线及机构点
第一节 衣身结构
二、上装原型的绘制
1.女上装原型
第一节 衣身结构
二、上装原型的绘制
1.女上装原型 (160/84A,背长:38)
第一节 衣身结构
二、上装原型的绘制
1.女上装原型 (160/84A,背长:38)
第一节 衣身结构
二、上装原型的绘制
(1)后背撇势 后背撇势实际上既起腰省的作用,又塑造背弯。 (2)领口造型变化 基础纸样的领宽、领深及领口曲线为基础,以领型的立体效果为
依据,来决定横、直开领的增加量。 (3)肩线造型变化 根据人体形态,在基础纸样中,肩线呈现前凸后凹的形状,呈现
一定角度的肩斜。
四、衣身结构变化
2.衣身各部位结构变化 (4)袖窿造型变化 根据衣袖对人体的贴 体程度,袖窿风格可分为宽松型、较宽松型、 较贴体型、贴体型四种。不同风格袖窿的前 后冲肩量和凹度各不相同。
3.分割线的结构设计 (1)分割线的分类 分割是指根据设计将衣片整体分成若干组成部分。 根据分割线的形态可分为:纵向分割线、横向分割线、弧形分割线等; 根据分割线所起的作用可分为:装饰性分割线和功能性分割线
三、衣身平衡
3.分割线的结构设计 (2)分割线的设计应用 ①通过BP点的分割线
第一节 衣身结构
三、衣身平衡
2.褶裥 (2)褶裥的设计与应用 ④前中心处有横向的抽褶,褶量
较大。
第一节 衣身结构
三、衣身平衡
2.褶裥 (2)褶裥的设计与应用 ⑤领圈是一种帘式重褶,也称为
环浪。
第一节 衣身结构
三、衣身平衡
2.褶裥 (2)褶裥的设计与应用 ⑥单肩不对称抽褶
第一节 衣身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前领宽线相对于垂直线夹角的确定。按 照人体需求其角度是27度左右,如果角度 太大或太小,在穿着时前领的左右中心线 将不能很好地吻合,影响穿着效果。
3). 前、后领宽度的确定:根据人的头部活 动规律来说,后领宽度应大于前领宽度。
2.2 硬脚衬衫领(常见的衬衫领,属 于立领类)
三个要素要掌握:
领子结构设计及其变化
本章内容: 关门领、立领、驳领、平领、 无领以及其他类别的领子的结构设计特点 和方法;
重点:驳领结构设计
第一节
领子的分类
一、关门领(包括变化的关门领)
二、立领(包括变化的立领)
三、驳领(包括变化的驳领)
四、平领
五、无领
第二节
不同领型结构设计及 其变化
2 连身立领的结构
(1)领省变化的连身立领
(2)肩复势分割变化的连身立领
(3)不同领口造型的连身立领
3 飘带式立领
三、驳领的结构设计及其变化方法
影响驳领结构设计的主要因素有:
①翻领宽的变化,通常可在4~17cm ②底领宽的变化,这主要受颈部高度所限制,变 化幅度较小; ③驳口点高低位置的变化,驳口点高的在胸围线 上,低的在腰节线之下; ④叠门量宽度的变化,如单排扣、双排扣、无叠 门…… 面料组织结构特性、面料厚薄和面料所用纺织材 料的差异; 肩斜度变化的差异,当垫肩厚度的变化增加使翻 领在较宽时会受到影响。
变化的关门领领口
变化的关门领领子结构制图 翻领宽 a=4.5cm 底领宽 b=2.8cm 领子为尖角领,前领宽 7cm
二、立领结构制图方法
(一)基本型立领领子结构制图
2.1. 学生装立领(一般的立领结构)
三个要素要注意:
1).领子起翘量大小的确定 根据理论测算,立领的起翘量可确定为6度
2.3. 中式领
传统的中式领的后领较高(5~5.5cm), 前领角成圆弧形,常运用于中式服装和旗 袍装中。
(二)变化的立领结构 (1)直开领和横开领的变化
(2). 直开领和横开领变化后,领口弧线 形状的变化
(3). 直开领和横开领变化后,装领点位 置的变化
一、关门领结构制图方法
劈门: 前衣片(开门襟)的前中心线位于 胸围线上部有一偏进的量,或称前门劈势。
根据理论和实践,劈门参考数据如下: 衬衫类:0.7~1cm 外衣类:1.2~1.5cm 大衣、风衣类:1.5~2.5cm
N=36cm
基本型的关门领领子结构制图 翻领宽 a=4.5cm 底领宽 b=2.8cm 前领宽 7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