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古生物化石群

合集下载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3厅讲解词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3厅讲解词

三厅A欢迎各位来宾来到第三展厅“30亿年的辽宁古生物”。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辽宁的地质概况:这是凌-宽大剖面:它是一条贯穿辽宁省东-西的地质剖面。

西起凌源,向东一直到丹东的宽甸,剖面全长约550 km。

展示了辽宁省区在漫长的30多亿年地质历程中的主要构造格局和各时代地层分布。

辽宁省的古生物化石以地质历史悠久、化石类群丰富、及盛产“热河生物群”化石等三大特点称著于世。

自30亿年前的太古宙以来,辽宁省区主要有“十大古生物群”。

现在我们就以时间顺序加以介绍: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太古代鞍山群早期生命:距今约38亿年。

在这里变质岩中发现了古老的细菌和蓝藻化石,这是我国迄今最早的生物化石记录。

这些古老的细菌和蓝藻化石是在铁矿石中发现的,而这些铁矿石来自本溪南芬露天铁矿,是亚洲最大的铁矿山,2007年本溪古生物与地层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国内外专家曾专程来这里参观。

铁矿是怎么的呢?当时在海洋中含有二价铁离子,同时还含有蓝藻,蓝藻在海中呼吸释放氧气,就与铁离子结合生成铁矿。

在鞍山群之后的是寒武-奥陶纪海生生物群:距今约5.42—4.88亿年。

这一地质时期的主要特征是生物界出现大量的带壳化石,海生无脊椎动物大发展。

化石主要以三叶虫为代表。

为什么叫三叶虫呢?其背壳由前至后可分为头、胸、尾3部分,纵向可分为轴叶及两侧的肋叶,由此而得名。

除此之外,还有头足类、古介形类、古杯类、海百合、藻类等。

而奥陶纪,是距今约4.88-4.43亿年。

这个时期由巨厚的石灰岩组成了本溪的“水洞”。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本溪水洞。

本溪水洞位于本溪市东35公里的太子河畔,是目前发现的世界最长的地下充水溶洞。

这一溶洞形成于4-5亿年前的寒武-奥陶纪灰岩中。

提到本溪,我们来看一下晚古生代本溪生物群,这个时期,辽宁已全部由海洋抬升为陆地,气候温暖潮湿,河湖纵横,森林茂密,形成大规模的煤层,是辽宁省的第1次大型成煤期。

本溪生物群的特点还体现在牛毛岭剖面上,以砂岩为主的地层中发育5层以上的灰岩层,化石丰富,盛产蜓、珊瑚、腕足及牙形刺等海相化石,其下部产植物化石。

辽西古生物化石中的世界之最

辽西古生物化石中的世界之最

辽西古生物化石中的世界之最辽宁西部山川秀美,民风古朴,这里有中华文明的源头红山文化遗址,也是享誉世界的中生代珍稀古生物化石富集地带。

辽西古生物化石以“热河生物群”称谓,是世界上仅有的中生代生物群。

地球的中生代是十分重要的生命发展、分化时期,前后延续了近2亿年,现在的主要生物都是从这一时期发生和延续下来的。

辽西古生物化石群落是世界自然遗产最珍贵的一部分,被誉为世界级古生物化石宝库。

辽西古生物化石赋存层位和产地具有面广点多的特点。

从凌源向东到朝阳、北票、义县长达170公里,面积约6千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多处化石集中产地。

北到阜新,南到葫芦岛都有化石出土线索。

光义县的大定堡、前杨、头道沟、头台等7个乡22个村境内就有古生物化石的主要产地11处。

种类之多,数量之多,辽西古生物化石堪称世界之最。

到目前为止,已发现动物界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昆虫类等,植物界有楔叶类、真蕨类、苏铁类等古生物化石,总计20多个门类,几乎涵盖了现代生物的所有祖先。

辽西古生物化石保存精美珍稀,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大连自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朝阳出土的一块有336条鳍鱼的化石。

还有一块16平方米同一层灰白色凝灰质页岩中,竟保存了11枚孔子鸟的完美个体。

看得出化石上每个生物的赋存形态各异,那鲜活的生灵是突然被定格在某一瞬间的,遂成为永恒。

它们把那个时代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凝固在了赖以保存它们尸骨的岩石中,同时用它们的肢体语言述说着那场不幸。

辽西古生物化石科研价值巨大。

对于解决生物演化的世纪悬案,鸟类的起源,被子植物的起源,现代哺乳动物的起源,昆虫与开花植物的共同演化方面,辽西古生物化石提供了最珍贵的物证,无疑是窥视大自然奥秘的一扇天窗。

辽西中生代古鸟类化石,在已经发现的17属24种的1000余件标本中,最有代表意义的是以我国古代圣贤孔子命名的孔子鸟,以及长趾辽宁鸟、三塔中国鸟、北山朝阳鸟、燕都华夏鸟、娇小辽宁鸟、燕鸟、义县鸟等等。

大连骆驼山化石自然遗产媒体传播模式浅析

大连骆驼山化石自然遗产媒体传播模式浅析

2024.01一、基本情况1.大连骆驼山古生物化石自然遗产现状大连骆驼山位于大连金普新区复州湾街道王家村西侧,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300米,是一座南北走向的孤山,北高南低,富含石灰岩,因属于喀斯特地貌,所以山中有溶洞,其中目前发现的最大溶洞便是金远洞。

骆驼山因山丘起伏远望形似骆驼而得名,巧合的是,在发掘过程中,骆驼山联合科考队确实在骆驼山金远洞发掘出了巨副骆驼的化石,且数量之多让业界叹为观止,金普骆驼山由此成为闻名于世的古生物化石宝库之一。

2013年12月13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工作人员和大连自然博物馆研究员根据线索来到骆驼山进行了地质古生物调查,调查后发现,这里是一处富含脊椎动物化石的第四纪洞穴堆积。

2014年8月,骆驼山化石开始挖掘。

多年来,中国科学院和大连自然博物馆的专业人员对这里进行了多次系统发掘,采集化石数万件。

2018年,大连金普新区管委会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共同启动“骆驼山第四纪古脊椎动物综合研究项目”。

项目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为核心,组织了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大连自然博物馆、美国史密森研究院、韩国延世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组成联合科研团队,对骆驼山及周边进行了古生物、古人类及古环境等多学科综合研究。

研究表明,骆驼山金远洞堆积规模巨大,世所罕见。

截至目前,已发掘出可研标本近5000件,代表110余种动物,其中不少珍稀类群,如纳玛象、羚牛等,均为东北首次发现。

2.大连骆驼山古生物化石自然遗产媒体传播情况2014年以来,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社等媒体平台对大连金普骆驼山金远洞进行了连续报道。

伴随着挖掘工作的推进,关于大连骆驼山古生物化石自然遗产的媒体传播,更多出现在学术期刊、网站等平台上。

如: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官网上刊发了《东亚地区首次发现海獭貂的头骨揭示欧亚大陆在中更新世转型期的大量生物交流——来自大连普湾骆驼山金远洞的证据》等多篇科研进展新闻报道;《中国科学报》、《科学新闻》杂志及其官方网站科学网刊发了《科研人员提出短吻硕鬣狗“东北亚起源说”》等新闻报道;《大连复州湾骆驼山金远洞2016年发掘简报》《大连骆驼山金远洞埃楚斯堪熊(Ursus etruscus)新材料及中国Ursus cf.etruscus 材料的简要回顾》等多篇学术性材料在中国科学院主管的期刊《第四纪研究》陆续刊发,化石网、新浪网、搜狐网等多以转载为主。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3厅讲解词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3厅讲解词

三厅A欢迎各位来宾来到第三展厅“30亿年的辽宁古生物”。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辽宁的地质概况:这是凌-宽大剖面:它是一条贯穿辽宁省东-西的地质剖面。

西起凌源,向东一直到丹东的宽甸,剖面全长约550 km。

展示了辽宁省区在漫长的30多亿年地质历程中的主要构造格局和各时代地层分布。

辽宁省的古生物化石以地质历史悠久、化石类群丰富、及盛产“热河生物群”化石等三大特点称著于世。

自30亿年前的太古宙以来,辽宁省区主要有“十大古生物群”。

现在我们就以时间顺序加以介绍: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太古代鞍山群早期生命:距今约38亿年。

在这里变质岩中发现了古老的细菌和蓝藻化石,这是我国迄今最早的生物化石记录。

这些古老的细菌和蓝藻化石是在铁矿石中发现的,而这些铁矿石来自本溪南芬露天铁矿,是亚洲最大的铁矿山,2007年本溪古生物与地层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国内外专家曾专程来这里参观。

铁矿是怎么的呢?当时在海洋中含有二价铁离子,同时还含有蓝藻,蓝藻在海中呼吸释放氧气,就与铁离子结合生成铁矿。

在鞍山群之后的是寒武-奥陶纪海生生物群:距今约5.42—4.88亿年。

这一地质时期的主要特征是生物界出现大量的带壳化石,海生无脊椎动物大发展。

化石主要以三叶虫为代表。

为什么叫三叶虫呢?其背壳由前至后可分为头、胸、尾3部分,纵向可分为轴叶及两侧的肋叶,由此而得名。

除此之外,还有头足类、古介形类、古杯类、海百合、藻类等。

而奥陶纪,是距今约4.88-4.43亿年。

这个时期由巨厚的石灰岩组成了本溪的“水洞”。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本溪水洞。

本溪水洞位于本溪市东35公里的太子河畔,是目前发现的世界最长的地下充水溶洞。

这一溶洞形成于4-5亿年前的寒武-奥陶纪灰岩中。

提到本溪,我们来看一下晚古生代本溪生物群,这个时期,辽宁已全部由海洋抬升为陆地,气候温暖潮湿,河湖纵横,森林茂密,形成大规模的煤层,是辽宁省的第1次大型成煤期。

本溪生物群的特点还体现在牛毛岭剖面上,以砂岩为主的地层中发育5层以上的灰岩层,化石丰富,盛产蜓、珊瑚、腕足及牙形刺等海相化石,其下部产植物化石。

参观辽宁省古生物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辽宁省古生物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辽宁省古生物博物馆观后感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参观辽宁省古生物博物馆观后感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在沈阳师范大学校校园内,离我家和学校都很近,是我非常喜欢去的地方,爸爸说随着我的年龄增长,看古生物博物馆的感受是会不一样的。

所以利用这个假期,我又重新体验了一遍“地球的历史”,果然体验大不同。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博物馆,在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里,主要设有8个展厅16个展区,主要内容包括地球与早期生命、30亿年来的辽宁古生物、热河生物群、国际古生物化石、珍品化石、辽宁大型恐龙等主题。

根据爸爸的推荐,这回我重点参观研究了,地球历史时间表和162,什么是162呢,等我慢慢给你说。

在地球历史时间表中,我发现如果把现在地球的历史比做24个小时,一切都太神奇了,我们人类是在23:58:43才出现,就是仅仅才出现17秒,22:56出现了恐龙,23:39灭亡,它们统治地球“长达43分钟呢”。

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石油和煤炭,就是因为22:30后10分钟左右的地球全绿色植物覆盖。

神奇吧。

什么是162呢,162就是第162个100万年前,也叫中侏罗纪。

那时的地球,是我最喜欢的迷惑龙作为统治者的年代,对于一个从小就喜欢恐龙的我,置身在中侏罗纪展区中,就好像置身在恐龙的世界中,对于它们的科学介绍,我真想都一一背下来。

在地球历史时间表中,我头一回真切的感受到,人类的渺小,生命的短暂,我要如何面对我的人生呢?看来是一个大问题,我要好好的思考。

离开博物馆,我迫不及待的要回家,要早早睡觉,早早的进入梦乡。

为什么呢?我要在睡梦中穿越,穿越到162,穿越到那个恐龙的时代,我要做恐龙时代的主宰者。

哈哈。

阳光小学三年三班周星言2017年2月10日。

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古生物化石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和范围

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古生物化石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和范围

附件1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古生物化石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和范围义县古生物化石省级自然保护区调整后的义县古生物化石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3800公顷,其中核心区总面积7060公顷,缓冲区总面积3023公顷,实验区总面积13717公顷。

保护区位于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境内,范围在东经121°00′31″~121°13′58″,北纬41°25′58″~41°36′57″之间。

保护区由2个独立片区组成。

保护区Ⅰ号片区边界以347个拐点的连线为界,拐点坐标分别为:121°08′59.49″E,41°36′41.38″N;121°08′58.77″E,41°36′40.46″N;121°08′58.00″E,41°36′38.86″N;121°08′57.59″E,41°36′37.15″N;121°08′57.12″E,41°36′32.97″N;121°08′56.86″E,41°36′30.20″N;121°08′56.40″E,41°36′28.26″N;121°08′55.28″E,41°36′26.51″N;121°08′55.43″E,41°36′22.78″N;121°08′55.83″E,41°36′19.98″N;121°08′56.33″E,41°36′17.63″N;121°08′56.99″E,41°36′15.75″N;121°08′57.75″E,41°36′14.29″N;121°08′58.77″E,41°36′12.95″N;121°08′59.17″E,41°36′11.87″N;121°08′59.37″E,41°36′10.81″N;121°08′58.03″E,41°36′07.96″N;121°08′56.85″E,41°36′05.60″N;121°08′55.51″E,41°36′03.65″N;121°08′53.50″E,41°36′01.54″N;121°08′51.24″E,41°35′59.33″N;121°08′49.09″E,41°35′56.46″N;121°08′47.57″E,41°35′53.87″N;121°08′46.28″E,41°35′51.07″N;121°09′00.83″E,41°34′40.76″N;121°07′59.56″E,41°33′23.98″N;121°07′46.75″E,41°33′22.22″N;121°07′26.55″E,41°33′33.53″N;121°07′37.48″E,41°33′55.91″N;121°07′48.18″E,41°34′24.10″N;121°08′03.23″E,41°34′24.28″N;121°08′10.03″E,41°34′40.75″N;121°08′11.37″E,41°34′44.25″N;121°08′13.52″E,41°34′48.62″N;121°08′14.72″E,41°34′01.13″N;121°08′13.91″E,41°35′02.84″N;121°08′12.80″E,41°35′05.76″N;121°08′11.48″E,41°35′08.57″N;121°08′09.56″E,41°35′12.04″N;121°08′07.49″E,41°35′15.41″N;121°08′05.84″E,41°35′18.80″N;121°08′04.45″E,41°35′21.88″N;121°08′02.43″E,41°35′25.35″N;121°07′57.60″E,41°35′30.98″N;121°07′53.92″E,41°35′34.85″N;121°07′52.48″E,41°35′37.07″N;121°07′52.77″E,41°35′40.30″N;121°07′53.91″E,41°35′42.11″N;121°07′55.79″E,41°35′43.70″N;121°07′58.76″E,41°35′44.62″N;121°08′00.99″E,41°35′44.94″N;121°08′02.44″E,41°35′47.98″N;121°08′03.00″E,41°35′51.24″N;121°08′03.11″E,41°35′53.68″N;121°08′03.64″E,41°35′56.02″N;121°08′04.83″E,41°35′59.34″N;121°08′05.83″E,41°36′02.97″N;121°08′06.87″E,41°36′06.45″N;121°08′07.75″E,41°36′08.50″N;121°08′08.03″E,41°36′08.68″N;121°08′08.79″E,41°36′09.56″N;121°08′11.27″E,41°36′14.93″N;121°08′10.81″E,41°36′19.77″N;121°08′10.44″E,41°36′24.09″N;121°08′10.44″E,41°36′27.40″N;121°08′09.70″E,41°36′28.78″N;121°08′08.31″E,41°36′31.11″N;121°08′06.75″E,41°36′32.28″N;121°08′05.75″E,41°36′32.98″N;121°08′04.27″E,41°36′33.48″N;121°07′59.53″E,41°36′34.39″N;121°07′57.36″E,41°36′34.64″N;121°07′55.06″E,41°36′34.84″N;121°07′53.09″E,41°36′34.78″N;121°07′53.04″E,41°36′37.15″N;121°06′29.09″E,41°36′31.78″N;121°03′08.98″E,41°36′18.89″N;121°01′27.85″E,41°31′21.91″N;121°00′58.21″E,41°30′10.60″N;121°00′52.71″E,41°29′52.36″N;121°01′02.73″E,41°29′45.77″N;121°00′36.63″E,41°27′48.47″N;121°00′31.46″E,41°27′31.35″N;121°00′31.46″E,41°27′31.35″N;121°00′37.11″E,41°27′05.62″N;121°08′25.50″E,41°27′17.91″N;121°08′19.50″E,41°25′58.29″N;121°09′21.38″E,41°25′58.34″N;121°09′21.36″E,41°26′16.99″N;121°09′21.34″E,41°26′24.96″N;121°12′33.64″E,41°26′25.08″N;121°12′10.05″E,41°30′34.75″N;121°12′07.03″E,41°31′06.57″N;121°10′26.36″E,41°31′05.08″N;121°10′27.11″E,41°30′41.75″N;121°09′58.54″E,41°30′47.86″N;121°09′58.43″E,41°30′49.70″N;121°09′58.24″E,41°30′50.28″N;121°09′56.37″E,41°30′56.02″N;121°09′54.57″E,41°30′59.76″N;121°09′52.47″E,41°31′02.92″N;121°09′50.59″E,41°31′04.51″N;121°09′49.08″E,41°31′06.23″N;121°09′48.27″E,41°31′06.83″N;121°09′46.91″E,41°31′07.33″N;121°09′45.89″E,41°31′07.48″N;121°09′43.94″E,41°31′07.29″N;121°09′42.57″E,41°31′06.58″N;121°09′40.62″E,41°31′04.96″N;121°09′35.83″E,41°31′02.73″N;121°09′30.69″E,41°31′01.03″N;121°09′27.71″E,41°31′00.73″N;121°09′23.79″E,41°31′00.96″N;121°09′20.50″E,41°31′01.26″N;121°09′16.93″E,41°31′01.31″N;121°09′14.75″E,41°31′01.41″N;121°09′12.69″E,41°31′01.67″N;121°09′10.81″E,41°31′01.99″N;121°09′06.93″E,41°31′02.91″N;121°09′05.16″E,41°31′03.45″N;121°09′01.95″E,41°31′04.26″N;121°08′58.13″E,41°31′04.88″N;121°08′54.64″E,41°31′04.60″N;121°08′50.01″E,41°31′04.36″N;121°08′46.87″E,41°31′04.20″N;121°08′42.67″E,41°31′03.70″N;121°08′40.22″E,41°31′03.38″N;121°08′38.08″E,41°31′03.11″N;121°08′34.49″E,41°31′02.37″N;121°08′28.06″E,41°31′00.87″N;121°08′26.92″E,41°31′00.50″N;121°08′24.35″E,41°30′59.67″N;121°08′20.55″E,41°30′58.63″N;121°08′17.64″E,41°30′57.33″N;121°08′14.71″E,41°30′55.71″N;121°08′11.70″E,41°30′53.86″N;121°08′08.41″E,41°30′51.23″N;121°08′06.23″E,41°30′48.78″N;121°08′04.60″E,41°30′46.88″N;121°08′04.43″E,41°30′46.36″N;121°08′03.27″E,41°30′45.11″N;121°08′02.51″E,41°30′42.39″N;121°08′01.45″E,41°30′37.78″N;121°08′00.94″E,41°30′34.73″N;121°08′00.79″E,41°30′30.96″N;121°08′00.57″E,41°30′26.59″N;121°08′00.00″E,41°30′23.84″N;121°07′59.68″E,41°30′22.27″N;121°07′59.54″E,41°30′21.41″N;121°07′58.61″E,41°30′16.87″N;121°07′58.41″E,41°30′10.28″N;121°07′55.74″E,41°30′08.06″N;121°07′54.21″E,41°30′04.84″N;121°07′53.58″E,41°30′03.26″N;121°07′53.40″E,41°30′02.12″N;121°07′53.04″E,41°30′00.78″N;121°07′52.69″E,41°29′59.55″N;121°07′52.33″E,41°29′58.47″N;121°07′51.32″E,41°29′56.95″N;121°07′50.04″E,41°29′54.11″N;121°07′49.45″E,41°29′53.20″N;121°07′48.62″E,41°29′51.36″N;121°07′46.79″E,41°29′49.39″N;121°07′46.10″E,41°29′48.28″N;121°07′44.81″E,41°29′46.35″N;121°07′23.83″E,41°29′46.27″N;121°07′24.14″E,41°29′49.36″N;121°07′25.05″E,41°29′52.44″N;121°07′25.41″E,41°29′53.46″N;121°07′26.14″E,41°29′55.23″N;121°07′26.28″E,41°29′56.54″N;121°07′26.54″E,41°29′57.82″N;121°07′26.28″E,41°30′00.17″N;121°07′26.22″E,41°30′00.87″N;121°07′26.74″E,41°30′04.16″N;121°07′26.86″E,41°30′07.70″N;121°07′27.02″E,41°30′10.64″N;121°07′26.38″E,41°30′12.03″N;121°07′25.83″E,41°30′13.23″N;121°07′23.87″E,41°30′16.07″N;121°07′23.63″E,41°30′16.25″N;121°07′21.93″E,41°30′19.09″N;121°07′18.81″E,41°30′21.04″N;121°07′15.82″E,41°30′23.27″N;121°07′13.70″E,41°30′23.76″N;121°07′11.87″E,41°30′24.19″N;121°07′10.33″E,41°30′25.07″N;121°07′09.32″E,41°30′24.46″N;121°07′09.03″E,41°30′24.48″N;121°07′07.27″E,41°30′23.32″N;121°07′01.48″E,41°30′19.10″N;121°06′56.92″E,41°30′15.74″N;121°06′54.21″E,41°30′13.79″N;121°06′46.87″E,41°30′08.44″N;121°06′35.12″E,41°29′59.66″N;121°06′25.24″E,41°29′53.13″N;121°06′10.90″E,41°29′44.57″N;121°05′56.36″E,41°29′34.09″N;121°05′25.66″E,41°29′24.51″N;121°05′22.09″E,41°29′29.44″N;121°05′21.84″E,41°29′35.24″N;121°05′21.58″E,41°29′41.04″N;121°05′21.59″E,41°29′41.25″N;121°05′21.59″E,41°29′41.52″N;121°05′21.64″E,41°29′41.79″N;121°05′21.84″E,41°29′45.16″N;121°05′21.85″E,41°29′45.34″N;121°05′24.49″E,41°29′49.28″N;121°05′25.99″E,41°29′56.03″N;121°05′32.86″E,41°29′56.36″N;121°05′48.74″E,41°30′00.61″N;121°06′04.27″E,41°30′06.68″N;121°06′22.07″E,41°30′57.47″N;121°06′22.84″E,41°30′58.84″N;121°06′24.10″E,41°31′01.26″N;121°06′26.70″E,41°31′01.76″N;121°06′28.69″E,41°31′01.91″N;121°06′34.78″E,41°31′00.62″N;121°06′35.24″E,41°31′00.52″N;121°06′38.83″E,41°30′59.76″N;121°06′43.59″E,41°30′55.62″N;121°06′47.47″E,41°30′50.93″N;121°06′47.72″E,41°30′50.79″N;121°06′54.31″E,41°30′50.35″N;121°07′04.13″E,41°30′50.43″N;121°07′05.18″E,41°30′50.39″N;121°07′06.11″E,41°30′50.61″N;121°07′07.49″E,41°30′50.58″N;121°07′07.19″E,41°30′49.78″N;121°07′10.62″E,41°30′50.98″N;121°07′11.39″E,41°30′51.23″N;121°07′13.93″E,41°30′52.23″N;121°07′17.68″E,41°30′53.73″N;121°07′22.53″E,41°30′55.37″N;121°07′27.10″E,41°30′56.98″N;121°07′29.12″E,41°30′58.86″N;121°07′29.93″E,41°31′00.93″N;121°07′29.42″E,41°31′03.15″N;121°07′29.14″E,41°31′04.60″N;121°07′27.84″E,41°31′06.79″N;121°07′25.71″E,41°31′10.15″N;121°07′23.12″E,41°31′13.02″N;121°07′21.04″E,41°31′15.26″N;121°07′18.73″E,41°31′16.88″N;121°07′15.41″E,41°31′18.99″N;121°07′11.21″E,41°31′21.23″N;121°07′08.22″E,41°31′23.64″N;121°07′05.66″E,41°31′24.90″N;121°07′03.53″E,41°31′26.30″N;121°07′01.81″E,41°31′27.44″N;121°07′00.15″E,41°31′28.70″N;121°06′59.44″E,41°31′29.76″N;121°06′59.39″E,41°31′31.10″N;121°06′59.95″E,41°31′33.02″N;121°07′01.11″E,41°31′34.16″N;121°07′02.74″E,41°31′35.63″N;121°07′04.94″E,41°31′36.91″N;121°07′07.24″E,41°31′37.06″N;121°07′09.08″E,41°31′36.74″N;121°07′10.21″E,41°31′36.23″N;121°07′11.48″E,41°31′35.13″N;121°07′14.00″E,41°31′33.06″N;121°07′14.47″E,41°31′32.37″N;121°07′16.67″E,41°31′30.78″N;121°07′17.61″E,41°31′30.31″N;121°07′18.67″E,41°31′29.83″N;121°07′19.17″E,41°31′26.30″N;121°07′25.28″E,41°31′24.89″N;121°07′26.61″E,41°31′24.47″N;121°07′28.05″E,41°31′24.62″N;121°07′29.43″E,41°31′24.79″N;121°07′30.69″E,41°31′25.21″N;121°07′32.03″E,41°31′25.71″N;121°07′32.80″E,41°31′25.88″N;121°07′33.74″E,41°31′25.58″N;121°07′36.13″E,41°31′23.95″N;121°07′37.74″E,41°31′21.65″N;121°07′38.29″E,41°31′20.60″N;121°07′38.90″E,41°31′19.19″N;121°07′39.81″E,41°31′17.47″N;121°07′40.06″E,41°31′16.65″N;121°07′41.06″E,41°31′16.31″N;121°07′42.15″E,41°31′16.31″N;121°07′43.57″E,41°31′16.73″N;121°07′44.55″E,41°31′17.53″N;121°07′46.56″E,41°31′18.97″N;121°07′49.48″E,41°31′21.94″N;121°07′51.31″E,41°31′23.81″N;121°07′51.87″E,41°31′24.47″N;121°07′52.68″E,41°31′25.25″N;121°07′56.44″E,41°31′28.29″N;121°08′10.44″E,41°31′28.77″N;121°08′24.44″E,41°31′27.74″N;121°08′36.38″E,41°31′26.87″N;121°08′51.59″E,41°31′26.08″N;121°09′03.44″E,41°31′27.08″N;121°09′18.38″E,41°31′29.66″N;121°09′23.79″E,41°31′31.93″N;121°09′31.96″E,41°31′35.83″N;121°09′36.98″E,41°31′40.91″N;121°09′36.98″E,41°31′41.80″N;121°09′39.64″E,41°31′43.78″N;121°10′32.51″E,41°32′11.96″N;121°10′32.85″E,41°32′14.01″N;121°10′31.88″E,41°32′18.97″N;121°10′30.88″E,41°32′24.90″N;121°10′28.34″E,41°32′31.42″N;121°10′25.90″E,41°32′36.80″N;121°10′22.66″E,41°32′43.31″N;121°10′19.89″E,41°32′46.95″N;121°10′17.09″E,41°32′49.18″N;121°10′12.35″E,41°32′52.26″N;121°10′11.68″E,41°32′52.85″N;121°10′10.46″E,41°32′53.52″N;121°10′08.35″E,41°32′55.03″N;121°10′06.04″E,41°32′56.48″N;121°10′04.56″E,41°32′57.08″N;121°10′03.34″E,41°32′57.62″N;121°10′03.12″E,41°32′58.06″N;121°10′02.15″E,41°32′59.68″N;121°10′01.14″E,41°33′00.90″N;121°10′00.42″E,41°33′01.80″N;121°10′00.13″E,41°33′02.02″N;121°10′10.76″E,41°33′12.17″N;121°11′53.45″E,41°33′27.27″N;121°11′43.60″E,41°36′31.74″N;121°11′41.71″E,41°36′35.41″N;121°11′40.76″E,41°36′38.88″N;121°11′39.00″E,41°36′44.97″N;121°11′38.71″E,41°36′46.61″N;121°11′37.63″E,41°36′48.75″N;121°11′36.70″E,41°36′51.82″N;121°10′33.19″E,41°36′47.61″N;121°09′52.20″E,41°36′44.89″N;121°09′11.20″E,41°36′42.16″N。

北票古生物化石

北票古生物化石

北票古生物化石北票市尹湛纳希高级中学陈秀利序言化石是古生物在地层中保留下来的遗体或遗迹,是研究地壳的演化史以及生物进化的重要历史证据。

我们的家乡北票地处辽西地区,在地质史上沉积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

在中生代,这里受到太平洋板块的影响,产生了一系列盆、岭相间的构造盆地,孕育了早侏罗纪地层古生物成生,富含大量的鸟类、爬行类、鱼类等动物化石,以及银杏类、松柏类、真蕨类等植物化石。

这些古生物化石,对于研究鸟类的起源、被子植物的起源等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北票是世界上第一只鸟起飞的地方,也是世界上第一朵花开放的地方,了解北票的古生物化石资源,了解古生物的演化历史,对促进北票的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编写的过程中,我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并且到化石产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到鸟化石博物馆参观了化石实物和标本的展出,所有这些,使我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它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们应该好好地珍惜,保护它,爱护它。

在编写的过程中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我们教研组同事们的热情帮助,在这里深表感谢。

2012.12目录一古化石的发现古化石的发现古化石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二古化石的种类和分布海房沟组兰旗组土城子组魏家岭组义县组九佛堂组孙家湾组三古化石的价值考古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旅游价值经济价值四古化石的利用和保护进一步依法整顿和规范化石采掘秩序整顿化石市场化石资源保护与开发规划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古生物科技园北票古生物化石一、古化石的发现(一)古化石的发现1996年8月,北票市上园镇四合屯农民李玉民,发现了一块古生物化石。

这个长50厘米的动物,长长的尾巴支在空中,头摆向后边,背部和尾巴上长着一些黑色的圆点,好象长着一些羽毛。

化石是从中间剖开的两个侧面,两面都保存了相同的结构特征。

李玉民分别与北京中国地质博物馆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联系,这两家单位分别购买了一个侧面的这种化石,不过南京地质古生物所购买的一面,保存了80%的骨骼。

辽西热河古生物化石概况及古地理环境模拟

辽西热河古生物化石概况及古地理环境模拟

辽西热河古生物化石概况及古地理环境模拟作者:鲍玉学范泽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08年第08期【摘要】文章主要对迄今已发现的辽西热河生物群化石进行系统汇总,从古生物地史学的角度分析了热河生物群产生的古地理、气候及地质活动,并对其古地理环境进行简单模拟。

【关键词】热河生物群;化石;古地理;环境模拟辽宁西部―朝阳地区,是一个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区,一年四季风沙肆虐、干旱少雨。

可是在这个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偏辟地区,却是一个令全世界地质学者无限感叹的古生物化石王国。

朝阳境内蕴藏着丰富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及植物化石。

一、朝阳地区区域地质概况辽宁西部暨朝阳地区在古生物地史学称冀北辽西地区,该区域陆相侏罗系较为发育,是我国地质历史上典型侏罗系地层。

冀北辽西地区的侏罗系,其下统为印支运动后的断陷盆地的含煤沉积,属河流碎屑岩相和沼泽含煤相,并开始火山喷发,夹有火山岩;中上统为盆地下降强烈的火山岩与沉积岩互层,含双壳类等湖生生物组合,属大陆火山喷发岩相和河湖相。

其中在上统中上部地层含热河生物群化石。

[1]二、朝阳地区化石种类概况及分布特点迄今为止,在辽宁朝阳及附近已先后发现大量的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及植物化石。

世界地质专家称:“这些沉积的化石,不仅是中国的财富,也是世界的财富。

”(一)朝阳地区化石种类概述1.鸟化石。

鸟化石在热河生物群中最为引人注目。

到目前为止朝阳已出土各种鸟化石数千枚,经专家鉴定,几乎占据整个辽西中生代鸟化石16属20种中的大多数,其中被命名为孔子鸟的鸟化石引起国内外各界的极大关注。

朝阳所产鸟化石,为研究早期鸟类和其它生物的生理习性和恢复古环境提供了罕见的证据,创造了六个世界之最,即年代最早,鸟化石最多,属种最多,密度最大,含鸟化石层最多,未知领域最广。

世界上第一批被发现长有"羽毛"的恐龙:中华龙鸟、意外北票龙、原始祖鸟和尾羽鸟;最早的鸟类化石群:孔子鸟、娇小辽西鸟、辽宁鸟、朝阳鸟等早期鸟类化石的发现,打破了始祖鸟一统天下的局面,证明距今大约在1.4亿~1.2亿年左右的辽西曾是鸟类演化生活的天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西古生物化石——辽西是享誉世界的中生代珍惜生物化石富集地区,是世界自然遗产最珍贵的一部分,被誉为“世界古生物化石宝库”。

远在一亿五千万年至一亿二千万年前,中生代晚侏罗纪至早白垩纪时期的辽西,到处山清水秀,湖流变地,草木葱茏,万物繁盛,但由于一次次的火山喷发导致大量的生物集群消亡,并且很多落入水中迅速被火山灰埋葬沉积,变成了化石。

辽西一带的古生物化石分布最广,埋藏数量最大,生物数量最大,生物种类最多,化石保存最精美,科研价值最高,几乎每一种新发现都另古生物科学家惊叹不已。

应该说,地层中广泛分布的古生物化石是最精美、最生动的语言,辽西的古生物化石记录在晚侏罗纪至早白垩纪时期的渐变和突变的各种地质事件,为我们今天科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物证。

目前在辽西境内发现的鸟化石,数量已逾千枚。

各种古脊椎动物近于原位埋藏,保存完好,形态逼真。

除骨骼等硬体部分完整保存外,相当多的化石还较完整地保存了包括羽毛在内的皮肤印痕、胃脏残余物和其他软体组织,为生物的进化及古环境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除鸟类化石外,又相继发现了数十件带毛的恐龙化石,表明了恐龙类与鸟类之间的演化关系。

此外还有鱼类、爬行类、两栖类、哺乳类、翼龙类、双壳类、昆虫类、植物类等门类众多的化石。

特别是1998年,在辽西距今1.45亿年的地层中,又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花——辽宁古果,代表了最古老的被子植物的出现,它较往国际公认的最早被子植物出现的时期要早1500万年以上。

这一系列珍贵而保存精美的古生物化石的不断发现,震惊了世界,引起了国际古生物界的广泛关注。

辽西的化石主要保存于至今1.5亿——1.2亿年前的地层中,这一时期正是生命进化史上最关键的时期之一。

科学家们指出,辽西的古生物化石“解决了演化问题的世界悬案,在鸟类起源、被子植物的起源、现代哺乳动物的起源、昆虫与开花植物协同演化方面,无疑是窥视大自然奥秘的一扇天窗”。

美国著名古鸟类专家耶鲁大学教授奥斯特隆考察过辽西化石产地后,称赞说:“这些沉积和这些化石,不仅是中国的财富,也是世界的财富”。

1996年以来,已有美、加、英、德、法、日等50多个国家的500余名古生物家前来辽西考察,国内的专家也已达几千人次。

辽西已成为全球古鸟类、古生物研究的中心,是世界的化石宝库,也成为众多科学家、学者以及化石爱好者、收藏者神归梦萦的地方。

张和——生于1952年,辽宁锦州人。

深圳古生物博物馆馆长,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理事、中国古动物馆技术开发顾问、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理事。

从事化石收藏和研究工作20余年,所发现对齿兽化石的研究成果在世界自然科学的权威刊物——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该对齿兽化石被世界权威命名为“张和兽”。

他在古生物领域的接触贡献被录入《中国当代集藏家辞典》、《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藏石名家名品大典》等。

张和兽——1994年,张和先生几经周折,在辽宁北票一农民手中征集到一块化石,经国内外专家两年时间的鉴定,确认该化石是世界上第一见对齿兽类骨架。

这一发现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世界范围内对哺乳动物进化研究的缺憾。

鉴于张和先生在古生物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将这一世界首例发现的对齿兽命名为张和兽。

张和兽大小和老鼠差不多,从头到尾只有26厘米长,而尾巴的长度几乎为全长的一半。

张和兽及热河兽的牙齿都有三个尖,非常适合捕食昆虫,是现今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原始哺乳动物。

它们对研究哺乳动物早期演化和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