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能源技术
农村新能源的发展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

农村新能源的发展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农村地区对于新能源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本文将探讨农村新能源的发展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并从经济、环境以及社会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经济影响1.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农村地区广泛运用新能源技术,如太阳能灌溉、风能发电等,可以有效提高农田灌溉、农作物种植等方面的效率,从而提升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
2.促进农村就业:农村新能源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建设与维护工作,因此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农民可以通过参与新能源建设项目,提供各类技术支持或从事相关产业,从而增加农村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就业。
3.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引入新能源技术,不仅可以为农村地区提供电力和热能,还可以为当地农村经济注入新动力。
例如,通过光伏发电可以降低电力供应成本,为农村地区的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等产业提供可靠的能源支持,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二、环境影响1.减少传统能源消耗:传统农村使用的煤炭、柴油等能源不仅造成能源浪费,还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
而农村新能源的发展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而减少能源消耗,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2.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农村新能源的利用可以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供电设施、照明设备等的改善,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新能源的利用还可以为农村地区提供清洁的饮用水、供暖等,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3.促进可持续发展:农村新能源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破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社会影响1.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新能源的发展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创业和就业机会,通过参与新能源产业,农民可以增加收入来源,提高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发展。
2.提升农村形象:农村新能源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农村贫困、落后的形象,给农村地区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何利用新能源技术改善农村能源供给

如何利用新能源技术改善农村能源供给在当今时代,能源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对于农村地区而言,能源供给的改善不仅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能源供应方式在农村地区往往存在诸多局限,而新能源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可能。
农村地区的能源需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一方面,农村居民的生活用能,如照明、取暖、做饭等,需要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另一方面,农业生产中的灌溉、养殖、农产品加工等环节也离不开能源的支持。
然而,长期以来,许多农村地区依赖于煤炭、木材等传统能源,不仅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还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污染。
同时,由于农村地区地理位置较为分散,电网建设相对滞后,导致部分地区供电不稳定,甚至存在无电可用的情况。
新能源技术为改善农村能源供给带来了希望。
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具有清洁、可再生的特点,非常适合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
太阳能是一种极为丰富的能源。
在农村,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家庭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为日常生活提供热水。
此外,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也逐渐普及。
通过在屋顶或空旷场地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不仅可以满足家庭用电需求,多余的电量还可以并入电网,为农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
对于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独立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更是解决了无电可用的难题。
风能在农村地区也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在一些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小型风力发电场可以为当地提供稳定的电力。
与大型风力发电场相比,小型风力发电机具有成本低、安装灵活的优点,更适合农村的实际情况。
而且,小型风力发电机还可以与太阳能发电相结合,形成风光互补的供电系统,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水能资源在农村地区同样不容忽视。
许多农村地区有河流、溪流等水资源,通过建设小型水电站,可以将水能转化为电能。
此外,微水电技术的发展也为农村水能利用提供了新的选择。
微水电系统规模较小,对环境影响小,适合在山区、溪流附近的农村地区推广。
新能源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新能源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新能源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新能源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新能源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有效改善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问题,还能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下面,将分别从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的角度来探讨新能源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首先,太阳能作为一种广泛可用的新能源,已经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被应用于农业温室大棚,通过光伏电池的转换,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温室内的灌溉、光照和通风等提供可靠的能源支持。
此外,太阳能热能也被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热水供应、清洁能源热源和蒸发浓缩等方面。
这些太阳能应用不仅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还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了绿色农业生产。
其次,风能作为一种无污染、可再生的新能源,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日益普及。
风力发电技术被应用于农村地区的电网供电,通过风力发电机的风能转换,为农村地区提供清洁可靠的电力支持。
在农业灌溉方面,风能也被利用于风能泵灌溉系统中,通过风能的驱动,将地下水提升到地面,实现了农业灌溉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此外,风能还可以用于农业中的土壤通风、干燥和除虫等方面,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最后,生物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环保的新能源,也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生物质能源被应用于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例如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都可以通过生物质能源的转化,生产出生物质燃气或生物质固体燃料,用于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
这不仅减少了农业废弃物的污染,还提供了一种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供给。
此外,生物质能源还可以应用于农业温室大棚的供暖和肥料生产等方面,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综上所述,新能源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已经体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等新能源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善了农业生产的环境质量,也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未来,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新能源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将会变得更加广泛,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新能源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

新能源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能源逐渐成为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
新能源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效率和生活品质,还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新能源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
一、地理优势的发挥农村地区往往具有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太阳能和风能资源。
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可以将这些自然资源转化为可再生能源,供应农村地区的电力需求,减轻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例如,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和风力发电机组可以为农村地区提供清洁、可持续的电力,满足农民家庭用电需求,促进农村生活的改善。
二、农业生产的提升新能源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农村地区广泛应用的温室大棚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系统,提供恒温和灯光照明,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农村地区还可以利用生物能源技术,将农作物秸秆、农业废弃物等转化为生物质能源,用于农业机械操作和农村地区的加热供暖,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三、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传统能源的使用不仅会导致能源资源的枯竭,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
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可以通过生物质能源技术转化为沼气,供应当地的燃气需求,既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又解决了能源燃料的问题。
此外,新能源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改善农村地区的空气质量,减少对大气污染的贡献。
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农村地区可以通过新能源发电技术自给自足,减少对城市电网的依赖,降低电力消费成本,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
其次,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可以吸引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为农村地区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此外,新能源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能源多样化,提高农村地区的能源安全性,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新能源在农村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效率和生活品质,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农村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新能源已经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在农村地区,新能源的发展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农村能源供应状况以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农村新能源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并深入分析面临的问题。
一、农村新能源的发展现状1.1 农村新能源的类型农村新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多种形式。
太阳能是农村新能源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通过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可以实现农村电力供应,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也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清洁能源。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新能源形式,逐渐进入农村地区,用于农村电力供应以及提供动力源。
生物质能则通过农畜废弃物、沼气等资源的利用,为农村提供清洁能源和燃料。
1.2 农村新能源发展的成果近年来,农村新能源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
在农村地区普及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解决了部分农村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同时,风能在某些地区得到了有效利用,部分农村地区实现了绿色电力供应。
1.3 农村新能源发展的政策支持政府对农村新能源的发展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
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农村新能源项目,提供资金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措施,促进了农村新能源的发展。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农村新能源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动了农村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二、农村新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2.1 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农村新能源发展中仍存在技术水平不够成熟的问题。
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和科技水平的限制,部分新能源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营难以达到最佳状态。
此外,受限于现有技术水平,部分农村新能源设备的能效仍有待提高。
2.2 资金投入亟待增加农村新能源项目的投资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目前,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导致一些新能源项目无法得到有效推进。
此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也给农村新能源项目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农村新能源的发展策略与政策建议

农村新能源的发展策略与政策建议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渐成为各国的重要战略之一。
农村地区作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也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等方面探讨农村新能源的发展策略,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技术创新1. 强化新能源技术研发。
举办专题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聚集各方力量,加强新能源技术研发,推动技术创新和突破。
2. 提高新能源技术推广应用能力。
加大对农村地区新能源技术推广力度,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提高新能源技术的应用能力。
二、政策支持1. 制定完善的新能源政策法规。
建立健全农村新能源政策法规体系,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
2. 提供税收减免和资金奖励。
对于从事农村新能源项目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税收减免和资金奖励,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于新能源的发展。
3. 支持新能源示范工程。
在农村地区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示范项目,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搭建起一批成功的典范。
三、资金保障1. 加大对农村新能源项目的投入力度。
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新能源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切实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2. 引入社会资本。
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吸引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新能源项目建设,提高项目的资金保障能力。
四、市场开拓1. 增加农村新能源产品供给。
鼓励企业增加对农村地区新能源产品的供给,满足农村能源需求的多样性和特殊性。
2. 发展农村新能源服务体系。
建设完善的农村新能源服务体系,包括产品销售、安装维护等环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
五、促进农村新能源产业发展1. 加强农村新能源产业培育。
通过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等措施,加强农村新能源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2. 推动农村新能源产业升级。
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新能源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方向升级发展。
综上所述,农村新能源的发展策略与政策建议主要包括技术创新、政策支持、资金保障、市场开拓和产业发展等方面。
新能源在农村生活中的应用

新能源在农村生活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农村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基层社区,其能源供应和利用问题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新能源在农村生活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带来的好处和挑战。
一、太阳能发电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是农村地区最常见和最实用的新能源应用之一。
由于太阳能资源的丰富和可再生性,农村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来满足电力需求。
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农民可以用于照明、供电和农田灌溉等各种用途。
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优势包括环保、经济和可持续性。
二、生物质能源利用生物质能源是指以农作物秸秆、农业废弃物和农畜禽粪便等为原料,通过生物质发电或生物质燃料的方式进行能源利用。
农村地区的生物质能源利用潜力巨大,通过生物质能源的利用,农民可以在农村地区实现绿色、低碳的能源供应,同时还能有效利用废弃物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三、风力发电系统风力发电是一种利用风能转化为电能的新能源技术。
农村地区通常拥有辽阔的土地和适宜的风能资源,可以充分利用风力发电系统来提供电力。
风力发电系统的好处包括清洁、可再生和可持续性,能够帮助农村地区在能源供应方面更加独立和可靠。
四、地源热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通过地热能转化为供暖和供热的新技术。
农村地区通常有大片的农田可以用于埋设地热采集管道,通过地源热泵系统可以将地下的热能转化为供暖和供热所需的能量。
地源热泵系统的好处包括高效、环保和节能,有助于改善农村地区的居住环境和能源利用状况。
五、可再生能源教育和培训除了应用新能源技术,农村地区还需要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教育和培训。
通过开展教育和培训活动,可以帮助农民了解和掌握新能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提升他们的能源利用水平和技术素养。
同时,还可以培养更多的新能源技术人才,推动农村地区的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在推动新能源在农村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新能源技术的投资和建设成本相对较高,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资金和支持。
新能源技术对农村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新能源技术对农村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技术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热点之一。
而农村地区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建设对象,其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新能源技术对农村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探讨如何推广新能源技术以提升农村生活水平。
一、清洁能源在农村生活中的应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使得清洁能源得以更广泛应用于农村生活中,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加环保、高效的能源供应。
目前,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技术已在农村地区得到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 太阳能的应用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的能源来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农村生活中。
太阳能发电系统可以为农村地区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解决了传统能源供应不稳定的问题。
此外,太阳能还可以用于农村地区的水泵、照明等设施,提升农村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2. 生物质能的利用生物质能是利用可再生生物质进行能源转化的技术,已经在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农村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农副产品等可以通过生物质能转化为可再生能源,如生物质燃料、生物气体等。
生物质能的利用不仅能够提供农村地区的热能供应,还能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二、新能源技术对农村生活质量的影响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对于农村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着显著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能源供应的稳定性传统能源在农村地区的供应常常不稳定,给农村居民带来了很多不便。
而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保证农村地区的能源供应稳定性。
通过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技术,农村居民不再受到能源短缺或供应不稳定的影响,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2. 环境污染的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对农村地区的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而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或避免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农村地区的环境质量。
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的能源与环境问题,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3. 农村生产和生活的便利性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农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造简单,耐用,保温,透光,气密性能好, 成本低廉,拆转方便,适于大面积生产。
无支柱塑料大棚
简易连栋大棚
(2)塑料大棚的类型和结构
1)塑料大棚的类型
按棚顶形状分:拱圆形、屋脊形; 按骨架材料分:竹木结构、悬梁吊柱竹木 拱架大棚、拉筋吊柱大棚、装配式镀锌薄 壁钢管大棚、无柱钢架大棚;
按连接方式分:单栋、双连栋、多连栋;
产量
占世界总产65% 生产大省:福建、浙江、河南
日光温室果树
Cyclamen(仙客来)
盆花栽培
鲜切花生产
1 地膜
地膜栽培具有增 温、保水、保肥、 改良土壤理化性 质,提高土壤肥 力,抑制杂草生 长,减轻病虫害。
2 温室
(1)概 念
温室是覆盖着透光
材料,带有防寒、
加温设备的建筑。
不加温温室(日光温室):无采
暖设备。在中国,人们习惯上把全部 用塑料薄膜覆盖、无采暖设备的温室 称为塑料大棚。
加温温室:除利用太阳辐射外,还
用火炉、散热器、热风等加热。
结构组成 前屋采光面:采光、升温、保温 后屋面:蓄热、保温 后墙:蓄热、保温 山墙:蓄热、保温 保温帘(被):保温 蓄水池:蓄水、提高水温 缓冲间:缓冲温度、贮存、住宿
Cucumber Expert System
Tomato Expert System
温室番茄“树 式”观赏栽培
小番茄(Small tomato fruit)> 14000
樱桃番茄(Mini tomato fruit) >25000
(3)分类 按采光屋面分:
单屋面温室 全光温室按温室 Nhomakorabea源分: 地膜 温室
大棚
以设施蔬菜为主、占设施总面积
95%以上,但近年来设施果树和 花卉、以及设施养殖业也在快速发 展。
设施蔬菜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
设施食用菌
16000 14000
Yield (kt)
1335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400 0 1978年 1983年 1988年 年份 1993年 Year 1998年 2003年 5230 6300
(2)温室的作用
在不适合植物生态要求的季节进行反季节生产; 在不适合植物生态要求的地区栽培该; 利用温室可以对植物进行高度集中栽培,实行高肥密植, 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节省开支,降低成本。
日光温室黄瓜、番茄、辣椒、甜瓜、 茄子全季节节能高产优质安全生产
大型温室番茄和黄瓜专家管理 系统及高产优质安全生产
b. 改进管理措施:保持塑料薄膜干洁;在保
温前提下尽可能早揭晚盖外保温和内保温覆
盖物;合理密植;加强植株管理;选用耐弱 光品种;地膜覆盖;挂反光幕;采用有色薄 膜。 c. 遮光:覆盖各种遮阴物,薄膜上洒水。
d. 人工补光
(3)湿度的调节
(a)大棚内空气湿度的调节 ①降低湿度的措施:地面覆盖;通风排湿; 加温除湿;改变灌水方式;使用除湿机。 ②增加湿度的措施:地面洒水;空中喷雾。 (b)大棚内土壤湿度的调节:沟灌;喷壶洒 水;喷灌;滴灌;水龙浇水法;地下灌溉。
推拉窗
单层膜卷帘窗
日光温室的后墙通风
喷雾降温
降温系统(风机— 湿帘降温)
2)光照的调节
a、补光: 增加光强;延长光照时间 电光源补光(白炽灯、荧光灯、高压汞灯、 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温室的北墙涂 白或张挂反光板 b、遮光:在高纬度地区,栽培原产于热带、亚 热带短日性花卉;遮光幕(黑布、黑色塑料 薄膜) c、遮荫:覆盖帘子;遮荫网;玻璃涂白;室内 外种植藤本植物
(5)温室内环境的调节调控及调控设备
1)温度的调节
a、保温: 增加光的透射率;增加地热贮 存、减少浪费;减少放热
室外覆盖保温设备:草帘、草苫、纸被、棉被、 保温毯及化纤保温被等。 室内覆盖保温设备:保温幕(无纺布、遮阳网等)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 维而构成,是新一代环保材料,具有防潮、透 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 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 特点。如多采用聚丙烯粒料为原料,经高温加 工而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 布。
锅圈温度可达500度以上
(二)太阳能热水器
(三 )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是外来语词汇。就是利用农业工程 手段,通过现代设施实现的部分人工控制环境的种 植业和养殖业。近年来,发达国家的“设施农业” 已向“工厂化农业”过渡。如荷兰的计算机自控 连栋大型温室,以色列的半自动连栋塑料大棚以及 法国、日本等国家的封闭式循环流水鱼类养殖车 间(平台、工船)等。“设施农业”的关键作用,就 是能够解决农业生产若干必须的气候条件,包括光、 温、水、热、气等在匹配上的不理想问题。我国 “设施农业”的特点则在于适合中国国情的简易 日光温室的发明(或叫“创新”)和大面积的迅速推 广。
第七章
6 农村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
1.概念:专指适应当前农村需要并
可就地开发利用的非常规能源,它
既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
洋能等自然能源以及生物质能。
2.新能源特点和优势
污染少(绿色能源,清洁能源)
储量大
二、新能源开发利用现状
目前在农村较为成熟的开
发利用技术有生物质能和
太阳能的开发利用。
三、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技术
四、太阳能开发利用技术
利用原理:利用太阳辐射加热物 体而获得热能 应用:主要是推广太阳灶、太阳 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设施农业 (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地膜覆盖、 太阳能禽畜舍)等。
利用太阳能辐射,通 过聚光获取热量,进 行炊事烹饪食物的一 种装置。它不烧任何 燃料;没有任何污染; 正常使用时比蜂窝煤 炉还要快;和煤气灶 速度一致。
壤;防止表层盐分积累;更换土壤。
b、土壤生物条件及其调节:更换土壤;土壤消
毒:药剂消毒(40%甲醛、硫磺粉、氯化苦
等);蒸气消毒。
3 塑料大棚
(1)塑料大棚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可代替温床、冷床,甚至可代替低温温室, 其费用仅为建一温室的1/10左右; 良好的透光性,白天可提高地温3℃左右,夜 间可减少热气的散发起到保温作用;
补光系统
遮光幕
3)湿度的调节
a、空气湿度:温室内降低空气湿度一般采用
通风法;提高湿度可采取方法:室内修建贮水 池;装配人工喷雾设备;室内人工降雨;室外 屋顶喷水。
b、土壤湿度:地表灌水法;底面吸水法;喷
灌法;滴灌法
4)土壤条件及其调节
a、土壤中盐类浓度及其调节: 正确地选择肥
料的种类、施肥量和施肥位置;深翻改良土
一面坡式
半拱式
立窗式
由框架结构、覆盖 材料、自然通风系 统、加热系统、帘 幕系统、计算机环 境测量和控制系 统、灌溉和施肥系 统和CO2气肥系统 等组成。
(4)温室的设计
1)设计的基本依据:
作物的生态要求
2)完整的温室系统组成部分:
3)建造温室应该考虑的问题:
a、选择温室类型
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欲种植植物种 类、生产方式(地栽、盆栽、育苗等)、 生产规模及资金等情况而定。
b、加温:
热水式采暖(锅炉、供热管道和散热设备);
热风加温系统(热源、空气换热器、风机和送风
管道);
电加热
红外线加热系统
烟道加热方式
温室暖气片
c、降温:
自然降温(通风窗:侧窗和顶窗等);
机械降温(排风扇);
遮阴网(内遮荫和外遮荫);
湿帘——风机降温系统; 微雾降温
齿条翻窗
b、温室设置地点的选择
根据温室的用途而定。对地理条件的要求 是:地形开阔,地势平坦,避风向阳,土 质良好,水源充足,交通方便,排水良好。
c、温室的平面布局和间距
温室应尽可能地集中,以利管理和保温,但 应以彼此不遮光为原则。
d、屋面的倾斜度
太阳辐射热是温室的基本热源之一,屋面的 倾斜度以温室内获得最大太阳辐射热为佳。
按覆盖材料分:聚氯乙稀薄膜、聚乙稀薄 膜、醋酸乙稀薄膜大棚。
2)塑料大棚的结构
塑料大棚的骨架是由立柱、拱杆(拱架)、拉杆 (纵梁、横拉)、压杆(压膜线)等组成,俗称“三 杆一柱”。
(3)简易大棚的建造方法
(1)场地选择:场地应地势平坦,背风,向阳, 四周无高大建筑物和树木遮荫。
(2)搭建支架:建造要符合经济、有效、实用的 要求。搭建的方向,只要条件允许应采用南北向。 一般高为2.5-3.0米,宽6-12米,长40-60米,单 个大棚面积为0.5-1.0亩。两个大棚之间相距1.52.0米,边柱距棚边1米左右,同一排柱间距离为 1.0-1.2米。
(3)选择适宜薄膜:
4、塑料薄膜大棚内环境的调节
(1)温度的调节
保温措施:采用隔热性能好的保温覆盖材料; 增加保温覆盖的层数;提高设施的气密性; 挖防寒沟;正确掌握揭盖草苫的时间;提高 地温。
降温措施:去覆盖物或塑料薄膜;开窗或开 门通风;遮光棚内洒水或喷雾强制通风。
(2)光的调节
对光照条件的要求:光照充足;光照分布均匀。 具体措施如下: a.改进塑料大棚结构,提高透光率:选择好适宜 的建筑场地及方位;设计合理的塑料大棚结构; 选择适宜的覆盖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