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审评表格

合集下载

茶叶审评评分

茶叶审评评分

茶叶审评评分
茶叶审评评分
采用5分制加权评分法。

(一)评分权数
乌龙茶各品质审评因子的权数分配见表3-4-17。

表3-4-17审评因子的权数分配表(总权数:1)
(二)基准分与等级最低分
1.基准分指对茶叶贸易成交样或各翠标准规定的界限分。

此分作为对样审评时的基准。

乌龙茶贸易成交样或各级标准样基准分均规定为零。

2.等级最低分指某一等级乌龙茶品质最低水平的评分。

具体规定见表3-4-18。

表3-4-18 乌龙茶品质等级最低分
(三)评分方法
对照贸易成交样或各等级标准样茶,按下述评分规定对出口青茶的外形和内质的各品质因子分别进行评定。

1.对照贸易成交样或等级标准样评分高,5分;较高,3~4分;稍高,1~2分;相符,O分;稍低,-1~-2分;较低,-3~-4分;低,-5分。

2.评分结果记录表见表3-4-19。

表3-4-19 出口乌龙茶感官审评结果记录表
品名:×××× (等级标准样或贸易成交样评分)
(四)评分结果计算
评分结果按下式计算。

总分= Aa+Bb+Cc+Dd+Ee+Ff
式中:
A,B,C,D,E,F——分别代表条索、整碎、净度、香气、滋味、叶底6项品质审评因子的评分;
a,b,c,d,e,f——分别代表以上6项品质审评因子相应的权数。

茶叶分级制度标准表

茶叶分级制度标准表

茶叶分级制度标准表
茶叶的分级制度在不同产区和国家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采用的是以茶叶外形、香气、口感等为基准进行评定的标准。

这些标准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茶叶:
外形:
1.特级(Super):外形整齐,色泽一致,无杂质。

2.一级(Grade A):外形完整,色泽均匀。

3.二级(Grade B):外形规整,可能有轻微瑕疵。

4.三级(Grade C):外形普通,可能有一些瑕疵。

香气:
1.特香(Special Fragrance):香气浓郁持久。

2.一级(Grade A):香气鲜明。

3.二级(Grade B):香气适中。

4.三级(Grade C):香气一般。

口感:
1.特级(Super):滋味浓郁,回甘持久。

2.一级(Grade A):滋味醇厚,回甘明显。

3.二级(Grade B):滋味平衡,回甘较好。

4.三级(Grade C):滋味一般。

茶汤:
1.特级(Super):清亮明澈。

2.一级(Grade A):清澈明亮。

3.二级(Grade B):一般透明。

4.三级(Grade C):略显浑浊。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是一般性的茶叶分级标准,具体的标准可能因茶叶品种和产区而异。

六堡茶的茶叶审评表

六堡茶的茶叶审评表

六堡茶的茶叶审评表1. 茶叶基本信息•茶名:六堡茶•品类:红茶•产地:广东省潮州市•原料:采用当地特产的乌茶树鲜叶•采摘季节:春季2. 外观特征•茶叶外形:条索紧结,乌润有光泽•茶叶颜色:金黄色•茶叶大小:整齐匀称,长度约为2-3厘米3. 香气•干茶香气:干燥的茶叶散发出浓郁的花香和果香,香气清新怡人•茶汤香气:冲泡后的茶汤散发出独特的烟熏和焦糖香气,香气浓郁持久4. 口感•茶汤颜色:红艳橙黄色•茶汤口感:入口醇厚,滋味鲜爽,带有淡淡的甜味和花果香气,回甘持久•茶汤滋味:口感醇厚,口齿留香,回味悠长5. 冲泡方法•茶叶用量:每次冲泡3-5克•水温:90-95℃•冲泡时间:第一泡30秒,之后逐渐延长至1-2分钟•冲泡次数:可冲泡3-5次6. 茶叶特点•六堡茶是广东地区著名的红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品质而闻名。

•六堡茶的制作工艺独特,经过发酵、揉捻、干燥等多道工序制成。

•六堡茶的茶叶形状整齐,色泽金黄,香气浓郁持久,口感醇厚回甘。

•六堡茶的茶汤颜色红艳橙黄,口感醇厚,带有淡淡的甜味和花果香气。

•六堡茶适合晨起饮用,有提神醒脑的作用,也可作为下午茶品味。

7. 茶叶品质评定•外形评分:9/10•香气评分:9/10•口感评分:9/10•茶汤颜色评分:8/10•茶叶滋味评分:9/108. 总结六堡茶是一款具有独特风味和品质的红茶。

它的外形整齐匀称,茶叶金黄色,香气浓郁持久,口感醇厚回甘。

茶汤颜色红艳橙黄,口感醇厚,带有淡淡的甜味和花果香气。

冲泡时,建议使用90-95℃的水温,每次冲泡3-5克,冲泡时间逐渐延长。

六堡茶适合晨起饮用,有提神醒脑的作用,也可作为下午茶品味。

总体评分为9/10,是一款优质的红茶。

绿茶感官评定实验表

绿茶感官评定实验表
气味
1.符合感官指标要求,得10分。
2.茶香不足,香气不正,带有异香等,得5~9分。
3.香气不协调,且杂气味重,得1~4分。
口味
1.符合感官指标要求,得10分。
2.味道苦涩,有辛辣感,有其他杂味等,得5~9分。
3.口味不协调,有杂味,或者过甜,得1~4分。
整体口感
好10分
一般5分
不好1分
总分
绿茶饮品感官评Biblioteka 实验表评分标准:评分指标
评分标准(0~10)
147
258
色泽
1.符合感官指标要求,得10分。
2.凡浑浊、沉淀、有异味、有悬浮物的得5~9分。
3.有恶性沉淀或悬浮物者得1~4分。
口感
1.符合感官指标要求,得10分。
2.入口后茶味不厚实醇正,口味淡薄,得5~9分。3.绿茶味道不浓郁,液体粘稠,得1~4分。

茶叶感官评定表

茶叶感官评定表

多穗柯发酵茶感官评定表
指标档次品质特征评分范围评分评分系数
外形甲色泽黄褐,韩庚两始终,松紧适度90~99
A 25% 乙色泽黄褐,含梗适中,松紧度适中80~89

色泽黄褐,含梗量较适合,松紧度
较适合
70~79
汤色甲橙黄(橙红)明亮90~99
B 10% 乙橙黄(橙红)较亮80~89
丙橙黄(橙红)尚亮70~79
香气甲香气纯正,无霉味、杂异味90~99
C 25% 乙香气尚纯正,无杂异味80~89
丙尚纯70~79
滋味甲醇厚回甘,不涩90~99
D 30% 乙纯和回甘80~89
丙纯和尚涩70~79
叶底
甲褐黄90~99
E 10% 乙尚褐黄80~89
丙褐绿70~79
感官评定最后得分(Y)=A*25%+B*10%+C*25%+D*30%+E*10%
注:茶叶开水冲泡5分钟,用白色的瓷碗或是茶杯装盛茶液,记得拍照存底。

数据记录完整。

8-10名同学,品尝的时候小酌几口不要下咽,品完一个样品即簌口,再品尝下一杯。

评茶记录表(红茶).doc

评茶记录表(红茶).doc

评茶记录表(红茶)
产品名称
产品批号
红茶
10 袋
(规格型号)批量
取样时间取样地点成品库
执行标准:
评分因子品质特征给分得分
系数细紧或紧结重实,露毫有锋苗,色乌黑油润或棕褐油
90-99
润显金毫,匀整,净度好
25% 外形
80-89
较细紧或紧结,稍有毫,较乌润,匀整,净度尚好
尚紧实或壮实,尚乌润,尚均整,净度尚好70-79
红明亮90-99 汤色尚红亮80-89 10%
尚红欠亮70-79
嫩香,嫩甜香,花果香90-99 香气高,有甜香80-89 25%
纯正70-79
鲜醇或甘醇90-99 滋味醇厚80-89 30%
尚醇70-79
细嫩多芽或有芽,红明亮90-99 叶底嫩软,略有芽,红尚亮80-89 10%
尚嫩,多筋,尚红亮70-79
评茶结果:
备注:
评茶员:。

茶叶快速测评报告模板

茶叶快速测评报告模板1. 测评目的本次茶叶测评旨在对特定茶叶进行综合评估,以便消费者能够了解该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我们将从外观、香气、口感和回甘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并结合对茶叶的产地、制造工艺和包装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2. 测评茶叶信息茶叶名称:(填写)产地:(填写)制造工艺:(填写)包装形式:(填写)3. 外观评价- 外形:(填写茶叶外形特征,如形状、色泽等)- 整体印象:(填写外观给人的整体感觉)4. 香气评价- 干茶香气:(填写干茶的香气特点)- 暖壶香气:(填写将茶叶放入暖壶后的香气)- 浸泡香气:(填写泡成茶汤后的香气)5. 口感评价- 口感:(填写茶汤的口感特点,如滋味、口感的均衡程度等)- 回甘:(填写茶汤在口腔中的余香和回味感)6. 综合评价在综合评价中,请结合前面的外观、香气、口感评价,对该茶叶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其整体品质作出评价,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品质优势:(填写该茶叶的品质优势,如口感细腻、回甘持久等)- 品质缺陷:(填写该茶叶的品质缺陷,如苦涩过重、香气不足等)- 适宜人群:(填写适宜饮用该茶叶的人群和场合)- 附加价值:(填写该茶叶的附加价值,如是否具有保健功效等)- 总结评价:(填写对该茶叶总体品质的评价)7. 测评结论综合以上测评结果,可得出该茶叶的测评结论,并提供适宜购买的建议,包括以下方面:- 推荐购买:(填写是否推荐购买该茶叶)- 适宜人群:(填写适宜的茶友人群)- 注意事项:(填写饮用该茶叶需要注意的事项,如冲泡时间、温度等)8. 参考信息- 茶叶品牌:(填写茶叶的品牌信息)- 茶叶参考价格:(填写茶叶的参考价格)- 茶叶购买渠道:(填写可购买该茶叶的线上或线下渠道)9. 测评方法与说明- 测评方法:(填写本次测评使用的方法,如冲泡参数、评分标准等)- 测评说明:(填写对本次测评的一些说明,如样品来源、测评环境等)以上是茶叶快速测评报告模板,希望能为茶叶爱好者提供参考。

茶叶检验原始记录表(含水分、灰分)

灰分:
(%)
平均灰分值(%)
检验员:审核:
4
5
6
7
8
9
10
500
计算公式
差重=M1-M2
平均值
测定结论
三、水分测定
A、恒重干燥称量瓶的重量(g)
B、样品+称量瓶的重量(g)(恒重前)
C、样品+称量瓶的重量(g)(恒重后)
水分:
(%)
平均水分值(%)
四、灰分测定
M2、坩埚质量(g)
M0、样品质量(g)
M1、样品+坩埚的质量(g)(灼烧后)
m、样品干物质含量(%)
茶叶产品检验原始数据记录表NO:
产品名称:生产日期:批号:
取样地点:取样数量:取样基数:
产品规格:检验日期:检验依据:
一、感官检验
项目
评价
、净含量测定
检验依据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75号令)
品名称:
铁观音
出厂数量:
序号
实衡净重M1(g)
标明净重M2(g)
偏差(g)
1
2
3

【优质】茶叶评语-推荐word版 (1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茶叶评语篇一:茶的感官评价表茶的感官评价表表1茶叶评分表评茶地点姓名总得分=外形得分×20%+水色得分×10%+香气得分×10%+滋味得分×50%+叶底×10%表2茶叶评分标准表注:需设备:玻璃仪器、酒杯、茶杯叶底,是茶叶品评的一种常用术语,亦称茶渣,即指干茶经开水冲泡后所展开的叶片.举几个名茶品种的叶底来说明:红茶的叶底:叶底明亮的,质量好,叶底花青的为次,叶底深暗多乌条的为劣。

叶底的色泽,以红艳明亮为上,暗杂为下,叶底的嫩度,以柔软匀整为上,粗硬花杂为下。

红碎茶的叶底着重红亮度,而嫩度相当即可。

日照绿茶的叶底:均匀明亮、色泽翠绿龙井茶的叶底:芽叶细嫩成朵,均匀整齐、嫩绿明亮、鲜活美观。

铁观音的叶底:如同绸缎般光亮、柔软,且叶片肥厚、细嫩,整体洁净,无花杂碧螺春的叶底:叶底嫩绿明亮普洱茶的叶底:普洱熟茶叶底红褐均匀;普洱生茶叶底肥厚黄绿。

黄山毛峰的叶底:叶底黄绿有活力白毫银针的叶底:叶底幼嫩、嫩匀,肥软匀亮具体操作将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杯盖中,并将叶底拌匀铺开,观察其嫩度、匀度、色泽等。

也可将泡过的茶叶倒入漂盘中,将清水漂叶进行观察,常用的术语有:细嫩:芽头多,叶子长而细小,叶质优嫩柔软。

鲜嫩:叶质细嫩,叶色鲜艳明亮。

匀嫩:叶质细嫩匀齐一致,柔软,色泽调和。

柔嫩、柔软:芽叶细嫩、叶质柔软,光泽好,手指抚之如锦。

肥厚:芽叶肥壮、叶肉厚,质软,叶脉隐现。

瘦薄、飘薄:芽小叶薄,瘦薄无肉,质硬,叶脉显现。

粗老:叶质粗大,叶质硬,叶脉隆起,手指按之粗糙。

匀齐:“匀”是色泽调和;“齐”是老嫩一致,匀正无断碎。

单张:脱茎的独瓣叶子,也为“单瓣”。

短碎:毛茶经精制大都断成半叶,短碎是指比半叶更碎小的碎叶,也为“破碎”。

茶叶审评表格


叶底 柔嫩 嫩绿 嫩绿 嫩绿 嫩绿 嫩绿 叶色鲜亮 叶色鲜亮 柔嫩 褐红
品名 白毫银针
形状 白毫遍布,肥 直 银绿
色泽
干评 匀整度
匀整
金骏眉
金豪遍布
金黄带褐色
匀整
净度 匀净
匀净
汤色 浅杏黄
深红
滋味 鲜爽
湿评 香气
清香
醇和
清香
叶底 黄绿、柔嫩
红褐
祁门红茶
扁平
褐红
较匀整
较匀净
红褐
鲜爽浓醇
清香
红褐
滇红 红碎茶 红乌龙
匀整 匀整 较匀整
云南普洱
扁圆形
褐红
匀整
净度 匀净
汤色 嫩绿明亮
匀净 匀净 较匀净 匀净 匀净 较匀净 较匀净 匀净 匀净
浅绿 嫩绿 浅绿 明亮 黄绿明亮 嫩绿明亮 嫩绿明亮 黄绿明亮 红浓明亮
滋味 清香浓郁
湿评 香气
清香
鲜爽
香气咼
鲜爽
香气咼
鲜爽
香气咼
鲜爽
清香
醇厚
粟香
清爽
清香
清爽
清香
鲜爽的
花香
醇厚
陈腐气
灰绿油润
干评 匀整度
匀整
较匀整
净度 匀净
匀净
汤色 绿黄
橙黄
滋味 醇厚
湿评 香气
栗香
甜爽
烟焦味
叶底 柔嫩
红梗
3
扁平、显毫
翠绿油润
较匀整
较匀净
黄绿
醇和
栗香
柔嫩
4
松扁、显毫Biblioteka 青绿匀整匀净
嫩绿
鲜爽
栗香
鲜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较匀整
匀净
橙红
浓醇
清香
暗绿
观音王
团粒
乌绿
匀整
匀净
橙黄
醇厚
清香
有光泽
茯砖
转型、紧实
黑褐
匀整
匀净
橙黄
醇和
纯正
黑色


干评
湿评
形状
色泽
匀整度
净度
汤色
滋味
香气
叶底
1
紧结、卷曲、有毫
灰绿油润
匀整
匀净
绿黄
醇厚
栗香
柔嫩
2
细紧、显毫
灰绿油润
较匀整
匀净
橙黄
甜爽
烟焦味
红梗
3
扁平、显毫
翠绿油润
较匀整
较匀净
黄绿
醇和
栗香
柔嫩


干评
湿评
形状
色泽
匀整度
净度
汤色
滋味
香气
叶底
碧螺春
条索紧结、卷曲如螺有白毫
银绿
匀整
匀净
嫩绿明亮
清香浓郁
清香
柔嫩
六安瓜片
扁平
翠绿
较匀整
匀净
浅绿
鲜爽
香气高
嫩绿
紫阳毛尖
条索圆紧、白毫显露
翠绿
较匀整
匀净
嫩绿
鲜爽
香气高
嫩绿
信阳毛尖
细圆多毫
翠绿
匀整
较匀净
浅绿
鲜爽
香气高
嫩绿
汉中仙毫
扁形、显毫
翠绿
较匀整
匀净明亮鲜爽来自匀整度净度汤色
滋味
香气
叶底
白毫银针
白毫遍布,肥直
银绿
匀整
匀净
浅杏黄
鲜爽
清香
黄绿、柔嫩
金骏眉
金豪遍布
金黄带褐色
匀整
匀净
深红
醇和
清香
红褐
祁门红茶
扁平
褐红
较匀整
较匀净
红褐
鲜爽浓醇
清香
红褐
滇红
条索紧细
乌黑油润
较匀整
匀净
红浓透亮
鲜爽浓醇
香高
红匀明亮
红碎茶
小颗粒
红黑
匀整
较匀净
红艳鲜亮
鲜爽
香高味浓
红末
红乌龙
松扁
乌黑
4
松扁、显毫
青绿
匀整
匀净
嫩绿
鲜爽
栗香
鲜亮
5
松扁
黄绿
较匀整
较匀净
嫩绿
鲜爽
高火气
柔嫩
6
扁条
草青色
较匀整
匀净
浅绿
粗涩
青草香
柔嫩
7
扁条、显毫
翠绿
匀整
较匀净
浅绿
平淡
青草香
绿明
8
紧实、弯曲
灰绿
较匀整
匀净
浑浊
青浑
栗香
柔嫩
茶学审评表 2013年5月15日 制
清香
嫩绿
雀舌
扁平光滑
绿翠
匀整
匀净
黄绿明亮
醇厚
粟香
嫩绿
安吉白茶(龙形)
扁平光滑
嫩绿
匀整
较匀净
嫩绿明亮
清爽
清香
叶色鲜亮
安吉白茶(凤形)
条直、扁形
嫩绿
匀整
较匀净
嫩绿明亮
清爽
清香
叶色鲜亮
茉莉花茶
条索紧细
黑褐油润
较匀整
匀净
黄绿明亮
鲜爽的
花香
柔嫩
云南普洱
扁圆形
褐红
匀整
匀净
红浓明亮
醇厚
陈腐气
褐红


干评
湿评
形状
色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