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审评
茶叶审评术语

茶叶审评术语
1. 外形评价:指评价茶叶的外观特征,例如叶形、叶色、叶片完整度等。
2. 香气评价:指评价茶叶的香气特点,例如花香、果香、甜香等。
3. 韵味评价:指评价茶叶的口感特点,例如回甘、醇厚、清爽等。
4. 汤色评价:指评价茶叶冲泡后的汤液颜色,例如黄绿色、红褐色、碧绿色等。
5. 叶底评价:指评价茶叶冲泡后的茶渣特征,例如茶叶底的嫩度、均匀度等。
6. 味道评价:指评价茶叶的口感特点,例如苦涩、鲜甜、浓香等。
7. 浓度评价:指评价茶叶冲泡后的浓度,例如浓烈、微淡、适中等。
8. 持久度评价:指评价茶叶的回味时间和持续时间,例如余香悠长、回味久远等。
9. 喉韵评价:指评价茶叶的入喉感受,例如喉控舒服、绵柔顺滑等。
10. 平衡度评价:指评价茶叶各个特点之间的平衡度,例如香气与味道的平衡、韵味与韵味的平衡等。
茶叶审评的名词解释

茶叶审评的名词解释茶叶审评是对茶叶品质进行评价和排名的过程。
它是一种有系统的方法,旨在识别和表彰茶叶的优秀品质,同时也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选择和认识茶叶。
1. 茶叶审评的背景和意义茶叶审评是源于中国的茶文化和茶叶贸易发展的需要。
自古以来,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世界各地的茶叶也多以中国为代表。
在茶叶出口和贸易中,茶叶审评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茶农、茶企了解市场需求,改进茶叶制作工艺,提高茶叶品质和竞争力。
茶叶审评的意义还在于它可以提供给消费者一个权威的茶叶品质评价标准,让消费者在选购茶叶时更加明确和准确地了解茶叶的品质特点,避免了盲目购买和质量不佳的茶叶。
2. 茶叶审评的评价指标茶叶审评的评价指标通常包括外观、香气、口感和汤色等方面。
首先是外观,即茶叶的形状、颜色和包装等。
茶叶形状可以分为细长、平直、卷曲等,颜色也有绿色、红色、黄色等。
包装方面,茶叶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工艺也会影响整体的印象。
其次是香气,即茶叶在冲泡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香气。
香气对于茶叶的品质和口感有着重要影响,茶叶的香气可以分为花香、果香、香草香等不同类型。
口感是茶叶品质的核心指标之一,茶叶的口感可以分为涩、甜、醇等。
口感的好坏取决于茶叶中的有效物质含量和浸泡时间等因素,好的茶叶通常具有回甘、顺滑的特点。
最后是汤色,即茶叶冲泡所得的茶汤的颜色。
茶叶的汤色可以分为明亮、透明、浑浊等不同程度,不同的茶叶类型和处理工艺会呈现出不同的汤色。
3. 茶叶审评的方法和流程茶叶审评通常由专业的茶叶品评师进行。
他们会根据茶叶的外观、香气、口感和汤色等指标进行评估,并根据不同指标的权重确定茶叶的最终得分或等级。
在茶叶审评流程中,首先是茶叶样品的准备和整理,茶叶样品需要进行分类和编号,以便后续的评估和对比。
接下来是茶叶冲泡,冲泡的方法和工艺会根据不同茶叶类型和制作工艺而有所不同。
冲泡完成后,评评者会对茶叶的外观、香气、口感和汤色等各方面进行评估和比较,最后给出总体的评分或等级。
茶叶审评标准范文

茶叶审评标准范文一、外形:外形是第一个影响茶叶审评的要素,正常情况下,茶叶应该有完整的形状,色泽鲜艳,大小均匀。
具体而言,外形包括茶叶的长度、宽度、卷曲程度、均匀性等方面。
茶叶的外形清晰、整齐,无杂质,表明茶叶的健康和美观度,因此一般会给予较高的评分。
二、香气:香气是茶叶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使用口腔闻香和杯中品香两种方式进行评估。
杯中品香是将茶叶注入杯中,用鼻子闻香,并从香气的浓郁度、清新度、持久度等方面进行评估。
口腔闻香是通过口腔的接触来感受茶叶的香气,并从香气的纯度、层次感、特点等方面进行评估。
茶叶的香气应该纯正、浓郁,没有任何异味,香气复杂度高且持久度较长的茶叶会得到较高的评分。
三、口感:口感是茶叶的重要评价指标,包括滋味、回甘、喉韵等方面。
滋味通常可以分为酸、甜、苦、涩、咸五种,茶叶在这些滋味中的平衡度、浓淡度以及滋味的变化程度都会影响口感的评价。
回甘指的是喝完茶后口中残留的甘甜感,高品质的茶叶应该有持久的回甘。
喉韵指的是品茗时从喉部感受到的舒适感,其柔和度和持续时间是评估茶叶口感好坏的指标之一、茶叶的口感舒适、均衡,回甘持久,喉韵柔和的茶叶得分较高。
四、汤色:汤色是指冲泡茶叶后的茶汤颜色,通常从颜色的明亮度、透明度、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茶叶的汤色应该明亮透亮,无混浊或悬浮物,颜色鲜艳,稳定性好的茶叶会得到较高的评分。
五、叶底:叶底是指茶叶冲泡后残留在壶中的茶叶底部。
通过观察叶底可以了解茶叶的内部结构和工艺处理方式等信息。
好的茶叶叶底应该均匀,叶质完整,有光泽,具有较高的价值和口感。
茶叶审评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的外形、香气、口感、汤色和叶底等方面进行评估,这些方面综合起来来评价茶叶的品质和特性。
茶叶从业人员通过遵循这些标准进行评估和比较,能够更好地判断茶叶的优劣,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茶叶产品。
茶叶审评基本流程

茶叶审评基本流程茶叶审评是对茶叶进行综合评价的一项工作。
茶叶审评的基本流程通常包括茶叶样品的收集、外观评价、茶叶干香评价、冲泡汤色评价、茶叶湿香评价、品尝评价和总体评价等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流程。
首先,茶叶审评需要收集茶叶样品。
茶叶样品的选择要考虑茶叶的产地、品种、生长环境、采摘季节等因素。
一般来说,茶叶样品应当是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格茶叶产品。
接下来,对茶叶的外观进行评价。
外观评价是通过观察茶叶的外形、大小、色泽等方面来判断茶叶的质量。
良好的茶叶应当具有色泽鲜亮、完整的叶片、均匀的大小等特点。
然后,对茶叶的干香进行评价。
干香是指茶叶在未冲泡前的香气。
茶叶的干香可以分为花香、果香、香草香等不同种类。
评价者需要通过嗅闻茶叶的干香来判断其香气的浓郁程度和是否具有特异的香味。
接着,对茶叶的冲泡汤色进行评价。
冲泡汤色是指泡制出的茶汤的颜色。
良好的茶叶泡制出的茶汤通常色泽鲜亮、清澈透明,不混浊或有杂质。
评价者需要观察茶汤的颜色、亮度、透明度等特征,并判断茶汤是否符合茶叶的品种特点。
然后,对茶叶的湿香进行评价。
湿香是指茶叶在冲泡后散发出的香气。
茶叶的湿香可以分为花香、果香、香草香等不同种类。
评价者需要通过嗅闻两片茶叶相碰撞时所散发出的湿香来判断其香气的浓郁程度和是否具有特异的香味。
接下来,进行品尝评价。
品尝评价是将冲泡出的茶汤品尝口感和味道。
茶叶的品尝评价需要考虑茶汤的滋味、回甘、喉韵、滋味层次等因素。
评价者需要品尝茶叶的滋味,判断其是否醇厚、甘甜、爽口,并体验茶叶的口感和唇齿留香。
最后,进行总体评价。
总体评价是对茶叶进行全面评价的环节,需要综合考虑茶叶的外观、香气、冲泡汤色、湿香、口感等各个方面的特点,进行综合评分,并给出茶叶的整体质量和品质。
茶叶审评的基本流程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通过对茶叶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帮助生产者了解茶叶的品质,指导茶叶的生产和加工,并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茶叶产品。
茶叶审评基本流程

茶叶审评基本流程
将冲泡好的茶汤倒入茶海中,通过茶海的过滤器将茶叶渣过滤掉,留下清澈的茶汤。
八、评汤色
用目测的方法,观察茶汤的颜色,判断其是否清亮,色泽是否鲜艳,是否有杂质。
九、嗅香气
将茶汤杯靠近鼻子,用鼻子深深地吸一口气,闻其香气,判断其香气是否纯正,是否有异味,香气强弱等。
十、尝滋味
用茶汤勺舀起一口茶汤,放入口中,以舌头、喉咙、口腔、鼻腔等感官器官感受茶汤的滋味,判断其滋味是否醇厚,苦涩,甘甜等,口感是否柔和,余味是否悠长。
十一、评叶底
将沥干的茶叶放在白色的评叶盘中,用目测和手触的方法,观察茶叶的形状和颜色,判断其是否完整,是否有折断的情况,颜色是否均匀,是否有杂质。
十二、审评结果与判定
根据以上步骤的评分和判定标准,综合考虑茶叶的外形、干茶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等方面的品质,给出最终的评价结果和质量等级判定。
如果需要再次审评,可以重复以上流程进行。
茶叶审评标准

茶叶审评标准茶叶作为一种重要的饮品,其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口感和健康。
因此,制定茶叶审评标准对于保障茶叶品质,提高茶叶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茶叶审评标准是对茶叶品质的一种客观评价,其内容涉及茶叶外形、色泽、香气、口感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就茶叶审评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茶叶生产和消费提供参考。
一、外形。
茶叶的外形是茶叶品质的第一印象,也是消费者选择茶叶的重要依据之一。
茶叶的外形应整齐、匀称,无杂质,色泽自然,有光泽。
对于不同种类的茶叶,其外形也有相应的要求,如龙井茶要求扁平整齐,毛尖茶要求芽头肥壮,银毫显露。
总体来说,茶叶的外形应符合其品种特点,体现出茶叶的整体美感。
二、色泽。
茶叶的色泽是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反映茶叶加工工艺和保存情况的重要依据。
茶叶的色泽应鲜艳自然,不宜过浅或过深,不应出现发黄、发红、发黑等异常情况。
对于绿茶而言,其色泽应为翠绿欲滴;红茶应为红艳明亮;乌龙茶应为金黄清澈。
总体来说,茶叶的色泽应符合其品种特点,体现出茶叶的鲜活和清新。
三、香气。
茶叶的香气是茶叶品质的重要体现,也是消费者选择茶叶的重要因素之一。
茶叶的香气应清新持久,纯正鲜活,有明显的品种特点。
对于不同种类的茶叶,其香气也有相应的要求,如绿茶要求清新嫩芽香,红茶要求鲜醇花香,乌龙茶要求清雅幽香。
总体来说,茶叶的香气应符合其品种特点,体现出茶叶的清新和纯正。
四、口感。
茶叶的口感是茶叶品质的重要评价指标,也是消费者选择茶叶的直接体验。
茶叶的口感应鲜爽饱满,回甘生津,有持久的余味。
对于不同种类的茶叶,其口感也有相应的要求,如绿茶要求清爽甘醇,红茶要求醇厚鲜甜,乌龙茶要求鲜爽回甘。
总体来说,茶叶的口感应符合其品种特点,体现出茶叶的饱满和回甘。
综上所述,茶叶审评标准涉及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口感等多个方面,对茶叶品质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茶叶生产企业和茶叶消费者可根据茶叶审评标准,选择和生产优质茶叶,提高茶叶品质,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茶叶的感官质量审评

茶叶的感官质量审评
一、实验目的:
学习茶叶的审评方法、步骤,了解各类典型茶叶的感官质量状况和质量标准。
二、实验用具:
茶盘、茶具、审茶碗、茶壶
三、实验样品:
红茶:正山小种红茶(福建)
绿茶:龙井(浙江)、日照绿(山东)
乌龙茶:冻顶乌龙(台湾南投)、铁观音(福建安溪)
花茶:茉莉飘雪(江苏)、茉莉松针(浙江)
紧压茶:普洱茶(云南)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茶叶的外形审评(四项指标)
通过检查、观察各种茶叶的外形嫩度、净度和干茶色泽,看茶叶是否合乎标准规格的要求。
1、外形审评:看茶条是否匀整、圆直、有芽头。
2、嫩度审评:看茶条是否紧结、身骨重、有白毫。
3、色泽审评:看茶条是否油润、明亮、有光泽、颜色纯正。
4、净度审评:看茶条有无杂质(包含茶叶杂质和非茶杂质)。
(二)茶叶的内质审评
通过观察茶汤的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看茶叶的内在
质量是否合乎质量指标。
1、香气:闻茶香是否高雅、浓烈、持久,吻合。
2、汤色:看汤色是否清澈、明亮、纯正、透析度高。
3、滋味:品茶汤是否鲜爽、苦涩、收敛性强、有回甜感。
4、叶底:看叶底是否明亮、细嫩、肥厚、叶形匀整。
五、实验结果:。
茶叶审评术语大全

茶叶审评术语大全一、各类茶叶通用评语1. 干茶外形评语茸毫密布:芽叶茸毛密集覆盖着茶条。
茸毫披覆与此同义。
披毫:茶条布满茸毛,程度低于茸毫密布。
显毫:有茸毛的茶条比例高。
多毫:有茸毛的茶条比例较高,程度低于显毫。
锋苗:细嫩有芽,紧卷有尖锋。
重实:条索或颗粒紧结;茶在手中有沉重感,容重大,一般是叶厚质嫩的茶叶。
身骨:茶条轻重,单位体积的重量。
匀整:指上、中、下三段茶的大小、粗细、长短较一致,完整。
匀称:指上、中、下三段茶的比例适当,无脱档现象。
匀净:匀齐而无梗朴及其他夹杂物。
挺直:条索平整而挺呈直线状,不弯不曲。
平直与此同义。
平伏:茶叶在把盘后,上、中、下三段茶在茶盘中相互紧贴,无翘起架空或脱档现象。
细紧:条索细长紧卷而完整,有锋苗。
细嫩:细紧完整,显毫。
紧秀:细紧秀长,锋苗显。
细秀:细嫩秀丽,锋苗显。
紧结:条索卷紧而重实;紧压茶指密度高。
紧直:条索卷紧、完整而挺直。
紧实:茶条卷紧,身骨重实,嫩度稍差,少锋苗,制工好。
肥壮:芽肥、叶肉厚实,柔软卷紧,形态丰满。
雄壮与此同义。
壮实:芽壮、茎粗,条索肥壮而重实。
粗壮:条索粗而壮实,嫩度稍低。
粗实接近此义,嫩度更低。
粗松:嫩度差,形状粗大而松散。
空松接近此义,更为松散。
松条:条索卷紧度差。
扁瘪:叶质瘦薄无肉,扁而干瘪。
瘦瘪与此同义。
扁块:结成扁圆形的茶块。
圆浑:条索圆而紧结,不扁不曲。
圆直:条索圆浑而挺直。
扁条:条形扁,欠圆浑,制工差。
短钝:条索短而无锋苗。
短秃与此同义。
短碎:面张条短,下盘茶多,欠匀整,制工差。
松碎:条松而短碎。
下脚重:下段茶中最小的筛号茶过多。
脱档:上、下段茶多,中段茶少;或中段茶多,上、下段茶少。
三段茶比例不当。
破口:茶条两端的断口显露且不光滑。
爆点:干茶上的烫斑。
轻飘:手感很轻,容重小。
露梗:茶梗比例高。
露筋:丝筋比例高。
2. 干茶色泽评语油润:色泽鲜活,光滑润泽。
光润与此同义。
枯暗:色泽枯燥且暗无光泽。
调匀:叶色均匀一致。
花杂:干茶叶色不一致,杂乱,净度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茶叶感官审评的优势
准确 全面 快捷
三、茶叶审评与茶艺的关系
茶艺体现精神的追求,讲究本性的回 归和境界的提升。注重在茶叶冲泡过程中 展示出茶叶最佳的品质,借此实现情、神、 境的合一。 为达此目的,前提就是要清楚了解茶叶 的品质状况和特定表现。这正是茶叶感官 审评的作用所在。
四、学习茶叶感官审评的方法
2、红碎茶
四、白茶类
1、银针白毫 2、白牡丹 3、贡眉 4、寿眉
五、黄茶
君山银针
六、黑茶
普洱茶 茯茶
七、再加工茶
茉莉花茶 玫瑰红茶 大花乌龙
十、审评系数(权数) 审评系数(权数)
体现各审评项目(因子)对茶叶感官 品质的贡献程度(价值大小)。
第二节 主要茶类的品质鉴别
一、绿茶 品质优良的表现:干茶、茶汤、 品质优良的表现:干茶、茶汤、 叶底色绿,香气清高,滋味清鲜, 叶底色绿,香气清高,滋味清鲜,匀 整。 品质欠缺之处:色泽黄暗、 品质欠缺之处:色泽黄暗、香气 滋味粗涩或生青, 低、闷、陈,滋味粗涩或生青,带异 花杂欠匀。 (气)味,花杂欠匀。
代表性绿茶
1、炒青类
(1)龙井茶 (2)碧螺春 (3)竹叶青 (4)信阳毛尖 (5)雨花茶 (6)泉岗辉白
2、烘青类 、
(1)黄山毛峰 (2)太平猴魁 (3)六安瓜片 (4)开化龙顶 (5)径山茶 (6)无锡毫茶
3、半烘炒类 、
(1)太湖翠竹 (2)安吉白茶
二、青茶(乌龙茶) 青茶(乌龙茶) 1、福建青茶
茶叶感官审评设备(二) 茶叶感官审评设备(
审评图示
六、茶叶审评程序
取样 外形审评 称样 冲泡 沥汤 叶底
汤色审评 审评。
香气审评
滋味审评
规范程序的核心在于强调样品的代表性。 规范程序的核心在于强调样品的代表性。
七、茶叶感官审评的着眼点
外形:形态、色泽、整碎、净度; 汤色:色度、亮度、清浊度; 香气:纯异、香型、高低、长短、鲜陈; 滋味:纯异、浓淡、鲜陈、醇涩、爽钝; 叶底:形态、色泽、整碎、净度。
茶叶审评
刘 栩
副研究员 评茶员职业资格国家高级考评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第一节
感官审评介绍
问题与困惑: 问题与困惑:
什么是茶叶感官审评? 茶叶感官审评的结果可靠吗? 茶叶感官审评与茶艺有关联吗? 我能掌握和进行评茶吗?
一、茶叶感官审评的概念
经过训练的评茶人员,使用规定的器 具和设备,按照特定的操作程序,根据自 身感觉器官的感受,对茶叶的色香味形品 质表现进行分析评定。
(1)闽南产区 :铁观音 、白芽奇兰、八仙茶。 闽北产区: (2)闽北产区:武夷岩茶。
2、广东青茶
凤凰水仙、白叶单枞。
3、台湾青茶
文山包种、冻顶乌龙、白毫乌龙。
青茶风味品质分类
细腻花果香型 花果香型 老火香型 粗味型工夫红茶: 小种红茶: (2)小种红茶:正山小种。
八、审评方法
通用审评法; 乌龙茶传统审评法; 袋泡茶审评法; 速溶茶审评法; 花草茶审评法; 花茶双杯二次审评法。
九、评语与评分
审评术语是指用于描述茶叶感官品质表现 的特定词汇。 是一种定性表述。 ---- GB/T 14487《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14487《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评分是指用数值的方式反映茶叶的感官品 质表现。 是一种定量表述。
持之以恒 精益求精 见多识广
五、评茶设备与环境
依据国家标准GB/T 18797-2002《 依据国家标准GB/T 18797-2002《茶叶 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 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确定: 环境 器具 ۞水
茶叶感官审评设备(一) 茶叶感官审评设备(
干评台、湿评台、审评杯、 审评碗、茶样盘、叶底盘、 天平、记时器、汤匙、水壶、 审评记录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