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一唐诗赏析
马诗李贺赏析

马诗李贺赏析马诗李贺赏析李贺的马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要怎么赏析呢?马诗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赏析这首诗写马的素质好,但遭遇不好。
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的婉曲写法。
首句开门见山,直言本意,肯定并且强调诗歌所表现的是一匹非同寻常的好马。
起句平直,实在没有多少诗味。
次句“房星是本星”,乍看起来像是重复第一句的意思。
“房星”指马,句谓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说这匹马本不是尘世间的凡物。
如果这句的含义仅限于此,与首句几乎一模一样,那就犯了重沓的毛病。
诗只四句,首句平平,次句又作了一次重复,那么这首诗就有一半索然无味,没有价值。
但如细细咀嚼,便会发现第二句别有新意,只是意在言外,比较隐晦曲折。
《晋书·天文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
房星明,则王者明。
”它把“房星”和“王者”直接联系起来,就是说马的处境如何与王者的明暗、国家的治乱息息相关。
既然马的素质好遭遇不好,那么,王者不明,政事不理的状况就不言可喻了。
这是一种“渗透法”,通过曲折引申,使它所表达的实际意义远远超过字面的含义。
三、四句写马的形态和素质。
如果说前二句主要是判断和推理,缺乏鲜明生动的形象,那么,后二句恰恰相反,它们绘声绘影,完全借助形象表情达意。
李贺写诗,善于捕捉形象,“状难见之景如在目前”,这两句就是突出的例子。
“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
这匹马瘦骨嶙嶙,说明境遇不好。
在常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匹筋疲力尽的凡马,只有真正爱马并且善于相马的人,才不把它当作凡马看待。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尽管它境遇恶劣,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却仍然骨带铜声。
“铜声”二字,读来浑厚凝重,有立体感。
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丰富:铜声悦耳,表明器质精良,从而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素质,使内在的东西外现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的物象。
“素质”原很抽象,“声音”也比较难于捉摸,它们都是“虚”的东西。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马诗》古诗详细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马诗》古诗详细分析以下是对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中的《马诗》进行的详细分析,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首诗的背景、内容、情感及艺术特色。
一、背景介绍《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所作,共有23首,均为咏马之作,但实际上是通过借物抒怀,表达诗人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时的感慨。
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第五首,即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所选的这一首。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有“诗鬼”之称,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作品以奇特的想象、浓重的色彩和独特的风格著称,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齐名。
二、原文及译文原文: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戴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三、内容分析1.前两句写景:•“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边疆战场的景色。
大漠的沙子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白雪,燕山上的月亮则像一把弯钩。
这种描写不仅富有画面感,而且通过“雪”和“钩”的意象,暗示了战场的寒冷和战斗的气息。
1.后两句抒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两句诗借马来抒情,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
金络脑是贵重的马具,象征马受到重用。
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何时才能得到重用,像骏马一样在战场上驰骋,建立功勋的期盼。
四、情感分析这首诗通过咏马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诗人借马的命运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不被赏识的感慨,同时表达了自己渴望被重用、建功立业的愿望。
诗中充满了对边疆战场的向往和对英雄用武之地的渴望,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愤懑的情绪。
五、艺术特色1.比兴手法:•诗的前两句通过描写边疆战场的景色,为后两句的抒情做了铺垫。
这种以景起兴的手法,使得诗歌在表达上更加含蓄和委婉。
1.象征手法:•金络脑作为贵重的马具,象征着马受到重用。
马诗李贺全诗赏析

马诗李贺全诗赏析李贺的马诗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呢?全诗主要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赏析《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
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
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
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
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李贺的诗马

李贺的诗马李贺的诗马在古代,马是一种战争工具,所以战前的准备工作就被称为砺兵秣马,不打仗了,天下太平,就说马放南山。
同时马也很受诗人靑睐,成为一种文学动物。
诗人以马为题材写的诗是很多的,仅李贺,就有著名的马诗23首,每一首都是写马的,但读起来又都可发现有人的影子在里面——这是其他诗人的马诗中也有的现象。
全诗如下:马诗(一)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评析:首一个“龙”字已写此马非比寻常,又有背脊连钱图案之外观奇特,银蹄踏烟之体格矫健,终是良马无疑。
可纵是良马,无人赏识,织得锦韂,铸成金鞭,又有何用,徒悲而已。
马诗(二)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评析:腊月,无草可食,唯有草根聊以充饥,却也深埋于盐雪之下。
饥肠辘辘,哪管得入口是硬是软。
如此境地,连草根都变成了甜的,可怎知,衔到的还是带刺的蒺藜。
马之饥,还是人之饥,马之困,还是人之困。
马诗(三)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评析:忽然想起周穆王西域取玉,赤骥终于离开凤苑这游乐之地,有了一方展示神力之天地。
羡慕,还是期盼?马诗(四)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评析:这首诗写马的素质好,但遭遇不好。
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的婉曲写法。
马诗(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评析: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此篇写良马出自名地,而边陲天地广阔,正可奋勇奔驰,唯待知遇名主也。
何当二字,托出盼望之意。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割据,战事频频,作者以名马自喻,言虽然生逢用人之时,亦有用才之地,但尚需惜才用才之主。
这是李贺马诗的基本意旨。
李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一直怀有建功立业之心,为此,他甚至宁愿投笔从戎。
但这一理想终难实现,所以他的诗中总会有一股郁郁不平的悲愤之气。
李贺《马诗》全诗注音

李贺《马诗》全诗注音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贺《马诗》全诗注音,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马诗》李贺cǐ mǎ fēi fán mǎ,fáng xīng běn shì xīng.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xiàng qián qiāo shòu gǔ,yóu zì dài tóng shēng.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dà mò shā rú xuě,yān shān yuè sì gōu.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hé dāng jīn luò nǎo,kuài zǒu tà qīng qiū.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wǔ dì aì shén xiān,shāo jīn dé zǐ yān.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jiù zhōng jiē ròu mǎ,bù jiě shàng qīng tiān.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lóng jí tiē lián qián,yín tí bái tà yān.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wú rén zhí jǐn chàn,shuí wèi zhù jīn biān.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nèi mǎ cì gōng rén,yīn jiān cì qí lín.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马诗两首李贺的诗意

马诗两首李贺的诗意马诗两首李贺的诗意李贺是唐朝的重要诗人,在文学史中的地位也很高,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马诗两首李贺的诗意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马诗两首·其一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马诗两首·其二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对比赏析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马诗·此马非凡马》这是第四首。
这首诗写马的素质好,但遭遇不好。
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的婉曲写法。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而这首诗在比兴手法的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如同运用赋的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作者所处的贞元(785年-805年)、元和(806年-820年)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
三、四句,诗人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龙脊贴连钱》里说:“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其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李贺《马诗》全诗翻译赏析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李贺《马诗》全诗翻译赏析马诗李贺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赏析这首诗写马的素质好,但遭遇不好。
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的婉曲写法。
首句开门见山,直言本意,肯定并且强调诗歌所表现的是一匹非同寻常的好马。
起句平直,实在没有多少诗味。
次句“房星是本星”,乍看起来像是重复第一句的意思。
“房星”指马,句谓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说这匹马本不是尘世间的凡物。
如果这句的含义仅限于此,与首句几乎一模一样,那就犯了重沓的毛病。
诗只四句,首句平平,次句又作了一次重复,那么这首诗就有一半索然无味,没有价值。
但如细细咀嚼,便会发现第二句别有新意,只是意在言外,比较隐晦曲折。
《晋书·天文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
房星明,则王者明。
”它把“房星”和“王者”直接联系起来,就是说马的处境如何与王者的明暗、国家的治乱息息相关。
既然马的素质好遭遇不好,那么,王者不明,政事不理的状况就不言可喻了。
这是一种“渗透法”,通过曲折引申,使它所表达的实际意义远远超过字面的含义。
三、四句写马的形态和素质。
如果说前二句主要是判断和推理,缺乏鲜明生动的形象,那么,后二句恰恰相反,它们绘声绘影,完全借助形象表情达意。
李贺写诗,善于捕捉形象,“状难见之景如在目前”,这两句就是突出的例子。
“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
这匹马瘦骨嶙嶙,说明境遇不好。
在常人的眼里,它不————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过是匹筋疲力尽的凡马,只有真正爱马并且善于相马的人,才不把它当作凡马看待。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尽管它境遇恶劣,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却仍然骨带铜声。
“铜声”二字,读来浑厚凝重,有立体感。
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丰富:铜声悦耳,表明器质精良,从而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素质,使内在的东西外现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的物象。
《马诗》赏析(精选14篇)

《马诗》赏析(精选14篇)《马诗》赏析篇1【赏析】《马诗》同题二十三首。
这组诗,虽寄托不同。
但基本精神都是写渴望建功立业的怀抱。
这里选录的是其中的第五首,可以作为二十三首诗的代表。
“大漠”、“燕山”是边塞征戍之地。
自汉迄唐,这些地方,曾经有过无数次的鏖战,历来成为热血男儿显身手的处所,造就了无数叱咤风云的英雄。
前两句的后三个字“沙如雪”、“月似钩”,略作点染,极精炼地勾勒出战场的典型环境。
平沙漠漠,朔风浩浩,塞外恶劣的气候条件。
更加浓悲壮的气氛。
如果说战争是威武雄壮的正剧。
那么,这景象就是其舞台背景。
唐代的边塞诗人们,正是连同这背景一并摄入彩笔下,写出许多豪壮的诗章的。
此诗说砂砾飞扬如雪,突出其酷烈,说峰巔残月似徇,烘托其惨澹,可谓传神之笔。
这两句写边塞,境界阔大,气势磅礴。
后二句借骏马喻怀抱。
边塞为骏马驰骋的广阔天地,但骏马能否有机会一效千里之足,就要看是否有人赏识。
诗人说自己就如这千里马,一旦得展骥足,即可万里腾骧。
主人饰马以“金络脑”,表明特见赏爱。
诗人借此以憧憬身当恩遇的荣宠。
但这不过是诗人一己的愿望,所以说“何当”。
“何当”一语承上启下,既写出对建立勋业的向往之情,又表现出对自己能够见用于时的渴念,以千钧之力逼出结尾这一句:“快走踏清秋。
”这十个字,感慨奋发,是诗人火一样的热情所化成。
全诗雄健,豪迈,一气贯接。
清人方世举评,《马诗》说:“乃聚精会神,伐毛洗髓而出之。
造意撰辞,犹有老杜诸作未至者。
率处皆是炼处。
”其推许是很高的。
注释:[1]大漠:沙漠。
此指西北沙漠地带。
[2]钩。
一种弯形的兵器。
[3]络脑:即络头。
“大宛”。
二句写好马的形象、特征(瘦),“锋棱瘦骨”,把与人相若、神健气清、并夹裹着凌厉之风的神骏形象摆在读者面前。
接着,三、四句从静动两方面续写马的形态,尖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耳、蹄轻,生动地描写出马的体态的俊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一唐诗赏析
【作品介绍】《马诗二十三首·其一》的作者是李贺,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91卷。
《马诗·龙脊贴连钱》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马诗》二十三首的第一首。
李贺《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这首诗是借良马不遇伯乐来抒发志士不能施展抱负的愤慨。
【原文】
马诗二十三首·其一
作者:唐·李贺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注释】
⑴龙:健壮的马。
⑵连钱:形容毛色斑点状如连接的铜钱。
⑶韂(chàn):也叫障泥,垂覆在马腹两侧以遮挡泥土的布帘。
⑷金鞭:以金为饰物的马鞭。
【译文】
龙马脊毛图案像连接着的铜钱,
银蹄奔驰白色一片如踏着云烟。
可是没有人为它编织锦绣障泥,
又有谁肯为它铸就饰金的马鞭。
【赏析】
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这是第一首。
这首诗开头一个“龙”字写此马非比寻常,又有背脊连钱图案之奇特外观,银蹄踏烟之矫健体格,定是良马。
可纵是良马,无人赏识,织得锦韂,铸成金鞭,又有何用,徒悲而已。
诗以龙脊银蹄的骏马自比,慨叹纵有千里马但却没有识千里马的伯乐,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抱负不能施展的抑郁与愤懑之情。
【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字长吉,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世称:李长吉、鬼才、诗
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是唐朝宗室的后裔,但早已没落破败,家境贫困。
他才华出众,少年时就获诗名,但一生只作了一个职掌祭祀的九品小官,郁郁不得志,穷困潦倒,死时年仅27岁。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他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
其诗被称为“鬼仙之词”或“李长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