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的唐诗《致酒行》鉴赏
《致酒行》李贺唐诗鉴赏

《致酒行》李贺唐诗鉴赏【作品介绍】《致酒行》是唐朝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七言乐府诗,这首诗是一首抒情之作,诗人在回乡途中,将所见所闻,借以酒兴作诗,抒发诗人遭受迫害后的一种哀愤之情。
【原文】致酒1行2零落3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4客长寿5。
主父6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7。
吾闻马周8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9请恩泽10。
我有迷魂11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12,谁念幽寒坐呜呃13。
【注释】致酒:劝酒。
行:乐府诗的一种体裁。
零落:漂泊落魄。
奉觞(shāng):捧觞,举杯敬酒。
客长寿:敬酒时的祝词,祝身体健康之意。
主父:《汉书》记载:汉武帝的时候,“主父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省。
资用乏,留久,诸侯宾客多厌之。
”后来,主父偃的上书终于被采纳,当上了郎中。
折断门前柳:折断门前的杨柳。
马周:《旧唐书》记载:“马周西游长安,宿于新丰,逆旅主人唯供诸商贩而不顾待。
周遂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
主人深异之。
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631年),太宗令百僚上书言得失,何以武吏不涉经学,周乃为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皆合旨。
太宗怪其能,问何,对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
’太宗即日招之,未至间,遣使催促者数四。
及谒见,与语甚悦,令值门下省。
六年授监察御史。
”龙颜:皇上。
恩泽:垂青。
迷魂:这里指执迷不悟。
宋玉曾作《招魂》,以招屈原之魂。
拿云:高举入云。
呜呃:悲叹。
【白话译文】我潦倒穷困漂泊落魄,唯有借酒消愁,主人持酒相劝,相祝身体健康。
当年主父偃向西入关,资用困乏滞留异乡,家人思念折断了门前杨柳。
哎,我听说马周客居新丰之时,天荒地老无人赏识。
只凭纸上几行字,就博得了皇帝垂青。
我有迷失的魂魄,无法招回,雄鸡一叫,天下大亮。
少年人应当有凌云壮志,谁会怜惜你困顿独处,唉声叹气呢?【创作背景】唐宪宗元和初(806年),李贺带着刚刚踏进社会的少年热情,满怀希望打算迎接进士科举考试。
李贺的致酒行全文解释

李贺的致酒行全文解释摘要:一、李贺及其诗歌创作背景介绍1.李贺简介2.李贺诗歌创作背景二、致酒行的创作背景及意义1.创作背景2.作品意义三、致酒行全文解析1.诗句大意2.诗句寓意及象征意义3.艺术手法分析四、致酒行的主题思想1.抒发人生感慨2.赞美友情与美酒3.反映唐代士人生活态度五、作品影响及李贺的地位1.作品影响2.李贺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正文:李贺,字牧之,唐代著名诗人,被称为“诗鬼”。
他生活在唐宪宗元和年间,正值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时期。
李贺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以豪放、奔放、奇崛著称,尤其擅长七言古诗。
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有极高的声誉。
《致酒行》是李贺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古诗。
这首诗以酒为引子,通过赞美美酒、歌颂友情,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感慨。
诗中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名句,形象地描绘了唐代士人把酒临风、潇洒不羁的生活态度。
全文解析如下: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首诗以葡萄美酒夜光杯为背景,展示了唐代士人豪饮畅谈的场面。
诗人通过琵琶声的催促,寓意人生短暂,要珍惜眼前的欢乐时光。
在诗的后两句,诗人抒发了对沙场征战的感慨,表达了对英勇战死沙场的英雄们的敬仰之情。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李贺对友情的赞美、对美酒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诗中以酒寓意人生,表达了诗人对唐代士人生活的态度。
李贺的诗歌作品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誉为“诗鬼”。
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奇崛著称,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唐代文学史上,李贺的地位举足轻重,被誉为唐代文人的代表之一。
总之,《致酒行》作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展示了诗人对人生感慨、赞美友情与美酒的主题思想。
《致酒行·李贺》原文与赏析

《致酒行·李贺》原文与赏析李贺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据《文苑英华》本诗题注:“至日长安里中作。
”可知诗作于宪宗元和初年的夏至或冬至日。
李贺因家讳不得应进士试而困顿长安,友人招饮时作此挣扎自强的诗。
就内容言,此诗可分两个层次,前八句写“零落栖迟”,后四句表明“拏云”心事。
从结构看,却是三段,一二句叙“致酒”(劝酒),中六句即致酒之辞,末四句是作者答酒之辞。
意不在酒,而在劝慰。
情绪忽明忽暗,大起大落,真切地表露出彷徨于命运歧路的青年人的沉痛深哀。
“零落栖迟”犹言落魄蹭蹬,此际唯有“一杯酒”可得慰藉。
“主人奉觞客长寿”,原来这是主人祝客人健康珍重的酒。
以下引述汉武帝时的主父偃与唐太宗时的马周二位名臣奋斗成功的事例,自况自励。
诗未交待是谁说的,从前有“主人奉觞”,后有“我有”云云,这几句当是主家劝客之语。
主人引两位前贤先困后达的事迹以激励客人:主父偃久困之后直接上书汉武帝,一年之内四次升迁;马周因代人陈朝政得失二十余事,得唐太宗赏识,累官至中书令摄吏部尚书。
鼓励对方积极进取。
以下设为被劝酒一方的答辞。
“我有迷魂招不得”句,蕴含无限的灵魂重压之感。
是作者自我认识的总写照。
就在这种心神骚乱中熬到“雄鸡一声天下白”。
最后二句陡然扭转,祛去颓唐情绪而作奋发之想:少年应有凌云之志,困守幽寒,只知悲泣诉苦,是没出息的。
与其说这是李贺的胸怀大志,积极乐观语,毋宁看作是诗人对迷失了自我的灵魂召唤,更为近真。
在贺诗中,这是不逞奇使怪而写得深沉强劲的一篇。
“雄鸡”句意思本平常,却锤炼出玉碑似地奇警挺拔句来,沮丧神情几乎使人不觉了。
被放慷慨,对酒浩歌,自谓坎坷正似偃之久困关西,周之受辱浚仪。
然皆以书奏时事,逆龙鳞以邀知遇。
乃我则羁魂迷漫,中夜闻鸡,不寐达旦。
致酒行赏析 李贺

致酒行赏析李贺李贺的这首《致酒行》通过对话,成功的塑造的两个艺术形象,即主人和客人。
在诗作中形成的鲜明的对比,从而表达诗人心中远大的志向,是一篇意味深长的佳作。
致酒行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赏析一这首诗写诗人客居长安,求官而不得的困难处境和潦倒感伤的心情。
诗人以不得志的人的身份作客饮酒,前四句写作客的情形和潦倒自伤的心情。
中间四句,诗人由自伤转为自负和自勉,引汉代名士主父偃和唐代名士马周自比,说明他自己有经世之才,早晚会得到皇帝赏识。
后四句,诗人又由自负和自勉转为自伤,感慨自己冷落寂寞的处境。
三层意思转折跌宕,沉郁顿挫,而以怀才不遇之意加以贯通。
《李长吉集》引黄淳耀的话评价说:“绝无雕刻,真率之至者也。
”黎简评价说:“长吉少有此沉顿之作。
”从开篇到“家人折断门前柳”四句一韵,为第一层,写劝酒场面。
先总说一句,“零落栖迟”(潦倒游息)与“一杯酒”连缀,大致地表示以酒解愁的意思。
不从主人祝酒写起,而从客方(即诗人自己)对酒兴怀落笔,突出了客方悲苦愤激的情怀,使诗一开篇就具“浩荡感激”(刘辰翁语)的特色。
接着,诗境从“一杯酒”而转入主人持酒相劝的场面。
他首先祝客人身体健康。
“客长寿”三字有丰富潜台词:忧能伤人,折人之寿,而“留得青山在”,才能“不怕没柴烧”。
七字画出两人的形象,一个是穷途落魄的客人,一个是心地善良的主人。
紧接着,似乎应继续写主人的致词了。
但诗笔就此带住,以下两句作穿插,再引申出“零落栖迟”的意思,显得委婉含蓄。
“主父西游困不归”,是说汉武帝时主父偃的故事。
主父偃西入关,郁郁不得志,资用匮乏,屡遭白眼(见《汉书·主父偃传》)。
诗人以他来自比,“困不归”中含有无限辛酸之情。
古人多因柳树而念别。
“家人折断门前柳”,通过家人的望眼欲穿,写出诗人自己的久羁异乡之苦,这是从对面落笔。
《致酒行》诗歌鉴赏

《致酒行》诗歌鉴赏《致酒行》诗歌鉴赏致酒行李贺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注释(1)致酒:劝酒。
行:乐府诗的一种体裁。
(3)主父:《汉书》记载:汉武帝的时候,“主父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省。
资用乏,留久,诸侯宾客多厌之。
”后来,主父偃的上书终于被采纳,当上了郎中。
(4)马周:《旧唐书》记载:“马周西游长安,宿于新丰,逆旅主人唯供诸商贩而不顾待。
周遂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
主人深异之。
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注:贞观五年为公元631年),太宗令百僚上书言得失,何以武吏不涉经学,周乃为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皆合旨。
太宗怪其能,问何,对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
’太宗即日招之,未至间,遣使催促者数四。
及谒见,与语甚悦,令值门下省。
六年授监察御史。
”(5)迷魂:这里指执迷不悟。
宋玉曾作《招魂》,以招屈原之魂。
(6)少年句:这两句是说:“少年人应有高远的理想,可是谁能想到我却如此凄凉寂寞呢?”拏云:高举入云。
呜呃:悲叹。
译文:我潦倒穷困漂泊落魄,唯有借酒消愁,主人持酒相劝,相祝身体健康。
当年主父向西入关,资用困乏滞留异乡,家人思念折断了门前杨柳。
哎,我听说马周客居新丰之时,天荒地老无人赏识。
只凭纸上几行字,就博得了皇帝垂青。
我有迷失的魂魄,无法招回,雄鸡一叫,天下大亮。
少年人应当有凌云壮志,谁会怜惜你困顿独处,唉声叹气呢?赏析:元和初,李贺带着刚刚踏进社会的少年热情,满怀希望打算迎接进士科考试。
不料竟以避父“晋肃”名讳为理由,被剥夺了考试资格。
这意外打击使诗人终生坎坷。
不平则鸣,从此“怀才不遇”成了他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他的诗也因而带有一种哀愤的特色。
但这首困居异乡感遇的《致酒行》,音情高亢,表现明快,别具一格。
李贺的致酒行全文解释

李贺的致酒行全文解释(实用版)目录一、李贺的《致酒行》概述二、诗歌的主题与情感三、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四、诗歌的艺术特点五、总结正文一、李贺的《致酒行》概述《致酒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一首代表作。
李贺,字牧之,唐代宗室子弟,生活在唐朝中期,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婉美著称,被称为“诗仙”。
《致酒行》是李贺创作的一首以酒为题材的诗歌,歌颂了酒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诗歌的主题与情感《致酒行》的主题是酒,通过描述酒的美好,抒发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中,李贺把酒比喻为“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形象地描绘了酒的珍贵和美好。
同时,诗歌中还融入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要珍惜时光,享受当下的情感。
三、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在《致酒行》中,酒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象征。
酒象征着美好、欢乐、自由和幸福。
诗人通过赞美酒的美好,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酒也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短暂,诗人通过感慨时光流逝,提醒人们要珍惜时光,享受生活。
四、诗歌的艺术特点李贺的《致酒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形象生动:诗歌中的描写非常形象生动,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使读者仿佛看到了酒的珍贵和美好。
2.感情真挚:诗人对酒的情感真挚,表达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寓意深刻:诗歌中,酒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象征。
诗人通过赞美酒的美好,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时光,享受生活。
五、总结《致酒行》是李贺的一首代表作,通过赞美酒的美好,抒发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珍惜时光,享受当下的情感。
古诗致酒行·零落栖迟一杯酒翻译赏析

古诗致酒行·零落栖迟一杯酒翻译赏析《致酒行·零落栖迟一杯酒》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贺。
其古诗全文如下: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前言】《致酒行》是唐朝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七言乐府诗,这首诗是一首抒情之作,诗人在回乡途中,将所见所闻,借以酒兴作诗,抒发诗人遭受迫害后的一种哀愤之情。
【注释】致酒:劝酒。
行:乐府诗的一种体裁。
零落:漂泊落魄。
奉觞:捧觞,举杯敬酒。
客长寿:敬酒时的祝词,祝身体健康之意。
主父:《汉书》记载:汉武帝的时候,“主父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省。
资用乏,留久,诸侯宾客多厌之。
”后来,主父偃的上书终于被采纳,当上了郎中。
折断门前柳:折断门前的杨柳。
马周:《旧唐书》记载:“马周西游长安,宿于新丰,逆旅主人唯供诸商贩而不顾待。
周遂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
主人深异之。
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家。
龙颜:皇上。
恩泽:垂青。
迷魂:这里指执迷不悟。
宋玉曾作《招魂》,以招屈原之魂。
拿云:高举入云。
呜呃:悲叹。
【翻译】我潦倒穷困漂泊落魄,唯有借酒消愁,主人持酒相劝,相祝身体健康。
当年主父偃向西入关,资用困乏滞留异乡,家人思念折断了门前杨柳。
哎,我听说马周客居新丰之时,天荒地老无人赏识。
只凭纸上几行字,就博得了皇帝垂青。
我有迷失的魂魄,无法招回,雄鸡一叫,天下大亮。
少年人应当有凌云壮志,谁会怜惜你困顿独处,唉声叹气呢。
【赏析】从开篇到“家人折断门前柳”四句一韵,为第一层,写劝酒场面。
先总说一句,“零落栖迟”与“一杯酒”连缀,略示以酒解愁之意。
不从主人祝酒写起,而从客方对酒兴怀落笔,突出了客方悲苦愤激的情怀,使诗一开篇就具“浩荡感激”(刘辰翁)的特色。
接着,诗境从“一杯酒”而转入主人持酒相劝的场面。
他首先祝客人身体健康。
李贺的致酒行全文解释

李贺的致酒行全文解释摘要:一、李贺及其诗歌简介1.李贺基本信息2.李贺在唐代诗坛的地位3.李贺诗歌的特点二、《致酒行》诗歌背景及主题1.诗歌创作背景2.诗歌主题概括三、《致酒行》诗歌详细解释1.诗句逐一解读2.诗歌意境分析3.诗歌中的寓意和象征四、总结《致酒行》的艺术价值1.诗歌形式技巧2.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3.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正文:李贺,字牧之,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家”。
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奇崛著称,善于抒发个人情感,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致酒行》是李贺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全文共二十句,主题是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在这首诗中,李贺以酒为引子,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百态的感慨。
下面我们来详细解读《致酒行》的每一句诗句: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5.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6.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7.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8.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9.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10.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11.主父偃,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12.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13.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14.鹤汀凫渚,穷睇眄于回洄;桂殿兰宫,即阶前瞻抚参差。
15.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16.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17.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18.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19.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20.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通过以上诗句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出,《致酒行》以黄河奔流入海的景象开篇,形象地表现出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随后,诗人提到高堂明镜悲白发,暗示时光流逝带来的悲哀。
接着,诗人强调人生得意时要尽情欢乐,不要空对月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贺的唐诗《致酒行》鉴赏《致酒行》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注释】
致酒:劝酒。
行:乐府诗的一种体裁。
零落:漂泊落魄。
奉觞(shāng):捧觞,举杯敬酒。
客长寿:敬酒时的祝词,祝身体健康之意。
主父:《汉书》记载:汉武帝的时候,“主父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省。
资用乏,留久,诸侯宾客多厌之。
”后来,主父偃的上书终于被采纳,当上了郎中。
折断门前柳:折断门前的杨柳。
马周:《旧唐书》记载:“马周西游长安,宿于新丰,逆旅主人唯供诸商贩而不顾待。
周遂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
主人深异之。
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631年),太宗令百僚上书言得失,何以武吏不涉经学,周乃为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皆合旨。
太宗怪其能,问何,对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
’太宗即日招之,未至间,遣使催促者数四。
及谒见,与语甚悦,令值门下省。
六年授监察御史。
”
龙颜:皇上。
恩泽:垂青。
迷魂:这里指执迷不悟。
宋玉曾作《招魂》,以招屈原之魂。
拿云:高举入云。
呜呃:悲叹。
【赏析】
从开篇到“家人折断门前柳”四句一韵,为第一层,写劝酒场面。
先总说一句,“零落栖迟”与“一杯酒”连缀,略示以酒解愁之意。
不从主人祝酒写起,而从客方对酒兴怀落笔,突出了客方悲苦愤激的情怀,使诗一开篇就具“浩荡感激”(刘辰翁)的特色。
接着,诗境从“一杯酒”而转入主人持酒相劝的场面。
他首先祝客人身体健康。
“客长寿”有潜台词:忧能伤人,折人之寿,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七字画出两人的形象,一个是穷途落魄的客人,一个是心地善良的主人。
紧接着,似乎应继续写主人的致词了。
但诗笔就此带住,以下两句作穿插,再申“零落栖迟”之意,命意婉曲。
“主父西游困不归”,是说汉武帝时主父偃的故事。
主父偃西入关,郁郁不得志,资用匮乏,屡遭白眼。
作者以之自比,“困不归”中寓无限辛酸之情。
古人多因柳树而念别。
“家人折断门前柳”,通过家人的望眼欲穿,写出诗人的久羁异乡之苦,这是从对面落墨。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到“直犯龙颜请恩泽”是第二层,为主人致酒之词。
“吾闻”二字领起,是对话的标志;同时通过换
韵,与上段划分开来。
这几句主人的开导写得很有意味,他抓住上进心切的少年心理,甚至似乎看穿诗人引古自伤的心事,有针对性地讲了另一位古人一度受厄但终于否极泰来的奇遇:唐初名臣马周,年轻时受地方官吏侮辱,在去长安途中投宿新丰,逆旅主人待他比商贩还不如。
其处境比主父偃更狼狈。
为了强调这一点,诗中用了“天荒地老无人识”的生奇夸张造语,那种抱荆山之玉而“无人识”的悲苦,以“天荒地老”四字来表达,可谓无理而极能尽情。
马周一度困厄如此,以后却时来运转,因替他寄寓的主人、中郎将常何代笔写条陈,太宗大悦,予以破格提拔。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即言其事。
主人的话到此为止,只称引古事,不加任何发挥。
他说马周只凭“两行书”即得皇帝赏识,言外之意似是:政治出路不特一途,囊锥终有出头之日,科场受阻岂足悲观!事实上马周只是为太宗偶然发现,这里却说成“直犯龙颜请恩泽”,主动自荐,似乎又怂恿少年要敢于进取,创造成功的条件。
“我有迷魂招不得”至篇终为第三层,直抒胸臆作结。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主人的开导使“我”这个“有迷魂招不得”者,茅塞顿开。
作者运用擅长的象征手法,以“雄鸡一声天下白”写主人的开导生出奇效,使诗人心胸豁然开朗。
这“雄鸡一声”是一鸣惊人,“天下白”的景象激起了诗人的豪情,于是末二句写道:少年正该壮志凌云,怎能一蹶不振!老是唉声叹气,那是谁也不会来怜惜。
“谁念幽寒坐呜呃”,“幽寒坐呜呃”五字,语亦独造,形象地画出诗人自己“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的苦态。
“谁
念”句,同时也就是一种对诗人以前的批判。
末二句音情激越,使整篇诗具有积极的思想色彩。
扩展阅读:李贺的作品风格
李贺诗歌诗风以空灵甚至诡异见长,在内容上主要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描写幻想中的神鬼世界;描写人民的疾苦;揭露时弊、批判统治者的荒淫昏聩,歌颂边塞将士英勇卫勉等。
其艺术特点为:想象奇谲,辞采诡丽,变幻缤纷,刻意创新。
诗歌意象跳跃,结构不拘常法。
修辞的奇巧和诗歌语言的奇峭。
但有其不足,追求奇峭虚幻而往往流于晦涩险怪,缺少完整的形象和连贯的情思脉络,难于索解。
奇特的语言营造悲冷的氛围是李贺诗歌最为成功的因素之一,也是“长吉体”能在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囿中一枝独俏的关键所在。
典型如李贺的《秋来》诗文。
《秋来》这首诗大约作于李贺辞官归家的时期。
糟糕的心情、萧瑟的秋风、刺骨的冷雨,触发了诗人心中无限的悲苦哀愁,诗人主观情思与孤坟野鬼融于一体,托物传情,借“鬼”寄慨,以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来抒发诗人抑郁未伸、怀才不遇的深广忧愤,凝成了瑰美而冷俏的语言,读来令人胆颤心惊,毛骨悚然。
李贺把诗歌作为呕心沥血和事业,其母说他“呕出心乃已”。
他刻意追求诗歌语言的瑰美冷峭。
宋代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云中说“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
”《秋来》这首诗中桐风惊心、香魂吊客,鬼唱鲍诗,恨血化碧等悲冷的意象充分体现了李贺语言的艺术特色。
别具一种魅力。
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
李诗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
长吉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
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
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
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玉轮轧露湿团光”(《梦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
可以说,尚“奇”是长吉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他的良师益友韩愈所代表的韩孟诗派共同的追求。
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爱行》、《感讽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
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诗魔”白居易一样,另有四字真言,鬼、泣、血、死,故被称为"诗鬼"。
长吉诗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较多地写古体诗、写乐府,很少写当时流行的近体诗,现存诗作无一首七律。
李贺在乐府诗的继承和创新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借古寓今,或讽或叹,灵活多变,涣然有新意。
在同时代的“元白”、“张(籍)、王(建)”两派乐府外,别开境界,独树一帜。
他特别擅长短篇,如《天上谣》、《梦
天》、《帝子歌》等,是后人称为“长吉体”的代表作。
在唐代,李商隐、温庭筠的古诗,就是走李贺所开辟的道路。
宋人贺铸、周邦彦、刘克庄、谢翱、文天祥,元人萨都剌、杨维桢,明人汤显祖,清人曹雪芹、黎简、姚燮,都受到李贺诗的影响。
扩展阅读:历代评价
杜牧
《李长吉歌诗叙》赞之为“骚之苗裔。
”
杜牧含蓄地说:“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道者,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还自会稽歌》,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
”
王夫之
(《唐诗评选》)说:“长吉于讽刺,直以声情动今古”,“真与供奉(李白)为敌。
”
毛先舒
《诗辨坻》说:“大历以后,解乐府遗法者,惟李贺一人。
设
色浓妙,而词旨多寓篇外。
刻于撰语,浑于用意。
”
黎二樵
《黄陶评本》中所言:“细读长吉诗,下笔从无庸俗之病。
”
薛雪
《一瓢诗话》认为:“唐人乐府,首推李、杜,而李奉礼、温助教(即温庭筠),尤益另炷瓣香。
”
沈德潜
《唐诗别裁集》:“依约楚辞,而意取幽奥,辞取环奇。
”高棅称他为“天纵奇才”(《唐诗品汇》);姚文燮以为他“力挽颓风”(《昌谷集注凡例》);
黎简
“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
钱钟书
“长吉穿幽入仄,惨淡经营,都在修辞设色,举凡谋篇命意,
均落第二义。
”
鲁迅
鲁迅先生同情李贺的不幸,且“年轻时较爱读唐朝李贺的诗”,在他手书古人的诗文中,李贺是最多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