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诗词鉴赏
李贺的诗词鉴赏5篇

李贺的诗词鉴赏5篇李贺诗歌意象跳跃,结构不拘常法。
修辞的奇巧和诗歌语言的奇峭。
但有其不足,追求奇峭虚幻而往往流于晦涩险怪,缺少完整的形象和连贯的情思脉络,难于索解。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李贺的诗词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溪晚凉朝代:唐朝|作者:李贺白狐向月号山风,秋寒扫云留碧空。
玉烟青湿白如幢,银湾晓转流天东。
溪汀眠鹭梦征鸿,轻涟不语细游溶。
层岫回岑复叠龙,苦篁对客吟歌筒。
《溪晚凉》是唐代诗人李贺所写的一首诗。
这首诗描写山溪秋夜静谧、优美的景色,意境深邃幽丽,笔触细腻入微。
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用比拟的笔法描绘眠鹭、轻涟、远山、苦篁的动人情态。
南园十三首·其十一朝代:唐朝|作者:李贺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
李贺组诗《南园十三首》是作者辞官回到福昌昌谷后,在家乡的南园闲居时所作的一组杂诗,创作时间在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至十一年(816年)之间。
李贺20岁那年,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
因他父亲名为晋肃,与进士同音,就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试资格。
后由于他的文学名气很高,担任了一名奉礼郎的卑微小官,留在京城。
在这段时间内,他的诗歌才华受到广泛的称誉,王孙公子们争相邀请他参加宴会,作诗助兴,但没有帮助他在仕途上升迁。
李贺本来胸怀大志,性情傲岸,如今作了这样一个形同仆役的小官,感到十分屈辱,就称病辞去官职,回福昌老家过上隐居的生活。
该组诗前十二首全以七绝行篇,在“南园”的统一命题下,状物抒怀交替互摄,寄旨侧重略呈小异,即以上述几首入选诗作而言,或对景兴发容华易谢的嗟叹,或直言宣泄恃才不遇之愤闷,或展示自己闲居家园的慵懒心情,末篇则以五言律诗作结,以更广的视野展示当地一天自朝至暮物候景色的变化——那就是诗人可爱的故乡。
组诗语言幽闲畅净又不乏赡丽之美,构成了一个具备相同写实风格和抒情特质的有机整体,其中萦绕着摆脱不开的落拓情思。
秋来朝代:唐朝|作者:李贺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李贺写鬼的经典诗词及赏析

李贺写鬼的经典诗词及赏析长安李贺诗歌鉴赏11苏小小墓李贺〔唐代〕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李贺的“鬼”诗,总共只有十来首,不到他全部作品的二十分之一。
李贺通过写“鬼”来写人,写现实生活中人的感情。
这些“鬼”,“虽为异类,情亦犹人”,绝不是那些让人谈而色变的恶物。
《苏小小墓》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2李凭箜篌引李贺〔唐代〕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3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贺〔唐代〕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长安李贺诗歌鉴赏21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唐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
2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唐代〕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
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苦昼短》李贺唐诗鉴赏

《苦昼短》李贺唐诗鉴赏【作品介绍】《苦昼短》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
这是一首议论性很强的歌行体诗歌,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慨叹时光易逝年命短促,并蕴含以理智的态度看待人生之意;第二部分写如何解除“昼短”的痛苦;第三部分是对求仙的荒唐愚昧行为进行了批判和讽刺。
后两部分是对第一部分主旨的发挥,在更高的层次上重复、升华了诗歌主旨。
全诗充满激情,气势回旋跌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原文】苦昼短飞光飞光⑴,劝尔一杯酒⑵。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⑶。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⑷。
食熊则肥⑸,食蛙则瘦⑹。
神君何在⑺?太一安有⑻?天东有若木⑼,下置衔烛龙⑽。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⑾,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⑿?谁似任公子⒀,云中骑碧驴⒁?刘彻茂陵多滞骨⒂,嬴政梓棺费鲍鱼⒃。
【注释】⑴光:飞逝的光阴。
南朝梁沈约《宿东园》诗:“飞光忽我遒,岂止岁云暮。
”⑵“劝尔”句:语出《世说新语;雅量》:“晋代孝武帝司马曜时,天上出现长星(即彗星),司马曜有一次举杯对长星说:‘劝尔一杯酒,自古哪有万岁天子?’”⑶青天、黄地:语出《易;坤》:“夫玄黄者,天地之杂色也,天玄而地黄。
”⑷煎人寿:消损人的寿命。
煎:煎熬,消磨。
⑸“食熊”句:古人以熊掌和熊白(熊背上的脂肪)为珍肴,富贵者才能食之。
⑹蛙:代指贫穷者吃的粗劣食品。
⑺神君:汉时有长陵女子,死后被奉为神,称神君。
汉武帝病时曾向她乞求长生。
(参看《史记;封禅书》)⑻太一:天帝的别名,是天神中的尊贵者。
战国宋玉《高唐赋》:“醮诸神,礼太一。
”安:哪里。
⑼若木: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树名,东方日出之地有神木名扶桑,西方日落处有若木。
屈原《离骚》:“折若木以拂日兮。
”王逸注:“若木在昆仑西极,其华照下地。
”⑽衔烛龙:传说中的神龙,住在天之西北,衔烛而游,能照亮幽冥无日之国。
屈原《天问》:“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王逸注:“天之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
李贺诗词最佳十首赏析

李贺诗词最佳十首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李贺诗词最佳十首赏析唐朝诗坛“三李”中,李贺的名字大名鼎鼎,他也是一位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人,诗风俊俏浪漫,对昏庸腐败针砭时弊,对下层百姓同情有加,诗歌格调清丽璀璨,在唐朝中期诗坛独树一格,具有开拓之功绩。
李贺诗词鉴赏

李贺诗词鉴赏【雁门太守行】唐代: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向日一作:向月)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塞上一作:塞土)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注释⑴雁门太守行:古曲调名。
雁门,郡名。
古雁门郡大约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与北方突厥部族的边境地带。
⑵黑云:此形容战争烟尘铺天盖地,弥漫在边城附近,气氛十分紧张。
摧:毁。
甲光:指铠甲迎着太阳发出的闪光。
金鳞:是说像金色的鱼鳞。
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⑶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甲,指铠甲,战衣。
向日:迎着太阳。
亦有版本写作“向月”。
向:向着,对着。
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
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
开:打开,铺开。
⑷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
⑸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即胭脂,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
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现出暗紫色。
凝,凝聚。
“燕脂”、“夜紫”暗指战场血迹。
⑹临:逼近,到,临近。
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
易水距塞上尚远,此借荆轲故事以言悲壮之意。
战国时荆轲前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荆轲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不起:是说鼓声低沉不扬。
⑺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
此句一作“霜重鼓声寒不起”。
⑻报:报答。
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
《战国策·燕策》载燕昭王求士,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广招天下人才。
意:信任,重用。
⑼玉龙:宝剑的代称。
君:君王。
李贺诗词赏析5篇著名

李贺诗词赏析5篇著名李贺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出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洛阳宜阳县三乡)一个破落贵族之家,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属于唐宗室的远支,武则天执政时大量杀戮高祖子孙,到李贺父亲李晋肃时,早已世远名微,家道中落,隐沦昌谷。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李贺诗词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老夫采玉歌朝代:唐朝|作者:李贺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这首诗写采玉工人的苦难生活和痛苦心情,是李贺诗中少见的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
蓝田县出产名贵的蓝田碧,但由于山势险峻,开采这种玉石十分困难,民工常常遇到生命危险。
《老夫采玉歌》便是以这个地方为背景,描写了采玉人的艰辛。
休洗红朝代:唐朝|作者:李贺休洗红,洗多红色浅。
卿卿骋少年,昨日殷桥见。
封侯早归来,莫作弦上箭。
《休洗红》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此诗写了一个女子在送别情郎时对他进行勉励,希望他功成名就之后不要忘掉她的一片痴情而一去不返。
全诗节奏明快,言短情长,感情纯真,极富意趣。
南园十三首·其五朝代:唐朝|作者: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十三首其五》这首诗歌是《南园》组诗十三首中的第五首,为李贺应进士试受挫回昌谷闲居时陆续吟成,撰作时间可系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春夏之交,属于七言绝句。
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北中寒朝代:唐朝|作者:李贺一方黑照三方紫,黄河冰合鱼龙死。
三尺木皮断文理,百石强车上河水。
霜花草上大如钱,挥刀不入迷濛天。
争瀯海水飞凌喧,山瀑无声玉虹悬。
《北中寒》是唐朝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诗。
全诗通过对北国冬日的景致描写,道出酷寒难耐的感受,诗人通过提取与水受冷凝结相关的寻常事物,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把读者引领进一个晦暗寒冷的冰世界。
李贺的诗词《李凭箜篌引》赏析

【导语】《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李贺的作品。
全诗语⾔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仅⽤两句略加描摹,⽽将⼤量笔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神的动⼈效果,⼤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息。
关于这⾸诗的赏析就和⼀起来了解下,欢迎阅读! 《李凭箜篌引》 唐•李贺 吴丝蜀桐张⾼秋,空⼭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素⼥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碎凤凰叫,芙蓉泣露⾹兰笑。
⼗⼆门前融冷光,⼆⼗三丝动紫皇。
⼥娲炼⽯补天处,⽯破天惊逗秋⾬。
梦⼊神⼭教神妪,⽼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赏析】 这⾸诗较为传神地再现了乐⼯李凭弹奏箜篌的⾼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丰富奇诡的想象⼒,被推许为“摹写声⾳⾄⽂”。
李凭是唐宪宗时期红极⼀时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时,其⾝价之⾼,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歌⼿李龟年。
如此乐师,他的技艺⾃当不同凡响,箜篌⼀响,致“空⼭凝云颓不流”,甚⾄连善于⿎瑟的湘娥素⼥都被这乐声感染,以⾄潸然泪下。
可见,这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神”的魅⼒。
声⾳到底多么美妙,作者形容为“昆⼭⽟碎凤凰叫,芙蓉泣露⾹兰笑”,那箜篌声,时⽽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碎⼭崩;时⽽⼜⼀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响遏⾏云。
上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下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芙蓉泣露,⾹兰含笑,都是极美的事物,诗⼈⽤分别⽤以摹写琴声的悲抑及欢快,具有形神兼备之妙。
全诗以神奇瑰丽、浪漫⼤胆的想象,把诗⼈对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描写成具体可感的物象,构成⼀个令⼈悦⽬赏⼼的艺术境界,曲折⽽⼜明朗地表达了作者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
扩展阅读:李贺的简介 李贺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出⽣于福昌县昌⾕(今洛阳宜阳县三乡)⼀个破落贵族之家,远祖是唐⾼祖李渊的叔⽗李亮(⼤郑王),属于唐宗室的远⽀,武则天执政时⼤量杀戮⾼祖⼦孙,到李贺⽗亲李晋肃时,早已世远名微,家道中落,隐沦昌⾕。
古诗李凭箜篌引翻译赏析

古诗李凭箜篌引翻译赏析《李凭箜篌引》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贺。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前言】《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
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全诗语言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身,仅用两句略加描摹,而将大量笔墨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注释】⑴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⑵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
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高秋:指弹奏时间。
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⑶空白:一作“空山”。
《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
此句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⑷江娥:一作“湘娥”。
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一名湘妃竹。
”素女:传说中的神女。
《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这句说乐声使江娥、素女都感动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贺诗词鉴赏㈠人物简介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自称陇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李长吉。
李贺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体貌细瘦,巨鼻,通眉,长指爪.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他的母亲见他作诗辛苦,责怪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
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
韩愈曾为此作《讳辩》,驳斥无耻奥步,鼓励李贺应试。
但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
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㈡诗词特色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利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因而被称为“诗鬼”。
其诗歌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
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
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
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
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玉轮轧露湿团光”(《梦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
可以说,尚“奇”是长吉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他的良师益友韩愈所代表的韩孟诗派共同的追求。
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爱行》、《感讽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
长吉诗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较多地写古体诗、写乐府,很少写当时流行的近体诗,现存诗作无一首七律。
李贺在乐府诗的继承和创新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借古寓今,或讽或叹,灵活多变,涣然有新意。
在同时代的“元白”、“张(籍)、王(建)”两派乐府外,别开境界,独树一帜。
他特别擅长短篇,如《天上谣》、《梦天》、《帝子歌》等,是后人称为“长吉体”的代表作。
在唐代,李商隐、温庭筠的古诗,就是走李贺所开辟的道路。
宋人贺铸、周邦彦、刘克庄、谢翱、文天祥,元人萨都剌、杨维桢,明人汤显祖,清人曹雪芹、黎简、姚燮,都受到李贺诗的影响。
杜牧(《李长吉歌诗叙》)赞之为“骚之苗裔。
”王夫之(《唐诗评选》)说:“长吉于讽刺,直以声情动今古”,“真与供奉(李白)为敌。
”毛先舒《诗辨坻》说:“大历以后,解乐府遗法者,惟李贺一人。
设色浓妙,而词旨多寓篇外。
刻于撰语,浑于用意。
”薛雪(《一瓢诗话》)认为:“唐人乐府,首推李、杜,而李奉礼、温助教(即温庭筠),尤益另炷瓣香。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依约楚辞,而意取幽奥,辞取环奇。
”高棅称他为“天纵奇才”(《唐诗品汇》);姚文燮以为他“力挽颓风”(《昌谷集注凡例》);黎简甚至说:“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
鲁迅先生同情李贺的不幸,且“年轻时较爱读唐朝李贺的诗”,在他手书古人的诗文中,李贺是最多的一位。
毛泽东主席与陈毅元帅探讨诗词时也曾说:“李贺的诗很值得一读,不知你有兴趣否?(《致陈毅》)”钱钟书《谈艺录》中曰:“长吉穿幽入仄,惨淡经营,都在修辞设色,举凡谋篇命意,均落第二义”。
比较而言,李贺诗歌的语言成就最高。
李贺读书颇多,一方面深受楚辞汉魏乐府诗齐梁诗歌的影响;另一方面接受了韩愈在古文运动中提出的“务去陈言”,也就是学古而不拘泥于古,于学古中不断创新,正是温故而翻新。
李贺善于创新表现在写诗如镂玉雕琼,常反复琢磨,呕心沥血,千方面计使语句新奇,,以求陌生化的效果。
李贺把色彩斑斓凄凉硬峭的陌生带入了诗歌中,如频频出现于诗句中的“幽“冷”“苦”“寒”“惊”“血”等字的共同特征就是色调冷艳,质地硬峭。
这些字词的运用给人一种心理上的刺激,令人感到周围充满了肃杀之气,凉意袭人。
李贺诗中的寒不同于与贾岛孟效之寒。
“郊寒岛瘦”大多是一种困弱无力的颤抖,是一种缺乏内热的饥寒。
孟郊写得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充满幽僻清冷苦涩意象的诗,诗歌主要表现了凄怆寒苦的生活,真切展现“哀哀孤老人”的凄凉晚景。
读孟效的诗产生的是老病凄苦,无可奈何的哀怜。
而李贺的诗,透过凉冰冰的表层触摸到的是诗人汹涌澎湃奔突不息的激情。
不甘心,不情愿,由此而生出的绝望愤懑呐喊,透过寒光闪闪的词汇和意象不停地宣泄,不停地涌流。
毋庸讳言,李贺的诗也有不少缺点。
一方面由于过分雕琢求奇,有的作品语意晦涩、堆砌词藻,艺术形象欠完整,情思脉络欠连贯。
杜牧含蓄地说:“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道者,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还自会稽歌》,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
”钱钟书评曰:“长吉穿幽入仄,惨淡经营,都在修辞设色,举凡谋篇命意,均落第二义。
”(《谈艺录》)另一方面由于李贺仕进无路,体弱多病,尽管是一个青年诗人,但在作品中出现的“死”字却达20多个,“老”字达50多个。
这反映了他对好景不常、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有的诗中也流露生命短促、及时行乐的思想。
贬李者说是“牛鬼蛇神太甚”(张表臣《珊瑚钩诗话》),甚至认为是“诗之妖”(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王世贞用一个“过”字来简要概括长吉诗,还是很有道理的。
吴企明说:“如果假诗人以年寿,使他有更广阔的社会观察和创作实践,那么,诗人的思想将会更成熟,观察和表现社会生活将会更为宽广和深刻,他的缺陷和弱点将会更少一些,长吉诗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㈢诗作概览李贺一生,以诗为业。
他的《高轩过》赞韩愈和皇甫湜的诗文“笔补造化天无功”,也可以作为他的自我评赞。
他的诗,包括四方面内容:⑴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
(他写这类作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
早年家居昌谷,邻近洛阳到长安的大道,征调运输所必经,使他对人民所受重赋剥削,统治阶级所为淫奢恶行,有所见闻;后来京城羁旅,游历南北,贵族官僚的腐朽骄奢,宦官集团的乱政无能,藩镇割据的祸国殃民,贪官污吏的横行不法,下层人民的受苦受难,进一步激发诗人的愤慨。
)李贺所写这一类诗篇,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当广阔,有的是直陈时事,有的是借古刺今:①隐射抨击永贞宫变的。
如:《汉唐姬饮酒歌》:(御服沾霜露,天衢长蓁棘。
金隐秋尘姿,无人为带饰。
玉堂歌声寝,芳林烟树隔。
云阳台上歌,鬼哭复何益?仗剑明秋水,凶威屡胁逼。
强枭噬母心,奔厉索人魄。
相看两相泣,泪下如波激。
宁用清酒为?欲作黄泉客。
不说玉山颓,且无饮中色。
勉从天帝诉,天上寡沉厄。
无处张穗帷,如何望松柏?妾身昼团团,君魂夜寂寂。
蛾眉自觉长,颈粉谁怜白。
矜持昭阳意,不肯看南陌。
)②批判唐宪宗沉湎迷信、追求长生的,如《仙人》:(弹琴石壁上,翻翻一仙人。
手持白鸾尾,夜扫南山云。
鹿饮寒涧下,鱼归清海滨。
当时汉武帝,书报桃花春。
)解析:李贺生活在藩镇割据、社会动荡不安的中唐时代,此时的唐王朝虽然表面上还维持着承平局面,但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和统治阶级的腐朽则已暴露出来,宦官擅权,藩镇割据。
在那样的时代,文人做官只有两条路:一条是通过科举考试;另一条是走“终南捷径”。
后者的办法是,首先隐居山中,当然并非真心悟道修行,而是一面过着隐士般的闲散生活,一面广交达官贵人,借以扩大声誉。
在得到大官的有力推荐之后,皇帝一直令下,顿时平步青云,往往能够位极人臣,享尽荣华富贵。
《仙人》这首诗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元和年间,唐宪宗好神仙术,方士们曲意逢迎,诗人写下这首诗予以讽刺。
讽刺那些表面上志在山水,实际上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假隐士,给了他们冷峻的一击。
在这首诗中,诗人李贺采用欲抑先扬的表达方式。
首先着力描绘一个道貌岸然的仙人形象。
“弹琴石壁上,翻翻一仙人。
”在高高的石壁上,坐着一个弹琴的仙人,风度翩翩。
超凡入圣,不食人间烟火。
“手持白鸾尾,夜扫南山云。
”夜晚,他拿着长长的白鸾尾,潇洒地扫去终南山上空的云彩。
这位隐居的仙人,他的动作,多么潇洒!他的神态,多么脱俗!它的心境,多么宁静!他的生活,多么闲适!这样的境界,多么令人神往啊!“鹿饮寒涧下,鱼扫清海滨。
”仙人的悠闲自得,就好像小鹿饮着泠洌的山涧水,又好像游鱼回到清澄的大海。
这样的情景自由自在,天人合一,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此情此景,同勾心斗角,曲意逢迎的官场,同热闹、浑浊的人世,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
然而,诗人笔锋一转,“当时汉武帝,书报桃花春。
”原来,他一听到汉武帝好神仙,招致方术,也想由此求得一官半职,飞黄腾达,便急忙地赶来向汉武帝报告西王母的鲜桃树桃花开放了。
终于,我们看清了这位貌似志形高洁的仙人的真面目。
他根本不是真的想从此隐居山林,一意修身养性,他根本没有达到超然物外的境界。
诗人善于运用欲抑先扬的表达方式。
本诗前六句“弹琴石壁上,翻翻一仙人。
手持白鸾尾,夜扫南山云。
鹿饮寒涧下,鱼扫清海滨。
”都在尽情描写仙人超然物外的形象,那不食人间烟火;清静悠然的形象令人心动。
直到结尾二句才透露出讽刺的信息。
“当时汉武帝,书报桃花春。
”诗意剧变,仙人的悠闲清静都是虚假的。
末两句诗全诗的诗眼,它构成了全诗的讽刺基调。
讽刺“好方士,求神仙”的愚昧行为,是李贺诗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
诗人否定超然物外的仙人的存在,否定隐逸求仙,借以追求功名利禄的行为。
态度是明朗的,观点是正确的。
他写这类作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
早年家居昌谷,其地邻近洛阳到长安的大道,征调运输所必经,达官贵人所往来,使他对人民所受重赋剥削,统治阶级所为淫奢恶行,有所见闻了解,给的诗人提供了创作素材。
后来出仕王朝,旅游南北,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藩镇割据的祸国殃民,贪官污吏的横行不法,下层人民的受苦受难,进一步激发诗人的愤慨。
《仙人》这首诗批判唐宪宗追求长生,讽刺那些表面上志在山水,实际上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假隐士。
李贺诗歌以其丰富特异的想象,,奇诡的构思,,把人们带入神秘幽奇、色彩缤纷的艺术境界。
《昆仑使者》:(昆仑使者无消息,茂陵烟树生愁色。
金盘玉露自淋漓,元气茫茫收不得。
麒麟背上石文裂,虬龙鳞下红枝折。
何处偏伤万国心?中天夜久高明月。
)《神弦》:(女巫浇酒云满空,玉炉炭火香咚咚。
海神山鬼来座中,纸钱窸窣鸣旋风。
相思木贴金舞鸾,攒蛾一啑重一弹。
呼星召鬼歆杯盘,山魅食时人森寒。
终南日色低平湾,神兮长在有无间。
神嗔神喜师更颜,送神万骑还青山。
)《苦昼短》:(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谁是任公子,云中骑白驴?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注释:1.飞光:时光,指日、月、星光。
2.劝尔句:《世说新语·雅量》载:晋孝武帝司马耀时,天上出现长星(即彗星),司马耀有一次举杯对长星说:劝尔一杯酒,自古哪有万岁天子?3.煎人寿:消损人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