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李贺《大堤曲》

合集下载

李贺那些细思极恐的诗

李贺那些细思极恐的诗

李贺那些细思极恐的诗大唐诗人太多,名垂千古的诗人也不少,相比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李贺算是一个异数。

李商隐撰写的小传称其“细瘦,通眉,长指爪。

”按照相术的说法,通眉的人往往个性强,刚毅倔强,胸襟不甚豁达,命运都较坎坷。

这在李贺身上都体现出来,他出身唐宗室远支,其家道早已中落,父亲只做到一个小吏,而他自己也仅仅靠恩荫做了个从九品的奉礼郎,并且只活了27岁。

这个穷苦坎坷的诗人虽然只活了27岁,但却以独特的方式在中国文学上大放异彩。

毛泽东本人的诗词也颇受李贺诗的影响,在其词句中经常可见到李贺的影子。

所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词中“一唱雄鸡天下白”及《念奴娇·井冈山》中“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即点化李贺《致酒行》中“雄鸡一声天下白”而成。

在1949年写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中,“天若有情天亦老”更是一字不差地引用了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之句,只是毛泽东的诗中赋予了新的含意。

毛泽东多次圈划李贺的《致酒行》中“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之句,对之百读不厌。

毛泽东曾对随行人员谈到李贺“专门做鬼怪的诗”,其作品“是鬼诗,不是人诗”。

的确,李贺被后人称为“诗鬼”,他有四字真言:“鬼、泣、血、死”。

我就问你看到这四个字的哪一个你不害怕?造成李贺这种阴气森森的诡谲诗风跟一生失意的人生境遇有关,但是王维失意时隐居辋川,可以“行到水深处,坐看云起时”;李贺不行,他仿佛非要杜鹃啼血般用力呐喊:“我苦闷,我压抑,我做鬼也要在坟头唱鲍照诗”,他就是这样真实,赤裸裸的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愤懑,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

对于李贺,早有杜牧进行过洋洋洒洒的评价,他说: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丘陇,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

出自唐代李白的《大堤曲》汉水临襄阳,花开大堤暖。

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

春风无复情,吹我梦魂散。

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

1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赏析此诗开篇即写大堤。

大堤东临汉江,春来堤上百花盛开,堤下绿水溶溶。

一个“暖”字复盖着江水、江花和岸上的千家万户,自然这其中也有遍历名山大川远道而来的李白。

这里,“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李白《襄阳曲四首》其一);“水绿沙如雪”(其三)。

触处生春,不禁撩动人的多感心怀。

所以这个“暖”字又有很重的感情分量。

于是自然地转入下面的抒情:“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

”旧时以“佳期”指男女的约会。

《九歌·湘夫人》:“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王逸注:“佳,谓湘夫人也。

”约而不得见,因此“泪向南云满。

”晋·陆机《思亲赋》云:“指南云以寄钦,望归风而效诚。

”陈·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云:“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陆云《九愍》:“眷南云以兴悲,蒙东雨而涕零。

”南云、归风、东雨,本是寄兴之作,后人引申为思亲和怀念家乡之词。

这里似用前人诗意。

不过也可以有另一种解释。

此诗与李白《寄远十二首》其五诗只前三句文字不同,该诗云:“远忆巫山阳,花明绿江暖。

踌躇未得往,泪。

李贺《大堤曲》古诗赏析

李贺《大堤曲》古诗赏析

李贺《大堤曲》古诗赏析李贺《大堤曲》古诗赏析大堤曲李贺妾家住横塘,红沙满桂香。

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

莲风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

郎食鲤鱼尾,妾食猩猩唇。

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

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

注释⑴大堤:襄阳(今湖北襄樊)府城外的堤塘,东临汉水。

⑵妾:古时女子的谦称。

横塘:地名,靠近大堤。

一说横塘是指建业淮水(今南京秦淮河)南岸的一个堤塘。

⑶红纱:红纱衣。

⑷绾(wǎn):把头发盘绕起来打成结。

青云:喻黑发,髻如青云。

髻(jì):发髻。

⑸明月:即“明月之珠”的省称。

珰(dāng):耳饰。

穿耳施珠为珰,即今之耳环。

⑹莲风:此指春风。

⑺北人:意欲北归之人,指诗中少女的情人。

⑻鲤鱼尾、猩猩唇:皆美味,喻指幸福欢乐的生活。

《吕氏春秋》“肉之美者,猩猩之唇。

”⑼襄阳道:北归水道必经之路。

⑽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

绿浦,这里指水上。

⑾菖(chāng)蒲(pú):植物名。

多年生水生草本,有香气。

叶狭长,似剑形。

肉穗花序圆柱形,生在茎端,初夏开花,淡黄色。

全草为提取芳香油、淀粉和纤维的原料。

根茎亦可入药。

民间在端午节常用来和艾叶扎束,挂在门前。

⑿枫树老:枫树变老,形状丑怪。

这里表示年老时期。

参考译文我的家住在横塘大堤,红纱衣衫散发桂花香,青云发髻在头上扎起,明月耳饰在两边挂上。

莲风轻轻吹来,江畔一派春光。

我站在大堤之上,挽留一心北去的情郎。

郎君啊,你我同食鲤鱼尾,同食猩猩唇。

不要思乡远想襄阳道,江面的归帆很少很少。

今日恰似菖蒲开花,明朝枫树易老红颜易凋。

创作背景这是一首拟古乐府。

大堤是襄阳(今湖北襄樊)城外的堤塘,六朝以来为商船聚集之地。

这里用来作为乐府诗题。

这是李贺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南游吴楚经襄阳拟乐府旧题而作。

[3] 赏析《大堤曲》是唐代诗人李贺借乐府古题而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写大堤女儿深情地告诉情人不要远行,歌颂甜蜜的爱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女主人公的绰约风姿与妩媚情态,并巧妙地将作者自己对青春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叹,以少女挽留情人的口吻道出,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李贺《大堤曲》探析

李贺《大堤曲》探析
第2 3 卷第 2 期
v o 1 .2 3 N o . 2
四川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
J o u n  ̄ o f S i c h u a n Vo c a t i o n a l a n d 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
2 0 1 3年 4月
文中道 出了诗人热衷创制此类作 品主要还是
籍此尽情发抒他胸中的“ 怨郁凄艳” 之思。李贺诗受 汉魏乐府 的影响,在不少作 品里 留下了显著 印迹,
它们多半袭用乐府 旧题, 所演之情事亦与前者大体 保持一致。 《 大提 曲》 据清代 王琦题解“ 大堤 曲起于简文
那知 坚都相草草 , 客枕幽单看春老。
身历 , 当不能如彼之亲切眷念 。如 髓 和柳恽》 , 《 大 堤曲》 , 《 蜀国渤 , 《 苏小小勃 等” 。( 朱自 清《 李贺年
诗歌 的具体意象才是诗意 的承载体 , 李贺诗歌 “ 设色微妙 ” , 这一点王国维先生早 己指 出“ 长吉穿
渤 ) 据《 旧唐书・ 李贺传》 记载 , “ 其乐府词数十篇, 至于云韶乐工 , 无不讽诵 。’ 怅 吉善长乐府诗 , 号称
帝, 所谓雍州十 曲之一 日 p ‘ 5 , 郭茂倩 《 乐府诗集》 中
[  ̄p 7 0 6
有梁简文帝 的《 雍州 曲三首》 , 其中一首就是 伏 堤》 《 大提 曲》 之名或起源于此 , 还有 一说 宋随王

诞襄阳 曲日: ‘ 朝发襄阳来 , 暮至大堤宿 。大堤诸女 儿, 花艳惊 郎 目’ 大提 曲盖 出于此 , 一 统志, 大堤在 襄阳城外 。” 咖p ‘ 5 长吉此诗沿用南朝乐府古题, 使用 大堤女子的抒情 口吻,抒写 了与北人的强烈恋情 , 通过一系列幻想性形象的着意描摹, 生动 的刻画出 大堤女的美好形象 。诗歌通篇 以五言旬式为主 , 中 间又使用 了一组三言诗句 ,形成音节错落之美, 使 诗 篇洋 溢着 民间歌谣 的风 调 。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大堤曲》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大堤曲》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大堤曲》含答案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

(8分)大堤曲[唐] 李贺妾家住横塘,红纱满桂香。

青云教绾①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②。

莲风起,江畔春。

大堤上,留北人。

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

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

【注释】①绾:系结。

音wǎn。

②珰:古代妇女的耳饰。

音dāng。

12.下面的诗歌与本诗形式上完全不同的是( ) 。

(1 分)A. 李贺《李凭箜篌引》B. 白居易《琵琶行》C. 高适《燕歌行》D. 李商隐《锦瑟》13.下面对本诗内容解读错误的一项( ) 。

(3 分)A.本诗主人公是一位女性,她所挽留的“北人”就是后文去往襄阳道之人。

B.本诗描写人物之美的手法,有视觉、嗅觉,有比喻,有比拟,角度多变。

C.本诗“江畔春”与“绿浦归帆”相呼应,既点出时令,也表达了思想内容。

D.本诗中“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通过主人公之口真切地表达了挽留之意。

14.请联系全诗内容,赏析最后两句的艺术效果。

(4 分)解析:12.(1 分)D 13.(3 分)B14.(4 分)这两句的意思是女主人公认为现在自己正当青春,如菖蒲花盛开,但是很快就会年华逝去,如秋天老去的枫叶。

运用比喻手法(对比也可),以“菖蒲花”和“枫树”自比,表达她内心青春易逝的焦虑,含蓄地传递出渴望与爱人相伴的急切心理,以此表现相思之情。

诗歌最后两句以暗示收尾,蕴藉有味,情真意切。

评分标准:内容解释1分,比喻或对比手法1分,作用,写到急切、焦虑的相思1分,效果,含蓄蕴藉,富有余味1分。

李贺诗选之大堤曲注释

李贺诗选之大堤曲注释
大 堤 上 , 留 北 人 。
莲 风 起 , 江 畔 春

明 月 与 作 耳 边 珰

, 。
青 云 教 绾 头 上 髻 ,
红 纱 满 桂 香


妾 家 住 横 塘 ,
明 朝 枫 树 老


今 日 菖 蒲 花 ,
绿 浦 归 帆 少


莫 指 襄 阳 道 ,
与 客 猩 猩 唇


郎 食 鲤 鱼 尾 ,
⑷“莲风”,夏季从莲叶或莲花之间吹来的风。“春”,在这里重 在形容气候,不是指季节。这两句说水上的莲风吹来时,江边气候和 畅如春,或指大堤上人的生活温暖和乐,充满着春的情调(联系下文 所写男女爱情)。
⑸“鲤尾”、“猩猩唇”都是美味,尤其是“猩猩唇”,从古代 以来就被认为是珍品。《吕氏春秋· 本味》:“肉之美者猩猩之 唇。”“与客”,一作“妾食”。这两句是留客之词。 ⑹这两句写女子担心离别,祝愿她所爱的人不要向襄阳那边去, 因为见惯洲浦之间离去的船多,归来的少。
“大堤曲”,南朝乐府《襄阳乐》有“朝发襄阳城,暮至大堤宿。 大堤诸儿女,花艳惊郎目”等语。《大堤曲》出于《襄阳乐》,内容 多写男女相爱。梁萧纲首创这个题,唐代诗人仿作的较多。李贺这一 篇最能出新。李贺本来擅长作乐府歌辞,本篇的情致和音乐能继承南 朝乐府之美,再加上作者自己的色调,就表现出特点。
⑵“塘”,堤。这里“横塘”即指“大堤”,和崔颢《长干行》 提到的横塘不是一地。“红纱”指衣衫(夏季服饰)。“桂香”,言 香气如桂,不必理会为表示季节之词,和下文“莲风”不同。 ⑶“绾”,系,挽。“青云教绾”,说挽成发髻是像青云学样的。 “明月”,珠名。“珰”,耳饰名。
⑺末两句用比喻说人是容易老的,应珍惜目前相聚的日子。 “菖蒲花”,比喻盛年,以其形容年轻貌美。

《大堤曲》古诗赏析

《大堤曲》古诗赏析

《大堤曲》古诗赏析《大堤曲》古诗赏析【作品介绍】《大堤曲》的作者是李贺,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90卷。

【原文】大堤曲⑴作者:唐·李贺妾家住横塘⑵,红沙满桂香⑶。

青云教绾头上髻⑷,明月与作耳边珰⑸。

莲风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⑹。

郎食鲤鱼尾⑺,妾食猩猩唇。

莫指襄阳道⑻,绿浦归帆少⑼。

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⑽。

【注释】⑴此诗是作者南游襄阳时所写的一首拟古乐府:大堤是实指,在襄阳府城外,东临汉水。

⑵横塘:1、泛指水塘。

唐温庭筠《池塘七夕》诗:“万家砧杵三篙水,一夕横塘似旧游。

”前蜀牛峤《玉楼春》词:“春入横塘摇浅浪,花落小园空惆怅。

”陆游《秋思绝句》:“黄蛱蝶轻停曲槛,红蜻蜓小过横塘。

”2、古堤名。

三国吴大帝时于建业(今南京市)南淮水(今秦淮河)南岸修筑。

亦为百姓聚居之地。

晋左思《吴都赋》:“横塘查下,邑屋隆夸。

”唐崔颢《长干曲》之一:“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

”⑶红纱:红纱衣。

⑷青云:喻黑发,髻如青云。

⑸明月:珰(音dāng当)如明月。

珰:穿耳施珠为璫,即今之耳环。

⑹北人:意欲北归之人。

⑺鲤鱼尾、猩猩唇:皆美味,喻指幸福欢乐的生活。

《吕氏春秋》“肉之美者,猩猩之唇。

”⑻襄阳道:北归水道必经之路。

⑼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

⑽菖蒲:植物名。

多年生水生草本,有香气。

叶狭长,似剑形。

肉穗花序圆柱形,着生在茎端,初夏开花,淡黄色。

全草为提取芳香油、淀粉和纤维的原料。

根茎亦可入药。

民间在端午节常用来和艾叶扎束,挂在门前。

末两句用花树喻人易老,说明应珍惜欢聚的时日。

【译文】我的家住在横塘大堤,我红衫上香气如桂,高高的发髻如青云,耳上的首饰像月亮。

莲风吹来,江畔如春。

我站在大堤上,挽留北归的情人。

郎君吃着鲤鱼尾,奴家吃着猩猩唇。

我请求郎君不要离开襄阳,我已见惯了离去的船多,归来的船少。

今天还是菖蒲花开的夏天,转眼间就是深秋枫叶红遍。

【赏析】这首《大堤曲》乃唐朝诗人李贺(790-816年)于元和九年(814)南游吴楚经襄阳,拟乐府旧题而作。

柳枝词大堤杨柳雨沉沉原文及赏析

柳枝词大堤杨柳雨沉沉原文及赏析

柳枝词大堤杨柳雨沉沉原文及赏析柳枝词(大堤杨柳雨沉沉)原文及赏析原文:柳枝词(大堤杨柳雨沉沉)作者:何希尧朝代:唐朝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

飞絮满天人去远,东风无力系春心。

赏析:《柳枝词》即《杨柳枝词》,是中唐以后流行的歌曲之一,歌辞则由诗人创作翻新。

借咏柳抒写别情的,在其中占有很大比例。

此诗即属此类。

大堤在襄阳城外,靠近横塘。

宋随王刘诞《襄阳曲》云:“朝发襄阳来,暮止大堤宿。

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

”似乎从这诗以后,大堤便成了情郎们寻花问柳的去处,唐人诗中写到大堤,多有此意。

如施肩吾《襄阳曲》:“大堤女儿郎莫寻,三三五五结同心。

清晨对镜理容色,意欲取郎千万金。

”李贺《大堤曲》:“莲风起,江畔春。

大堤上,留北人。

”由此推知,这首《柳枝词》写的,便是大堤女儿在暮春时分送别情人的情景。

由于近水,堤上夹道的杨柳,枝条特别繁茂,丝条垂地,给人以嬝娜娇怯之感。

“柳条无力魏王堤”(白居易),写的便是这种情景。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韦庄),每逢折柳送别,即使晴天,也不免令人感伤,何况雨雾迷濛,那是要倍增惆怅的。

“大堤杨柳雨沉沉”,“沉沉”二字,既直接写雨雾(这不是滂沱大雨,否则不能飞絮)沉沉,又兼关柳枝带雨,显得沉甸甸的。

而人的心情沉重,也在景物的映衬下透露出来。

送别情人,离恨自深,说“万缕千条惹恨深”,不仅意味着看到那两行象征离别的翠柳,又使愁情加码,还无意中流露出女子因无奈而迁怨于景物的情态,显得娇痴可爱。

但此诗的'精彩并不在前两句,三句写分手情景道:“飞絮满天人去远”,意境绝妙。

前二句写雨不写风,写柳不写絮,到写“人去远”时,才推出“飞絮满天”的画面,这样便使人事和自然间发生感应关系,其妙类似于“蒙太奇”手法。

同时这句包含一隐一显两重意味,明说着“人去也”,而飞絮满天,又暗示“春去也”。

宋人王观有“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的名句,句下已有无尽惆怅;而两事同时发生,情何以堪!诗人都说风雪送人,景最凄迷;而“杨花似雪”、“飞絮满天”的景色,更易使人迷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赏析:李贺《大堤曲》
大堤曲
唐代:李贺
妾家住横塘,红纱满桂香。

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

莲风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

郎食鲤鱼尾,妾食猩猩唇。

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

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

译文
我的家住在横塘大堤,红纱衣衫散发桂花香,
青云发髻在头上扎起,明月耳饰在两边挂上。

莲风轻轻吹来,江畔一派春光。

我站在大堤之上,挽留一心北去的情郎。

郎君啊,你我同食鲤鱼尾,同食猩猩唇。

不要思乡远想襄阳道,江面的归帆很少很少。

今日恰似菖蒲开花,明朝枫树易老红颜易凋。

注释
大堤:襄阳(今湖北襄樊)府城外的堤塘,东临汉水。

妾:古时女子的谦称。

横塘:地名,靠近大堤。

一说横塘是指建
业淮水(今南京秦淮河)南岸的一个堤塘。

红纱:红纱衣。

绾(wǎn):把头发盘绕起来打成结。

青云:喻黑发,髻如青云。

髻(jì):发髻。

明月:即“明月之珠”的省称。

珰(dāng):耳饰。

穿耳施珠为珰,即今之耳环。

莲风:此指春风。

北人:意欲北归之人,指诗中少女的情人。

鲤鱼尾、猩猩唇:皆美味,喻指幸福欢乐的生活。

《吕氏春秋》“肉之美者,猩猩之唇。


襄阳道:北归水道必经之路。

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

绿浦,这里指水上。

菖(chāng)蒲(pú):植物名。

多年生水生草本,有香气。


狭长,似剑形。

肉穗花序圆柱形,生在茎端,初夏开花,淡*。

全草为
提取芳香油、淀粉和纤维的原料。

根茎亦可入药。

民间在端午节常用
来和艾叶扎束,挂在门前。

枫树老:枫树变老,形状丑怪。

这里表示年老时期。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拟古乐府。

大堤是襄阳(今湖北襄樊)城外的堤塘,六
朝以来为商船聚集之地。

这里用来作为乐府诗题。

这是李贺于唐宪宗
元和九年(814年)南游吴楚经襄阳拟乐府旧题而作。

赏析
乐府《大堤曲》这个诗题多是描述水乡船家女子爱情生活的。


朝人题作《大堤》或《大堤行》,唐人始用《大堤曲》这个诗题。

李贺的这首《大堤曲》写的是一个住在横塘的美丽女子与北来商
客的一段爱情生活。

开头两句交待了这个女子的居所。

横塘在当时是
一个商船往来聚集的繁华之地。

古代也有人根据《大堤曲》这个诗题
推测,此处所指当是大堤附近的另一横塘(清代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卷一)。

其实这里仅仅泛指横塘、大堤这样的水乡,所以诗中大
堤横塘参差互用,也就是互指。

“红纱满桂香”是说透过那绯红的窗纱,沁出闺房的桂香。

而后“青云”两句通过写这个女子青云般的发
髻和明月宝珠制作的耳珰,描述出其貌美动人。

这是采用汉代乐府
《陌上桑》的衬托手法。

下面“莲风起”四个三字句,交待了这个女
子与那个“北人”恋爱的经过。

在那莲叶随风起舞的春季,由北方来
经商的“北人”,因两人相爱而停驻在这繁华的大堤,而留连在“红
纱满桂香”的闺房。

下面“郎食”两句,以饮食之精美,极言两情之
绸缪,爱情生活之美好。

因为在古代,人们常以猩唇鲤尾作为男女情
爱的隐语。

结尾“莫指”四句是女子劝对方珍惜眼前的欢聚,勿有远
行别离之念。

“襄阳道”指其行程。

菖蒲花开于春末,此处喻女子易
逝的青春年华,因古人认为菖蒲难得见花。

这四句是女主人公以绿浦
中的行舟多一去不复返之事来劝情人莫生远行的念头。

最后用花树喻
人易老,说明应珍惜欢聚的时日。

李贺这首诗全无其“风樯阵马”的奇诡幻诞风格,而是力摹乐府
古体。

以一个笃情女子口吻写出秦淮水边商女真挚而热烈的爱情生活。

也在一种淡淡的哀怨之情中,透出其离多合少之苦。

在这方面是《古
诗十九首》的遗风。

而诗中喜用美言绮语,清丽动人,深得六朝乐府
之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