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天上谣》高考诗歌鉴赏

合集下载

苏教选修之《现代诗歌选读》之《天上谣》

苏教选修之《现代诗歌选读》之《天上谣》
‘长吉体’的特殊风格确在于‘奇诡’二字,但不光是题材或语言的诡 异,主要的还在于诗歌意境和构思的新奇谲怪;题材、语言等因素,则是 从属于其整个意境与构思的。” • 李军《论长吉体的艺术特征》(载《宁夏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把长吉 诗歌的艺术特征概括为四个方面:诗歌题材的虚幻化、诗人形象的艺术化、 艺术表现的独特化(化丑为美、通感变形手法、夸张、写梦)、语言风格 的多样化(既晦涩难懂又明白晓畅,既奇幻瑰丽又精警凝练),并作了深 入而具体的分析,颇为切合长吉体诗歌的个性特点。
小结
前者从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 后者又从幻想世界回到现实世界, 一起一落,首尾相接,浑然一体
诗人的笔触向内转,着重表现他 的主观幻象、心灵梦境。李贺的诗 中经常描写的就是这样的“虚荒诞 幻”的事物和境界。
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 ⒈想象丰富,带有浓烈的虚幻荒诞的特色。在他的笔下,太阳会发出玻璃的 声音:“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马骨会发出铜声:“向前敲 瘦骨,犹自带铜声”(《马诗》);他想象的天上是一片和平的生活情景, 仙人也耕牧种植:“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天上谣》), 说仙人王子晋正吹着细长的笙管,在驱使神龙翻耕烟云,种植瑶草。
画面一:月宫仙桂花不落
画面二:秦妃当窗望晓色 幻想世界
画面三:王子驱龙种瑶草 画面四:仙女漫步寻芳翠
现实世界
尘世凡间
说说诗歌是如何表现这种瑰丽境界的
诗歌中的四个画面虽然互不连缀,然 而却显得和谐统一的画面,都以仙人 活动为主体,以屋宇、花草、龙凤等 等为陪衬,突出天上闲适的生活和优 美的环境,以与人世相对比。诗人巧 妙地把神和人结合起来,把理想和现 实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理想成为可以 观照的物象,因而显得深刻隽永,而 又有生气灌注。

天上谣

天上谣
此时,晨光熹微,弄玉正卷起窗帘,观赏窗 外的晨景。窗前的梧桐树上立着一只小巧的青 凤。它显然就是当年引导他们夫妇升天的那只 神鸟。弄玉升天已有一千余年,而红颜未老。 那青凤也娇小如故。时间的推移,没有在她 (它)们身上留下任何痕迹,这是天庭的神奇 之处。然而,天宫岁月也并非毫无变化。它有 晨昏之别,仙人也有夙兴夜寐的生活习惯,这 些又似与人世无异。
小结
这是一首游仙诗,在一个晴朗的夜晚, 诗人游目太空,被璀璨的群星所吸引,于 是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向那美丽的天庭。 李贺虚构了一个尽善尽美的仙境,显然有 所寄托。诗人心怀壮志而生不逢时,宝贵 的青春年华被白白地浪费了,这叫他怎不 愤恨不已?诗人曲折地表现了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对当时社会和个人境遇的不满。
李贺是属于韩孟诗派的,求新求奇。其诗歌的 艺术特色是:
1、想象丰富,带有浓烈的虚幻荒诞的特色。
2、构思不拘常法,意象之间跳跃变化很大,常 常超越时间和空间。
3、气氛凄恻冷寂。喜用“鬼”、“泣”、 “死”、“血”等凄冷的字眼和景物描写,渲染 出一种哀怨的气氛,以表现他内心的苦闷。
4、语言极力避免平淡而追求峭奇,挖空心思地 避俗求新。“长吉体”不光是题材或语言的诡异, 主要的还在于诗歌意境和构思的新奇谲怪。
解题
诗的题目是《天上谣》, “谣,声逍遥也。”意即用韵 比较自由,声音富于变化,吟 诵起来,轻快优美。
哪些诗句是写天上的生活,哪些是写 人间现实?
明确:诗共十二句,分成三个部分。
开头二句是诗人仰望星空所得的印 象,结尾二句则是仙人俯视尘寰所见 的情景。前者从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 界,后者又从幻想世界回到现实世界。 中间八句具体描述天庭的景象,陆续 展示了四个各自独立的画面。
5、上述各个互不连缀,然而却显 得和谐统一的画面,都以仙人活动为 主体,以屋宇、花草、龙凤等等为陪 衬,突出天上闲适的生活和优美的环 境,以与人世的“沧海桑田”相对比。

古诗天上谣·天河夜转漂回星翻译赏析

古诗天上谣·天河夜转漂回星翻译赏析

古诗天上谣·天河夜转漂回星翻译赏析《天上谣·天河夜转漂回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贺。

其古诗全文如下: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前言】《天上谣》选自《李贺诗歌集注》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一首游仙诗。

本诗虚构了一个尽善尽美的仙境,表达了诗人心怀壮志而生不逢时的感慨和因宝贵的青春年华被白白地浪费而愤恨不已的心情。

【注释】⑴回星:运转的星星。

⑵银浦:天河。

⑶学水声:诗人由天河引起联想,说行云像发出声音的流水一样。

⑷仙妾:仙女。

⑸缨:系玉佩的丝带。

⑹秦妃:指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借指仙女。

《列仙传》弄女嫁给仙人萧史,随凤升天。

⑺植:倚。

⑻青凤小:小青凤,因为押韵所以倒置。

⑼王子:王子乔。

周灵王太子,名晋,传说擅长吹笙,这里指仙子。

⑽鹅管:行状像鹅毛的笙管。

⑾耕烟:在云烟中耕耘。

⑿瑶草:灵芝一类的仙草。

⒀粉霞:粉红色的衣衫。

绶:丝带。

⒁藕丝裙:纯白色的裙子。

⒂藕丝:纯白色。

⒃青洲:清邱,南海中草木茂密的仙洲。

⒄步拾:边走边采集。

⒅兰苕:兰草的茎。

泛指香花香草。

⒆羲和:神话中给太阳驾车的神。

⒇海尘:海地扬起的尘土。

【翻译】天上的银河夜里还在潺潺,飘荡着闪闪群星,银河两岸的流云们,调皮地模仿着水声叮咚。

月宫金色桂花树,从来就是花不落绽放飘香,仙女轻盈采桂花,纤手娴熟歌声宛转响佩缨。

天宫的弄玉,卷起宝帘打开玉窗,又一个明媚的拂晓,窗前梧桐树永远枝繁叶茂,带他们夫妻飞天的小青凤,还是没长大依然那么娇小,神仙夫妻当然永远年轻红颜难老。

天上王子乔又吹起玉笙如凤鸣,笙管长长,真美真好,他悠然微笑在云烟里,吆喝着龙耕地,种下万顷仙草。

剪一条粉霞做成红绶带装饰着天女们的藕丝仙裙,笑语喧哗她们飞到南海青洲采仙草,又来赏早春。

快看呀东边,羲和驾着天马,车里载着太阳又奔来了,焰火纷纷,人间,石山下的海水又一次退去变成陆地,飞起灰尘。

天上谣(李贺)

天上谣(李贺)

天上谣(李贺)教学目标:1、了解李贺,把握李贺诗歌的特点。

2、概括诗中所营造的仙境画面,明确诗人营造仙境的意图。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苏小小墓》(李贺)苏小小容貌极美,幽兰带露一如她的泪眼朦胧。

而死后却一切成空:无物哪里结同心,烟花已散不堪剪。

这是一个埋没风尘的女子,这是一段无望的眷恋。

诗人在凭吊一个女子永恒的十九岁,也在慨叹自己的青春。

而“西陵下,风吹雨”,一个王朝的荣耀也已经过去。

二、作者介绍李商隐《李贺小传》: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版,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

”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妈老且病,贺不愿去。

”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

天上差乐,不苦也。

”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

少之,长吉气绝。

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嚖管之声。

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竞死。

王氏姊(李贺嫁给王家的姐姐)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李贺独泣,可见他实是不愿去的。

所以,后李义山为贺作小传慨叹曰:“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才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对此,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则有一段精彩的评论:“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

你看,唐朝的诗人李贺,不因困顿了一世的么?而他临死的时候,却对他的母亲说,‘阿妈,上帝造成了白玉楼,叫我做文章落成去了。

’这岂非明明是一个诳,一个梦?然而一个小的和一个老的,一个死的和一个活的,死的高兴地死去,活的放心地活着。

说诳和做梦,在这些时候便见得伟大。

所以我想,假使寻不着出路,我们所要的倒是梦。

”长吉是活在梦里的,二十七年就仿佛一场惊梦。

在这看似淡淡郁郁的梦里谁曾想包裹了一个怎样锦绣精致的内心,包裹了一种怎样澎湃涌动的诗情。

李贺,七岁能辞章。

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

李贺《天上谣》鉴赏《天上谣》译文及赏析

李贺《天上谣》鉴赏《天上谣》译文及赏析

李贺《天上谣》鉴赏《天上谣》译文及赏析《天上谣》是由李贺所创作的,“逝将去女,适彼乐士。

”(《诗经·魏风·硕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对当时社会现实和个人境遇不满的曲折表现。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天上谣》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天上谣》唐代:李贺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珮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天上谣》译文天上的银河夜里还在潺潺,飘荡着闪闪群星,银河两岸的流云们,调皮地模仿着水声叮咚。

月宫金色桂花树,从来就是花不落绽放飘香,仙女轻盈采桂花,纤手娴熟歌声宛转响佩缨。

天宫的弄玉,卷起宝帘打开玉窗,又一个明媚的拂晓,窗前梧桐树永远枝繁叶茂,带他们夫妻飞天的小青凤,还是没长大依然那么娇小,神仙夫妻当然永远年轻红颜难老。

天上王子乔又吹起玉笙如凤鸣,笙管长长,真美真好,他悠然微笑在云烟里,吆喝着龙耕地,种下万顷仙草。

剪一条粉霞做成红绶带装饰着天女们的藕丝仙裙,笑语喧哗她们飞到南海青洲采仙草,又来赏早春。

快看呀东边,羲和驾着天马,车里载着太阳又奔来了,焰火纷纷,人间,石山下的海水又一次退去变成陆地,飞起灰尘。

天上一天就是人间百年,让我,怎能不伤怀摧心。

《天上谣》注释回星:运转的星星。

银浦:天河。

学水声:诗人由天河引起联想,说行云像发出声音的流水一样。

仙妾:仙女。

缨:系玉佩的丝带。

秦妃:指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借指仙女。

《列仙传》弄女嫁给仙人萧史,随凤升天。

植:倚。

青凤小:小青凤,因为押韵所以倒置。

王子:王子乔。

周灵王太子,名晋,传说擅长吹笙,这里指仙子。

鹅管:行状像鹅毛的笙管。

耕烟:在云烟中耕耘。

瑶草:灵芝一类的仙草。

粉霞:粉红色的衣衫。

绶:丝带。

藕丝裙:纯白色的裙子。

藕丝:纯白色。

青洲:清邱,南海中草木茂密的仙洲。

步拾:边走边采集。

兰苕:兰草的茎。

天上谣赏析仙妾采香垂佩缨【唐】李贺

天上谣赏析仙妾采香垂佩缨【唐】李贺

天上谣 李贺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珮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题解
• 诗的题目是《天上谣》,“谣,声逍 遥也。”意即用韵比较自由,声音富于 变化,吟诵起来,轻快优美。 • 这是一手游仙诗,在一个晴朗的夜晚, 诗人游目太空,被璀璨的群星所吸引, 于是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向那美丽的天 庭。诗人虚构了一个尽善尽美的仙境, 曲折地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当 时社会和个人遭遇的不满。
画面二:秦妃卷帘图
•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 天宫的弄玉,卷起宝帘打开玉窗,又一个明媚的拂晓, 窗前梧桐树永远枝繁叶茂,带他们夫妻飞天的小青凤,还 是没长大依然那么娇小, 神仙夫妻当然永远年轻红颜难老。 秦妃当窗眺望晓色。秦妃即弄玉,相传为秦穆公 的女儿,嫁给了萧史,学会吹箫。一天,夫妻二人 “同随凤飞去”,成了神仙。此时,晨光熹微,弄 玉正卷起窗帘,观赏窗外的晨景。窗前的梧桐树上 立着一只小巧的青凤。它就是当年引导他们夫妇升 天的那只神鸟。弄玉升天已有一千余年,而红颜未 老。那青凤也娇小如故。时间的推移,没有在她们 身上留下任何痕迹,这是天庭的神奇之处。然而, 天宫岁月也并非毫无变化。它有晨昏之别,仙人也 有夙兴夜寐的生活习惯,这些又似与人世无异。
是形容东海之小如同一杯水被打翻了一样。这四句,诗人 尽情驰骋幻想,仿佛他真已飞入月宫,看到大地上的时间 流逝和景物的渺小。浪漫主义的色彩是很浓厚的。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一句想落天外,比喻奇妙。“黄尘清水三山 下,更变千年如走马”亦是富有哲理意味和 艺术想象的千古名句。全诗既具有丰富的想 象力和形象性,又充溢着深沉的哲理,散发 着理趣的芬芳,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李贺天上谣全文解释

李贺天上谣全文解释

李贺天上谣全文解释李贺的《天上谣》那可真是一首充满奇幻想象的诗啊。

诗一开头“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这是啥景象呢?就好像天河在夜里转动,星星就像在天河里漂浮着,那银河边的流云啊,就像在学着水流动的声音呢。

你看,这李贺的脑洞是不是开得很大?一般人哪能想到流云还会学水声啊,这就像是把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水给联系起来了,就如同我们把远方的朋友和家乡的特产联系起来一样,看似不搭边,却有一种奇妙的和谐感。

再看“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珮缨。

”那月亮上的玉宫啊,桂树的花一直都没落下,仙女们在那儿采着桂花的香气呢,身上的玉佩和缨带垂着,多美的画面啊。

这就像我们想象中的仙境,仙女们总是那么优雅,在一个永远美好的地方做着美好的事。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听的神话故事,里面的仙女总是住在那种美轮美奂的地方,做着神秘又让人向往的事,这玉宫就像是我们心中最美好的那个梦的所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秦妃卷起帘子,看到北窗外的早晨,窗前种着梧桐树,还有青色的小凤凰呢。

这感觉就像是我们清晨推开窗户,看到院子里的小宠物在玩耍一样。

可是人家秦妃看到的是小凤凰啊,这可比我们看到小猫小狗神奇多了。

这李贺描绘的天上的生活,和我们人间的生活好像又有点相似,又有着天壤之别。

要是我们也能有这样的生活,那该多好啊,每天一睁眼就是这么奇幻的景象。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王子吹着长长的笙,就像鹅管那么长,还呼唤着龙在烟雾里耕地,种着瑶草呢。

龙啊,在我们的想象里那是多厉害的神兽,在这里却被用来耕地,这就像是让老虎去拉车一样,有一种奇特的反差感。

可这在天上的世界里,好像又理所当然。

瑶草肯定是那种特别神奇的草,种在烟雾缭绕的地方,感觉就像是把最珍贵的东西种在最神秘的地方,好像那是只有天上才有的待遇。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仙女们穿着粉色云霞般、系着红色丝带的藕丝裙,在青洲漫步采摘着兰苕。

这画面太美了,就像一群花仙子在一个美丽的花园里嬉戏。

李贺《天上谣》赏析

李贺《天上谣》赏析

李贺《天上谣》赏析天上谣李贺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珮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注讲】①谣:本义是指信口而唱的、没有伴奏的歌。

以歌谣的形式写作正是李贺诗歌的一大特色:推崇结构散漫的古体诗,不写章法严谨的近体诗。

②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意谓天河转动,繁星也随之漂转,河中的流云发出流水的声音。

银浦:即银河。

这一联恰恰表现了李贺在诗歌修辞上的一大特色,钱钟书对此有过很好的解释,大意是说,比喻是因为两个东西有相似的地方,所以才能以此喻彼,但这两个东西只是在某一点上相似,并非完全相似,而李贺很喜欢就两个东西相似的方面推及不相似的方面。

比如“银浦流云学水声”,云可以比喻水,因为两者都有“流动”这个特点,但流云无声,流水有声,这是两者不相似的地方。

但到了李贺笔下,云既然像水一样流动,就也会像流水一样发出声响。

③玉宫:月宫。

仙妾:仙女。

④秦妃:即秦穆公的女儿弄玉,传说弄玉嫁给了善于吹箫的萧史,夫妇二人乘凤升天。

⑤王子:即王子乔,这里泛指男仙。

据《列仙传》记载,王子乔是周灵王的太子,喜欢吹笙,能发出凤凰鸣叫一般的声音。

他常在伊、洛之间漫游,被一个叫浮丘公的道士引上嵩山,一去三十余年。

有一天,他对来找自己的人说:“请转告我的家人,七月七日到缑山和我见面。

”到了这一天,人们果然看到王子乔乘着白鹤飞落在缑山顶上,向大家致意。

几天之后,他乘鹤飞上了云霄,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⑥粉霞红绶藕丝裙:这一句是描写仙女的装束。

粉霞、藕丝:各家注本多解作唐代的颜色名称,粉霞是粉红色,藕丝是纯白色,但这应该是引申义,词的本义似乎是指某种具体的物件。

唐代诗人徐夤有一首《尚书新造花笺》,描写一种新研制出来的很有艺术气息的纸张,说这种纸“浅澄秋水看云母,碎擘轻苔间粉霞”,把云母和粉霞对举,既然云母是一种具体的物件,粉霞自然应该也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贺《天上谣》鉴赏
古诗鉴赏
0123 1430
天上谣
李贺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珮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在一个晴朗的夜晚,诗人游目太空,被璀璨的群星所吸引,于是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向那美丽的天庭。

诗共十二句,分成三个部分。

开头两句写天河。

天河,绚烂多姿,逗人遐想,引导他由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

天河在转动,回荡着的流星,泛起缕缕银光。

星云似水,沿着“河床”流淌,凝神谛听,仿佛潺潺有声。

这些是诗人站在地面上仰望星空的所见所感,写实之中揉有一些虚构成分,显示了想象的生发过程。

中间八句具体描述天庭的景象,陆续展示了四个各自独立的画面。

画面之一是:月宫里的桂树花枝招展,香气袭人。

仙女们正在采摘桂花,把它装进香囊,挂在衣带上。

“花未落”意即“花不落”。

仙树不枯,仙花不落,它与尘世的“馨香易销歇,繁华会枯槁”形成鲜明的比照。

画面之二是:秦妃当窗眺望晓色。

秦妃即弄玉,相传为秦穆公的女儿,嫁给了萧史,学会吹箫。

一天,夫妻二人“同随凤飞去”,成了神仙。

此时,晨光熹微,弄玉正卷起窗帘,观赏窗外的晨景。

窗前的梧桐树上立着一只小巧的青凤。

它显然就是当年引导他们夫妇升天的那只神鸟。

弄玉升天已有一千余年,而红颜未老。

那青凤也娇小如故。

时间的推移,没有在她(它)们身上留下任何痕迹,这是天庭的神奇之处。

然而,天宫岁月也并非毫无变化。

它有晨昏之别,仙人也有夙兴夜寐的生活习惯,这些又似与人世无异。

画面之三是神奇的耕牧图景。

仙人王子晋吹着细长的笙管,驱使神龙翻耕烟云,播种瑶草,多么悠闲自在!画面之四是:穿着艳丽服装的仙女,漫步青洲,寻芳拾翠。

青洲是传说中的仙洲,山川秀丽,林木繁密,始终保持着春天的景色。

来这儿踏青的仙女,采摘兰花,指顾言谈,十分舒畅。

上述各个互不连缀,然而却显得和谐统一的画面,都以仙人活动为主体,以屋宇、花草、龙凤等等为陪衬,突出天上闲适的生活和优美的环境,以与人世相对比。

这正是诗歌的命意所在。

人间怎样呢?末两句用雄浑的笔墨作了概略的点染。

在青洲寻芳拾翠的仙女,偶然俯首观望,指点说:羲和驾着日车奔驰,时间过得飞快,东海三神山周遭的海水新近又干了,变成陆地,扬起尘土来了。

这就是人们所常说的“沧海变桑田”。

诗人借助具体的形象,表现了尘世变化之大和变化之速。

对比之下,天上那种春光永驻、红颜不老的状况,就显得特别可贵。

这是一首游仙诗。

李贺虚构了一个尽善尽美的仙境,显然有所寄托。

诗人心怀壮志而生不逢时,宝贵的青春年华被白白地浪费了,这叫他怎不愤恨不已?“逝将去女,适彼乐士。

”(《诗经·魏风·硕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对当时社会现实和个人境遇不满的曲折表现。

这首诗想象富丽,具有浓烈的浪漫气息。

诗人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种种新奇瑰丽的幻境来。

诗中所提到的人物和铺叙的某些情节,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内容。

但诗人又借助于想象,把它们加以改造,使之更加具体鲜明,也更加新奇美丽。

象“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不仅使王子吹的笙有形可见,而且鲜明地展示了“龙耕”的美妙境界。

这是诗人幻想的产物,却又是某种实体的反照。

诗人写子虚乌有的幻境,实际是把世间的人情物态涂上神奇的色彩。

例如兰桂芬芳,与人间无异;而桂花不落,兰花常开,却又是天上特有的景象;仙妾采香,秦妃卷帘,她们的神情举止与常人没有什么不同,但仙妾采摘的是月宫里不落的桂花,秦妃身边有娇小的青凤相伴,而且她(它)们都永不衰老,这又充满神话色彩。

诗人运用这种手法,巧妙地把神和人结合起来,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理想成为可以观照的物象,因而显得深刻隽永,而又有生气灌注。

这首诗,全诗十二句,句句都有物象可见,诗人用精心选择的动词把某些物象联系起来,使之构成情节,并且分别组合为六个不同的画面。

它们虽无明显的连缀迹象,但彼此色调谐和,气韵相通。

这种“合而若离,离而实合”的结构方式显得异常奇妙。

诗歌首尾起落较大。

开头二句是诗人仰望星空所得的印象,结末二句则是仙人俯视尘寰所见的情景。

前者从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后者又从幻想世界回到现实世界,一起一落,首尾相接,浑然一体。

诗的题目是《天上谣》,“谣,声逍遥也。

”意即用韵比较自由,声音富于变化,吟诵起来,轻快优美。

这首诗的脚韵换了三次,平仄交互,时清时浊。

各句平仄的排列有的整饬,有的参差错落,变化颇大,这种于参差中见整饬的韵律安排,显得雄峻铿锵。

(朱世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