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观光采摘园发展概述

(发展战略)观光采摘园发展概述
(发展战略)观光采摘园发展概述

观光采摘园发展概述

观光农业的发展

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业,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狭义的仅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广义的观光农业涵盖“休闲农业”、“观赏农业”、“农村旅游”等不同概念,主要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农村空间出让及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使旅游者充分领略现代新型农业艺术及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的新型旅游业。

观光农业是把观光旅游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旅游活动,它的形式和类型很多。根据据德国、法国、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和我国的台湾省的实践,其中规模较大的主要有5种:

(1)观光农园。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人内摘果、拔菜、赏花、釆茶,享受田园乐趣,这是国外观光农业最普遍的一种形式。

(2) 农业公园。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除了果品、水稻、花卉、茶叶等专业性农业公园外,目前大多数是综合性的,包括服务区、景观区、草原区、森林区、水果区、花卉、花卉区及活动区等。农业公园的面积,因性质和功能而异,既有小型的0.3h㎡水稻公园,又有几十公顷的果树公园。

(3) 教育农园。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形态,即利用农园中所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以及配备的设施,如特色植物、热带植物、传统农具展示等,进行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传授游客农业知识。代表性的有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我国台湾省的自然生态教室等。

(4)森林公园。一个以林木为主,具有多变的地形、开阔的林地、优美的林相和山谷、奇石、溪流等多种景观的大农业复合生态群体。在树种结构上,针叶树上,针叶树、阔叶树与果果树树种相结结合;在土地资源利资源利用和空空间布局上,林、果、渔、菜、、花相结合,以森林风光—光与其他自然景观为主体,配套一定的服务设施、必必要的的景观建筑,在适当适当位置建设有狩猎场猎场、游泳池、垂钓区、露营地、野炊区等,是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旅游、野营、避暑、科学考察和进行森林的理想场所。(5)民俗观光村。在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的农村地域域,利用其特有的文化或民俗,提供可供夜宿的农舍或乡村旅店之类的游憩场所,让游充分享受浓郁的乡土风情以及别具一格的民文化和地方习俗,如深圳的民俗文化村等。

观光采摘园:观光果园,是现代化城市开展特色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项目的展开,可以有力地带动当地观光业的发展,让果林经济与观光旅游相结合,充分体现生态、休闲、科普三大功能,并以其巨大的辐射能量拉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力地加快了地方经济建设的步伐。现代化旅游观光果园着重强调了果园的基础条件建设,其艮好的果园建设管理和优质的果品是开发旅游、观光、采摘的前提和保证。

观光采摘园,是随着近年来生活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而逐渐出现的集旅游、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于一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综合性产物。观光采摘园是由最初的小规模的观光果园形式发展到统一规划的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观光农业园区发展的高级形态。观光采摘园将生态、休闲、科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生态型、科普型、休闲型的观光采摘园的出现和存在,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客观地促进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开发,有效地促进了城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观光采摘园的规划建设用破与立的方式而非传统的果园生产建没,以城市一农田作为一个城市整体出发点,强调了与城

市生活的对话,形成了“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构筑出了“城市一郊区一乡间一田野”的空间休闲系统。

人类文明分为三个时期,即第一产业农业业为基础的文明;第二产业工业为基础的文明;第三产业服务业为基础文明(图2-20)。按照三个产业的消长关系又可把二个时期细分成起飞、发展、完成三个阶段,且人口从乡村农田向城市转移的规模和速度受城市的吸力和乡村的推力两种基本力的控制。随着时代的变迁,在逐渐开放的条下F,世代祖居农田的人们寻求理想“乐土”的精神动力加大,于是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中期,城市的吸力力和农村的推力同时增大,传统的农业产模式也受到休闲度假、观光采摘业等三产业的影响。传传统的果建设、农)种植等农业生产仅仅体现了第一个层次的功能。观光采摘园景观规划建设则充分体现出了以提果品为主要农产品的第一性生产、保护与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以及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观光资源的三个层次功能(图2-2J)。如北京市大兴区采育镇葡萄观光采摘园——葡萄庄园观规划设计中,办公区以原有划建设的办公楼为主,办公区求安静,所以和服务管理区分划出来,单独成区。服务管理区贴办公区,以葡萄展厅和葡萄摘联栋温室为主体,是整个葡萄观光采摘园最主要的人流集中地,游客活动,然后乘坐园内电游览观光车出发。在这里休憩、进餐、游览、咨询,由园区方面组织分配,安排导游,讲解葡萄的科技文化知识和葡萄采摘知识及注意事项等。因因此北京市大区采育镇葡萄观光采摘园葡萄庄园的规划建设使整个观光采摘园<仅具有了植物观赏和果园采摘两个简单功能,还适当结合城郊休闲、农园生活和生产体验、乡土教育等功能,甚至还有果实等乡土特产加工的互动服务。

国内外观光采摘园发展概述

果品、蔬菜等农业作物在园林中的应用由来已久,在我国林发展的初始阶段周朝的苑、囿中,便栽有大量的桃、梅、木瓜等农作物。《诗经周南》中就有颂桃的诗句:“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生动地描述了桃花盛开,枝叶茂盛,硕果累累的美景。《周礼地官司徒》记载:“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芝粟、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郑玄注:“果,枣李之属。瓜瓠之属。珍异,蒲桃、枇杷之属。”这句话译成今文就是:“场人,掌管廓门内的场圃,种植瓜果、葡萄、枇杷等物,按当时收敛贮藏。”这样,在约3000年前的周朝,我国已有了家葡萄和葡萄园,并且已知道怎样贮藏葡萄,在当时,葡萄是作为皇家园林中的珍异果品。蔬菜也同样运用在了今天的城市园林景观中,如深圳第五届中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中的“力“瓜果园”,主要是釆奇异瓜果、蔬菜品种来营造具有丰富园林色彩的栽培景区,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科普教育意义图2-23—图2-26)。入口标志性景石,简洁、自然、环保。蜿蜒溪流贯穿园,分外亲切、宁静,曲优美、图案丰富的大理石园路指引着游客的观线路。为增加趣味性和观赏性,园内精心设计了许多特色园林小品,如框景瓜果竹架、竹亭、花架廊、园林木桥、竹门、木架亭等。植物配置以奇花异果为主体,采用岭南园林植物配置手法,使植丰富的色彩、柔和多变线条、优美的姿态及风韵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欧洲关于伊甸园的神话描述中,记录下了人们对于梦想与神秘的极乐世界的向往,而这个极乐世界是与外界分离的安全性很好的空间,里面种植了奇花异果。

在古埃及和中世纪欧洲的古典主义花园里不仅种植着各式各样的花卉和蔬菜,而且还有枝头挂满果实的果树,以供贵族们观赏食用。在这一时期,园林中也相继出现了葡萄园、橘园、蔬菜园、稻田、药圃等或规则或不规则的园中园(图2-30~图2-31)。

在16世纪,意大利最有权力的美第奇(Medici)家族不仅在大城市拥有住宅,在托斯卡纳(Tuscan)郊外还有16栋别墅。美第奇家族的装饰画证明景观是家庭财富的基础,而且这枣丫,

成为非常美丽的景观。在以后的二三百年里“农业景观是漂亮的”这一思想逐渐盛行。贵族有闲心欣赏农业景观之美丽,但与农民不同的是别墅的主人并不直接创造景观。直到最近一百里,伴随教育和休闲活动的普及,对农业生产景观的欣赏逐渐为各阶层所接受。这样的理念,即景观可以同时具有观赏性和生产性,启迪了许多西方的景观设计。如英国东茂林生态园利用各类果树作植物造景材料,大大丰富了园区景观,并为旅游者提供了果品观光、采摘等其他城市公园所不开展的活动(图2-32一图2-37)。

随着城市的全球性扩张,“城市文化病”也日益严重,公共领域内众声喧哗,资本权力的控制与反抗,族性文化间的差异、断裂和冲突,使公共交往和共识成为当代城市的一大突出问题。鉴于此,后城市中最典型的有机城市、生态城市等模型便充分反映了对自然的回归和高度的开放性。城市时代的中间景观( Middle Landscape)实际上是后工业时代城市与乡村的不断融合,反映的是城乡一体化的景观。随着近代生态科学的发展,对城市中的生态环境日益关注,对原农业环境更加注意保护。在城市建设中,城市农田同城市公园比较,有许多优越性。表2-1是英国国会周地区位于有2500名儿童的居住小区内的3hrri2城市公园和城市农田的成本效用比较,乏。显然,城市田作为城市休闲与开放空间具有很多的优点,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国外观光采摘园发展概述

19世纪30年代欧洲已开始农业旅游,然而,当时观光农业并未被正式提出,仅是从属于旅游业的一个观光项目。20世纪中后期,旅游<再是对于农田景观的欣赏观看,代之相继出现了具有观光职能的观光农园,农业观光游逐渐成为其休闲生活的趋势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旅游度假需求的臼益增大,观光农业园由单纯观光的性质向休闲度假等功能扩展,目前一些国家又出现了观光农园经营的高级形式,即农场主将农园分片租给个人家庭或小团体,假日里让他们享用。

1982年由欧洲15个国家共同在芬兰举行了以农场观光为主题的会议,探讨并交流了各国观光农业的发展问题,各个国家也在此基础上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1) 意大利

意大利在1865年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味野趣,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作或者在农民土地上搭起帐篷野营,或在农民家中住宿。目前,农业旅游在发达的意大利旅游业中成为一支新兴的生力军,又被称作“绿色假期”,它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80—90年代发展成熟起来。意大利的农业旅游已与现代化的都市、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新型的田园生态环境融合在一起,对农村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改善城乡关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德国

市民农园起源于中世纪德国的Klien Garden,那时德国人多在自家的大庭院里划出一小部分上地作为园艺用地,享受亲手栽培作物的乐趣。而德国观光农业的真正发端始于19世纪,19世纪初德国政府为每户市民提供了一小块荒丘,市民用作自家的“小菜园”,实现蔬菜生产自给自足。19世纪后半叶,德国正式建立了“市民农园”体制,其主旨是从建立健康社会的理念出伊,‘在狭窄公寓里的都市居民能够得到充足的营养。

近年来德国建立市民农园的宗旨已发生很大的变化,转向为市民提供体验农家生活的机会,使久居都市的市民享受田园之乐。市民农园的土地来源于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镇、县政府提供的公有土地,另一部分是居民提供的私有土地。每一市民农园的规模约有 2 h ㎡。大约50户市民组成一个集团,共同承租市民农园,每个承租人租地100㎡。租赁者要与政府签订为期25—30年的使用合同,自行决定如何经营,种花、植草、种菜或是栽树、

养鱼政府都不加干涉,但其产品却不能出售。如果承租人不想继续经营,可以中途退出或转让,市民农园管委会选出新的承租人继续租赁,新承租人要承担原承租人合理的已投入的费用。目前,德国市民农园呈兴旺之势,承租者已超过80万人,其产品总产值占到全国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在德国的都市或中小城镇中,到处都有不同形式的市民农园,如仅在门根(Mengen)市区就有约8000个。

德国城市郊区设有“市民农园”,规模不大(一般2 h㎡,分成40~50个单元),出租给城市居民,具有多功能性,可从事冢庭农艺、种菜、花卉、果树,达到生产乐趣、回归自然、休闲体验的需求。

(3) 日本

日本属于较早研究和发展都市观光农业的国家,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日本国内即已有人提出发展都市农业的观点,但真正开始实施则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日本的都市农业定位在特大国际化大都市的局部地区,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两大方面,即“食”与“绿”。“食”就是为市民提供生活所需的各种新鲜的农副产品,发挥农业特有的经济功能;“绿”是指为市民营造生存所需的绿色生态环境,发挥其保持生态平衡、抗灾防灾等公益功能。

在日本,都市农业的形式很多,如果按照所利用的资源类型和经营形态划分,可分为以下类: ①市民农园。这是由没有农地所有权的市民承租的市区或近郊区农地而进行耕作的园地。承租者可种植花、草、蔬菜、果树或进行庭院式经营,以享受耕种与体验田园生活的乐趣。农地所有者将农地出租收取租金,平时尚可帮助忙于工作的市民照顾农田,收入要远多于自己种田,因而这是一项使委受双方皆受益的事。日本市民农园的类型较多,依据农园承租使用对象的不同,又可分为家庭农园、学童农园、高龄农园、残疾人农园(如盲人农园)等。

②银发族农园。这是日本专为65岁以上的退休银发族开辟的。目的是让高龄化社会愈益增多的银发老人获得心灵的安宁,获得规律性与回归自然相结合的健康生活,体验耕种、收获、享用农产品以及把产品馈赠他人的快乐,扩大人际交往,追忆往事,返老还童,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③农业公园。日本于20多年前,开始建设农业公园,将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于一体。农业公园一般依土地的地形与原有农产品种类而构成其风格特色,其有以单一农产品,如水稻、果品、花卉、茶叶、桑等构成专业性的农业公园。但目前日本以综合性的农业公园居多,一般在公园内规划有服务区、景观区、草原区、森林区、水果区、花卉区及活动区等,其中以果树为主体者又可称之为果树公园,以花卉为主体者称之为花卉公园,而在水果或花卉中也有以梨或兰花为专业者,分别称之为梨公园和兰花公园等。

④民宿农庄。一个农家,也是一个很好的休闲度假场所,加之农场景观优雅宁静,更具吸引都市人口的魅力,因此许多农场都成为都市人口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寒暑假还可以成为都市学童进行农村生活体验的场所。在日本,农户耕作面积比较小,但是比较突出秀丽的景色、农村文化和农副产品特色。在这些地区,农民将废弃或多余的农舍加以改造,提供给都市休闲度假者住宿,称之为“民宿”。“民宿”的住宿规模可容纳25—60人,以当地特色食物供应早晚餐,经营以家庭为主,有的少量雇人。

⑤观光农业。主要包括观光农园和观光农渔村,以及二者的结合。在都市或近郊地区,利用农业产业、各种农业设备及农村资源,做有计划、有组织的规划设计,并安排多种观光、采果活动,可吸引很多城市观光人口。

⑥体验农业。发展体验农业是日本都市农业的一项重要政策,日本特别注重孩童对农业的参与体验,使其接受农耕教育。在体验农业的规划设计上,依据不同族群特

点提供不同的体验方式,其办理单位遍及乡镇公所、农协、民间企业。

(4) 美国

1941年美国的游憩农业得以发展,1962年以后,由于政府政策上的鼓励,以度假农场和观光牧场为主的农业游憩活动迅速成长。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更加注重农业景观的保护,景观设计师的目光开始从都市即自然区的景观,回到乡村景观上,进一步促使了都市观光农业的发展壮大。

(5) 新加坡

新加坡国土面积仅685.4km2,人口416.37万人(包括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和在新加坡有固定住所长期居住的外国人,如包括劳工和旅游者新加坡的消费人口超过500万)。

新加坡国小人少,1965年建国后即大力推动工业化进程,农业产值、用地、从业人员不断减少。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有各类大小农场2万个,占地1.4万㎡到2002年,新加坡农业用地已减少到8.07krri2,仅占全部国土面积的1.18%,共有263个农场(有些小农场仅数公顷),大部分位于“农业科技园”和“生物科技园”内。

新加坡重点的都市农业模式是现代化集约的业科技园。其基本建设由国家投资,然后通过招标方式租给商人或公司,租期为10年,现有耕地约1500h㎡,供500多个不同规模农场经营。其中有一个用气耕法(即在有空调设施的温室内种植,植物根部暴露在空气中,每隔5分钟喷洒含营养物质和肥料的制成雾水的冷水,不喷农药)种植蔬菜的农场。用气耕法种植不仅比传统的土耕法节省土地,而且比水耕法节省水(水可以循环使用)。

目前,全国已兴建10个农业科技示范园,总共占地264 hm2,园区内除安排种植农作物外,还相应地建设了一些娱乐场所。

国内观光采摘园发展概述

我国的观光农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首先在深圳开办了一家荔枝观光园,随后又廾办了一家采摘园。目前一些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珠海、苏州等地已相继开展了观光休闲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效益,展现了观光农业的强大生命力。如北北京平谷万亩桃园、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无锡马山观光农业园、扬州高冥寺观光农业园、山东的枣庄万亩石榴园、平度大泽山葡萄基地、栖霞苹果基地、莱阳梨基地等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为城市旅游业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

其中,在我国各大城市和省区中,北京和台湾的观光采摘业发展最好。

(1) 北京

北京观光农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与海外观光农业相比起步较晚,但经过近20年的发展探索,已初具规模,呈现出类型多元化、功能系列化的特征。目前,北京观光农业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观光农园,主要以观赏农业景观为主,京郊各区县基本都发展了这一特色农业。如海淀区坚持发展“精品高效农业”,把观光农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区政府以温泉乡、北安河乡、聂各庄乡为主体,以西山为背景,综合开发出蔬菜、果树、粮食、鱼塘、特禽等别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园区。再如大兴区利用瓜果名产发展绿甜观光农业,举办盛夏西瓜节、金秋百果节等,让观光游客找到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②休闲度假农业区,主要以休闲娱乐为上。京郊各区县充分利用旅旅游资源,积极发展这一类型的都市农业。如顺义区重点开发了潮自河沿岸的森林公园、水上娱乐场、沙滩浴场、乡村高尔夫球场、赛马等休闲娱乐场所;怀区开发了各种垂钓,建成600余间别具风情的小木屋,推出“住面、尝水果、食水鲜”的休闲农业;大兴区兴丁

北普陀影视城、避店森林公园、北京骑士园等。

③观光采摘园,其功能定位强化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充分发展多功能的农业生产模式。观光采摘园的建设,进一步发挥其供给食品、丰富文化生活的功能,即发展绿色环保、休闲娱乐的新型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型农业、体验型农业。如北京市林业局、旅游局推出的2005年百万市民观光采摘同之旅活动,海淀区推出的“百果大采摘”观光活动(图2-38),大兴区举办的梨园采摘(图2-39),昌平开展的苹果采摘(图2-40),顺义举行的葡萄采摘等。

(2) 台湾

我国台湾省的观光农业发展居世界领先地位。如今台湾观光农业经营状况为:

乡镇一休闲农渔园区,46处(2001年计划设置);

a.休闲农场,175处;

b.观光农园,385处;

d,教育农园,14 1处;

e.市民农园,56 处。

台湾观光农业共经历了以下6个阶段:

①20世70年代末,台湾人均年收达到中等小康生活水平,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由劳动型转向休闲型,观光果园开始在台湾出现。如观光农园即是这个时期由农民开成熟果园促销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②1983年台湾农政当局实施制定“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目前台湾开放观光果园达70多处,开放作物种类存柑橘、百香果、文旦、莲雾、杨桃、金枣、李、桃、草莓、葡萄、柿、红枣、荔枝、龙眼、番石榴、香菇、茶叶各种花卉等20多种。

③1989年4月台湾“农委会”举办了第一次“发展休农业研讨会”。对休闲农业的概念、想法都进行了广泛的研讨,指出休闲农业的基本概念应是利用农村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民众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其经营管理的内容应包括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文化活动等三个层面。

④④1 990年,台湾“农委会”在“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所得方案”中设立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从技术、经费、宣传等方面加大了对休闲农业支持的力度。

⑤⑤1992年12月30日,“农委会”颁发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并对准备发展休闲农业的地点,聘请了专家进行实地考察与评估,通过详细的规划与设计,由乡村社会、社会心理、民俗文化,景观生态、水土保持、森林、园艺环境工程、旅游观光、农村建设、地政等各方面有关专家学者及单位代表组成“休闲农业咨询小组”,执行休闲农业规划设谴计的决策咨询。

⑥⑥1994年又推出了《发展都市农业先驱计划》。政府对从事都市农业生产的市民不仅在资金上给予补贴,还在技术上给以支持。

摘自《观光采摘园规划设计》

公司企业文化与发展战略愿景

服务为本共促为赢 河北嘉福物业治理有限公司(文案草本) 2009年1月

引言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变革”使各行各业在革故鼎新中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与进展。医院作为医疗卫 生体制改革的最前沿,同样面临着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变 革与考验,这也是摆在每个医院治理者面前的一个需要深入 考虑和研究解决的永恒课题。 曾几何时:纵观世界医疗市场的进展格局,我们不难看出,在新的医疗市场需求下,医院追求不断壮大与进展的最终决定因素,不 仅仅只靠提高医疗质量和业务水平,还要把提升服务质量和 服务水准作为最务实、最有效、最具竞争力的战略举措,走 出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治理的改革之路,谁先占据这一新业 态的市场,谁就赢得了新的生存与进展的空间。

勿庸置疑: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治理有利于医院卸去包袱、轻装前行,是在“节流”基础上的“开源”之举。但它却像一条河流横 亘在我国大大小小的医院面前,这就需要我们树立大服务、 大市场和大后勤的理念,勇于突破自我的封闭模式,引进国 内外先进理念和治理经验,通过将医院后勤工作整体“外包” 来降低成本,提高服务品质,改善核心业务绩效,从而最大 限度地合理配置资源,使医院的医疗、服务和形象得到全面 提升。 势在必行:积极稳妥地推行后勤服务社会化已是医院进展不可逆转的潮流和总趋势,是一项业务性、专业性强且又复杂的系统工程。 因此,要推进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必须激活诸多方面的 因素,其中一个专门重要的工作,确实是要因地制宜地引进 外部专业服务提供者,“让擅长的人做擅长的事”,让医院 就此从繁琐的后勤工作中完全解脱出来,用心致志地投入医 疗教研工作之中。 终极选择:河北嘉福物业治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医院物业治理为主,集绿色环保、科技清洁、工程维护、物业治理为一体的大型 物业治理公司。公司成立十年多来,秉承着“服务为本,共 促为赢”的宗旨,以诚信求精的专业精神,严谨务实的工作 态度,追求卓越的工作业绩,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认知度和美 誉度。特不是在与省会多家医院的紧密合作上,随着后勤服 务项目覆盖面的逐步扩大、认知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企业 与医院双方的经营理念、治理方式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得到 了专门好的融合,形成了“服务医院、服务患者、相辅相成、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维度分析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维度分析 一、战略目标国家文化安全与公民文化权利的双重诉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 文化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来源。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现代化事业中战略地位的确立,一方面源于全球化时代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的需要;另一方面源于社会全面进步中对维护人民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响应。 在全球范围内,文化变革与文化竞争正在成为新时代最重要的历史事件。 正如希利斯?米勒所说,全球化而今已成为文化、政治以及经济生活中许多领域里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2]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军事领域,而且也越来越多的指向文化领域,文化成为一国重要的软实力而成为综合国力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捍卫国家文化主权不仅事关文化的独立性,而且关系到一国的政治主权和独立地位。 文化主权是现代民族国家对本国文化拥有的最高权和独立权,其核心是民族文化的独立存在权和发展权。 国家文化主权的完整存在将为文化安全提供权力支持和政治保证。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硬实力得到较大提升,但文化发展的相对滞后,使国家软实力未能取得同步发展,中国人正在失去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中国性,即存在自性危机。 [4]相对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领土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相对隐形,但却事关重大。 这是因为文化和意识形态渗透于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是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得以建立和维护的重要思想基础,从深层上影响着国民的精神和灵魂。 一个民族或国家,如果精神支柱坍塌、文化阵地丧失、意识形态失控,社会成员的价值规范就会陷入混乱,国家安全就无法保障。 [5]而面对全球化时代文化霸权主义的挑战,面对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排挤战略的挑战,中国正面临着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隐忧。 从全球文化竞争的格局和态势来看,中国处于被动的不利地位,表现在中国还不是文化生产大国,参与全球文化竞争的实力不济,文化输出的能力不足;表现在面对西方国家的文化行销模式,中国尚未建立一套相应的软实力制约机制,文化竞争的反制能力薄弱。 中国应当从国家利益的高度来审视文化发展,采取有效手段保护自己的文化产品、文化价值与文化身份,坚决抵制和防范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渗透,构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今天世界上……进步再也不能以技术和生活的物质标准来衡量了。

金佛山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策划方案

金佛山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策划方案(2008年-2020年)第一部分市场概述 (2) 一、市场趋势 (2) 二、市场需求 (2) 三、需求结构 (3) 第二部分战略思路 (3) 一、金佛山旅游发展思路 (3) 二、金佛山旅游发展目标 (4) 第三部分总体定位 (5) 一、市场定位 (5) 二、形象定位 (7) 第四部分营销策略 (8) 一、营销目标 (8) 二、营销建议 (8) 第五部分媒体策略 (10) 一、投放方式 (10)

二、传播方式 (10) 第六部分产品策略 (11) 一、旅游目的地线路设计 (11) 二、旅游中转地线路设计 (11) 第七部分价格策略 (11) 第八部分渠道策略 (12) 第九部分竞争策略 (12) 方案说明 本方案是参照阿特金斯规划、重庆周边三日游市场调查、金佛山风景区可行性报告相关内容和数据,以及对重庆、四川、湖南、贵州等省市同类型景区、景点市场运作手法分析研究而提出的金佛山发展战略规划策划方案,由于属于公司内部交流,一些关于景区分析以及相关市场分析、竞争对手分析等不做阐述,本方案不妥之处,还望领导指正。 第一部分市场概述 我国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 乡居民普遍开始关注和重视自己的生活质量,于是度假、休闲等旅游需求急剧增加,国内旅游的发展如火如荼。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深入发展,新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开始从新的经济增长点迈向新的支柱产业,从世界旅游大国

迈向世界旅游强国。中国旅游业正处于蓬勃兴旺时期,近年来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旅游业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代。 20世纪90年代国内旅游出游人数平均每年以%的增长速度发展,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出游率不断上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自由支配收入比重的增大,节假日的延长,闲暇时间的增多,促进国内旅游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增长最快、潜力最足的国内旅游市场。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1、市场容量将继续扩大,旅游将逐渐成为居民生活的基本要素之一。 2、国内旅游的市场需求日趋个性化、差异化和多元化。 3、国内旅游者的质量意识将不断提高,消费行为将更趋理性。 4、国内旅游将向企业品牌化、产品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5、我国将逐步步入“休闲时代”,休闲旅游将成为国内旅游发展的热点和支柱。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取代法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接待旅游入境人数可达亿人次,占世界市场份额为%;中国也将成为世界第四大客源国,出境旅游人数将达1亿人次,占世界市场份额为%。 2006年重庆市人均GDP1610美元,呈现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复合需求,都市发达经济圈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更是呈现出观光+休闲度假+体验旅游的复合需求。重庆旅游市场具体特征表现如下:

动漫文化发展战略

动漫文化发展战略 一、动漫产业概述 动漫是动画和漫画有机结合的简称。动漫产业是以动漫产品为核心,以品牌、形象和衍生产品打造的一个巨大产业链。它具备知识经济和注意力经济的全部特征,是资金密集型、科技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新兴产业,是21世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明星产业,具有消费群体广、市场需求大、产品生命周期长、高成本、高投入、高附加值、高国际化等特点。 二、河南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 国务院在2009年7月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振兴规划内容特别强调要加快数字、动漫等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同时降低准入门槛,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各地方政府也通过税收优惠、产业基金、创建基地等方式大力扶持相关企业成长;这些都将切实提升我国动漫产业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据有关专家测算,未来三年到五年是动漫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动漫及相关产业的年产值最少达到1000亿元,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经过多年的努力,河南动漫已逐步形成了产业基础相对扎实,分

工结构日趋合理的格局。像小樱桃卡通公司、天乐动画影视公司和小破孩文化产业公司等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使河南动漫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不断得到提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据不完全统计,河南现有动漫原创人员1500多人,年动画产能已达一万多分钟,衍生产品种类达2100多个,畅销全国各地及1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0年3月30日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在郑州高新区正式破土动工,2011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建成后,可容纳300家左右动漫创意企业进驻,每年将形成5万分钟动画片、10款网络游戏、2000万册漫画出版物的产能,预计年销售收入超30亿元,年利税约5亿元。基地的发展目标是进入全国动漫产业第一方阵,打造中部地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动漫之城。此外,省委、省政府还专门设立了文化产业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于投资好的动漫和其他文化产业项目,力求通过一个时期的发展,使河南涌现出一批知名企业,提高新兴文化产业特别是动漫产业的科技含量。 三、洛阳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文化是中原经济区最重要、最显著的优势之一。 省委书记卢展工也指出:“中原要崛起,河南要振兴,必须首先突出河南的文化优势,发挥河南文化的作用。”对洛阳来说,发展文化

韩国“文化立国”战略及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韩国“文化立国”战略及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韩国;“文化立国”;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启示 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其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增强一国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越来越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亚洲地区,韩国首先确立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努力开发本国文化软实力资源,通过提升文化力提升软实力,进而提升国家综合国力。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朴正熙政府为代表的韩国军政府以高度集中的管理方式,试图从传统文化里寻找现代化的力量,因此政府集中全力扶持传统文化的发展,但扶持内容只限于所谓的“高级艺术”。1986年全斗焕政府在韩国第六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当中,提出“文化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同步化”这一重要的政策目标,为“文化立国”战略的提出奠定了基础。1990年卢泰愚政府颁布了《文化发展十年规划》,提出“文化要面向全体国民”的政策理念;1993年金泳三政府出台的“文化繁荣五年计划”将文化产业的开发作为重要目标之一。1997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后,金大中政府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紧急援助,并以此为契机,全面展开了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改革与治理。在这个过程中,韩国政府逐渐意识到文化产业蕴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决定通过大力挖掘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振兴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实现“文化立国”。1998年起,韩国政府出台了包括《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在内的“文化立国”纲领性法规,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全面统领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立国”战略实施后,文化产业已经一跃成为韩国国内继制造业之后第二大支柱产业。 韩国从“文化立国”战略确立伊始就坚持走海外市场路线。“文化立国”战略实施后,韩国文化产品迅速在海外市场打开局面,一跃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强国,并且形成了在东亚地区风靡的“韩流”现象。同时,韩国制造业也乘势而上,将一种富有创造力、注重设计的新文化理念逐渐渗透到各个产业,制造业通过自主研发开发适合不同地区人的不同产品、利用明星效应来刺激消费,并在政府的大力扶植下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等手段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三星、LG以及现代汽车等著名公司已经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知名的品牌,韩国也逐渐摆脱以往的“制造型”国家形象,开始向“韩国创造”过渡。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相对于韩国较为发达的文化产业,我国还处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有必要通过借鉴韩国的成功经验,建立起适合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以适应未来竞争日益激烈的文化产业国际竞争的需要。一、改革现有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目前来看,我国文化产业管理制度的核心依旧是分行业管理,是一种较为松散的混合性组织架构的制度框架。我国应设立统一的文化产业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政策,制定发展预算等。同时,应在各地分别设立文化产业管理委员会的下属机构,负责管理本地的文化产业事务和落实文

国家文化产业政策解读

2017年国家文化产业新政解读 国务院:力争“十三五”时期数字创意产业产值达8亿元 2016年12月19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正式印发。《发展规划》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十三五”时期,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期为2016—2020年。 据了解,《发展规划》为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五个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要求,并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5个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并在更广领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平均每年带动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的发展目标。 《发展规划》提出,以数字技术和先进理念推动文化创意与创新设计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相关产业相互渗透。到2020年,形成文化引领、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相关行业产值规模达到8万亿元。此外,《发展规划》还从创新数字文化创意技术和装备、丰富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和形式、提升创新设计水平、推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等四个方面说明了“十三五”时期我国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 两部委发文:发展工业文化产业 近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将凝聚发展工业文化的社会共识,整合工业文化各类资源,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培育和发展工业文化产业,建设各类主体共同参与工业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聚焦突出问题,重点抓好工业设计、工业遗产、工业旅游、企业征信以及质量品牌、企业文化建设等领域工作,形成竞争新优势。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发展工业文化产业,让工业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具体来说,将推动工业设计创新发展,促进工艺美术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大力发展工业旅游,支持工业文化新生态发展。 “一带一路”彰显文化自信 文化部: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于日前正式公布。该行动计划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为“一带一路”文化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绘制了路线图。 据悉,《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以“政府主导,开放包容;交融互鉴,创新发展;市场引导,互利共赢”为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是健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完善“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打造“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品牌、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促进“一带一路”文化贸易合作。具体包括“一带一路”国际交流机制建设计划、“一带一路”国内合作机制建设计划、“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文化中心建设计划、“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建设计划、“丝绸之路文化之旅”计划、“丝绸之路文化使者”计划、“一带一路”艺术创作扶持计划、“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长廊建设计划、“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计划、动漫游戏产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行动计划、“一带一路”文博产业繁荣计划和“一带一路”文化贸易拓展计划共12项子计划。 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国际合作机制,加快国内“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以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工艺美术、创意设计、数字文化为重点领域,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根据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实施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在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开发中的合作,积极利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推介文化创意产品,推动动漫游戏产业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发展。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推进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 文化部:2017年将积极推进扩大文化消费试点 来自文化部的报告显示,2016年,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逐步推进,第一批第一次26个试点城市因地施策,有效拓展了居民文化消费空间。国办转发文化部等部门的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试点单位积极开发文创产品。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186个产业项目获得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扶持。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

中国文化的发展策略 摘要: 文化反映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演进。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创造的积累,认识的模式,交流的媒介和行为的规范。它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道德伦理、政法制度、宗教信仰、文物典章、风俗习惯、哲学美学等许多方面。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品格。它对人类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对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文化的发展不但标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水平,也标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国力和软实力强大程度。 关键词:文化,民族精神,战略,中国特色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曾指出,“谁占据了文化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我们可以看到文化的重要性,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拥有浓厚的文化氛围。我们的祖祖辈辈在中国大地上留下了文明的足迹,我们接受的是儒家文化的熏陶。自古中国重视文化的发展,每个时代的统治者都对文化很是重视,在21世纪的今天文化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被各个大国重视,并制定相关策略发张自己国家的软实力。 据我们所知,文化是人类后天的创造。文化反映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演进。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创造的积累,认识的模式,交流的媒介和行为的规范。它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道德伦理、政法制度、宗教信仰、文物典章、风俗习惯、哲学美学等许多方面。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品格。它对人类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对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文化的发展不但标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水平,也标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国力和软实力强大程度。 今天,文化的相当部分还直接表现为生产力,出现了具有极大经济价值的文化产业。文化作为软实力的重要,往往体现在它的影响上。即文化的发达程度和先进程度所产生的魅力,包括对本国和本民族所产生的凝聚力与对它国它民族所产生的吸引力。文化越发达越先进,它作为软实力的影响就越大越广泛!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强大,不独表现在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强大上,还需要文化作为软实力的强大。因而对发展中的中国来说,发展文化关系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发展文化不仅需要战略的眼光,还需要审时度势地制定正确的文化发展战略,以求扬长避短,升优汰劣,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在当今世界的总格局中实

旅游度假区产业发展态势与启示

旅游度假区产业发展态势及对我镇休 闲产业发展的若干启示 旅游度假区是旅游地的一种类型,是一种以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通过向旅游者提供配套的设施与服务,并具有丰富的休闲度假内容,环境良好的旅游地。纵观国内外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趋势、特点及其产业发展态势,我们应从战略的高度把握和确立我镇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与产业发展。 一、国内外旅游度假区发展及其趋势特征 (一)国内外旅游度假区的发展 从国际看,19世纪,随着中产阶级规模的扩大,便捷交通的出现,尤其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使大众休闲度假在欧美等国家日益活跃,具有医疗性质和保健性质的环境质量优越的地域成为人们在闲暇时间竞相追逐的地区,随之出现了海滨度假、湖滨度假、山地度假和温泉度假等不同资源类型的度假地。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旅游度假风行全球,据有关资料表明,20世纪后期,大多数欧共体国家有一半或一半以上的人口每年离家休假至少1次,如1994年,以度假旅游为主要目的的旅游者——英

国占59%,德国占75%,法国占57%,西班牙占55%;亚洲除韩国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者中休闲度假的比例至少占外出旅游的2/3。伴随着度假旅游的大发展,旅游度假区也呈现全面大发展趋势,如在加勒比沿岸、地中海沿岸、东南亚国家的海滨地区、夏威夷、澳大利亚的海滨地区形成了以夏季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的海滨旅游度假区,在欧洲的阿尔卑斯、韩国汉城附近的山地,出现了以冬季山地运动、健身为主要目的的山地度假旅游区。目前世界比较著名的旅游度假区有6个,即西班牙的加那利蓝岛、土尔其的南安塔利亚、多米尼加的波多普拉、墨西哥的坎昆、韩国庆州的波门湖和印尼的巴厘杜阿岛等。 从国内看,真正大众化的休闲度假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199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为标志,我国的大众化度假旅游产品开始启动,特别是1995年“五一”双休日假期的启动,以及1996 年国家旅游局推出的“度假旅游主题年”活动,旅游度假区获得全面发展。 “十五”期间,我国明确将度假旅游与旅游度假区建设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国家旅游局明确提出,“要在国务院批准的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基础上,将一批条件比较成熟的省级旅游度假区和外资建设的度假区批准为国家旅游度假区,以增加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数量,扩大国家旅游度假区的规模”;“把集中力量抓好海南热带海岛海滨度假地的建设作为全国开发旅游度假产品的重点”;“把青海、甘肃、新疆、黑龙江建成暑季度假旅游的新的热点地区,分流东部海

当代世界国家战略中的文化的跃升

当代世界国家战略中的文化的跃升当代世界各国在制定其新世纪的国家发展战略时,都将文化作为最重要的因素来研究和考察,作为最根本的立国之本来进行部署。世纪之交文化的变革是当代最为重要的历史事件。 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 从国际上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与发展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全球化,高新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与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人们不得不对文化的发展投以极大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认识到文化对于当代社会经济生活的巨大影响和制约。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文化在人类发展中的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认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一部分,而脱离人或文化背景的发展是一种没有灵魂的发展。而世界经济和产业的发展自身已经越来越文化化了。 在这一全球性潮流的推动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策划了“世界文化发展十年”(1988-19 97)活动,并于1992年成立了以联合国前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为主席的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1995年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经过数年的调查、积累、撰写和修改,推出了题为《我们创造的多样性》(OurCreativeDiversity,1995)的报告,深入论述了文化在人类发展中的极其重要的作用。报告指出,发展不仅包括得到商品和服务,而且还包括过上充实的、满意的、有价值的和值得珍惜的共同生活,使整个人类的生活多姿多彩。因此,文化作为发展的手段尽管很重要,但它最终不能降到只作为经济发展的促进者这样一个次要的地位。发展与经济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组成部分。发展是一种对个人和集体产生强大的思想和精神影响的现象。所以对发展和现代化的各种问题的认识,说到底都集中在文化价值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文化是一种行为方式的传播。报告指出: 当文化被理解为发展的基础……文化政策的概念就必须相应地扩大。任何针对发展的政策都必须对文化本身保持敏感,并受到文化的激发……这种文化政策的定义和运用意味着,通过更好地利用多元主义的现实和机会,发现那些能够将多元伦理(multi-ethnic)社会结合在一起的内在因素。它喻示着提高政治和管理、技术、工商业、教育、社会与社区发展

9第九章文化发展战略共11页文档

第九章文化发展战略 第一节文化战略和文化发展战略 一、文化战略: –定义:文化战略是人类在逆境中运用智慧以求取生存和发展的战略。 包括: 1、文化本身的战略 2、文化应用的战略 研究论著: ?《李元飞?文化战略之道》丛书首次倡导文化是企业运行之道,文化战略可 以策划,制定成功的文化战略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差异化的竞争优势?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狭义的概念:文化战略是指一个企业、公司或组织等传播发展自身的文 化软实力的基本指导思想、目标、方法和策略。 二、文化战略的性质: ?首先是国家战略,是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战略,是民族和国家生存战略的文化形态和当代形态。 ?战略(strategy)一词最早是军事方面的概念。在西方,“strategy”一词源于希腊语“strategos”,意为军事将领、地方行政长官。后来演变成军事术语,指军事将领指挥军队作战的谋略。公元579年,罗马皇帝毛莱斯毛莱斯用拉丁文写了一本名为《stratajicon》的书,被认为是西方第一本战略著作。 “战略“释义 ?在中国,“战略“一词历史久远,“战”指战争,“略”指“谋略”。?春秋时期孙武的《孙子兵法》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对战略进行全局筹划的著作。 ?在现代,?°战略?±一词被引申至政治和经济领域,其涵义演变为泛指统 领性的、全局性的、左右胜败的谋略、方案和对策。 ?战略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西晋初史学家司马彪所著《战略》一书,后屡见 于《三国志》等史籍中。 ?1956.7,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军事出版部出版了《廿一史战略考》。 国家动漫园 ?2008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复的《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在滨海新区“建设国家级滨海新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整合、开发天津市乃至环渤海地区文化资源,使之成为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策源地和示范区”。 ? 2009年3月,天津市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签署《文化发

企业文化战略规划方案

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3-2015年企业文化战略规划方案

目录 一、企业文化建设理念 (一)总体目标 (二)基本原则 二、企业文化建设规划 (一)企业文化的构成 (二)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的步骤 1、梳理构建阶段 2、整体推进阶段 3、深化完善阶段 (三)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的载体与形式 三、企业文化建设实施中需要注意的关键控制点

XX公司2013-2015年企业文化战略规划方案为进一步凝聚全体员工,持续提高公司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根据《公司2013-2017年发展规划》,特制定《XX公司2013-2015年企业文化战略规划方案》。 企业文化建设理念 一、总体目标 加强精神文化建设,锻造和培育企业之魂,使之成为凝聚共识、激发力量,鼓舞斗志、推动发展的精神动力。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坚持把价值理念渗透于制度体系建设之中,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深度融合,以文化变革管理,不断健全完善适合企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提升企业科学管理水平。 加强行为文化建设,坚持以文化人,把价值理念内化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和处理内外关系的经营准则、经营思想,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完善员工行为准则,培养员工自我管理的习惯意识,增强道德约束能力。 加强形象文化建设,坚持用文化塑造企业品牌,打造良好的员工形象、产品形象、服务形象和环境形象,规范企业标识,建立企业与公众的良好关系,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 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在传承XX公司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广泛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和企业文化优秀成果,以先进的理念、制度、行为、形象推动文化落地,努力形成具有独特魅力与活力的公司企业文化体系,使之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软实力,形成内涵丰

浅谈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战略调整

Business 四23 四 浅谈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战略调整 周玉兰 作者简介:周玉兰(1988,08-),女,汉,籍贯:甘肃,张掖,没有职务,学历:研究生,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方向: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研究三 摘 要:本文结合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阐释了影响文化发展模式的几个基本因素,从六个方面对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构想进行了分析论述,对深入理解二领会党的十八大对中国文化发展的战略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三 关键词:中国文化;发展;十八大;战略一二前言 文化作为标志一个国家的特色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精髓,做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的一个体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精神动力,以及力量的源泉三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历史悠久,底蕴厚重,如何进一步加快文化发展,促进文化融合,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提升综合国力二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三通过十八大的召开,我国的文化发展有了一定的变化,并根据其变化对其进行分析三 二二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文化的发展上,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三随着经济的不断变化与发展,面对着文化全球化潮流的影响和冲击,实施文化发展战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建设文化强国,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圆中国文化强国之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越来越成为了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和强烈企盼三 三二文化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3.1经济对文化发展模式的选择起决定作用 在世界上,做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国际经济的激烈竞争之下,想要在国际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三要想通过文化的发展,来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则就必须的牢牢把握住文化的命脉,用先进的文化做为发展前进的方向,使具有民族精神的文化不断推动教育以及科技的发展三并且使我国的文化发展,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二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三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后期,市场经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并且体制经济的改革与建立,和逐步发展与完善的阶段三在这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体制也诞生了三事实是在我国的改革开放之初,文化经济体制的改革就已经启动了三 3.2政治对文化发展模式的具体构建起主导作用 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对提升中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也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特别是对于国际文化的吸收融合也有了质的飞跃三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总量名列世界前茅,但由于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文化软实力的滞后让我们在文化全球化发展上始终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竞争力是我国文化发展战略的重点三 3.3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对文化发展模式的选择有重要影响目前很多人担心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冲击,侵蚀了传统文化的空间,甚至担心过多的外来文化影响,会使中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不自信三因此,十八大以来,我国最大程度地吸收外来文化,开阔眼界,促使中国走向世界,更好的推进全球化进程三我国具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进程中,我国在文化造诣上领先于世界各国,成为历史上的具有先进文化传统的一个大国,屹立于各国之首并在文化上在中华民族的漫长发展与进化中,中国文化曾在世界上长期居于领先的地位,并且为世界文化的长足发展做出过重大的贡献,并由此逐步养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优越感,由此引发的严重后果需要我们深刻反省三文化流动与文化冲撞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三我们在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还应该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先进文化三 四二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战略调整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模式创新 文化做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建设现代化二面向世界二面向未来的今天,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成为必由之路三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 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二职业道德二家庭美德二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三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二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三 4.2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在新时期,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强调文化建设,这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包括教育二科学二文学艺术二新闻出版二广播电影电视二博物馆二图书馆等内容三1997年召开的十五大,提出了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并指出文化建设是相对于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而言三十六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完成三大任务,其中一项任务就是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三十七大提出了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三而到了党的十八大提出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到2020年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三这种变化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发展的理解是与时俱进的,适应了不同时代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三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文化发展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全民族文化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特别是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得到了不断增强三 4.3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发展将人民的文化需求放在首位,体现了主动性和多样性的有机统一,这是精神文化生活建设坚持 以人为本 的根本原则和具体表现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是实现社会整体精神面貌进步的重要途径三首先,把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发展的第一任务,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着力点三根据年龄阶段二受教育水准二审美水平二职业特点和经济收入等不同情况提出具体而明确的战略方案,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三 4.4突出社会主义文化的动力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三总体而言,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文化在引领风尚二教育人民二服务社会二推动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 西强我弱 的国际文化和舆论格局尚未根本扭转三在理想信念教育二思想道德建设二诚信建设二文艺创作二公共文化服务二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还有一些不足需要加以改进三 4.5文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全球化的多领域发展环境,迅速的融合和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调节方式,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发展三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标志,是国家发展的精神原动力,是社会进步的精神保障三 五二结语 文化发展是反映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形式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日益发展,我们坚信文化将继承和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人类历史文明的各项优秀成果,形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的文化产业体系,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做出更大的贡献三(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参考文献: [1] 金强.编辑对出版物文化内容选择的知性化策略[J].编辑之 友.2011年10期 [2] 高杨文.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J].北京印刷 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3] 陈奭琛.促进档案文化创新增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活力[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4期

“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结合我国当前形势,谈谈作为当代大学生该如何认识“文化 强国”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六中全会提出的: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 先进的文化生产力本身就是代表人类发展前进方向的文化,即无论是从生产力发展、政治制度还是思想文化上,都应该是代表人类发展的前进方向或历史演进的发展趋势。落后陈旧的文化,不可能成为人类文化发展趋势,因而也不可能形成较高水平的文化生产力和持续的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产业不是一般的生产,而是有明显价值取向的生产,承载着一定的价值观和价值理念。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政治制度,往往决定着文化的先进性质,而先进文化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往往对生产力和社会制度有强大的塑造和引导作用。人类的任何再生产都是创造性的,这尤其表现在文化领域,因此人类的社会实践往往产生突破原有文化形式的新内涵,通过逐渐的积累而成形并且突破原有文化形式的限制,从而推动文化的创新。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样我们才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另一方面,也必须着力于扩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即满足人民越来越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消费是一种具有能动性或生产性的消费,因为文化能够提高国民的素质,提高和激发人的创造力。满足了人的文化消费,也就是在生产着高端的生产力。在某种意义上,文化消费使消费活动与生产活动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消费文化产品同时就在激发精神生产,消费过程直接就成为精神生产过程。从这个意义上,社会越发展,也就越需要具有较高文化消费能力的国民。在当代中国社会,文化与经济紧密交融,文化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

旅游度假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驻马店天中旅游度假区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项目概况 驻马店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黄淮平原西南隅,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的美称。驻马店市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姓氏文化发源地之一,周氏、蔡氏、金氏、江氏家族的发祥地;盘古开天地、重阳节、梁祝爱情故事、董永七仙女爱情故事的发源地之一;中国车舆文化之乡、中国冶铁铸剑文化之乡、中国嫘祖文化之乡。是省级文明城市、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全省治安工作先进市、全国教育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规划区位于驻马店市驿城区西部,东临驻马店市主城区,南接乐山、金顶山、云蒙山,西望老河水库、板桥水库,北与遂平县嵖岈山风景区遥相呼应,是“驻马店市的后花园”。 第二部分项目开发条件分析 一、机遇优势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要条件。” 温家宝总理强调,要“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扩大文化健身、旅游等服务性消费”。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将发展旅游业作为促进服务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举措,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社会服务业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国家关于扩大内需的方针,必将带动包括旅游消费在内的国内需求出现一个大的增长。同时,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老百姓追求高质量生活的欲望将越来越强,不只满足“吃有肉,住有楼”,还希望能有闲钱搞旅游,这种旅游休闲的消费欲望和逐渐增强的消费能力,将给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市场。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及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中最具潜力、发展最迅速的组成部分。驻马店天中旅游度假区具备生态旅游的各项特点,即旅游地是一个运行良好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旅游基础设施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旅游规划及景点设计符合基本生态规律(即设施“生态化”)和文化传统具备原始、

十三五企业文化发展战略

XXXX十三五企业文化发展战略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有效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发展软实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积极作用,促进企业安全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基本概况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升华,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是凝聚和激励全体员工的精神内核,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竭源泉,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不相配套等问题。如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还存在融合不深、体现不到位的现象;有的单位、有的员工没有把企业文化提升为一种管理理念、管理思想、管理文化和促进企业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尤其是没有真正实现自觉地在实践中以树立企业形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己任的高度来认识。因而,须对公司企业文化进行系统梳理和规范再造,形成较为完整的具有XXXX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二、基本原则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要贯彻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从XXXX的组织结构、管理形式、发展目标、经营战略、生产经营特点和职工队伍状况的实际出发,并考虑外部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有的放矢地进行企业文化的设计和组织实施,既体现先进性、导向性要求,又具有

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切实推进XXXX的持续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用企业核心价值观引领人,用企业发展愿景鼓舞人,用企业精神凝聚人,用和谐环境培育人,用人才机制激励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充分发挥员工的首创精神和民主管理作用,促进员工和企业同舟共济、共谋发展,形成企业热爱员工、员工忠诚企业的良好氛围。 (三)要以深入宣传贯彻集团公司统一的企业精神、核心经营管理理念及公司标识,以企业文化建设带动和推进职工队伍的观念转变和XXXX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与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要充分调动积极性,发挥创造性,努力促进职工队伍的全面建设。 一是对公司现有的企业文化状况进行调研、评估,在全体员工中开展企业理念征集活动,挖掘、整合和提练企业文化内涵。 二是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反复讨论,结合公司发展战略提出鲜明的企业文化理念,提交公司党政联席会讨论确定,完成《XXXX 文化手册》的修订和编辑印制工作。 三是在较长时间内,采取对外媒体传播、对内组织学习培训和举办各类活动等形式,持续不断地对员工进行宣贯,使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显化于物”,为全体员工所熟知和认同,使广大用户接受和支持。员工对理念的掌握程度要达到95%以上。 三、培育建立“七大文化工程” 在以三大识别系统为构架的企业文化体系中,根据公司实际建

关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

关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 摘要: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中国文化产业逐步发展起来。大力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成了当前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及其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并提出了战略和对策,全力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步入协调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文化建设开创了新局面。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和社会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文化建设还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一、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1.文化产业增速保持平稳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8400亿元,比2008年增长10%,约占GDP比重%。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1052亿元,比2009年增长18%,

约占GDP比重%。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值超过39000亿元,占GDP比重将首次超过3%,文化产业平稳增长。 同时,十一五期间,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高于20%,2015年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的目标,实现倍增。 2. 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 研究表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000~2009年,中国文化影响力从世界排名第十位上升至第七位。中国的软实力名列全球第三,取得的成绩令人欣喜。与此同时,当前我国文化产业与世界范围内先进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仍然存在着差距。 二、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差距 1.市场化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 以电影业为例,中国每年可生产近400部电影,只有少数预算超过上亿元人民币的大制作影片,能够取得一两亿的国内票房。2009年的电影总票房约60亿,2011年达131亿元,增速明显。这说明中国电影市场尚有很大的潜力。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产业比重大,新兴的文化产业比重偏小,如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