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合集下载

怎样培养孩子感恩的心

怎样培养孩子感恩的心

怎样培养孩子感恩的心?1、引导孩子形成感恩意识。

感恩与回报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具有的道德准则,是做人的最基本修养。

但感恩如同其它道德品质一样,都是需要学习才能最终形成,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首先就应该让孩子形成感恩意识,只有有了感恩意识,孩子才能在生活中有感恩的行为。

2、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让孩子学会感恩,应该注重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感恩之情,从最简单的“谢谢”开始。

告诉孩子当别人帮助了你的时候,要记得向他人真诚的说声“谢谢”。

3、强化孩子的感恩行为。

当孩子有了感恩行为时,要给予孩子表扬和鼓励,强化孩子的感恩行为。

不管是对父母,还是老师、同学,以及其他的人,只要孩子有了感恩行为,都要及时地给予赞扬,帮助孩子强化这种行为,让孩子感受感恩带给自己的快乐和满足。

4、永远不要以孩子为中心。

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只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有爱即可,而不是过于溺爱,更不能因为孩子的无理取闹,而对错误问题忽略不计。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软硬兼施很重要。

5、少说。

应该很多父母喜欢对孩子说“你应该……”,这么多的“你应该”经常对孩子说,反而会起到一些反作用,孩子感恩的前提是自愿和主动的,你应该的说法其实是被动的逼迫孩子,让孩子做到我们所要求的,所以这种说法是非常不可取的。

6、禁止使用威胁的方式。

平时孩子犯错的时候或者不听话的时候,很多父母都喜欢用威胁的语言来让孩子妥协,明明内心是爱着孩子的,但是言语上却表达出非常讨厌孩子的样子,当孩子慢慢长大,这些危险的语言慢慢地就失去了笑容,取而代之的是冷冰冰的亲子关系。

培养孩子感恩的心有哪些好处?1、感恩使人与环境融洽和谐。

感人之恩,必与人为善。

一个知恩感恩的人,他的生活环境必定是完美的,使他幸福平安的。

否则的话,一个人一生不会有安生的日子过。

2、感恩的教育是爱的教育。

人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美德,且能够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对其成人后走向社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感恩的心讲评课教案

感恩的心讲评课教案

感恩的心讲评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感恩的含义,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用语言表达感恩之情。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懂得感恩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感恩之情。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感恩的含义。

2. 如何让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感恩之情。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感恩的情感。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恩经历。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感恩案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五、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典型的感恩案例。

2. 准备相关的心得体会分享。

3. 准备教学课件。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感恩的情感。

2.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恩对象和感恩之情。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讲解感恩的含义,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

2. 分析典型的感恩案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3. 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感恩之情。

三、分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恩经历。

2.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小组的讨论成果。

四、心得体会分享(10分钟)1. 邀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在感恩方面的体会和感悟。

2. 教师对分享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感恩。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感恩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感恩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活动:观看感恩视频(10分钟)1. 教师播放一部关于感恩的短视频,让学生感受感恩的力量。

2. 视频结束后,引导学生分享观后感。

七、角色扮演(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感恩的场景。

2.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感恩之情,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八、小组活动:制作感恩卡片(2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制作一张感恩卡片。

感恩的心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的品质

感恩的心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的品质

感恩的心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的品质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忙于追求物质利益,忽略了感恩的重要性。

然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培养学生拥有感恩的心态。

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他们才能够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并且积极回报社会。

因此,我们需要在教育实践中将感恩融入到课堂和学校的方方面面。

首先,作为老师,我们需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示范给学生感恩的态度。

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生日作为一个例子。

在自己的生日时,老师可以带上一些小礼物,然后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喜悦。

然后,老师可以询问学生是否有人也在近期过生日,然后鼓励学生去关心、祝福他们。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别人关心自己的快乐,也学会了关心他人。

这样的活动可以在学校的其他重要节日也进行,如圣诞节、感恩节等。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寻找感恩的机会,来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

比如,在学校活动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去慰问孤寡老人或者病患儿童。

通过与弱势群体的接触,学生将会意识到自己的幸福与别人的不同,从而培养出一颗感恩的心。

此外,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

通过为社区、为他人付出努力,学生将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同时也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这将深化他们的感恩思维。

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课堂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

我们可以组织一些讨论或者写作活动,让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为什么要感恩的原因。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到一些值得感激的事情,并让他们写下来。

这样一来,学生们将会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从而更加感激生活。

此外,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些关于感恩的故事或者文学作品,与学生共同阅读和讨论,从中获得感恩的启发。

最后,学校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定,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感恩的品质。

学校可以设立感恩教育的主题活动,并且奖励那些在感恩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学生。

学校也需要将感恩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中,例如在语文课上分析优秀作品中的感恩主题,在数学课上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等。

教案分享:培养孩子做人感恩之心

教案分享:培养孩子做人感恩之心

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价值观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培养孩子做人感恩之心。

感恩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和人文素质,孩子从小就应该学会感恩,懂得感恩。

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心怀感恩,走出发愁、发火、发脾气的困境,才能心态平和,愉快生活。

如何培养孩子做人感恩之心呢?这里分享几点教案:一、身教为先,做出榜样孩子天性喜欢模仿,家长的行为举止往往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家长要身体力行,做出一个榜样,多从自己身上下手,首先要从自己身上寻找感恩的源头,让孩子看到、模仿感恩的行为。

比如,感谢孩子为自己做的小事,感谢他们的存在与陪伴。

二、多与孩子沟通,让感恩成为习惯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更需要家长与孩子多沟通。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氛围和家长引导意义重大。

家长应该与孩子共同讨论,感谢和受感谢的事情,让孩子在生活中更加体会感恩,形成习惯。

三、引导孩子善待他人,更加理解和关爱别人一个人的眼光越宽、越远,心境就越开阔、越平和。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我们还需不断推动他们向德善、向光明发展,做一个懂得感恩、善待周围人、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四、多引导孩子体会家庭的生活和亲情家是孩子成长的根基,亲情是孩子感受到的最温暖的力量。

通过引导孩子感受家庭生活的细节和温馨,让孩子在亲情渗透的生活中,更加懂得感恩,更加懂得珍惜。

五、用心观察孩子的反应,及时引导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时刻用心观察孩子的反应。

如果孩子在认错或做错事情后,展现出真正的悔过和改正,家长就要及时引导,让孩子更加珍视自己的行为及家人的关爱,懂得感恩。

六、积极促进孩子与社会的交流和互动体验除了家庭,孩子还需要通过交流和互动,从而体会更多的生活,懂得更多的感恩。

因此,家长既要引导孩子社交,也要让孩子接触更多的社会实践体验,从而更贴近、更理解社会,更懂得感恩。

培养孩子做人感恩之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家长们要从自己身上下手,做好引导孩子感恩的工作,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懂得感恩,从而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并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以爱教育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以爱教育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以爱教育培养学生感恩之心爱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感恩之心的教育理念,它通过爱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培养起感恩之情。

在当今社会,由于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环境的变化,学生往往忽略了感恩的重要性。

因此,教师们应采用以爱教育为核心的方法,帮助学生重新认识感恩,并将其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首先,爱教育要从树立榜样入手。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学生的关爱,以真心实意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

通过自己的行为,向学生展示爱与感恩的力量。

比如,在公益活动中积极参与,关心弱势群体,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等等,让学生感受到爱与关怀的力量。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进行情感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贡献和帮助,从而激发他们对他人付出的感激之情。

比如,在教授一些历史人物的时候,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些人物为社会、为人民付出的贡献,引导学生对这些人物心怀感恩之情。

同时,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区服务、义工活动等,使他们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意义。

此外,爱教育还需要让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资源,培养他们对环境和资源的感恩之心。

我们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进行环保教育,向学生传递环保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实地参观、野外探索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自然资源的珍贵与有限性。

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学生珍惜自然环境和社会资源,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在学校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培养学生感恩之心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增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

同时,学校和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权益,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感受到来自学校和教师的爱与关怀,从而培养起感恩之心。

总之,以爱教育培养学生感恩之心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通过树立榜样、情感教育、关注环境和资源以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多种途径,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从内心深处培养感恩之情。

教给学生一颗感恩的心

教给学生一颗感恩的心

教给学生一颗感恩的心大港区官港学校高建芳生而为人,要感谢大众的恩惠,感谢父母的恩惠,感谢师长的恩惠,感谢国家的恩惠;没有大众助益,没有父母养育,没有师长教诲,没有国家爱护,我们何能存于天地之间?所以,感恩不但是美德,而且是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基本条件!如果要让学生懂得为人的艰辛、成长的不易;如果要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将来造福家庭、造福社会、为国效力,那么,首先必须教会他们感恩。

“如何教给学生一颗感恩的心呢?”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与同行交流。

敬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一、首先让学生们学会感恩自己的父母。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教育我们做人,在人世间,再没有比父母对子女的爱更深厚,更博大的了!“父母把我们拉扯大不容易”这是多子女时代学生们时常在嘴边念叨的话。

如今,大部分家庭就一个孩子,他们变成了“小祖宗”、“小皇帝”,孩子们已经把父母对自己的爱看作是一种理所当然。

据调查:52%的学生从来不与父母沟通,41%的学生从来不对父母说感激的话。

19%的学生认为父母并不辛苦。

学生的这种心态实在让我们震惊,没有感恩的心,学习再好,也是教育的失败!作为教师,我们要注意引导孩子学会感恩,从感谢父母做起。

主题班会上, 我饱含感情的朗读了《我的父亲》、《一棵树》等回忆父亲、母亲的优秀文章。

“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是谁给了你们生命,是谁把你们从无到有,养成了一个九年级的小伙儿或小姑娘?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是谁时刻在为你们的进步而微笑?是谁为你们的病痛而流泪?是谁为你们的晚归而担心?是谁为你们的衣食而操劳……学生们一个个都被感染了,教师静的出奇。

紧接着我又问“同学们,回家你们愿意为我们的父母做些什么?”答案五花八门:父母生日时送上一份特殊的礼物,逢年过节时给父母寄张自制的贺卡,父母下班回家时让他们欣赏一下整洁的环境,父母疲劳时为他们敲敲背,唱唱歌,甚至有孩子说为父母洗洗脚,梳梳头。

等等,奇怪的是,每一个答案都没有遭来哄堂大笑。

培育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

培育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


感 恩 父 母
长都离不开父母 的帮助 , 因此 , 我们应该懂得感恩 , 懂得感谢父母 。
二 、 恩老 师 感
在感恩教育中, 学生们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就是他们在生 活中切实感 受到的亲情。然而对于如何感恩父母 , 他们 的认知还 比较模糊 、 零碎 。 往往 措施 :
老师是我们成长的领路人 , 他教给我们知识 , 让我们抛却 愚昧, 我们 是 老 理 言 让 老 缺乏感恩的具体行动。在教育学生要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时, 我采取 了下列 的 朋 友 , 师尊 重 、 解 和 爱 护 我 们 , 传 身 教 , 我 们 受 益 终 身 , 师 为 我 们付出心血 和汗水 , 为我们 的成长修 桥铺路。老 师们在课 堂上耐心 细致、 循循善诱 , 课堂下认真备课 , 改作业 , 期 中自修 自学 , 批 假 亳不放松 ……无
1 1 / 01 6 02 0
多少深切的爱。感触万分之余 , 感动 之心溢于言表。
教育深入学生们 的心 中, 升华为他们 灵魂深处中最高 尚的道德修 养呢? 要 们凭借 一辆破 旧的三轮摩托车开展感恩 的旅途 , 黄可还要求死后把 自己的 首先让学生们知道什么是感 恩, 为什 么要感恩。 为了让感恩 行动看 得见 , 角膜捐献出来 , 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 的人。像这样的例子不在 少数。他 们 摸得着 , 我们运 用以大见小 , 以点带面的方法 , 提出了以下几项感恩作业。 长的喜悦 。让他们 了解今年学校的 巨大变化。 情况 , 祝福父母幸福安康。 让家长放心、 安心 工作。 或身患绝症 , 或衣食不足 , 却时时不忘报恩于社会 , 朴实无华的言行酝酿 出 来不需要冠冕堂皇的装饰 , 其实不论贫 富, 都有 自己感恩社会的方式 , 医生 激升华为对国家的贡献, 为构建和谐社会 出一份 绵力 , 还是那句老话 , 人人 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 , 给父母 讲一个 开心 的故 事 , 让他们 分享你 成 最深沉 的感动和震撼 。 使我们不得不 为他们 的信念和坚持而感动。感恩从

感恩的心讲评课教案

感恩的心讲评课教案

感恩的心讲评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感恩的含义,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3. 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教学内容1. 感恩的定义与意义2. 身边的感恩实例3. 学会珍惜与感恩的方法4. 感恩的心行动计划5. 分享与交流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感恩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感恩的定义与意义,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感恩的重要性。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感恩实例,探讨学会珍惜与感恩的方法。

4. 制定计划: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感恩的心行动计划,承诺在今后的日子里践行感恩。

5. 分享与交流: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行动计划,全班同学一起监督执行。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感恩的定义与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感恩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感恩的力量。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学会珍惜与感恩。

4. 行动计划法:引导学生制定感恩的心行动计划,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感恩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

3. 学生制定并执行感恩的心行动计划的情况。

4. 学生情感素养的提升,以及对身边人的关爱程度。

六、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包含感恩故事、案例分析、讨论题等的课件。

2. 纸张:用于学生制定行动计划。

3. 彩笔:用于学生绘制感恩树或其他感恩创意作品。

七、教学资源1. 感恩故事集:用于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2. 感恩实例视频:用于案例分析。

3. 讨论题库:用于分组讨论。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感恩主题活动,如感恩演讲、感恩诗歌朗诵等。

2. 开展感恩实践活动,如访问敬老院、帮助贫困同学等。

3. 建立感恩成长记录,记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恩行为。

九、教学建议1. 注重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2. 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践行感恩。

3. 教师以身作则,做好感恩的榜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摘要】在中国当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我们决不能忽视学生的品德,“别让中国现在的孩子成为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索取的冷漠一代”,这是我们对教育的呐喊。

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必须解决的教育问题。

教师要寻求合理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构建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相互协调,在良好的感恩氛围下,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感恩意识;实践活动;引导
笔者曾经在吴非的《不跪着教书》那本书中看到,苏霍姆林斯基曾记下一个真实的故事。

校园里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

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学生来看。

这天清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的女孩在花房里摘下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

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你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奶奶有点不信。

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

”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搀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两朵大玫瑰花,对女孩子说:
“这一朵是送给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笔者也深深地被小女孩的那一颗感恩的心所感动。

感恩是一种情怀,是所有美德的基础。

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

人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懂得去孝敬父母。

懂得感恩,才懂得去尊敬师长。

懂得感恩,才懂得关心,帮助他人。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勤奋学习,珍爱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友谊。

我们怎样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呢?
一、培养“感恩”教育的感恩意识
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情感使人的道德认识处于动力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

“感受他人恩惠和欲求报恩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情感基础”,可以通过开展发表感恩宣言、感恩演讲、写感恩家书、感恩征文等一系列活动,引起学生的认同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

培养学生树立感恩意识,从个人而言,会使其心胸恬淡,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从社会而言,会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谐。

二、参与“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
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结合,共同营造良好的感恩氛围。

家庭是社会细胞。

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过程来看,它是个体的启蒙教育、个体接受时间最长,所受影响最深。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

”它能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家庭成员的生活与思维方式。

它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

学校是学生全面发展和道德品质培养的主要场所。

构建魅力的道德教育,必须要回归生活世界。

生活是德育的土壤,也是德育的起点。

感恩是教育的产物,也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石。

社会是一个大环境。

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了,受外国的影响,有一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流行,社会上的一些以不法手段“谋利”的“骗术”令人生畏,家长们只得经常叮嘱:“不要随意与陌生人说话”“不要随意要别人的零食”“不要随意跟别人外出”等。

这片“净土”也受到“污染”了。

我们的社会必需“净化”这片乐土。

孩子们才有一个感恩的环境让他们受到熏陶。

社会要关注感恩教育,积极宣传感恩的典型事例,营造良好感恩意识的肥沃土壤。

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感恩于行。

“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并能进行道德评价
的利他行为或亲社会行为。

”实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
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

无论父母给予他们生命,还是老师教给他们知识,还是朋友给予他们友情以及其他人给予的帮助,这一切都是“恩情”。

我们无时不沐浴着恩德的春风。

我们要引导学生捕捉渗透日常生活中的恩惠,挖掘大大小小的恩惠价值。

因为恩情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有雪中送炭,有锦上添花,有严厉的目光,有的是纪律的约束。

一个许可的点头,一个鼓励或信任的眼神,都可能给人以莫大的力量和信心。

这既能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力,又能调动大脑情绪记忆,调动学生丰富的情感,产生报恩的冲动。

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不能越过社会道德和法律许可的范围。

要知恩图报,又要施恩不图报。

教育者要注意言传身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

王阳明曾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日常生活之中。

具体做法如下:
(1)让学生观看感恩题材的影视作品。

感受开展感恩活动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活动。

具体可以设计“为父母洗一次脚”“为老师端一盆水”“为老人让座”“装扮校园”等班级活动。

在学校的宣传栏上出版“感恩亲情”的墙报。

如汶川大地震中的“母救子”的震撼画面,老师救学生的一个个感人的场面。

让他们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
之源,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多劳动,亲近大自然,亲近社会,拓宽学生接受教育的范围。

通过亲自劳动,体会生活的艰辛,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来之不易,集体的公共财物的可贵,社会对自己的恩惠,从而激发孩子发奋学习,自觉爱护公共财物。

通过郊游、参观植物园、动物园,体会大自然对人类的恩惠,和人类大自然和平
共处的原则,从而让学生懂得自己生活的美好。

自己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爱生命,感恩大自然。

感恩不仅是物质上,还可以是情感上的。

不仅是语言上感谢,还可以是力所能
及的事情来表达报恩的方式。

例如:对父母的感恩。

在《弟子规》中“孝”是第一门的必修课。

孩子们首要的是孝敬父母。

在平时,可以是对父母讲话态度恭敬,语气亲切;听从父母的教导,不顶嘴;要记住父母的生日,到时要向他们表示祝贺,并做一件他们高兴的事;外出、回到家时要打招呼,先告诉父母的时间、地点,免得亲人挂念,吃饭时要等父母一起吃,好菜要让父母吃,还要为父母盛饭;当父母不舒服时,要主动问候,生病时要为他们端茶送药;平时,不要向父母提出过高的要求。

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并尽力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都是那么美妙。

温情就在无意中传递,爱就在身边不停地传送……
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

教育之“育”,应该从
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身上的美好“善根”。

在积极开展美育教育的今天,我们更
应该将感恩教育作为荣辱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感恩报德”为荣,以
“忘恩负义”为耻,努力营造一种全民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让我们通过感恩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丽,让我们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吴非.不跪着教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尹映霞.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与责任感的培养[J].广
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3]谢丽芳,胡光明.高校“感恩”的缺失与重拾[J].科技资讯,2008.
[4]刘莉娟.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J].大理学院,2003.
[5]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