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损伤修复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病理学ppt课件】损伤的修复

【病理学ppt课件】损伤的修复

骨性骨 痂形成
骨母细胞 形成类骨组织
钙盐沉积
编织骨
骨痂改建、再塑
破骨细胞吸收骨质,
骨母细胞产生新骨质 板层骨
结构疏松 骨小梁排 列紊乱
21
13
纤维性修复
. 纤维性修复首先通过肉芽组织增 生、溶解,吸收损伤局部的坏死 组织及其它异物,并填补组织缺 损,以后,肉芽组织转化成以胶 原纤维为 主的瘢痕组织,修复便 告完成。
14
肉芽组织 Granulation Tissue
• 肉眼观: 鲜红、颗粒状,柔软湿润, 形似鲜嫩肉芽。
• 镜下观: 新生的毛细血管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repair
1
• 「考纲要求」 • .修复:
• (1)再生的概念; • (2)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 • (3)肉芽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2
何谓—修复 repair
. 机体的细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组织 发生 损伤
.
器官
.
↓ 缺损
.
t
. 邻近的健康细胞 \ 周围正常组织修补
.
or结缔组织 /
5
修复的形式
• 肉芽组织在组织损伤后2-3天即可 出现,自下而上生长推进填补创口 或机化异物,随着时间的推移(12周),肉芽组织按生长的先后顺 序,逐渐成熟。
18
类型
1、一期愈

创缘整齐 组织破坏少
经缝合
表皮再生
创缘对合 少量肉芽T
炎症反应轻 从伤口边缘
长入
愈合后 少量疤痕
形成
19
2、二期愈合
创口大 创缘不整 组织破坏多
10
• 肉芽组织的组成是 A.毛细血管和弹力纤维 B.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 C.毛细血管和胶原纤维 D.纤维母细胞和小静脉 E.小动脉和纤维母细胞

病理学损伤的修复课件

病理学损伤的修复课件

4
再生过程 一 上皮组织再生
1被覆上皮再生---鳞状上皮缺损时,由创缘或底 部的基底层细胞分裂增生,向缺损中心迁移,先 形成单层上皮,以后增生分化为鳞状上皮。 2腺上皮再生---
腺上皮基底膜未破坏,可完全恢复原来腺体结 构。否则则难以再生。腺体,肝再生。
2024/12/14
5
二纤维组织的再生
在损伤的刺激 下,受损伤处的成纤维细胞进行 分裂,增生。
如以后形成瘢痕,也称为瘢痕修复。
修复
同种细胞修复---再生 纤维结缔组织修复---纤维性修复---瘢痕修复
2024/12/14
2
第一节 再生
生理性再生和病理性再生。
* 生理性再生: 1不稳定细胞。不断增殖,代替衰亡或破坏 的细胞。如表皮细胞,呼吸道和消化道粘 膜被覆细胞。淋巴及造血细胞。
2024/12/14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Repair of tissue injury
2024/12/14
1
修复(repair)---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
组织丧失后,机体对所形成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 过程。
再生---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称为再
生。完全恢复了原组织的结构及功能,为完全再 生。
纤维性修复---由纤维结缔组织来修复,称之。
2024/12/14
神经 膜细 胞
增生, 轴突 生长
神经 轴突 达末 梢, 多余 部分 消失。
10
* 损伤处细胞再生与分化的分子机制
控 制细胞生长的基因包括原癌基因及 细胞分裂周期 基因。
2024/12/14
11
一 与再生有关的生长因子
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3表皮生长因子 4转化生长因子 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6细胞因子

病理学损伤的修复-ppt课件

病理学损伤的修复-ppt课件

功能:1)抗感染及保护创面; 2)填补伤口及其他组织缺损; 3)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凝血 块、炎性渗出物及其它异物。
结局:转化为瘢痕组织。
二、瘢痕组织(scar) 瘢痕组织是指肉芽组织经改建成熟形
成的纤维结缔组织。 形态:
肉眼: 灰白半透明,质韧; 镜下:大量平行或交错分布的胶原 纤维束组成。
瘢痕组织:均质红染无结构
骨组织再生能力强,骨折后可完全修 复。
二、干细胞(stem cell): 干细胞又叫做起源细胞、万用细胞,
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self-renew)和分 化潜能的细胞。
根据个体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先后次序 不同,干细胞可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 细胞。

1.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
细胞分裂增生,完全恢复原有结构,即完 全再生;
但当腺体基底膜被破坏时,则难以恢 复原有的腺体结构。
二)纤维组织的再生 在损伤的刺激下,受损处的成纤维细胞进 行分裂、增生。 成纤维细胞可由静止状态的纤维细胞转变 而来,或由未分化的间叶细胞分化而来。 当成纤维细胞停止分裂后,开始合成并分 泌前胶原蛋白,在细胞周围形成胶原纤维, 细胞逐渐成熟,成为纤维细胞。
皮再生覆盖
5、关于再生下列可能发生的是: A.一侧肾脏摘除后,另一侧肾脏体积增大 B.胃肠道黏膜缺损后由表层上皮增生修补 C.神经细胞通过脱髓鞘后再生 D.分化低的组织再生能力强 E.横纹肌损伤均不能再生
答案:D
6、一期愈合的手术切口,一般在术后多 长时间可拆线? A.第3天 B.第5~6天 C.2周 D.3周 E.以上都不是
ESC是在人胚胎发育早期——囊胚(受精后 约5-7天)中未分化的细胞。囊胚含有约140个 细胞,外表是一层扁平细胞,称滋养层,可发 育成胚胎的支持组织如胎盘等。

病理学:2_损伤的修复

病理学:2_损伤的修复

2 稳定细胞
腺或腺样器官实质细胞: 肝、胰、 涎腺、内分泌腺,汗腺、皮脂腺、 肾小管上皮。
间叶组织:纤维、骨、软骨、平滑 肌、间叶细胞、神经纤维
3 永久性细胞
中枢神经细胞、周围神经的神经节 细胞
心肌细胞、横纹肌
二、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一)上皮组织的再生 (二)纤维组织的再生 (三)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的再生 (四)血管的再生 (五)肌组织的再生 (六)神经组织的再生
①由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 及炎细胞构成;
②毛细血管向创面垂直生长,纤维母细 胞胞浆丰富,嗜碱性,核仁明显;
③炎细胞中以巨噬细胞为主,也有多少 不等的嗜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
新生的毛细血管
成纤维细胞
fibroblast
炎症细胞
(二)肉芽组织的作用及结局
1 肉芽组织的作用 ①抗感染保护创面; ②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 ③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
有利:1.保持组织完整性 2.保持组织坚固性
有害: 1.瘢痕收缩 2.瘢痕粘连 3.瘢痕疙瘩
瘢痕收缩与瘢痕粘连
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 及机制
血管生成的过程
纤维化
组织重构
第三节 创伤愈合
概念:是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 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复 过程,它包括各种组织的再生和肉 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的复杂组合, 表现出各种过程的协同作用。
上皮组织的再生
纤维组织的再生
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的再生
血管的再生
肌组织的再生
横纹肌:肌膜未破可再生 平滑肌:小动脉平滑肌可再生
心肌不能再生
神经组织的再生
三 、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
(一)与再生有关的几种生长因子 (二)抑素与接触抑制 (三)细胞外基质在细胞再生过程

病理学课件:损伤修复

病理学课件:损伤修复

二、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被覆上皮
鳞状上皮
胃肠粘膜上皮

皮 组 织 腺上皮
腺上皮缺损、基底膜尚存—完全再生 腺结构完全破坏—难以再生。

构造简单者—可以从残留部再生。
再 生
肝脏部分切除
肝细胞再生 肝细胞坏死,网状支架完整
肝细胞坏死,网状支架塌陷

未分化间叶细胞

静止的纤维细胞





成纤维细胞
体积较大,呈椭圆形或圆形,
一、肉芽组织
概念:由新生薄壁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的 幼稚纤维结缔组织,并伴有炎细胞的浸润。 1、成分: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及炎细胞。
肉芽组织的形态(病变) (1)肉眼:表面呈细颗粒状,鲜红色,柔软湿
(2)镜下:毛细血管多垂直于创面生长,并在 近表面处互相吻合形成弓状突起。在毛细血管 吻合间散布纤维母细胞,胶原纤维少,还有多 少不等的炎细胞,以巨噬细胞为主。
A 表皮细胞
B 消化道黏膜被覆上皮细胞
C 肾小管上皮细胞 D 神经细胞
(09B)A、小肠粘膜被俘上皮细胞 B、肝细胞 C、神经细胞 D、心肌细胞
133、属于不稳定细胞的是: 134、属于稳定细胞的是: (11A)41.患者,20岁,骨折愈合良好,5年后骨折处骨 组织病理变化表现为
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早期变化
局部组织坏死,血管破裂出血 充血水肿,炎性渗出 凝块干燥为痂皮
伤口收缩
肌成纤维细胞增生 牵拉 整层皮肤及皮下组织向中心移动
伤口收缩 创面缩小
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肉芽组织 瘢痕组织
3天左右:肉芽组织从伤口底部及边缘长出 5-6天:成纤维细胞产生大量胶原纤维 7-12天:胶原纤维合成达高峰 30天左右:瘢痕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受损处的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分 泌前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成分,并在 间质中形成胶原纤维后变为纤维细胞。
原始间叶细胞转化为成纤维细胞 产生胶原纤维再转化为纤维细胞模式图
原始间 叶细胞
成纤维 细胞
分泌前胶原蛋白,在 细胞周围形成胶原纤 维,细胞逐渐成熟
纤维细胞
(3)血管的再生——以出芽方式再生
毛细血管再生模式图
镜下:

• 表面覆盖一层炎性渗出物及坏死组织, • 其下面为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平行排列,与表 • 面垂直, 并在近表面处互相吻合形成弓状 • 突起.在毛细血管吻合网络间,散布纤维母 • 细胞胶原纤维少,还 有多少不等的炎症细 • 胞。 • 其下深部为纤维细胞和大量胶原纤维及少
• 量小血管构成的成熟的纤维结缔组织。
二、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被覆上皮
鳞状上皮-基底层细胞增生 胃肠粘膜上皮-基底部细胞增生
1
腺上皮
上 皮
腺上皮缺损、基底膜尚存—完全再生 腺结构完全破坏—难以再生。 构造简单者—可以从残留部再生。

肝脏部分切除-完全再生

肝细胞再生 肝细胞坏死,网状支架完整-完全再生
肝细胞坏死,网状支架塌陷-纤维修复
(2).纤维组织的再生:
病理学损伤修复
一 再生
•概念: 机体组织、细胞损伤后,
由损伤周围同种细胞增生 进行修复的过程。
1. 类型:
• (1)生理性再生:生理情况下, 有些细胞和
组织不断老化、凋亡, 由新生的同种细胞 和组织不断补充,保持原有结构.功能, 称 生理性再生。如表皮的复层扁平上皮细胞 不断地角化脱落,通过基底细胞不断增生、 分化,予以补充;又如月经子宫内膜的再 生; 消化道粘膜上皮的再生更新等。
肉芽组织在组织损伤后2-3天即可出现,自下而 上生长推进填补创口或机化异物,随着时间的推移 (1-2周),肉芽组织按生长的先后顺序,逐渐成熟。
三 1. 间质水分逐渐吸收减少

2. 炎性细胞减少→消失

增 3. 血管减少或改建

4. 胶原纤维增多→ 结缔组织→瘢痕组织
二、瘢痕组织
• (一)概念 瘢痕(scar)组织是肉芽
(2)病理性再生
是组织坏死或缺损后发生的再生。 如 皮肤烫伤,基底细胞以上各层细胞坏死,基 底细胞增生、分化。可完全恢复表皮的原有 结构和功能;病毒性肝炎时,坏死的肝细胞, 可由周围的肝细胞增生、分化,恢复肝细胞 的原有结构和功能。不能进行再生修复的组 织,可经肉芽组织,瘢痕性修复。
一般说来, 低等动物比高等动物再 生能力强,幼稚细胞比分化高的组织再 生能力强, 平时易受伤害的组织和在生 理情况下经常更新的组织有较强再生能 力。按再生能力强弱将细胞分为以下三 类:
有原始间叶细胞分化出来的各种细胞,如
纤维母细胞、内皮细胞、骨母细胞等。

• 3. 永久性细胞 • 又称非分裂细胞 • 不具有再生能力,如:神经细胞
(包括中枢神经元和外周的节细胞),
另外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再生能力也
极弱,没有再生修复的实际意义。
• 新近提出成体干细胞为机体原始状
态的细胞,它具有自我复制和更新、多 向分化的特点,用于维持新陈代谢和创 伤修复,所以有研究证明,神经细胞、 心肌细胞不能再生的传统观念,正逐渐 改变。
• (2)伤口收缩:2-3天后,边缘的整层皮肤及皮
下组合向中心移动,于是伤口迅速缩小,14天停 止。缩小创面
• (3)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第3天开始生长
(三)瘢痕组织对机体的影响
• 1.瘢痕组织的形成对机体有利的一面:
它能把损伤的创口或其他缺损长期地填
补连接起来,可使组织器官保持完整性
• 抗拉力比肉芽组织强,可一定程度保持
组织器官的牢固性
• 2.瘢痕组织对机体的不利和危害: • ①瘢痕收缩,可引起变形 • ②瘢痕性粘连,可引起的梗阻 • ③瘢痕组织增生过度,又称肥大性瘢痕。
如果这种肥大性瘢痕突出于皮肤表面并
向周围不规则地扩延,称为瘢痕疙瘩
三 创伤愈合
• 是由外力引起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
合过程,包括再生、肉芽组织增生和疤痕 形成。
一、皮肤和软组织的创伤愈合
• 1.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 (1)伤口早期变化:组织坏死、血管断裂,数小
时后炎症反应,表现红肿,临时充填和保护作用, 无感染,2-3天后炎症消退
肉芽组织(低倍镜) 肉芽组织(高倍镜)
肉芽组织示意 图
毛细血管 成纤维细胞
炎性细胞
纤维组织
• (三)肉芽组织的作用
• 1 抗感染保护创面 • 2 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 • 3 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
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 机化是指由新生的肉芽组织吸收并取代各
种失活物质或异物的过程。
肉芽组织的结局—瘢痕
(4) 神经纤维的再生:神经鞘细胞增生--连接毁断神经纤维处---神经轴突长入
正常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断离,远端及 近端的一部分髓鞘及轴 突崩解
神经膜细胞 增生,轴突
神经轴突达末梢, 多余部分消失
二 纤维性修复
• 概念:由于组织、细胞;而以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和毛细血管 组成的肉芽组织,进而变成纤维组织进 行修复的过程称为瘢痕性修复。
组织改建成熟的纤维结缔组 织。
• (二)瘢痕组织的形态特点 • 肉眼:局部呈收缩状态,颜色苍白或
灰白色半透明、质硬韧,缺乏弹性
• 镜下:瘢痕组织由大量平行或交错分 • 布的胶原纤维束组成,纤维束往往 • 呈均质性红染即玻璃样变,纤维细 • 胞很稀少,核细长而深染,小血管 • 稀少。
瘢 痕 组 织
• 瘢痕性修复的病理学基础是肉芽组
织。

一、肉芽组织

(一) 概念:由新生的富含毛细血管、
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及炎细胞组成的幼稚结
缔组织
• (二) 肉芽组织成分

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

管及一定量的炎性细胞
• 病理
肉芽组织的形态
(1)肉眼:表面呈细颗粒状, (2)鲜红色柔软湿润,触之易 (3)出血而无痛觉,形似嫩肉.
• 1. 不稳定性细胞 • 又称持续分裂细胞。 • 再生能力很强,如表皮细胞、呼 • 吸道和消化道粘膜被复细胞,生 • 殖器官管腔被复细胞,淋巴及造 • 血细胞等。
• 2. 稳定性细胞
• 又称静止细胞。 • 有较强的潜在再生能力,如一些
腺体,肝、胰、涎腺、内分泌腺、汗腺、
皮脂腺实质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