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方法题训练15

合集下载

初中生科学素养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实践考核试卷

初中生科学素养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实践考核试卷
初中生科学素养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实践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年__月__日得分:____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哪项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之一?()
4.将科学素养融入课堂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探究和科学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科学态度和技能。课外活动中,组织科学竞赛和科普讲座,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5. ________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等方法来获取数据和信息的科学探究方法。
6.在科学探究中,________是评估假设和实验设计是否合理的重要环节。
7. ________是科学探究中用来验证假设和解释现象的一种常用方法。
8.科学探究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________能力和科学精神。
9.在科学实验中,________是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的重要步骤。
C.讲解法
D.游戏法
8.下列哪个选项有助于培养初中生的科学思维?()
A.培养记忆力
B.鼓励创新
C.重视背诵
D.强化运算
9.在进行科学探究时,以下哪个环节有助于发现问题之间的联系?()
A.提出假设
B.设计实验
C.分析结果
D.收集资料
10.下列哪种方法可以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
A.举例说明
B.大量练习
1.请结合实际,阐述如何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提高初中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发现能力。
2.请详细说明在进行科学探究时,如何引导初中生正确地提出假设并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
3.描述一种方法或策略,说明如何帮助初中生在科学探究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氧气的制取专题训练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氧气的制取专题训练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氧气的制取专题训练一、工业制取氧气原理:根据氮气、氧气的沸点不同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氧气(主要是液氧)氮气液态空气空气℃蒸发,降温加压196 二、实验室制法(1) 原理:2KMnO 4∆===K 2MnO 4+MnO 2+O 2↑2KClO 32MnO ∆===2KCl+3O 2 2H 2O 22MnO ===2H 2O+O 2(2) 装置:固体加热制气体,常用下列装置为氧气的收集装置。

(3) 实验操作步骤(以KMnO 4受热分解为例):a.组装仪器;b.检查装置气密性;c.装药品;d.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e.点燃酒精灯加热;f.收集气体;g.从水槽中移出导管;g.熄灭酒精灯。

(查装定点收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4) 收集方法:a.排水集气法(氧气不易溶于水);b.向上排空气法(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5) 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立即复燃,证明是氧气。

(6) 验满方法:a.用排水集气法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证明瓶中没有水,即已集满;b.用向上排空气法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7) 放置方法:盖玻璃片并正放(依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三、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注意:(1) 改变速率包括加快或减慢,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加快。

(2) MnO 2不是专用催化剂。

(3) 催化剂不能增多或减小生成物的质量。

(4) 对于指定的化学反应,没有催化剂,并不意味着反应不能发生,只是反应速率较小。

(5) 催化剂要纯净以免影响催化效果或引起事故。

四、气体发生装置的综合探究研究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研究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化学反应原理,即在实验室条件下(如常温、加热、加催化剂等),可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这种气体;(2)研究制取这种气体所应采用的实验装置;(3)研究如果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的气体。

2024年浙江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学模拟练习卷

2024年浙江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学模拟练习卷

2024年6月浙江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学模拟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1.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形象来源于熊猫。

下列生物与熊猫亲缘关系最近的是()A.河豚B.变色龙C.狗D.青蛙2.科学思维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示例说法错误的是()A.比较: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故两者的物理性质相同B.分类:塑料跳绳、橡胶排球和尼龙球网的主要材料均属于有机物C.分析: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因为通电时稀有气体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D.推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固体B.加热液体药品C.闻气体气味D.稀释浓硫酸4.海曙区龙观乡拥有原生态极好的深山峡谷环境,水汽丰沛,是许多蕨类植物生长的理想家园,比如尾叶稀子蕨(如图)。

下列关于尾叶稀子蕨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单子叶植物B.没有根,只有茎和叶C.通过自花传粉进行繁殖D.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生产者5.资源化利用CO2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CO2光催化转化为CH4的方法入选了2020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涉及一种单质,三种化合物B.反应中乙和丙变化的质量比为1︰8C.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丙丁质量之和D.丙、丁两种分子中都各含有10个电子6.如图是一款太阳能户外庭院照明灯,内含声控开关和光控开关在起作用。

可以实现白天阳光下充电,灯不亮。

夜晚,有人经过时灯才亮。

在下图各电路中,属于该种庭院灯电路的是()A.B.C.D.7.2023年2月,中国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正式投产,氮化镓(GaN)是量子芯片的主要材料。

已知GaN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则GaN 中镓元素的化合价为A.+3B.+6C.+2D.+48.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制取科学探究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制取科学探究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制取科学探究题专题训练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科学探究题(共8题)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并对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I.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及装置( 1 )写出石灰石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

( 2 )同学们从下图装置中选择合适的装置组合制取二氧化碳。

其中仪器 a 的名称为 _____ ,从 A-E 中可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 ______ ( 填序号 ) , F 装置的优点是 ________ 。

II. 同学们对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CaCl2猜想二: CaCl2 和 CaCO3猜想三: CaCl2和 _____ ( 写化学式 )(理论分析)小华认为上述猜想中猜想 ______ 肯定不成立,理由是 _____ 。

(查阅资料) CaCl2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与分析 实验结论1. 小明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滴加 _______ 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猜想三正确2. 小红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加入少量镁条 观察到 _________3. 小刚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加入氧化铁粉末固体逐渐减少,溶液变成 ______ 色化学方程式为 _____(反思与评价)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成分,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生成物,二是 _______________ 。

2、 某同学为探究碳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的气体产物中,既可能有一氧化碳,又可能有二氧化碳,他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 1 )装置 A 的作用是 ___________ 。

( 2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 C 中玻璃管里的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说明原气体产物中含有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 。

初中科学七年级第一章 第4节 科学测量(第1课时)练习题

初中科学七年级第一章 第4节 科学测量(第1课时)练习题

第4节科学测量(第1课时)A组基础训练1.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0”刻度线量起B.不论测量什么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应越小越好C.在进行长度测量时,应避免产生实验误差D.记录测量结果时所用单位不同,其有效数字的位数一样2.下列单位换算中,过程正确的是( )A.3.5米=3.5×1000毫米=3500毫米B.3.5米=3.5米×1000=3500毫米C.3.5米=3.5米×1000毫米=3500毫米D.3.5米=3.5×1000=3500毫米3.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下列四个比赛项目中,都要用到球,其中直径最接近1分米的球是( )A.乒乓球B.铅球C.足球D.篮球4.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它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开了更加开阔的微观世界。

这里所说的纳米是指( )A.长度单位B.质量单位C.时间单位D.温度单位5.有一棵参天大树,三位七年级的同学手拉手刚好能把树围起来,这棵树的周长可能是( )A.100厘米B.42分米C.36000毫米 D.0.45米6.下列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的方法正确的是( )7.小红和小明各自用刻度尺测量同一张课桌桌面的长度。

小红测量的结果是122.9厘米,小明测量的结果是1.228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红的读数比小明的准确B.小明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毫米C.两人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相同的D.两人中至少有一个测量结果是错误的8.教学楼过道的消防栓箱的玻璃经常被同学们不小心损坏,所以同学们下课时请不要在走廊奔跑、打闹。

在配破损的玻璃时,下列尺子中最适合的是( )A.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学生用三角尺B.最小刻度为1厘米的1.5米长的皮尺C.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2米长的钢卷尺D.最小刻度为1厘米的30米长的皮尺9.下列测量圆柱体底面直径的方法,正确的是( )10.人体血管的总长度约为10.6万千米,已知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107米,如果将一个人的血管沿赤道把地球绕起来,那么可以绕地球( )A.0.265圈B.3.77圈C.2.65圈D.0.377圈11.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时,要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元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即可求得一个1元硬币的厚度12.小柯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应选用下列尺中的( ) A.量程3米,最小刻度值1毫米B.量程10米,最小刻度值1分米C.量程30厘米,最小刻度值1毫米D.量程15厘米,最小刻度值1毫米1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刻度尺沿被测物放正,不能歪斜B.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放置C.零刻度线被磨损的刻度尺不能使用,必须更换D.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14.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1)150厘米=________米。

初中科学精品试题:光合作用

初中科学精品试题:光合作用

第十五讲 光合作用选择题1.成熟的桃子有甜味,是因为桃肉中含有大量的糖分,这些糖分是由桃子的( D )A .根从土壤中吸收,通过筛管运输来的B .根从土壤中吸收,通过导管运输来的C .叶片进行呼吸作用制造后,通过导管运输来的D .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后,通过筛管运输来的2.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里,叶片用碘酒处理后,没有遮光的部分变成了蓝色,这说明了叶片的这一部分生成了( D )A .蛋白质B .脂肪C .葡萄糖D .淀粉3.光合作用进行的时间是( C )A .白天B .白天和黑夜C .有光时D .黑夜4.李明同学于6月中旬晴朗的日子作了如下的探究:从上午6点开始,在同一植株的相同位置,每隔4小时摘取一片形状、大小相同的叶子,并按时间顺序编号后低温保鲜。

待摘了4片(依次为甲、乙、丙、丁)之后,同时进行脱色处理,再分别滴加等量的碘液,叶片颜色变得最蓝的是( D )A .甲叶B .乙叶C .丙叶D .丁叶5.对于植物间断暗期最有效的光是( A )A .红光B .远红光C .蓝紫光D .绿光图3-15-136.如图3-15-13所示为甲、乙两种植物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光合作用效率的变化情况。

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A .温度升高,甲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降低B .温度升高,乙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变化很小C .甲植物较适合生长在热带地区D .乙植物可以生长在亚热带地区7.以下发生在生物界的化学反应,对生态系统的意义不包括(注:(CH 2O)代表糖类,CO 2+H 2O ――→光能叶绿体(CH 2O)+O 2)( C )A .太阳能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B .动物和植物直接或间接通过这个途径获得能源物质C .动物和植物直接或间接通过这个途径获得细胞构建物D .动物和植物通过这个途径进行能量流动8.在寒冷的冬天,利用温室进行蔬菜种植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但需要调节好温室的光照、温度、湿度和气体以提高产品的质量,下列措施及方法正确的是( B )①建造温室大棚时使用白色的塑料薄膜,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②适当增加光照以补充冬季的阳光不足③尽量增加空气的湿度,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④向温室内定期施放二氧化碳气体,以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⑤向温室内定期施放氧气,以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⑥温室内尽量保持昼夜温度差,不利于有机物的积累A.②④⑥B.①②④C.②⑤⑥D.③④⑥9.如图3-15-14为植物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C)图3-15-14A.分层现象是植物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农业生产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10.如图3-15-15中,A是八月份某一晴天一昼夜中棉花植物的CO2吸收和释放曲线,图B是棉花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的4种生理活动状态,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C)图3-15-15A.A图中ac段对应着B图中的(1)B.B图中(4)表示植物只有呼吸作用C.B图中(2)对应着A图中的Oa段和cd段D.a点之前和c点之后,叶肉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一、选择题1.科学家希尔为了探究光合作用在哪里进行,曾经设计类似图3-15-16实验。

2023年中考科学专题训练15金属及其化合物

2023年中考科学专题训练15金属及其化合物

浙江省2023年中考科学试题模拟训练——15金属及其化合物一、单选题1.(2022·杭州模拟)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的燃料,其中NH3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C.17g甲完全燃烧至少需要32g乙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2.(2022·温州模拟)小明查阅资料发现锰、镁、锌三者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是镁>锰>锌,若要验证其是否正确,则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A.B.C.D.3.(2022·温州模拟)工业常用铝热反应冶炼金属锰,其原理为:3MnO2+4Al=∆3Mn+2Al2O3,该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4.(2022·杭州模拟)“中国芯”的核心材料是高纯度的单质硅,工业上制取粗硅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 高温__Si+2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最多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C.在此反应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该反应体现了碳的可燃性5.(2022·温州模拟)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不仅能与酸剧烈反应,而且在常温下也能和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则此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6.(2022·余姚模拟)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示意图及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322001A.甲物质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直接构成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D.x+y+z= 2337.(2022·文成模拟)2021年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了黄金面具、青铜器、玉琮等500余件文物,其中半张黄金大而具备受嘱目。

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黄金大面且依旧色泽如新,体现了黄金的哪个性质()A.硬度大B.耐腐蚀C.熔点低D.延展性强8.(2022·文成模拟)金属钛是最好的人造骨材料,被称为“亲生物金属”。

初中科学习题精选

初中科学习题精选

初中科学习题精选初中科学学习题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大家精选一些典型的初中科学学习题,希望能帮助初中生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

一、物理科学1、一个物体在水面上自由浮动,它的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答:该物体的浮力大小与它所排开的液体的重量相等。

2、开车时为什么不能一脚刹车?答:一脚刹车会使车子减速不均匀,容易发生打滑或侧翻等意外情况。

3、为什么一些电器会冒火花?答:电器冒火花的原因是因为电路中断或突然负载过大等原因,导致电流不稳定,产生火花现象。

二、化学科学1、燃烧是化学反应中的常见现象,请简述一下燃烧的化学反应过程是什么?答:燃烧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又称为燃烧反应。

通常将燃料称为还原剂,将氧气称为氧化剂。

在燃烧过程中,燃料与氧气相遇,产生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产物,同时放出大量热能。

2、盐酸和纯碳酸钙反应时会产生什么?答:盐酸和纯碳酸钙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氯化钙。

三、生物科学1、植物如何吸收水分和养分?答:植物通过细根或毛细孔吸收土壤中的水和养分,然后由根部传输到植物的其他部分。

2、动物摄取食物后,营养物质如何被吸收?答:动物食物经过口腔、胃、小肠等消化器官分解和吸收,其中小肠起到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

食物在小肠里被胆汁和胰液分解成小分子营养物质,然后通过肠壁上的细小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中。

总之,初中科学学习题是锻炼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手段。

通过不断练习和掌握,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逻辑思维和科学分析能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