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声的气息训练

合集下载

科学练声的训练方法

科学练声的训练方法

科学练声的训练方法任何乐器发声都是由动力、振动体和共鸣器三部分组成,人体发声也不例外。

人发声的动力是由肺部呼出的气息,发声体是喉头内部的声带。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科学练声的训练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让声音更有磁性的3种练声法1、气息训练法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发声的基础。

气息的速度、流量、压力的大小与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以及共鸣情况都有直接关系。

所谓控制气息,就是要学会腹式呼吸法。

腹式呼吸首先要做深呼吸,将空气吸入肺底部——横膈膜处(腰部),一般采用鼻子吸气,吸入横膈膜处,使肋骨自然向外扩张,腹部感觉发胀时,小腹逐渐收缩;吐气时要保持横膈膜的扩张状态,这一点很重要,不要一吐气横膈膜就“轮陷”了,一下子气息泄掉,声音就失去了气息的支持,致使头几个字有气息支持,后面的字无气息支持,讲起话来前强后弱、上气不接下气,不仅费力,而且声音难以持久。

气息训练的步骤如下:(1)坐直,静心,躯干略前倾,头正,肩松;(2) 小腹微收,舌尖抵住上腭,如闻花般地从容吸气,感觉气流好像沿脊柱而下,后腰部逐渐有胀满感。

(3) 两肋向外扩张,小腹逐渐紧张,吸气至七八成满;控制一两秒,然后缓缓吐气,气息均匀而缓慢地流出。

(4)反复进行上述练习,呼气时间要逐渐延长,以达到25-30秒为合格。

(5)请早晨早起练习,效果更佳2、胸腔共鸣训练法气息发音的方法虽可省力,但要让声音更加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响亮而磁性,还必须学会胸腔共鸣的发声方法。

给大家总结了两套简单实用的胸腔共鸣训练法,希望大家按照实施步骤和方法,仔细体会,反复练习,二个月的坚持,你就可以欣赏到自己充满磁性魅力的悦耳声音了。

1、单音训练法:发音之前先做好闭口打哈欠状。

在气息推出的同时,胸腔打开,嘴里发长元音[ i: ](或[u:][ ][ ][ a: ]皆可),并尽量拖长(30秒-60秒)。

意念中想象体会胸腔打开状(可想象手风琴的风箱张开或雄鹰展翅……)多次反复练习就能获得胸腔共鸣的效果。

气息发声训练方法

气息发声训练方法

气息发声训练方法
气息发声训练方法是声乐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于声音的质量和稳定性
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声乐表演中,正确的气息发声训练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质和音量,还可以减少声带的压力,有效地保护声带,预防声带损伤。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气息发声训练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深呼吸是气息发声训练的基础。

深呼吸可以让我们吸进更多的空气,为
声音的发声提供充足的气息。

在进行深呼吸时,要注意用腹部呼吸,即使腹部隆起,而不是用胸部呼吸。

这样可以让我们吸进更多的空气,也可以减少声带的压力,保护声带。

可以通过练习腹式呼吸来提高深呼吸的效果。

其次,气息发声训练中的“呼”和“吸”也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的“呼”和“吸”可以让我们在发声时更加轻松自如。

在进行“呼”和“吸”时,要注意让气息自然流畅地通过声带,不要用力过猛,以免造成声带的压力过大。

可以通过练习吐字和发出长音来提高“呼”和“吸”的效果。

最后,气息发声训练中的声音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声音控制可以让我们在发
声时更加准确地控制声音的音量和音质。

在进行声音控制时,要注意让声音自然流畅地通过声带,不要用力过猛,以免造成声带的压力过大。

可以通过练习发出不同音调和音量的声音来提高声音控制的效果。

总之,气息发声训练方法对于声乐表演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呼吸、正
确的“呼”和“吸”以及声音控制的训练,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质和音量,减少声带的压力,保护声带,预防声带损伤。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方法,提高自己的声乐表演水平,取得更好的成绩。

气息——歌唱训练中的关键

气息——歌唱训练中的关键

求做 一些辅助性 练习 ,使学生 在学 习中很
还有一种 情况是一 部分 同学 在做气 息
么我们 的发声就离不 开声带 ,只能使声 带 超负荷地 运动 , 使声带过 度疲劳而受 损 , 致
使我们唱歌生涯提早结束 。
快 能找到这种感觉 ,在教学过 程 中我往 往 训练 时出现喉部 紧张 、 胸部 紧压的状况 , 造
21—8 00D
象 牙塔 内
乞 息 - ,
歇 唱 训 练 中 的 荚 键
王秀玲
气息是人体 发声的动力 ,也是歌 唱 的 音 的呼吸过程就是我们 所说 的 “ 气柱 ” 以 正确的气息要求。 , 根本 , 有气息 , 没 声音就不存 在。对 于声 音 达到气息的上下贯通。当然如果喉部 、 胸部 气 息训 练要 结合 发声 练 习同 时进 行 。
二、 常见的 问题和解决 的方法 声 乐 歌 唱者 都 知 道 气 息 训练 的 重要
音的结合 , 更重要的是这种练习可以加强 横 膈膜的机能 , 也可以得到富有弹性 的呼吸。 在做打 嘟噜气息训 练的 同时 ,我们 可 以让 学 生 按 照打 嘟 噜 的感 觉 去 发别 的韵
会 引起 喉头和颈肌 的紧张。但气 必须吸 下 性。但对初学者来说 , 他们往往不能理解歌
饱满、 明亮 、 圆润 、进一步加 强气息训 练可 以采 用打嘟 噜的 正确 的气息运用是 靠科学 的发声 方法 和严 响“ 气柱 ” 的形成 , 造成气息不通畅 。从 而就 办法实现。打嘟 噜首先要求学生 吸好气 , 沉
三 、 息 与 声 音 的 关 系 气
歌声 的优美 、动听都要 靠气 息的支持
形成气息 的支点 。支点一形成 , 唱歌的状 态 配合得非 常好 。我要求 她在发声 练习 中首 和 良好 的共 鸣音响 ,才能获得深 厚丰满 的 都要借助适 才形成 ,这样在相 对放松 的状 态下把字 当 先体会用深 呼吸和把胸 腔放下来 ,让每一 声音。无论是唱强音或是轻 音,

声乐训练:呼吸与发声

声乐训练:呼吸与发声

声乐训练:呼吸与发声声乐训练在学习唱歌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呼吸与发声是声乐训练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环节。

正确的呼吸和发声技巧不仅可以提高声音的质量和音准,还能保护声带,避免唱歌时出现不良反应。

本文将从呼吸和发声两个方面探讨声乐训练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技巧和方法。

一、呼吸训练1. 深呼吸:深呼吸是声乐训练中的基础,只有通过深呼吸才能让声带得到充分的支撑,发出富有力量和共鸣的声音。

练习深呼吸可以让肺活量增加,提高气息的控制力和持久力。

2. 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是声乐训练中最为重要的呼吸方式之一。

通过腹式呼吸,可以让气息更加稳定,声音更加富有表现力。

练习腹式呼吸时,应该让腹部自然鼓起,而不是提高肩膀。

3. 呼吸节奏:在唱歌时,呼吸的节奏要与歌曲的节奏相匹配,避免出现断断续续或者呼吸不畅的情况。

通过练习呼吸节奏的控制,可以让歌曲的表现更加连贯和流畅。

二、发声训练1. 声音定位:在发声训练中,正确的声音定位是至关重要的。

要通过练习找到自己的共鸣点,让声音产生共鸣和放大,使声音更加清晰和有力量。

2. 发声姿势:正确的发声姿势可以帮助声带得到更好的保护,避免过度紧张和损伤。

在发声时,应该保持身体的放松和挺直,让气息顺畅流动,声音更加自然和舒展。

3. 发声技巧:发声技巧包括发声的力度、音准、音色等方面。

通过练习发声技巧,可以让声音更加丰富多彩,表现力更强。

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和不正确的发声方式,以免损伤声带。

三、综合训练1. 呼吸与发声的结合:在声乐训练中,呼吸和发声是密不可分的。

只有将呼吸和发声技巧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练习时要注重呼吸的稳定和发声的准确,保持良好的声乐状态。

2. 反复练习:声乐训练需要持之以恒,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声乐水平。

在练习过程中要耐心,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才能够取得进步。

3. 寻求指导:在声乐训练中,寻求专业老师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指导学生正确的呼吸和发声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声乐水平。

怎样练习科学发声的方法有哪些

怎样练习科学发声的方法有哪些

怎样练习科学发声的方法有哪些现在有很多唱歌的人学习唱歌不知道用怎样的科学发声方法?那么就让我来告诉你们一些比较科学的方法吧?下面是店铺!就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有效的发声方法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练习科学发声的方法首先要从形体开始煅练:五句话,十个字:稍息、提肛、垂闾、收腹、挺胸。

成为自已的习惯动作后,再进行下一步的训练,大约需要20天左右。

人用于发声共五个腔体,腹腔,力量的源泉。

胸腔、咽腔、口腔、头腔、共鸣腔。

可以调节的只有口腔和咽腔。

首先从口腔开始以下颌为基准向后仰头张咀使下颏骨充分打开下陷一个坑就到位了。

口腔内部打开:把舌头吐出然后卷起收回,舌尖放在下唇上面(要点),舌面下凹。

然后检查下颌的疙瘩肌由是否放松。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炼成为自已的习惯动作,这就是口腔打开的方法。

大约10一20天左右。

然后训炼咽腔打开,在口腔打开的基准础上口鼻同时深深吸气,敝住把喉位下拉,每天45分钟,一个课时,分三份,早、中、晚各15分钟能达到一口气一分钟以上最好,经过长期训练,大约一年到两年的时间,喉位就可稳定的站在索骨窝的上方了,记住舌尖一定放在下唇上方,以舌尖为圆心,舌根向下画圆!这样咽腔就成简状,完全打开了,与胸腔贯通。

胸腔、咽腔、口腔打开后,进行头腔打开的训练。

轻轻的发出”疑“阿”的声音去训练高位置,记住一定是轻轻的,不可加力,一加力喉位就会上移随着喉位的稳定性加强了,逐渐的放开音量,这样训练就能达到四个腔体同时打开!科学发声法就炼成了。

您可以唱不同国度,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风格,流行的歌曲!可独唱可合唱,可唱低、中音,可唱高音的任何歌曲,只要您喜欢。

到那时您就是优秀的歌唱家了!我的电话:135****6330不信我可以给大家演示。

(ps喜欢唱歌的小伙伴可以去骚扰骚扰热心滴老续哟) 最后还有一点要提示,在演唱歌曲时一定要把阴平和阳平的字(韵头、韵腹、韵尾)在韵尾时收在”上(尚)声或”去”声上,就能字正腔圆了。

此是声乐发声基本功训炼法,简单明了,一听就懂,一看就会,程序化,按步就班,只要一步步走下来,不急于求成,拔苗助长,谁都可以炼成功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训炼法!这种训炼方法,适用于所有人,教师、公交售票员,播音员学了它声音会非常好听,不会司哑。

科学的发声气息训练方法与技巧

科学的发声气息训练方法与技巧

科学的发声气息训练方法与技巧( 一) 、腹肌的锻炼:1腹肌爆发力的锻练(1) 、仰卧起坐:将双手放在头下,仰卧,抬起上半身、或者仰卧举双腿至胸前。

要求不停歇连续做30-50 次。

(2) 、团身起坐:第一步: 直立,体会骨盆前倾的感觉;第二步: 仰卧,把双手交叉于胸前,双脚收回,腰部弯屈至90 度,骨盆前倾使腰底部平贴于地面,如果手仍能从腰与地面完全平合。

第三步: 团身起坐。

保持以上骨盆前倾姿势,5秒钟后,慢慢团身向上,直至肩胛骨离开地板,再稍稍抬高一些,此时呼气,不要完全坐起来。

维持此姿10 秒钟。

然后在5秒钟之内缓慢躺下,恢复预备姿势,同时吸气。

注意在用力抬身时(腹肌用力收缩时)呼气,放松腹肌时吸气。

每次做5 遍,每天做三次。

(3) 侧团身起坐: 第一、二步同团身起坐,第三步为了加强腹斜肌的力量,在抬身时可稍变动一下起坐的方法,即双肩不同时离地,而是左、右肩轮流抬起,以左肘与右膝接近或以右肘与左膝接近。

抬肩时间与节律同团身起坐。

(4) 腹肌弹发练习: 用腹肌爆发弹力将气集中成束送到口腔前部,口腔舌位可以用以下四个音来配合:哈(ha)、嘿(hei)、嚯(huo)、呵(he)。

开始需一声一声的发,注意腹肌弹发和舌根发h-a 时的配合。

舌根、下巴均需放松,软腭需上挺,咽壁也需收紧挺直。

发出的声音,应该有力度。

配合有一定基础后可以连续发音。

当你能连续稳定在一定力度状态发音后,可以再改变音强、音高、力度强弱等。

在发“哈” 时,听起来似京剧小生的笑,在发“嘿”时似冷笑。

2、腹肌各部分灵活配合力量的锻炼。

(l) 、肩肘倒立后,两腿在空中交替屈伸,似“蹬自行车”(2) 、肩肘倒立之后,两腿伸直左右交叉摆动。

3、腹肌与呼吸、发声主动配合感觉的锻炼。

有的人腹肌力量不小,但是不会主动与呼吸、发声配合。

特别是女同志,由于生理的原因,腹肌参与呼吸的感觉通常不明显。

可以做以下练习,体会腹肌与呼吸、发声的配合。

(l) 、仰卧,小腹上放一本较有分量的厚书,体会腹肌随深呼吸的收缩、放松。

教师的科学发声及训练

教师的科学发声及训练
忌:呼气过快,声音不能持久;前强后弱,
声音不均匀。
• 哈 哈 哈…… • he ha hai huo (均发第四声) • Peng pa pi pu pai (均发第一声) • 吹尘土或空瓶(30秒)呼气时试着数数,逐
步增加,字音要稳劲有力,不能面红颈粗或 弯腰驼背。
• 情----高 气----深 声----中 • 体会气息的运用(董卿 主持)
吐字,将字腹吐准,拉开立起。拉开,纵向打开口腔; 立起,主要元音的发音要占据足够的时间,形成立起 来的饱满感。
字尾收音,归音弱收。把韵尾收到各自的位置上,从韵 腹开始逐渐到韵尾,口腔逐渐缩小、放松,收得柔和、 自然。
如“标” b是字头,咬字发音;“i ”韵头,结合 紧密a是韵腹,吐字延音;o是字尾,归音收韵。
站立式:放松 深吸
坐式:前倾 双脚自然着地 小腹稍内敛
抽泣、闻花香、打呵欠、抬重物
低位横向呼吸
呼气训练(拉住、平稳、均匀、可控)
1.吸气到位后保持吸气状态5-20秒,再缓 慢呼出;不能憋气,要保持吸气时小腹微收, 后腰撑胀,上腹微凸,两肋扩张的感觉
2.模拟吹灰,不能吹到人身上,要轻轻吹,两 肋、腰腹的对抗要尽量保持,呼出气流细弱 绵长均匀。(吹空瓶)
(干涩含混、平淡单调、有气无力的声音无法引起孩 子听讲的兴趣,无法表现多彩的大千世界。)
体会语言的魅力
科学发声的训练
用气 发声 吐字(词)
一、气息训练
(一)基本要求 1.气息要充足 嗓音才响亮 2.气息要通畅 发音才高质 3.气息要稳劲 话语才清晰 4.气息要灵活 传情才丰富 5.气息要节省 首尾才完整
2.口腔共鸣:软腭上升堵住鼻腔通道,气流冲 击声带到达口腔,形成共鸣,手捏住鼻子, 学“嘎”“嘎”声。中音共鸣,丰满、圆润。

发声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发声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发声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发声训练的方法和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气息训练: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和基础。

在播音和主持时,气息的速度、流量、压力的大小与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以及共鸣情况都有直接关系。

要学会胸腹联合呼吸法,采用鼻子吸气,将空气吸入肺叶底部——横膈膜处,使肋骨自然向外扩张。

此时,腹部有发胀的感觉。

随着小腹逐渐收缩,气息也从小腹深处涌上来,推动声带发音。

2. 口腔训练:普通的说话嗓子疼痛沙哑,而用丹田之气说话不累,并且有魅力、好听、有感染力。

要练习情、气、声三个方面。

情是艺术化的表达,要根据说话的内容来用声音(抓住说话的内容,来表现)。

气要是充足的气,有持久的动力。

类似于汽车的发动机一样,要令气息充足有持久动力。

声要圆润,要有磁性有感染力,分高中低三种声音。

3. 练气息、甩舌头、调语速:要想学会用歌唱的嗓音说话,就要接受一套正确的科学发声训练,主要内容是练气息、甩舌头、调语速。

训练前,先要做准备工作,具体方法是:深吸一口气,然后嘴巴微微张开呈半圆形,使气流缓缓流出声门,同时发出声音。

4. 支撑练习:支撑是高音、长音、音域广,不挤压嗓子等的根本,是基础!需要坚持,需要天天练习。

可以尝试用护腰带来练习,但不要绑得太紧。

发声训练需要从气息、口腔、情感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训练,坚持不懈地练习,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发声的气息训练气息(一)基本常识2008-11-12 15:34一、呼吸器官及其基本方法1.呼吸器官:(1)呼吸道(口腔、咽腔、气管、支气管、肺泡)(2)膈肌(3)胸廓和相关肌肉(4)腹部肌肉2.呼吸的基本方法(1)胸式呼吸(浅式呼吸、锁骨式呼吸)(2)腹式呼吸(深式呼吸)(3)胸腹式联合呼吸3.胸腹式联合呼吸的呼吸要领(1)吸气要领两肋打开吸到肺底膈肌下降腹壁站定(2)吸气要领①呼气时要保持吸气的感觉。

呼的力量大于吸的力量②伏击保持适度收缩力量,发"S"音(3)注意事项①吸气时两肩自然放松,勿抬,避免造成胸式呼吸;同时也要避免单纯的腹部膨胀形成胸式呼吸,要把注意力放在腰腹部上。

②发生时,吸气不能过多,播音时吸气七八分饱即可。

4.换气(1)换气的情况①两句话间有较大停顿,可以从容地换气,以满足下一句话发声表达的需要以及生理气体交换的需要②由于思维和情感表达的需要,为维持较长时间地发声需要而超出了生理能力,需要补充气息又没有补充气息的时间,这种换气的技巧叫做“补气”或者“偷气”。

怎样补气(1)基本动作保持住发声结束时的气息控制状态不变,两肋向外一张,接续后面的发声动作(2)基本要求在不破坏语句的连贯,在受众不察觉的情况下少量、无声的补充气息(3)其他常见技巧①抢气②就气(2)换气的要领句首换气换气到位随换随用补气自如换气无声留有余地二、播音发声对气息控制的要求、要领1.播音发声对气息(呼吸)控制的要求(1)稳劲(2)持久(3)自如2.气息控制的要领①准备:姿态积极、心理放松、集中精力②发声姿势:a.站姿:丁字步,两脚一虚一实,一个支点;肩膀放松,前胸舒展,双肩自然下垂,胸部微含向前,头部取平视角度b.坐姿:坐椅子的1/3处(酌情处理,坐稳),上身正直,其他同站姿《播音发声》----发声训练(练声)2008-11-12 15:21下面我要讲的是发声训练,发声训练就是我们常说的练声。

练声我们一般把它分为基础训练和弹性训练这样两个阶段,只有基础训练达到自如的阶段才有可能取得声音的弹性,要循序渐进千万不要好高骛远。

在学习发声的开始阶段,总要按照一定的规格有意识地进行控制,比如像一个声母、一个韵母,我们发音的时候,就要根据发声的感觉和发出的声音,注意发音的要领,反复进行调整,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控制状态,这是每一种训练控制的开始阶段必不可少的。

基础发声训练的目的在于调整气息,改善音质,扩展音域,调节音响,丰富音色,伶俐口齿。

它的基本内容首先是练气。

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胸腹联合式呼吸法。

主要练习对气息的控制能力,特别是嘴呼气发声时对气流长短强弱的控制。

要注意吸气不要过多,也不可过少,不可过深,也不能太浅,使发声在适当力度的控制下,能始终保持一定的弹性。

其次是练声。

人各有声,嗓音各异,嗓子要经过很好的严格的训练,才能达到具有自己声音特点而又优美动听。

声音训练是要改变不科学不正确的发声方法和习惯,而逐步建立起新的控制能力,创造新的生理机能的适应性,逐渐形成新的发声习惯。

我们进行练声时候,应该从中声区,也就是自己习惯的发声区域开始。

作为基本练声阶段,慢慢地向高向低进行扩展,速度不宜过快,力度不宜过强,气息要求饱满稳实有依托,共鸣点要求要适中,共鸣要集中。

整个练声过程以及每一次练声,都应该由中到高,由中到低,由弱渐强,特别要注意声音高强以及低弱的时候气息的控制。

那么练声的第三个阶段,就是练字。

每一个字,就是每一个音节,这是语言当中可以表达一定语义的基本单位,而每一个音节,又都是由声母、韵母和声调来构成的,再往下我们又可以分解到音素。

练习是要准确的把每一个音素、每一个声母、韵母、声调直到每一个音节,由正确的理论指导,通过声音表现出来。

字正腔圆,是声音造型的要求,同时也是声音造型的基础,正字就需要正音,这需要系统的正音训练。

我们要针对每一个人自己的情况,去解决声母发音部位或者是发音方法上存在的毛病,解决韵母发音的时候舌位的高低前后以及唇形的圆展以及字调调值上存在的问题,这需要经过长期反复的练习以改变发音器官的反应习惯,使发音器官建立正确的运动规律。

再是练气、练声和练字是应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进行的。

作为电视播音员或者是节目主持人,则还需要进行情绪和面部表情以及形体动作和发声的统一的练习了每一个人练声的内容,我想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但是每一个时期,最好是有意识地解决一个、两个存在的主要问题,千万不要贪多。

练声材料可以自己编制,比如像单元音的发音练习,或是按声母表、韵母表排列顺序组成的字、词进行练习,按照四声排列的字词的练习以及集中进行语流音变的练习,还可以适应地多做一些绕口令,或者是朗诵古体诗词的练习。

这个练习已经是综合性的练习了,既要注意内容、意境,又要注意声、韵、调发音的准确,同时还要把气息调理顺畅自如。

此外,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散文、或者是一些新闻、消息类的稿件编成一组进行练习,练声材料隔一段时间也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更换。

当我们发声的时候不必再去想发声要领就可以准确地发出所需要的声音来的时候,基础练习才算取得了成效,声音才有可能成为表达思想感情的有力武器。

这个时候才谈得上声音的弹性。

在基础发声训练过程当中,必须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片面理解基础训练与弹性训练的关系。

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去做无内容的纯技术性练习,误以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扎实的基本功,结果呢,往往会导致声音的僵化。

而且这样训练很容易养成一种违反创作原则的坏习惯。

那就是一出声音,先考虑发声要领以及规则,很难进入播讲内容。

而另一种倾向呢,是声音与内容分离,作发声练习的时候,只考虑规则、要求,不去想内容,而在做有内容的练习的时候,又只考虑内容的表达,全然不顾发声的要求,二者完全脱节。

这样做的后果是可以想见的。

为了防止这些倾向性问题的产生,我们需要辩证性地理解基础训练和弹性训练之间的关系。

处理好训练过程中,控制性与自如性的矛盾统一关系。

关于练声,就简单地讲到这儿。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70%以上的教师患有程度不同的咽喉、声带疾病。

预防这种职业病的重要算途径之一,就是教会教师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

简单地说,科学发声方法就是一种有效控制气息,恰当调动共鸣的发声方法。

进行科学发声训练,不仅有利于防治咽喉、声带疾病,适应教师职业的特点,而且有利于获得控制音量、音色的能力,使声音清晰洪亮,圆润悦耳,满足种种口语表达形式的特殊要求。

例如,给小学生讲课,不仅要清楚明白,更应该形象生动;应该用绘声绘色的口语,入情入理地传播知识,启迪学生的心灵。

要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一定的发声技巧,而发声技巧又必须以科学的发声方法为基础。

所以,进行科学发声训练,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仔细揣摩,氢握要领,寻找感觉,循序渐进。

要意念与发声相结合,用嗓与护嗓相结合。

科学发声方法的运用要从口语表达的实际出发,特别是音量的大小,音色的变化,要视表达内容、说话环境、交际对象而定,不可拿腔拿调、华而不实。

一、正确地掌握呼吸方法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呼吸是一种在神经反射作用下的下意识活动,是一种单纯的胸式呼吸法。

这种呼吸方法吸气少,不能有目的地加以控制,远远不能满足教师长时间边连续讲课的需要,也难以得到洪亮、圆润、优美的声音。

我们应当学会胸膈式呼吸法,从而扩大胸腔容量,有效地控制气息,以满足各种口语表达形式发声过程中对气息的需要。

胸膈式呼吸法是靠肋骨和横膈厝共同的运动来实现的。

这种呼吸方法,调动胸部肋间肌、横膈肌和腹肌共同参与呼吸,既便于使胸腔全面扩大、肺的容积随之全面扩大,又便于对呼气的气势进行控制和调节。

我国戏曲演员所说的“气取丹田”、“挺胸收腹”就是这种呼吸法。

其要领是:1、姿势正:持平双肩,头颈端正,全身放松;2、吸气深:口鼻并用,避免出现“喝”气声,轻松柔和地吸气,吸足吸满,扩展胸腔,使横膈膜下降,气向下沉;3、呼气匀:收缩腹部肌肉和横膈膜,产生一股压力,使气流均匀平缓地呼出。

在掌握了胸膈式呼吸法的基础上,还要学会口语表达过程中的气息储存和快速补充,以满足表达的需要。

二、灵活运用发音器官人匀说话的声音是由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的好坏与喉头、声带、口腔、鼻腔等发音器官的形状、质量和运用的方式有很大关系。

所以,我们应当重视发音器官各部分的锻炼,使发音器官各部分的肌肉灵活自如,易于控制,从而发出准确、清晰、洪亮、悦耳的声音。

1、喉头声带训练处在喉头这个筋肉小室中间的声带,是十分重要的发音体,在气息的作用下,声带振动而发出声音,喉头肌肉的运动控制声带的松紧,就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进行喉头声带训练,主要是训练喉部放松,肌肉运动灵活,训练声带振动自如,富有韧性。

科学发声,就要求喉部放松,声带自然,以较小的气息使声带振动。

这样就能省力、轻松,发声效率高,声音也自然悦耳。

需要注意的是,练声时,先练“气泡音”把声带活动开,再由弱到强,循序渐进。

练习发声,切不可提嗓子,挤压嗓子,更不能拔直嗓子喊;呼吸不可过猛,以免喉咙干燥、疲倦。

喉头声带除了有意识地训练外,还要注意平时的保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声带过于疲劳,对饮酒、吸烟、吃刺激性食物等都应当节制,出现咽喉肿痛,应及时治疗。

2、口腔开合训练口腔是声音通道,有控制气息和扩大音响的作用。

锻炼口腔,使它的肌肉更富有弹力并能自如地控制它的开合,可以使发出来的声音更清晰有力,更自然悦耳。

3、舌头动作训练舌头是口腔中活动最灵活的发音器官,它的伸缩、升降、平翘就会造成不同的音色。

如果舌头摆放位置不当,声音就不准确,不清楚;舌头动作不灵活,就跟不上口语节拍的速度,使字音残缺不全,尤其不能适应高声和快速说话的需要。

所以要重视舌头动作训练,使之能灵活自如地前后、上下、平曲运动。

4、嘴唇力度训练嘴唇作为重要的发音部分,不仅可以控制气流,还可以与口腔的开合、舌的活动相配合而发出不同的音。

锻炼唇肌,目的是增强其活动能力和控制气流的力度,使它能灵活、准确地收拢或展开,使发出的声音更准确、响亮、有弹力。

三、充分调动五腔共鸣共鸣是发声体之间的共振现象。

人体发声的共鸣是指喉部声带发出的声音,经过声道共鸣器官,引起它们的共振而扩大,变得响亮、圆润,形成各种不同色彩。

人体引起声音共鸣的共有五大主要腔体:胸腔、咽腔、口腔、鼻腔和头腔。

它们自下而上形成了一个筒形管道,这个管道把取自丹田的气息,发自声带的基音,变成声浪裹卷起来,上下振荡,形成响亮、悦耳的声音。

如果我们发声时能调动共鸣,就可以减轻喉头声带的负担,比较轻松地发出宏亮、圆润的声音,也为适应各种复杂的口语表达形式而有效调节音色奠定基础。

1、调动咽腔共鸣咽腔是主要的共鸣腔。

它形状多变,伸缩自如,声带发音首先获得它的共鸣。

它以口腔后部为过渡,上接鼻腔,头腔,下联胸膛,是发声管道的核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