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和呼吸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2023年《呼吸》教学反思

2023年《呼吸》教学反思

2023年《呼吸》教学反思《呼吸》教学反思1这一周,我为135班的学生上了第三章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尽管课前已经充分备课,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值得我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下面首先说一下我的教学思路。

本节学问虽然是第三章的第一节,但是学生已经学习了消化系统的内容,知道了学习人体系统的思路。

所以我认为虽然是全新的学问,但是其学习方法是一样的,也可以从“结构确定功能”这个角度,让学生推想某个器官的功能。

所以我上课的整节课思路是:由几张雾霾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呼吸系统的关注,从而使学生明确呼吸系统的组成部分,再是有条理地对各个呼吸道的结构进行图片的展示,引导学生说出并牢记呼吸道处理空气的功能。

上完课后,综合各位老师的建议,我认为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须要改进。

1、对学情的分析不够深化,比如在讲喉的作用时,学生已经知道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所以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发言,老师做肯定的补充。

而且并不是全部的学生都能回答老师的问题的,当学生回答不上来时,可以先请会的学生帮助他解决问题,之后再请不会的学生重复答案以加深他对学问的印象。

2、在请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只考虑叫举手的同学进行回答,老师应当充分照看到全班同学,让思想上开小差或者是不爱主动发言的学生也主动参加课堂活动中。

3、讲解图片时,指向性不够明确,由于光标太小,坐在后排的学生看不清所指的地方,严峻影响学习效率,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激光笔,或者是采纳明显的符号以使学生看清。

4、德育渗透若能够做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会更好,比如在提及呼吸系统的调整实力是有限的时候,若再说上几句:所以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呼吸系统,戴口罩等待,这样也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5、在对本节课学问做小结时,若请个别学生总结,其他同学作相关的补充,这样效果更好,更能检测学生的驾驭程度。

当然本节课还是有肯定的优点的,比如整节课思路比较清楚,涵盖的学问点较多,与生活联系紧密。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肺和呼吸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肺和呼吸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肺和呼吸〕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1:认识鼻、气管、支气管、肺等人体呼吸器官。

2:了解呼吸让我们吸进空气中的氧气。

3:了解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

4:能用肯定的方法测自己的肺活量。

5:了解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爱护呼吸器官。

6:本节课涉及的问题比拟复杂,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把知识的学习融入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之中,并借助直观、形象的模型来解释抽象、不易观察的事物,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理解、掌握必要的知识。

学情分析这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认识呼吸,首先要认识呼吸器官,主要通过图片、模型等指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认识呼吸的意义是通过指导学生比拟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而肺则是呼吸的主要器官。

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同平常的意义。

教材主要通过指导测量肺活量、制作戒烟小报,使学生懂得如何爱护呼吸器官。

教学目标1:认识鼻、气管、支气管、肺等人体呼吸器官。

2:了解呼吸让我们吸进空气中的氧气。

3:了解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

4:能用肯定的方法测自己的肺活量。

5:了解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爱护呼吸器官。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难点:精确测定自己的肺活量。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一方面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屡次反复地测量自己的呼吸、心跳、脉搏次数,分析相关数据,了解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另一方面,通过认识呼吸器,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关注自己的身体,学会爱护自己的身体。

同时,还要激发他们继续研究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肺和呼吸

肺和呼吸

《肺和呼吸》的教学反思江苏省教育厅在全省组织实施了以制作、配送中小学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光盘为主要内容的“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

实施“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是为了进一步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直接为农村教学服务,让农村学生直接接受优秀教师高质量教学,有助于农村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为科学课配套了教学光盘,笔者利用“优质教学资源”教学光盘上了一节科学课,内容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肺和呼吸》教过之后,感受很深。

现作反思如下:一、课堂上两位老师的位置处理不好,影响学生的学习注意现象:上课伊始,我让学生做一次深呼吸,调整自己的呼吸,平静一下心情,然后看电视中的老师讲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肺和呼吸……”,整个的教学过程中,都是电视上的老师讲解,我组织学生讨论并进行实验。

反思:电视上的老师的出现过于唐突,学生会觉得电视上的老师很陌生,一下子接受不了,学生要一节课听陌生老师讲课,因此,学生会对电视上老师的讲课不感兴趣,注意力不会太集中,学生学习的效果以及课堂纪律就可想而知。

对策:以我为主,引入为辅利用“优质资源”教学光盘上课时,课堂中会出现两个老师,两个老师位置要摆正。

现场教师是课堂的领导是组织者,而电视上的教师只是你请来给学生上课的客人老师,他(她)所讲内容要为你所用,他(她)只是配合你完成教学任务,不能主次颠倒,不然现场教师就变成了一个电视播放者,成了一个配角,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一定不会很理想。

所以现场教师是主导的意识要贯穿课堂始终,要做到“我的地盘,我做主。

”同时在教学伊始,现场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一下电视上的教师即我们请来的客人老师,请同学们认真听电视上的教师所讲的内容,这样就不会显得唐突,而且学生会集中注意认真倾听。

二、事先考虑不周全,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现象:在检验人呼出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的实验时,学生先用一只保鲜袋装空气倒入石灰水,摇晃观察变化,再用一只保鲜袋捂住嘴巴多次呼吸,再倒入石灰水,摇晃后观察变化。

肺是怎样呼吸的教案及反思

肺是怎样呼吸的教案及反思

3《肺是怎样呼吸的》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通过体验呼吸过程情境,提出问题“呼吸器官是怎样把空气吸到肺里的?”通过制作肺模型和阅读资料来搜集证据,经过分析实验现象和资料分析,得出结论:膈位于胸腔内肺的下面,是用于帮助进行呼吸运动的呼吸肌。

膈下压,肺部扩张,吸气:膈上提,肺部收缩,呼气。

学生分析:学生通过动手制作肺模型,并对其进行操作来模拟呼吸器官的工作过程。

通过阅读膈的作用图片,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呼吸器官是如何工作的。

【教学目标】(1)知道人体呼吸系统的简单结构,了解肺的呼吸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搜集证据的能力-(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困等方面表现出探究兴趣。

(4)了解人体肺和其他器官是怎样共同工作完成呼吸的,注意呼吸器官的卫生保健。

【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学习手册、塑料瓶、吸管、橡皮筋、气球、细绳、橡皮泥、彩色纸、黏土、剪刀等。

(2)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师:(出示几个小朋友体验呼吸过程图片)几个小朋友们在公园围坐在一张小桌子旁,体验呼吸的过程,在他们呼吸时,呼吸器官是怎样把空气吸到肺里呢?生1:是鼻子一用力就把空气吸进去了。

生2:可能是咽把空气从鼻子里挤进肺里去。

生3:可能某些肌肉把胸腔扩大了,空气就流进去了,像水枪吸水一样。

师:以上都是我们的猜想。

同学们可以根据你们的猜想假设,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制作一个肺模型,来验证你们的猜想。

(出示人体呼吸器官图)老师的材料超市中有这些物品,请思考你们需要哪些材料,分别用它们来代表哪些呼吸器官?第二环节: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肺模型(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步骤一:先观察可以利用的材料有哪些。

步骤二:思考这些材料适合模拟哪些呼吸器官,例如: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膈等。

步骤三:在学习手册中用文字或者图画的形式进行设计,师:各小组都完成了实验设计,接下来我们即将进入动手操作的环节了。

《肺和呼吸》的教学反思

《肺和呼吸》的教学反思

《肺和呼吸》的教学反思
《肺和呼吸》的教学反思
《肺和呼吸》,这是呼吸循环系统单元中的第二课,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空气、呼吸,所以本节课直接从问题入手,如“我们为什么要呼吸?呼吸的是什么气体?你能憋气多久啊,游泳的时候为什么要浮出水面换气啊?跑步喘不上气的时候哪里会难受呢?”这些问题能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出来。

本课以探究为主:因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对“用澄清的石灰水比较我们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研究就是一次探究。

强化“以生为本”、“合作学习”等教学理念,努力实现学生是探究的主体,而老师起到的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的作用。

在介绍肺这个器官时,可以通过图片、动画、模具直观的告诉他们肺是最终交换气体的部位,当知道肺是重要的呼吸器官之后,引导学生测量肺活量的大小,从而引出为什么肺活量有大有小呢?原来是跟体质强弱有关,激励学生合理膳食,适量进行体育锻炼,在进行长距离运动时,比如说慢跑、散步等运动过程中,注意经常深呼吸以增加肺活量。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肺和呼吸》教学反思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肺和呼吸》教学反思

《肺和呼吸》教学反思《肺和呼吸》本课涉及人体主要呼吸器官、肺活量和保护呼吸器官的知识。

其中,肺活量的知识学生已有所了解,肺活量在卫生院体检中也测过。

但那是用专门的仪器进行测量的。

课堂上主要采用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想象、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整堂课兴趣很浓厚,不管是师生之间的配合还是学生之间的配合都挺有序、融洽的,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肺和呼吸》一课是在学生测量每分钟呼吸和心跳的基础上更深入地认识呼吸器官的一课,呼吸这一现象是学生每天都在经历的事实,对于呼吸的意义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在教学开始部分通过憋气体验这一活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呼吸器官的认识毕竟是片面的,经过交流分析后我就即时展示了正确的呼吸器官名称以及其连接,及时纠正在学生思想中还存在的错误认识,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接着我便提出问题:吸入人体的空气和呼出人体的气体中成分是否一样?从而引导学生将学习的关注点从呼吸器官过渡到关注呼吸的本质上来。

学生在四年级时对空气的成分已经作过研究,知道空气里大约有21%的氧气,也知道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通过对比实验,学生发现将空气注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没有变化;用吸管将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会变浑浊。

从而认识到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

最近,体育老师正好在测量学生的肺活量,加上课前指导学生收集的入学以来几年的肺活量数据,把多个数据放在一起作一个纵向的分析,学生发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肺活量在变化,肺活量与呼吸次数之间有关系,再在班内进行横向比较,发现肺活量大对健康的好处。

最后我让学生讨论:结合结合生活经验,怎样让自己有健康的呼吸器官和健康的身体?通过问题的讨论,促使学生养成个人的良好习惯,如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不随地吐痰,注意个人卫生,注意饮食、注意休息等,还要远离毒品,远离有害的不良行为,如吸烟、打电子游戏等。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4.2 肺和呼吸|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4.2 肺和呼吸|苏教版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和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识鼻、气管、支气管、肺等人体呼吸器官。

2、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3、知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

4、能用一定的方法测自己的肺活量。

5、知道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2、难点:准确测定自己的肺活量。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设计(一)导入T: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呼吸,怎样才算呼吸一次呢?S:一呼一吸T:像老师一样,伸出双手,放在胸前,深呼吸一次。

有什么感觉?S:胸口鼓起来了;吸气的时候鼓起来,呼气的时候憋下去。

T:知道胸腔内帮助我们呼吸的器官叫什么吗?S:肺(二)认识呼吸器官及其用作T:你认识肺吗?(出示人肺)除了肺,还有哪些器官也参与了人体的呼吸?分别处于人的什么位置?各有什么作用?大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

结合一S:学生看书回答T:,我们把这些称为是呼吸器官。

刚才同学们都认为鼻子是空气进入体内的入口,那老师有一个疑问:嘴巴也能呼吸,为什么不把口作为呼吸器官?那么先让我们来分别体验一下,用鼻呼吸和用口呼吸有什么不同?T:有什么样的感觉?S:学生回答T:为什么用鼻呼吸比较舒服呢?鼻子里有什么?S:鼻毛T:鼻毛有什么作用?S:阻止灰尘和细菌进入鼻腔。

T:除此以外在鼻腔的内表面布满了一些毛细血管和腺体,它们可以分泌一些粘液,同样也可以阻止灰尘和细菌的进入。

T:那么鼻腔当中还有些什么呢?有同学会想到鼻屎,你们知道鼻屎是由什么构成的吗?S:灰尘细菌和鼻腔内壁分泌的粘液。

T:那同学们可以随意用手去挖鼻孔吗?为什么?S:指甲可能会损害鼻毛和鼻腔内壁的毛细血管、腺体等,那么对灰尘和细菌的阻挡作用就会降低。

T:尽管口也能呼吸,但口还有其他作用,所以不属于呼吸器官,那么空气是怎样被吸入人体内,又是怎样呼出来的呢?S:由鼻子呼入,通过咽喉、器官、支气管进入肺、再由肺、支气管、气管,鼻(三)比较吸进和呼出的气体T: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吸进去的是什么气体?S:回答T:那呼出来的又是什么气体S:回答T:其他同学也是这样认为的吗?也就是说,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不一样的?S:对T:怎么证明呢?首先我们先来考虑一下怎么收集这两种气体?S:吸进去的气体只要拿袋子一挥就好了,用同样地方法也能把人体呼出的气体装好。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2.肺和呼吸 (2)教案与反思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2.肺和呼吸 (2)教案与反思

2.肺和呼吸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车前学校陈道锋【教学目标】1.认识人体呼吸器官(鼻、咽、气管、支气管、肺等),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和呼出大量二氧化碳,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

2.能运用学过的知识验证吸进气体和呼出气体的不同。

3.懂得要保护好呼吸气管,不吸烟。

4.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团结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演示1(澄清石灰水、烧杯、吸管)、演示2(集气瓶、水槽、火柴、玻璃片、澄清石灰水、吸管、打气筒)。

学生材料:、材料袋1(吸管、带孔橡胶塞、塑料水管、Y型管、直管、气球、半身塑料瓶)、材料袋2(猪肺、一次性手套、针筒)。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魔术:水变牛奶(1)谈话:上课前,老师要为大家表演一个魔术——现场把这瓶水变成牛奶!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2)交流:“水”怎么能变成了牛奶呢?谁能来揭秘老师的魔术?吸入什么呢?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哪里进行交换?(3)提问:看来这个魔术的奥秘可能跟人体的什么现象有关?2.揭题: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肺和呼吸”背后有趣的科学知识!二、认识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1.谈话:呼吸时,只需要用到肺这一器官吗?这些器官长什么样子?分别在人体的哪个位置呢?2.分组活动:组装呼吸器官(1)分组活动: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这些器材,把它们组装起来模拟呼吸时,气体经过的器官。

活动中有什么需要同学们注意的呢?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①这些器材分别代表人体的哪些器官?②吸入和呼出的气体,经过器官的流程,也就是先后顺序是怎么样的。

(2)展示:谁来秀一下你们组的模型?这些器材分别代表人体的什么器官?呼吸时,气体经过这些器官的流程是怎么样的呢?3.交流:(1)平常用不用口腔呼吸?为什么?捏住鼻腔,试着用嘴巴呼吸,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吸气时,气体经过的第一站是?(2)在鼻腔和气管之间有一个橡胶,弄来模拟什么呢?呼吸时,咽喉的作用是什么呢?咽喉在人体的哪个位置呢?吃饭的时候为什么不说话?看来咽喉很重要,因此古有成语“咽喉要塞”一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和呼吸》教学反思
甘河二小张丽
《肺和呼吸》本课涉及人体主要呼吸器官、肺活量和保护呼吸器官的知识。

其中,肺活量的知识学生已有所了解,肺活量在体育课的身体素质的检查中也测过。

但那是用专门的仪器进行测量的。

课堂上主要采用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想象、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整堂课兴趣很浓厚,不管是师生之间的配合还是学生之间的配合都挺有序、融洽的,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肺和呼吸》一课是在学生测量每分钟呼吸和心跳的基础上更深入地认识呼吸器官的一课,呼吸这一现象是学生每天都在经历的事实,对于呼吸的意义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于是我在课的开始让学生能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说出自己认为可能的呼吸器官名称,他们是怎样连接的。

虽然学生知道人体需要呼吸,但是对于自己身体内究竟哪些器官直接参与了呼吸,这些器官之间是怎样连接的这一问题,还没有认真考虑过。

人体的内部结构复杂,各种器官的作用各不相同,根据人体的需求,也必然存在着不同的连接方式,学生必然对其有好奇心。

在教学开始部分引入猜测这一活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学生的猜测都是基于自己的认识,未必会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同,这样就产生的互相的质疑,为下一步的教学打好基础。

学生对呼吸器官的认识毕竟是片面的,经过交流分析后我就即时展示了正确的呼吸器官名称以及其连接,及时纠正在学生思想中还存在的错误认识,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接着我便提出问题:吸入人体的空气和呼出人体的气体中成分是否一样?从而引导学生将学习的关注点从呼吸器官过渡到关注呼吸的本质上来。

学生在四年级时对空气的成分已经作过研究,知道空气里大约有21%的氧气,也知道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通过对比实验,学生发现用打气筒将空气注入氢氧化钙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溶液),没有变化;用吸管将呼出的气体通入氢氧化钙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溶液),石灰水会变浑浊。

从而认识到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

学生发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肺活量在变化,肺活量与呼吸次数之间有关系,再在班内进行横向比较,发现肺活量大对健康的好处。

最后我让学生讨论:怎么样做才能让自己的肺活量增加?让自己有健康的呼吸器官和健康的身体?
为了让身体更加健康,学生纷纷开动脑筋,制定参加体育锻炼的计划,明确今后要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养成个人的良好习惯,如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不随地吐痰,注意个人卫生,注意饮食、注意休息等,还要远离毒品,远离有害的不良行为,如吸烟、打电子游戏等。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既反映出了我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也暴露了不足之处。

我觉得欠缺的地方是:对学生还不够放手,应该再放手一些,真正的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在设计宣传小报时,还应该指导的细一些,告诉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写。

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方式,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引起思考、注意。

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科学教学的担子确实不轻,对教师的要求也非常高,不仅需要我们有临场应变能力,而且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必须要时时刻刻注重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真是学无止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