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论文:探讨人民政协发挥界别作用途径
关于做好人民政协界别工作的几点思考

湖北政协2018年第9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增强人民政协界别代表性、加强委员队伍建设的要求,全国政协汪洋主席明确要求要突出界别特色抓好委员队伍建设。
省政协主席徐立全也多次强调,界别是政协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委员履行职责的重要平台。
重视和发挥界别作用有利于增进与界别群众的密切联系,扩大公民和社会各界在政协的有序政治参与。
如何加强界别建设,突出界别优势,促进专委会与界别、界别委员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人民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带着问题,结合省政协工作实践,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人民政协界别的由来界别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是人民政协的一个专有名词,是人民政协组织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而设置的协商议政、开展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民族和各界人士在人民政协组织中的具体划分形式,也是政协会议的组织形式,是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人民政协的各参加单位以界别名义在人民政协这个统一战线组织中履行职责。
2004年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协章程修订案中第一次提出了“设置若干界别”这个概念。
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由界别组成是人民政协的显著特征。
自此,界别概念越来越深刻地烙印在人民政协各项工作之中。
2018年新修订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第22条再次明确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设若干界别。
不同的界别代表着不同的社会群体,不同的界别有着不同的特征和利益诉求表达。
人民政协界别设置随着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状况的变更和统一战线内部结构的变化而相应变化,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重组、不同行业的兴起衰退,全国政协和各级地方政协的界别设置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从而更加凸显了人民政协界别的显著特色。
充分发挥政协界别作用的思考

充分发挥政协界别作用的思考政协是由界别组成的统一战线重要工作机构,应充分发挥界别在政协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界别不仅体现为政协参与单位的广泛性,而且应体现为不同特色政治力量的代表。
现在的问题是,政协各界别中除了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等界别是由有明确章程约束、具有高度组织纪律性的政治团体独自构成、其界别整体政治作用表现突出之外,其余界别组织程度十分松散,除了委员个人具有广泛性之外,其界别整体的政治属性、政治作用体现较差,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界别特有的代表性。
这不能不说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政协这个具有中国特色十分优秀的政治制度的外部形象和运作效果。
我的建议是:完善界别组成机制,赋予界别更多职能,加大界别发言权,突出界别的政治协商主体地位。
明确界别召集人在界别中的领导地位。
由特定政治团体独自构成的界别,其召集人应明确为该政治团体的领导人。
不是由特定政治团体独自构成的界别,其召集人的资质应是该界别代表性强的,有领导能力的社会知名人士,由中共政协党组提名,该界别委员选举产生。
应赋予界别召集人领导界别、管理界别委员、督促界别委员履行政协章程的职能,界别召集人对构成该界别的换届人选、在政协任期内表彰、罢免、在政协的职务任免,具有向中共政协党组推荐和建议的权力,并应形成规范的程序。
界别召集人在政协中应有相应的政治地位。
强化界别在政协中的组织职能。
应强化界别组织委员履行职能的作用,增加界别活动次数,丰富界别活动内容,提高界别活动效果。
除了委员参加每年一次的政协全体会议以外,界别每年还应至少组织一次委员活动。
应通过界别集体活动加强界别自身建设,提高界别履行职能的能力。
为保证界别具有组织委员活动的能力,政协机关应列支界别活动经费,由财政提供预算保证。
突出界别在政协中的协商主体地位。
在政协内,不仅是委员个体参加政治协商,界别应成为集中委员意见参与政治协商的主体。
发挥界别整体优势,界别都应有自己的团体提案。
界别团体提案需经界别委员讨论通过。
对政协界别“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的认识与思考

对政协界别“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的认识与思考加强界别建设,突出界别优势,发挥界别作用,对于提高政协组织整体工作水平,意义重大而深远。
本文拟围绕政协界别“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这个命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界别“是什么”作为我国人民政协组织的一个专用语,界别是指政协组织按照各政党、各团体、各民族和社会各界等不同类别,分配委员名额,进行委员编组,组织委员活动,通过界别联系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方面的人民群众,代表群众的意愿和诉求。
界别是人民政协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政协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是政协区别于其他政治组织最显著的特色。
按界别组成,决定了人民政协在组织上的广泛代表性和政治上的巨大包容性,充分体现了团结和民主的本质属性,集中体现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彰显了人民政协的地位,诠释了人民政协的作用。
界别具有三大显著特点和优势。
一是联系广泛。
各级政协大多设置十几个、二十几个,甚至三十几个界别,由于他们来自社会各个层面,联系着周围众多的群众,他们反映的意见建议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这是其他任何政治组织都无法比拟的。
二是专业性强。
在界别委员中,不乏各行业、各学科、各专业的专家学者、拔尖人才和行家里手,他们对业内情况最熟悉,最了解,最有发言权。
三是位置超脱。
界别委员大多不为个人利益、部门利益和小团体利益所限,不为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所累,话语权空间较大,建言立论时政治考量较少,能够做到畅所欲言讲真话、开诚布公建真言。
二、界别“干什么”弄清了界别的概念和含义,就要明确界别是干什么的。
从广义上讲,界别是干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这三件大事的;从狭义上讲,界别在履行政协职能的过程中主要具有四大功能。
(一)支撑功能。
人民政协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与大局服务。
作为人民政协组成单位的界别,是人民政协当然的、不可或缺的社会基础和有力支撑,它可以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以组织名义发表主张提供场所,为社会各界人士提出意见建议畅通渠道,为党政部门了解社情民意搭建平台。
新时代人民政协界别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永州市为例

观察与思考新时代人民政协界别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永州市为例周云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系列讲话和重要思想,对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寄予了更大希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指出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全国政协主席汪洋明确要求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要进一步提高质量。
界别是政协的基本组成单元,是政协委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和窗口,切实发挥好界别作用,提高界别工作质量,对于提高政协工作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学习和思考,就新时代人民政协界别如何进一步加强自身各项工作进行粗浅探讨,与同行商榷。
加强组织建设 增强合力界别是政协委员开展活动的基本组织单元,是政协活动的分支机构。
但是,这个机构本身是比较虚的,因为机构负责人即界别召责人对界别的委员不具备行政管理职能,既不能解决他们的经济待遇,也不能解决他们的政治待遇。
要使这个行政职能较虚的机构发履行较强的管理职能,做实界别各项工作,就必须加强机构的组织建设,即配优配强界别工作组长、副组长及联络员,建好界别活动室。
目前,我们界别工作组长、副组长是由永州市政协任命的。
在联络员的选配和活动室的建设上,我们充分发挥了党派自身的优势,即:精心选择了党派办公室的专职干事担任界别联络员,联络员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烦,既能及时将召集人的工作指令传达至本界别的每一位委员,又能及时将各位委员的履职情况及时反馈给界别召集人,使联络员的作用能很好地发挥;我们将界别活动室建在党派机关,在活动用房、学习、调研、社会服务等方面与党派资源共享,实现了党派界别工作与党派日常工作的有机结合,使界别委员履职优势与党派履职作用充分融合,增强了委员对界别的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工作合力明显增强。
不过,现实中我们也面临一个问题,就是由于种种原因,还有一些本党派的政协委员被分配在其他的界别,如何促进他们的履职作用与本界别的工作力量整合值得进一步思考。
发挥界别作用提升政协履职能力水平

发挥界别作用提升政协履职能力水平作者:周友坤来源:《湖北政协》 2018年第9期界别是人民政协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组织基础,也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重要依托。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都对政协界别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年来,针对界别工作中存在的界别意识淡化、组织松散、保障弱化等问题,荆门市政协围绕发挥界别作用,在界别工作的思路办法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
一、坚持统筹推进,让界别意识树起来发挥界别作用,就要改变以往界别工作的不平衡,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推进中不断增强各方面对界别的认知认同。
(一)顶层设计指引界别发展。
坚持从拓宽群众有序政治参与渠道、构建广泛多层协商格局的高度,提请市委在加强政协工作的文件中专门对界别协商、界别建设作出部署,明确将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代表人士吸纳进相关界别,把界别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2017年,市政协把发挥界别作用纳入工作机制创新项目,出台《关于进一步发挥界别作用的实施意见》《月度界别协商座谈会组织实施办法》等,明确了界别组织领导、联系机制、活动内容和管理方式,用制度引导和规范界别工作。
(二)把界别工作纳入政协工作“大盘子”。
年初,把界别工作体现在市政协年度工作要点、协商计划之中,列出界别协商备选课题,与专题协商、专项监督等课题一道,经市政协党组审议后,报市委审定转发。
每月主席会议“月计划、月小结”中听取月度界别协商、界别活动情况。
今年底,我们还将探索界别活动组向主席会议述职,不断提升各方对界别的认知度。
(三)注重增加政协界别的履职比重。
坚持让界别在政协履职中承担更多任务,参与更多活动,不断增强委员对界别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归属感。
每次市政协全会、议政性常委会议都安排界别委员作大会发言,按界别编组进行分组或联组讨论,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邀请相关界别委员列席,举行各种专题协商等活动时都扩大界别委员及群众的参与面,逐步让委员从“我是某单位委员、某专委会委员”,向“我是某界别委员”转变,强化委员界别意识,自觉发挥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
浅谈政协如何发挥界别作用

浅谈政协如何发挥界别作用政协作为我国人民政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我国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作为一个组织,政协需要发挥界别作用,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推动各方面的发展,并提高自己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从政协的界别属性、界别作用及其发挥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政协的界别属性政协作为我国的一项人民民主制度,在选举和组成中必须充分考虑不同界别的利益和代表。
因此,在选举和组成中,政协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统筹兼顾各方面的意见和要求,使得各种利益得以在政协中得到表达,真正实现政治协商广泛性、多元性、协商性,使不同的政治观点通过协商达成共识,最终形成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政治平衡。
政协的界别属性为政协发挥界别作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界别性是指由不同群体、利益集团或政治派别组成的不同界别代表在政协中发挥相对独立的作用。
政协的界别性即是政协代表人数和议政影响力在全国性各种群体、利益集团和政治派别中的比重。
同时,政协界别性的多元与一元之间的关系,涉及到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问题,也是政协发挥界别作用的前提和基础。
二、界别作用的内涵及其发挥政协的界别作用,是指政协通过不同界别代表之间的协商和沟通,发挥代表不同领域、不同界别利益、不同社会群体的作用。
具体来说,政协界别作用包括以下方面:1.代表不同群体发声。
不同群体的利益和要求在政治实践中可能会受到忽视。
而政协作为一个具有多元性和广泛代表性的社会组织,在政治协商中能够体现不同群体的利益要求,通过不同界别的代表发声、协商和沟通,形成合理的、广泛的利益代表体系,实现不同群体的利益均衡。
2.帮助政府了解民意。
政府是国家行政权力的主体,在决策和管理过程中,政府需要了解民意,知晓社会动态,避免失去人民支持。
而政协能够充分代表不同群体的利益和要求,通过议政协商,及时向政府反映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提供建议,助政策制定更加民主、科学、合理。
3.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
关于发挥政协界别作用的思考

关于发挥政协界别作用的思考界别作为人民政协的组成单位,是人民政协不同于其他组织机构的显著特点,也是人民政协的特色和优势,体现了人民政协广泛的代表性、党派合作性和民主性。
界别特点和优势发挥得越充分,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作用体现的就越充分,履行职能的工作就越活跃,人民政协事业的长足发展也将更加充满活力。
如何发挥界别作用,笔者认为,至少应当把握以下四点,即围绕两大主题、突出个性特点、注重内外兼修、健全各项制度。
一、发挥界别作用要围绕两大主题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人民政协工作涉及范围很广,但主题是两个,这就是团结和民主。
这两个方面工作做好了,政协工作就做出了成效。
”界别是政协围绕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的载体,它充分体现了团结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的巨大包容性,广开言路、尊重多数、照顾少数的广泛民主性。
每个界别都是一根团结各界、协调关系的纽带,都是一条发扬民主、听取意见的渠道,都是一个参政议政、履行职能的平台。
必须进一步强化这根纽带,通过界别活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化解各类的矛盾;必须进一步畅通这条渠道,通过界别工作,充分表达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和主张,吸收各民族、各团体、各阶层、各方面人士参与国事,形成融洽和谐、生动活泼的局面;必须进一步优化这个平台,通过界别活动,充分发挥界别委员在提案工作和反映社情民意中的重要作用。
只有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才能充分发挥界别作用。
二、发挥界别作用要突出个性特点人民政协把界别总体分为四个部分:党派界别、人民团体界别、社会方面界别和特邀界别。
界别是有个性的,联系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人民。
新时期基层政协发挥界别作用路径探析

新时期基层政协发挥界别作用路径探析
新发挥界别作用的路径探析《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指出,“由界别组成是人民政协组织的显着特色要根据界别的特点和要求开展活动,充分调动各界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认真探索发挥界别作用的方法和途径”。
这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充分发挥界别作用,提高政协履行职能的整体水平提出的新要求。
因此,基层政协如何,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基层政协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界别是政协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是人民政协区别于其他政治组织的显著特征,是人民政协性质的集中体现,是人民政协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规律,积极回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形势,充分发挥界别作用,对于广泛团结各界人士,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民主政治推进政协工作新发展,全面提升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佟言实? 人民政协界别的由来20XX年04期《中国统一战线》李婕20XX年第14期《长春教育学院学报》刘岚曾庆龙发挥界别优势增强基层政协工作活力20XX.10.24求是理论网;
蒋永忠发挥政协界别作用应当重视和研究的几个问题,网易新闻网。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体现界别特点”作为加强政协自身建设的重点,提出“要根据界别的特点和要求开展活动,充分调动各界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认真探索发挥界别作用的方法和途径”。
一、发挥界别作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人民政协自成立起就注意体现自身的界别特点。
(一)发挥界别人用是人民政协实践发展的需要
政协自成立之日起,就以“界别”作为参加单位。
1954年,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时,全国政协改由党派、团体、界别、特邀四个方面共29个单位组成。
以后各届略有变化,至第十届共由34个界别组成。
20xx年3月全国政协通过的政协章程修正案,在“组织总则”中第一次明确政协“设若干界别”。
但对于如何设置界别,以及发挥界别作用的方式、途径和要求等问题,都没有具体规定。
(二)发挥界别作用直接关系到我国民主政治的优势
第一,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架构中惟一一个以界别为单位组成的政治组织。
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机构,其委员由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通过协商产生,主要体现人们在利益代表和诉求上的界别区分。
这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民主政治的创造,是我国民主政治的优势所在。
第二,作为履行政协职能主体的政协委员,是惟一一个以界别代表的身份履行职责的政治力量。
政协委员作为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是各个界别的代表,是本界别参与民主政治的代言人;每位政协委员的背后,都有一个庞大的、具备一定影响力和贡献的社会群体。
政协委员的界别代表身份,是人民政协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巨大包容性的关键所在。
中国共产党通过人民政协这个平台,得以最广泛地争取、团结、影响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充分利用各种政治资源,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共同奋斗于既定目标。
(三)发挥界别作用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元化,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阶层,统一战线也发展成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
人民政协的界别设置虽然基本上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仍存在不少亟须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特别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的提出,更凸显了政协发挥界别作用的重要性。
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其基本属性、主要职能、组织构成、工作原则和活动方式,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二、政协发挥界别作用的现状
(一)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调整和完善界别设置
历届全国政协都对界别有所调整。
从总数看,适应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界别总数不断增加。
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设29个界别,七届时增至32个界别,八届以来设34个界别。
从构成看,有的界别因为社会阶层的消失而取消,有的则新设。
如五届一次会议时,取消“合作社”界别,增设体育界别;六、七届政协增加了“中华全国台胞联谊会”和“港澳同胞”两个界别,体现了台湾和港澳问题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八届起增加了科协和经济界别,同时将“社会福利界”改为“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香港同胞界”改为“特邀香港人士界”、“澳门同胞界”改为“特邀澳门人士界”、“农林界”改为“农业界”。
地方政协基本上是参照全国政协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