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 爱莲说

合集下载

陋室铭重点字词解释 陋室铭与爱莲说原文翻译(最新)

陋室铭重点字词解释 陋室铭与爱莲说原文翻译(最新)

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翻译:翻译1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显得简陋了吧。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说说笑笑的是有学问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粗俗的人。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杨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翻译2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

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翻译3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木兰诗》《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木兰诗》《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木兰诗》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jiū..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译文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陋室铭》作者: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爱莲说》作者: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总复习之宇文皓月创作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成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挺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弥补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暗示舒缓语气三、文学知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古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教学】陋室铭和爱莲说教案

【古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教学】陋室铭和爱莲说教案

古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陋室铭》和《爱莲说》;(2)理解两篇古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3)分析比较两篇古文的写作特点和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2)学会通过朗读、感悟来体会古文的韵味和美感;(3)学会运用古文的表达方式,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篇古文;(2)理解两篇古文的主要内容,把握重点词汇和句子;(3)分析比较两篇古文的写作特点和风格。

2. 教学难点:(1)古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式的理解;(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古文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陋室铭》和《爱莲说》的作者及背景;(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古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篇古文,注意停顿、语气和节奏;(2)学生自主翻译和理解古文内容,遇到问题可以组内讨论。

3. 合作探讨:(1)组内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对古文的理解和感悟;(2)组间讨论两篇古文的写作特点和风格,进行比较分析。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2)重点讲解古文中的生僻词汇、句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课堂实践:(1)学生进行古文朗读和背诵;(2)学生进行创意写作,运用古文的表达方式。

四、课后作业1. 完成古文两篇的朗读和背诵;2. 选择一篇古文进行深入解读,写一篇读后感;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运用古文的表达方式,写一篇短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古文的朗读和背诵情况;2. 学生对古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3. 学生创意写作的表现,运用古文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选取与课文相关的古代文化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展示古代陋室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生活环境。

陋室铭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

一、《陋室铭》《爱莲说》对比阅读[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阅读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谈笑有鸿儒鸿: (2)无案牍之劳形劳:(3)可爱者甚蕃蕃: (4) 亭亭净植植: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乙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莲,请以画线句子为例(结合三种花的象征义)作简要分析。

(4分)4.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3分)陋室铭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1.(4分)(1)鸿: 大(2)劳:使……劳累(3)蕃:多(4)植:立2.(4分)(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

(2)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它玩弄啊!3.(4分)菊是隐士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莲是君子的象征。

作者以菊花正衬,突出了莲的脱俗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牡丹反衬强调了莲的洁身自好,不贪图富贵享受。

(指出象征义占2分,分析出正衬与反衬各占1分)4.(3分,志向情操各占1分,写法占1分)《陋室铭》: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雅情趣,豁达乐观的高洁品格。

《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它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坚贞高洁的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坚贞的君子之风。

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字词翻译

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字词翻译
yāo jùn
怡然(
yí )
文意疏通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
作为 的 沿着
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
溪水的两岸
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别的,其它的
缤纷。
鲜嫩美丽 落花 繁多而错杂的样子
渔人甚

异之。
意动,对…… 感到惊奇
复前行, 欲
又,再 想要

其林。
穷尽,走到尽头
文意疏通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把捕鱼作 为职业,(一天)他沿着溪流划船前行, (竟然)忘记了路程的远近。(他)忽然遇 到一片桃花林,(桃树)生长在溪水两岸, 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其他的树,芳草鲜嫩 美丽,落花繁多而错杂。渔人对此感到 很诧异。又向前走,想走 到这片桃花林的尽头。
疏通文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
出名、闻名
则灵。
灵异,有灵气
斯是陋室,

惟吾
只有鸿儒,往来
博学的人
无白丁。 丝竹
音乐声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无
佛经
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乱耳,无
案牍 之
公事文书
劳形。
使……劳累
主谓间 扰乱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宾语前置)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 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是简陋 的房子,只是我品德高尚(就不敢到简陋了)。苔 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说说笑 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学问粗鄙的 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 (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也没有(成堆的)公 事文书使身体劳累。(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 ,西蜀扬雄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七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译文翻译

七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译文翻译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译文
一、《陋室铭》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有名望;水不一定要深,只要有蛟龙潜藏,就会显得神秘。

苔藓覆盖的小屋虽然简陋,但青葱的翠色让人感到生机盎然。

短小的窗户、木制的门扉紧闭着,虽然简朴却别有一番风雅。

闲时弹奏一曲《素琴》,不需要畅快的音乐,清泉在石头上起伏。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没有繁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这里景色美丽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一望见底。

拥有着奇异的山水,实在是世间最好的隐居之处。

它使人的内心感到舒适,而外界也没有尘俗之气。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这有什么不可以称道的呢?”
二、《爱莲说》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从唐代以来,世上的人们都很喜爱牡丹。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
却不受泥的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越久越芬芳幽洁,花朵在太阳下愈发艳丽。

啊!我感叹于莲的洁身自好,喜爱它远远超过喜爱世人所深爱的牡丹。

牡丹是富贵者所喜爱,而莲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喜爱。

唉!我只恨自己没有美好的品质去衬托莲的完美啊!。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

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陋室铭刘禹锡作者简介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

白居易称之为“诗豪”。

著有《刘宾客集》《竹枝词》《柳枝词》等。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资料链接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课文详解名师点评本文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

文章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朗读节奏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和《爱莲说》中考真题集锦(一)2007河南省(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选自《论语》)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2分)(1)有仙则名名:________ (2)惟吾德馨德馨:________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

(2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8、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

(1分)“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二)2008年泉州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6、选文的作者是代。

(2分)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有仙则名()②斯是陋室()③谈笑有鸿儒()④)无丝竹之乱耳()8、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皆以美于徐公9、翻译句子。

(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10、请你引述典型例子,谈谈你对“唯吾德馨”一句的理解和感悟。

(2分)(三)2008重庆市山不在高,有仙别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4)无丝竹之乱耳()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1、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1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4分)(四)2008年厦门市[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

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

②益:长进。

③损:减损。

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

⑤说:谈论。

⑥视:看,比照。

⑦化:融和。

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3分)①谈笑有鸿儒( )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5、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

(只需填序号)(2分)()日:A、太阳B、白天C、日子D、每天,一天天地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17、简答题:(5分)(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

[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和“”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2分)(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

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3分)(五))2008济宁市[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论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谈笑有鸿儒鸿儒②人不堪其忧不堪9.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0 [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

(4分)11.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六)2008年海南省爱莲说周敦颐(北宋)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鲜后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9、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可爱者甚蕃(pān )B、出淤泥而不染(xū)C、濯清涟而不妖(zhū)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2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

(4 分)( l )香远益清益:( 2 )亭亭净植植:( 3)陶后鲜有闻鲜:( 4)宜乎众矣宜: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22、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2 分)(七)湖北鄂州市2007年[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异香。

⑤芙渠:荷花。

鄂州市2007年初中升学考试样卷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2分)⑴不蔓不枝()⑵陶后鲜有闻()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21.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23.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3分)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3分)(八)(广西百色卷)2007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①可爱者甚蕃蕃:②不蔓不枝蔓:10.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水陆草木之花B.花之隐逸者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牡丹之爱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2.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2分)13.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

请你为百色市推荐一种市花,并说明理由。

(3分)(九)(山西卷)2007年比较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4-8题。

(10分)[甲[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