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文原文

合集下载

课文《陋室铭》原文

课文《陋室铭》原文

课文《陋室铭》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它的高低,有仙人居留便会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蛟龙潜藏就会显得神灵。

这虽然是一间陋室,但我的道德高尚却到处传闻。

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碧绿;草色映入帘帷,满室葱青。

往来谈笑的都是博学之士,浅薄无识之徒不会到此。

可以随心抚弄素琴,可以潜心阅读佛教。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听觉,没有繁忙的公务催劳伤神。

这间陋室如同南阳诸葛庐,又如西蜀子云亭。

正如孔子所说:“有什么理由认为它是粗陋的呢?。

《木兰诗》《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木兰诗》《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木兰(mù lán)诗》唧(jī)唧复唧唧(jījī),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suǒ sī),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kè hán)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mù lán)无长兄。

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

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

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译文】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

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

昨天晚上看见征兵(zhēng bīng)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原文阅读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原文阅读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原文阅读陋室铭①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②。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③。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①。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

谈笑有鸿儒③,往来无白丁④。

可以调素琴⑤,阅金经⑥。

无丝竹⑦之乱耳,无案牍⑧之劳形⑨。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0。

孔子云:何陋之有11、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12。

晋陶渊明独爱菊13。

自李唐14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15而不染16,濯清涟而不妖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④焉⑤。

予谓菊,花之隐逸⑥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⑦;莲,花之君子⑧者也。

噫⑨!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①选自《全唐文》卷六八。

陋室,简陋的屋子。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②〔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古代传说,仙人多住在山上。

③〔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龙,古代传说中能兴云作雨的一种神奇的动物。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惟,只。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②〔苔(tái)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③〔鸿儒(rú)〕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④〔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⑤〔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⑥〔金经〕指佛经。

⑦〔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⑧〔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⑨〔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1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南阳,郡名。

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

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陋室铭刘禹锡作者简介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

白居易称之为“诗豪”。

著有《刘宾客集》《竹枝词》《柳枝词》等。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资料链接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课文详解名师点评本文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

文章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朗读节奏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最新《陋室铭》、《爱莲说》注释及句子翻译

最新《陋室铭》、《爱莲说》注释及句子翻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无案牍之劳形.。

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云:何.陋之有?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陶后鲜.有闻。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综合数学练习题一年(下) 1.单数双数(一)一、按àn照zhào例lì子,2个2个圈起来数,判断物体的个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例单数/ 双数单数/ 双数单数/ 双数单数/ 双数单数/ 双数单数/ 双数二、圈一圈1.把单数圈出来: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102.把双数圈出来:11 , 22 , 23 ,34 , 45 , 56 , 57 ,68 , 79 ,80三、填空1.有一些苹果,2个2个数,数了5次,正好数完,这些苹果的数量是单数还是双数?( )2.有一箱xiāng苹果,2个2个拿,拿了4次,还剩1个,这箱苹果的数量是单数还是双数?( )四、奶奶今年54岁,爷爷的年龄比奶奶大,但不到60岁,而且是双数,爷爷可能是( )或huo 者zhe ( )岁。

五、6张卡片,最少移动( )张卡片就可以把单数和双数完全分开。

六、小志家住在四平路,路的左边门牌号是单数,右边门牌号是双数,小志家住在路的右边。

我们从2号开始数,数到第4家时,就是小志家了。

小志家的门牌号是( )号。

短文两篇八上课文及翻译

短文两篇八上课文及翻译

短文两篇八上课文及翻译陋室铭作者:刘禹锡山无此低,存有仙则名。

水无此浅,存有龙则灵。

斯就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进帘青。

谈笑存有鸿儒,往来并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并无丝竹之乱耳,并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翻译山不一定必须低,存有仙人(定居)就出名。

水不一定必须浅,存有龙(定居)就存有灵气了。

这间破旧的房子,不好就不好在主人存有幸福的德行。

苔藓给石阶刷上绿毯,芳草将帘内百花得碧青。

说说笑笑的就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粗俗的人。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下载稀有的佛经。

没(喧闹的)音乐破坏耳朵,没(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它如同)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玄亭。

孔子说道:存有什么破旧的呢?爱莲说作者: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者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指出,菊就是花掉中的隐士,牡丹就是花掉中的风流者,莲就是花掉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嗜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见了。

对于莲的嗜好,像是我一样的除了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就是存有很多的人了!。

《木兰诗》《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木兰诗》《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木兰诗》《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木兰诗》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

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

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译文】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

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

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知识点梳理陋室铭一、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

诗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刘白”。

有《刘宾客文集》。

二、故事背景刘禹锡因参加当时的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可是,和州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百般刁难。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刘禹锡看到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在石碑上,立在门前。

三、课文翻译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注释名:名词作动词,出名,著名。

灵:形容词作动词,成为灵异的。

斯:这。

惟:只。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原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注释上:动词,长到。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原文: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注释何陋之有:即“有何陋”,属于宾语前置。

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四、问题归纳1.《陋室铭》开头两句有什么作用?开头两句运用比兴手法,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喻陋室,由虚到实,十分自然地引出陋室。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句话为全文的什么句?有什么作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全文的主旨句,“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一词统领全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文原文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1]斯、是:均为指示代词。

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2]惟:同介词“以”,2起强调原因的作用。

德馨(xīn 新):意指品行高洁。

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3]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4]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

这里借指不学无术之人。

[5]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6]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

[7]丝竹:弦乐、管乐。

此处泛指乐器。

乱耳:使听力紊乱。

[8]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9]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

诸葛老师出山之
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0]子云:汉代扬雄(前53—18)的字。

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

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

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1]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

全句意为“有何陋”。

《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
有?’”
译文:
山不在于它的高低,有仙人居留便会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蛟龙潜藏就会显得神灵。

这虽然是一间陋室,但我的道德高尚却到处传闻。

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碧绿;草色映入帘帷,满室葱青。

往来谈笑的都是博学之士,浅薄无识之徒不会到此。

可以随心抚弄素琴,可以潜心阅读佛教。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听觉,没有繁忙的公务催劳伤神。

这间陋室如同南阳诸葛庐,又如西蜀子云亭。

正如孔子所说:“有什么理由认为它是粗陋的呢?”
爱莲说
朝代:宋代
作者: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
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盛爱一作:甚)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