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历史上第18课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 练习题(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时训练含答案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选择题1.【2017·玉林市福绵区期末】“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湖铁轨的按钮,炸毁了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日本关东军以此作为进攻沈阳的借口。
”材料所指的是( ) A.鸦片战争B.中日甲午战争C.柳条湖事件D.一·二八事变2.【2017·玉林市陆川县期末】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起点的事件是( )A.甲午中日战争B.九一八事变C.八一三事变D.七七事变3.“学校师生要向日本天皇及当时在位的满洲皇帝遥拜,唱国歌,背诵溥仪的诏书,且学生必须学习日语,并被灌输日满一体的思想。
”上述情况最有可能发生于( )A.1915年B.1920年C.1930年D.1933年4.【2017·防城港市期末】率领东北抗日联军在东北开展抗日游击战的共产党员是( ) A.杨靖宇B.彭德怀C.赵登禹D.叶挺5.1935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五省自治运动”的直接目的是( )A.加紧准备全面侵华战争B.驱逐英美等国在华北的势力C.扶植国民党内的亲日派D.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6.在一二·九运动中,北平学生提出的要求是( )A.推翻南京国民政府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C.和平解决西安事变D.保卫华北,保卫北平7.某知识竞赛的试题中出现了这样一组词语:“华清池、兵谏、联共抗日、和平解决”,由此判断,该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B.北伐战争C.西安事变D.南昌起义8.“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
”这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A.增强国力 B.地方自治C.拥蒋反共 D.逼蒋抗日9.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无数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但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却不主张杀他,而主张和平解决。
这说明了( )A.共产党人心胸宽广,不与蒋介石斤斤计较B.中国共产党完全放弃了自己的阶级利益C.中国共产党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D.中国共产党与蒋介石冰释前嫌10.读右图《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拐弯”的含义是( )A.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B.中国近代史的开端C.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D.十年内战开始二、非选择题11.【2017·玉林市福绵区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检测题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检测题一、选择题1.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其中“局部抗战”的力量主要有()①抗日义勇军②抗日游击队③抗日联军④八路军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2.“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抗战通电的发表,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致力于()A.组建东北抗日联军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C.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发动百团大战3.一曲悲怆的《松花江上》当年曾传唱大江南北,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之情。
它所反映的东北人民的苦难历史始于()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八一三事变D.七七事变4.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民族危亡日趋严重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A.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C.人民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D.爱国统一战线的方针5.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时间,史学界有三种说法:1931年说、1937年说、1939年说。
提出“1931年说”的主要依据是( )A.1931年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B.1931年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开始全民族抗战C.1931年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D.1931年珍珠港事件,美国参战6.1936年12月25日,《盛京时报》挑唆南京政府武力解决事变,叫嚣“包围陕西”“玉石俱焚”。
粉碎其阴谋的是( )A.和平解决西安事变B.发起南昌起义C.召开国民党一大D.召开八七会议7.下列关于一二·九运动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迫使蒋介石放弃了不抵抗政策B.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C.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D.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8.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的主要领导人是()A.吉鸿昌B.杨靖宇C.佟麟阁D.赵登禹9 1945年8月15日,中国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配套课时练】2019-2020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18《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课时练习题 (精编试题)

2019年秋部编本八年级上册历史配套练习题《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课时练习题一、选择题1.(2019·江苏中考模拟)为纪念重大历史事件,一首题为《冬夜题□□□□》的诗写到:“古都兵变动天寒,化作长城碧血丹,国共缓攻矛与盾,军民披沥胆与肝,八年烽火山河破,三载硝烟宪政残,青史每翻常滴泪“何时两岸结新欢。
”“□□□□”应是A.红军长征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百团大战2.(2018·甘肃省古浪县第六中学初二期末)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A.九一八事变B.双十二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3.(2019·重庆初三月考)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受中国共产党派遣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是A.B.C.D.4.(2019·广西中考模拟)按时间顺序排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事件①七七事变,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②斯大林格勒战役③德国突袭波兰④雅尔塔会议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①④5.(2019·吉林中考模拟)一二•九运动中,北平学生高唱《义勇军进行曲》……“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当时的含义是指()A.东北三省沦陷,民族危机加深B.日军攻占山海关C.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D.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企图灭亡全中国6.(2019·云南初二期末)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是()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八一三事变D.一二九运动7.(2019·且末县第二中学初二期末)下列人物与西安事变有关的是()A.左宗棠B.曾国藩C.张学良D.张謇8.(2019·广西初三期中)下列作品中直接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事件的是A.歌曲《松花江上》B.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
部编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18课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测试)(教师版)

第18课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测试一、选择题(4分×12题=48分)1.世界性的大萧条急剧地削减了日本与美国、英国与中国的贸易。
许多扩张主义分子利用由此产生的经济和社会动荡,鼓吹政府东北将可使国家摆脱困境。
言论得到了陆军和财阀的赞许。
由此,日本发动了A. 甲午中日战争B. 九一八事变C. 七七事变D. 八一三事变【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性的大萧条是指资本主义世界1929年到1933年的经济危机,面对危机日本许多扩张主义分子主张通过发动对外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由此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A为1894年日本发动的,C为1937年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D为1937年日本在上海发动的。
故选B。
考点:人教新改版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2.国民党要员郝柏村回忆说:“营救蒋委员长的军事行动,幸赖蒋夫人大智、大仁、大勇的人格,使蒋委员长平安脱险,并停止了中国人打中国人的十年内战”。
他描述的事件是A. 西安事变B. 北伐战争C. 七七事变D. 重庆谈判【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与蒋介石有关的事件,国共十年内战结束。
根据所学可知,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即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后经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蒋介石被释放,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其影响是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
故选A。
考点:人教新改版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3.针对日本侵华和民族抗战的史实,某同学整理制作了如下表格。
其中叙述错误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军民开始了局部抗战,走上了十四年伟大抗战的道路,A项错误,故此题选A。
考点:人教新改版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4.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对某事件评价说:“它不是几个将军的私人冲突,而是由于民族敌人无厌的侵略者所激起的伟大政治斗争的焦点,是全中国的反日运动,特别是西北军反日运动之最尖锐的表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18 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练习

第18课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一、选择题1.抗日战争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在“十四年抗战”中,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
下列人物中最早进行抗战的民族英雄是()A.杨靖宇B.佟麟阁C.赵登禹D.张自忠2.“古都兵变冻天寒。
化作长城碧血丹,国共缓攻矛与盾,军民披沥胆与肝……青史每篇常滴泪,何时两岸结新欢?”这首诗是为纪念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而作()A.红军长征B.西安事变C.九一八事变D.七七事变3.新华社在2016年发布的《浴火重生的历史回响》一文中写到:85年前的今天,日军悍然发动了“”。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年抗战从此打响。
多少中华儿女毁家纾难,义无反顾,与侵略者殊死拼杀”文中的两处二应为()A.九一八事变 8B.七七事变 8C.九一八事变 14D.七七事变 144.20世纪30年代,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哪一事变为标志,东北人民首先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A.九一八事变B.双十二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5.1936年,中共中央发电文称,“目前局势:南京右派与日本联盟正在夺取蒋系中派造成中国内乱,另一方面南京与各地左派正进行调和,中派在动摇中,人民反对内战”。
“我们方针:扶助左派、争取中派、打倒右派、变内战为抗战。
“根据这一方针,中共决定和平解决西安问题。
这么做的原因主要是()A.蒋介石已放弃了内战的念头B.为显示共产党的宽容大度C.国共两党已消除了阶级矛盾D.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6.2016年是西安事变爆发80周年。
在西安事变史实陈列馆的门口上方,有“历史的转折”五个大字(如图).“历史的转折”是指()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C.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D.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7.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A.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B.纠正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C.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8.如图是20世纪某时期的一幅标语,该标语内容反映的历史背景是()A.甲午战争时期,半殖民地化加深B.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后,五四运动爆发C.国共合作破裂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D.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三省沦陷9. 西安事变爆发后,赴西安进行调停的中共代表是:A.周恩来B.毛泽东C.董必武D.陈毅10.“直至1936 年年底,国共两党的主要负责人才取得了在政治上的一个重要共同点.”(毛泽东《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这个政治上的共同点是()A.合作北伐B.停止内战,联合抗日C.建立民主联合政府D.抗美援朝11.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重建”历史场景。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8课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同步测试题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1.(2019·毕节中考)2019年1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
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应作为“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A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C.西安事变D.华北事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十四年抗战”是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期间,中国人民所历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2.(2019·沈阳质检)这首《九一八小调》( C )B.赞扬了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C.控诉了日本鬼子的凶恶残暴D.揭露了中国民众的麻木不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歌曲中的关键信息“杀人放火真是凶”控诉了日本侵略者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罪恶行径。
3.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浪潮。
下列不属于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史实的是( A )A.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B.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C.杨靖宇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斗争D.东北抗日联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
1932年,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对东北实行殖民统治,其目的是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这不属于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史实。
B、C、D都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史实。
4.“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这句话生动准确地概括了当时严峻的社会形势。
青年学生掀起了( B )A.五四运动B.一二·九运动C.九一八事变D.“华北自治运动”【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1935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而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
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险的形势下,北平学生掀起了一二·九运动。
5.“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辱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课堂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课堂达标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中国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打击日本法西斯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日本为发动战争找借口,炸毁沈阳北郊附近柳条湖的一段铁路,反诬中国军队破坏,这一事件揭开了反法西斯的序幕,这一事件是指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南京大屠杀D.珍珠港事件2.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时间,史学界有三种说法:1931年说、1937年说、1939年说。
提出“1931年说”的主要依据是A.1931年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B.1931年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开始全民族抗战C.1931年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D.1931年珍珠港事件,美国参战3.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其豆之煎?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叛逆目之。
”材料中的“陕变”指的是A.九一八事变B.八一三事变C.七七事变D.西安事变4.下图“历史在这里拐弯”是指A.国民政府统一全国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抗日战争胜利D.解放战争胜利5.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对于不熟悉中国政治的天真的西方观察家来说,这个结局似乎是完全不可理解的……在经过了10年最激烈的内战以后,红军和白军忽然携手合唱《友谊地久天长》……但是总得有人得了利,有人失了利?是的,中国得了利,日本失了利。
”由材料可知,美国记者评价的是A.北伐战争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6.张学良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与他相关的事件有①宁汉合流②东北易帜③南昌起义④西安事变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7.“我的家乡在东北的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歌词所反映的史实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华北事变8.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9.日本陆军中将花谷正在《“满洲事变”是这样策划的》中写道:“在北大营,一无所知的中国军队,多数人还睡在梦乡……黎明时,奉天(沈阳)全城都落到我们手里……”他记载的事件是A.七七事变B.九一八事变C.淞沪会战D.武汉会战10.1936年,一批爱国将领提出了八项主张(见下表)。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知识要点及相关练习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知识要点及相关练习【知识要点】一、九一八事变1、事件: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东北军不战而溃,日军占领沈阳。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2、结果:短短4个月,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
1932年,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企图分裂中国。
3、意义: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十四年抗战开始。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1、华北危机: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2、一二·九运动(1)事件: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集会请愿,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遭到镇压。
(2)意义: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西安事变1、背景(1)日军扩大侵略,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
(2)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2、事件: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3、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4、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知识拓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为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而结成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既包括革命力量,也包括中间力量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练习题
一、选择题
1.1931年某日,“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攻占北大营。
我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
”这段文字记录了( )
A.西安事变B.八一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2.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的态度是()
A.不抵抗 B.坚决抵抗
C.和平谈判 D.抵抗加谈判
3.“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这首凄怆的歌曲唱出了中国人民对日寇的无比痛恨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歌中的“家乡”在( )
A.东北B.华北C.西南D.西北
4.下图是沈阳九一八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残历碑”。
铭刻着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 )
A.局部抗战阶段
B.全国抗战阶段
C.局部反攻阶段
D.大反攻阶段
5.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其中“局部抗战”的力量主要有()
①抗日义勇军②抗日游击队③抗日联军④八路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6. 蒋介石曾宣称:“我们的敌人不是倭寇而是土匪,东三省热河失掉了……我们应该要负责任……无论外面怎样批评诽谤,我们总是以先清内
匪为唯一要务。
”对此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蒋介石认为国民政府的主要敌人是盘踞在深山老林的土匪
B.蒋介石认为国民政府的主要敌人不是日本侵略者
C.对于失掉东三省热河,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愿意承担责任
D.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以先清除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为唯一
7.1935年期间,日本策划把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独立于中华民国政府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华北自治运动”
8.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在新华门前请愿并举行游行示威,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一二·九”运动性质的是( )
A.“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反对华北自治”
D.“打倒汉奸卖国贼”
9.一二·九运动积极作用是()
A.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B.促进了国共合作的进程
C.促进了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方针政策的调整
D.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
10.“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辱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以上是西安事变的发动者在《告全体将士书》中所说的话,可以看出他们发动西安事变的理由是( )
①争夺国民党的领导权②抗议蒋介石向日本侵略者妥协的对外政策
③逼迫蒋介石下台④反对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11.西安事变也叫()
A.双十协定 B.八一三事变
C.双十二事变 D.七七事变
12.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张杨二人对国家的热爱 B.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C.全国人民的要求 D.蒋介石激起了民愤
13. 西安事变发生后,若置蒋介石于死地,在客观上只会有利于( ) A.中国国民党
B.广大中国人民
C.中国共产党
D.日本帝国主义
14.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A.力图改善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
B.粉碎国民党内亲日派的企图
C.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实现共同抗日
D.粉碎日本想引起中国内战而趁机扩大侵略的企图
15.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的胜利。
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
”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C.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二、材料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为什么发动这样的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
为泄愤吗?也不是。
我们反对政府的屈辱外交,国家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
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八项主张。
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
——《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材料二:西安事变的突然爆发,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日本竭力挑拨南京和西安的关系,声明不能坐视南京同西安妥协,企图挑起中国大规模的内战,以便趁火打劫。
国民党内部亲日派何应钦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主张“讨伐”张学良、杨虎城,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大规模内战有一触即发之势。
而与蒋介石关系密切的宋子文、宋美龄等人,坚决反对“讨伐”,坚持营救蒋介石。
(1)从材料一内容中可以看出,当时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什么?他们身上的哪些精神和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材料一中所说的“国家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指的是什
么?
(3)结合材料二中的形势说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4)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最终结果如何?这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