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坡度细则

合集下载

园林工程不同坡度的设计要点

园林工程不同坡度的设计要点

园林工程不同坡度的设计要点技术报告一、引言在园林工程中,坡度设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坡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土壤的水分保持、排水性能、植被生长以及景观的美观度。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园林工程中不同坡度的设计要点和相关技术。

二、不同坡度的设计要点1.平坡:平坡的坡度为0°,适用于需要大面积平坦地面的场所,如草坪、广场等。

在设计平坡时,应确保地形平整,避免出现局部高差,以保证土壤的均匀沉降和植被的生长。

2.缓坡:缓坡的坡度在0°-15°之间,适用于需要排水但又不希望过于陡峭的地形。

在设计缓坡时,应保证坡度的均匀变化,避免出现急剧的斜坡,以免土壤流失和植被破坏。

3.中坡:中坡的坡度在15°-30°之间,适用于需要排水且有一定景观要求的地形。

在设计中坡时,应考虑排水沟的设置,以防止水土流失。

同时,应选择适合该坡度的植被,以保证其生长和覆盖。

4.陡坡:陡坡的坡度在30°以上,适用于需要快速排水或具有特殊景观要求的地形。

在设计陡坡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设置挡土墙、植被护坡等,以防止土壤侵蚀和滑坡。

三、相关技术1.排水设计:根据地形和坡度的大小,合理设置排水沟、排水孔等排水设施,确保水流畅通,防止水土流失。

2.植被选择:根据坡度的不同,选择适合的植被进行种植。

对于陡坡,应选择根系发达、抗逆性强的植物;对于缓坡和平坡,可选择多样性较高的植物群落。

3.土壤改良:对于不良土壤,应进行改良处理,如添加有机肥、沙土等,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4.施工方法:根据地形和坡度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

对于大型工程,可采用机械施工;对于小型工程,可采用人工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

5.维护管理:在园林工程完成后,应定期进行维护管理,包括浇水、施肥、修剪等。

对于陡坡等特殊地形,应加强巡查和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四、结论综上所述,园林工程中的坡度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园林景观常规尺寸(消防车道、人行道、停车场、踏步与坡度、空间尺度)

园林景观常规尺寸(消防车道、人行道、停车场、踏步与坡度、空间尺度)

要掌握的数据一、消防1.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

转弯半径不应小于9~10m,重型消防车不应小于12m,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供消防车操作的场地坡度不宜大于3%。

2.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有环形消防车道。

当设环形消防车道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俩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3.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4.小区内尽端式道路不宜大于120m,应设置不小于12m*12m消防回车场。

(考虑到车行方便,及景观效果一般尽端路超过35m,设回车场)。

回车场模式见下图(m)。

5.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

多层建筑群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2m*12m,高层建筑回车场面积不宜小于15m*15m,供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L”形“T”形“O”形注:图中下限值适用于小汽车(车长5m,最小转弯半径6m);上限值适用于大汽车(车长8~9m,最小转弯半径10m)二、车道1.道路纵坡居住区道路纵坡控制坡度(%)道路类型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L≤200m≤L≤600m非机动车道≥≤L≤50m≤L≤100m步行道≥≤≤注:1.摘自《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为坡长。

在地形坡度较大的个别困难地段,道路纵坡极限值不宜大于11%,其坡长不大于80m,路面应由防滑措施。

2.道路纵坡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横向坡为%~%。

人行道横坡为%~%3.道路宽度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小区级道路:路面宽~;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双车道:W=~(场地主干道双车道宽度,小型车双车道最小宽6米,大型车双车道最小宽7米)单车道:W=~4m;(车道兼具回车通道作用,应按照停车场标准设计车道宽度)4.转弯半径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道路内路牙最小半径):车长不超过5米的三轮车、小型车。

园林设计的排水坡度

园林设计的排水坡度

园林设计的排水坡度
在进行园林设计时,排水坡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下面是一份排水坡度设计
的参考指南:
1. 排水坡度的基本原则是保证水平面的坡度能够使水流自然顺利流向所设计的排水
系统。

一般来说,排水坡度的设计范围在2%-5%之间。

2.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园林区域的整体地形和现有地势高低差。

根据地势情况,将整个区域划分成不同的排水单元。

3. 根据每个排水单元的面积和周围环境条件,确定合适的排水坡度。

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土壤类型和植被情况来确定具体坡度。

4. 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避免水流过快或过慢。

如果坡度太大,则水流速度过
快可能会造成侵蚀和土壤流失。

如果坡度太小,则水流速度过慢可能会导致积水和渗漏问题。

5. 在排水坡度设计中,还应考虑到水流的聚集点和集水系统的布置。

合理的排水坡
度设计可以使水流顺利进入排水系统,避免积水和洪涝。

6. 在确定排水坡度时,还需要考虑到园林区域的使用功能和景观要求。

如公园或花
坛区域,可能需要较为平缓的坡度来满足游览和观赏要求。

园林设计中的排水坡度设计是确保园林区域排水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
调整坡度,可以有效解决排水问题,提高园林环境的质量。

园林地形设计坡度

园林地形设计坡度

4
0.07
自行车骑行极值、舒适坡道值
2
0.035
手推车,非机动车宜值
1
0.0174
土质明沟限值
0.22
0.005
草坪适宜坡值,轮椅车宜值
0.172
0.003
最小地面排水坡值
园林地形设计坡度、斜度、倾角选用图表
坡度(°) 坡值 tgα
备注
60
1.73
游人蹬道坡值限值
50
1.6
砖石阶道极值
45
1
干黏土坡角限值
39
0.8
砖石路坡极值
35
0.7
水泥路极值,梯阶坡角终值
31
0.6
之字形道路线坡值,沥青路坡极值
30
0.58
梯级坡角始值,土坡限值,园林地形 土壤自然倾斜角极值
25
0.47
草坡极值、卵石坡角、中砂、腐殖植 土坡角
20
0.36
台阶设置坡度宜值
α
18
0.32

需设台阶、踏步
15
0.27
湿粘土坡角
12
0.21
坡道设置终值,可开始设台阶
10
0.17
粗糙及有防滑条材料终值
8
0.14
残疾人轮道限值、丘陵坡度始值
7.5
0.13
对老幼均宜游览步道限值
7
0.12
机动车限值,面层光滑的坡道终值

园林景观常规尺寸(消防车道、人行道、停车场、踏步与坡度、空间尺度)

园林景观常规尺寸(消防车道、人行道、停车场、踏步与坡度、空间尺度)

景观设计要掌握的数据一、消防1.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

转弯半径不应小于9~10m,重型消防车不应小于12m,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供消防车操作的场地坡度不宜大于3%。

2.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有环形消防车道。

当设环形消防车道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俩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3.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4.小区内尽端式道路不宜大于120m,应设置不小于12m*12m消防回车场。

(考虑到车行方便,及景观效果一般尽端路超过35m,设回车场)。

回车场模式见下图(m)。

5.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

多层建筑群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2m*12m,高层建筑回车场面积不宜小于15m*15m,供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L”形“T”形“O”形注:图中下限值适用于小汽车(车长5m,最小转弯半径6m);上限值适用于大汽车(车长8~9m,最小转弯半径10m)二、车道1.道路纵坡1.1居住区道路纵坡控制坡度(%)道路类型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2≤8.0L≤200m≤5.0L≤600m非机动车道≥0.2≤3.0L≤50m≤2.0L≤100m步行道≥0.2≤8.0≤4.0注:1.摘自《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2.L为坡长。

1.2在地形坡度较大的个别困难地段,道路纵坡极限值不宜大于11%,其坡长不大于80m,路面应由防滑措施。

2.道路纵坡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横向坡为1.5%~2.5%。

人行道横坡为1.0%~2.0%3.道路宽度3.1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3.2 小区级道路:路面宽6.0~9.0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3.3 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3.4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3.5 双车道:W=6.0~9.0m(场地主干道双车道宽度,小型车双车道最小宽6米,大型车双车道最小宽7米)单车道: W=3.5~4m;(车道兼具回车通道作用,应按照停车场标准设计车道宽度)4.转弯半径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道路内路牙最小半径)6.0m:车长不超过5米的三轮车、小型车。

园林景观常规尺寸(消防车道、人行道、停车场、踏步与坡度、空间尺度)

园林景观常规尺寸(消防车道、人行道、停车场、踏步与坡度、空间尺度)

园林景观常规尺⼨(消防车道、⼈⾏道、停车场、踏步与坡度、空间尺度)景观设计要掌握得数据⼀、消防1、消防车道宽度不应⼩于4m。

转弯半径不应⼩于9~10m,重型消防车不应⼩于12m,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不应⼩于4m,供消防车操作得场地坡度不宜⼤于3%。

0o1S2uG。

2、⾼层建筑得周围应设有环形消防车道。

当设环形消防车道困难时,可沿⾼层建筑俩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3、消防车道距⾼层建筑外墙宜⼤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4、⼩区内尽端式道路不宜⼤于120m,应设置不⼩于12m*12m消防回车场。

(考虑到车⾏⽅便,及景观效果⼀般尽端路超过35m,设回车场)。

回车场模式见下图(m)。

cLbw2s0。

5、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

多层建筑群回车场⾯积不应⼩于12m*12m,⾼层建筑回车场⾯积不宜⼩于15m*15m,供⼤型消防车得回车场不宜⼩于18m*18m。

IPIhCyf。

“L”形“T”形“O”形注:图中下限值适⽤于⼩汽车(车长5m,最⼩转弯半径6m);上限值适⽤于⼤汽车(车长8~9m,最⼩转弯半径10m)tXk838A。

⼆、车道1、道路纵坡1、1居住区道路纵坡控制坡度(%)道路类型最⼩纵坡最⼤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纵坡机动车道≥0、2≤8、0L≤200m≤5、0L≤600m⾮机动车道≥0、2≤3、0L≤50m≤2、0L≤100m步⾏道≥0、2≤8、0≤4、0注:1、摘⾃《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2、L为坡长。

1、2在地形坡度较⼤得个别困难地段,道路纵坡极限值不宜⼤于11%,其坡长不⼤于80m,路⾯应由防滑措施。

VsvN3nE。

2、道路纵坡机动车、⾮机动车道路横向坡为1、5%~2、5%。

⼈⾏道横坡为1、0%~2、0%3、道路宽度3、1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于20m。

3、2 ⼩区级道路:路⾯宽6、0~9、0m;建筑控制线之间得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得不宜⼩于14m;⽆供热管线得不宜⼩于10m;wT8KVUr。

园林景观常规尺寸(消防车道、人行道、停车场、踏步与坡度、空间尺度)

园林景观常规尺寸(消防车道、人行道、停车场、踏步与坡度、空间尺度)

园林景观常规尺⼨(消防车道、⼈⾏道、停车场、踏步与坡度、空间尺度)要掌握的数据⼀、消防1. 消防车道宽度不应⼩于4m。

转弯半径不应⼩于9~10m,重型消防车不应⼩于12m,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不应⼩于4m,供消防车操作的场地坡度不宜⼤于3%。

2. ⾼层建筑的周围应设有环形消防车道。

当设环形消防车道困难时,可沿⾼层建筑俩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3. 消防车道距⾼层建筑外墙宜⼤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 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4. ⼩区内尽端式道路不宜⼤于120m,应设置不⼩于12m*12m 消防回车场。

(考虑到车⾏⽅便,及景观效果⼀般尽端路超过35m,设回车场)。

回车场模式见下图(m)。

5. 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

多层建筑群回车场⾯积不应⼩于12m*12m ,⾼层建筑回车场⾯积不宜⼩于15m*15m ,供⼤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于18m*18m 。

“L形”“T形”“O”形注:图中下限值适⽤于⼩汽车(车长5m,最⼩转弯半径6m);上限值适⽤于⼤汽车(车长8~9m,最⼩转弯半径10m)⼆、车道1. 道路纵坡居住区道路纵坡控制坡度(%)道路类型最⼩纵坡最⼤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纵坡机动车道≥≤L≤200m≤L≤600m ⾮机动车道≥≤L≤50m≤L≤100m步⾏道≥≤≤注:1.摘⾃《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为坡长。

在地形坡度较⼤的个别困难地段,道路纵坡极限值不宜⼤于11%,其坡长不⼤于80m,路⾯应由防滑措施。

2. 道路纵坡机动车、⾮机动车道路横向坡为%~%。

⼈⾏道横坡为%~%3. 道路宽度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于20m。

⼩区级道路:路⾯宽~;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于14m; ⽆供热管线的不宜⼩于10m;组团路:路⾯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于10m; ⽆供热管线的不宜⼩于8m;宅间⼩路:路⾯宽不宜⼩于;双车道:W=~(场地主⼲道双车道宽度,⼩型车双车道最⼩宽6⽶,⼤型车双车道最⼩宽7 ⽶)单车道:W=~4m;(车道兼具回车通道作⽤,应按照停车场标准设计车道宽度)4. 转弯半径机动车最⼩转弯半径:(道路内路⽛最⼩半径):车长不超过 5 ⽶的三轮车、⼩型车。

园林绿化工程验收规范对绿化坡地的要求

园林绿化工程验收规范对绿化坡地的要求

园林绿化工程验收规范对绿化坡地的要求园林绿化工程验收是保证城市绿化建设质量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涉及到整体规划与设计的合理性,还关系到绿化坡地的要求和细节处理。

本文将围绕园林绿化工程验收规范对绿化坡地的要求展开论述,以期帮助大家了解验收标准与规范,提高绿化工程的质量与效果。

绿化坡地作为城市中常见的土地形态之一,对于园林绿化的效果和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园林绿化工程验收规范对绿化坡地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坡度要求绿化坡地的坡度是指坡面的倾斜程度,是影响绿化工程稳定性和坡面排水的重要因素。

验收规范会对坡度范围进行规定,一般要求绿化坡地的坡度不超过一定的斜度,以保证坡面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在具体的绿化工程中,根据不同的坡度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绿化植被和绿化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坡面覆盖要求绿化坡地在绿化工程中,坡面的覆盖是非常关键的。

验收规范要求绿化坡面的覆盖要达到一定的密度和均匀性,保证绿化植物能够充分覆盖坡面,形成绿色景观,并起到抑制土壤侵蚀、保护土壤结构的作用。

此外,在选择植物种类时,还需要考虑植物的适应性和抗逆性,以确保植物能够在绿化坡地生长良好,并且具备较强的抵御外界环境冲击的能力。

三、排水要求绿化坡地在雨水冲刷和地下水涌出等水文条件的影响下,易发生土壤侵蚀、坡面坍塌等问题。

为了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绿化工程验收规范对绿化坡地的排水要求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例如,在绿化工程中,需要合理设置排水设施,例如排水沟、排水管网等,以便及时引导雨水流入下水道,避免在坡面积水、滞留导致坡面松软、坍塌等问题的发生。

四、防护要求绿化坡地作为城市绿化的一部分,不仅起到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作用,还承担着土壤保持和防护的重要任务。

验收规范会对绿化坡地的防护要求提出明确的规定,例如,需要设置合理的护坡结构,以防止坡面土壤被冲刷和侵蚀、起到固定坡面的效果。

此外,验收还会对绿化坡地的护坡材料、护坡方式等提出明确的要求,以确保防护效果和使用寿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坡度坡度3% 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米1%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道路8.0.3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8.0.3.1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8.0.3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3 ≤8.0 L≤200m ≤5 L≤600m非机动车道≥0.3 ≤3.0 L≤50m ≤2 L≤100m步行道≥0.5 ≤8.0 ≤4注:L为坡长(m)。

8.0.3.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8.0.4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8.0.4.1 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8.0.4.2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8.0.4.3 主要道路宜平缓;8.0.4.4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8.0.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8.0.5.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8.0.5.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8.0.5.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8.0.5.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8.0.5.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8.0.5.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8.0.5.7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8.0.5.8 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8.0.5规定;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量小距离(m)表8.0.5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 多层3 3 3 2 2 有出入口– 5 2.5 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 多层2 2 2 1.5 1.5 围墙面向道路1.5 1.5 1.5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

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

8.0.5.9 居住区内宜考虑居民小汽车和单位通勤车的停放。

九竖向9.0.1居住区的竖向规划,应包括地形地貌的利用、确定道路控制高程和地面排水规划等内容。

9.0.2 居住区竖向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9.0.2.1 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土方工程量;9.0.2.2 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应符合表9.0.1规定;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表9.0.1场地名称适用坡度密实性地面和广场0.3~3.0广场兼停车场0.2~0.5室外场地:1、儿童游戏场0.3~2.52、运动场0.2~0.53、杂用场地0.3~2.9绿地0.5~1.0湿陷性黄土地面0.5~7.09.0.2.3 满足排水管线的埋设要求;9.0.2.4 避免土壤受冲刷;9.0.2.5 有利于建筑布置与空间环境的设计;9.0.2.6 对外联系道路的高程应与城市道路标高相衔接。

9.0.3当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居住区地面连接形式宜选用台地式,台地之间应用挡土墙或护坡连接。

9.0.4居住区内地面水的排水系统,应根据地形特点设计。

在山区和丘陵地区还必须考虑排洪要求。

地面水排水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规定:9.0.4.1 居住区内应采用暗沟(管)排除地面水;9.0.4.2在埋设地下暗沟(管)极不经济的陡坎、岩石地段,或在山坡冲刷严重,管沟易堵塞的地段,可采用明沟排水。

城市居住区规划区设计规范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1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节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 《住宅设计规范》条文说明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3 《住宅设计规范》条文说明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4 《住宅设计规范》条文说明3第3.3.1条地面和道路坡度一、基地地面坡度不应小于0.3%;地面坡度大于8%时应分成台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护坡。

二、基地车行道纵坡不应小于0.3%,亦不应大于8%;在个别路段可不大于11%,但其长度不应超过80M,路面应有防滑措施;横坡宜为1.5~2.5%。

三、基地人行道的纵坡不应大于8%,大于8% 时宜设踏步或局部设坡度不大于15% 的坡道,路面应有防滑措施;横坡宜为.1.5~2.5%。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城市用地竖向规划概念:城市开发建设地区,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的——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的需要对象——自然地形手段——控制与改造内容——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平衡土石方土石方平衡概念:在某一地域内挖方数量与填方数量平衡城市竖向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充分发挥土地潜力、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满足城市各项建设用地的使用要求减少土石方及防护工程量;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景观效果。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主要内容:制定利用与改造地形的方案;确定城市用地坡度、控制点高程、规划地面形式及场地高程;合理组织城市用地的土石方工程和防护工程;提出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景观的规划要求。

规划地面形式:根据城市用地的性质、功能,结合自然地形,规划地面形式可分为平坡式、台阶式和混合式城市主要建设用地适宜规划坡度用地名称最小坡度最大坡度工业用地0.2 10仓储用地0.2 10铁路用地0 2港口用地0.2 5城市道路用地0.2 8居住用地0.2 25公共设施用地0.2 20竖向与平面布局:城市中心区用地应选择地质及防洪排涝条件较好且相对平坦完整的土地,自然坡度宜小于15度;居住用地宜选择向阳、通风条件好的用地,自然坡度宜小于30度;竖向与排水:地面排水坡度不宜小于0.2度,坡度小于0.2度时宜采用多坡向或特殊措施排水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各阶段主要内容及深度:可分为两个阶段、四个层次。

总体规划阶段:细分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两个层次详细规划阶段:细分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规划两个层次总体规划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配合城市用地选择与用地布局方案、作好用地地形、地貌与地质分析,充分利用与适当改造地形,确定主要控制点标高;分析规划用地的分水线、汇水线、地面坡向、确定雨水排除及防洪排涝方式;防洪防潮防浪堤顶及堤内地面最低的控制标高;无洪涝危害江河湖岸最低的控制标高;根据排洪、通航需要,确定大桥、港口、码头等控制标高;城市快速路、主干道与高速公路、铁路主干线交叉点的控制标高;城市主要景观点的控制标高。

分区规划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确定主干道、次干道围合的地块排水走向;确定主、次干道交叉点、变坡点的控制标高;补充总体规划阶段阶段竖向规划中不足的其他控制标高。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确定主、次、支三级道路所围合范围内全部地块排水走向;确定主、次、支三级道路交叉点、变坡点标高以及道路的坡度、坡长、坡向等技术数据;确定用地地块或街坊用地的控制标高。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落实防洪、排涝工程设施的位置、规模与标高;确定建筑物室外地坪标高;落实各级道路标高、坡度等技术数据;进行街区用地竖向规划,确定用地标高;确定挡土墙、护坡等用地防护工程的类型、位置及规模,进行用地土石方工程量的估算。

标高:相对高程海拔:绝对高程城市用地范围确定后,各专业规划应会同竖向规划首先初步确定一些控制高程,如防洪堤顶、公路与铁路交叉控制点、大中型桥梁、主要景点等关键性控制坐标和高程,后续规划阶段不要轻易改动。

附录一名词解释1、建筑容积率: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

2、建筑密度: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

3、低层住宅:层数为1-3层的住宅。

4、多层住宅:层数为4-6层的住宅。

5、中高层住宅:层数为7-9层的住宅。

6、高层住宅:层数等于或大于10层的住宅。

7、高层建筑:公共建筑总高度超过24米低于100米的建筑。

8、超高层建筑:总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

9、建筑红线:指规划建筑的外框线及尺寸,以及规划建筑外框线与相临城市道路、相临建筑间距的控制标注。

10、道路红线:指规划道路横断面的二条控制线。

11、河道蓝线:指规划河道横断面的二条控制线。

12、绿线:绿划用地控制线。

附录二计算规则1、建设用地面积计算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用地范围扣除城市道路规划红线用地及河道、排水干线规划蓝线用地后为建设用地。

道路的规划红线用地及河道、排水干线规划蓝线用地均不能计入建设用地参与建筑容量指标计算。

2、建筑面积计算以建筑各层的正投影面积加上外挑阳台的1/2面积及2.2米以上跃层正投影面积,为建筑面积。

地下室、高出地面不大于1.5米的半地下室,一面临空层高在2.2米以下半地下室,屋面水箱、电梯控制室、出屋面的楼梯间、无柱雨篷、柱廊、层高2.2米以下吊脚架空层、高度低于2.2米的夹层及设备层,其规划建筑面积可以不计。

3、建筑容积率及建筑密度计算(1)商办及商住综合楼的容积率按不同性质的建筑面积所占比例,根据(附表二)规定的指标换算合成。

其建筑密度按(附表二)的规定指标执行。

(2)商住或办公住宅楼,如商业面积或办公面积达不到该建筑总面积的10%,可全按住宅面积计算容积率,其建筑密度仍按商业或办公计算。

(3)无裙房底层为商业或办公的条式或点式住宅综合楼,其容积率、建筑密度按住宅计算。

4、开放空间条件和计算(1)在建设用地范围,为社会大众提供有效使用面积的地面广场、下沉式广场、屋顶平台、绿地、停车场(库)等公共使用的室内外空间。

(2)开放空间必须沿城市道路、广场,任一方向的进深应在8米以上,使用面积不小于150平方米,与地面高差不大于5米,开放空间应设置相应的标志,有直接对外通道的坡道或楼梯做到常年开放,不提改变使用性质,并交有关部门管理。

(3)开放空间有效面积的计算:根据所提供社会服务的有效使用面积,按允许增加建筑面积的控制表中的系数计算,增加的建筑面积不得超过核定建筑面积的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