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
在劳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核心素养目标

在劳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核心素养目标劳动奉献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和社会行为,它不仅是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核心素养目标,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劳动奉献中,个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首先,劳动奉献可以培养勤劳和毅力。
通过付出劳动和辛勤工作,个体可以培养勤劳的品质。
劳动需要付出时间、精力和耐心,每一份努力都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勤劳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和成就,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次,劳动奉献可以培养创新和发展的意识。
在劳动中,个体需要不断地思考和实践,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将其付诸实践。
通过劳动奉献,个体不仅能够学会如何发现问题,还能够学会如何解决问题。
创新和发展的意识是个体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核心,只有不断地追求创新和发展,才能不断提高自身价值和影响力。
此外,劳动奉献可以培养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劳动中,个体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同时需要与他人进行合作。
只有个体能够履行自己的责任,并与他人合作,才能够完成劳动任务,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核心素养目标。
最后,劳动奉献可以培养公平正义和社会公德心。
在劳动中,个体需要遵守规则和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秩序。
同时,个体还要关心他人,并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贡献。
公平正义和社会公德心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核心素养目标。
总之,劳动奉献是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核心素养目标。
通过劳动奉献,个体可以培养勤劳和毅力,培养创新和发展的意识,培养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公平正义和社会公德心。
劳动奉献不仅是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途径,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劳动奉献,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说课稿 (3)

《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是中职一年级《哲学与人生》第五单元第十四课的内容。
本教材为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由高教出版社出版。
全书结构清晰,内容充实,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代性。
本课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是人生观的根本问题,是本元和本教材的基本哲学观点,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共需两课时完成,本次说课涉及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即第一个知识点:人生价值贵在奉献。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基础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
但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已经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但是不善于思考,对人的存在价值不清,常感到迷茫,同时,缺乏对问题深入剖析的能力,行动时比较冲动。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观念:通过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而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理解并学会在诚实劳动中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认识到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教学重点:(1)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2)社会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大小的尺度。
教学难点:(1)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正确认识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
四、说教学理念和教法学法依据中职新课程改革精神与学生认知发展现状,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平等和谐的高效课堂,用“学哲学、用哲学”的思想,达到使学生学会做人的德育目标。
具体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小组教学法,穿插案例分析比较、自主探究讨论等方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增强学生行动的效率。
使学生在探究讨论的过程中分析归纳能力得到提高。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实课堂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会学习的人。
《哲学与人生》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教案

《哲学与人生》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生价值的含义,认识到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2. 让学生理解劳动奉献的意义,认识到劳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3.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人生价值的定义与内涵2. 劳动奉献的重要性3. 实现人生价值的方法与途径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生价值的含义,劳动奉献的意义,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劳动奉献,实现人生价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生价值的定义与内涵,劳动奉献的重要性,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激发学生热爱劳动,乐于奉献的情感。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现人生价值,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
2. 讲解:讲解人生价值的定义与内涵,劳动奉献的意义,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激发学生热爱劳动,乐于奉献的情感。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现人生价值,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实现人生价值的计划,下节课分享。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小组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实现人生价值计划的具体性和可行性。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的深度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哲学与人生》相关章节。
2. 案例资料:收集一些关于劳动奉献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典型人物案例。
3.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案例资料和课堂重点内容。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奉献的意义。
第十四课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

人生价值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轻松 完成的,也不都是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 更多的人还是要在平凡的生活中,从一点 一滴的、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小事做起, 一步一步地逐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 且还要有恒心,有毅力,有对实现人生价 值的执著追求。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李白 必须在奋斗中求生存、求发展 。 ——茅盾 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奋斗。 ——(英)哈伯特 我们应当努力奋斗,有所作为。这样,我们就可 以说,我们没有虚度年华,并有可能在时间的沙滩上 留下我们的足迹 。 ——(法)拿破仑一世
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夺得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后合影
中国女排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队伍,20世纪 80年代曾获得辉煌的“五连冠”。进入21世纪,中 国女排重振雄风,2001年在世界大冠军杯上获得冠 军,2003年获得世界女排大赛冠军,2004年获得 雅典奥运会冠军。在这些荣誉的背后,一代代的女 排姑娘们经受了超常的艰苦训练,是泪水、汗水和 克服了难以忍受的伤痛换来的。没有付出超常之苦, 就不能得到登上最高颁奖台之乐。苦和乐是辩证的 统一。
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辩证统 一的。两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社会 价值是人的根本价值,是自我价值实现 的基础。
互为前提,不可分割
社会价值
根本、基础
自我价值
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 于对社会的贡献
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不是看他从社会、 他人那里得到了什么,而是看他为社会、为他 人尽到了什么责任,作出了什么贡献,也就是 说,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苦与乐是客观存在的,要在劳动中创造快乐,并保持乐观 的态度,正确对待人生中的“苦”,在困难面前乐观进取,积 极向上。
《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教学设计

【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 时 安排 】 课
2学 时 。 .
【 学过程】 教
1 前 准 备 . 课 学 生 根 据 自 己的 特 点 和 完 成 任 务 的 能 力 , 成4 学 习小 组 个 组 , 照 任 务需 要 准备 材 料 , 成 任 务 。 按 完 第 一 组 : 作P r, 示 本 次 课 的 重 要 概 念 和 原理 。 制 P 演 r 国 际航 行 的客 船 、 o 总 吨 及 以上 的货 船 和 海 上 移 动式 钻 井 装 50 置 的公 司应 指 定 公 司保 安 员 ,并 为 公 司 的每 一 艘 船 舶 指 定 受 到过 适 当保 安 训 练 的 船 舶 保 安 员 , 责 船 舶 的保 安 工 作 。 据 负 根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船 舶 和公 司保 安 员 专 业 培 训 、考 试 和发 证 管 理 办法 ( 行 ) 定 , 安 员 专 业 培 训 每 班 不 得 超 过4 人 ; 训 试 规 保 0 培 不 得 少 于2 学 时 . 中 理 论 培 训 不 少 于 1 学 时 , 操 培 训 不 少 6 其 8 实 于8 时 :培 训 的 内容 应 包 括 IP 规 则 概 述 、 P 规 则 的框 架 学 SS I S S
■墨
汤 建凤
( 苏省 常 州 建 设 高 等 职 业技 术 学 校 , 苏 常 州 2 3 1 ) 江 江 1 0 6
:
《 生 价 值 与 劳 动 奉 献 》教 学 设 计 人
【 用教材 】 使 本 课 内容 选 自中 等 职 业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国 家 规 划 新 教 材 《 学 与人 生》 高 等 教 育 出版 社 出 版 。第 五单 元 第 十 四课 “ 哲 , 人 生 价 值 与 劳 动 奉 献 ” 。 【 学 目标 】 教 1认 知 : 过 教 学 , 学 生认 识 到 人 的真 正 价 值 在 于 对 社 . 通 使 会 的贡 献 , 了解 苦 与 乐 、 与死 的概 念 及 它 们 之 间 的关 系 。 生 2情 感 态 度 观 念 : 助 学 生 树 立 正 确 的 人 生 价 值 观 . 识 . 帮 认 到 人 的真 正 价 值 在 于 对 社 会 的 贡 献 ,帮 助 学 生 正 确 看 待 苦 与 乐 、 与 死 , 立 正 确 的苦 乐 观 和生 死 观 , 高 人 生 价 值 。 生 树 提 3运 用 : 学 生 认 识 到 人 生 价 值 的实 现 需 要 一 定 的 主 客 . 使 观条件 , 而奋 斗 是 实 现 人 生 价 值 的决 定 性 因素 , 解 并 学 会 在 理 诚 实 劳 动 中 奉 献 社会 . 现 人 生 价值 。人 生 价 值 。 【 学难点 】 教 树 立 正 确 的 苦 乐 观 和 生死 观 。 【 学方法】 教 情景展示法 、 组讨论法 、 小 案例 分 析 法 、 景 朗读 等 方 法 。 情
《哲学与人生》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教案

《哲学与人生》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生价值的含义,认识到人生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乐于奉献的精神风貌。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人生价值的定义与内涵2. 劳动的意义与价值3. 奉献精神的培养与体现4. 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5.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现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生价值的定义、内涵以及劳动的意义与价值。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人物事迹,引导学生理解奉献精神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现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
4. 实践体验法: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体验劳动奉献的乐趣。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提问学生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
2. 讲解:详细讲解人生价值的定义、内涵以及劳动的意义与价值。
3. 案例分析:分享典型人物事迹,让学生感受奉献精神的力量。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现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
五、课后作业2. 制定一个个人成长计划,明确自己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如何实现价值与奉献。
3. 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劳动表现,鼓励家长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方面,评价学生对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的理解和实践情况。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劳动模范事迹展览,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劳动奉献的重要性。
2. 邀请社会上的优秀劳动者来校讲座,分享他们的劳动经历和奉献精神。
3. 开展“劳动最光荣”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在家庭、学校的劳动成果。
七、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人生价值的内涵,认识到劳动奉献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劳动奉献,将理论付诸实践。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实际,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适,能否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
《人生价值和劳动奉献》说课稿

贝尔奖的图片。并请学生思考:这段时间中国舆论圈最热闹的事
设计意图“: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有机统一”是
莫过于两个人;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和演员黄晓明的 本节课的难点,通过深度挖掘屠呦呦的材料,设置层层递进的问
婚礼,一位在世界医学界成为举世瞩目的科学家,在 100 多个国 题,帮助学生理解。从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降低了
家拯救了无数人生命的杰出女性。一位是纵横中国娱乐圈高颜值
学生学习的难度。 (三)走出误区,告别迷惑
的当红演员,赚得盆满钵满的演员。试问,大家为什么会关注他
PPT 展示:
们?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什么?教师引导得出结论:他们都是社会
材料二:当电视、广播、APP 新闻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黄晓明
的精英,都为社会作出了贡献,都实现了人生价值。两个纵横交叉 的婚礼,铺天盖地全是后者消息的时候,屠呦呦的报道却明显冷
的风云人物在一遍遍冲刷着我们眼球的同时,也引起一片争议。 清很多,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屠呦呦是谁。
有人说,100 个黄晓明也比不上一个屠呦呦,也有人说黄晓明 PK
①屠呦呦获奖和黄晓明婚礼,你更关注谁?为什么?
屠呦呦,一生努力不敌一场秀。那么到底如何衡量人的价值?如何
②你认为谁的贡献更大?社会进步究竟靠谁在推动?请说明
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实现了社会价值。并通过 PPT 展示:社会价值,即个人对社会的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责任和贡献(贡献)。另一方面屠呦呦的卓越贡献没有白费,给她
原理”正确看待奉献与索取、得与失的关系。
带来了荣誉、地位、收入。从此她的名字将代表中国永远载入历史
(3)情感目标:学会感恩、懂得在诚实劳动中奉献社会,实现 人生价值。
第十四课 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

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结合上述事例,谈谈你对劳动的认识。
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 的劳动实践活动中,才能自由地彰 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 和情感,才能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 值。要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 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劳动最光荣
谈谈你对习总书记讲话的理解。 说说自己准备如何在劳动中实现人 生价值。
劳动创造了人与人类社会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劳动是人区别于 其他动物的根本条件。劳动使人类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开始了人类 社会自身运动和发展的历史。
劳动是社会财富的源泉
小田的做法给你什么启示?成为致 富先锋靠的是什么?
人类的劳动是人类在自身智能支 配下,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创造社会 财富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精 神等方面需要的有目的活动。在社会 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 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手段。
人生没有不劳而获
结合这个故事,谈谈你对“没 有不劳而获”的看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凡 事必须付出才有收获,人生没 有不劳而获。实现人的价值, 要靠艰苦努力,任何贪图享乐、 害怕吃苦不愿付出劳动的人, 都不可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
人通过劳动改变自然,创造属于 自己的物质生活条件。劳动是体现人 的本质力量、提升主体能力的活动。 劳动是人类有目的的、创造性的活动。 正是这种活动,才把人从自然界中分 离出来又把二者统一起来。
人的价值是在活动尤其是 劳动中得以实现和评价的。个 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社会 存在和发展的要求,是衡量一 个人有没有价值或价值大小的 基本标志,个人是通过对社会 的奉献来体现自己人生意义的。
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技术路线
文献检索 数据收集
野外采样
室内分析 数据整理
传统统计分析
地统计分析
综合分析与讨论 结论
5.论文提纲
1.引言 1.1选题背景 1.2国内外研究进展 1.3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1.4选题目的及意义 2.样品采集与处理 2.1研究区概况 2.2样品采集与方法 2.3室内预处理 3.敦煌绿洲胡杨林下土壤水盐统计特征 3.1敦煌绿洲胡杨林下土壤物理特征 3.2敦煌绿洲胡杨林下土壤水分特征 3.3敦煌绿洲胡杨林下土壤盐分特征 4.敦煌绿洲胡杨林下土壤水盐的空间变异特征 4.1敦煌绿洲不同胸径胡杨林下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特性 4.2敦煌绿洲不同胸径胡杨的下土壤盐分空间变异特性 4.3小结与讨论 5.结论与展望
• 刘庆、周立华(1996)用主成分分析排序技术和回归模型,依据对青 海湖北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发现植物群落的类型分布 主要决定于环境中的土壤水分含量及土壤全盐含量。
• 初玉、杨慧玲等(2003)采用地统计学中的半方差分析和分形分析两 种方法研究了浑善达克沙地小叶锦鸡儿灌丛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了 不同生境中小叶锦鸡儿灌丛的植被、土壤水分和养分间的相关性。
张华,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的大学生,1982年,西安市灞 桥区新筑乡69岁的魏志德老人在公共厕所疏通粪便时,被沼 气熏倒,落入粪池。正在街上办事的张华听到呼救声,立刻跑 到出事地点,率先毫不犹豫地下到3米深的粪池内,奋力抢救 魏大爷。由于粪池中充满浓烈的沼气,张华不幸被沼气熏倒在 粪池中,因严重中毒窒息,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年仅24岁。 张华的英雄行为和高尚品格,在全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引 发了一场“人生价值如何衡量”的全国范围大讨论,对当代青 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影响。
6.进度安排
• 1.资料搜集与野外采样:2007年3月─2007年5月
• 2.室内分析:2007年6月──2007年8月
• 3.论文初稿:2007年9月──2008年1月 • 4.论文修改稿:2008年2月──2008年3月 • 5.论文定稿:2008年4月──2008年5月
7.参考文献
• 李博.杨持等.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334. • 陈亚宁.干旱荒漠区生态产业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6. • 黄领梅.沈冰.水盐运动研究述评[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2000,11(1):612. • Buckingham,Studies on the movement of soil water,Bull.38,61.U.S. Dep.of Anric .Washinnton,D. C.,1907. • Richards,L.A.,Capillary conduction of liquids in porous mediums, Physic,1,318-333,1931. • 高明珠.利用“土壤溶液法”及“土壤水浸提液法”研究盐渍化土壤中可 溶盐的动态和浓度简介[J].土壤通报,1960,(2):4-8. • Neuman,S.P.,Feddes.R.A.,Bresler,E.,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a 2-dimensional flow in soils considering water uptake by roots:I Theory,II Field application,Soil Sci.Soc.Amer.Pro.39(2):224-252, 1975. • Bresler,E.,Two-dimensional transport of solutes during nonsteady infiltration from a trickle source,Soil Sci.Soc.Amer.Proc.,39(4): 975-612,1975. • Nielsen,D.R.,Biggar,J.,W.and Erhl,T.,Spatial variability of fiel d measured soil,water properties,Hilgardia, 42:215-259,1973. • Grove,D.B.and Stollenwerk,K.G.,Chemical reactions simulated by g round-water-quality models,Water Resources Bulletin,23(4):601-61 5,1987.
结论:住在劳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能力提升:
李桂林夫妻的事迹
结合事迹,用人生价值的知识进行点评。
实践拓展: 设计一份职业理想,并说出你
想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2.4.植被生长区域的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研究
2.2.4.1干旱区植被生长区域的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研究
• 赵万羽、符义坤(1993)李卫军,高辉远等(1995)张希明、 Andrea Foetzki等(2002)王海涛等(2007)研究了植被群落的
和 珅 跌 倒 , 嘉 庆 吃 饱
结论:两个人的人生价值不同,他们的 后世影响也就不同
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价值在哪里?应用怎样 的尺度来评价人生的价值?
岂苟 因利 祸国 福家 避生 趋死 之以 。,
/GB/61600/1738 4968.html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
问题:人生价值应如何衡量?
结论:对人的价值的评价既要看其物质方面的贡献,也
要看起精神方面的贡献,其中,精神方面的贡献,会极 大地鼓舞和教育社会成员,并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巨 大的物质力量。
50年代的劳模代表:王进喜,始终奋战在石油一线,曾组织人员用 “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 水保开钻,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被誉 为“铁人”。 90年代劳模代表:李素丽,公共汽车售票员她自1981年参加工作 以来,十几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真诚热情地为乘客服务,被誉为“老人 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 人”。 21世纪的劳模代表:郭明义,鞍钢工人,自工作以来,他每天都提 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他20年 献血6万毫升,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 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 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年代中期所 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 问题:他们身上的共同点是什么?
知识探究:
探究一:
人生价值是什么?具体表现为哪两个方 面?二者是什么关系? 探究二: 人生的真正价值是什么?我们应用什么 样的尺度来评价人生价值? 探究三: 我们又应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徐虎,一名普通的水电修理工,曾在自己管辖的地区 挂出了三支醒目的“水电急修特约报修箱”,承诺每 天晚上7时准时开箱,从此,不论多么困难,都会准 时按报修单上的地址,上门维修,被群众誉为“晚上 7点钟的太阳”,他也因此成为全国房管行业的标兵 和新时期的学习楷模。 他曾说过:你要索取,我要索取,向谁索取;你不贡 献,我不贡献,谁来贡献。
• 郭晓敏、牛德奎等(2006)利用地统计学的半方差函数,定量研究了 江西奉新平衡施肥毛竹林的土壤盐分空间变异特征。
2.3敦煌绿洲研究进展
• 傅兴启等(1986)丘明新等(1986)陈仲全(1987)陈荷生 (1988)刘胤汉(1990)张明泉等(2003、2006)裴建明 (2004)杨力扬(2005)刘琴(2006)方创琳(2006)等对敦 煌绿洲水资源进行了研究。
分布与土壤水分、盐分及其它物理性质的关系。
• 张武文(2002)苏建平、仵彦卿(2004)、周茅先(2004)、付
爱红、陈亚宁等(2004)莫治新、尹林克(2004、2005)就地下
水位及水质对植被省长区域的土壤水盐的影响作了探讨。 • 张柏森、胡自治等(1994)肖明、安沙舟(1996)徐荣(2004)
4.理论基础与方法
4.1理论基础
• 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论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生态学理论 • 区域化变量理论
4.2研究方法
相关分析方法 地统计方法
本文运用SPSS软件与数理统计方法对土壤水分、
盐分及其他土壤的物理特性因子进行统计特征分析;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9.0中的地统计模块
Geostatistical Analyst进行地统计分析;利用
人的价值与劳动奉献
授课教师:王晓杰
2012年6月
• 教学目标
• 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认得真正价值在于对
社会的风向,并要在劳动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 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自觉养成
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态度。
• 运用目标:指导学生自觉在劳动奉献中实现人
生价值,从而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
•。 岂苟 因利 祸国 福家 避生 趋死 之以 (, 林 则 徐 )
2.2.4.4方法的研究
• 李兴东(1988)采用典范分析法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10个植物群丛及 其土壤的有关性质进行了分析,典范相关系数是0.9和1。
• 沈禹颖、阎顺国等(1994)采用系统网格法调查河西走廊盐化草甸典 型地段的植被和土壤环境因素,用DCA排序技术进行定量分析,来划分 该区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并以土壤环境指标(有机质、全盐含量、 pH值、潜水位埋深)解释其所形成的5个样方组,反映出内陆干旱次生 盐渍化区土壤水盐分布的差别同潜水位的关系。
• 习耀国(1959)葛秉钧(1982)牛天龙等(1997)对绿洲农业 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 汤明宝(1985)石磊(1990)陈传康(1987)张小军(2006) 赵洪亮(2006)王计平(2004)郭剑英(2004、2005)湛永生 (2005)针对敦煌旅游业及相关问题展开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