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成长过程操作图
2024年《小蝌蚪变青蛙》幼儿园课件

2024年《小蝌蚪变青蛙》幼儿园课件一、教学内容《小蝌蚪变青蛙》是幼儿园大班教材中的自然科普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小蝌蚪的孵化、成长过程,以及最终变成青蛙的过程。
通过学习这一内容,让幼儿了解自然界中生物的成长变化,培养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知道小蝌蚪如何变成青蛙。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生物的观察和认知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蝌蚪成长过程及其变化特点。
难点: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培养幼儿观察、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蝌蚪变青蛙的科普视频、图片、实物模型。
学具:画笔、颜料、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室外池塘里的小蝌蚪,引导幼儿关注小蝌蚪的特点。
2. 教学内容展示(10分钟)播放小蝌蚪变青蛙的科普视频,展示图片,让幼儿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3. 例题讲解(5分钟)结合实物模型,讲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解答幼儿的疑问。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给幼儿画纸、画笔等材料,让幼儿画出小蝌蚪成长的过程。
5.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画的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并分享给其他小朋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蝌蚪变青蛙》2. 内容:a. 小蝌蚪的成长过程b. 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c. 课程重点、难点提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并用文字描述。
2. 答案示例:a. 小蝌蚪先孵化出来,然后逐渐长出四肢。
b. 随着成长,小蝌蚪的尾巴逐渐变短,最终变成青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课程中,幼儿对自然界生物的成长变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但在表达方面仍有一定困难。
今后教学中,应加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观察活动,让幼儿观察更多自然生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教学内容展示的方法4.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易懂性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示例的引导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需紧密围绕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青蛙的生命周期

青蛙的生命周期青蛙是一种生活在水域和陆地上的两栖动物,它们拥有独特的生命周期。
一个青蛙的生命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从卵到蝌蚪再到成熟的青蛙。
本文将介绍青蛙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以及与之相关的特点和适应能力。
第一阶段 - 青蛙的产卵青蛙的生命周期始于母亲青蛙产下的卵。
当春季来临时,成年青蛙会前往水域,如河流、湖泊或池塘,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产卵。
母亲青蛙会将卵一粒一粒地排列在水生植物的叶子上或者水中的植物表面。
这些卵通常排成一串,被一层透明的凝胶覆盖,以保护卵的安全。
青蛙的卵数量各不相同,取决于青蛙的种类和环境条件。
第二阶段 - 孵化成蝌蚪经过一段时间,卵开始孵化,孵化出小小的蝌蚪。
蝌蚪主要以浮游生物和腐殖质为食,并且有一双小小的鳃帮助它们呼吸水中的氧气。
它们没有四肢,身体呈椭圆形,尾巴长而扁平。
在这个阶段,它们对水的依赖性较高,需要稳定的水环境和适当的温度来健康成长。
第三阶段 - 蝌蚪转变为幼青蛙大约经过6到9周,蝌蚪开始经历一系列的变化。
尾巴逐渐缩短,后腿开始生长。
这个过程被称为蝌蚪的变态。
在这个过程中,蝌蚪的呼吸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它们的鳃逐渐退化并转换为肺泡,从而使它们能够离开水域,到陆地上呼吸空气。
同时,前腿也开始生长,并且消化系统适应蝌蚪到青蛙的变化。
第四阶段 - 幼青蛙到成熟青蛙当蝌蚪完全变态为幼青蛙后,它们开始拥有更多的青蛙特征。
它们的后腿变得更加强壮,有助于跳跃和移动。
前腿渐渐变长,使它们可以在陆地上爬行。
眼睛也开始转移至头部的两侧,以适应陆地上的视觉需求。
幼青蛙的皮肤逐渐变得更光滑,并且颜色也开始显露出种类特有的模式和斑点。
当幼青蛙达到成熟时,它们开始寻找伴侣并繁殖后代。
青蛙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与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关。
青蛙的卵需要水的保护和温度来顺利孵化。
蝌蚪需要水中的食物和适当的呼吸条件来生长。
而幼青蛙则需要陆地上的环境来寻找食物和避开潜在的危险。
青蛙的生命周期展示了它们适应和生存的能力。
2024版青蛙的生长过程课件

选择观察对象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青蛙进行观察,记 录其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制定观察计划
制定详细的观察计划,包括观察时间、 地点、方法和记录方式等。
2024/1/28
使用专业工具
使用专业的观察工具,如望远镜、相 机和录音设备等,以便更好地记录和 观察青蛙的生长过程。
记录生长数据
详细记录青蛙的生长数据,如体长、 体重、肤色和行为等,以便分析其生 长规律和特点。
25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8
26
自由穿梭。
2024/1/28
摄食习性
蝌蚪以浮游生物为食,变态后食性 转变为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主。
繁殖习性
成蛙具有繁殖能力,通过抱对、产 卵等行为进行繁殖。在繁殖季节, 雄蛙会发出响亮的鸣叫声以吸引雌 蛙。
14
04
青蛙生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2024/1/28
15
温度对生长的影响
01
02
03
温度适宜性
变态期
蝌蚪逐渐长出四肢,尾部逐渐消 失,外鳃退化,内鳃形成,最终 变成幼蛙。
成蛙期
幼蛙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 成为具有典型青蛙外形的成体, 包括头部、躯干部和四肢等部分。
12
内部器官变化
消化系统
蝌蚪以滤食浮游生物为主,随着 生长逐渐转变为捕食昆虫等动物 性食物,消化系统也相应发生变 化,如肠道长度增加、消化酶活
青蛙的皮肤需要保持湿润 以进行呼吸,适宜的湿度 有助于维持皮肤的正常功 能。
2024/1/28
蜕皮过程
湿度对于青蛙的蜕皮过程 至关重要,过低的湿度可 能导致蜕皮困难,影响生 长。
水分平衡
湿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破 坏青蛙体内的水分平衡, 进而影响其生理功能和生 长。
青蛙蝌蚪的变态过程

青蛙生长的五个过程,青蛙发育是变态发育吗先由受精卵变成小尾巴蝌蚪,并依次长出两条后腿和两条前腿,接着变成无尾巴的小青蛙,然后变成成蛙。
一般从10月开始,青蛙会在洞穴内休眠,不吃也不动,随着新陈代谢逐渐减弱,便进入休眠状态开始过冬。
当翌年雨季即将来临时,便会重新活动,交配产卵,开始繁殖。
温馨提示:青蛙属于野生保护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从自身做起,拒绝买卖野生动物制品,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
目前社会上存在的食用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行为,既是一种社会陋习,也是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活动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它们不属于餐桌。
一、青蛙生长的五个过程1、青蛙的生长过程首先由受精卵变为小尾巴蝌蚪,蝌蚪长出两条后腿,随后又长出两条前腿,接着变成无尾巴的小青蛙,最后变成长大的青蛙。
2、青蛙如何过冬(1)通常青蛙从10月开始,便会钻进淤泥中做窝或在洞穴内休眠,不吃也不动,新陈代谢逐渐减弱,进入休眠状态,用该方法过冬。
当翌年温度适宜,尤其是雨季即将来临时,青蛙便会结束休眠,钻出来交配产卵,开始繁殖。
(2)青蛙在捕食时,会趴在一个小土坑中,后腿蜷缩,跪在地上,用前腿支撑,仰着头张嘴,肚子不停的鼓起来,待小型昆虫从面前飞过,便会用力向上一蹿,伸出舌头,将昆虫卷入口中。
二、青蛙发育是变态发育吗1、青蛙发育是变态发育,其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孵出蝌蚪,蝌蚪有一条扁而长的尾巴,用头部两侧的腮呼吸,接着长出内腮,随后长出四肢(幼蛙),使用肺呼吸,然后由幼蛙逐步发育成成蛙。
2、在胚胎的发育过程中,其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上出现了一系列显著变化,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同时改变形态的时间又比较短,这种胚胎发育便是变态发育。
3、青蛙常栖息在河流、池塘和稻田等处,主要在水边的草丛中活动,是杂食性动物,主要以昆虫为主食,也取食一些田螺、蜗牛、小虾和小鱼等,植物性食物只占其食谱的7%左右。
4、青蛙除肚皮为白色外,头部、背部均为黄绿色,带有黑褐色的斑纹,部分蛙背上有三道白印,绿色的体色可帮助它隐藏在草中,避开敌害。
《青蛙的生长》PPT大班科学课件

在寒冷季节,成蛙会进入冬眠状态。在此之前,它们会在水底或泥中 挖掘一个洞穴作为冬眠场所。
成蛙的繁殖方式
繁殖季节
成蛙的繁殖季节通常在春季或夏季。在此期间,雄蛙会发出响亮 的鸣叫声以吸引雌蛙。
产卵行为
雌蛙在受到雄蛙吸引后,会选择合适的水域进行产卵。它们将卵产 在水中的草叶或树枝上,形成一团团的卵块。
推广生态农业
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采用生态友好的农业 方式,降低对青蛙生态 环境的破坏。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
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和有 毒物质的排放,加大对 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提高公众对青蛙保护的意识
1 2
开展科普教育
通过学校、社区等渠道开展青蛙保护的科普教育 ,提高公众对青蛙生态价值的认识。
举办宣传活动
人类活动对青蛙生长环境的破坏
城市化进程
城市扩张导致湿地、池塘等青蛙栖息地减少,破坏了青蛙的生态 环境。
农业活动
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污染了水源和土壤,对青蛙的生长和繁殖造 成威胁。
工业污染
工业废水排放和有毒物质的泄漏,严重破坏了青蛙的生存环境。
保护青蛙及其生态环境的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
设立专门的青蛙保护区 ,保护其生态环境,为 青蛙提供安全的栖息地 。
。
食物来源
主要以昆虫、蜘蛛、蜗牛等小型动 物为食,也会吃一些植物性食物。
活动时间
幼蛙在夜晚和清晨活动较为频繁, 白天则躲藏在草丛或石缝中。
幼蛙的成长过程
生长速度
幼蛙的生长速度较快,几个月内 就能长到成年蛙的一半大小。
变态发育
在成长过程中,幼蛙会经历变态 发育,即身体结构和生理功能发 生显著变化,逐渐适应陆地生活
食物对青蛙生长的影响
小蝌蚪的蝶变之旅

小蝌蚪的蝶变之旅蝌蚪是水生动物,它的一生经历了许多的变化。
它从一个小小的卵孵化出来,慢慢地长成一个蝌蚪,最终经过蜕变变成成熟的青蛙。
这个从蝌蚪到青蛙的过程,被形容为小蝌蚪的蝶变之旅。
第一阶段:蝌蚪孵化蝌蚪的生命之旅从一个小小的卵开始。
卵在水中慢慢孵化,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当孵化结束时,一个微小的生命出现在水中。
这是一个小蝌蚪的开始。
第二阶段:蝌蚪的形成小蝌蚪刚孵化出来的时候,它的身体非常小,而且没有四肢。
它们依靠嘴巴周围的储备营养忍饥挨饿,慢慢地长大。
在成长的过程中,蝌蚪慢慢长出了后腿,然后是前腿。
同样的,蝌蚪的尾巴也渐渐消失了。
第三阶段:蝌蚪的消化和成长在蝌蚪的蝶变之旅中,消化和成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蝌蚪靠吃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植物来获取养分。
它们会吃大量的食物,以支持它们的生长和蜕变。
蝌蚪的肠道会逐渐发育,它们能够更有效地消化食物。
第四阶段:蝌蚪的蜕变当蝌蚪成长到一定阶段时,它们开始经历蜕变的过程。
蝌蚪的皮肤会逐渐变薄并开始形成青蛙的皮肤。
同时,蝌蚪的前肢变长,后肢也逐渐形成。
蝌蚪的尾巴开始萎缩,最终完全消失。
在这个过程中,蝌蚪的内部器官也会经历相应的变化。
第五阶段:成为青蛙当蝌蚪完成了蜕变,它们就变成了真正的青蛙。
这时的青蛙已经完全适应了陆地生活。
它们拥有强壮的后腿,可以跳跃迅速的移动。
青蛙的身体也更加结实,适应了陆地环境。
结语蝌蚪的蝶变之旅是一段富有奇迹的旅程。
从一个小小的卵到一个成熟的青蛙,这个过程充满了变化和挑战。
蝌蚪通过蜕变,逐渐变成了适应陆地生活的青蛙。
这是大自然奇妙的创造,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通过观察蝌蚪的蝶变之旅,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生命的奥秘。
总字数: 611字。
蒙氏成长青蛙操作方法

蒙氏成长青蛙操作方法
蒙氏成长青蛙是一种科普玩具,能够模拟蛙的生长过程。
以下是蒙氏成长青蛙的操作方法:
1. 准备:蒙氏成长青蛙玩具、清水、鱼食。
2. 将蒙氏成长青蛙玩具放入一个透明的容器中,例如一个玻璃缸或塑料容器。
3. 加入足够的清水,使得容器的深度能够覆盖住蒙氏成长青蛙玩具完全。
4. 将蒙氏成长青蛙玩具放入容器中,确保它处于水中。
5. 将适量的鱼食撒入容器中,以供蒙氏成长青蛙进食。
6. 在容器的周围提供足够的光线和温度条件,以模拟蒙氏成长青蛙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条件。
7. 定期观察蒙氏成长青蛙的变化,注意观察它的身体颜色、大小和形态的变化。
8. 根据蒙氏成长青蛙的变化,适当调整鱼食的供给量和水的清洁度。
请注意,用于蒙氏成长青蛙的水必须保持清洁,定期更换新鲜水源,并避免暴露
在明火或高温环境中。
另外,在操作蒙氏成长青蛙时需注意卫生和安全,避免直接接触口腔和眼睛,并在使用后及时清洗双手。
观察蛙的生长发育过程

观察蛙的生长发育过程【背景】两栖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发育类型大部分两栖动物是体外受精,卵生,变态发育。
每年四月中下旬进入青蛙的繁殖季节。
雌雄蛙经抱对将卵细胞和精子产在水中,青蛙从受精卵发育成幼体的过程是在水中进行的。
由受精卵刚孵化出的蝌蚪,用头部两侧的外鳃进行呼吸。
随着外鳃的消失,长出内鳃,这时的蝌蚪不仅外形像鱼,而且内部结构也与鱼相似。
经过40多天,蝌蚪先长出后肢,再长出前肢;随着尾和内鳃的萎缩消失,肺逐渐形成,发育成能够登陆的成蛙。
青蛙的发育经历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四个时期,而且蝌蚪和成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方面,有着显著的变化,而且改变的形态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动手做】观察蛙的生长发育过程(一)蛙卵的采集青蛙在春季繁殖。
要采集新鲜的青蛙受精卵,最好在雨后(特别是大雨后)的第二三天,早晨6点之前,在稻田、水沟和池塘的水中采集。
青蛙的受精卵呈球形,直径为1.7~2mm卵外包有胶质膜,卵彼此相连组成卵块。
发现卵块后,先取一些水和水草,盛在预先准备好的桶中,然后用长柄勺轻轻地从水中捞出蛙卵块,移入桶中。
捞取蛙卵块时需注意:不能用力过猛,更不能把卵块随意倾倒入桶中(二)受精卵的孵化要使受精卵孵化成蝌蚪,最好采用青蛙自然产卵水域中的水。
如果用自来水,应该先用沙进行过滤,放置1天后才可以使用。
青蛙胚胎的发育需要足够的氧气,每100mL水中最多放50个受精卵,容器盛水深度以3〜10cm为宜,最深不要超过15cm最好在水中放些水草。
在人工培养条件下,温度保持在22〜25C之间。
满足了以上条件,受精卵经过三四昼夜,就能孵化成蝌蚪出膜。
(三)蝌蚪的饲养蝌蚪的饲料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最简便的饵料是馒头碎屑或碎饭粒,也可以给少量煮熟的蛋黄或敲碎螺蛳作为动物性饲料。
初期给饲料要少,以后逐渐增加,每天定期投饲料一次,不宜过多,以免饲料残留水中引起腐败。
要保持水质清新,每隔一两天换一次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蛙成长过程操作图
一、设计意图:
我选择的是一个科学活动《青蛙》,现在正是春天,结合春季的特征,我们开展了春季的主题教育,由于青蛙是在春天里繁殖的一种动物,青蛙妈妈生下了许多的宝宝——小蝌蚪。
所以,幼儿们就会经常走到自然角去观察小蝌蚪,对小蝌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次。
我问幼儿:“小蝌蚪的妈妈是谁?”
幼儿说:“小青蛙”。
我又说:“那小蝌蚪怎么长得和青蛙不一样呢?”幼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疑惑的样子。
故我又根据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中央教育研究所的刘占兰教授也指出: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奥秘,有益于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使他们从小善于观察和发现。
为此,我就结合新《纲要》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此次科学教育活动。
二、主要的教学描述: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青蛙,初步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及生长过程。
2、使幼儿知道青蛙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准备:硬件方面:青蛙玩具或图片青蛙的生长过程图小蝌蚪
软件方面:事先饲养小蝌蚪
教学过程:
一、出示小蝌蚪引出课题,激发幼儿观察青蛙的兴趣。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朋友,请你们看一看是谁呢?(小蝌蚪)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青蛙)
二、出示青蛙玩具或图片,让幼儿观察青蛙的外形特征。
“呱呱呱,呱呱呱”小朋友你们好!我是玩具厂的叔叔根据青蛙的样子做成的青蛙玩具。
提问:
1、青蛙长得怎么样的?
2、眼睛、嘴巴怎么样的?
3、肚皮、背是什么颜色的?
4、青蛙有几条腿?
5、青蛙有颈吗?头能转动吗?
6、青蛙生活在什么地方?
三、初步引导幼儿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现在,小朋友们都认识我了,但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吗?
1、幼儿先借助已有的经验讲述青蛙的生长过程。
2、教师出示青蛙的生长过程图,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青蛙爸爸和妈妈身下宝宝的时候是怎么样的?慢慢长大后又变成怎么样了?最后又变成怎么样了?
3、游戏《蝌蚪宝宝变青蛙》,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青蛙的生长过程。
①假如你是一只蝌蚪宝宝,圆溜溜的,用身体的动作怎么做?
②变成小蝌蚪了怎么做呢?
③长出后退怎么做?
④长出后退怎么做?
⑤脱掉尾巴怎么做?
最后,教师做青蛙妈妈,幼儿做宝宝一起游戏,将青蛙的生长过程用身体动作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