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述概述讲课稿
中国传统文化PPT讲课课件

文
会的团结与稳定,有助于增强会的凝聚力。
化
中国传 统
贰 文化的性质
不后个过化由但进从
鲜的世了,于这与世
。文纪几它时些落界
化,个在代因后文
,先世这不素、化
这进纪个同是优的
样文,时,可秀角
的化甚代同以与度
例就至是是转低看
子变仅先一化劣,
屡成仅进种的之有
见落一的文,分先
,
。
中国传 统
中国传 统
贰 文化的性质
化古有工型农文以 、文的业,业化时 当化又文或文依间 代、划化者化次而 文近分、划、划言 化代为后分工分, 。文古工为商为人
化代业农文畜们 、文文业化牧把 现化化文三文民 代、等化种化族 文中等、类、的
;
以 时 间 而 言
中国传 统
贰 文化的类型
关于文化的分类,大致有时间、空间、行业与民俗方面几个标准。
,
中国传 统
中国传 统
以 民 俗 而 言
中国传 统
贰 文化的特征
阶 继时民
级 承代族
性 与 非
性 与
性 与
性 与
阶 创稳相
级 造定似
性 性性性
贰 文化的性质
西方有的学者把文化的性质分为评比性文 化与非评比性文化两类。
评
比
评比性文化又分为优性文化与劣性文化,非评比性文化即
性
中性文化。所谓优性文化,一般指先进的科技、发达的教 育、优质的服务以及价值观念中的强调独立性反对依附性,
中国传 统
壹 文明与文化的区别:
中国传 统
壹
德国学者把文明与文化作了严格的区别:文明是属于物质的、技术的、客观
的;文化是精神的、信仰的、主观的。
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15篇

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15篇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1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文化,足以给中国人和海外华人带来荣耀和骄傲。
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后的中国正在现代化。
虽然中国人的思想、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国文化正在向各个方向转变和发展,但这种转变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有其自身的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反映民族特色和风格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中华民族及其生活在中国的祖先创造、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继承和发展的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内涵深刻,传统优良。
是中华文明几千年的结晶。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激发个人对社会、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了解,我们可以学习过去,体验人类社会的古今变化。
因此,可以了解混乱兴衰、重要制度、学术思想、经济发展、中外交往、宗教交往、历史功名等基本史实,培养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评价能力,从而确立中国历史的基本观念。
纵观世界文明史,没有哪个古代文明像中国一样存在了几千年绵延不断、独立发展的悠久历史。
透过中国所有这些发明创造与智慧结晶,不难看出中国古代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世界文化的推动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认识及了解中国历史之发展,加强我们对中国历史及文化之认同。
培养优良品格,从而建立积极之人生观。
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2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想与大家谈谈:传承我们的中国文化。
提起中国文化,不能不谈的当属文字。
在中国文字中,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
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
它们,是值得我们中华儿女为之骄傲的。
因为,正是有了它们,由口头文化发展起来的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才能够作为中国文化的间接记录,展示中国古代文明开始的发展道路;正是有了它们,周朝礼乐时代文化才跨越漫漫历史长河,在当今社会焕发夺目光彩;正是有了它们,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产物才得以传承下来,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正是有了它们,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才能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艺术瑰宝。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PPT课件

对人类的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谐、仁爱、 礼仪等价值观,对于人类社会的 道德建设、人际关系和国际交往
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02
中国传统思想与哲学
儒家思想
总结词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 主张以德治民、以德治国。
详细描述
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时期,由孔子创立,后经孟子、荀子等人的发展,形成了完 整的哲学体系。儒家主张以仁为核心,提倡孝顺、忠诚、礼制等道德规范,认为 治国应以德为主,强调君子的品德修养对社会风气的引领作用。
03
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学
书法艺术
9字
书法是中国独有的传统艺术 形式,通过书写汉字来表达 情感和意境。
9字
书法作品不仅是文字的载体 ,更是艺术品,体现了作者 的情感、气质和修养。
9字 书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隶 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多 种书体,各具特色。
9字
书法艺术在古代被广泛应用 于书写碑文、匾额、对联等 ,在现代则更多地被欣赏和 收藏。
绘画艺术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 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绘画。
中国绘画的技法丰富多样,包括工笔 、写意、没骨等多种画法,每种技法 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力和美感。
中国绘画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要 题材,注重笔墨和气韵,强调意境和 神韵。
中国绘画在古代是士人表达情感和志 向的重要方式,也是文化交流和传承 的重要载体。
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 的底蕴、广泛的传播和深远的影响, 强调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理念,注 重家庭、社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
历史发展
起源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追溯到 远古时期,如夏商周时期 ,形成了早期的文化基础
介绍中国文化的演讲稿5篇

【导语】演讲的本质在于讲,⽽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
由于演讲要诉诸⼝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能讲为前提。
⼀篇好的演讲稿对演讲者来说要可讲,对听讲者来说应好听。
本篇⽂章是®⽆忧考⽹为⼤家整理的介绍中国⽂化的演讲稿5篇,希望您会喜欢,欢迎分享!介绍中国⽂化的演讲稿篇⼀ 各位同学们好: 我是xx年级的Summer,今天我演讲的题⽬是: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化。
中国是世界四⼤古国之⼀。
五千年的悠悠历史筑成当今中国。
其中,⽂化起源于公元前2070年的夏朝。
与它的悠久历史相对应,中国⽂化内涵博⼤精深。
⽽如今随着时代⽇新⽉异的发展,传统⽂化的保留与摒弃已在国内成为⼀个深度讨论的话题。
⽂化的定义是什么?中国传统⽂化现在所⾯临的状况⼜是什么?⽂化在字典中的解释是:⼈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
其另⼀解释是:同⼀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以及运⽤⽂字的能⼒及⼀般知识。
以上解释则已充分概括了中国三⼤⽂化:儒家⽂化、建筑遗迹和歌词诗赋。
由于这些⽂化的存在,中国现共有31项⽂化遗产,居世界第三位。
⽽如今那些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宝贵遗产,所⾯临的现状也是有⽬共睹的,中国传统⽂化的主流正⾯临着断⼦绝孙的,⽆以为继的重⼤危机。
看似活⽣⽣地存在,却⼏乎是在渐渐消失,中国的传统⽂化所遭遇的异变,继”⽂化*“和改⾰开放以来,已在很⼤的程度上被横⾏⽽来的西⽅⽂化顶替掉了。
⽽残存的部分也正在被全球化过程进⼀步的扫荡。
对于⼀个⽂化是否存活着,我们就要看它的基本精神是否还能打动现实⼈群,与实际⽣活和历史进程有呼应。
儒家⽂化是中国传统⽂化的主体。
但其近年来的遭遇使它的⽂化地位岌岌可危。
⾸先,其传承儒家⽂化范式为⾃⼰⽣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已基本上消失了。
⽽儒家以家庭为根,以农业为本,半天然半教化的团粒结构也⽇益消退,⼏近消亡。
且其的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能影响现代中国⼈在⼈⽣中⾯临的重⼤选择。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讲稿

文化的含义(1)中国古代文化的定义从文献记载看,“文化”这个词的意思,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已经出现了。
《周易·贲》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大概是中国人论述“文化”的开始.但“文化”二字还没有连在一起。
它的意思是,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现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
汉代出现“文化”一词,但其含义,人们的理解并不一样。
刘向《说苑—指武)云:“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晋人也说;“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这都指的是与国家的军事手段(即武功)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即国家的文教治理手段。
唐代的孔颖达则别有见地,他在解释前引《周易》中的那段话时认为,“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
”这实际上是说,人类社会的文化,主要是指文学艺术和礼仪风俗等属于上层建筑的那些东西。
古人对“文化”概念的这种规定性从汉唐时起.一直影响到明清。
因此,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身而至于家国天下,制之为度数,发之为音容,莫非文也。
”即人自身的行为表现和国家的各种制度,部属于“文化”的范畴,可见,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指的是狭义的精神层面的东西。
(2)西方文化的定义西方的“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它的意思是耕种、居住、练习、注意等等。
法文的culture,也是栽培、种植之意.但又引申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
这里的意思就包含了从人的物质生产到精神生产两个领域。
可见,西方“文化”的含义比我国古代“文化”的含义要宽泛得多。
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这祥一个定义,说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这一观点影响巨大,在文化史的研究方面具有开先河的作用。
直到现在,还可以做为我们了解和认识“文化”的参考。
后来,人们纷纷用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来给“文化”下界定。
传统文化演讲稿

传统文化演讲稿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首先,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包括了我们的语言文字、饮食习俗、服饰礼仪、传统节日、艺术表演等诸多方面。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我们民族的历史记忆,更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是我们民族的灵魂。
传统文化承载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和情感,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
其次,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地演变和传承。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伦理和审美情趣,这些都对我们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孝道忠义、礼仪廉耻等传统美德,都是我们在当代社会中应该继续传承和弘扬的。
同时,传统文化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资源,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文化元素和精神动力,为我们的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最后,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呢?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价值,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比如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培养子女的传统美德,比如在社会生活中注重传统节日的庆祝和传统礼仪的遵循。
再次,我们应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传统文化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最后,我们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展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中华传统文化演讲稿

中华传统文化演讲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它凝聚着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对我们的生活、道德、艺术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了解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首先,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基。
五千年文明史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
我们的文化体现了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之心,注重天人合一的思想深度,强调个人修养和家庭美德的重要性。
中华传统文化亦体现了尊卑有序的观念,传承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核心价值观。
正因为有了这些传统文化的陪伴和指引,我们才能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民族之一。
其次,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我们的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方面的成就,如古代文学中的《诗经》、《论语》等,美术中的绘画、书法等,哲学中的儒家、道家、佛教等思想体系,以及科学方面的数学、天文、医学等,都对世界文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文化中的许多经典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不仅在中国受到热爱,也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最后,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生活在一个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传统文化面临着挑战和冲击。
然而,我们不能仅仅因为现代化的冲击而舍弃传统文化。
我们需要继承、弘扬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其发扬光大。
作为新一代的中华儿女,我们有责任将我们的传统文化传递给下一代,让他们了解、感受和学习我们的文化。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传承,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亲爱的同学们,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也是我们的骄傲。
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传承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通过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我们将会发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使我们的思想更加开阔、心灵更加健康、行为更加端正。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观念、哲学思想、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沉淀。
本文将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概述,探讨其核心价值观和特色。
一、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倡仁爱、孝道、礼仪等价值观念。
儒家思想强调人伦关系、家庭和谐、社会秩序,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等被奉为经典,影响至今。
二、道家文化道家强调“道法自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道家文化注重修身养性、追求心灵的平静与超脱,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生命、人生及宇宙的独特理解。
三、佛家文化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宗教之一,弘扬慈悲与普度众生的思想。
佛家文化倡导“舍己救人”、“布施”、“禅定”等修行方式,对于中国社会的精神建设和道德提升具有重要影响。
四、文学艺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诗词、戏曲、绘画等形式,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人生、情感的独特感悟。
唐诗宋词、京剧、山水画等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传承至今。
五、传统节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体现了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统习俗的传承。
这些节日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六、礼仪习俗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礼仪与习俗,强调尊老爱幼、宾客有道、男女有别等,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道德标准和社会规范。
礼仪习俗在中国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七、历史沉淀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沧桑,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名人如孔子、庄子、李白等留下了不朽的文化传世之作,为后人传颂。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智慧,赋予了中国社会独特的文化底蕴。
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当务之急,唯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弘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愿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
反映他思想的书为《老子》,又名《道德经》。道家在战
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周。庄周是宋人,《庄子》一书,
是由他和门人编成的。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 理论的核心是“仁”,而体现仁 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礼”。
➢ 法家学派。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慎 到、申不害等人,后期法家韩非是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理论集大成者。
➢ 反映他思想的书为《老子》, 又名《道德经》,大约是战国 人编纂的。
➢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 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 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乃“夫莫之命(命令) 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
字子休,一字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 河南商丘东北,另一说是今安徽蒙城县) 人,曾任蒙之漆园吏。贫而乐道,不慕富 贵。他是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 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 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 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 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 相传《大学》为其所著。后被尊 为“宗圣”。
➢ 子思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
想家。子思,姓孔,名伋,是孔 子的孙子。
➢ 《史记·孔子世家》记子思年六 十二,而不详其生卒年。案子思 之父孔鲤,死于孔子之前,子思 的年代当跟孔子的年代相当。 《孔子世家》又说,子思曾困于 宋,“子思作《中庸》”。
➢ 《汉书·艺文志》有“子思二十 三篇”,本注云;“名伋。孔子 孙,为鲁穆公师”。子思二十三 篇久佚。《中庸》为《礼记》所 收,流传于世。《孔丛子》记有 子思固于宋的细节及子思与鲁穆 公的问答,都不一定可信。
➢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载:庄子学无所不窥,著书十余万言,其要 本集於老子之言,继承与发展老子的“道”,道法自然故道无所不在, 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任何主宰,提出“通天下一气耳”“人 之生,气之象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济宁市嘉 祥县)人。生于公元前505年 (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 死于公元前435年(周考王五,少年就参加 农业劳动。后从师孔子,他勤奋 好学,颇得孔子真传。他积极推 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并 在修身和躬行孝道上颇有建树。 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 者,在儒家文化中居有承上启下 的重要地位。以孝著称。奉行忠 恕。提出“吾日三省吾身”。
➢ 《墨子》称“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 不可胜载”。梁启超在研究私人藏书的 起源时:“苏秦发书,陈箧数十;墨子 南游,无书甚多。可见书籍已经流行, 私人藏储,颇便且当。”现存《墨子》 53篇,记载了墨子及其后学的言行。
➢ 老子(约公元前600-公元前 500)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 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 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 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 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 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 后退隐,著《老子》。
➢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 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 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 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 秋》。现存《论语》一书,记载 有孔子与门人的问答,是研究孔 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 极其深远的影响。
➢ 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春
➢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 邹城市人。 ➢ 孟子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 生于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代, 是继承和发展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 新儒家代表,是儒家第二大宗师,后世 尊号亚圣。 ➢ 他虽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但是幼 年丧父,家境贫寒。相传,孟子的母亲 十分贤惠,辛劳地抚养他长大成人,为 了给孟子创造一个好的邻里环境,孟母 曾三迁其家,最后找到一个读书人作邻 居,使孟子终成大器,晚年时回到故乡, 与万章等亲密的学生一起,“序《诗》、 《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 篇”。一方面整理阐发儒家典籍一方面 把自己的言论、事迹编著成书。 ➢ 至今,我们了解、研究孟子的思想,最 主要的依据就是《孟子》一书。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武行 中国管理科学院
2016年7月5日
课程提纲
➢一、中国传统经典概述 ➢二、儒家经典概述 ➢三、《大学》简介
一、中国传统经典概述
从“十家九流”到“三教九流”
➢(一)十家九流
➢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
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 所谓“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其 次有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 小说家等等。后人把小说家以外的九家,又称为 “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
➢ 墨子(约前468~前376),战国初期 思想家、政治家、藏书家。墨家学派的 创始人。名翟。鲁国人,一说为宋国人。 曾习儒学,因不满其烦琐的“礼”,另 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 对派。
➢ 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主张尚贤,任用官 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代表墨翟 思想的有《墨子》一书,是他的弟子根 据受课笔记编撰而成的。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姓
孔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
人。曾子是孔子的学生,后被 尊为“宗圣”。子思:是孔子
的嫡孙名孔伋,也是曾子的学 生。后世封建统治者尊其为
“述圣”。孟子名轲字子舆,
是孔子的嫡孙子思的弟子。
墨
儒
墨
家 三家
家
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
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主张尚 贤,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 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官 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