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合集下载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3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3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3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一1教学目标1、体会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2、揣摩具体典型的细节描写。

2重点难点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上课前: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歌《好汉歌》营造粗犷豪迈的气氛。

一、导入(一)师:同学们,随着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热播,刘欢的一曲《好汉歌》已响遍大江南北。

水浒英雄行侠仗义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

水浒108将中,智勇双全的武松是好汉,粗豪冲动的李逵是好汉,嫉恶如仇的鲁智深也是好汉,今天咱们要学的林冲林教头,又是怎样的好汉呢?作者施耐庵又是怎样来表现他的?在我看来,一波三折的情节刻画,具体典型的细节描写,特别让我感动!ppt1:学习目标:1、体会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2、揣摩具体典型的细节描写。

(二)师:这里有林冲感叹自己命运的两句诗!ppt2: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师:诗言志!表现了林冲怎样的感情?(抽生回答)明确:表现委屈,悲愤!像“浮梗”一样悲凉的身世,像“转蓬”一样难求的功名。

师:春风得意的林教头为何会生出这等感叹呢?原来:(齐读) ppt3:林冲初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地位显赫,家室美满。

然而“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因美眷致祸,“脊杖二十,刺配沧州”。

前往沧州途中,堂堂禁军教头,被两个鬼魅似的小人整治得苦不堪言,可林冲一路咬牙隐忍,历经艰辛,到达沧州。

师:昨天,身为禁军教头的林冲,既保护不了娇妻,也保护不了自己!今天,刺配沧州的林冲,其命运又会怎样呢?二、品读故事情节(一)师:同学们已通过预习,我们再来观看与之相关的四张连环画。

二者结合,请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情节的四个部分。

(要求:用相同格式和相同主语的短语)(分小组讨论)Ppt4:四张连环画师:你这样概括的理由是什么?(反复讨论)要求:准确;简练;顺畅。

明确:①沧州遇旧——②买刀寻敌——③到草料场(草厅交割)——④雪夜报仇(奋起杀敌、庙外锄_)师:你认为这故事情节是平铺直叙,还是一波三折呢?并谈理由。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案及原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案及原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案及原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四大名著《水浒传》中的第十个章回,作者施耐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该章回讲的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刺配后,几经周折后被分到看守草料场的工作。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案和原文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案重点:1、领会本文“官逼民反”现实。

2、理解随着情节的展开显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由古典四大名著引出《水浒传》。

二、新课:(一)文学知识:1.作者:施耐庵(1296-1370),原名耳,又名子安,字耐庵,祖籍兴化,生于平江(苏州),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

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

他在教书期间根据民间传说与话本戏曲,编著了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水浒》。

2.关于《水浒》:《水浒》又名《水浒传》《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

它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的长篇古典小说。

这部章回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施耐庵的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庸无道,加之连年自然灾害,外族入侵,结果弄得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许》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

《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水浒传》最早为一百回体,后来出现一百二十回本,增加了征田虎、征王庆的故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掌握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

(3)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事件发展。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

(3)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和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名著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领悟作品中的人物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学会在生活中面对困境时保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梗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讲述了林冲因得罪高俅被刺配到沧州,后在高俅的示意下,沧州知府派陆虞侯等人火烧草料场,欲置林冲于死地。

林冲在山神庙中得知真相后,杀死陆虞侯等人,冒着风雪投奔梁山泊的故事。

2. 教学重点:(1)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转变的过程。

(2)探讨作品中的社会背景,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

(3)欣赏作品中的文学特色,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水浒传》及林冲的相关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概括林冲的经历。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以及他在故事中的心理变化。

4. 课堂讲解:讲解林冲在故事中的重要事件,揭示作品中的社会背景。

5. 文学鉴赏:分析课文中的文学特色,如人物描写、情节安排等,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6.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林冲的经历中领悟到面对困境时要保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四、课后作业1. 复述课文故事情节,总结林冲的人物形象。

2.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林冲在故事中的心理变化。

3. 谈谈你对作品中社会背景的理解,以及它对林冲命运的影响。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024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2024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2024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高一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感受人物性格。

2.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感受古文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理解故事情节。

难点:文言文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把握文章主题。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看看有没有林冲的身影。

二、作者简介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选自《水浒传》。

2.施耐庵,字子厚,号耐庵,我国古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品有《水浒传》。

三、课文分析1.请大家用5分钟时间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林冲。

a.林冲的出身和性格特点。

b.林冲在故事中的表现和遭遇。

3.那么,林冲为什么会遭遇这样的命运呢?我们来探讨一下。

a.社会背景:封建社会的黑暗,官逼民反。

b.个人原因:林冲性格中的弱点,如过于正直、刚烈等。

四、课堂讨论1.请大家谈谈对林冲这个人物的理解和感受。

2.你认为林冲在故事中的遭遇是否值得同情?为什么?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第一课时,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课文内容。

2.请一位同学复述一下故事情节。

二、课文分析1.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a.“林教头”:林冲的官职,体现了他的身份和地位。

b.“风雪山神庙”:故事发生的地点,烘托出林冲的悲惨命运。

c.“林冲怒打殷天锡”:林冲性格中刚烈、正直的一面。

2.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这些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三、课堂讨论1.你认为林冲在故事中有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2.如果你处在林冲的位置,你会怎么选择?1.通过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们了解了林冲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遭遇。

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设计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设计篇1一、学习目标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学习课文的情节安排技巧。

(草蛇灰线,脉在千里之外)3.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二、学法指南优秀古典小说《水浒传》,在我国人民群众中流传甚广,影响深远。

书中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历来是为人们称赏的著名篇章之一。

在这一章中,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在人物性格的精细刻画和故事情节的生动描写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学习本文你应该特别注意细节描写与环境描写对塑人物性格的重要性。

三、课文精讲1.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简析】开头一段有两个内容,一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

插叙的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

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

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2.提问: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

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简析】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2、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以“大闹野猪林”的故事导入。

二、自读课文梳理情节(1)林教头沧州遇旧知(1-1) 序幕(2)林教头买刀寻仇敌(2-5) 开端(3)林教头接管草料场(6-9) 发展4)林教头杀敌山神庙(10-12) 高潮尾声地点: 酒店(1~6) 草料场(7~10) 山神庙(11~12)三、分析林冲性格的转变四、板书: 沧州遇故旧——→买刀寻仇敌——→接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1、概括课文开头一段“闲话”的内容?从言谈中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状况?在情节安排上它对这部分起什么作用?明确:开头一段有两个内容:①、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 ②、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

作用:插叙这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

【同步检测】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赍.发(lài)迤.逦(yǐ)恁.地(nèn)嗜.好(shì)(gāngà)B.酒馔.(zhuàn)差拨.(bō)仓廒.(áo)尴尬..察(gē)搠.倒(shuò)伺.候(cì)C.央浼.(miǎn)月乞..D.剜.心(wān)朔.风(shuò)庇.祐(pì)呐.出(nà)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他那三四个交头接耳说话,正不听得说甚么。

....你夫妻两个。

”B.林冲道:“我是罪囚,恐怕羞耻..,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C.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二位干这件事。

不想而今完备了!D.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3.填空。

⑴施耐庵(1296~1370),(朝代)人,著名文学家。

⑵《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2)能够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和他在故事中的变化;(3)能够欣赏古典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通过分析、讨论,提高对林冲性格特点的认识;(3)通过阅读、思考,提高对古典小说表达技巧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林冲的性格特点及故事情节的把握;2. 古典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对林冲性格的深入理解;2. 古典小说表达技巧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水浒传》的背景和林冲的身份,激发学生的兴趣;2. 阅读:学生自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片段,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性格;3. 讨论:分组讨论,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总结他在故事中的变化;4. 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深入剖析林冲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5. 欣赏:引导学生欣赏古典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林冲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总结林冲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写在日记中;2. 选择一部古典小说进行阅读,体会其中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提问等环节的活跃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合作协作等方面。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的表达清晰度、教学方法、时间安排等方面,确保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让学生掌握故事中的重要事件和情节发展。

让学生理解故事所表达的主题和寓意。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故事的能力。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讨论的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和创作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培养学生对人生价值和道德观念的思考和认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故事梗概简要介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讲述林教头的身份和遭遇。

描述林教头在山神庙的遭遇和挑战。

2.2 人物形象分析林教头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探讨其他重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和作用。

2.3 故事主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所表达的主题和寓意。

讨论林教头的遭遇对读者的启示和影响。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文本。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和情节发展。

提问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2 口头表达让学生分组讨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

3.3 写作创作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创作自己的故事续写或改编。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对方的创作。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通过写作评估学生对故事主题的把握和表达能力。

4.2 评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评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4.3 评估学生的写作创作能力通过评估学生的创作内容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评估学生的创作思路和创意评估学生的创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故事文本提供《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文本材料。

提供相关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图片或插图。

5.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文学评论和分析文章。

提供其他相关的故事或作品供学生扩展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学习目标】:知识和技能: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过程和方法:1、理清情节,鉴赏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

2、品味小说的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探究林冲性格变化对认识当时社会的意义。

认识封建社会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及社会意义。

难点: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理清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一、导入:《好汉歌》二、作家作品简介:1、作者施耐庵:施耐庵(约1296~ 1370),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名子安,一说名耳,江苏兴化人。

曾中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和,弃官回乡,从事着述。

2、作品《水浒传》:《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水浒》最早为100回本,后来出现120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了71回以后的内容,又将第一回改为楔子,成为70回本,这样故事性增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

它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向反抗的道路。

三、理清文章思路:1、理清情节:序幕(1自然段):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开端(2-5 自然段):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发展(6-9 自然段):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高潮和结局(10-12自然段):林教头山神庙复仇。

2、分析文章线索:明线: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

暗线:敌人对林冲的陷害。

四、课堂小结:五、板书设计:逼上梁山↑杀死陆虞侯↑情节林冲接管草料场↑陆虞侯密谋害林冲林↑林冲沧州遇旧知六、课后思考: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家境殷实,生活幸福,这样的一个人,为何会一再遭到高太尉的陷害,他又是如何走上反抗道路的呢?七、教学反思:第2课时【教学要点】:1、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

2、分析鉴赏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认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与意义。

【教学过程】:一、回顾情节导入:二、交流鉴赏:(一)根据情节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1、林冲沧州遇旧知:本段中主要插叙回顾了林冲的哪两件事?分别表现林冲什么性格特点?(1)资助李小二——正义感,侠义精神。

(2)得罪高太尉,高俅生事陷害,刺配沧州——忍受屈辱、善良安分、不愿反抗、软弱动摇。

2、陆虞候密谋害林冲: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沧州,远离京城,高俅又指使人密谋陷害。

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得知情况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什么性格?(1)那泼贼敢来这里害我……骨肉为泥。

——怒火中烧,性格也有刚烈的一方面。

(2)买把解腕尖刀……“三寻”——当迫害在眼前时,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

(3)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失去警惕性,反抗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3、接管草料场: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阴谋,欲置林冲于死地,但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出他怎样的性格?(1)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心有疑虑。

(2)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放松警惕、随遇而安。

(3)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充满幻想。

4、山神庙杀敌: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当草料场起火,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时,他才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也只有到了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死路一条。

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

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

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5、小结人物性格,引入问题:回看林冲走过的道路,从东岳庙到梁山泊,是什么大原因使一个逆来顺受的人走上杀人反抗的路?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明确:(1)林冲的性格特点归集起来为:安于现状、逆来顺受,不满于封建阶级的黑暗统治,有正义感,有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

(2)“逼”。

高俅一步一步逼,①相国寺里辱娇妻②白虎堂上遭陷害③野猪林里谋杀④火烧草料场断后路。

林冲忍过了东岳庙,忍过了野猪林,退缩到了山神庙里,等他知道再忍便是葬身火海时,他如梦初醒。

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

(二)认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和意义。

1、思考:回首看看林冲所走过的路,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个逆来顺受的人走上了反抗的道路?明确:原因:关键在于一个“逼”字①相国寺里辱娇妻②白虎堂上遭陷害③野猪林里谋性命④火烧草料场断后路。

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而反抗斗争的道路。

2、思考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明确:有两方面的意义:①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

②深刻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社会真理。

《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

三、课堂小结:四、作业设计:课后第二题五、板书设计:杀敌复仇┏━━━逼上梁山┃(奋起反抗)亲┃忍闻┃无听说陆谦到来阴┃可┏━━━━┓谋┃忍买刀寻敌三五日未见消耗┃沧州遇旧┃┃自心下慢┃━━━━━┛┗━━━━━━━┛(善良安分)接管草料场(随遇而安)六、教学反思:第3课时【教学要点】: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及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合作探讨:(一)分析文中景物描写及作用。

1、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

课文是怎样描写风雪的?点拨:主要是从两方面描写——(1)直接描写风雪。

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

”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一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例如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

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二是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例如: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

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

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

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揉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处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

2、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这里的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

(2)暗示情节,推动发展:作品通过对风雪的描写,暗示了将要发生的故事情节的趋向。

比如,管营差遣林冲去接管草料场,这对不知管营阴谋的林冲来说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因为这个差事既比较自由清闲,又能有一些额外收入。

可是,当他取路投草料场来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纷纷扬扬的一天大雪,这就暗示着他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

再如,作品在写雪的时候,两次用了一个"紧"字:"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两个紧字,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两把汗。

情节的发展与风雪密不可分。

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

因为风大雪紧,草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

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

为了避风雪,陆虞候一伙才直奔庙里来,等等,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探究细节描写的作用。

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而具体的描写的一种手法。

其作用主要是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以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取胜。

在这篇作品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学生快速找出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内容,分析并讨论其作用。

例子:①陆虞候和富安“闪”进李小二的酒店,行动鬼鬼祟祟,引起李小二怀疑,偷听及报信,引出林冲满街寻仇人的情节。

②林冲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反拽”好门上“锁”了,等回来一见草厅被压倒,便“探”半身去“摸”。

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的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说明草料场起火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这就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

③林冲躲进山神庙后,“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为下文的“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了伏笔,使陆虞候三人只好站在庙外说话,也使得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这才促使林冲起来反抗,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

④林冲有刀枪不离身的特点。

他同差拨取路投草料场时“带了尖刀,拿出条花枪”,去山神庙安身时也是用“花枪挑着酒葫芦”,这才有最后“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

这些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份,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情节顺理成章地进行。

⑤有关方向位置的细节,看似随意,实际上对情节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

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

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的行动却是由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

看似随意,却至关重要。

三、总结全文:四、课外作业:小说刻画人物形象,时常要运用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请你任选一种,描写一下你自己所熟悉的一位人物。

(要求:形象明确;感情真挚;300字以内。

)五、板书设计:环境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渲染气氛暗示情节,推动发展动作细节风雪语言细节再现人物形象服侍细节推动故事情节留下伏笔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六、教学反思:缘事析理学会写得深刻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流行语把握时代脉搏,认识流行语②体会经典流行语的深刻含义③学会准确审“时事材料”作文题④辩证的看问题,把作文写得深刻过程与方法:①通过重新认识流行语做到准确审“时事类材料”作文题②通过比较流行语和经典流行语的含义和价值,准确审题,把作文写得深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流行语中沉淀下来的经典语对人的启发和影响,当前社会发展现象和我们息息相关,通过时事类材料作文,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