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

《虞美人》教学设计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教学设想本课文是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自主赏析的篇目,重在通过有感情地诵读和把握意象、关键词句以及艺术手法来感受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和动人的音乐美。

李煜被誉为“词中之帝”,其词开一代词风,他的作品深深地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知人论世,做到以意逆志。

诵读在诗词教学中是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环节,通过反复吟咏朗诵能更好披文入情。

同时现在读书声在校园越来越少,因此此堂课主要以学生的“诵读吟咏”为主,老师充分发挥好引导作用,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音乐中进一步感受词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二、教学目标1、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体味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读——情境导入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是一个凄婉而又哀伤的历史故事。

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尝试着闭上眼睛,并把听到的内容在脑海里形成形象的画面。

好,现在开始,一个细雨蒙蒙,烟云低垂的早晨一个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位泪眼朦胧而又面容苍白的君主。

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看着亡国被俘的命运终是逃不掉了。

在这花园般美丽的金陵即将沦陷于敌国铁骑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十五年之久的金光闪闪的龙袍,肉坦负荆,出城跪降。

随后,在宋兵的嗤骂声中被押解到了东京,成为了阶下之囚。

大家睁开眼睛想一想这位历史人物是谁?(李煜)对,他就是南唐薄命的君王李后主李煜,同时也是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开拓了宋词境界,被誉为一代词宗的绝代才子。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虞美人》的背景知识和作者。

2.掌握《虞美人》的基本情节和故事内容。

3.分析《虞美人》的主题和意义。

4.理解《虞美人》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5.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文:《虞美人》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教学资料:相关的背景知识、作者简介等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虞美人》相关的背景音乐,营造浪漫的氛围。

2.引入《虞美人》的主题,激发学生对于课文的兴趣。

步骤二:背景知识介绍1.分享《虞美人》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2.通过投影仪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背景。

步骤三:课文阅读与理解1.分段朗读课文,让学生跟随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2.针对每个段落,进行解读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意义。

3.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四:主题与意义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虞美人》的主题和意义。

2.指导学生发现诗歌中蕴含的爱情、离别、困境等主题,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的追求。

3.引发学生对于自己生活的反思和思考。

步骤五:人物形象与情感表达1.通过诗歌描写,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对于虞美人的情感表达。

2.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如虞美人、柳枝子等。

鼓励学生从别人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培养多元思维和同理心。

步骤六:情感表达与创作1.引导学生表演《虞美人》中的片段,让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人物情感和情节发展。

2.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可以选择写诗、绘画、演讲等形式。

3.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进行评价和分享。

四、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古代文学作品,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2.组织文学鉴赏的讨论会或文学俱乐部,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热爱和评价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研究项目,如对于《虞美人》的形象再现、背景资料的整理等。

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考察学生对于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情况,以及对于问题的思考和回答能力。

《虞美人》课文教案设计

《虞美人》课文教案设计

《虞美人》课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虞美人》。

(2)理解《虞美人》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3)分析李清照词作风格的变化及其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虞美人》。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命运的无奈感慨。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虞美人》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李清照词作风格的变化及其原因。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感悟《虞美人》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分析李清照词作风格的变化及其原因。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虞美人》的课件和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虞美人》的文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李清照的词作,巩固所学知识。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虞美人》,感受词作的意境。

(2)让学生解析词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词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虞美人》的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感悟词中的情感。

(2)分享自己的感悟,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背诵《虞美人》。

6. 课后作业:(1)背诵《虞美人》。

(2)写一篇关于《虞美人》的读后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虞美人》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虞美人》,解析词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词意。

最新-《虞美人》教学设计(5篇)

最新-《虞美人》教学设计(5篇)

《虞美人》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虞美人》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当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使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

教学重点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的能力。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教学难点:词中三次对比、隔句相承的艺术手法。

教学设想1、本词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文意理解的难度并不大。

可以以诵读为主导,结合赏析,抓住词义要旨,领会意境及艺术特点。

争取当堂成诵。

2、李煜是开一代词风的领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对其生平进行介绍。

另外,可以引入他的《相见欢》、《乌夜啼》进行延伸阅读。

3、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邓丽君的《几多愁》,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情境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一、故事导入,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江水图》,并配乐低沉哀怨的音乐。

教师讲李煜的故事。

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

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

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

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

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

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

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虞美人》课文教案设计

《虞美人》课文教案设计

《虞美人》课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虞美人》的诗句。

(2)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3)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运用联想、想象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3)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3)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句的理解和背诵。

(2)诗歌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3)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诗歌深层意境的理解。

(2)诗歌表达手法的鉴赏。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虞美人》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2)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准备教学方法和策略。

2. 学生准备:(1)预习《虞美人》课文。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诗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简介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2)分析诗歌的表达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句的理解和背诵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 背诵《虞美人》诗句,提高文学素养。

3. 选择一首李清照的其他诗作进行鉴赏,下周分享交流。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诗歌意境。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虞美人》教案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作者精心整理的《虞美人》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虞美人》教案1教学目的:1、了解词作者的相关情况;2、以诵读为主来品读词;体会词的音韵美;3、体会词的艺术特点,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词思想内涵,对李煜的词风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重点1、如何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提高诗歌鉴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宝库中,有两颗璀璨的明珠,一颗是唐诗,另一颗就是宋词。

词最初在唐、五代就已经出现了,至宋代达到全盛时期。

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词人是李煜。

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煜的绝命词《虞美人》。

二、简介作者李煜,世称南唐李后主,人多称之为李后主,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

李煜的前半生,是南唐的国君,过着奢华的生活。

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者离愁别恨。

亡国后,词多数是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

三、配乐朗诵:学生初步体味词的意境。

四、集体朗诵五、品味诗歌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春花秋月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

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板书补充:一切景语皆情语眼前景(实写)——心中情(虚写)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教师点拨: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3、头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和人世间多少“往事”之短暂无常对比;“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永恒和“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和“朱颜改相对比。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虞美人》的背景和作者。

2. 学习欣赏和分析诗词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 难点:体会作者在词中表达的亡国之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虞美人》的相关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和断句。

3. 深入研读:
- 讲解《虞美人》的背景和作者李煜的生平。

- 分析诗词的结构和意境,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 让学生讨论《虞美人》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4. 拓展延伸:让学生比较《虞美人》与其他诗词的异同。

5.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虞美人》的艺术价值。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虞美人》,并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但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的比较分析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虞美人教学设计优秀8篇

虞美人教学设计优秀8篇

虞美人教学设计优秀8篇《虞美人》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当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时数:4课时。

(以下只选了李煜词的教学步骤,其他6首词的教学方法同此。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代赵翼《论诗》)唐诗过后是宋词。

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板书课题)解说: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并指出创新才是文学发展的出路。

二、解题介绍词的一般知识(分段投影显示):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见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三、研习《虞美人》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①齐读课文,找出该词的韵脚。

(解说:引导学生体会词的音韵美,整体感知词的思想内涵。

)②内容与形式总理。

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

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

这是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见课本注释①)这首词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想像事物,这样,词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自然流畅、和谐完整的意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煜词《虞美人》(教案)
教学目标
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教学设想
这首词语言比较直白,感情比较激越,让学生根据课下的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隔句相承和三度对比的手法,在理清本文思路的基础上背诵本文。

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和起伏跌宕的手法,我们要重点赏析。

本文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了词人悲愤相续的心理活动。

我们要调动我们的情感积累去仔细领会。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学生听徐小凤的《虞美人》歌曲,以此引入。

二、关于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

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

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

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

三、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隔句相承,三度对比的特点,进行诵读。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是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和人世间多少“往事”之短暂无常对比;“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永恒和“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和“朱颜改相对比。

问答对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永恒有常)
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短暂难测)
几多愁江水不言之言(永恒和短暂达到统一)
四、具体研习重要的文句
1、提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

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明确:“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

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请同学们几个这方面的事例。

明确: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

显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无怪王国维评价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的“自是人生长恨水东流。


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早如青丝暮成雪。

”等等。

五、发挥想象,试译这首诗,尽量把悲愤凄楚的感情表现出来。

春花开落秋月圆缺年年岁岁,
往往复复到何时才算完呢?
人生短暂,转眼多少往事成空。

小楼昨夜又东风,
不忍回首啊,月下故国在我手中毁灭,
宫中亭台楼阁也许还在吧,
只是流连于那的人容貌已改,
人生就意味着无尽的悲愁,
若问你的愁苦有多少,
我知道,恰如一江春水不分昼夜,滚滚东流。

六、总结全诗。

这首《虞美人》充满了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

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

李煜这种纯真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以致他为此付出了生命。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这首词就是这样的不朽之作。

戈召丽3.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案
5.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