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肽对皮肤感染的保护作用

合集下载

抗菌肽的临床应用及应用前景

抗菌肽的临床应用及应用前景

抗菌肽的临床应用及应用前景抗菌肽是一类生物活性肽,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真菌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由于其广谱抗菌作用、对耐药菌的致死作用、低毒性以及能够克服多药耐药等优点,抗菌肽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很大的潜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抗菌肽的临床应用及其应用前景。

一、抗菌肽的临床应用1.抗菌肽在感染病治疗中的应用抗菌肽可以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新型抗生素。

由于抗菌肽对细菌的作用机制不同于传统抗生素,抗菌肽不容易产生耐药性,且对多种耐药细菌具有杀菌效果。

早期的临床试验显示,抗菌肽对于肺炎、泌尿道感染、皮肤感染等细菌感染的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2.抗菌肽在病毒感染病治疗中的应用除了对细菌感染具有抗菌作用外,抗菌肽还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扩散。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抗菌肽可以有效抑制HIV、乙肝病毒等病毒感染,并可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提高机体的抗病毒能力。

3.抗菌肽在真菌感染病治疗中的应用真菌感染病是很多免疫功能缺陷患者的主要威胁。

抗菌肽不仅具有对细菌和病毒的抗菌作用,还可以有效抑制真菌的生长和扩散。

由于真菌对抗菌肽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差,因此抗菌肽可以作为治疗真菌感染的一种新型药物。

4.抗菌肽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一些抗菌肽具有抗肿瘤活性。

抗菌肽可以通过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方式,发挥抗肿瘤作用。

此外,抗菌肽还能够增强免疫反应,提高机体对肿瘤的抵抗能力。

二、抗菌肽的应用前景1.抗菌肽的开发和设计目前已经发现的抗菌肽种类有限,且大多数抗菌肽在体内易被降解。

因此,有必要通过开发和设计新型的抗菌肽来克服这些限制。

利用基因工程和化学合成等方法,可以改变抗菌肽的结构和性质,提高其稳定性和生物活性,增强抗菌肽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2.抗菌肽与传统抗生素的联合应用由于抗菌肽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和低毒性,可以考虑与传统抗生素联合应用,提高其杀菌效果,并减少患者使用传统抗生素引起的副作用。

此外,抗菌肽还可以通过与传统抗生素的联合应用来延缓细菌对抗菌肽的耐药性产生。

抗菌肽对皮肤感染的保护作用.

抗菌肽对皮肤感染的保护作用.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5年11月第31卷第6期FMedSciSectDermatolVenereol,November2005,Vol31,No.6355综述・・抗菌肽对皮肤感染的保护作用陈学军摘要FrancoisNiyonsaba冉玉平皮肤频繁与环境中的微生物接触而不被感染,阳离子抗菌肽起了重要作用。

人类阳离子抗菌肽主要包括防御素和cathelicidin类的18000人类阳离子抗菌蛋白衍生的LL-37。

为此,综述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的人类防御素1、2、3和LL-37的抗炎抗菌特性和对皮肤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抗生素类,肽;防御素类;亮氨酸;氨基酸皮肤处于人体与环境的交界面,随时与病原微生物保持接触,但仍能保护机体免受微生物感染,除了屏障作用外,主要得益于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的阳离子抗菌肽的作用。

阳离子抗菌肽为带正电荷的低分子小肽,在机体与环境的界面上能迅速灭活感染因子,对感染发挥早期迅速的防御作用。

人类阳离子抗菌肽主要包括防御素和cathelicidin类的18000人人类阳离子抗菌蛋白(hCAP-18)衍生的LL-37[1]。

类防御素相对分子质量3000~6000,分α防御素和β防御素(hBD)。

人类α-防御素包括6种,即由中性粒细胞产生的人类中性粒细胞肽1~4和由小肠潘氏细胞产生的人类防御素5和6。

hBD也包括6种,即hBD-1~hBD-6。

hBD-1~hBD-4由包括角质形成细胞在内的上皮细胞产生,而hBD-5和腺、睾丸和小肠中组成性的表达。

雌、孕激素可能影响hBD-1的表达[5]。

编码抗菌肽的基因有组成性表达和诱导性表达两种表达形式。

组成性表达是一种持续性表达。

诱导性表达是在正常情况下基本不表达或表达水平很低,而在炎症和(或)感染诱导下表达增强。

由于hBD-1的基因组序列不包括转录调节因子———核因子(NF)-κB和活化剂蛋白1,使它只能组成性地表达[6]。

于1997年,首次从银屑病患者皮损鳞屑中提取到hBD-2,浓度为4~8μ端侧g/g。

抗菌肽、防御素与皮肤病的关系

抗菌肽、防御素与皮肤病的关系

抗菌肽、防御素与皮肤病的关系抗菌肽(AMPs)又名抗微生物肽,在自然界从细菌到哺乳动物中广泛存在着的一类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活性的多肽,是生物体防御素系统产生的一类小分子肽,构成了人体的先天性防御机制,可有效防御病原微生物感染。

抗菌肽、防御素与皮肤病,如银屑病、外伤、特应性皮炎、性传播疾病、酒渣鼻等的关系已成为众多学者专家研究的热点。

标签:皮肤病;抗菌肽;防御素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AMPs)是生物体防御系统发生的一类小分子多肽,广泛存在于生物、昆虫及哺乳动物中,不仅能够直接抑制和杀灭病原微生物,还具有多种免疫调节活性,在宿主抵抗病原体的侵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

目前人体皮肤内发现的抗菌肽物主要有防御素(defensins)家族和螺杀菌素(cathelicidins)家族两大类。

防御素是一类分子质量约在4×103左右的阳离子抗菌肽,在人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银屑病、外伤、痤疮,它可作为皮肤、皮脂腺的天然屏障物质抵御某些病原微生物,痤疮、酒渣鼻等炎性皮损处皮脂腺内的防御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皮肤[2]。

抗菌作用独特,抗菌广谱,对细菌、被膜病毒有很强的作用。

现对抗菌肽、防御素的种类、分子结构、生物特征以及与皮肤病的关系进行综述如下。

1抗菌肽的种类与分子结构1.1抗菌肽的种类:1974年,瑞典科学家G.Boman等人向眉纹天蚕蛾(Samia Cynthia)蛹注入大肠杆菌后,在血淋巴细胞中发现了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碱性多肽类物质,随后诱导惜古比天蚕(Hyalophra Cecropia)蛹也发现了类似的抗菌活性物质[3]。

抗菌肽根据来源不同分为①昆虫抗菌肽:天蚕素类、富含脯氨酸的抗菌肽、富含甘氨酸的抗菌肽。

②哺乳动物抗菌肽。

③植物抗菌肽。

④微生物抗菌肽。

根据结构不同分为:①γ-螺旋型抗菌肽。

②β-折叠型抗菌肽。

根据作用不同可分为:抗菌肽的抗细菌作用、抗寄生虫作用、抗肿瘤细胞作用、抗真菌作用、抗机体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防御作用、抗中和及阻断内毒素的作用、抗白细胞趋化与免疫激活作用。

抗菌肽结构

抗菌肽结构

抗菌肽结构抗菌肽是一类小分子多肽,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可对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多种微生物产生作用。

抗菌肽的结构与功能密不可分,本文将对抗菌肽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一、抗菌肽的结构分类根据抗菌肽的结构,可将其分为α-抗菌肽、β-抗菌肽和抗菌肽片段三种类型。

1.α-抗菌肽α-抗菌肽主要由一条或多条α-螺旋构成,因此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

例如人体内的免疫球蛋白、溶血素等都属于α-抗菌肽。

2.β-抗菌肽β-抗菌肽由β-折叠结构组成,结构紧凑稳定。

β-抗菌肽在形成空间结构时,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进行相互作用。

例如皮脂膜素和防御素等都是β-抗菌肽。

3.抗菌肽片段抗菌肽片段由蛋白质的N端和C端的一小段肽链组成,这种结构通常具有特殊的生物活性,例如嗜血素和鱼类天然免疫短肽等。

二、抗菌肽的功能抗菌肽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并且不易被菌体产生抗性,因此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有很重要的应用。

1.抗菌作用抗菌肽的主要功能是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同时还能杀死一些细菌。

抗菌肽与细菌的交互作用涉及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通过这种反应,抗菌肽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和膜结构,导致细菌溶解或死亡。

2.免疫调节作用抗菌肽还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例如抗菌肽可以促进机体各种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促进炎症反应等。

3.促进创口愈合抗菌肽不仅能抑制细菌的生长,还能促进人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因此具有促进创口愈合的作用。

三、抗菌肽的结构与功能关系抗菌肽的结构与其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

抗菌肽通过与细菌细胞膜融合,形成一个“孔道”破坏细菌细胞结构,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1.抗菌肽的靶向作用抗菌肽结构中含有高度维序化的段序结构,使得抗菌肽具有较好的靶向作用。

抗菌肽能够较为有效地与细菌膜结合,从而针对细菌生长发挥作用。

2.抗菌肽的膜修饰作用抗菌肽具有膜修饰作用,它们能够与细菌膜结合,并改变细菌膜内的极性和疏水性。

3.抗菌肽的疏水性抗菌肽中大多包含氨基酸残基中的疏水基团,这些基团能够与细菌膜和细菌蛋白质分子结合,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变得更加紧密。

肽的功能主治与作用

肽的功能主治与作用

肽的功能主治与作用1. 什么是肽肽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生物分子,也是蛋白质的组成部分。

肽的分子量较小,一般由2至50个氨基酸组成。

在生物体中,肽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生化过程,具有多种功能和作用。

2. 肽的功能2.1 作为信号分子的功能肽可以作为信号分子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并调控生物体的生理和代谢过程。

例如,肽激素如胰岛素、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参与了体内的代谢调节和生长发育。

2.2 调节免疫功能某些肽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例如,抗菌肽具有杀菌作用,可以帮助机体抵御外界的病原体入侵。

2.3 促进细胞生长和修复肽可以促进细胞的生长和修复,对组织的重建和修复具有重要作用。

某些肽可以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促进伤口的愈合。

2.4 调节骨骼及肌肉功能某些肽具有调节骨骼及肌肉功能的作用。

例如,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可以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

3. 肽的主治与作用3.1 抗衰老作用某些肽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它们可以促进皮肤的再生和修复,减少细纹和皱纹的产生。

同时,它们还可以提升皮肤的弹性和紧致度。

3.2 抗炎作用一些肽可以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

这对于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3.3 改善睡眠质量某些肽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睡眠质量。

它们能够促进睡眠的深度和稳定性,提高睡眠的效果。

3.4 抗氧化作用一些肽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

这对于预防衰老和促进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3.5 提升免疫力抗菌肽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帮助机体抵御外界的病原体入侵。

这对于预防感染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3.6 改善消化功能某些肽可以促进胃液和消化酶的分泌,改善消化功能。

这对于提高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结论肽具有多种功能和作用,包括作为信号分子、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细胞生长和修复、调节骨骼及肌肉功能等。

肽的主治与作用包括抗衰老、抗炎、改善睡眠质量、抗氧化、提升免疫力和改善消化功能等。

免疫系统对皮肤细菌的抵抗力

免疫系统对皮肤细菌的抵抗力

免疫系统对皮肤细菌的抵抗力引言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不仅具有保护作用,还是人体内外环境的分界线。

然而,皮肤细菌的存在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多问题。

免疫系统作为人体的防线之一,在皮肤对细菌的抵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免疫系统如何对皮肤细菌的抵抗力进行调节。

皮肤的免疫系统皮肤屏障功能皮肤作为人体最外层的保护层,具有屏障功能。

它由角质层、表皮层和真皮层组成,这些层次的结构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能够阻止细菌和其他病原体的入侵。

地方免疫系统皮肤具有独立的局部免疫系统,它包括各类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和免疫反应相关的信号通路。

这些免疫细胞和分子的存在为皮肤提供了有效的防御机制。

免疫系统对皮肤细菌的作用免疫系统对皮肤细菌的抵抗力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免疫细胞的识别作用皮肤中的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能够识别并消灭入侵的细菌。

它们通过识别细菌表面的特定分子,如菌体的外膜脂多糖,来启动免疫反应。

抗菌肽的作用皮肤分泌的抗菌肽具有广谱杀菌活性,能够直接破坏细菌的细胞膜,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在皮肤细菌感染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可以增加血流,提高免疫细胞的聚集和活性,从而加强对细菌的抵抗力。

免疫系统调节皮肤细菌的抵抗力的机制具体的免疫反应过程在皮肤细菌感染时,免疫系统启动一系列反应。

首先,免疫细胞通过识别细菌表面的特定分子,如菌体的外膜脂多糖,激活免疫反应。

然后,免疫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增加血流,提高免疫细胞的聚集和活性。

最后,抗菌肽破坏细菌的细胞膜,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免疫记忆的作用在皮肤细菌感染后,免疫系统会形成免疫记忆。

免疫记忆是指在初次感染后,免疫系统会产生针对特定细菌的免疫反应,并保存下来。

当再次感染同一种细菌时,免疫系统能够迅速识别并消灭细菌。

皮肤细菌的抵抗力与免疫系统的关系免疫系统的缺陷与皮肤细菌感染的机会当免疫系统受损时,皮肤细菌感染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肽的功效与作用

肽的功效与作用

肽的功效与作用
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短链蛋白质分子,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功能。

以下是肽的一些功效和作用:
1. 促进肌肤修复与再生:某些肽可以刺激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合成,增强肌肤的弹性,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减少细纹和皱纹的形成。

2. 抗炎与抗氧化作用:一些肽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特性,能够减少细胞受损和炎症反应,保护皮肤免受自由基的伤害,延缓衰老过程。

3. 保湿与保护屏障:肽能够吸附皮肤表面的水分,增强肌肤屏障功能,提高皮肤的保湿能力,避免水分流失,保持肌肤的湿润和柔软。

4. 抗菌与抗病毒作用:一些肽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的效果,可以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预防感染和皮肤疾病的发生。

5. 调节皮肤色素:某些肽能够调节麦拉宁细胞的功能,抑制黑色素的产生,减轻皮肤色斑和雀斑,改善肤色不均匀的问题。

6. 提升免疫功能:肽可以增强皮肤的免疫功能,增加抗菌肽的产生,提高皮肤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预防和减少皮肤感染和炎症。

7. 改善毛发生长:某些肽可以促进毛发的生长和发育,增加毛
发的密度和强度,改善脱发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肽的功效和作用具体取决于肽的种类和浓度,使用前最好咨询专业的医生或皮肤科专家,并按照产品说明进行正确使用。

抗菌肽对新生儿感染的保护作用

抗菌肽对新生儿感染的保护作用

抗菌肽对新生儿感染的保护作用
孙亚洲;张毓静;唐成和;曹银利;宋琛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年(卷),期】2024(26)1
【摘要】新生儿感染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主要与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

抗生素是治疗新生儿感染的有效手段,但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新生儿耐药在新生儿病房的发生率逐渐增高,甚至出现多重耐药菌。

抗菌肽作为一种新型抗生素,可通过广谱灭菌、免疫调节等作用降低新生儿感染风险。

作者就抗菌肽在新生儿感染中的应用及机制做一综述,以期为新生儿感染治疗提供新思路。

【总页数】5页(P92-96)
【作者】孙亚洲;张毓静;唐成和;曹银利;宋琛
【作者单位】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遗传科;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学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
【相关文献】
1.抗菌肽对皮肤感染的保护作用
2.蛇毒抗菌肽OH-CATH对大肠杆菌引起的导尿管感染的保护作用
3.蛇毒抗菌肽OH-CATH对大肠杆菌引起家兔涤纶补片感染的保护作用研究
4.蛇毒抗菌肽OH-CATH对大肠杆菌引起家兔泌尿系感染的保护作用
5.天蚕素抗菌肽对肉鸡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的保护作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 hBD- 2 具有抗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 90% 杀菌浓度 ( MBC90) 均为 10 μg/mL] 以及白念珠菌 ( MBC90 为 25 μg/mL) 的活性。hBD- 2 抗革兰阴性菌 包括大肠杆菌的活性为 hBD- 1 的 10 倍, 但它不能 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 简称金葡菌) 。浓度超过 100 μg/mL 时 , hBD- 2 具 有 抑 制 金 葡 菌 作 用 [7]。 所 以 hBD- 2 的抗菌谱以革兰阴性菌和酵母菌为主。
LL- 37 对绿脓杆菌、鼠伤寒沙门菌、大肠杆菌、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表皮葡萄球菌、金葡菌和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显示出很好的抗菌活性 ( 最低抑 菌浓度<10 μg/mL) , 甚至在含 100 mM 氯化钠的培 养基中也如此。LL- 37 在 10 μg/mL 浓度下可以杀灭 几 乎 所 有 金 葡 菌 和 绿 脓 杆 菌 [3], 抗 大 肠 杆 菌 的 MIC 是 5 mM; LL- 37 还可以杀灭牛痘病毒。一些微生物, 如耐甲氧苯青霉素的金葡菌、变形杆菌和白念珠菌, 在含 100 mM 氯化钠的培养基中对 LL- 37 耐受, 但 在低盐培养基中敏感。Burkholderia cepacia 在高盐 和 低 盐 中 对 LL- 37 都 耐 受 。 当 LL- 37 浓 度 到 达 13 ~25 mM 时对一些真核细胞具有细胞毒性。抗 菌肽之间还可以有协同作用。
hBD- 3 具有广谱抗多种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和
白念珠菌活性, 包括多价耐药的金葡菌和耐万古霉 素的粪肠球菌, 但对 Burkholderia cepacia 和 P.gingi- valis 不敏感[18]。在含生理浓度氯化钠的磷酸盐缓冲 液 中 , hBD- 3 依 然 能 够 保 持 其 抗 金 葡 菌 的 活 性 , 但 此时也有轻度溶血活性[17]。hBD- 2 和 hBD- 3 还有抗 鼻病毒和 HIV 病毒的作用。
— —— —— —— —— —— —— —— —— — — 作者单位: 610041 成都,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 陈学军
( 现 在 四 川 省 人 民 医 院 皮 肤 性 病 科 工 作 , 610072) 、冉 玉 平 ] ; 日 本 顺 天堂大学医学部特应性疾病研究中心( Francois Niyonsaba)
三、功能
1. 抗微生物作用: hBD- 1、hBD- 2、hBD- 3 和 LL- 37 均具有在炎症和感染部位迅速地对 抗 微 生 物 的 活性。因其来源、表达方式、结构的不同, 抗菌谱和抗 菌强度也有区别。
Valore 等 [5] 使用在尿液中检测阳离子肽的技 术, 从泌尿生殖道检测到具有不同氨基末端、大小从 36  ̄ 47 个 氨 基 酸 残 基 的 hBD- 1。 重 组 与 天 然 的 hBD- 1 在 毫 摩 尔 浓 度 下 对 大 肠 杆 菌 均 具 有 抗 菌 作 用。36 个氨基酸残基的 hBD- 1 对大肠杆菌的作用 最强, 甚至在高盐环境下也如此。而 39 个、42 个氨 基 酸 残 基 的 hBD- 1 在 高 盐 下 活 性 受 到 抑 制 , 100 mM 氯化钠可以明显抑制其抗菌活性。40 个和 44 个 氨基酸残基的 hBD- 1 的活性在尿中受到抑制。47 个 氨 基 酸 残 基 的 hBD- 1 在 30 mM 的 最 高 浓 度 下 , 在高盐和低盐中均具有活性。pH 5.5  ̄ 7.4 范围内对 其抗菌活性没有明显影响。
Cathelicidin 类 抗 菌 肽 为 哺 乳 类 动 物 特 有 , 含 12  ̄ 80 个氨基酸残基。LL- 37 是 hCAP- 18 的腔 、舌 、食 道 、小 肠 、子 宫 颈 、阴 道 的 上 皮 组 织 、唾 液 腺 、附 睾 、睾 丸 、伤 口 、小 汗 腺 腺 体 和 导 管 上皮产生[13, 14]。IL- 1α和 IL- 6 可诱导角质形成细胞 产生 LL- 37[14]。hCAP- 18 的前肽( propeptides) 在骨 髓合成, 储藏于中性粒细胞的次级颗粒中。中性粒细
二、编码的基因、空间结构和所带电荷
hBD- 1 和 hBD- 2 由 DEFB1 和 DEFB2 基 因 编 码 。 DEFB1 基因和人类 α防御素基因相邻, 位于 8 号染色体 8p23, 约 150 000 ~200 000[15]。编码 hBD- 3 的 基 因 也 位 于 第 8 号 染 色 体 8p23 [12]。编 码 人 类 cathelicidin hCAP- 18 的 基 因 位 于 第 3 号 染 色 体 [3]。 hBDs 的空间结构均为 β片层结构。LL- 37 的第 11- 32 个氨基酸残基形成中极两性的 α螺旋[16]。hBD- 1、hBD- 2 和 hBD- 3 所带电荷数依次递增[17] : hBD- 1 ∶4+; hBD- 2 ∶6+; hBD- 3 ∶11+; LL- 37 则为 6+。
2. 其他作用: hBD- 1 和 hBD- 2 由化学 因 子 受 体 CCR6 介导, 可在低浓度下趋化记忆 T 细胞和不 成熟树突状细胞。hBD- 2 还能趋化中性粒细胞和肥 大细胞, 促进前列腺素 D2 的合成[20]。hBD- 3 也能够 趋化单核巨噬细胞[21] 。
LL- 37 通过甲酰基肽受体- 1 ( formyl peptide re- ceptor like- 1) 受体介导, 可以选择性 地 趋 化 人 类 外 周血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 CD4+ T 淋巴细胞和肥 大细胞。hBD- 2 和 LL- 37 还可致大鼠腹腔肥大细胞
防御素易于破坏带负电荷磷脂的细菌细胞膜, 而高等动物细胞只有很少阴离子磷脂成分, 使它不 易受到损伤。而 LL- 37 因不具有这种细胞选择性, 在杀灭细菌的同时, 对真核细胞也具有细胞毒性。人 类的血清可抑制 LL- 37 的抗菌活性和细胞毒性[19]。 hBD- 3 比 hBD- 1 和 hBD- 2 有更广和更强的抗菌活 性, 与其带强正电荷、具有在溶液中形成二聚体的能 力以及其中极两性的结构特点密切相关。hBD- 3 在 溶液中是以二聚体形式存在, hBD- 1 和 hBD- 2 则为 单体。LL- 37 的 α螺旋程度受 pH 的影响, 与其抗菌 活性相关。低于 pH 5.0, LL- 37 的螺旋成分逐渐减 少; 在 pH 2.0, 结构完全紊乱。相反, 超过 pH13, 其螺 旋结构依然保持[19]。LL- 37 的第 11- 32 个氨基酸残 基形成的 α螺旋的程度与 LL- 37 的抗菌活性有关, 但与溶血活性无关[16] 。
356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5 年 11 月第 31 卷第 6 期 F Med Sci Sect Dermatol Venereol, November 2005, Vol 31, No. 6
胞中嗜苯胺蓝颗粒( 或称初级颗粒) 中的一种丝氨酸 蛋白酶- 蛋白酶 3 可以使前肽裂解, 释放出成熟肽而 起作用。在微生物入侵时, 含蛋白酶 3 的嗜苯胺蓝颗 粒和次级颗粒经胞吐作用释放到胞外, 二者接触使其 裂解, 释放出成熟肽而起杀菌作用。人类致病菌所产 生的酶可以使 LL- 37 降解, 从而使 LL- 37 失活[3]。
关键词 抗生素类, 肽; 防御素类; 亮氨酸; 氨基酸
皮肤处于人体与环境的交界面, 随时与病原微 生物保持接触, 但仍能保护机体免受微生物感染, 除 了屏障作用外, 主要得益于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的阳 离子抗菌肽的作用。阳离子抗菌肽为带正电荷的低 分子小肽, 在机体与环境的界面上能迅速灭活感染 因子, 对感染发挥早期迅速的防御作用。人类阳离子 抗 菌 肽 主 要 包 括 防 御 素 和 cathelicidin 类 的 18 000 人类阳离子抗菌蛋白( hCAP- 18) 衍生的 LL- 37[1]。人 类防御素相对分子质量 3 000 ~6 000, 分 α防御素 和 β防御素( hBD) 。人类 α- 防御素包括 6 种, 即由 中性粒细胞产生的人类中性粒细胞肽 1 ~4 和由小 肠潘氏细胞产生的人类防御素 5 和 6。hBD 也包括 6 种, 即 hBD- 1 ~hBD- 6。hBD- 1 ~hBD- 4 由包括角 质 形 成 细 胞 在 内 的 上 皮 细 胞 产 生 , 而 hBD- 5 和 hBD- 6 主 要 由 附 睾 产 生 [2]。LL- 37 是 人 类 惟 一 的 cathelicidin 类 的 18 000 的 人 类 阳 离 子 抗 菌 蛋 白 的 成熟肽, 是在人类发现的第一个具有 α螺旋结构的 阳离子抗菌肽, 因含有 2 个亮氨酸( leucine) 起始的 37 个氨基酸残基而得名。hCAP- 18 由各种血液细胞 和 上 皮 组 织 产 生 [ 3] 。
于 1997 年, 首次从银屑病患者皮损鳞屑中提取 到 hBD- 2, 浓度为 4 ~8 μg/g。hBD- 2 基因的 5′端侧 面区域含有对 hBD- 2 转录调节因子 NF- κB 的结合 序列[6], 可在有炎症的皮肤和肺组织表达, 亦可由促 炎症因子, 如肿瘤坏死因子- α、白介素( IL) - 1α、IL- 1β、十四烷酰 佛 波 醇 乙 酯 、脂 多 糖 、革 兰 阴 性 菌 、革 兰阳性菌、酵母菌和鼻病毒诱导表达 [7-9]。hBD- 2 在 口 腔 上 皮 则 为 组 成 性 分 泌 [ 10] 。
一、来源与分布
1995 年, 首次从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血液透析液 中提取到 hBD- 1[4], 以后又在尿液中发现[5]。研究显 示, hBD- 1 不仅在泌尿生殖道, 而且在消化道、呼吸 道组成性地分泌 , 其 mRNA 在 胰 腺 、肾 脏 和 各 种 上 皮 组 织,包 括 唾 液 腺 、气 管 、前 列 腺 、胎 盘 、胸 腺 、乳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5 年 11 月第 31 卷第 6 期 F Med Sci Sect Dermatol Venereol, November 2005, Vol 31, No. 6
355
·综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